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兵秣马 枕戈待旦,厉兵秣马下一句搭配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4 09:25:25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枕戈待旦、秣马厉兵什么意思

枕戈待旦: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出自《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秣马厉兵: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前者战争状况比后者紧迫很多,随时都可能是开战。后者只是一种准备状态,一种预防状态。

枕戈待旦和秣马厉兵的意思一样吗?

枕戈待旦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秣马厉兵的意思是: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待旦的战争状况比后者要紧迫很多的,随时都可能是开战。后者只是一种准备状态,一种预防状态。
扩展资料:
(一)秣马厉兵:
【拼音】mò mǎ lì bīng
【解释】厉:磨(“厉”,古同“砺”)。兵:兵器;秣:喂养;喂饱马匹,磨快兵器。指准备作战或比赛。也作“厉兵秣马”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示例】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八回:“搜阅车乘,补益士卒,秣马厉兵,修阵固列,鸡鸣饱食,决一死战,何畏乎楚?”
【例句】中国人民解放军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来消灭来犯的敌人。
【同义词】厉兵秣马
(二)枕戈待旦: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解释】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示例】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鲁迅《准风月谈·冲》)
【同义词】枕戈坐甲 枕戈以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枕戈待旦百度百科:秣马厉兵
意思不一样。
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
厉兵秣马:喂饱战马,磨快武器,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工作。

枕戈待旦和秣马厉兵的区别

1、战争紧急情况
枕戈待旦形容的战争情况比秣马厉兵形容的要紧迫很多的,随时可能开战。
秣马厉兵是一种备战状态,一种预防状态。
2、意思上的区别
枕戈待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ěn gē dài dàn。意思是兵器为枕,以待天明。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连睡觉时也不放松戒备,随时准备着杀敌。形容杀敌报国心切。
秣马厉兵拼音是mò mǎ lì bīng,解释是厉:磨(“厉”,古同“砺”)。兵:兵器;秣:喂养;喂饱马匹,磨快兵器。指准备作战或比赛。也作“厉兵秣马”
扩展资料:造句
为了踢好这场足球赛,队员们纷纷摩拳擦掌,枕戈待旦。
前线将士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为保家卫国而战。
她还有一张王牌就是她可以伺机下手,枕戈待旦。
因为战况相当吃紧,战士们就在壕沟中枕戈待旦,相当辛苦。
兵士们枕戈待旦,时刻筹备杀敌。
美元休整秣马厉兵,原油续跌一蹶不起!周四美元指数在连续两个交易日大幅走强,并击穿100整数关口后,暂时回落调整。
此时冀州的苏护正在秣马厉兵,准备发动战事,苏护和四大诸侯都有来往。
久假不归,重以破弃,是非特逆胡之死罪,亦汉族之奇羞也!幕府奉兹大义,顾瞻山河,秣马厉兵,日思放逐,徒以大势未集,忍辱至今。
广西内部则由白崇禧、黄旭初实际负责,整理省政,开浚财源,秣马厉兵,扩充实力,以冀东山再起,与蒋介石重争高下。
天已经很晚了,士马劳累,应当驻军休息,而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也要求在广成住宿,秣马厉兵,养精蓄锐,然后再乘夜进兵,天明时分攻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枕戈待旦 百度百科-秣马厉兵

类似“枕戈待旦”的成语有哪些?

1、厉兵秣马 [ lì bīng mò mǎ ] :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 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2、严阵以待 [ yán zhèn yǐ dài ]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出 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3、盛食厉兵 [ shèng shí lì bīng ]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出 处:《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4、训兵秣马 [ xùn bīng mò mǎ ]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出 处:《周书·文帝纪》:“臣自奉诏总平凉之师,责重忧深,不遑启处。训兵秣民,唯思竭力。”
5、砺戈秣马 [ lì gē mò mǎ ] :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

人人厉兵秣马,个个枕戈待旦是什么意思

秣马厉兵字面意思是喂饱马,磨快兵器,准备作战。枕戈待旦是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间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秣马厉兵迎中考,枕戈待旦获全胜的意思是:准备好知识迎接中考,考时细心谨慎必能通过。

厉兵秣马下一句搭配是什么?

