本文目录一览:
- 1、如切如磋成语解释
- 2、如切如磋什么意思 如切如磋的意思
- 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什么意思?
- 4、如切如磋的拼音
-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什么意思
- 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什么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原文
-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解释
- 8、如切如磋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 9、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解释
如切如磋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如切如磋
【标准发音】:rú qiē rú cuō
【繁体写法】:如切如磋
【如切如磋是什么意思】:比喻互相商讨砥砺。
【如切如磋成语接龙】:开合自如 → 如切如磋 → 无龙龙了
【用法分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切 ① qiē 切磋、切割;② qiè 急切、切实。
【出处说明】:《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对应近义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的造句示例】: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3章:“你们自幼就该互相砥砺,如切如磋,才能上进!”
如切如磋什么意思 如切如磋的意思
1、如切如磋,汉语成语,拼音音是rú qiē rú cuō,意思是比喻互相商讨砥砺。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2、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3、示例: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什么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是说: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这句话的出处是:先秦·佚名《淇奥》
原文是这样的: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只看文章可能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我们得结合文章当时的创作背景来解读就比较好理解:
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
既然说到这了,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评析一下这篇文章: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淇奥》就是一曲形象的赞歌,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复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淇奥》反复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论语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之后还要再不断地磨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细细地打磨。
出自:论语学而篇,原文是: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但却不谄媚,富有但不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呢?"孔子说:"这算得上可以了。但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扩展资料: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
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
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
【作品出处】
出自《国风·卫风·淇奥》,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九句。诗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此诗运用大量的比喻,首章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第三章"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表现了一种变化,一种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
【作品原文】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作品注释】
淇: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经淇县流入卫河。奥(yù):河岸弯曲的地方。
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猗(yī)猗:长而美貌。
匪:通"斐",有文采貌。
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
瑟:仪容庄重。僩(xiàn):神态威严。
赫:显赫。咺(xuān):有威仪貌。
谖(xuān):忘记。
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成。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
会(kuài)弁(biàn):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 。
箦(jī):通"积",形容茂盛 。
金、锡:黄金和锡,一说铜和锡。闻一多《风诗类钞》主张为铜和锡,还说:"古人铸器的青铜,便是铜与锡的合金,所以二者极被他们重视,而且每每连称。"
圭璧:圭,玉制礼器,上尖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璧,玉制礼器,正圆形,中有小孔,也是贵族朝会或祭祀时使用。圭与璧制作精细,显示佩带者身份、品德高雅。
绰:旷达。一说柔和貌。
猗(yǐ):通"倚"。较:古时车厢两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铜钩。重(chóng)较,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
戏谑:开玩笑,言谈风趣。
虐:粗暴。一说过分。
【作品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创作背景】
先秦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赞美他们,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卫风·淇奥》便是这样一首诗。《左传·昭公二年》曰:"北宫文子赋《淇奥》。"杜预注:"《淇奥》,美武公也》。"《毛诗序》也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前770-前720年在位)的卿士。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卫风·淇奥》这首诗来赞美他。
【作品赏析】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淇奥》就是一曲形象的赞歌,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复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淇奥》反复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名家点评】
孔颖达《毛诗注疏》:"作《淇奥》诗者,美武公之德也。既有文章,又能听臣友之规谏,以礼法自防,故能入相于周为卿士。由此故美之而作是诗也。"
朱熹《诗集传》:"亦武公悔过之作,则其有文章而能听规谏,以礼自防也,可知矣。卫之他君,盖无足以及此者。故序以此诗为美武公。"
如切如磋的拼音
如切如磋rú qiē rú cuō
如切如磋,汉语成语,拼音音是rú qiē rú cuō,意思是比喻互相商讨砥砺。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一、包含"切"字的成语
1、痛心切齿
痛心切齿,汉语成语,拼音是 tòng xīn qiè chǐ,意思是形容愤恨到极点。
出自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
2、令人切齿
令人切齿,汉语成语,拼音是lìng rén qiè chǐ,意思是表示极其愤恨。使人非常愤恨。
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3、切中要害
切中要害,汉语成语,拼音是qiè zhòng yào hài,意思是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出自《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
4、切合实际
切合实际,汉语成语,拼音是qiè hé shí jì,意思是指想法或做事合乎实际情况。
出自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包含"磋"字的成语
1、如切如磋
如切如磋,汉语成语,拼音音是rú qiē rú cuō,意思是比喻互相商讨砥砺。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2、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是成语,拼音是yǐ zī qiē cuō,指借以帮助共同研究。
