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荸荠怎么读
荸荠的读音是:bí qí。
荸荠,又称荸荠、马蹄、莕菜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莎草科马蹄草属。荸荠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荸荠的外形类似于马蹄,故而得名马蹄。荸荠的主要产地有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荸荠的外观特征是:根状茎粗壮,长约10至20厘米,表面黄白色。叶片呈心脏形或马蹄形,呈浅绿色,叶柄较长。荸荠的花朵生长在叶腋,花色呈绿色。果实为浆果,呈圆形,表面光滑,果肉黄白色。
荸荠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荸荠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降低血压、抗癌抗氧化等功效。常食荸荠可以帮助消化、减肥、美容养颜,对于预防胃癌、乳腺癌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荸荠的食用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生食或加工烹饪。生食时,可以将荸荠去皮后直接食用,口感清脆爽口。加工烹饪时,可以将荸荠切片或切丝,用来制作凉菜、炒菜、汤等菜肴。在江南地区,荸荠还常被用来制作荸荠粉丝、荸荠酥等特色小吃。
学习汉字的方法
1、学习基本知识: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掌握基本的汉字笔画、部首和构造规律。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你理解汉字的形态和意义,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刻意练习:汉字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可以通过写字练习册、汉字书法练习等方式,反复练习汉字的写法和读音。重点练习一些常用的汉字和生词,逐渐扩大汉字的学习量。
3、分解拼音法:对于不熟悉的汉字,可以通过分解拼音的方法来学习。将汉字分解成部首和偏旁,再结合拼音进行学习,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荸荠是什么?
葧荠拼音:bí qi。
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别称马蹄、水栗、凫茈、乌芋、菩荠、地栗、马蹄儿、钱葱、土栗等,为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称之为“江南人参”,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
高40-100多厘米,直径2-3毫米,灰绿色,光滑,无毛,有横隔膜,干后秆的表面现有节,兼有许多纵条纹。
叶缺如,仅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鞘淡棕色,光滑,无毛,膜质,抱茎,鞘口斜,顶端急尖,长7-15厘米。小穗圆柱状,长2-4厘米,直径约3毫米,苍白微绿色。
小坚果倒卵形,扁双凸状,长2毫米,宽1.2毫米,平滑,顶端不缢缩,黄色,表面细胞呈四至六角形;花柱基扁,狭长三角形,不为海绵质,基部具不明显的环,环的质地与小坚果相同,只色泽较淡。花果期5-10月。
老百姓的俗称:
扁圆形,上面尖,表面光滑有光泽,紫红色或者黑褐色,生长在池沼中,地上的深绿色茎丛生,地下的球茎可供食用,因它形如马蹄,人们也称它马蹄,其外表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又有“地栗”之称。
荸荠原产于印度,全球约150种,广布于全世界,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我国自西汉时已有栽培记载,目前有20余种和一些变种,主要分布于广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等低洼地区,河北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盛产高品质荸荠,是中国最大的“荸荠之乡”。广西桂林市荔浦县青山镇是国家承认的“马蹄之乡”。广东韶关地区的乐昌荸荠因其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和爽脆可口而著名。此外还有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也是荸荠产地,一直远销海外,闻名遐迩。
荸荠怎么读?
荸荠,读音:bí qí。
bí,声母b,韵母i,声调二声。
qí,声母q,韵母i,声调二声。
荸荠,又名马蹄、水栗、乌芋、菩荠等,属单子叶莎草科,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扩展资料:
药材性状
球茎圆球形,略扁,大者直径可达3厘米,厚约2.5厘米,大小不等,下端中央凹入,上部顶端有数个聚生嫩芽,由枯黄的鳞片包裹。球茎外皮紫褐色或黑褐色,上有明显的环节,节上常有黄褐色膜质的鳞叶残存,有时附有小侧芽。质脆,内部白色,富含淀粉和水分,压碎后流出白色乳汁。气微,味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荸荠 (荸荠属植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荸荠 (中药)
荸荠是什么东西
荸荠
[bí qi]
荸荠(英文名:water chestnut ,学名:Eleocharis dulcis),又名马蹄、水栗、芍、凫茈、乌芋、菩荠、地梨,属单子叶莎草科,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扁圆形,上面尖,表面光滑有光泽,紫红色或者黑褐色,生长在池沼中,地上的深绿色茎丛生,地下的球茎可供食用。因它形如马蹄,人们也称它马蹄。其外表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又有“地栗”之称。
荸荠,就是马蹄。因为它是在泥中结果,形如栗子,所以又有地栗。
荸荠是一种生长在浅水里的草本植物,它分布于中国、日本、琉球群岛、南洋岛和印度。在中国分布于江苏、广东、海南等地,生长在有水的平地。
荸荠的生长习性方面,它不耐霜冻,生长在浅水田中,并且前期需要高温及长日照。土壤也是以土层浅薄,以pH6-7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适宜。
它也是特色蔬菜之一,地下球茎可以吃,别看它看上去很脏,是可以当做水果直接生吃的。荸荠的口味微甜,清脆多汁,烹饪做菜或做成甜品都可,尤适于制作罐头,非常爽口。
之所以人们喜欢吃马蹄,就是因为马蹄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也很丰富,有“地下雪梨”、“江南人参”的美称。磷含量较高,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铁、钙等人体所需要的元素,对健康有好处。
马蹄的选购方法:
用眼睛看:马蹄的本色呈红黑色,浸泡后的马蹄色泽鲜嫩。如果您看到的马蹄颜色是不正常的鲜红,分布又很均匀,别买。
闻一闻:正常的马蹄没有任何刺激气味,如果带有异味,就要警惕,不要购买。
摸一摸:在买马蹄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变质、发软、腐败的状况,说明是放了很久的甚至变质了,不要买。
荸荠是什么东西?
