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圣罗马帝国百科,历史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帝国指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4 17:42:58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帝国指什么

根据一本由一位保守派作家亚瑟(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 所写的书,神圣罗马帝国是第一帝国, 1871-1918 普鲁士帝国为第二帝国。亚瑟认为魏玛共和国在1919年的失败后,德国人要为德国重夺荣耀,建立“第三帝国”。
第三帝国是,是因为前面出现过两个帝国,在欧洲帝国和王国是不一样的,欧洲的君主都是国王而不是皇帝,皇帝只有一个神圣罗马帝国,当某个国王自认为能统一欧洲时他就可以称帝
世界历史上最厉害的十大帝国,大汉第二谁第一
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第二帝国:德意志帝国(1871–1918);第三帝国:纳粹德国。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是962年至1806年地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君主制帝国,版图以日耳曼尼亚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北部(原属中法兰克王国)和勃艮第还有弗里西亚(今低地国家)。
德意志帝国(德语:Deutsches Kaiserreich、法语: Empire allemand),通常指从1871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因为将神圣罗马帝国算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其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名。
纳粹德国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所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先后有两个官方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国(德语:Deutsches Reich)与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国(德语:Gro?deutsches Reich)。
扩展资料: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其中捷克被直接吞并,斯洛伐克则是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共和国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至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其占领区内的“不受欢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
在1944年红军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战争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地轰炸,面临着严重地资源短缺问题。1945年初,盟军自西向东,而红军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宣告灭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圣罗马帝国

关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知识

  神圣罗马帝国(拉丁文: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 中世纪欧洲封建帝国。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1806年为拿破仑一世所灭亡。 帝国统治者以罗马帝国和查理大帝的继承者自命,对外大肆扩张。11~12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罗马教皇为争夺主教叙任权发生激烈斗争,这不仅是争夺教会控制权的斗争,也是中央王权同地方封建分离主义势力的斗争。尽管如此,在整个中世纪,帝国和教会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是始终紧密合作的。帝国统治者为称霸世界,多次入侵意大利,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帝国的实力。霍亨施陶芬王朝统治时期,中央权力衰落,国内各地缺乏经济联系,帝国成为承认皇帝最高权力的各封建公国和自由市的不巩固的联盟。1254~1273年是德意志历史上的空位时期。这个时期,各诸侯、骑士和城市间的纷争和内讧连绵不断。13世纪末,帝国出现许多独立的封建领主,皇帝对其直辖领地外的封建诸侯没有管辖权。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 神圣罗马帝国国旗确认皇帝须由七大选帝侯推选。从15世纪初起至帝国各地开始割据,皇位均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占据。13世纪下半叶后,由于勃艮第和意大利脱离帝国,其领土主要限于德语地区。1474年起,帝国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已成为徒具虚名的政治组合。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试图重振帝国,但遭到失败。由于罗马天主教和德国封建统治者对农民和市民的剥削和压迫日甚,16世纪初爆发宗教改革运动和德意志农民战争,农民战争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顶点。宗教改革后,帝国实际上分裂为信奉路德教的东部、北部和中部、信奉加尔文教的西部、西南一部分和信奉天主教的南部。
  http://baike.baidu.com/view/36606.htm(百度百科-神圣罗马帝国)

德一德二德三是什么国家?