3、相切相磋
相切相磋,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g qiē xiāng cuō,意思是指相互研讨。
4、砥砺切磋
砥砺切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dǐ lì qiē cuō 。
三、包含"如"字的成语
1、静如处女
静如处女,汉语成语,拼音是jìng rú chǔ nǚ,意思是指军队未行动时像正在居室中休息的未婚女性。
出自《孙子·九地》。
2、坐如是观
坐如是观,汉语成语,拼音是zuò rú shì guān,意思是表示对某事某物的观点。
出自《而已集·大衍发微》。
3、紫髯如戟
紫髯如戟,汉语成语,拼音是zǐ rán rú jǐ,意思是胡子像戟一样坚硬。形容男子容貌威猛。
出自《司马将军歌》。
4、杖莫如信
杖莫如信,汉语成语,拼音是zhàng mò rú xìn,意思是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
出自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八年》。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什么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一个成语,意思如下:
指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像把玉石雕琢一样,经过反复打磨,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一、如切如磋的含义
1.“如切如磋”意为犹如刻划琢磨一样,对待问题或事物时需要进行透彻分析、反复验证。
2.也包含了对于学习过程来说,需要有深入的阅读,并且进行细致的思考,不断地精益求精,不达到所想之效果是不会罢休的态度。
二、如琢如磨的意思
1.“如琢如磨”强调的是要像刻玉一样打磨自己的品性和能力。
2.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必须注重细节,不断完善自身,才能做好任何一件事情。
三、拓展知识
1.成语是汉语中的固定搭配,是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精髓之一。成语或含蓄或明显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智慧、哲学、伦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个成语突出了一个问题,即在任何事物上,没有敷衍的余地,也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的问题存在;而是要努力的做到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到位,才能最终完成优秀的工作。
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学习、研究和工作中,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就像雕琢玉石一样,不断提高自己的品性和能力,做到精益求精。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为: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出处】
诗经·国风·卫风〔先秦〕《淇奥》
【原文】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注释】
淇: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经淇县流入卫河。奥(yù):水边弯曲的地方。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猗(yī)猗:美盛的样子。猗,通“阿”。匪:通“斐”,有文采貌。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瑟:仪容庄重。僩(xiàn):神态威严。赫:显赫。咺(xuān):有威仪貌。谖(xuān):忘记。青:同“菁”,茂盛貌。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成。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会弁(kuài biàn):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箦(zé):积的假借,堆积。金、锡:黄金和锡,一说铜和锡。闻一多《风诗类钞》主张为铜和锡,还说:“古人铸器的青铜,便是铜与锡的合金,所以二者极被他们重视,而且每每连称。”圭璧:圭,玉制礼器,上尖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璧,玉制礼器,正圆形,中有小孔,也是贵族朝会或祭祀时使用。圭与璧制作精细,显示佩带者身份、品德高雅。绰:旷达。一说柔和貌。猗(yǐ):通“倚”。较:古时车厢两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铜钩。重(chóng)较,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戏谑:开玩笑。虐:粗暴。
【创作背景】
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
【赏析】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淇奥》就是一曲形象的赞歌,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复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淇奥》反复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什么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原文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的意思是:“‘要像对待骨头、象牙、玉器、石头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出自《论语·学而》。
2、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3、翻译:
子贡说:“人虽然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虽然富有,却不傲慢自大。这样的人老师认为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但是比不上虽贫穷却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虽富有却又崇尚礼节的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解释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论语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之后还要再不断地磨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细细地打磨。
2、出处:《诗经·国风·卫风》。
如切如磋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品格高尚,个性温和的人,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温润如玉:温润用以形容玉石,言其质地细密,光泽柔和。用以形容人,指其个性温和,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之意。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
扩展资料
谦谦君子出处: 《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释义:品格高尚的人,以谦卑的态度修养自心)。”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很谦虚的人,褒贬两用词,词性:中性词。
例句:他品学兼优,虚怀若谷,很有些谦谦君子之风。
温润如玉出处:
很有意思的是,如此佳句居然没有人能查其出处(人们都认为其境界颇深定有出处)。有人查遍孔孟老庄,以及四书五经,均无所获,故将此难题贴于网上,一年多来终无所获,故被称为“武侠与国文的一个绝题”。
其中,最接近的答案是《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释义: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
用法:温润如玉以对珍贵美玉的触感表达对人物的赞美,修辞手法上使用了通感,该词表达的不止限于外在的形象之美,更多的是指人拥有内在的气质风度与修养内涵。
造句:我仰慕那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人,几乎从未发过脾气,总是微笑,听他(她)说话如沐春风。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国风·卫风·淇奥》,原文如下: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白话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解释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是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出自《诗经·国风·卫风》。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先秦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赞美他们,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