荸荠
拼音:bí qi(此处读轻声)
学名:Eleocharis tuberosa
英文名:chufa
科属:莎草科 荸荠属
补充:简介:俗称马蹄,又称地栗,因它形如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称它马蹄,仅指其外表;说它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有地栗之称。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荸荠既可作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功效:荸荠中含有磷是根茎蔬菜中最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对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因此荸荠适于儿童食用。英国在对荸荠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不耐烦的抗菌成分——荸荠英。这种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抽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效果。这种物质还对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肿有防治作用。荸荠还有预防急性传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脑膜炎较易发生的春秀,荸荠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最宜用于发烧病人。它具有凉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等功效。 适合人群:是大众食品。儿童和发烧病人最宜食用。 适用量:每次10个左右。
荸荠是什么意思
荸荠的解释(1) [water chestnut] 古称凫茈。又称乌芋。有些地区名地栗、地梨、马蹄。 (2)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水田中,具匐匍茎,先端膨大为球茎 (3) 这种植物的球茎,可作蔬菜,可代水果,也可制淀粉,作中药 详细解释 古称凫茈。又称乌芋。今有些地区名地栗、地梨、马蹄。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水田中。地下茎为扁 圆形 ,表面呈深褐色或枣红色。肉白色,可食。 词语分解 荸的解释 荸 í 〔荸荠〕a.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或栽培在水田里,地下茎扁圆形,赤褐色,肉白色,可食,亦可制淀粉;b.这种植物的地下茎,有的地区亦称“乌芋”、“地梨”。 部首 :艹; 荠的解释 荠 (荠) ì 〔荠菜〕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羽状分裂,花白色,茎叶嫩时可食,全草可入药。 (荠) 部首:艹。
荸荠的读音是什么啊?
荸荠的拼音:bí qí 又名马蹄,水栗,多年生草本植物荸荠既可做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用,荸荠中的磷含量是所有茎类蔬菜中含量最高的,荸荠也可供药用。
茡荠的读音是bí qí。
荸荠,又称马蹄、水栗,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自中国,后世界各地都有栽培。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荸荠既可作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荸荠的食用禁忌
1、小儿消化力弱的不宜食用。
2、荸荠属于生冷性食物,故脾胃虚寒,有血淤者忌食。
3、荸荠不宜生吃,因为荸荠生长在泥中,外皮和内部有可能附着较多的细菌和寄生虫,所以一定要洗净煮透,而且煮熟的荸荠更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荸荠
荸荠是什么
荸荠就是日常生活中被叫做马蹄的水果,有的地方也叫做地栗。
荸荠是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60厘米;秆丛生,圆柱状;花小穗圆柱形,具多花;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荸荠主要分为野生类型和栽培类型2个大的类型,一般野生类型荸荠叶状茎较细、较矮,球茎较小;栽培类型荸荠叶状茎较粗、较高,球茎较大。