德一德二德三指的是德意志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和纳粹德国这三个国家的简称。其中,德意志帝国是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德意志国,而纳粹德国则是大德意志。这三个国家都是由纳粹党执政的德国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使用的官方国名。
德国人认为他们的历史上存在过三个帝国,分别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他们认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第二帝国就是威廉一世建立的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就是纳粹德国。
神圣罗马帝国怎么会是第一帝国呢?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绝嗣,康拉德被推选为东法兰克国王,但从此时起,东法兰克被看作德意志王国,康拉德被看作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时获得教宗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德意志国王兼任神圣罗马皇帝,继承西罗马帝国的帝统。这个政权虽然叫帝国,君主叫皇帝,但帝国并不是德意志的帝国,而是罗马帝国,德意志仅为王国;皇帝也不是德意志人的皇帝,而是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人的君主只是国王,不过是兼任罗马人的皇帝。
德意志第一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
1、德意志第一帝国
一般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962年到1157年的官方名称为罗马帝国,在1157年到1512年改称神圣罗马帝国,最后于1512年到1806年因帝国主体民族德意志人意识抬头而定名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帝国在建立初期是一个普通的封建君主制国家,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后来逐渐成为由数百个更小的诸侯国所组成的徒有国家之名的松散的政治联盟。
在帝国中后期,奥地利大公国的哈布斯堡王朝通过皇室联姻和金钱贿赂,长期垄断神圣罗马帝国皇位长达400年之久,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也成为帝国的实际上的首都。
1806年,在拿破仑的勒令下,弗朗茨二世于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国皇帝称号,神圣罗马帝国从此灭亡。
2、德意志第二帝国
一般称之为德意志帝国,1871年至1918年的二元君主制联邦制国家。其正式国号为“德意志国”。
1864年-1870年间,普鲁士王国先后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统一。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帝国诞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作为同盟国一员参战。1918年末,此时同盟国败局已定,德国内部厌战情绪高涨。
11月3日,由于不满海军部对反战水兵的迫害,基尔水兵起义发生,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11月9日,由于革命已蔓延至全国,皇帝威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并连夜出走荷兰,德意志帝国宣告灭亡。
3、德意志第三帝国
一般称之为纳粹德国,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纳粹党执政的德国,其先后有两个官方国名:一是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国;二是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30日德国元首希特勒自杀。按元首遗嘱,由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出任总统。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23日,邓尼茨政府解散,纳粹德国宣告灭亡。
历史沿革:
在962年之前,德国、意大利、法国的疆域由法兰克王国统治,后来法兰克王国分裂成东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这三个法兰克王国奠定了当今德国、意大利、法国的基本疆域。
962年,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奥托一世,得到教皇的加冕而成为皇帝。因为教皇承认东法兰克王国延续西罗马帝国,所以奥托一世把国号改成“罗马帝国”,德意志民族也从这里开始形成。
到了1806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灭掉了神圣罗马帝国,延续了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至此灭亡。
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灭亡后,境内分裂成了很多个王国。其中,以普鲁士王国最为强大,通过一系列战争吞并从神圣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
到了1871年,普鲁士王国的国王威廉一世统一了德国,并加冕成为皇帝,改国号“德意志帝国”,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德意志帝国的国力非常强大,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德意志帝国发动的。正因为德意志帝国在一战中战败,导致皇帝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也随之灭亡,这一年是1918年。
德意志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灭亡后,德国历史进入共和国时期,成立了一个所谓的“魏玛共和国”,但魏玛共和国也不是正式国号,正式国号是“德意志国”。
到了1933年,法西斯主义者、纳粹党党魁希特勒夺取了国家政权,取缔了魏玛共和国,成立纳粹德国,这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正式国号仍然是“德意志国”。
1945年,德国在二战中战败,纳粹德国宣告覆灭,德意志第三帝国也不复存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神圣罗马帝国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德意志帝国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纳粹德国

