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善刀而藏的意思
- 2、求“善刀而藏之的详细解析
- 3、善刀而藏的意思
- 4、善刀而藏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 5、善刀而藏的意思
- 6、提刀而立…善刀而藏之的翻译
- 7、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翻译是什么?
- 8、善刀而藏什么意思?
- 9、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翻译
善刀而藏的意思
善:拭;善刀:把刀擦 干净 。将刀擦净,收藏起来。 比喻 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成语出处: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 踌躇 满志, 善刀而藏 之。” 成语例句: 交流空涌波,言诸名士之交接,各处炫奇而争胜也。然则此时 少陵 之真意,早已 善刀而藏 。 注音: ㄕㄢˋ ㄉㄠ ㄦˊ ㄘㄤˊ 善刀而藏的近义词: 适可而止 做到适当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你说得太多了适可而止吧 善刀而藏的反义词: 锋芒毕露 指人的才干、锐气全部显露在外面,多指人有傲气,好表现自己 一个既深沉又锋芒毕露的人不那么锋芒毕露的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not push one's advantage too far
求“善刀而藏之的详细解析
意思: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拼音:shàn dāo ér cáng。
出处:《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释义:《庄子·养生主》:“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示例:想要好好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学会善刀而藏,收住自己的獠牙,无时无刻不让自己处在警备的状态,减少自己暴露弱点的几率。
扩展资料
善刀而藏之的反义词:锋芒毕露
意思:锋芒:刀剑等的刃囗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毕:完全,比喻言辞犀利,敢作敢为。形容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也比喻人有傲气,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拼音:fēng máng bì lù
出处:华而实《汉衣冠》二:“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中性;指人好表现自己。
善刀而藏的意思
善刀而藏的意思: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善组词:从善若流、能文善武、善才、善导、善善从长、善善从长、善始令终、善战。
刀组词:笔刀砚城、刀刃、鼓刀、开刀、剃头刀、舞刀跃马、心如刀锯、一刀。
而组词:触类而长、纷沓而来、落荒而逃、甚而、悬而未决、谑而不虐、掩耳而走、坐而论道。
藏组词:藏书、蕴藏、躲藏、埋藏、西藏、捉迷藏、珍藏、宝藏、藏匿、绵里藏针、释藏、昂藏、藏奸、用舍行藏、窖藏、藏红花、包藏祸心、藏历、藏锋、包藏、冬藏、藏躲、藏蓝、藏身。
善刀而藏例句:
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2、珩齐曾经对她说过,想要好好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学会善刀而藏,收住自己的獠牙,无时无刻不让自己处在警备的状态,减少自己暴露弱点的几率。
3、善刀而藏之,善于技而游刃有余,善于藏而韬光隐晦!
4、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磔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5、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善刀而藏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善刀而藏
【发音】
shàn
dāo
ér
cáng
【释义】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出处】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示例】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董先生(董其昌)曰:‘
公(袁可立)护名节,胜于功名。善刀而藏,见机勇退’”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师心自用解释: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善刀而藏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空谷足音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事物。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善刀而藏的意思
意思是指适可而止,自敛其才。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意思是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出自《庄子·养生主》。“善刀而藏”造句:1.杨修若不恃才放旷,善刀而藏,必不会惹来杀身之祸。2.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家都善刀而藏,才不会遭殃。
提刀而立…善刀而藏之的翻译
意思是: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原文: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译文: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出处:《庄子·养生主》——战国·庄周
扩展资料
庄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是历史上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沧桑巨变,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和前途充满了迷茫。
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中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找缝隙求余地,避免被摧残或奴化,以保全本性,修养延续精神生命。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生主
语出《庄子·养生主》之《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原文: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意思是:提着刀站起来,向周围看了看,心里觉得很有成就感,将刀擦干净后收了起来 ...
