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振林,谭振林为什么没有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4 15:15:55 浏览9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谭震林同志的简历

  谭震林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于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湖南省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十二军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福建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曾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部长、副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二、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共苏南区党委书记,新四军第2师政治委员,中共淮南区党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内线兵团(又称东线兵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兼第七兵团政治委员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
  1954年12月后,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他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曾被选为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
谭震林(1902—198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湖南攸县人。青少年时期当过装订工人、书店学徒。
  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茶陵县从事工人运动。
  1927年秋上井冈山,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1928年9月任中共湘赣特委代理书记,不久任书记。
  1929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纵队党代表,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司令员、政治委员等职,为建立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初任红十二军政治委员。
  1932年任福建军区司令员。
  1933年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开展的反“罗明路线”斗争中受打击,调国家保卫局任科长。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军事部长。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南方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政治委员,坚决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是皖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
  1940年春,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并兼中共苏南区党委书记。
  1943年1月至1945年8月,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兼任中共淮南区党委书记,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
  1946年7、8月间,与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同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了七战七捷的重大胜利。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同年冬兼任山东兵团政治委员,与许世友指挥部队在山东内线作战,和华东野战军外线作战兵团相配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根据地的重点进攻。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任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1948年11月,华东野战军整编为第三野战军,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兼第七兵团政治委员。在淮海战役中任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了战役的领导和指挥。
  1949年5月后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治委员。
  1951年11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企业工作委员会主任。
  1952年秋任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治理淮河委员会主任等职,为新解放区的清匪反霸、土改镇反、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作了大量的工作。
  1954年12月调中共中央任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
  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58年5月在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62年10月后兼任国务院农林办公室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受到残酷的迫害。
  1974年重新出来工作,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并在中顾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副主任。
  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
谭震林(1902—1983),汉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
  谭震林(1902—1983),汉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履历
早年经历
  1911年,谭震林入私塾学习。两年后,在书纸店当学徒,并广泛阅读了进步书籍,从而接受了革命思想。
  20年代初期,在攸县,茶陵组织发动两次工人斗争。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攸县工人纠察队长,县总工会宣传干事,县党部工农运动特派员。曾组织发动家乡人民支援北伐,开展农民运动,解除反动武装。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传到攸县后,发动县城万人游行示威。“马日事变 ”后,由于反动派下令通缉,他奔走长沙, 武汉仍无法找到党组织,被迫回攸县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1927年冬,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谭震林被推举为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同时恢复了茶陵工会组织,并任工会主席,年底,随工农革命军撤离,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投入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常委、副书记、书记和工农兵政府土地部长,在江西省永兴县成功地领导土地分配工作。
  1929年,谭震林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第四纵队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和红四军前委委员。
  1930年,同罗炳辉率红十二军攻克湖南攸县和江西吉安并投入中央根据地反围剿战争。
  1930年至1932年任红十二军政委,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一方面军军委委员和福建军区司令员、政委。
  1932年指挥部队取得水西渡、上杭、马伏等战斗的胜利。主力红军长征后,与张鼎丞、邓子恢周密部署,出色指挥了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1935年任闽西南军军委军事部长,1936年任闽西南军委副主席。整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谭震林是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和优秀红军指挥员。
抗日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谭震林是江南抗日根据地的开拓者。
  1938年,谭震林先后任新四军第二、三支队副司令员, 亲率第三支队在皖南广泛展开游击战争,还打败日寇对清水潭,马家园的进攻, 繁昌保卫战以小胜大,七战七胜,粉碎日寇夺取繁昌, 扫荡皖南的计划。1940年,谭震林在江苏突出抓抗日武装建设,将组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一,二支队合并组成江南抗日义勇军司令部,自任司令员兼政委,创建东路抗日游击根椐地。
  1941年任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委,苏南区党委书记。同年夏,谭震林率部主动出击敌人80余次,粉碎日寇疯狂进攻;同年初冬,亲自深入江都、高邮、宝应等地区,领导开辟新区。新四军6师十六旅遭偷袭后,请求回苏南,兼任十六旅旅长,总结经验,整顿部队,同敌人展开顽强战斗,保护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42年谭震林调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淮南区党委书记,狠抓了机关作风整顿和生产自救运动。
  1944年, 谭震林率部解放淮安、保应以东广大地区, 取得了占鸡岗反顽战斗的胜利,扭转淮南地区抗日被动局面。国内战争  1945年,谭震林任华中分局副书记、 华中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委,并当选中共七届中央委员。 同粟裕指挥部队作战40多天,完成华中战场作战任务后挥师山东。
  1947年谭震林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副政委,指挥内线“兵团”取得胶东战役的胜利。
  1948年,同许世友指挥发起胶济线西段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随后,同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组成总前委指挥淮海战役,亲率3个纵队胁迫国民党冯自安部起义,并与兄弟部队全歼黄伯韬兵团。
  1949年,谭震林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此间,中央军委对全军实行整编,华东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谭震林任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
  1949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
建国之后
  建国之初,谭震林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并主持华东局工作,顺利完成接管建政,清匪反霸工作,全面部署并组织实施浙江省建设发展规划,亲自领导修复杭州风景区。
  1954年调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1956年当选为党的八大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57年谭震林回湖南攸县成功地开展民主办社试点工作。整个农业合作化期间,谭震林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作了长期艰苦努力的探索。十年内乱期间,谭震林气魄雄伟, 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作坚决斗争,严厉斥责张春桥并揭露江青的野心,虽惨遭迫害仍不畏强暴,毫不妥协。
  1977年至1982年间,谭震林先后当选为中共十大、十一大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谭震林主动退居二线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和中顾委副主任。
  1983年9 月30日在北京病逝。