介绍下神圣罗马帝国越详细越好

神圣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根本是两回事
神圣罗马帝国
955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马扎尔人,收复各边区。962年,奥托加冕为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今奥地利地区自此归属神圣罗马帝国,直到其于1806年崩溃。
巴本堡家族统治(976-1246)
976年,奥托二世在多瑙河南岸恩斯河和维也纳森林之间建立东方马克(marchia orientalis),将其封与巴本堡的利奥波德一世,附属于巴伐利亚公国,另在原卡兰塔尼亚地区成立大卡林西亚公国,后该国很快分裂成一系列小国。
1043年,阿达尔贝特击败匈牙利军队,将领地向东扩张到莱塔河,该河遂成为后世奥、匈两地分界线。此后,德国人大量迁入,使得当地最终德语化。而东方马克之名也为古高地德语译名Ostarr?chi逐渐取代(该词首先出现于皇帝奥托三世签发于993年的敕文之中),之后,又逐渐音转为今日奥地利之名?sterreichs。
1156年,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将奥地利马克升格为奥地利公国,脱离巴伐利亚管制,授予其小特权,并将东方马克之西直到因河的土地封赐予奥地利。奥地利公国迁都于罗马人创建的文多波纳城,将其改名为维也纳。1192年,根据乔治堡和约(Georgenberg Pact),奥地利吞并施蒂里亚。1229年,利奥波德六世又获得卡尔尼奥拉的大部分领地,成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强大诸侯国。
但是,在1246年,腓特烈二世在同匈牙利作战时阵亡,未留儿子,其女婿巴登的赫尔曼六世也未能稳固自身的统治。
捷克统治(1251-1278)
1251年,捷克波希米亚国王鄂图卡二世夺取了奥地利,领地北起易北河,南抵亚得里亚海,一跃成为中欧强权之一。
1274年,鄂图卡在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斗争中失败,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在选举中获胜。鄂图卡拒绝做效忠宣誓,遭到鲁道夫联合德意志诸侯对其讨伐。1276年,鄂图卡被迫放弃奥地利,1278年8月26日,鄂图卡在杜恩克鲁特战役中与鲁道夫展开决战,兵败身死。自此,奥地利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278-1806)
衰落与分裂(1282-1438)
1282年,鲁道夫将奥地利和施蒂里亚封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将卡林西亚和卡尔尼奥拉另封他人。1283年,二子之一的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成为唯一的统治者。129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奥地利领地交与其子鲁道夫三世掌管。1308年,他被其侄士瓦本的约翰刺杀,其子腓特烈三世被巴伐利亚的路易四世击败,丢失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和除奥地利之外的所有领地,成为普通诸侯。
1335年,奥地利公爵再次获得卡林西亚和卡尔尼奥拉。1363年,提罗尔并入奥地利,今日奥地利疆域初步形成。1382年,奥地利获得的里雅斯特,取得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在1379年、1396年、1411年,哈布斯堡家族各继承者多次签订条约瓜分领地,将领地最终一分为三:下奥地利、内奥地利和上奥地利。
再次崛起与统一(1438-1519)
1438年,下奥地利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自其岳父西吉斯蒙德之处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以及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王位,称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自此除1742年至1745年之间外,皇位再未落出哈布斯堡家族之手。
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猝逝于军中,内奥地利的腓特烈三世继承其皇位,并成为其遗腹子拉迪斯劳斯的监护人,成功地使这个孩子继承了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王位。1457年,拉迪斯劳斯早逝。经过激烈的争夺,匈牙利贵族马提亚·科尔温于1463年夺取了匈牙利的王位,他并且于1485年击灭下奥地利,迁都维也纳。
1477年,腓特烈三世设法安排其子马克西米连与勃艮第公国的孤女继承人玛丽联姻,获得了勃艮第的全部领地。1490年,匈牙利国王马提亚逝世,马克西米连收复下奥地利和维也纳,统一哈布斯堡家族领地。1491年,他与捷克兼匈牙利国王亚盖隆王朝的拉迪斯劳斯二世达成协议,如果他没有直系男性后代,则由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继承其领地。
1493年,腓特烈三世去世,马克西米连继位成为皇帝。1494年,他再娶米兰女继承人为妻,将势力渗入意大利。这招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率军入侵意大利。马克西米连遂与教皇、西班牙、威尼斯和米兰结成神圣同盟,对抗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同盟。1496年,西班牙女继承人疯女胡安娜与马克西米连之子菲利浦联姻。1516年,二人之子查理登基成为西班牙国王。同年,查理之弟斐迪南迎娶捷克兼匈牙利国王路易之妹,确立了两国王位继承人的身份。
鼎盛时期(1519-1711)
1519年,查理登上所有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君主宝座,此时,他是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的卡尔五世、西西里的卡洛一世、那不勒斯的卡洛四世,尼德兰和西属美洲的统治者,以及其他许多小国的君主。他无愧为当时欧洲最为强大的封建领主。1522年,查理将奥地利诸邦以及家族在北意大利的领地分给其弟斐迪南,而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钱仓尼德兰,还有西印度群岛,及帝国在意大利的领地分给其子西班牙的菲力二世。哈布斯堡家族分裂成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1526年,在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拉约什二世阵亡。斐迪南立刻根据先前的协定继承了捷克王位,并与奥斯曼帝国支持的约翰·扎波利亚展开匈牙利王位争夺战。1529年和1532年,奥斯曼帝国苏丹苏里曼一世两次围攻维也纳。1544年,奥土达成协议,匈牙利分为三部分,西部由奥地利统治,中部由土耳其统治,扎波利亚之子日格蒙德则成为土耳其庇护下自治的特兰西瓦尼亚君主。
