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郎已恨蓬山远,刘郎已恨蓬山远原文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及翻译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3 16:48:03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诗怎么解释呢?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
李商隐做的是原诗,后宋代宋祁写了一首宋词--鹧鸪天,不过大多从李商隐诗里摘出的: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诗的表面意思很简单,一看就懂,主要是创作经历很有意思:宋祁“上班”途中遇见几辆宫车,一阵风吹过掀起了一辆车的帘笼,而他也刚巧正侧过脸去。于是就像无数电影里常见的慢镜头一样———面对着风神俊朗的宋祁,车里那位俏美的宫女不禁春心萌动,惊呼一声:“哇!是小宋哎!”这一声娇呼如同温软的小手,挠酥了小宋的耳朵,也揪住了小宋的心。当晚,彻夜难眠的他填了一首《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一见钟情的宋祁本来没敢抱什么奢望,填词也只是慰藉一下自己的相思。谁料仁宗皇帝不但知道了此事,而且还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
既有隐秘突然暴露的羞愧,又有怕受责罚的担忧,可怜的宋祁如坐针毡,错,如临深渊,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摆了。看着他这副滑稽的窘迫相,刚才故作严肃的宋仁宗再也绷不住脸,放声大笑:“有我成全你,一万重蓬山也远不到哪里去!”原来,宋仁宗早已派手下人广泛调查,而在紧要关头那位宫女也勇敢地站出来承认了。当晚,小宋就把那个美丽的宫女领回了家。
刘郎应指汉武帝刘彻,他因听说蓬莱海市蜃楼仙境,曾派人去寻找,一去数年后无果。诗中仅以此喩作因对恋人的长久思念得不到回应的一种感叹:刘郎因蓬莱虚无飘渺多次寻找不到而遗憾,而你呢,让我感觉比蓬莱仙境还要遥远,让我无法接近。
刘郎:传说东汉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结成一段奇缘,后因以“刘郎”指情郎。蓬山:海中三仙山之一,这里指意中人的住处。
刘郎已经暗恨蓬山离自己太远了,可我的心上人居处更比蓬山远一万倍!
意思就是说和心上人再相见几乎是不可能了.
意思是: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
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一)》,原文为: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译文:
她说过要来的,其实是句空话,一去便杳无影踪。我在楼上等着,直到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因为远别而积思成梦,梦里悲啼,久唤难醒;醒后便匆忙提笔写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浓。
蜡烛的余光,半罩着饰有金翡翠的帷幕;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思想主题: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写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题四首

刘郎已恨蓬山远原文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及翻译

1、原文: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2、译文: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

