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珍稀动物仅剩一只,中国仅剩一只的动物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3 19:21:20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全世界唯一一只的动物是什么?

世界上仅剩一只的动物是白犀牛。
白犀牛在世界上最少的动物排名第一,属于世界珍稀动物仅剩一只。这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动物了,是唯一食草性犀牛,以短草为食。白犀牛是现存的犀牛中体积最大的犀牛了,堪称“犀牛之王”。不过可惜的是,全球仅剩一只,无法繁殖后代。
白犀牛终有一天从地球上消失。最后一只幸存的雄性北部白犀“苏丹”已经被切除犀角24小时守护起来,守护它的是4名全副武装的武装警察,这一做法是为了挽救这一亚种。
白犀牛的故事
白犀的角也是所有犀牛中最长的,最高纪录为158.7厘米,细长如鞭,高高耸立,极为特殊,而通常前角较长而稍微向后弯曲,长度为60-90厘米,后角较短,长度为50厘米左右,雌兽的角较雄兽的更长。它的角不是骨质的,而是上皮组织的衍生物,由角质纤维堆积而成。
白犀性情温和,喜群居,群中通常是母犀牛与小犀牛,每群3—5只或10—20只,成年的雄犀牛则多半是独居。它们在一处埋头吃草,7—8个小时也移动不了一公里,吃过的草地,如剪草机剪过一样整齐。它们会撒尿及散布粪便的方式来标识自己的领域,在争夺领域时,会互相用角攻击。
但它们比黑犀温和,较不具攻击性。雄性白犀占领的地域小于雌性,但允许处于次主导地位的雄性和成年雌性在它们的领域中活动。 占主导地位的雄性会将受孕期的雌性留在身边。交配的雌雄白犀会在一起生活约20天左右。

世界上仅存一只的珍稀动物

世界上仅存一只的珍稀动物:白犀牛。
2015年,世界上最后一只幸存的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已经被切除犀角24小时守护起来,守护它的是4名全副武装的武装警察,这一做法是为了挽救这一即将灭绝的亚种。
白犀(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犀科白犀属的一种动物,又叫白犀牛、方吻犀、宽吻犀等,体大威武,形态奇特,截至2013年,据IUCN非洲犀牛专家组调查,大约有20405只白犀牛存活,是现存数量最多的一种犀牛。白犀是现存犀牛中最进化、最聪明、最晚出现(早更新世200万前)的,智力是现存犀牛中最高的,大脑重达360克。

世界珍稀动物仅剩一只

世界珍稀动物仅剩一只的就是北部白犀牛。
据说在2018年,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已经去世,在2015年时,人们还曾为了拯救这一亚种,将苏丹的角割掉,还派了40个武装人员24小时守护,就怕盗猎分子为了犀牛角来杀害苏丹。
白犀牛高大强壮,被称为犀牛之王,最大体长可达到420厘米,目前最大的野生白犀牛能达到3600千克,圈养的甚至能达到4000千克,白犀牛的角在所有犀牛中是最长的,最高纪录达到了158厘米,所以人类对于犀牛角的执着,在它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由于白犀牛逃不过非法猎杀者的枪,导致它们的数量一直在急剧的减少。白犀牛的品种分为两种,一种是数量较多的南方白犀,另一种则是奄奄一息的北方白犀,截止到1997年的调查,全世界现存的北方白犀只有8只。截止到2009年,全世界的北方白犀只剩下最后的四只,生活在捷克的动物园内,之后被送往原生存地区受到特殊保护,2014年,其中一头叫做“苏尼”的雄性白犀牛去世,直到2015年,全世界只剩下最后一头雄性北部白犀牛,他的名字叫做“苏丹”,之后为了拯救这一亚种,将他的犀牛角切割,即使这样还是怕偷盗分子起贼心,于是还派了40个武装人员24小时守护。

全球仅剩一只的动物在哪里

白犀牛在世界上最少的动物排名第一,属于世界珍稀动物仅剩一只。白色长颈鹿,雄性,位于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区。另外,中国目前仅剩一只雄性斑鳖,越南尚存两只但性别不详。白色长颈鹿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长颈鹿之一,现在它们渐渐不见了,5年前,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区的3只白色长颈鹿登上了世界新闻的头条,游客们成群结队去看这一家三口。3年后,长颈鹿妈妈和它的小长颈鹿发现被偷猎者杀死。随着肯尼亚稀有白色长颈鹿母子被偷猎者杀害,全球或仅剩一只。除了白色长颈鹿,地球上仅剩2只的动物是北方白犀牛“纳金”和“法图”,目前生活在奥尔佩杰塔自然保护区。这只鬼獒被发现的时候,它就咬死了两头藏獒,可见他的厉害程度本来很久以前,人们就以为这种生物已经灭绝了,但是这只却是在野外意外发现的,还给他起了个名,叫做魔王。目前他还不足两岁,但是已经杀伤力十足了,除了慢慢的等它消失,除了等慢慢的等它死亡之外,科学研究人员们还在期盼着能有令一只鬼獒的出现,这样这个物种就不会灭绝啦。

世界珍稀动物仅剩一只?