1554年,斐迪南又将奥地利领地一分为三:奥地利、提罗尔和施蒂里亚,交给三个儿子。
应该是东罗马帝国吧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 拉丁语: 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联合体。其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
从罗马帝国到法兰克王国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公元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莱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也被古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帝国后来的国家元首恺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帝国一部分。公元3世纪后,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公元前5世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居住着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古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的统治一直持续到公元486年,那一年日耳曼人法兰克族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低地国家、瑞士、北意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凡尔登条约与三分帝国
The Western Empire, 843 division at Verdun公元840年,查理大帝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于5世纪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萨克森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年~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公元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公元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时的帝国徽章自奥托一世(奥托王朝第一任皇帝)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德意志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在萨克森与法兰克尼亚两朝,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并时常因主教叙任权问题与教皇发生冲突。然而随着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形同虚设。十六世纪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试图重振皇权的努力,也因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与拜占廷帝国的关系
拜占庭帝国,乃是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30年迁都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将罗马帝国划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在中世纪称为拜占庭帝国。从历史上看,继承罗马正统的理应是拜占庭帝国而不是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
法国大革命与帝国覆亡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政府处决,再加上“公平、自由、热诚”思潮的扩散,利奥波德二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继续了他的政策,更于次年与普鲁士、萨丁、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契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这次帝国联同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法国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于1800年打败联军,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后再起干戈。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 拿破仑说:‘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评价
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曾这样评价它:“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不是什么帝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神圣罗马帝国在历史上未有过正统的根源与名号,与前罗马帝国几乎无任何关系。
历史学家的两种说法
有人认为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的帝国应该叫做法兰克帝国。
--------------
论历史上并无「神圣罗马帝国」
在读中世纪欧洲历史时,我们都读过一个「神圣罗马帝国」,其地域包括今天中欧的大片土地。由於在中世纪西欧,神圣罗马皇帝是唯一称皇帝的君主,因此其地位特别尊贵。但是「神圣罗马帝国」又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各位若打开中世纪西欧的历史地图一看,当会发现「神圣罗马帝国」从来不是一个单一国家,在它的版图内有著大小林立的封建诸侯国和各种「大主教领地」、「主教领地」等。
历史地图亦从来不会以一种颜色标明这个「帝国」的领土,而只是用一条国界线标出这个「帝国」的范围,在这条国界线内则用各种不同颜色标出各个诸侯国和教会领地的版图,令人感到这个「神圣罗马帝国」不像一个国家,却倒像一个「国际联盟」。事实上,「神圣罗马皇帝」只是一个虚衔,所谓「神圣罗马帝国」根本从来就不是一个真实的「政治实体」,无怪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曾说它「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
