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南斯拉夫为什么解体?
- 2、南斯拉夫为什么解体?
- 3、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
- 4、曾经非常强悍的南斯拉夫,为何最后国家却被解体了?
- 5、南斯拉夫到底为什么解体了
- 6、南斯拉夫解体原因?
- 7、南斯拉夫因何解体?
- 8、南斯拉夫是怎样解体的?
- 9、你想知道南斯拉夫吗?造成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南斯拉夫为什么解体?
南斯拉夫解体的主要原因就是:
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南斯拉夫的形势是个“顺子”(1234567)。即一个国家、两种文字、三种语言、四种宗教、五个民族、六个国家、七个邻国。
二、繁荣背后的危机
南斯拉夫的繁荣与强大,但是深藏在繁荣后面的却是危机。通货膨胀、政治权力过分下放、领导核心丧失权力等问题开始出现。
南斯拉夫的经济通胀比例一度高达百分之2400。而在1980年5月4日铁托去世之后,南斯拉夫和印度尼西亚一样,实行国家元首轮流做的方式,导致无法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各加盟共和国各自为政。当时的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几乎只剩下了外交和国防的权限。
三、错误的政策
南斯拉夫由六个加盟共和国组成,铁托想“一碗水端平”。而铁托的做法却很简单粗暴,一个加盟共和国有大学,其它加盟共和国也要建大学、如果一个加盟共和国要建钢铁厂,那么其他几个共和国也要建钢铁厂。这完全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而在南斯拉夫也出现了大量“政治正确的工程”。造成了经济效益低下和资源的浪费。
南斯拉夫为什么解体?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南斯拉夫进行了解体。
南斯拉夫,顾名思义,是南部的斯拉夫。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以美国为首的所有北约成员国参加攻击南联盟联军。
其中,美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是主力,1000架从意大利和德国空军基地调来的飞机参与轰炸行动,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驻扎于亚得里亚海,西班牙空军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执行对敌防空压制操作,轰炸贝尔格莱德。北约战机发动38000次作战任务。该任务是德国空军自二战以来首次参与冲突。
入侵南斯拉夫之战
1941年杜尚·西莫维奇等指挥的战役,南斯拉夫战役(德方称其为“25号作战”,德语:Unternehmen 25),在南斯拉夫则被称作“四月战争”(塞尔维亚语:Aprilski rat))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等轴心国于1941年4月6日入侵南斯拉夫的行动,最终南斯拉夫军队于4月17日投降,轴心国分别占领其领土,克罗地亚独立。
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
1,周期很短-存在74年(1929年-2003年),历史上的南斯拉夫建立晚,存在时间很短。合并时间总共只有七十几年,导致历史认同感低,凝聚力不强。而且期间多次更改国名,不断更改的国名体现出来的其实是构成不稳定,变化多,多妥协,不团结。
2,构成复杂-没有占据主体优势的民族,地缘结构上,南斯拉夫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5个主体民族构成,最具人口优势的塞尔维亚族只占40%左右,但也只是相对强势,谈不上主体民族,而只有保持民族的主体性,才能保持国家的稳定。而且南斯拉夫秉承着“弱塞则南强”的理念,认为塞尔维亚民族是造成南斯拉夫民族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削弱塞族,才能使南斯拉夫强盛。这样深深的刺激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使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铁托是克罗地亚人)的矛盾趋于激化。不光民族构成复杂,而且官方语言还有3种,主要宗教有3个,如此复杂的结构导致了严重的分裂隐患。
3,外部原因-大国影响干涉,东欧剧变,苏联衰落(即将解体),南斯拉夫国家的纽带也逐渐变得松垮。80年代,苏联是弱势一方,美国对南斯拉夫的的态度由支持变打压。因为南斯拉夫作为战略缓冲的作用消失,强大而统一的南斯拉夫不符合美国和西方的利益。在经济上,美国开始打压南斯拉夫,并在南斯拉夫国内煽动民族独立,并支持南斯拉夫境内的独立势力。最终,在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南解体的标志)!