谭振林是大将?

谭震林在建国后就离开了军队,也就跟军衔无缘了。实际上,谭震林的革命资历非常高,跟毛主席的关系比粟裕更近,后来的发展也比粟裕更好。谭震林1902年出生在湖南攸县城关镇珍珠巷谭家,因家境贫寒,让他从小就练就了一身吃苦耐劳的本领。在1926年,北伐军挺进湖南,进攻攸县县城,谭震林积极带领群众为北伐军运输粮草弹药,还带领民众架起了浮桥,帮助北伐军过河,受到了北伐军的表扬。但是到了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谭震林闻听大怒,就利用自己在群众中的声望,在攸县组织了一场万人大游行,抨击国民党的反动行为。这次游行很快就被湖南当局知道了,湖南省主席何键就派人到攸县去抓捕谭震林。谭震林知道不能硬拼,就躲了起来,等待时机。

谭振林为什么没有授

有个原因,第一个是自己已经脱离军队,在地方工作;第二是自己不想参与授衔,把军衔留给自己的同志。谭震林在革命生涯中,表现出大公无私的精神,在与粟裕搭档期间,虽然也有分歧,但是终归是为了革命,为了人民,所以谭震林除了坚持认为对的事情,基本不与别人闹脾气。1902年,谭震林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工人家庭,家庭条件很穷,只上了几年私塾的他,不得不去做学徒谋生计,但如果谭震林就靠这样的道路,就能成长为共和国的副主席,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谭震林的学习能力很强,在做学徒工期间,他不忘记学习,自学成才并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社会的磨练,谭震林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简介谭震林。