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一、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释义: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二、严阵以待[ yán zhèn yǐ dài ]
释义: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来犯之敌。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近义词:
枕戈待旦 [zhěn gē dài dàn]
释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引证: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鲁迅《准风月谈·冲》。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例句:这支英雄舰队,枕戈待旦,日夜守卫在东海前哨。

关于枕戈待旦的诗句

1.“秣马厉兵迎鏖战,枕戈待旦再前行”出自谁的诗句 这不是诗句,而且语义不通,意思重复,只是现在一些企业的动员口号。枕戈待旦字面意思是喂饱马,磨快兵器,准备作战。枕戈待旦是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间警惕敌人,准备作战。全句大意是做好准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随时杀敌。
秣马厉兵
拼音:[mò mǎ lì bīng]
解释:厉,磨的意思,("厉",古同"砺")。兵,兵器;秣:喂养;喂饱马匹,磨快兵器。指准备作战或比赛。也作"厉兵秣马"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枕戈待旦
拼音:[zhěn gē dài dàn]
解释: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2.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与枕戈待旦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宵眠抱玉鞍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就可翻身上马,奋勇出击。
枕戈待旦: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两者意思相同。
原文欣赏:
塞下曲六首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3.枕戈待旦的成语典故 枕戈待旦 [zhěn gē dài dàn]
基本释义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褒义
出 处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例 句
这支英雄舰队,~,日夜守卫在东海前哨。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危在旦夕 常备不懈
反义词
醉生梦死 高枕而卧 高枕无忧
典 故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4.枕戈待旦的成语典故 枕戈待旦 [zhěn gē dài dàn] 基本释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
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褒义出 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例 句这支英雄舰队,~,日夜守卫在东海前哨。
近反义词近义词危在旦夕 常备不懈反义词醉生梦死 高枕而卧 高枕无忧典 故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
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
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
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5.类似枕戈待旦的成语 整装待发
zhěng zhuāng dài fā
[释义] 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指做好充分准备
严阵以待
yán zhèn yǐ dài
[释义] 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语出]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正音] 阵;不能读作“zèn”。
[辨形] 阵;不能写作“陈”。
[近义] 枕戈待旦 厉兵秣马
6.枕戈待旦的成语的意思概括 中华成语大词典 枕戈待旦 【拼音】:zhěn gē dài dàn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示例】: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鲁迅《准风月谈·冲》 【近义词】:枕戈坐甲、枕戈以待 【反义词】:醉生梦死、高枕无忧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提防 【英文】:be ready for battle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年轻有为的刘琨胸怀大志,想为国家出力,他的好友祖逖被选拔为官.他发誓要像祖逖那样为国分忧.后来他被选拔为官,从司隶一直做到尚书郎,领导晋阳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用计巧退胡兵,实现了从前枕戈待旦时的远大理想。
7.有关于“寒窗苦读的诗句”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寓意没有经过痛苦的千锤百炼,美好的幸福,美好的品质不会轻易地来到,所以说,在痛苦中磨练自己,生命之火花才会闪烁。
2,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出自出自唐代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意思是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时间宝贵就像金子一样,应该珍惜。
3,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出自杜荀鹤的《题弟侄书堂》。意思是少年时的辛苦勤勉将终身受用,然而要学有所成还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扩展资料
中国的读书人自古就有勤学苦读的传统。晋代的时候,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坚持不懈地苦读,最终成为饱学之士,入朝为官。
同是晋朝的孙康借着冬天大雪映出的光亮如饥似渴读书,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但如果我们去探讨这些文人学子苦读的原因,很容易让人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子夏的名言,其实它前面还有一句:“仕而优则学。”朱熹解释说:“优,有余力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政者如果尚有余力,就应该不断地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读书人如果有余暇时间,应该去做官,检验平时所学。子夏在这里提出了政府官员要终身学习的主张,强调学习和时间要结合。
但实际上,在科举制度形成以前,读书做官的影响并不大。随着科举取士的到来,读书做官的观念才开始一步步深入人心。
科举时代,读书、及第、做官成为广大读书人的追求,这个时候的启蒙教育也都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金榜题名、功名利禄的诱惑来规劝学童读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窗苦读

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全诗是什么?