4,谈南斯拉夫,肯定要提铁托。铁托不是南斯拉夫解体的直接原因(铁托1980年逝世,南斯拉夫解体是1991年开始的)。但铁托在生前实施的几个政策为南斯拉夫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开放市场,企业自主,在各民族区域内普遍设立了金融机构,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极度不均衡,各民族区域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矛盾也越来越大。建立边防军,最初是为了巩固南斯拉夫国防,减轻人民军的压力。但也使得各民族都拥有了合法的武装力量。而且在1974年规定,“边防军听命于各自区域内的政府”,这在恶化的局势下,很容易产生武装斗争。铁托逝世前,为了维护克罗地亚的利益,实行总统轮流制,即南斯拉夫总统各民族轮流做。这样就导致地方或者加盟共和国力量尾大不掉,这也是推动南斯拉夫走向解体的最关键原因。
以上几点,铁托在时,凭着他的威望是不会出现问题。但其死后,各种矛盾都激发出来,没有人能镇得住局面。所以说:“南斯拉夫成也铁托,败也铁托。”
曾经非常强悍的南斯拉夫,为何最后国家却被解体了?
南斯拉夫是多民族国家,民族矛盾很严重,铁托执政时期还能凭借个人魅力与威望让各民族暂时抛开矛盾团结在一起。铁托死后,再加上前苏联解体,东欧靠向美欧西方国家,南斯拉夫的内部凝聚力下降,民族矛盾突出,西方国家乘机渗透搞分裂,搞制裁,甚至军事参与,最终导致南斯拉夫分裂。
因为曾经他很强悍,但是很久一段时间没有好好发展,也让别的国家超越了
近代化如同人类是青春期,不幸的是,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在德奥文化圈、穆斯林在土耳其文化圈,塞尔维亚在俄罗斯文化圈成长。
令人诧异的事实是,人类本身也是有青春期的。
他们三家虽然出身相同,却在不同的家庭长大,彼此文化并不相同。
我认为虽然说是曾经强悍的国家,但是现在确实很落魄,因此最后还是被解体了
南斯拉夫最后国家却被解体了,是因为民族矛盾很严重再加上政治因素。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政治因素;其次是西方对南斯拉夫的经济打压;然后是十日战争的原因。
1、政治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斯拉夫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铁托出任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执政时的南斯拉夫,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运动,这使得南斯拉夫变成欧洲唯一没加入华沙公约的共产主义的国家。1980年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慢慢地开始下滑,南斯拉夫各个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
2006年5月21日,南斯拉夫进行公投,对于继续维持单一国家还是分裂成两个独立的国家举行投票,最后南斯拉夫的独立派取得优势,结束了与塞尔维亚的联邦关系。
2、西方对南斯拉夫的经济打压
南斯拉夫曾也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强国,在1960年到1980年间,南斯拉夫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是很快的。可是经历了西方经济体对南斯拉夫经济的抵制、打压后,南斯拉夫经济崩溃了。
3、十日战争的影响
又称斯洛文尼亚独立战争,这场战役从1991年6月27日开始后历时十天左右就结束。这场战役中斯洛文尼亚不满的是铁托所建立的那个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不是那个仅属于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南斯拉夫联盟,斯洛文尼亚因为这场战役取得独立,取得了经济自主。而后各个共和国争取独立,导致南斯拉夫解体。
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了强悍的南斯拉夫走向解体,与铁托的管理,民族较多等也有着关系。
南斯拉夫到底为什么解体了
1.各地方贫富差异大,造成地方不满
2.地方政府权利过大
3.民兵组织的建立使地方拥有独立的军事条件
4.铁托死后成立主席团,给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机会
5.缺乏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虽然多,但尚未达到主体民族的程度。
6.缺乏民族认同感,南斯拉夫王国时期,王国以南斯拉夫的名义实行大塞尔维亚,破坏了南斯拉夫民族认同感
7.外国干涉
1、国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上出现一些失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南斯拉夫陷入经济危机之中。先是一些日用品和食品短缺,物价上涨,然后是通货膨胀,失业人口增长,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等等。整个八十年代,南斯拉夫经济发展呈停滞状态,经济增长率几乎等于零,通货膨胀日益严重,1989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256%。最终导致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激化、并进而发展成为内战。
2、西方早就视社会主义国家的南斯拉夫为眼中钉。在七十年代,欧盟愿意立即接纳南斯拉夫为其成员国,只要南斯拉夫放弃共产党一党执政即可,目的是改变其一党执政状况为多党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米洛舍维奇没有接受西方国家的以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独立为目的的经济援助。为了彻底解决南共政权,西方阵营采取了外部经济制裁和内部分化瓦解的策略:先是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制裁和禁运,又支持黑山共和国与塞尔维亚独立。最终南斯拉夫被迫接受的多党制制度,彻底走向了分裂。
南斯拉夫解体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由铁托出任总统,铁托执政下的南斯拉夫,与苏联保持距离,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运动,这使得南斯拉夫变成欧洲唯一没加入华沙公约的共产国家。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使南斯拉夫在东欧国家里成为比较富有的一员。自苏南分裂后,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条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的道路,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自50年代政治和经济改革以来,南斯拉夫普通人民生活上明显的自由化,西方的文学电影都被允许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直到1976年,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虽然和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了一些,可是相比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区贫富分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相近,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1980年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