仅剩一只当然算是珍稀动物,更确切的说是功能性灭绝,毕竟只剩一只是基本没有可能自然生存繁衍下去的。
比如人们所熟知的 孤独的乔治,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他就是平塔岛象龟的最后一只,最后也难逃灭绝的命运。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动物在地球上只剩下了一只

她或是地球上惟一的雌斑鳖 2006年11月28日,长沙市动物园盘龙苑,老“鼋”小心地伸出头,看看边上的游人.它的背上还有人丢的硬币.日前,据动物专家的判断,它竟然是一只非常珍稀的雌斑鳖(资料图片)记者 田超 摄 ■记者 王文 实习生 任银哲 生活在长沙市动物园盘龙苑的一只百岁老鳖一直被误认为是一只鼋.1月28日,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WCS)、国际龟鳖生存联盟(TSA)专家在现场勘察后,认定它是世界仅存5只的活斑鳖之一,而且很可能是惟一的雌性.根据专家的建议,这位“迟暮美女”极有可能在今年与苏州动物园的雄斑鳖结成连理,担负起延续物种的责任.它成了世界第五 这只雌斑鳖背甲长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体重达40公斤左右,符合斑鳖特征.据动物园工作人员介绍,它来自上海黄浦江,已在园内生活了50余年,如今已经100岁了.1月28日上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与专家一同探望了它.因目前斑鳖已进入冬眠状态,人们只能隔着玻璃一睹“芳容”.尽管如此,动物专家还是凭借专业眼光为其验明了正身.“斑鳖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比中华鲟更濒危的‘水中大熊猫’.”WCS两栖爬行类物种项目协调员吕顺清介绍,斑鳖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目前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鳖只有4只,全在人工饲养状态下,其中苏州动物园1只、苏州西园寺2只、越南还剑湖1只.此次长沙动物园发现的这只雌斑鳖,将使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鳖数量达到5只.“她”可能是世界惟一 据了解,去年9月20日,农业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中国动物园学会专门为斑鳖举行研谈会,以求发现和鉴定未知个体,讨论和制订保护计划,并呼吁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现存的斑鳖,尽最大努力让它们生儿育女,来挽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1月22日至今,吕顺清等专家接连调查走访了上海、苏州、长沙等地,发现苏州动物园的斑鳖为雄鳖,而苏州西园寺和越南还剑湖的3只斑鳖雌雄暂时无法确定.专家们建议,苏州、长沙两家动物园合作,将雌雄两只放在一起,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繁殖,来挽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虽然目前所知的5只斑鳖都步入老年,但它们却是保护斑鳖的最后希望.吕顺清表示,如果饲养得好,斑鳖能活两三百年.不过,斑鳖是独居动物,性情较凶猛,如果不是发情期,放在一起可能会互相残杀.目前,两家动物园正在磋商“联姻”一事.它的故事曾上本报 2006年11月,本报曾以《祈福硬币砸晕百岁巨鼋》为题报道过这只斑鳖的故事.由于生活在盘龙苑养生池里,不少游客为了祈福纷纷向它投掷硬币,结果雌鳖经常被乱投的硬币砸昏头,变得不敢靠岸.2006年,此事经本报报道后,动物园随后在养生池旁设立“警示牌”,提醒游客不要向它乱投硬币.“长沙市动物园开园时,斑鳖就已经来了.”长沙动物园兽医院院长马再玉介绍,这只雌鳖是1957年一渔民在黄浦江捕鱼时打捞上来的.当时雌鳖的身形和现在差不多大,体重比现在还要重.在他的印象中,每到产卵期,雌鳖就会下许多软壳蛋.“这家伙!一下就是四五十个,大小和野鸡蛋差不多.”不过,从1998年起,雌鳖就不再下蛋了.由于这些蛋都是无精蛋,无法孵化出小斑鳖,斑鳖一直是独居.听完专家介绍后,长沙动物园党委书记田建良表示,将把这只雌斑鳖当做“镇馆之宝”悉心照料.他还表示,要在盘龙苑斑鳖池边挂出“鼋”和“斑鳖”两块说明牌,让游客了解斑鳖被误认了50年的过程.

全球100种最濒危动物

全球100种最濒危动物
  全球100种最濒危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动物分为很多种类别,随着人类数量不断增多,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野生动物就成为了人类发展的牺牲品。下面看看全球100种最濒危动物。
  全球100种最濒危动物1    1. 伊比利亚猞猁
  西比利亚猞猁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是世界上最稀少的猫科动物之一,由于它们的栖息地不足及一些外来原因,使其数量逐渐下降,现已经不足120只,已经走向了灭绝的边缘地带。
   2. 苏门达腊猩猩
  苏门达腊猩猩是苏门达腊岛上提醒最大的猩猩物种,最大可达到100千克,据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森林的不断砍伐以及一些外来病毒的入侵,使得其数量逐渐减少,目前只剩下200只左右,十分稀少,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名之一。
   3. 澳洲毛鼻袋熊
  澳洲毛鼻袋熊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爱平森林里,是世界上稀有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尤其栖息地遭到自然破坏,使其数量也在急速下降,是国家濒危物种之一。
   4. 野生双峰驼
  野生双峰驼也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它主要栖息在海拔2000-2900米的草原荒漠和干旱灌丛地带,适应能力非常强,但是由于栖息地的改变以及一些非法狩猎,使其数量急速下降,在2006年,全国仅剩800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5. 鹿瞪羚
  鹿瞪羚主要分布在北非和阿拉伯的大草原,据相关研究显示,其数量都处于下降趋势,在2004年,就被列为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了,现在其数量已经不超过100头,是面临灭绝的物种。