这不是诗句,而且语义不通,意思重复,只是现在一些企业的动员口号。
枕戈待旦字面意思是喂饱马,磨快兵器,准备作战。枕戈待旦是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间警惕敌人,准备作战。全句大意是做好准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随时杀敌。
造句
1.在四川,朵彩、俞兆林、顶瓜瓜、金考拉等实力大牌先后厉兵秣马,强势上阵,拿出秘密武器,今年准备大干一场。
2.今辽兵厉兵秣马久矣,兵强将勇。
3.随着春节假期接近,旅游业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抢食这块旅游大饼。

关于厉兵秣马的诗句

1.厉兵秣马,“欲将血泪寄山河”为何可成千古名句 准备吧自己的血泪寄托在山河之中,为国效力,未果捐躯,甘愿在东山撒一捧土来掩埋自己的尸体。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
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
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
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
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2.“秣马厉兵迎鏖战,枕戈待旦再前行”出自谁的诗句 这不是诗句,而且语义不通,意思重复,只是现在一些企业的动员口号。枕戈待旦字面意思是喂饱马,磨快兵器,准备作战。枕戈待旦是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间警惕敌人,准备作战。全句大意是做好准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随时杀敌。
秣马厉兵
拼音:[mò mǎ lì bīng]
解释:厉,磨的意思,("厉",古同"砺")。兵,兵器;秣:喂养;喂饱马匹,磨快兵器。指准备作战或比赛。也作"厉兵秣马"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枕戈待旦
拼音:[zhěn gē dài dàn]
解释: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3.关于马的诗句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之马 脱缰之马 铁马金戈 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土牛木马 天粟马角 铜围铁马 乌白马角 舞刀跃马 五花杀马 文君司马 万马奔腾 五马分尸 万马齐喑 问牛知马 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马角 乌焉成马 问羊知马 洗兵牧马 选兵秣马 悬兵束马 香车宝马 鲜车健马 鲜车怒马 悬车束马 下马冯妇 下马看花 系马埋轮 下马威 信马由缰 休牛归马 休牛散马 效犬马力 朽索驭马 悬崖勒马 鲜衣良马 鲜衣怒马 心猿意马 以渴服马 以鹿为马 饮马长江 一马当先 倚马可待 一马平川 衣马轻肥 倚马千言 倚马七纸 饮马投钱 跃马弯弓 野马无缰 以毛相马 意马心猿 一马一鞍 跃马扬鞭 玉堂金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燕昭好马 招兵买马 枕戈汗马 止戈散马 獐麇马鹿 招军买马 指鹿为马 指鹿作马 走马到任 阵马风樯 走马赴任 走马观花 仗马寒蝉 走马看花 走马上任 竹马之交 走马章台 竹马之友 蛛丝马迹 驽马十驾 驽马十舍 牛溲马勃 牛溲马渤 牛头不对马面 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马面 牛童马走 拿下马来 匹马单枪 匹马当先 跑马观花 拍马溜须 盘马弯弓 匹马一麾 匹马只轮 千兵万马 骑曹不记马 乞儿马医 秋高马肥 千军万马 犬马恋主 裘马轻肥 裘马轻狂 裘马清狂 裘马声色 求马唐肆 骑马寻马 雀马鱼龙 求马于唐市 求马于唐肆 犬马之报 犬马之诚 犬马之疾 犬马之决 犬马之劳 犬马之力 犬马之恋 骑马找马 青梅竹马 犬马之年 犬马之养 敲牛宰马 轻裘肥马 青丝白马 青衫司马 墙头马上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权移马鹿 人欢马叫 人荒马乱 人喊马嘶 人困马乏 戎马仓皇 戎马劻勷 戎马倥偬 戎马倥偬 戎马生郊 戎马生涯 软裘快马 人强马壮 人仰马翻 人语马嘶 束兵秣马 士饱马腾 素车白马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神龙马壮 驷马不追 司马称好 四马攒蹄 死马当活马医 驷马高车 驷马高盖 驷马高门 杀马毁车 食马留肝 驷马莫追 驷马难追 司马牛之叹 司马青衫 善马熟人 失马塞翁 三马同槽 束马悬车 束马县车 驷马轩车 散马休牛 率马以骥 驷马仰秣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 射人先射马 声色狗马 素丝良马 声色犬马 识途老马 识涂老马 塞翁得马 塞翁失马 襟裾马牛 裾马襟牛 金马玉堂 仅容旋马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尻轮神马 叩马而谏 快马加鞭 尻舆神马 厉兵秣马 历兵秣马 励兵秣马 练兵秣马 历兵粟马 厉兵粟马 驴唇不对马嘴 驴唇马觜 驴唇马嘴 砺戈秣马 露马脚 龙马精神 老马恋栈 老马识途 立马万言 六马仰秣 驴年马月 驴前马后 龙神马壮 驴头不对马嘴 溜须拍马 临崖勒马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马不解鞍 马勃牛溲 马浡牛溲 马不停蹄 马尘不及 马迟枚疾 马齿徒增 马齿徒长 马到成功 马到功成 马耳春风 马耳东风 马放南山 马翻人仰 马腹逃鞭 马革裹尸 马工枚速 枚速马工 马革盛尸 马后炮 马角乌白 马角乌头 马迹蛛丝 马空冀北 马龙车水 马鹿异形 马鹿易形 马马虎虎 秣马厉兵 马面牛头 马毛猬磔 马毛猬磔 买马招兵 买马招军 马牛襟裾 马牛其风 马去马归 马前泼水 马前卒 马入华山 马如流水 盲人骑瞎马 盲人瞎马 瞎马临池 马如游龙 马如游鱼 马水车龙 马上得天下 马上房子 马上功成 马上看花 马瘦毛长 马上墙头 马首是瞻 马首欲东 马咽车阗 马仰人翻 马足车尘 马中关五 马捉老鼠 马足龙沙 马壮人强 泥车瓦马 牛高马大 牛马襟裾 驽马恋栈豆 驽马恋栈 驽马铅刀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鞍马劳顿 鞍马劳倦 鞍马劳困 鞍马劳神 鞍马之劳 鞍前马后 鞭长不及马腹 弊车羸马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荒马乱 兵慌马乱 伯乐相马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班马文章 宝马香车 兵强马壮 避世金马 不食马肝 不识马肝 北叟失马 车尘马足 车驰马骤 车殆马烦 车怠马烦 车烦马毙 持戈试马 窗间过马 车马辐辏 策马飞舆 车马骈阗 驰马试剑 车马填门 车马盈门 吹牛拍马 车水马龙 车填马隘 车尘马迹 车辙马迹 车在马前 东风吹马耳 东风马耳 东风射马耳 斗鸡走马 打马虎眼 大马金刀 得马失马 得马生灾 得马折足 代马望北 代马依风 单枪独马 单枪匹马 丹书白马 短衣匹马 二童一马 风吹马耳 风车雨马 风车云马 非驴非马 风马不接 放马后炮 放马华阳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 肥马轻裘 风马云车 服牛乘马 放牛归马 风牛马不相及 风樯阵马 飞鹰走马 光车骏马 膏车秣马 高车驷马 弓调马服 归马放牛 谷马砺兵 狗马声色 裹尸马革 高头大马 毁车杀马 寒蝉仗马 横刀跃马 横戈盘马 横戈跃马 汗马功劳 汗马之功 汗马之劳 呼牛呼马 猴年马月 呼牛作马 横枪跃马 害群之马 讳树数马 见鞍思马 鸠车竹马 金戈铁马。