早在七十年代,欧共体(即现在的欧盟)愿意立即接纳南斯拉夫为其成员国,只要南斯拉夫放弃共产党一党执政即可。西方此举意为改变其一党执政状况为多党制。
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米洛舍维奇依旧拒绝了西方的以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独立为目的的经济诱惑。西方为了彻底削弱共产党执政的南斯拉夫,采取了外部经济制裁和内部分化瓦解的策略:在南斯拉夫与邻国边界处增派观察员,监督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制裁和禁运;支持黑山共和国与塞尔维亚闹矛盾和寻求独立,从内部打垮米洛舍维奇。因为西方的不断冲击,加上南斯拉夫被迫接受的多党制制度,致使南斯拉夫彻底走向了分裂。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宣告解体。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1992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57号决议,决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制裁,以惩罚其派兵支持波黑和克罗地亚境内塞族的武装行动。由于制裁,前南联盟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退步为欧洲最为贫穷国家之一。 继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之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自治省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国。虽然从法理上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并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担保,不支持科索沃独立,不会分裂南斯拉夫,但是实际上脱离了南斯拉夫以及塞尔维亚的管辖,并最终宣布独立,并立即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承认。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分别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从而标志着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国家正式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盟从此不复存在。
2006年3月,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战争罪行法庭接受审判时,在囚禁室突然逝世。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内部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历史问题错综复杂是主要原因。二战后,由于铁托的绝对威信,使得这些矛盾暂时被掩盖,一旦没有了绝对的权威,各种矛盾就都迸发出来,再加上外部的煽风点火,就解体喽。
南斯拉夫因何解体?
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分裂为南斯拉夫联盟、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北马其顿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盟在2003年重定新宪法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6年黑山独立,塞尔维亚失去出海口变成内陆国,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但未被塞尔维亚承认。
瓦解原因
1980年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在1991年前苏联解体之后,各民族开始各自争取自治和独立。
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由于政治背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上的差异致使各成员国深层次矛盾很尖锐。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各民族开始各自争取自治和独立。
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赫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宣告解体。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继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之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自治省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实际管辖。虽然从法理上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并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担保,不支持科索沃独立,不会分裂南斯拉夫,但是实际上脱离了南斯拉夫以及塞尔维亚的管辖。
科索沃在2008年宣布独立,并立即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承认。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议会两院分别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从而标志著塞尔维亚和黑山这一共和国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盟从此不复存在。
2006年3月,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战争罪行法庭接受审判时,在囚禁室突然逝世。
