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草药:鹅掌楸根的功效与作用
- 2、如何修剪鹅掌楸的根
- 3、鹅掌楸根这味中药的来源是什么?
- 4、如何养鹅掌楸才能枝繁叶茂?
- 5、鹅掌楸可以水培吗?
- 6、鹅掌楸有哪些特征?
- 7、鹅掌秋是什么木
- 8、鹅掌楸如何何时换盆?
- 9、鹅掌楸的繁殖方法
- 10、鹅掌楸移植需注意哪些事项?
中草药:鹅掌楸根的功效与作用
鹅掌楸根 (《贵州草药》)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楸的根,植物形态详"凹朴皮"条。 【采集】秋季采收。 【性味】性温,味辛。 【功用主治】驱风除湿,强筋壮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泡酒服。 【选方】①治痿症(肌肉萎绪):鹅掌楸根、大血藤各一两,茜草根、一口血各三钱,豇豆、木通各五钱,红花五分。泡酒服。 ②治风湿关节痛:鹅掌楸根、刺桐各一两。煨水服。
提醒您:鹅掌楸根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如何修剪鹅掌楸的根
鹅掌柴需要修根吗切诺基需要修剪。修剪的时候,不要把根系带的土全部去掉,要保留一部分。剪除老根、病根、死根,保留健壮的新根系,同时适当减去上部过于密集的枝叶,以利于鸭脚成活。新买的鹅掌楸要不要修剪:换盆时可以适当修剪根部。换盆时一般会出现伤根,可以剪掉。根多的时候可以把老的根打薄剪去,根少的时候尽量保留完整的根。水培是否需要修剪根系:如果发现水培过程中需要剪掉烂根、烂根和部分须根,同时换水。多肉修根上盆荒漠化:慢慢将鹅掌楸从原花盆中取出,抖落上面的旧土,注意保留根部旁边的土,以便后期成活。修剪根系:起盆后应将老根、枯根、烂根剪掉。修剪后可以在根部伤口涂抹生根粉,有利于换盆后的生长。盆栽土壤准备:鹅掌柴喜微酸性土壤,可选择富含腐殖质的园土、营养土、泥炭土作为新的栽培土壤。花盆:准备一个大一点的花盆,装上新土。将处理过的棕榈树种入新准备的花盆中,注意不要损伤根系,继续填新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浇水,保持湿润。洗根处理:修剪后,用自来水洗去幼苗根部的泥沙,立即栽入新的花盆中,让根部舒展,倒一次稀释的营养液,放入弱光室养护。放在锅上多久:一般在鹅掌柴烂根被剪掉后,及时用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消毒,然后直接放在锅上。多肉修根换盆后养护浇水:不要在鹅掌柴入盆后马上给它浇水,要等幼苗缓过来再逐渐给它浇水补水。日光浴:最好不要一换锅就晒太阳。应该是等一天再慢慢晒太阳,也就是慢慢见光。
鹅掌楸根这味中药的来源是什么?
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楸的根,植物形态详"凹朴皮"条。
如何养鹅掌楸才能枝繁叶茂?
鹅掌木养护茂盛方法适度浇水:春、秋两季每周可给盲蝽浇水2-3次。夏天最好坚持每天浇水一次,植物的叶子可以适当喷水,可以降温保湿。冬季保养可以每周浇水一次。适宜光照:鹅掌楸对光照的要求不高。固化时可放在阳光散射的地方,避免强光直射或阴凉封闭的环境。控制温度:鹅掌楸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在培育过程中需要保证其生长环境的温度在15-25度。冬季栽培最好放在室内,同时适当给植物增加光照,提高温度。合理施肥:春秋两季是鹅掌楸生长的旺季。这个时候,最好每周施一次薄的氮、磷、钾肥,但是施肥的时候一定要适量。肥料不要施太多,否则容易发生烧根。水养鹅掌木茂盛方法换水:水培鹅掌楸一周需要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时需要添加一些水培植物营养液,可以让水培鹅掌楸长得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水培鹅掌楸的水不要太高,也不要浸泡到植株的树干里。光照:鹅掌楸耐阴,半阴时叶片可深绿。但还是要定期给水草养鹅掌楸晒太阳。充足的阳光可以使树叶变得鲜艳,但夏天要避免烈日暴晒。鹅掌木养殖注意事项施肥:长季鹅掌楸生叶时,每一到两周施一次液肥,但如果轻肥过多,光照较弱,会使叶切面不明显。浇水要点:鹅掌楸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和抗湿性,但耐受限度有限。土壤太干时,及时浇水,但不要浇太多,会导致根腐。
鹅掌楸可以水培吗?