  谭震林(1902-1983)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生于湖南攸县。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县工人纠察队队长。1927年冬起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任茶陵县县委书记、农兵政府主席和总工会主席、永新县区委书记、湘赣边特委书记、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兼工农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随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先后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古田会议。1930年5月起任红一军团第十二军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委员等职。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积极组建地方部队,为主力红军输送大批后备力量。期间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3年在"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开展的反"罗明路线"斗争中受到错误批判。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部长、副主席等职,领导闽西南军民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为革命保存了力量。抗战爆发后, 先后任闽粤边特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第二、第三支队副司令员等职,率部在皖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开辟皖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4月主持苏南东路地区工作,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开展敌后抗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南区委员会书记等职,领导苏南军民粉碎日伪军"扫荡"、"清乡"以及国民党顽军的进犯。1943年1月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淮南区委员会书记等职,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抗战胜利后任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等职。内战全面爆发后,同粟裕指挥苏中战役,获得七战七捷的重大胜利。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参与指挥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后兼任东线兵团政治委员,与许世友指挥胶东保卫战。1948年9月参与指挥济南战役。后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参与淮海战役的组织指挥。1949年2月起任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治委员兼第七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渡江战役,尔后进军浙江,解放杭州,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浙江军区政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1952年起任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4年12月后长期在中央和政府部门担任领导工作。 "文革"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谭震林,乳名喜仔,学名喜起,化名林俊,笔名梅城、卓林。1902年生于湖南攸县梅城镇。12岁开始当书纸业学徒工人。1926年10月在攸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会工作,任攸县工人纠察队队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茶陵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书记、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土地部长,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委员。中共红四军四纵队委员会书记、四纵队政治部主任,红十二军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委员,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福建军区司令兼政治委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湘粤赣边省委军事部长等职。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二、三支队副司令员,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九军军部巡视员,二师政治委员,中共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山东兵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党的八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第四届、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

谭振林后代在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相关信息。您可以尝试问我其它问题,我会尽力为您解答。
谭振林后代在这些地方:1、谭振林大女儿是谭泾远,谭泾远曾在科技大学化学系读书,后来在国防部工作,曾任职过计财局的局长等职务。2、谭振林二儿子是谭晓光,谭晓光曾毕业于北大的气象专业,后来成为了一个很出色的工程师,并且一度在北京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从事气象应用软件开发的工作。

谭震林三不该不该上井冈山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国革命的起点。
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动力。
谭震林该上井冈山。据谭震林回忆,若当时的朱老总坚决要带着自己的队伍脱离出去,不愿意去往井冈山和领袖汇合的话,光凭借着秋收起义的力量,很难将这场革命战斗一直坚持下去,吃亏的也很有可能是我党。

谭作钧和谭振林的关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生于湖南攸县.汉族,1902年出生.谭震林之子谭晓光
谭作钧,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湖南茶陵人
都是湖南人,都是大官。都姓谭
就这点关系
谭家述(1909年~1987年)中将   谭家述(1909年-1987年),原名谭寿生,化名杨平。湖南省茶陵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爷孙
谭作钧和谭振林只是同姓谭,并无其他关系。
谭振林是广西贵港市覃塘公安分局民警。覃塘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刑事科学技术助理工程师。2010年4月22日中午11时许,谭振林因长时间连续工作,劳累过度,在覃塘区覃塘镇一居民楼三楼顶勘查现场时突然晕倒,不幸坠楼,因抢救无效,牺牲在他挚爱的刑警岗位上。
谭作钧是湖南茶陵人,中共党员,1990年8月参加工作,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国际法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现任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
扩展资料:
谭作钧人物履历
大学毕业后,在江南造船厂锻炼,后在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工作;
1998.00——2000.00,香港飞力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
2000.00——2001.00,香港华联船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
2001.00——2002.06,香港华联船舶有限公司总经理、中船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2.06——2003.11,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11——2005.11,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05.11——2007.01,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7.01——2008.07,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8.07——2012.06,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3]
2012.06——2015.01,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2015.01——2016.01,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2016.01——2016.04,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常务副省长; [6]
2016.04——2016.11,辽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2016.11——2017.02,辽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
2017.02——,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谭振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谭作钧