4.厉兵秣马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公元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做秦国内应,协助秦国攻郑。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顾不得听取大夫蹇叔的劝阻,便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哭泣着对自己的儿子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帮你收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秦国将领怀疑郑国已做好了作战的准备,所以对继续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密报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不情愿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便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解答诗句安步当车,厉兵秣马猜一种动物生肖 保修一年(打鲁迅一诗句)管它冬夏与春秋
云彩(打一成语)有声有色
翻开日记忆前事(打一字)惜
多一横不好,多一倍不少(打一字)夕
前夜,昨夜,今夜,明夜(打一字)罗
上海人(打一字)伸
二人行,必有我师(猜一字)徒
添了一口,上下和好(打一字)委
何谓正立?(成语一)是非颠倒
不吝赐教(打一字)文
节约照明用电(四字新词)经济亮点
批判阎王(扑克游戏一)斗地主
拆信(打一地名)开封
儿皇帝(口语一)先小人后君主
6.关于马的诗句,十个. 关于马的诗句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昌龄《出塞二首》
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登科后》
5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6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徐锡麟《出塞》
7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8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10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陶渊明《饮酒·其五》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岑参《逢入京使》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李白《送友人》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 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王维《观猎》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杜甫《登岳阳楼》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 戚继光《马上作》
宝马雕车香满路。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王维《送别》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 刘彻《天马二首·其一》
看章台走马,长堤种取,柔丝千树。 —— 吴文英《水龙吟·过秋壑湖上旧居寄赠》
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 —— 何承天《战城南》
日色马上明,波痕鹭边浅。 —— 王闿运《秋晓风日偶忆淇上》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 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 刘彻《天马二首·其一》
7.厉兵秣马字开头的成语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作谓语、定语;指准备战斗。
【励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励:磨利;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束兵秣马】:shù bīng mò mǎ,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作谓语、定语;指准备战斗。
【训兵秣马】:xùn bīng mò mǎ,训练好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秣马厉兵】:mò mǎ lì bīng,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准备战斗。
【砺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练兵秣马】:liàn bīng mò mǎ,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作谓语;指作好战斗准备。
8.厉兵秣马类似成语 秣马厉兵 [mò mǎ lì bī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 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严阵以待 [yán zhèn yǐ dài]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褒义
出 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厉兵秣马同义词