   6. 袋翼蝠
  袋翼蝠主要生活在印度北岸和马达加斯加岛上,今年来,它的数量也在急速的下降,目前,其种群数量已经只有50到100只左右,并还面临着下降的风险,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名之一。
   7. 野生扬子鳄
  野生扬子鳄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具有1.5亿年的进化历史,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物种,在全国的数量不到150条,其存活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有“活化石”的称号,被列入中国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之中。
   8. 黑犀牛
  黑犀牛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是莱索托国家的国兽,最早出现于900万年前,由于冰河时期以及人类的捕杀,使其数量非常稀少。加上其角具有非常大的价值,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杀,也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
   9. 黑足鼬
  黑足鼬主要生活在北美地区,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其数量稀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来疾病以及栖息地的丧失,使它们几乎将近灭绝,是北美洲最稀有的濒临哺乳动物。
   10. 犁头龟
  犁头龟是马达加斯加国的特有品种,人类的大量活动加上非法偷猎使其数量逐渐下降。目前的野生数量已不足400只,非常的'稀有,位于全球十大濒危动物排名之列。
  全球100种最濒危动物2    一、北部白犀牛,全球仅剩一只
  目前世界上仅剩下了最后一只白犀牛,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饲养的都已经没有了,这意味着白犀牛这种生物将随着最后一头的死亡而永远的从地球上消失,位列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之首。
  白犀又叫白犀牛、方吻犀、宽吻犀等,体大威武,形态奇特,是现存体型第二大的犀牛,也是仅次于非洲象、亚洲象、非洲森林象和印度犀的现存第五大陆生动物。白犀牛可分为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截止2013年,地球上还有有大约20405只白犀牛,但是北部白犀牛的数量仅剩最后一只,40名武警24小时全副武装的保护着它,然而由于这头北部白犀的年龄太老了,已经没法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详情请看【全球最后一头白犀牛】
   二、华南虎,野生种群已灭绝
  周正龙的野生华南虎照片造假事件让更多人的了解到了这一动物种群,开始关注它们的状况。华南虎仅在中国分布,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是中国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
  华南虎个体较小,是虎类中个体最小的几个亚种之一。体型修长,腹部较细。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华南虎被捕杀,其中仅1956年全国收购虎皮1750张。1990年后就再也没发现过野生华南虎,有关组织曾多次发起寻找野生华南虎的行动,均没有任何发现。很多专家都认为,华南虎的自然种群已经灭绝。
  截至2010年10月,全世界人工饲养华南虎数量共有110只左右。
   三、黑冠长臂猿
  黑冠长臂猿多数分布于中国云南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中型猿类,体长45-64厘米,平均体重5.7千克,最高可达8千克。雄性毛色为黑色,雌性毛色为黄灰色或淡棕色,它们头的顶部和腹部有一黑斑。由于人类的猎杀,黑冠长臂猿的种群被隔离成岛装分布,生境已经丧失了75%,加上繁殖率低,目前全世界的黑冠长臂猿的数量在500只左右,其中中国特产的海南黑冠长臂猿仅剩13只。
  黑冠长臂猿不断被迫迁移到海拔更高的地方,但这也没能阻止非法盗猎者的步伐,或许不久后它们就将从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中消失,成为灭绝动物。
   四、红狼
  红狼1980年就已经在野外灭绝,目前还有大约220只在美国被圈养。红狼是一种生存在北美洲的犬科动物,上体的颜色主要是肉桂红色和黄褐色,灰色或黑色组成的混合色彩,背部则是黑色,吻和四肢黄褐色,尾巴尖黑色,眼睛很亮。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南部,以松鸡,浣熊,兔子,老鼠,腐肉和家畜中的动物为主要食物,也会吃腐肉。
  由于数目稀少,红狼常找不到同类繁殖,而与北美大草原的灰狼交 配,令纯种红狼的数量极具下降,野外已经无法寻得它们的踪迹。
   五、白头叶猴
  从它的名字就能知道它的头部的毛发是白色的,加之以树叶为食,因而得名白头叶猴。白头叶猴体长为50-70厘米,尾长60-80厘米,体重8-10千克,头部较小,躯体瘦削,四肢细长,尾长超过身体长度。白头叶猴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现仅存数百只,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
  目前白头叶猴仅分布在中国广西左江和明江之间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而其该地区地形难以储水,时常发生干旱,给白头叶猴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六、北方毛鼻袋熊
  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第六位,北方毛鼻袋熊是袋熊的一种,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是一种最罕见稀有的怪异哺乳动物。作为一种新增物种,十年前才被人们所发现,然而现在北方毛鼻袋熊却只剩下100只。由于澳大利亚引进了野狗等捕食者,导致其几乎灭绝。而现存的北方毛鼻袋熊仅剩3个种群,只有其中1个种群在保护之中。
   七、佛罗里达美洲狮
  说起佛罗里达美洲狮大家肯定是有所耳闻的,这是猫亚科动物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凶猛的野兽之一。佛罗里达美洲狮是美洲狮的亚种之一,体长188-220厘米,体重32-72千克,栖息于除热带雨林外的各种环境。但是就是这样的猛兽也逃不过赏金猎人的猎杀,20世纪80年代末期,佛罗里达美洲狮的数量急剧下降,只剩下30只幸存,经过联邦政府的保护,现在的数量也不超过100只,在野外已经很难见到。
   八、犁头龟
  犁头龟是马达加斯加国内本地特有物种,只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安哥洛卡内。与其他稀有动物种类一样,人类活动致使栖息地的范围缩小是造成犁头龟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另外人类的偷猎、非法动物贸易以及南非野猪对幼龟和龟卵的猎食都使犁头龟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现在野生的犁头龟数量在400只左右,只有在马达加斯加岛的一小块地区才能找到它们,他们正在受到严格的看守保护。
   九、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无论从长相还是体形都给人一种“金刚”的感觉,虽然它们有着凶猛的面庞和巨大的身材看起来非常的吓人,它们实际上是非常温和的草食性动物。由于其体型巨大,所以需要大量的食物,它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除了睡觉都是在进食中度过的。
  山地大猩猩栖息在维龙加山脉的艾伯丁裂谷山地森林,分布在海拔2225-4267米,由于人类的过渡砍伐和连年的战争使得山地大猩猩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食物短缺,现在野外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在500只左右。
   十、白鳍豚
  白鳍豚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中唯一的海洋动物,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别名白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属于鲸目,白鳍豚科。白鳍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
  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中国濒危动物之一。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2004年人们在长江南京段发现一具白鳍豚尸体,是最后一次在野外发现白鳍豚。
  全球100种最濒危动物3   1、 白鳍豚:长期被认为是世界最稀少最濒危的鲸类,此物种可能已经灭绝100个最濒危物种名录!
  2、长喙针鼹鼠:地球上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此物种能像爬行动物那样下蛋。
  3、 沼泽兔:这种古老兔子是南非最稀少和最濒危的哺乳动物之一。
  4、 古巴沟齿鼠:这种古老的食虫动物被认为已经灭绝了,直到2003年重新发现它。
  5、 海地岛沟齿鼠:这种古老的食虫动物具有改进的门牙,可以像蛇一样将毒液注射到它的猎物体内。