谭震林的人物生平

谭震林,汉族,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工人家庭。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11年,谭震林入私塾学习,两年后,在书纸店当学徒,并广泛阅读了进步书籍,从而接受了革命思想。20年代初期,在攸县、茶陵组织发动两次工人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攸县工人纠察队长、县总工会宣传干事、县党部工农运动特派员。曾组织发动家乡人民支援北伐,开展农民运动,解除反动武装。“四一二”后,发动万人游行示威。“马日事变”后,由于反动派下令通缉,他奔走长沙、武汉仍无法找到党组织,被迫回攸县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27年冬,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谭震林被推举为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同时恢复了茶陵工会组织,并任工会主席。年底,随工农革命军撤离,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投入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副书记、书记和工农兵政府土地部长,在江西省永新县成功地领导土地分配工作。1929年,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和红四军前委委员。1930年,率红十二军攻克湖南攸县和江西吉安。1930年至1932年任红十二军政委、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一方面军军委委员和福建军区司令员、政委。抗日战争时期,谭震林是江南抗日根据地的开拓者。1938年,先后任新四军第二、三支队副司令员,在皖南广泛展开游击战争,打败日寇对清水潭、马家园的进攻,繁昌保卫战以小胜大,七战七胜,粉碎日寇夺取繁昌、扫荡皖南的计划。1940年,谭震林在江苏突出抓抗日武装建设,将组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一、二支队合并组成江南抗日义勇军司令部,自任司令员兼政委,创建东路抗日游击根椐地。1941年任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委、苏南区党委书记。同年夏,率部主动出击敌人80余次,粉碎日寇疯狂进攻,同年初冬,亲自深入领导开辟新区,所部十六旅遭偷袭后,回苏南,同敌人展开顽强战斗,保护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调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淮南区党委书记。1944年,谭震林率部解放淮安-宝应以东广大地区。1947年谭震林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副政委;指挥内线“兵团”取得胶东战役的胜利。1948年,同许世友指挥发起胶济线西段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随后,同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组成总前委指挥淮海战役,亲率3个纵队胁迫国民党冯自安部起义,并与兄弟部队全歼黄伯韬兵团。1949年,谭震林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此间,中央军委对全军实行整编,华东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谭震林任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建国之初,谭震林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并主持华东局工作,顺利完成接管建政、清匪反霸工作,组织实施浙江省建设发展规划,领导修复杭州风景区。1957年谭震林回湖南攸县成功地开展民主办社试点工作,整个农业合作化期间,谭震林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作了长期艰苦努力的探索。十年内乱期间,谭震林气魄雄伟,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作坚决斗争,严厉斥责张春桥并揭露江青的野心,虽惨遭迫害仍不畏强暴,毫不妥协。1973年至1977年间,谭震林先后当选为中共十大、十一大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谭震林主动退居二线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和中顾委副主任。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 中央红军1934年10月长征后,谭震林担任留守苏区的中央军区(留守部队)“国家政治保卫分局长”(直属中革军委领导)。在当时苏区“肃反”扩大化的强烈氛围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和项英共同合谋处决(用大刀砍杀)了原红12军参谋长林野(黄埔军校毕业生)夫妇(其妻系上海大夏大学毕业生,被杀时刚从福建大城市找到苏区与林野团聚)。1945年,中共“七大”为林野平反,并追认林野为革命烈士。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二、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共苏南区党委书记,新四军第2师政治委员,中共淮南区党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内线兵团(又称东线兵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兼第七兵团政治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1954年12月后,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曾被选为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3年9月30日卒于北京。 1911年,谭震林入私塾学习。两年后,在书纸店当学徒,并广泛阅读了进步书籍,从而接受了革命思想。20年代初期,在攸县,茶陵组织发动两次工人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攸县工人纠察队长,县总工会宣传干事,县党部工农运动特派员。曾组织发动家乡人民支援北伐,开展农民运动,解除反动武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传到攸县后,发动县城万人游行示威。“马日事变”后,由于反动派下令通缉,他奔走长沙,武汉仍无法找到党组织,被迫回攸县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27年冬,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谭震林被推举为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同时恢复了茶陵工会组织,并任工会主席,年底,随工农革命军撤离,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投入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常委、副书记、书记和工农兵政府土地部长,在江西省永新县成功地领导土地分配工作。1929年,谭震林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第四纵队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和红四军前委委员。1930年,同罗炳辉率红十二军攻克湖南攸县和江西吉安并投入中央根据地反围剿战争。1930年至1932年任红十二军政委,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一方面军军委委员和福建军区司令员、政委。1935年任闽西南军军委军事部长,1936年任闽西南军委副主席。整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谭震林是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和优秀红军指挥员。 抗日战争时期,谭震林是江南抗日根据地的开拓者。1938年,谭震林先后任新四军第二、三支队副司令员,亲率第三支队在皖南广泛展开游击战争,还打败日寇对清水潭,马家园的进攻,繁昌保卫战以小胜大,七战七胜,粉碎日寇夺取繁昌,扫荡皖南的计划。1940年,谭震林在江苏突出抓抗日武装建设,将组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一,二支队合并组成江南抗日义勇军司令部,自任司令员兼政委,创建东路抗日游击根椐地。1941年任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委,苏南区党委书记。同年夏,谭震林率部主动出击敌人80余次,粉碎日寇疯狂进攻;同年初冬,亲自深入江都、高邮、宝应等地区,领导开辟新区。新四军6师十六旅遭偷袭后,请求回苏南,兼任十六旅旅长,总结经验,整顿部队,同敌人展开顽强战斗,保护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谭震林调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淮南区党委书记,狠抓了机关作风整顿和生产自救运动。1944年,谭震林率部解放淮安、保应以东广大地区,取得了占鸡岗反顽战斗的胜利,扭转淮南地区抗日被动局面。 1945年,谭震林任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委,并当选中共七届中央委员。同粟裕指挥部队作战40多天,完成华中战场作战任务后挥师山东。1947年谭震林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副政委,指挥内线“兵团”取得胶东战役的胜利。1948年,同许世友指挥发起胶济线西段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1949年,谭震林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此间,中央军委对全军实行整编,华东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谭震林任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 建国之初,谭震林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并主持华东局工作,顺利完成接管建政,清匪反霸工作,全面部署并组织实施浙江省建设发展规划,亲自领导修复杭州风景区。1954年调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1956年当选为党的八大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1957年谭震林回湖南攸县成功地开展民主办社试点工作。整个农业合作化期间,谭震林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作了长期艰苦努力的探索。十年内乱期间,谭震林气魄雄伟,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作坚决斗争,严厉斥责张春桥并揭露江青的野心,虽惨遭迫害仍不畏强暴,毫不妥协。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