水培方法1、水插法从紫檀老株上剪下2-3节以上的半木质化枝条,长约10cm。剪掉紫檀枝条下部的叶子,只留下上部1-2片掌状复叶。将紫檀下2/3浸入盛有清水的玻璃器皿中,置于室内明亮处。蕨菜栽培前期温度应保持在15以上。通常在水浸泡10天左右的蕨菜枝条切口处开始形成白色愈伤组织,很快从这些地方分化形成不定根。大约45天左右,七叶莲的枝条会长出6厘米米以上的根,并长出白色根毛。这时就可以进行正常的管理了。2、脱盆洗根法:小心翼翼地将当地栽培的鹅掌柴从土壤中取出,将鹅掌柴根部的土壤清洗干净,种植在装有清水的透明玻璃瓶中。水培前期,两三天换一次水,温度保持在15以上。如果我们给水培鹅掌楸适当的光照,鹅掌楸就会长得绿油油的。养护方法换水水培鹅掌柴需要每周更换一次。每次换水的时候加一些水培植物营养液,可以让水培鹅掌柴长得更好。鹅掌柴的水培不宜太高,鹅掌柴树干不宜浸泡。温度枫杨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30以上即可生长。越冬温度不能低于5,否则会造成鹅掌楸叶片脱落。光照鹅掌楸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充足的阳光可以使鹅掌楸的叶片光亮。鹅掌楸耐阴,半阴下叶片可深绿。不过还是要定期晒晒太阳,但是夏天要避开烈日。修剪切诺基生长快,要注意整形修剪。
鹅掌楸有哪些特征?
鹅掌楸形态特征: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叶马褂状,长4-12(18)厘米,近基部每边具1侧裂片,先端具2浅裂,下面苍白色,叶柄长4-8(-16)厘米。
花杯状,花被片9,外轮3片绿色,萼片状,向外弯垂,内两轮6片、直立,花瓣状、倒卵形,长3-4厘米,绿色,具黄色纵条纹,花药长10-16毫米,花丝长5-6毫米,花期时雌蕊群超出花被之上,心皮黄绿色。
聚合果长7-9厘米,具翅的小坚果长约6毫米,顶端钝或钝尖,具种子1-2颗。花期5月,果期9-10月。
扩展资料
鹅掌楸生长习性:喜光及温和湿润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喜深厚肥沃、适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4.5-6.5),在干旱土地上生长不良,也忌低湿水涝。通常生于海拔900-1 0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缘,呈星散分布,也有组成小片纯林。
鹅掌楸分布范围:产于陕西、安徽以南,西至四川、云南,南至南岭山地,主要有陕西(镇巴)、安徽(歙县、休宁、舒城、岳西、潜山、霍山)、浙江(龙泉、遂昌、松阳)、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房县、巴东、建始、利川)。
(Chinese tuliptree)
学名: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因叶形象鹅掌,树形似楸树,故名鹅掌楸。又称马褂木。木兰科,鹅掌楸属〔该属为古老的孑遗植物,现仅残存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前者产中国〕。
形态和用途
落叶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具环状托叶痕。单叶互生,长6~12(18)厘米,叶背苍白色,近基部通常各具1裂片;叶柄长4~8(16)厘米;托叶和叶柄分离。花两性,杯状,单生枝顶,花被片9,3片一轮,近等长,3~4厘米,外轮绿色,内两轮外面绿色,具黄色纵条纹,无香气,药室外向开裂;雌蕊群伸至花被片之上,心皮黄绿色。聚合果长7~9厘米,翅状小坚果长约6毫米,不开裂,熟时全部自中轴脱落,中轴宿存。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叶形奇特,秋叶变黄,是世界珍贵的观赏树种。木材纹理直,不变形,可作家具、胶合板和细木工用材。叶和树皮可药用,祛风除湿。为中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李建文)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鹅掌楸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各省,以浙江临安龙塘山,龙泉凤阳山,江西武夷山、庐山,安徽黄山,湖北巴东、兴山,湖南武陵山,四川西部,贵州梵净山及云南嵩明县等山区较多。常与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阔叶树混生。地理范围在北纬21°~32°、东经103°~120°之间。垂直分布在海拔700~1900米之间。