“荸荠”俗称“马蹄”,这是广州方言中对荸荠的俗称,而这一称呼又是古代闽、粤方言的“遗传”。在闽、粤方言中,果子一类东西被统称为“马”(音);在具体称呼某一种果子时,则习惯于将“马”置于果名之前。像桃子发音为“马桃”,意为桃树的果子。“马蹄”中的“蹄”(音)意指地下。
荸荠的生长环境:
荸荠生长适应性较强,性喜温暖湿润,不耐霜冻,常生长在浅水田中,荸荠在生长前期需要高温及长日照,如萌芽适温为15-20℃,分蘖分株最适温为25-30℃,而在生长后期,缩短光照时数(宜少于13小时)能促进球茎形成,较低温度(20-25℃)也有利于球茎膨大。土壤则以土层浅薄,pH6-7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
荸荠就是日常生活中被叫做马蹄的水果,有的地方也叫做地栗。
荸荠是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60厘米;秆丛生,圆柱状;花小穗圆柱形,具多花;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荸荠主要分为野生类型和栽培类型2个大的类型,一般野生类型荸荠叶状茎较细、较矮,球茎较小;栽培类型荸荠叶状茎较粗、较高,球茎较大。
“荸荠”俗称“马蹄”,这是广州方言中对荸荠的俗称,而这一称呼又是古代闽、粤方言的“遗传”。在闽、粤方言中,果子一类东西被统称为“马”(音);在具体称呼某一种果子时,则习惯于将“马”置于果名之前。像桃子发音为“马桃”,意为桃树的果子。“马蹄”中的“蹄”(音)意指地下。
荸荠的生长环境:
荸荠生长适应性较强,性喜温暖湿润,不耐霜冻,常生长在浅水田中,荸荠在生长前期需要高温及长日照,如萌芽适温为15-20℃,分蘖分株最适温为25-30℃,而在生长后期,缩短光照时数(宜少于13小时)能促进球茎形成,较低温度(20-25℃)也有利于球茎膨大。土壤则以土层浅薄,pH6-7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
荸荠是什么意思?
荸荠拼音:bí qí,是莎草科、荸荠属植物。
分布于中国、日本、琉球群岛、南洋岛(吕宋岛为该种最先发现的产地)和印度。在中国分布于台湾、江苏、广东、海南。生长在有水的平地。
荸荠是中国的特色蔬菜之一,通常以地下膨大球茎供食用,可以生食、熟食或做菜,尤适于制作罐头,称为“清水马蹄",是菜馆的主要佐料之一。
扩展资料:荸荠性喜温暖湿润,不耐霜冻,常生长在浅水田中,荸荠在生长前期需要高温及长日照,如萌芽适温为15-20℃,分蘖分株最适温为25-30℃;
而在生长后期,缩短光照时数(宜少于13小时)能促进球茎形成,较低温度(20-25℃)也有利于球茎膨大。土壤则以土层浅薄,pH6-7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
荸荠生长期在140-200天。球茎可在土中越冬,到次年春季以顶芽抽生不明显短缩茎,基部茎节向下产生细长须根,入土约20-30厘米,向上产生时状茎(管状茎),并不断分蘖,形成母株。
荸荠俗称叫什么
荸荠俗称马蹄、水栗、芍、凫茈、乌芋、菩荠、地栗、钱葱、土栗、刺龟儿等。
荸荠属于荸荠植物,它是一种特色的蔬菜,一般用大球茎来供人们食用,同时它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大部分地区称之为马蹄,它花果期一般在5到10月左右。
荸荠喜欢在湿润而又温暖的环境上生长,分布于日本、中国、琉球群岛和印度,目前在中国分布在江苏、广东、台湾和海南等。
荸荠的种类
1、桂林马蹄
广西桂林市地方品种。球茎扁圆形,顶芽粗壮,二侧芽常并立,故有“三枝桅”之称。皮红褐色,肉白色,单个重30克。以鲜食为主,也可熟食和加工,糖分较高,肉质爽脆,品质优。生
2、水马蹄
广东地方品种。球茎扁圆形,顶芽较尖长,皮黑褐色,肉白色。单个重10克。淀粉含量高,以熟食和制作淀粉淀粉为主。生势旺盛,抗逆性较强,耐湿,不耐贮藏。
3、韭荠
原产菲律宾。球茎大,椭圆形,单个重25克,质脆味甜,品质好,以鲜食为主。
4、孝感荠
湖北省孝感市地方品种。球茎扁圆,亮红色,平均单个重22克,皮薄,味甜,质细渣少,以鲜食为主,品质好。
5、苏荠
江苏省苏州市地方品种。球茎扁圆形,顶芽尖,脐平,皮薄,肉白色,单个重15克左右。适于加工制罐头。
6、余杭荠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地方品种,球茎扁圆形,顶芽粗直,脐平,皮棕红色,皮薄,味甜,单个重20克左右。适于加工制罐头和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