2006年5月21日,黑山就是否维持目前的单一国家,还是分裂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举行公民投票,独派以55.4%的微弱优势决定终止与塞尔维亚的联邦关系。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
2008年2月17日阿尔巴尼亚裔主导的科索沃也正式由塞尔维亚独立,此举动标志了南斯拉夫联盟的完全解体。
总括而言,当铁托于1980年死后,南斯拉夫内各种族问题逐渐深化。而南斯拉夫分裂其实亦缘于其他因素,财富分布不均和民族主义复兴,各民族只着重自己权益,而塞尔维亚中央政府又无力控制,南斯拉夫内战因而爆发,最终导致解体。
扩展资料:
国家象征
南斯拉夫国旗:蓝、白、红是斯拉夫人喜爱的颜色。三色旗曾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的国旗。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增加一枚黄边红五角星,象征人民自由解放。1992年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重新启用三色旗。
国徽为盾徽。盾中绘有一双头展翅雄鹰,鹰胸前有一红色盾牌。象征着神圣与光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是怎样解体的?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拉夫字母:?0?1угослави?0?6а,拉丁字母:Jugoslavija),建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原本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争取独立的斯拉夫民族各族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由铁托出任总统,与苏联保持距离之余,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使南斯拉夫在东欧国家里成为比较富有的一员。1980年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之余,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在1990年前苏联解体之后,各民族开始各自争取自治和独立。及至2003年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之后,南斯拉夫作为国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蒙特内格罗(又称门特尼哥罗或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铁托执政下的南斯拉夫,与苏联保持距离,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运动。
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由于政治背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上的差异致使各成员国深层次矛盾很尖锐。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各民族开始各自争取自治和独立。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宣告解体。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分别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从而标志著塞尔维亚和黑山这个国家正式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盟从此不复存在。2006年6月3日晚,黑山共和国议会在首府波德戈里察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黑山独立决议以及独立宣言,标志着黑山共和国正式成为一个新的主权国家。
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语:Срби?0?6а或Srbija)为东南欧的共和国。 自1918年起,塞尔维亚便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部分,南斯拉夫联邦于2003年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官方语言: 塞尔维亚语
首都:贝尔格莱德
面积 :88,361 km?0?5
人口: 总人口 (1998年) 11,206,847
民族:(2002年) 塞尔维亚族: 66%; 阿尔巴尼亚族: 17%; 匈牙利族: 3.5%;其他: 13.5%
克罗地亚(克罗地亚语:Hrvatska),亦可被称为克罗埃西亚,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共和国,处于地中海、中欧及巴尔干半岛交界处。克罗埃西亚在1991年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首都为萨格勒布。
官方语言:克罗埃西亚语
(另在伊斯特拉县有意大利语共为官方语言)
首都:萨格勒布
面积:56,542 km?0?5
人口:4,422,248
斯洛文尼亚(斯洛文尼亚语:Slovenija),或斯洛文尼亚,是一个位于中欧南部,比邻阿尔卑斯山的小国。全称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西邻意大利,西南通往亚得里亚海,东部和南部被克罗地亚(克罗地亚)包围,东北有匈牙利,北接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在1991年之前为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6月25日获得独立。
官方语言:斯洛文尼亚语
首都:卢布尔雅那
面积:20,273平方公里
人口:总人口(2002年) 1,964,036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西部的一个多山国家。其为组成前南斯拉夫的六个联邦单位之一,首都为萨拉热窝。此国是在1990年代期间,南斯拉夫战争时独立,并且根据戴顿协议,她目前是国际社会的受保护地区,由欧洲议会所选出的高级代表所管理。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两个实体,其一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中文又称穆克联邦),另一是塞族共和国。波斯尼亚和赫塞哥维那本身是历史学上的两个地理区域,其在今日无政治上的实体可言。
组成民族:波斯尼亚族(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
官方语言: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
首都:萨拉热窝
面积:总面积 51,129 km?0?5
人口:总人口(2002年) 3,922,205