  6、 苏门答腊犀牛:这种两角犀牛是五种活着的犀牛中最小和最濒危的一种。
  7、 黑犀牛:这种两角非洲犀牛较其它犀牛物种面临更大的生存迫害
  8、 双峰骆驼:生活在地球上最艰苦地区之一的这种双峰骆驼如今幸存的数量不到1000只。
  9、 澳洲毛鼻袋熊:此有袋动物是已知的最大的食草挖洞的哺乳动物。
  10、苏门答腊兔:此害羞的夜行哺乳动物如此稀少和隐秘,以至于当地人都不知道它叫什么。

濒危动物都有哪些

濒危动物都有哪些
  濒危动物都有哪些,随着人类数量不断增多,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野生动物就成为了人类发展的牺牲品。许多动物已经走到了灭绝的边缘。下面来看看濒危动物都有哪些。
  濒危动物都有哪些1    北部白犀牛
  目前世界上仅剩下了最后一只白犀牛
  白犀又叫白犀牛、方吻犀、宽吻犀等,体大威武,形态奇特,是现存体型第二大的犀牛,也是仅次于非洲象、亚洲象、非洲森林象和印度犀的现存第五大陆生动物。白犀牛可分为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40名武警24小时全副武装的保护着它,然而由于这头北部白犀的年龄太老了,已经没法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在肯尼亚去世,终年45岁。
   华南虎
  中国特有虎亚种
  华南虎个体较小,体型修长,腹部较细。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华南虎被捕杀,其中仅1956年全国收购虎皮1750张。1990年后就再也没发现过野生华南虎,有关组织曾多次发起寻找野生华南虎的行动,均没有任何发现。很多专家都认为,华南虎的自然种群已经灭绝。

   黑冠长臂猿
  中型猿类,体矫健
  黑冠长臂猿多数分布于中国云南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由于人类的猎杀,黑冠长臂猿的种群被隔离成岛装分布,生境已经丧失了75%,加上繁殖率低,目前全世界的黑冠长臂猿的数量在500只左右,其中中国特产的海南黑冠长臂猿仅剩13只。黑冠长臂猿不断被迫迁移到海拔更高的地方,但这也没能阻止非法盗猎者的步伐,或许不久后它们就将从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中消失,成为灭绝动物。
   白头叶猴
  金头乌叶猴中国亚种
  从它的名字就能知道它的头部的毛发是白色的,加之以树叶为食,因而得名白头叶猴。白头叶猴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现仅存数百只,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目前白头叶猴仅分布在中国广西左江和明江之间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而其该地区地形难以储水,时常发生干旱,给白头叶猴的生存带来深圳生活网了极大的困难。