首先讲讲神圣罗马皇帝称号的起源。西欧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便一直处於分崩离析的状态,直至法兰克王查理曼(Charlemagne)在位时向四方扩张,建立了一个霸权帝国,其版图包括今天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公元800年查理曼在罗马加冕为「罗马皇帝」,其意是要继承罗马帝国在西欧的统治。这一事件遂被认为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不过其时的称号并没有「神圣」这个词。
查理曼死后不久,法兰克王国分裂为东、中、西三国(后来中法兰克王国又再分裂,其主要部分演变为意大利王国),而罗马皇帝称号则由这三国君主的其中一个继承,一时由东法兰克王继承,一时由西法兰克王继承,一时又由意大利王继承,并无定制,完全视乎三国的实力较量而转变。
911年东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王系(亦即卡罗林Carolingia王朝)断绝,东法兰克演变而为德意志王国。962年德意志王奥托一世(Otto I)继承罗马皇帝称号,自此罗马皇帝称号便例必由德意志王继承(注1)。直至1155年德王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将此称号改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皇帝」,「神圣」一词才正式冠於此称号之首。以下为了行文方便,对於此称号一律称为「神圣罗马皇帝」。
从上面的讨论可见神圣罗马皇帝从一开始便不是一个独立的称号,它由始至终都依附於其他称号之上(注2)。例如查理曼原来称法兰克王,他在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之后并没有放弃原来的称号,法兰克王国也没有就此消失。查理曼的后继人也莫不如此,由此可见神圣罗马皇帝其实只是一个虚衔。
其实「德意志王」本身也是一个虚衔。911年东法兰克的卡罗林王朝断绝,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德意志王国,其王位由原东法兰克的诸侯互选产生,例如第一任德意志王便是由法兰科尼亚(Franconia)公爵康拉德一世 (Konrad I)兼任的。自此绝大多数德意志王都由一名诸侯兼任,因此德意志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兼职」,历史上只有少数几个人专任德意志王(注3)。
其次,德意志王虽然名义上是所有德国诸侯的宗主,可是由於德国的诸侯从一开始便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德王的统治权从来都只限於他自己的诸侯国。例如第一任德王康拉德一世原是法兰科尼亚公爵,他的统治权在他任德王前后都只限於法兰科尼亚公国。当下一任德王改由萨克逊(Saxony)公爵海因里希一世(Heinrich I)出任后,他的统治权便只及於他本身的封国萨克逊,而不能及於法兰科尼亚。德王甚至没有自己的「王畿」,即是说在中世纪德国并没有一块土地是专由德王统治的,在德国没有首都,也无所谓中央政府。
我们试将中世纪中期法国国王跟德国国王的权力作一比较,便更可见德王的「虚」。在此时期,法国跟德国一样都处於诸侯割据、王室无权的境况,但是从987年休.卡佩(Hugh Capet)任第一任法王,直至1792年法王路易十六世(Louis XVI)遭废黜,在法国一直存在专任法国国王的统治王朝,如987-1328年的卡佩(Capet)王朝、 1328-1483年的瓦罗亚(Valois)王朝等。在初期法王虽然势弱,但尚有一块专由他统治的领地-「法兰西岛」 (Ile de France)(在巴黎四周),这就是法王的「王畿」。后来在法王腓力二世(Philippe II)、路易九世 (Louis IX)、路易十一世(Louis XI)、 弗朗索瓦一世(Francois I)等的统治下,法王逐渐消灭诸侯的势力,统一法国,使法王的「王畿」不断扩大,终遍及全国。反观可怜的德王,则连一块小小的「王畿」也没有。德王就只像诸侯的「临时盟主」,德国的诸侯就像在轮流坐这个盟主的位置,没有哪一个诸侯能永久占据这个位置(注4)。
如果德意志王是一个虚衔,那麼神圣罗马皇帝便更是「虚衔的虚衔」了。历史上除了少数时间外,德王王位从 911年起到1806年拿破仑废除德意志王国止基本上都没有间断过,即当一名德王去位后,下一任德王通常不久便会选出继位。但神圣罗马皇帝却不是如此,这一称号不是随著德王登位便自动加上的。例如前述的弗里德里希一世在1152年继为德王,但直到1155年才加上神圣罗马皇帝尊号。历史上更有一些德王没有称过神圣罗马皇帝,例如1273-1291年间任德王的鲁道夫一世(Rudolf I)就从未在罗马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注5)。如欲了解历任神圣罗马皇帝取得尊号的时间以及这些皇帝兼领其他王号的情况,请参阅《历任「神圣罗马皇帝」》网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神圣罗马帝国」其实是一个误会。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神圣罗马帝国」,充其量只能说有一个「德意志王国」和「神圣罗马皇帝」尊号。其实,德意志王的尊号又何止「神圣罗马皇帝」一个?历史上很多德王还有「伦巴德王」或「罗马人之王」的尊号,可是历史学家却从来不认为有这麼一个「伦巴德王国」或「罗马人王国」,因此我们也无必要「虚构」一个「神圣罗马帝国」出来。
注1:中国史学界一般以962年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之年。但这与西方史学界的通常说法有出入。西方一般以800年查理曼加冕为罗马皇帝作为「神圣罗马帝国」之始,本文沿袭西方的通常说法。
注2:历史上也有极少数君主是先取得「神圣罗马皇帝」尊号,后来才继承其他王号。例如兰贝托(Lamberto)在 892年取得「神圣罗马皇帝」尊号,至894年才继承意大利国王和斯波莱托(Spoleto)公爵之位。
注3:历史上专任德意志王(即没有其他王号)的君主包括「萨克逊(Saxon)王朝」的奥托二世(Otto II)和奥托三世(Otto III)、「萨利安(Salian)王朝」的赫尔曼(Hermann)、「卢森堡(Luxemburg)王朝」的贡特尔(Gunther) 和弗里德里希(Friedrich)以及一名「非正统」国王理查德(Richard)。不过,与其说这些君主是继承德意志王号,倒不如说他们是继承所属家族的领导权。
注4:从1438年开始,到1806年拿破仑废除德意志王国止,德王王位几乎专由哈布斯堡(Habsburg)家族的奥地利大公兼任,不过其间也有例外。例如1742-1745年间德王王位乃由巴伐利亚(Bavaria)选侯卡尔七世(Karl VII) 兼任。而1745年德王王位转归哈布斯堡家族的旁支「哈布斯堡-洛林(Habsburg-Lorraine)支系」,该支系在 1780年继承奥地利君位。自此德王王位又与奥地利君位重合。
注5:由15世纪末起,继任之德意志国王不再在罗马加冕。理论上这些国王并无「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但传统史家认为从1508年起德意志国王在登位后便自动加上「神圣罗马皇帝」尊号,因此一般史书仍把此时期的德意志王称为神圣罗马皇帝。

