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梼杌是什么?
- 2、梼杌怎么读
- 3、梼杌( taowu)是什么意思?
- 4、梼杌怎么读拼音
- 5、梼杌怎么读
- 6、梼杌怎么读什么意思
- 7、梼杌怎么读
- 8、梼杌是什么意思
- 9、梼杌怎么读
- 10、梼杌怎么读音是什么
梼杌是什么?
读音: táo wù
1、解释: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借指凶恶的人。
2、典故: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梼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
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
梼杌人面兽身,虎背熊腰,力大无穷,传说是鲧死后所化,能变化黄龙,吞吐息壤,止天下之水,举凡水族,皆不能伤,克尽天下水族,也是穷奇克星。
3、上古四大凶兽
·中国古代凶兽之一:浑沌
浑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
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中国古代凶兽之二:饕餮(tāo tiè)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亦有传说为“龙生九子”的九子之一。 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中国古代凶兽之三:穷奇
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
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凶兽之四:梼杌(chóu táo)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 ”
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相传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梼杌怎么读
1、梼杌拼音:[táo wù]。
2、梼杌(táo wù),别名傲狠,中国神话中上古时期的四凶之一。
3、所谓”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间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杜撰为他们部落图腾的四种怪物。
4、据《神异经》记载,梼杌是生活在偏远西方的怪物,它体格像老虎而毛类犬,毛很长,脸有点像人,腿有点像老虎,嘴巴长有像野猪一样的獠牙,尾长丈八尺,在西方称霸,能斗不退。而“梼杌”,较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原文是: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梼杌( taowu)是什么意思?
【拼音】
(táowù)
【释义】
梼杌在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中是四凶之一的怪物,古书《神异经》说:梼杌长得很像老虎,毛长,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常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寓意】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2、传说为远古“四凶”之一,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
3、泛指恶人。
4、楚史书名,因为梼杌有年轮的意思,很形象。
5、梼杌是上古帝王颛顼第六子(穷蝉之弟、黄帝之曾孙、昌意之孙),又名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可以大略推知其作为。他与玄嚣(少昊)之子穷奇(蟜极之弟)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6、又作“桃杌”。关汉卿《窦娥冤》中迫害“窦娥”的狗官!关老爷子用“梼杌”的同音词“桃杌”为狗官赋名,其中深意尽在下笔之文。
【图片】
梼杌怎么读拼音
梼杌怎么读拼音介绍如下:
[ táo wù ]:
1.传说中的凶兽名。
2.传说为远古的恶人四凶之一。
3.或谓即鲧。泛指恶人。
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文献记载】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很,一名难训。”
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凶顽无匹俦之貌。”。服注:“梼杌状似虎,豪长一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
楚之梼杌。——《孟子》。注:“嚣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
《春秋》云:“颛顼有不才子名梼杌也。”
《孟子·离娄下》道:“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梼杌,音桃物。此谓梼杌同乘与春秋,为国史名,楚史名《梼杌》。
梼杌怎么读
梼杌的读音为táo wù。
一、详细释义
梼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奇生物。它常被形容为一个拥有人身、狮首和鸟翼的神兽。梼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被描述为担任天帝左右手的护卫,负责维护世界的秩序。
二、出处
关于梼杌的出处,主要可以追溯到《淮南子》一书。《淮南子》是中国古代文献中一部重要的哲学、科学和文化百科全书,按照记载,梼杌是在《淮南子·齐俗训》中首次提到的。
三、梼杌的象征意义
1、祥瑞和吉祥
梼杌作为神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好运和祥和。它的出现被认为是吉祥和好兆头。
2、守护和保护
梼杌在传说中是天帝的护卫,负责维护世界的秩序。因此,梼杌也象征着守护和保护,象征着一种安全和安宁的状态。
3、平衡和调和
梼杌的形象将各种物种融合在一起,象征着不同元素的和谐共存。它代表着平衡和调和,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平衡和和谐的态度。
梼杌造句:
1、传说中,梼杌是一种神秘而祥瑞的生物,它拥有人身、狮首和鸟翼,被视为守护和保护世界秩序的神兽。
2、那个古老的寺庙中,壁画上描绘着梼杌的身影,它以其独特的形象和祥瑞的寓意成为人们崇拜和敬仰的对象。
3、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中,人们喜欢用彩纸和灯笼制作梼杌的形象,寓意着年年有余、幸福安康。
4、在陶瓷作品中,艺术家经常将梼杌作为主题,以其华丽瑰丽的形象展现出祥瑞和吉祥的寓意。
5、那个山间古老的庙宇隐藏着无数神话传说,当游客步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梼杌的庇佑和神秘的能量。