善:擦拭。
ブライバズン刀たたずみ…善刀で蔵之
原文: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意思是:提着刀站起来,向周围看了看,心里觉得很有成就感,将刀擦干净后收了起来。
语出《庄子·养生主》之《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
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二、作品鉴赏
1、全文结构严密,全文分两大部分,先讲述故事(第一、二段),再点明寓意(第三段)。就故事说,又分两层,即由写“技”到说“道”。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再由庖丁阐述他的解牛之道。
写庖丁的技,先是直接描写,再通过文惠君的赞叹加以小结,并转入庖丁的谈道。庖丁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话,将写技与谈道两方面自然地联系起来。文惠君所说由庖丁之言获得养生之道的话,又起到统摄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全文围绕解牛的事件,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环环相扣。
2、语言生动简练。如写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的动作,只用触、倚、履、踌四字,便反映出各自的特色。将文惠君看到庖丁高超的解牛技术而产生的惊异、赞叹与疑惑不解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出来。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几句,将庖丁解决特殊困难时那种专心致志、小心谨慎而又充满信心的内心活动、目光和动作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又与后面写庖丁因困难获得解决而悠然自得的动作、神态形成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庖丁解牛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翻译是什么?
翻译: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一、原文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二、译文
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三、出处
先秦庄周的《庖丁解牛》。
赏析
此则寓言立意在于阐明“养生”,实则还阐述了一个深刻的美学命题,即艺术创造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庄子认为“技”中有“艺”。庖丁解牛的动作,就颇具艺术的观赏性。他的表演,犹如一场优美绝伦的音乐舞蹈,其舞步合于《桑林》舞曲,其韵律合于辉煌的《咸池》乐章。
作为一种具有美的意味的创造活动,是令观赏者心醉神迷的。而庖丁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神情,又使人们看到创造者在作品完成后内心满足的喜悦。
善刀而藏什么意思?
词目 善刀而藏 发音 shàn dāo ér cáng 释义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引用 《全唐文》第05部 卷四百八十三 ... 问:庄生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盖以其游刃无全, 善刀而藏 之故也。御寇则曰:「养生如何?肆之而巳。」庄生曰:「嗜... 《蟫史》卷之三 忏铜头蚩尤销五兵 ...随行兵将。凡三百四十人,复与烛生计曰:“从事从我游中原乎?或 善刀而藏 ,还闽中乎?”烛生曰:“姑归甲子,佐代者以报所知。明公... 《庄子》内篇·养生主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 志, 善刀而藏 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十二楼》奉先楼 第一回 因逃难姹妇生儿 为全孤劝妻失节 ...节,观者不施责备,为他心有可原;及至国耻既雪,大事已成,只合 善刀而藏 ,付之一死,为何把遭瑕被玷的身子依旧随了前夫?人说她是...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翻译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翻译: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出自《养生主》,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创作的一篇文章,载于《庄子·内篇》,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养生主》翻译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累人啊!已经追逐知识的人,可真是疲倦呀。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沿着名誉与刑罚的缝隙间形成的道路走,遵循了这条人生的正道,那就可以保养身体,可以保全天性,可以修炼精神,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给文惠君宰牛,全身与牛接触,手触之处,肩顶之处,足踩之处,膝抵之处,牛的皮骨分离的声音哗啦啦地响成一片。进刀解牛时嚯嚯有声,都无不符合音乐的节奏,动作应和着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像是应和经首乐章的节拍。
文惠君说:“啊,妙极了!你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个地步?”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的范围。我开始宰牛时,所见到的都是整头的牛。过了三年之后,再看牛就可以看到牛体的结构部件而不是整头牛了。时至今日,我宰牛时全凭心领神会,而不需要用眼睛看。视觉的作用停止了,而心神还在运行。
我顺着牛身天然的生理结构,把刀劈进筋骨相连的大缝隙,再在骨节的空隙处引刀而入,刀刀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去;牛体中经络筋骨纠结的容易碍刀的地方,我的刀都绕开走而从未碰到过,何况那些巨大的牛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那是他们用蛮力硬割的结果;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那是他们硬砍把刀砍断的。
我手头这把刀都已经用了十九年了,用它宰过的牛也有几千头,可是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完好无缺。牛的骨节间有缝隙,刀刃却薄得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那宽宽绰绰的地方运起刀刃来还有很多余地呢。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即使如此,每次碰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难下手,还是十分警惕,目光盯住那一点,慢慢动手,运在刀上的力气很轻很小。最后哗啦一声,整条牛立刻解体了,就像泥土被堆积在地上一般。然后我提刀站起,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领悟到了养生的道理。”
公文轩看见右师,吃惊地说:“这是什么人?为什么只有一只脚?这是自然生成的,还是人为造成的呢?”右师说:“这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人为的。上天让我只生有一只脚,按照一般人的样子,老天是要给我两只脚的。因此可知是老天有意让我长一只脚的,不是人为造成的。”
生活在沼泽地里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但它并不希求被豢养在笼子里。在笼子里精神虽然很饱满,但并不快乐。
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吊唁,号哭三声就走了。弟子问:“他不是老师的朋友吗?”回答说:“当然是的。”“那么,吊丧像这样子行吗?”