   北方毛鼻袋熊
  袋熊科动物
  北方毛鼻袋熊是袋熊的一种,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是一种最罕见稀有的怪异哺乳动物。作为一种新增物种,十年前才被人们所发现,然而现在北方毛鼻袋熊却只剩下100只。由于澳大利亚引进了野狗等捕食者,导致其几乎灭绝。而现存的'北方毛鼻袋熊仅剩3个种群,只有其中1个种群在保护之中。
   佛罗里达美洲狮
  猫亚科中最大者
  佛罗里达美洲狮是最凶猛的野兽之一。佛罗里达美洲狮是美洲狮的亚种之一,体长188-220厘米,体重32-72千克,栖息于除热带雨林外的各种环境。但是就是这样的猛兽也逃不过赏金猎人的猎杀,20世纪80年代末期,佛罗里达美洲狮的数量急剧下降,只剩下30只幸存,经过联邦政府的保护,现在的数量也不超过100只,在野外已经很难见到。
  濒危动物都有哪些2    濒临灭绝的动物有什么品种
   1、朱鹮
  朱鹮主要栖息在海拔1200-1400米的地区,曾经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等地区广泛分布,现今朱鹮种群数量只有200只左右,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且朱鹮的体型中等,其羽毛为白色,头部和羽冠为粉红色。
   2、金丝猴

  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区,金丝猴群主要栖息在海拔1500-3300米的高山密林之中,喜欢吃野果、竹笋、苔藓等植物,且金丝猴中包括川金丝猴、缅甸金丝猴、越南金丝猴等品种。
   3、大熊猫
  大熊猫是濒临灭绝的动物,它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多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并且大熊猫主要栖息在海拔2600-3500米的竹林中,它擅于爬树,不畏寒冷,也从不冬眠,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濒危动物都有哪些3    中国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1、华南虎
  中国十大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排行榜中华南虎是最濒危的物种之一,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198 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华南虎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联合国1996年发布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将华南虎列为第一号濒危物种,列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曾经华南虎广泛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山林中,由于人类的灭虎行动以及环境破坏等原因,野生的华南虎已近乎绝迹了。
   2、中华凤头燕鸥
  中国濒危动物中中华凤头燕鸥是中国最珍稀的鸟类,在世界鸟类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极危物种,也就是极端接近绝种危险的最严重等级,根据湿地国际(Wedand Intemational)的《全球水鸟种群数量评估》记述,黑嘴端凤头燕鸥的全球种群数量估计不足50只,它在1861年首次被发现记录,但一直都非常罕见,直到2000年以前普遍被认为已经绝种。
  然而,在2000年有4只成鸟和4只幼鸟在福建省沿海的马祖列岛再次被发现,成为当年鸟类学界极大的新闻。
   3、海南黑冠长臂猿
  中国濒危动物中很多动物并没有像熊猫一样的关注度,但濒临灭绝的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1999年中国灵长类专家组起草的中国灵长类保护行动纲领中,将海南黑冠长臂猿列为中国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首。
  2002年全世界极濒危的25种灵长类,海南黑冠长臂猿被列为第5位,在确定中国的灵长类保护级别时,海南黑冠长臂猿被列为第一位。2020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由1970年代历史低位的少于10只,恢复至现时超过30只,是近40年新高。

   4、中华鲟
  中国濒临灭绝的动物中中华鲟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
  2008年估算繁殖群体不足200尾,野生种群岌岌可危,2013年未发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迹象,这是近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野生中华鲟种群面临灭绝危险。
   5、穿山 甲
  在我还是儿童的时候穿山 甲这种动物还不是珍稀动物,但如今在中国已经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极危,它们繁殖力低下,一般每年仅产1胎,每胎仅产1崽,母兽繁殖年限估计最多只有15年
  现在在中国,非法捕杀、走私或贩卖穿山 甲可被判5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严重最高可判处无期徒,2020年穿山 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甚至《中国药典》中穿山 甲未被继续收载,但还是未见好转。
   6、绿孔雀
  绿孔雀是最大的孔雀种类,在中国仅见于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1995年云南全省绿孔雀群体数量约800~1100只,2014年唯一能知道的还有绿孔雀分布的区域已经凤毛麟角,如果不尽快采取保护措施,10年内,云南野生绿孔雀很可能将灭绝。2017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日”当天,云南省环保厅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发文称,绿孔雀被列为极危物种。

中国仅剩一只的动物是什么?