神圣罗马帝国是德国吗?

神圣罗马帝国被认为是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即德意志第一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指普鲁士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即纳粹德国。神圣罗马帝国源于东法兰克王国。公元911年,康拉德一世被选举为国王后,东法兰克王国被看作德意志王国,康拉德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962年,奥托一世被罗马教廷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转变为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不是德国,只是包括一部分德国的土地。
神圣罗马帝国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国家,版图以日耳曼尼亚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北部、勃艮第和弗里西亚(今低地国家)。
帝国在建立初期是一个普通的封建君主制国家,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后来逐渐成为由数百个更小的诸侯国所组成的徒有国家之名的松散的政治联盟。
形成
293年,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采行四帝共治制,将帝国分为东西两半,此后帝国分分合合。直至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位儿子,从此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在拉文纳,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
但耐人寻味的是,东、西罗马帝国彼此并非敌对关系,反而在很多方面密切合作,同声共气。此后几十年间,罗马城多次被西哥特王国的亚拉里克一世和汪达尔人攻占和血洗,西罗马帝国的实力和威严一落千丈。
476年,西罗马帝国彻底解体,末任罗马皇帝自己发出退位诏,宣布西罗马帝国不复存在,帝国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独立。
东罗马帝国却得以保留,即后来史称的“拜占廷帝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到底是凯撒还是奥古斯都?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奥古斯都,神圣罗马帝国只不过借着 “罗马帝国”的名头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日耳曼人将西罗马帝国送上历史,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建立法兰克王国,历经查理曼大帝国家达到鼎盛。
后来他的三个孙子分割了法兰克王国,分别为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德意志帝国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就是德国前身,和罗马帝国没有关系。
凯撒大帝是罗马帝国共和时代的统治者,他集终身独裁官、执政官、大将军、大祭司等权利于一身,他死后,凯撒养子屋大维击败凯撒支持者安东尼,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统治者,屋大维全名: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
扩展资料: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历史:
自奥托一世(奥托王朝第一任皇帝)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罗马人民的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但由奥托一世所创建的帝国,其皇帝称号来自于教皇赋予的“西罗马的皇帝”称号,皇帝通过征服意大利来取得“罗马皇帝”的合法性。
帝国的所谓选帝侯,其直接选举的当为“罗马人的国王”,而非皇帝。因此,并非每一位德意志统治者都可以成为皇帝,只有进军意大利,接受教皇加冕的强者,才可获得这一殊荣。
神圣罗马帝国的范围,在奥托一世和后代的不断使其有地区纳入、加盟下,从日耳曼平原北至波罗的海,东达今天的波兰部分,并南抵今天的瑞士、波希米亚、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北部。
打从一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即面临一个相同的难题,也就是如何保持对德意志和意大利这两个不同地区的控制,因为两地中间隔着阿尔卑斯山脉,统合上并不容易。
约1000年左右的神圣罗马帝国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时(1564-76)的帝国徽章,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功,基本上是受惠于日耳曼和意大利这两个主要成员。
日耳曼人并没有消除多少野蛮的特性。他们很早就被查理曼征服。帝国也从意大利的文化、科技和贸易等方面获利良多。意大利人欣然接受由帝国确保的和平与稳定,因为他们曾在五百年前受到入侵。由帝国所提供的保护防卫了罗马教廷,并且让意大利的城邦国家得以开始发展。
帝国皇帝的军队由教会土地的佃户所担任,他们有义务为皇帝服军役,是皇帝在与教会决裂而失去权威前这些士兵是皇帝军队的多数。第二种重要的部队是由庄园农奴组成的兵团,虽然他们一部分会在接受最好的训练与装备后成为骑士,却不是自由人。
第三由帝国分予土地的自由民、军户、农民、骑士也有义务服从号召。之外帝国内所有的部队皇帝理论上皆有权指挥,各公国在皇帝的请求下也会提供军役的号召。
这些军队会被用来镇压由帝国内贵族和农民所参与的暴动或政争,也必须抵挡来自北方的维京人和东方的马札儿人所发动的入侵。
在奥托王朝与萨利安两朝,皇帝还有实际的权力,帝国军的指导权让皇帝在具掌控帝国内成员的实力。
然而,皇帝和教皇之间的对抗,间接的形成了日耳曼的未来命运。这项对抗是关于皇帝对主教职位的授予,和日耳曼境内其他教堂神职人员的任命。
教皇葛列格里七世反对这项措施,因为如此一来导致教堂神职人员的职位买卖,成为主要的贪污腐化来源。神职人员的职位常常落到出价最高的竞标者手里。在长期数位教皇和皇帝之间的竞争,教皇赢得选择主教的权利。在这场争执中,帝国就在日耳曼爆发了内战。
削弱了皇帝们在日耳曼和意大利的统治权。当皇帝被暂时逐出教会并且投注于对抗罗马的战争时,帝国的政权就已失去效力。
在未受到皇帝的干预或帮助之下,地方上的日耳曼亲王团结自己的力量并与维京人作战。在意大利,兴起中的城邦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伦巴底联盟,并拒绝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地位。
因此随着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
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王国境内七大选帝侯选举产生。
他们是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权势的三大教会诸侯: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四大世俗领主:波希米亚国王、莱茵—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维滕堡公爵,勃兰登堡藩侯,本身代表帝国的成员国不再认为皇帝与帝国有实际价值。
在日耳曼和意大利的政权,自此从皇帝身上转移到地方上的亲王和城市。皇帝的军队叛乱,占领由他们驻守的城市和城堡,并宣布这些地方被解放。
而当时的皇帝为重新夺回意大利,对日耳曼地方上的亲王作了很多的让步。到了十三世纪中期,神圣罗马帝国便已名存实亡,皇位更虚置达二十年。日耳曼的亲王只关心自己所保有的东西。意大利的城邦国家并不接受日耳曼的统治者,而且他们也强大得足以防卫自己。