6、人们在寻求平衡和和谐的生活中,常常将梼杌视为一个象征,它的形象提醒着我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外部环境的和谐。
梼杌怎么读什么意思
梼杌怎么读什么意思如下:读法为táo wù,意思为传说中的凶兽名;传说为远古的恶人四凶之一;或谓即鲧,泛指恶人;楚史书名。
历史记载:
据《神异经》记载,梼杌是生活在偏远西方的怪物,它体格像老虎而毛类犬,毛很长,脸有点像人,腿有点像老虎,嘴巴长有像野猪一样的獠牙,尾长丈八尺,在西方称霸,能斗不退。
而“梼杌”,较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原文是: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梼杌大概意思是这人油盐不进,百姓就喊他“梼杌”。从这个意义上讲,梼杌有点像北方人讲的棒槌,一窍不通,因为梼就是舂的意思。《楚辞·九章·惜诵》:“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把香草捣成香草酱。
梼也写作“擣”,而“擣”通“捣”。树木没有枝丫,光秃秃的叫“杌”。你看一根用来“擣”的光秃木头,不正是一根棒槌?梼杌和棒槌属于一种东西。而棒槌也好,梼杌也好,都是实心的东西,所以梼杌的特点是“顽”。
这里的“顽”,指不开窍,比如“顽石”,指实心的大石头,区别于太湖石这样的“巧石”,而不是通常我们说的调皮捣蛋的“顽皮”。另外有一句骂人的话叫“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擀面杖同样是一根没有窟窿眼儿的“梼杌”。
因为梼杌其人桀骜难驯的品性,以至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传说中的四凶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以及《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述是:帝鸿氏之不才子“浑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梼杌”,以上合称“三凶”,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
梼杌怎么读
táo wù。梼杌,释义: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谓之梼杌。出自《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2、楚之梼杌。出自《孟子》:嚣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3、借指凶恶的人。
táo wù。梼杌,释义: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谓之梼杌。 出自《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2、楚之梼杌。出自《孟子》:嚣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3、借指凶恶的人。
梼杌是什么意思
梼杌的解释 (1) [legendary fierce beast]∶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谓之梼杌。—— 《 左传 ·文公十八年》 。注:凶顽无匹俦之貌。。服注:梼杌状似虎,豪长一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 楚之梼杌。—— 《孟子》 。注:嚣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 (2) [demon;satanic person]∶借指 凶恶 的人 详细解释 (1).传说中的凶兽名。 《神异经·西荒经》 :“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2).传说为远古的恶人“四凶” 之一 。或谓即 鲧 。 《左传·文公十八年》 :“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左传·文公十八年》 :“ 颛顼氏 有不才子,不可教训, 不知 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 明德 ,以乱天常, 天下 之民谓之 檮杌 。” 杜预 注:“谓 鲧 。” 《 国语 ·周语上》 :“ 商 之兴也, 檮杌 次於 丕山 。” 韦昭 注:“ 檮杌 , 鮌 也。” 唐 柳宗元 《杜兼对》 :“ 杜兼 为 濠州 ,幸兵之乱,杀无罪士二人,蓄货足欲,吾以为 唐 檮杌 、 饕餮 者亡以异。” (3).泛指恶人。 晋 葛洪 《 抱朴 子·审举》 :“ 小人 道长,则 檮杌 比肩。” (4). 楚 史书名。 《孟子·离娄下》 :“ 晋 之 《乘》 , 楚 之 《檮杌》 , 鲁 之 《春秋》 ,一也。” 明 张萱 《疑耀·檮杌》 :“檮杌,恶兽, 楚 以名史,主於惩恶。又云,檮杌能逆知 未来 , 故人 有掩捕者,必先知之。史以示往知来者也,故取名焉。亦一说也。” 词语分解 梼的解释 梼 (檮) ó 刚木,木材坚硕的树:梼树。青梼。 古同“筹”,数码。 梼 (檮) á 〔梼杌〕a.古代传说中的恶兽;b.古代传说中的恶人;c. 中国 春秋时楚国的史书。 〔梼昧〕愚昧无知。 (檮) 梼 杌的解释 杌 ù 小凳:杌子。 〔杌陧( 树没有枝。?)〕局势、 局面 、心情等 不安 ,亦作“阢陧”、“兀臬”。 部首 :木。
梼杌怎么读
梼杌拼音:
[táo wù]
梼杌_百度词典
[释义] 1. [legendary fierce beast]: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凶顽无匹俦之貌。。服注:梼杌状似虎,豪长一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2.楚之梼杌。--《孟子》。注:嚣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3. [demon;satanic person]:借指凶恶的人
梼杌怎么读音是什么
梼杌
táo wù
tao wu 第二声和第四声
梼杌
táo wù
梼杌(táo wù)在上古时期华夏神话中是四凶之一。所谓”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间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杜撰为他们部落图腾的四种怪物。《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獓狠 ao yin),一名难训。(梼杌体格像老虎但比老虎大,毛很长,脸有点像人,腿有点像老虎,猪口牙,尾长,常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山海经.西山经》:“三危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体格像牛一样大),白身(肤色苍白),四角(四根獠牙),其豪如披蓑,其名曰????,是食人。”其实梼杌和????的原型就是疣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