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

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

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

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原文_翻译及赏析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宋代·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婉约相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大路上驾驶著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正在赶路,恰好与心上人巧遇,女子在绣帘后面发出了一声令人肝肠寸断的娇呼,那离别的痛苦真是难以形容。只恨自己身上没有长出彩凤那样的两只翅膀,可以随时飞到心上人的身边,不过幸运的是两个人的心,可以像灵异的犀牛角那样,让两个人无时无刻不是心意相通的。 想当初两个人厮守的时候,真可以说是生活在金屋玉笼之中,与他们来往的人很多,家门前面经常是车水马龙。可是情郎一走,两个人相隔着万里蓬山,看不到心上人的面容,听不到心上人的声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再见面呢?那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呢!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是叙事,讲述的是作者偶遇佳人,并对佳人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故事。故事伊始,两人的相遇便颇具浪漫色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在狭窄的道路上作者恰巧遇到华美的宫车从旁经过,一声令人肠断的呼唤从绣帘中传出。这便是两人的初遇,爱情不期而至,词人对佳人一见钟情。接着,词人借用李商隐的名句佳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来表现自己与佳人二人心意相通、两情相悦。借用李句,读来琅琅上口,又富有文采,以彩凤、灵犀自比,自然而然地体现了两人的心意与情感,同时也使得作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上片叙事简单明了,又饱含情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鲜明生动,使人读来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勾勒出二人相遇的场景及沉溺于感情的画面。
词的下片主要描写的是作者的相思及求而不得、盼而不得见的苦闷愁情。词人化用了唐代诗人韩偓《无题》中的“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在利用前人智慧之时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金作屋,玉为笼”,亦化用了“金屋藏娇”的典故,却又赋予“金屋”新的寓意,以“金屋”“玉笼”来形容佳人住处的华美,从而进一步暗示佳人身为皇宫中人的身份,同时也暗示著两人的身份之别,这似乎又暗示著两人无法圆满的结局,为这段感情蒙上了一层阴影。佳人深居宫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次的相遇只能是一次短暂的邂逅。“车如流水马游龙”,引用李煜的词句,将“如”字改为“游”字,更显动态感。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宾士而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条龙一样走动。两人很快就在茫茫人海中分离,从此相见无期。运用比喻的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街景的热闹,而这种热闹又与词人此时落寞的心境形成了对比,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词人的失意与怅惘。最后两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运用刘郎的典故,来表现两人今后再相会的渺茫与遥遥无期,从而写出了词人对佳人的相思之情与怅惘的愁绪。词人改“一万重”为“几万重”,使这种愁绪与苦闷显得更加突出,也使词人的相思之情显得越发深重,情感更加鲜明、突出、沉重。
创作背景 据南宋黄异《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记载:词人在朝廷做翰林学士的时候,有一天他走在京城的大道上,适逢皇家后宫的车仗回宫,其中有一辆车上坐着的宫女掀开车帘惊喜地叫了一声:啊,那是小宋!所谓“小宋”,即指词人。词人回到家中,心中有所思念,便写下了这首词。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宋祁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宋代·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婉约 , 离别相思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宋代·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婉约 , 写景 , 抒情思念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锦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唐代·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锦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婉约 , 闺怨感伤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什么意思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意思: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
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出自:
唐。李商隐的。《无题》。
相思情太深,距离太遥远,不想分的太远,想要在一起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唐代: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译文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一去之后再无踪影;等到楼上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久唤难醒;醒后研墨未浓,匆忙提笔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映着饰有金翡翠的被褥,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我像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句诗怎么解释?

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
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文如下: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翻译】她说过要来的,其实是句空话,一去便杳无影踪。我在楼上等着,直到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因为远别而积思成梦,梦里悲啼,久唤难醒;醒后便匆忙提笔写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浓。蜡烛的余光,半罩着饰有金翡翠的帷幕;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
【注释】⑷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⑸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释义:
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其古诗全文如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全诗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全诗翻译:
她说过要来的,其实是句空话,一去便杳无影踪;我在楼上等着,直到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因为远别而积思成梦,梦里悲啼,久唤难醒;醒后便匆忙提笔写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浓。
蜡烛的余光,半罩着饰有金翡翠的帷幕;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

《浣溪沙·吴文英》原文与赏析


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吴文英这首《浣溪沙》词可与李商隐一首《无题》诗并读: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陈洵《海绡说词》认为:吴文英“此篇全从张子澄(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近人疏解也据此立框架。张泌的诗是: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其实,这首诗与此词只是形似貌合,而李义山的《无题》与此词却是一脉相承的。试对照析之。

一、各有精美的环境居处:一为“门隔花深”,帷幕低垂;一为“蜡照半笼”,间阻天涯。一为傍晚,一为月夜。
二、都写幻觉梦境,都是感梦怀人,抒情主人公都为男性,且都写梦醒后醍醐灌顶之感受:一是“东风临夜冷于秋”,一是“刘郎已恨蓬山远”。
三、相怀的人皆多愁善感婉娈女子。此词“玉纤香动小帘钩”是梦她来之时,正写;李诗“来是空言去绝踪”为梦去之际,侧写。使之梦魂颠倒的天人瑶姬,都来无迹去无影,各有几分灵光仙气。
四、丽词藻饰,以环境气氛烘托,都采用象征手法。此词中那个女子宛如曹子建梦中所感“瑰姿艳逸,仪静体闲”,“体迅飞凫,飘忽若神”之宓妃。夕阳、归燕、落絮、行云,乃至堕泪的春,含羞的月,都是为了烘托象征她的神韵风采,比洛神更多一番缱绻情意与缠绵愁思。李诗中的女子未正面显露,“去绝踪”的飘忽,“啼难唤”的深挚,蜡照翡翠帐,麝薰芙蓉被,都使人感觉那份秾艳灼热情致。(梦醒时一样会感到“冷于秋”)两者区别在摄取角度与环境不同:一是外景,一为内景;一写动态,一取静态。
五、都着重于向抒情主人公内心深处开掘。时间流程、空间流程与心理流程平行复迭,外象是心灵的依附观照,氛围乃情绪外射折光。意与象,情与境,幻与真无法化释。
当然,一为草堂词,一为香箧诗,又各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境界,读者明鉴。
《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如吴梦窗之“东风临夜冷于秋。”贺方回之“行云可是渡江淮。”皆耐人寻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字字凄警。(《词则·闲情集》评)
“梦”字点出所见,惟夕阳归燕。“玉纤香动”,则可闻而不可见矣。是真是幻,传神阿堵,门隔花深故也。“春堕泪”为怀人,“月含羞”因隔面,义兼比兴。东风临夜,回睇夕阳,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即一梦亦有变迁矣。“秋”字不是虚拟,有事实在,即起句之“旧游”也。秋去春来,又换一番世界,一“冷”字可思。此篇全从张子澄“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须看其游思缥缈、缠绵往复处。(陈洵《海绡说词》)