中国仅剩一只的动物几乎就是没有。一般的都是很多,只。
中国上仅剩一只的动物是斑鳖。
斑鳖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比中华鲟更濒危的“水中大熊猫”。”全球仅剩三只,有一只在中国,还有两只在越南,是中国上仅剩一只的动物。本来在中国还有一只雌性斑鳖,我国的科学家想要以人工授精的方式,帮助它繁衍后代,可是进行了四次都失败了,在最后一次这只斑鳖不幸离世,中国就仅剩一只了。
斑鳖简介:
斑鳖背甲长椭圆形,背盘长36-57厘米,背盘宽度仅略小于长度,几近圆形。躯体扁平,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泽,暗橄榄绿(或黑绿)色,缀有许多黄色斑点。在较大的黄斑间,又散步大量黄色小点,有时形成包围前述黄色点斑的不规则的一圈;有些小点包围着大点,有的则形成窄纹;在相当于骨质背甲部分,黄色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
头、颈及四肢背面亦为黑绿色,具不规则的大小黄色斑。这种密集的黄色斑纹是斑鳖的特点。这些特征在两侧的前部更为明显。腹部灰色,只有两个不发达的胼胝在舌板与下板的联体上。雄性的尾长而粗,泄殖孔近尾端。幼体背甲具棱,并有许多小结节,随年龄增大而渐渐消失。
斑鳖头骨中等大小,骨质吻短;下颚联合窄于最大眶径,并无中央嵴;轭骨与鳞骨接触,基蝶骨与颚骨相连;第一对肋板间仅为1枚椎板所分隔,第八对肋板退化,且不在中线相遇;背甲骨板具粗糙的凹痕。在第1对肋板间仅有1枚椎板;7-8枚椎板形成连续的1列;在8对肋板中,至少有1-2对在中间相遇。舌腹板与下腹板分离,不融合;前腹板小,相互分离;有2-5个大的胼胝体。头骨平而宽短,有1个非常短而圆的骨质吻,其长短于最大眶径;吻突短。前额骨与犁骨相接,上颚咀嚼面无脊。趾被蹼。
在古代,班鳖曾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古人称之为癞头鼋。由于肆意捕杀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1972年以来,未发现任何野生个体。可确认的尚存活的个体仅有两只。苏州动物园有一只雄性;长沙动物园有一只雌性,已迁至苏州动物园实施人工繁殖。另外,苏州西园寺放生池内有一雌一雄两只,雄性(名为方方)已于2007年8月死亡,雌性并未实际观测到;上海动物园和北京动物园的两只个体分别于2006年底和2005年死亡。另外有消息说美国研究人员在越南北部观察到一只野生斑鳖。越南河内还剑湖中尚存一只,传说曾背负宝剑送给越南后黎朝黎太祖,助其夺取天下,但也有学者认为该鳖是单独物种,称其为还剑鳖(越南语:RùaH?G??m)。
虽然早在1873年便已命名,但长期以来斑鳖一直被误认为是鼋或中华鳖,直到2002年后才被确认为有效种。
斑鳖曾广泛分布在长江下游、云南南部红河流域以及越南北部。相传清朝杭州藩司衙门门前有两座石栏围绕的大池,其中隐藏着藩库的水门。看守水门的大鼋就在池中,杭州人称之为“癫头鼋”。这些传说较难查证,但“藩司前看癞头鼋”,是杭州城里市井中的一景,亘亘数十年不改。曾生活在南京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到过斑鳖。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宝玉说:“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清嘉录·枫桥倚棹录》有一首《西园观神鼋》诗,记录着“大鼋”在西园寺放生池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九曲红桥花影浮,西园池内碧如油。劝郎且莫投香饵,好看神鼋自在游。
1873年,英国学者JohnGray将驻上海的一个英国领事在上海附近捕获的几只大鳖定为新种,命名为斯氏鳖(Osariaswinhoei);除获得一个博物馆标本,经过十几年的寻找,未发现任何一个斑鳖的野生种群。后来,学者梅尔兰将斯氏鳖(Osariaswinhoei)更改为Rafetusswinhoei。1880年,法国人Heude又将在黄浦江抓到的大鳖定为一新种Yuenmaculatus,并撰文指出新种与大鼋迥然不同。但由于当时人们一直称呼它为鼋,所以它就入乡随俗将其叫做斑鼋。据研究,Gray定名的斯氏鳖实际上就是Heude命名的斑鼋。1984年,中国学者张明华对浙江省桐乡县罗家角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鼋骨骼亚化石进行了研究,定名为太湖鼋。
其实,太湖鼋就是斑鳖,因为张明华当时没有参考英、法学者的文献。前文提到的癞头鼋、大鼋、斯氏鳖、斑鼋、太湖鼋都是斑鳖。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学者几乎无任何后续报道,甚至连它是否为有效种、它的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也一无所知,因而在中国鳖科动物分类上,曾一度呈现混乱局面——被认为是中华鳖的同物异名,虽然发现过不少个体,但都被鉴定为鼋、斑鼋等物种;中国所有动物园和博物馆里的斑鳖标本都被错误地鉴定为鼋。
苏州动物园园长陈大庆介绍,苏州动物园的这只斑鳖解放前就在这儿了,“苏州动物园建园前是一所古老殡舍,俗称‘昌善局’,专供有钱人家寄存尸体棺木。原昌善局内有园林,旱船、假山、亭榭及池塘等一应俱全,苏南地区的居民素有购买龟、鳖、鱼等在寺庙水池中放生的传统习俗,现存的斑鳖就是在解放前所放生的。”
“1954年建园时,还有大小不一的十余只斑鳖,遗憾的是,当时把它当成了另一个物种-鼋,而且也没有对其很好地采取保护措施,至今只存活一只了。”1993年,陈大庆刚到苏州动物园工作时,就只剩下这只斑鳖。“它的裙边少了一块,是以前和其他斑鳖打架被咬掉的。”
斑鳖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把它当作鼋,没有引起重视。为斑鳖正名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苏州动物园为支持苏州科技学院生物系建设,曾赠送了两只俗称“癞头鼋”的大鼋标本。苏州市科技学院生物系教授赵肯堂对其头骨、背、腹甲等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这两只“癞头鼋”是斑鳖。经过多年研究,赵肯堂提出了大量证据,证明斑鳖是一个独特的物种,他是中国为斑鳖正名第一人。1992年起,赵肯堂多方奔走,为拯救斑鳖殚精竭虑,他的呼吁引起了反响,苏州市民从此把斑鳖看做国宝。然而,遗憾的是,赵肯堂2007年年初因病去世。其实,1873年,这个物种已经确定下来了,但后来专家都不认可。小的时候把它当中华鳖,大的时候就把它当鼋。就是90年代,赵肯堂研究发现确实存在这个物种。