谭震林为什么没授衔

因为1955年授衔的时候不在军中的将领都不评军衔。
在建国之后谭震林被调离了军队,那个时候全国各地缺干部,像谭震林这种能文能武的人更少,他先是被调为浙江省委书记,并主持华东局的工作,1954年的时候又被调为中央副秘书长等职。
1955年授衔前毛泽东建议:“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因此谭震林没有获得军衔。
扩展资料:
功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纵队政委、军政委、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红军主力长征后,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部长、副主席,和张鼎丞、邓子恢领导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初期,任新四军第2、第3支队副司令员,率部开辟皖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委,领导军民反日伪军“扫荡”、“清乡”。
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中军区副政委兼华中野战军政委,同粟裕指挥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后兼任内线兵团政委,与许世友一起指挥胶东保卫战,并参与指挥济南战役。
淮海战役中,为总前委成员,参与战役的组织指挥。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4月率7兵团强渡长江,进军浙江。建国初期,任第一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副政委、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

谭震林是什么军衔?

没有军衔。
1955年颁衔的时候,规定当时所有已经不再担任军职的人员均不授衔。包括邓小平、陈云等,均不授衔。谭震林也是这种情况。
1954年12月后,谭震林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农林办公室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谭震林为什么没有被授军衔?
作为第三野战军的副政委,作为新四军6师师长和政委资格和粟裕、李先念、黄克诚、张云逸、邓子恢等差不多。应该授予大将的。也是和李先念、邓子恢、张鼎丞一样为大将提名的。可惜了,没有授衔,还有程子华等也够大将。至于邓小平和周恩来也该授予元帅的,还有高岗。
建国之初,谭震林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并主持华东局工作,顺利完成接管建政,清匪反霸工作,全面部署并组织实施浙江省建设发展规划,亲自领导修复杭州风景区。1954年调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1956年当选为党的八大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1977年至1982年间,谭震林先后当选为中共十大、十一大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谭震林主动退居二线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和中顾委副主任。1983年9 月30日在北京病逝。
所以,谭震林同志建国后不是军职人员,未被授予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