中古时代的皇帝是由日耳曼的亲王推选出来的,但仅徒具空名,对地方的控制力远远不及他们对自己家族庄园的掌握。几个世纪以来,日耳曼只能算是欧洲的一股小势力。
16世纪时,哈布斯堡家族试图重振皇权,但因欧洲各国和德意志诸侯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1806年解体后,各邦国各自称帝,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没有标志的皇帝。
神圣罗马帝国的结构简析:
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将广袤的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这三部分后来成为今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由来。其中的东法兰克国家由“日耳曼人路易”所得.
962年,奥托一世在位时,南征北战,称雄一时,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 1155年,腓特烈一世在位时,又被加冕,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
但是,13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加洛林查理曼王系的中断,帝国演化出选帝侯制度,即由七个势力最强的派系(其中三个教会选帝侯,四个世俗王候)组成的7大选帝侯来推选新的皇位继承者。由于皇帝丧失了早期的权威,14世纪以后,神圣罗马帝国演变成松散的邦联。
在这个邦联“帝国”内有这么些类型的国家或领主:
一种是诸侯国,即公爵、侯爵等的领地,每个领地都是个小小的世袭君主国,著名的有萨克森、勃兰登堡和巴伐利亚;另一种是教会国家,有主教辖地和修道院辖地。分别由主教和修道院长掌政,他们不世袭,但是帝国的大部分地区由这种教会辖地组成。
第三种是帝国自由城市,总数约50多个,他们的面积不大,但却控制着国家的商业和金融生活;此外,还有第四种,即几千个帝国骑士建立的庄园,这些小贵族们不臣属于任何国家,除了在名义上承认皇帝外不承认任何人的最高权力。
几个世纪以来,德意志个邦国一直阻止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侵犯他们的地方特权,他们每次小心翼翼地遴选皇帝时,都重申他们的地方特权。
七大选帝侯轮流坐庄持续近百年,到1453年,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大公被推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
这个家族通过其高超的政治技巧长期垄断了皇位(从1438-1806年,只有一次落选)。纵然如此,皇帝也改变不了帝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所以著名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称它“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圣罗马帝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都斯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凯撒
是凯撒。
神圣罗马皇帝(德语:R?misch-deutscher Kaiser,即罗马-德意志凯撒;拉丁语:Imperatores Romani Sacri)是历史学家称呼中世纪时获教宗赐予“罗马皇帝”头衔的法兰克和罗马人民的国王,和1356年后统治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举皇帝(由选帝侯选举产生)。
首个获教宗加冕为“罗马皇帝”的君主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
最后一个神圣罗马皇帝当选人是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他在1806年拿破仑战争期间被迫放弃神圣罗马皇帝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扩展资料:
神圣罗马皇帝的标准封号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音译) 或“至尊的罗马皇帝”(意译)(拉丁语:Romanorum Imperator Augustus)。
查理曼在800年加冕时,他的头衔是“上帝加冕的最尊贵奥古斯都,伟大和平的皇帝,罗马帝国统治者卡尔”,当中包含了“神圣”和“罗马”两个元素。
“神圣”一词从未在正式文件的皇帝头衔中出现,而“罗马”一词反映了“皇权过渡”(translatio imperii),即承认神圣罗马皇帝为西罗马帝国皇帝的继承人,而这头衔在480年尼波斯死后一直悬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神圣罗马皇帝
准确来说神圣罗马帝国不是罗马帝国,头衔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凯撒是指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是罗马共和国的独裁者也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军事家,由于功勋卓著和伟大所以由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之后的罗马皇帝都以凯撒来代称皇帝,至于奥古斯都就是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的养子,于公元前27年创建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和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是罗马元老院赐予他的头衔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奥古斯都。
  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拉丁语:Gaius Octavius Augustus,前63年9月23日—14年8月19日),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Gaius Octavian Thurinus),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君主,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外孙,前44年被恺撒指定为第一继承人并收为养子。恺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
  前30年,屋大维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内战,后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意为神圣伟大) 。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14年8月,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
奥古斯都指的是屋大维,并不是凯撒,凯撒是共和国末期时代的独裁者,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第一人皇帝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奥古斯都。
神圣罗马帝国(拉丁文: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中世纪欧洲封建帝国。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
扩展资料:
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
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圣罗马帝国