由于被认为是其他物种,人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斑鳖的悲剧不断发生。2005年10月,北京动物园的雌性斑鳖离世,距离它从“鼋”正名为“斑鳖”仅一年。2006年12月16日,在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行馆内,一头斑鳖始终未能得见任何同类,在游客投掷的硬币的包围中,孤寂地终其一生。其时,距离为它“验明正身”还不到3个月。
意识到斑鳖的重要性之后,2005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在其网站上发文介绍斑鳖的特征,以便从其所属的动物园里发现斑鳖。
该种于1873年由JohnGray所命名。标本是当时英国政府驻上海领事RobertSwinhoei先生送给英国博物馆(B。M。)的。据说是从中国上海的邻近地区采集所得。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幼体和中华鳖相似,成体又和鼋很像,加上缺乏标本,因此在随后的100多年中,斑鳖并没有得到中国动物学界的认可,而被看成是中华鳖或鼋的同物异名。直到1987年,Meylan等重新研究了斑鳖的模式标本,恢复了其有效种的地位,并将之改到Refetus属中。然而,到这个时候,斑鳖在野外几乎绝迹,饲养的个体也寥寥无几了。
斑鳖生活习性:
斑鳖能在水下保持较长的时间。肉食性,性情凶猛。每年惊蛰前后,埋身池底淤泥中冬眠的斑鳖开始苏醒而出。春季的气温乍暖还寒,苏州动物园内的斑鳖只是在阳光和煦的午前浮出水面,缓慢地昂首泅游,尔后便匍匐在池中的石质小岛边缘,整个鳖体半淹在浅水中,长时间保持静止的姿势,酷似一块小岛边的岩石。通常,被淹在水下的鳖头每隔2-3分钟才抬起一次,在呼气的同时喷射出含在口中的小股水柱,然后张嘴掀鼻进行吸气,10-15秒钟后又沉首水中,这样的呼吸动作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动物园隔日定时定点给斑鳖喂食。通常饲养员下午两点于食台旁用手或木板敲击水面,在水波震荡的讯息传递下,瘦弱疲惫的斑鳖开始挪动沉重的身躯,离开小岛,游向食台,摄取投食。斑鳖的进食量与季节、气温有关,夏季气温高,斑鳖的新陈代谢旺盛,进食量就多,每餐可吞食鸡(脯)肉1-1。5千克,但对投喂的杂鱼类则嗜食性并不明显。饱食后常沿着池周漫游,显得较为悠闲。此时可见鳖的背部、裙边、直出的尾巴、轻盈划水的四肢、前伸的长颈及明亮的眼睛。这样的游泳有时可持续1小时左右。该鳖的裙边虽然清晰可见,但并不丰满,显然是与生活环境的水质差、营养条件不理想、健康状况不佳有关。游园者常向斑鳖抛掷各种食品,它也乐于容纳。盛暑酷热或气温低凉的日子,斑鳖对投食反应比较冷淡,即便来到食台,也显得神情呆滞、萎靡不振,毫无食欲,一般在食台附近游动两三个来回后,就沉入水底或返回小岛歇息。因此斑鳖在数日或一周内拒不进食的情况屡见不鲜。
斑鳖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2017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日”当天,云南省环保厅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发文称,环保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此次发布的红色名录中,此前备受外界关注的绿孔雀和班鳖被列为极危物种。
2021年2月1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世界上最稀少的几种动物:
北部白犀牛:
2021年4月5日,地球上仅存2只北部白犀牛,它们都是雌性。我只能说这么多了,人类的利益熏心导致了这个物种灭绝,这种犀牛如果没有科技的干预,基本上就等这俩生命走到尽头,就灭绝了。
东北豹:
东北豹是全球极度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据国际最新的统计数据其种群一直未超过100只,仅分布于中国和俄罗斯,其濒危状况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东北豹又称远东豹金钱豹,因其身上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叫金钱豹。
近些年很少看到有关金钱豹的新闻,东北豹的体型在豹类中算是体格大的一类,捕食梅花鹿、麝、狍子、驯鹿、野猪、兔子等食草动物,也吃一些浆果,在我国北方算是神秘级动物了。
扬子鳄:
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估计现今野生扬子鳄总共只有130—150只,而且正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由于扬子鳄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人工繁衍也稳步地发展,扬子鳄是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动物,有1。5亿多年进化史,与恐龙属同一时代。
现在科技媒体的发达也让大家逐渐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我看过一个抖音小视频,一个美女洗衣服然后游过来一个扬子鳄,然后扬子鳄挨了一水盆,游走了,美女并不害怕,我挺喜欢看到这种人与动物这种和谐的画面。
中华凤头燕鸥:
中华凤头燕鸥2021年4月消息,全球总数约100只,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最濒危的100个物种”之一,在中国东北部为夏候鸟,南部为冬候鸟。主要以鱼类为食。其它乱七八糟的也吃一些,它在1861年首次被发现记录,但一直都非常罕见,直到2000年以前普遍被认为已经绝种。
然而,在2000年有4只成鸟和4只幼鸟在福建省沿海的马祖列岛再次被发现,成为当年鸟类学界极大的新闻。由于偷盗鸟蛋和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中华凤头燕鸥濒临灭绝。