厉兵秣马同义词:
严阵以待,盛食厉兵,励兵秣马,厉兵粟马,砺戈秣马,秣马厉兵,训兵秣马
厉兵秣马_百度汉语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释义] 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兵秣马的同义词有:严阵以待、枕戈待旦、盛食厉兵、披坚执锐、训兵秣马、练兵秣马、厉兵粟马。
1、厉兵秣马[ lì bīng mò mǎ ]
【释义】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句】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2、严阵以待[ yán zhèn yǐ dài ]
【释义】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例句】这次期末考我们都应该严阵以待,不能马虎。
3、枕戈待旦[ zhěn gē dài dàn ]
【释义】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例句】为了踢好这场球赛,队员们纷纷摩拳擦掌,枕戈待旦。
4、盛食厉兵[ shèng shí lì bīng ]
【释义】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出处】《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例句】自开战以来,我军日日盛食厉兵,准备迎敌。
5、披坚执锐[ pī jiān zhí ruì ]
【释义】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出处】《战国策·楚策》:“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候。”
【例句】 附近兵营的一个老兵在铁栅栏门外望着说:“这是一个披坚执锐全副戎装的春天。”。
6、[ xùn bīng mò mǎ ]
【释义】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周书·文帝纪》:“臣自奉诏总平凉之师,责重忧深,不遑启处。训兵秣民,唯思竭力。”
【例句】且金人新造之势,难与争锋。宜训兵秣马,保疆而已,俟十年乃可议战。”
7、练兵秣马[ liàn bīng mò mǎ ]
【释义】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宋·苏洵《几策·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例句】战士们练兵秣马,热血沸腾。
8、厉兵粟马[ lì bīng sù mǎ ]
【释义】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出处】《新唐书·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例句】这场惨案,直接改变了中州大陆的格局,在其后的十年里,是各方势力厉兵粟马、积攒实力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