圣神罗马帝国的历史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帝国。早期是由拥有实际权力的皇帝统治的国家,中世纪时演变成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日耳曼人认为其国祚可追溯至罗马帝国,所以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德国人在论述其帝国历史时,将其定义为“第一帝国”;和后来的第二帝国与第三帝国加以串连论之。《百度百科》
最早皇帝是德意志的奥托大帝,每个公国君主都有权竞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因此也称选帝侯,后来帝位一直掌握在哈布斯堡家族手中,直至1806年拿破仑使用外交手段组建了莱茵联邦,许多公国脱离神圣罗马帝国,致使弗兰茨退位。
神圣罗马帝国,不是圣神罗马帝国。它即不神圣,也没有罗马,更不是帝国。 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是中世纪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帝国。 神罗的体制有点像春秋战国,名义上大家是一个国家(比如春秋战国就是西周、东周),但是里面分很多公、侯、伯国,自由城市等,是很多诸侯国的集合体。 帝国皇帝是选举出来的,比如著名的哈布斯堡家族就长期把持帝国皇位。
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
1806年,帝国被拿破仑一世推翻。

欧洲帝国排名,第一帝国,第二帝国是?

现代史
德意志第三帝国无愧于“第一帝国”的名头,横扫欧洲大陆,吊打英法。
“第二帝国”就应当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了。
如果是在欧洲近代史的话,
第一帝国应该是拿破仑王朝
第二帝国是大英帝国
欧洲古代史,
第一帝国是罗马帝国
第二帝国没有明确之处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匈帝国 德意志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 三帝国(西特勒帝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第二帝国。 沙皇俄国 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 追问: 能不能在详细一点,包括时间和谁创建的
从罗马帝国开始至奥斯曼帝国的中世纪,欧洲各国基本上都曾自称帝国,称霸全球的是日不落帝国,你说的第一帝国就是曾经强大,最后改革或换皇帝,而第二次强大后就称为第二帝国,欧洲互相仇视却又因为种种原因组成联军颠覆共同敌人, 而又因为联姻促成了各国王室基本上有血缘关系 反正就是很复杂啊,你自己百度比较好,百科解释得比较清楚
欧洲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第二帝国是德意志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成立于962年,由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共和国”。德意志帝国成立于1871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并结束了神罗的统治,最终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奥匈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有没有关系?

神圣罗马帝国是欧洲中世纪时宗教上的一种较为笼统的说法,源流及其复杂。奥匈帝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分支兼后身,也是在普鲁士崛起以前德意志各诸侯国中的代表。
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
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郎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
因此他对奥皇弗郎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
最后弗郎茨二世于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奥匈帝国称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扩展资料: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郎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
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
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
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旋即打了一场三皇会战。
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圣罗马帝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奥匈帝国

谁能讲一下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区别?我看百科看不懂

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962年-----1806年神罗解体
神罗是由东法兰克王国发展过来的 与罗马帝国没有直接关系 位于现在德国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395年(东西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帝国以意大利为中心 是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62年~公元1806年】
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联合体。其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国时间: 【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
中国古书称为大秦,是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罗马曾经有数百年的共和制历史,但自从斯巴达克斯起义以后,罗马进入了军人执掌政权的时代,并通过两次“三巨头执政”后,屋大维被封为“奥古斯都”,成为罗马的独裁者,从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可用来表示罗马统治下的所有土地。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罗马疆域的全盛期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此时控制着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