“刘郎已恨蓬山远”是什么意思?

当年的刘郎,都会怨恨蓬山路途的遥远了。
“刘郎已恨蓬山远”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一诗。
此句应与下一句“更隔蓬山一万重”一起解释,意为当年的刘郎君都会怨恨蓬山路途之遥远了,而你离我的地方,却是要比蓬山更隔着千山万岭的所在。
这里的刘郎指的是东汉的刘晨,相传其与采药遇仙女有一段良缘。
诗人李商隐,其诗风格构思新奇,非常绮丽,特别是一些描写爱情诗和无题诗非常的缠绵悱恻,广为传诵。本诗即为其爱情诗代表做之一,通过梦醒以及梦境中的描述,层递而进,创造出疑梦疑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了蓬山万重的相互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巧妙的艺术构思,曲折而又宕荡,突出了爱情阻隔的主题以及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得全诗了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刘郎已恨蓬山远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其中的“刘郎已恨蓬山远”一句,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深意,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悲伤。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感悟。
刘郎之恨
刘郎是谁?他为什么会恨蓬山远?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背景。刘郎是古代楚国的一位大臣,他与楚怀王关系亲密,是楚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刘郎被贬到了蓬莱山。蓬莱山是位于山东半岛的一座山,距离楚国的都城很远,刘郎被贬到这里,可以说是被流放到了一个十分偏远的地方。
刘郎之所以恨蓬山远,是因为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被迫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在蓬莱山上度过了许多孤独的日子,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他恨蓬山远,是因为这座山成为了他流放的象征,成为了他失去自由和幸福的标志。
蓬山之远
蓬山之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刘郎来说,蓬山确实很远,因为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被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蓬山并不一定很远。在古代,人们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都比较落后,远程旅行十分不便。但是,现在的我们,却可以通过高速公路、高铁、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轻松地到达蓬山。对于我们来说,蓬山并不远,但对于刘郎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
离别之苦
刘郎已恨蓬山远,是因为他经历了离别的痛苦。离别是人生中最难以承受的一种情感,它让人感到无助、孤独和悲伤。离别时,我们往往会感到心痛不已,无法自拔。而当我们回忆起离别的瞬间,依然会感到心中的创痛。
但是,离别也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部分。在离别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珍惜和感恩。我们珍惜与亲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感恩他们给予我们的关爱和支持。离别也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诗怎么解释

这句诗理解如下:
一、词语注释:
1、刘郎:传说东汉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结成一段奇缘,后因以“刘郎”指情郎。
2、蓬山:海中三仙山之一,这里指意中人的住处。
二、诗意:
唐·李商隐《无题四首》(“来是无言去无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全篇写男主人公“梦为远别”醒来后思念对方的心境。但那种殷切期待中只迎来“空言”和“绝踪”的失望,那种已隔蓬山,更复远离的间阻之感。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诗怎么解释

这句诗理解如下:
一、词语注释:
1、刘郎:传说东汉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结成一段奇缘,后因以“刘郎”指情郎。
2、蓬山:海中三仙山之一,这里指意中人的住处。
二、诗意:
唐·李商隐《无题四首》(“来是无言去无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全篇写男主人公“梦为远别”醒来后思念对方的心境。但那种殷切期待中只迎来“空言”和“绝踪”的失望,那种已隔蓬山,更复远离的间阻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