秦失说:当然可以。一开始我把他当成一般人看待,现在我不这样看了。方才我进去吊唁,有老人在哭他,像哭自己的儿子一样;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哭自己母亲一样。那些在哭丧的人,一定有不想吊唁却要来吊唁,不想痛哭而痛哭的情况。
这种情况是背弃自然,给世俗感情推波助澜,而忘了人的生命都受于自然,古时候称这种做法是违反自然所招致的刑罚。一个人偶然来到世间,这是他顺时而生;偶然离去了,这是他顺时而死。安于时运而顺应自然,一切哀乐之情就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称此为自然的解脱。
脂膏在作为烛薪燃烧后就烧尽了,火种却传续下去,永远不会有熄灭的时候。
《养生主》注释 1、发:出。硎(xíng):磨刀石。
2、节:骨节。间(jiàn):间隙。
3、无厚:没有厚度,非常薄。
4、恢恢乎:宽绰的样子。游刃:游动刀刃,指刀在牛体内运转。余:宽裕。
5、虽然:即使这样。
6、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7、养生主:养生的主要关键、要领。
8、涯:边际,极限。
9、知:知识,才智。
10、随:追随,索求。
11、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12、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13、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14、缘:顺着,遵循。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经:常。
15、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一说生指生命。
16、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一说亲指精神。
17、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年,年寿,自然寿命。
18、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19、倚:靠。
20、履:践踏。
21、踌躇:从容自得,十分得意的样子。满志:心满意足。
22、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养生主》赏析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论述以“无己”顺应自然,藏锋慎用,警惕地在夹缝中求自在宽绰,避免被残酷专制统治毁灭;强调“不失己(不自丧)”,保全本性,提高精神境界,延续精神生命。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文惠君基本理解到的东西。但是,庄子想要表达的可不止这些。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文章语言生动简练。如写庖丁解牛的情况,分别用触、倚、履、踦来表现手、肩、足、膝不同部位的不同动作,用“砉然”“騞然”“謋然”来表现声音大小不同的细微差别,用词准确,描写精当。
其他如写解牛之声“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写庖丁解牛之后“提刀而立”“踌躇满志”的神态,更显得挥洒自如,引人入胜。文章结构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它由六段组成,第一段为全文的纲领,总论养生之道。以下四段分别讲述四个寓言故事。
最后一段以薪尽而火传为喻,总结全文,进一步说明顺应自然之道即为养生之要这一中心。这种独具特色的连环式的结构,是《庄子》所特有的。
《养生主》创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是历史上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沧桑巨变,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和前途充满了迷茫。
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中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找缝隙求余地,避免被摧残或奴化,以保全本性,修养延续精神生命。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
《养生主》作者介绍 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漆园吏。家贫,但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人的生死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短暂的环节。
其哲学思想达到很高的思维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文章纵横开合,变化无端,并多用寓言故事,想象丰富而奇特,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传世作品收入《庄子》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