马其顿共和国(马其顿语: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0?6а)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小国,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黑,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由于希腊反对马其顿共和国使用“马其顿”的名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现在均将该国暂时称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F.Y.R.O.M)。目前全世界约有40个国家承认“马其顿共和国”本身使用的名称。马其顿共和国先前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现在的首都与主要都市是斯科普里。自独立以来,马其顿由于国名问题和希腊发生争端,问题至今仍待解决。
官方语言:马其顿语
首都:斯科普里
面积:总面积25,713 km?0?5
人口:总人口 (2003年估计) 2,022,547
蒙特内格罗,亦译黑山(塞尔维亚语: Црна Гора/Crna Gora,即“黑色的山”)是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上的一个多山小国。蒙特内格罗是塞尔维亚与蒙特内格罗联邦国家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
官方语言:塞尔维亚语
首都:波德戈里察
面积:总面积13,812 km?0?5
人口:总人口 (2000年)616,258
民族 蒙特内格罗族:43%;塞尔维亚族:32%;波士尼亚族:8%;阿尔巴尼亚族:7%;其他:10%
你想知道南斯拉夫吗?造成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我想知道。解体原因是最重要的促使南斯拉夫民族关系不和的因素是在南斯拉夫王国时期,于二战期间由克罗地亚独立国所发起的内战和种族灭绝;好高骛远的大塞尔维亚的想法;以及巴尔干半岛的泛斯拉夫主义思想。
他们的解体是因为政治因素,人文因素,外力因素。在内部政治缺乏核心强势力,导致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不足,所以才发生了解体。而且当时的宗教构成以及民族构成都比较复杂。所以才导致了他们后续解体。
我是知道的,就是因为有一个人有野心,他不想要被别人所统治,他想要做国家的统治者,就分割出来了。
说到历史上南斯拉夫解体,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国家本来是由八个联邦单位构成的。但是因为当是北约轰炸南联盟事件影响很大。以至于最后南斯拉夫直接解体。那么造成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兴衰历程】
1、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前景良好。1945年,约瑟普·布罗兹·铁托领导干部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创建起南斯拉夫联邦政府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国家名字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从名称能够看得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十分正宗的社会主义国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南斯拉夫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大力推广南斯拉夫经济发展,此环节的南斯拉夫尽管达不上欧洲国家的生产制造水准可是超出了那时候很多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准,这期内也是南斯拉夫最全盛时期。而且这一阶段南斯拉夫抵挡了前苏联蛮不讲理的侵害,而且在前苏联的挤压下果断自立自强出去,产生一个全新升级的“南国”面貌,那时候南斯拉夫的老百姓生活满意率十分高,乃至感觉这时的“南国”方式是最恰当的,她们对之后的幸福快乐生活满怀信心。
2、组织“不结盟运动”,成为影响较大的一件事情。在20世纪五十年代,南斯拉夫开始寻求外交上的突破而与亚非等地的第三世界国家有所接触,先是印度及缅甸,之后拓展到埃及跟印尼,195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且在美苏争霸期间组织了“不结盟运动”,当时许多国家都加入这个组织中来,意在不支持美苏任何一方,保证了世界相对和平的局面,正是南斯拉夫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也是影响世界最大的一件事,因为当时美苏争霸,南斯拉夫能够号召联合国近半的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中来,并且至今为止,此组织都还存在,并且成员国数量达118个,覆盖世界人口达55%之多,可谓南斯拉夫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一件事。
3、内部矛盾未妥善解决,各地独立运动不断。虽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功建立,并且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南斯拉夫国内的矛盾并未解决,铁托为应情势修改宪法,增加了各共和国的自主权,然而此举不仅未解决独立运动的问题,中央权力的下放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后南国的解体,地方自治或者独立的呼声开始响起。
4、通货膨胀严重,社会动荡。1980年5月4号,铁托去世,并且铁托去世后的整个80年代,南斯拉夫都面临严峻的通货膨胀,国内失业率暴增以及外债高筑的威胁,彻底引起了社会与政治动荡。
5、中央权力四散,地方权力过大。而南斯拉夫因为先前过度分配了地方权力,使得中央政府变得缺乏决策力,人们倾向分离主义,争取各自加盟国的权益而不再信任中央的宏观经济计划,使得南斯拉夫经济一再恶性循环。各民族的领导人也纷纷打出分裂国家、进行激烈改革的旗号,以煽动群众将现有的不满转为对自己的支持。加上80年代末东欧民主化革命的兴起,彻底冲击了南斯拉夫现有政权,南斯拉夫民众对南共彻底失去信心,纷纷强烈要求独立自治。
6、国内各地纷纷宣告独立,中央彻底无法管辖。1990年12月23日,斯洛文尼亚率先发起公投,并且获得国际认可,此间克罗地亚等自治省纷纷要求独立,国内瞬间爆发一系列暴乱,在内战频起的阶段,南斯拉夫中央彻底无力管辖,到了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彻底独立,1991年11月马其顿共和国公投独立,波黑境内经过三年战争,到1995年,波黑维持独立,由塞族共和国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两个政治实体所组成,2003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独立,自此当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彻底分裂解体。
回顾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兴衰,不禁感叹,一个国家的内部民族和谐多么重要,反观现在的美国,它能非常不错的处理好国内多民族的协调,使得美国蒸蒸日上,并且成为超级大国不至分裂。可见,国家内部的团结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