世界上仅存一只的是什么龟

这个吧
■唯一的幸存者
  这只笨重的大龟有着一个近似于英国绅士的名字———乔治,它现在生活在厄
瓜多尔附近加拉帕戈斯岛上。
  它的与众不同在于它是它这一种属龟中仅存的一只。瞧它,正从已被人类保护
起来的窝中慢慢爬出来,头昂着,孤独地前行。
  加拉帕戈斯龟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由外岛引进的,但后来被人大量猎杀,数量
越来越少,以致到目前就剩乔治这个唯一的幸存者了。
  ■宁做“孤家寡人”
  乔治有1米来长,重达90多公斤,年龄大约在50至80岁间,对于人来说,这个年
纪已届迟暮,可对龟来说这个岁数还相当年轻,仍算青壮年。为了不使乔治绝后,
科学家试图把它与另外两只相近种类的母龟放在一起,希望能够延续加拉帕戈斯龟
的香火,即使血统不够纯正,那也比眼睁睁看着这个物种一步步走向灭绝要好。那
两只母龟与乔治虽不是一个种属,但却属于一个亚种,相互结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乔治根本不与女友亲近,也就更谈不上共浴爱河了。
  这让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枉费了一番心机。有时候,人类所做的事情仅仅
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龟之咒语”和灾难相随
  乔治是30年前被人在厄瓜多尔的平塔岛上发现的,后来人们把它和另外一些龟
一同放到加拉帕戈斯岛上。
  多少年以来,岛上的居民一直看到孤独的乔治爬来爬去,他们就希望能为它找
个伴儿,但是给乔治找到一个“门当户对 的异性是不可能了,或许它也无法逃脱
传说中的“龟之咒语 。
  这个传说始于达尔文岛,意为某种灭顶之灾。加拉帕戈斯岛也有“龟之咒语 ,
任何到岛上试图破坏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捕捉珍稀动物的人都会遭受灾难,此外,
岛上居民说有许多灾难与“龟之咒语 有关,今年1月中旬在群岛附近发生的轮船漏
油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时一只名叫“杰西卡 的油轮在经过那个群岛附近时突然裂了一个洞,半沉
在海水中,船上24万加仑的柴油和燃油几乎全漏到海里,厄瓜多尔海军前去求援,
但无法把油轮拖走。今年22岁的圣克鲁斯岛居民吉瓦尼·莫雷诺对此深信不疑,他
从小男孩儿时就在他们家的地里把大龟当马骑,但他从不伤害龟。他说:“我们本
岛的人对龟都很友好,也很敬畏,如果有人对龟做出伤害的事,他就会遭难,我们
这里时常发生怪事,有的人突然失踪了,有的船会莫明其妙地沉了底,现在我们又
受到轮船漏油的伤害,这都是‘龟之咒语’在显灵。但不管怎么说,乔治不应遭此
不测,否则,我们就将永远失去这个物种了。”
  ■悬赏一万美金为乔治找配偶
  值得庆幸的是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龟繁殖的努力。索兰达·雷是一位专门研究
龟的科学家,他在圣克鲁斯岛上的“查尔斯·达尔文研究站 工作,20多年来他一
直在喂养巨型的龟并进行研究,希望增加龟的数量,因为近几十年来,大型龟的数
量越来越少,不少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乔治与其它龟不能成功结交让他心急如焚,
他说:“我们真的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它老是一副性味索然的样子,好像力不从
心似的。我想,它一直这么孤独地生活了多年后,会不会已经失去了那种功能,也
许只有与它同样种属的异性龟会让它重振雄风。 索兰达·雷和他的同事想过许多
办法,包括克隆以及人工授精等,但都没有成功,如今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到
与乔治一样的种类,为此他们悬赏1万美元,希望找到一只这样的母龟。
  加拉帕戈斯群岛离厄瓜多尔有几百公里,以前有成千成万的稀有的巨型龟生活
在那里,号称“龟岛 。后来,人们对那里的龟大举屠刀,不仅吃肉还熬制龟油,
对这一温驯而有灵性的动物赶尽杀绝而后快。再后来大量的游人到那里看龟,破坏
了生态环境,如今那里的龟数量已所剩不多了,乔治的同类就只剩下它自己,至少
目前还没有发现第二只。
  ■幻想与无奈
  达尔文基金会希望在未来的10年里把那里的龟数量增加一倍。科学家早就有计
划地开始在岛上寻找龟蛋,再把蛋放到特别的孵化器中进行孵化,因为在野外的龟
蛋经常被其它动物吃掉。可是科学家的努力收效并不大,因为人工孵化的成功率很
低,且过程艰苦复杂。小龟出生后科学家要在其黑黑的背上注写编号,并把它们放
在特别的保护区内喂养。大约经过3年后,小龟长大了,就可以放归野外,回到它们
原先生活的岛上。几十年来,科学家一共才人工孵化出2500只小龟,这远远比不上
被人偷杀的数目,所以形势仍不容乐观。孤独的乔治如今依旧独来独往,过一天算
一天。科学家眼下对它既心存幻想又万般无奈,他们只能说,这个物种离灭绝还有
一段时间。尽管没有人说得清一只成年巨龟的寿命有多长,但其至少可以活到150岁
至200岁,就是活上300岁也不希奇。乔治现时最多也就80岁,在它寿终正寝之前人
们也许会找到它的同类,也许会有一种科学的方法使其传宗接代。
  也许只是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