适应性广,能耐-20℃的低温,在长期高温干旱的夏季,幼叶先端有转黄现象,但嫩梢不受影响。在年平均温度12~18℃,最低温度-12.4℃,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27~28℃,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生长季大气相对湿度80%以上的地区生长最好。鹅掌楸为中性偏阴树种,适生于沟谷两旁、坡麓、路旁或山区丛林中,喜温暖潮湿避风的环境。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树高生长20年生前为速生期,尤以10年生前为最迅速。胸径生长在10年生以前缓慢,10年生后加快,20年生后更快,直到百年仍不减弱。材积生长前期缓慢,20年后加快,30年后更快。鹅掌楸能抗二氧化硫污染,在轻度大气污染地区,可作为绿化树种。
造林技术
①采种:在10月下旬聚合果呈褐色时采收,在室内摊放7~8天,再摊晒2~3天,用木棒轻敲,筛取带翅小坚果。秋播或混沙埋藏后春播,也可干藏。干藏越冬的小坚果应在温水中浸两昼夜,捞出沥干后播种。每公斤种子9000~12000粒。种子发芽率很低,孤立木上的种子只有0.1~5.6%;林木上的种子20~34.8%。②育苗:条播,行距25厘米,每公顷播种150~225公斤。3月上旬播种,开播种沟,深0.5厘米左右,带翅播下,覆土宜薄,以不见种子为度,略镇压后盖草。播后约一个月发芽出土。间苗时每米播种沟留苗8~10株。1年生苗高可达150厘米以上,根径粗2厘米以上,每公顷产苗90000株左右。鹅掌楸也可扦插育苗,通常在落叶后至翌年发芽前,选择健壮母树或苗木,剪取1~2年新枝条,截成15~20厘米长的插穗,每穗应有2~3个饱满芽,插入土中3/4,株行距20×30厘米,成苗率可达80%。1年生苗高60~8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鹅掌楸根系肉质,含水分较多,起苗后要防止过度失水,需在根部蘸泥浆或用湿稻草、苔藓等遮盖包扎。③造林: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温暖避风的沟谷地或平缓的山坡中、下部。造林地在秋末冬初劈山炼山后挖穴,穴径50~60厘米,深40~50厘米,株行距3×3或2.5×2.5米,每公顷1110~1600株。鹅掌楸可以和青冈、苦槠、檫木、黄山松等混交造林。“四旁”绿化,株行距4×5米,通常采用2~3年生大苗造林。④抚育管理:造林后应连续抚育3~4年。从造林后的第三年冬开始要适当整枝,促进树干生长。树冠郁闭后分期疏伐。
主要病虫害有日灼病、卷叶蛾、大袋蛾、樗蚕、凤蝶等。
(宋朝枢)
二斑波缘龟甲
(杨有乾)
学名:Basiprionota bisignata(Boheman)。又称泡桐叶甲。鞘翅目,叶甲科。成虫体橙黄色,椭圆形,长12毫米;触角基部5节淡黄色,端部各节黑色;前胸背板向外延展;鞘翅背面凸起,中间有2条明显的淡黄色纵隆线,两侧向外延展,形成明显的边缘,近末端1/3处有一个大的椭圆形黑斑(见图)。幼虫体长约12毫米,淡黄色,两侧黄黑色,纺锤形,体节两侧各有一个浅黄色肉刺突,末端两节刺突较长,背面也有两个浅黄色肉刺突,向背后上方翘起,上附皮蜕。蛹长9毫米,淡黑色,前胸背板扁宽,前方有两对肉刺,体节两侧各有2个三角形的浅黄色刺片。分布中国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为害泡桐、梓树、楸树。河南一年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出蛰,飞到新萌发的叶片上活动取食、交配产卵。5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6月上旬出现第二代幼虫。第二代成虫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出现,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陆续潜伏于石块下、树皮缝内及地被物下或表土中越冬。成虫白天活动,产卵于叶背,数十粒聚集在一起,竖立成块。幼虫孵出后,群集叶面,啃食叶肉,残留下表皮和叶脉,使叶呈网眼状,随后叶片变黄干枯。幼虫皮蜕粘附腹末长期不掉,向体后上方翘起,状似羽毛扇。羽化后,成虫在叶面啃食表皮,6、7月间常和幼虫同时发生,为害甚烈,使树叶焦黄、脱落。多发生在丘陵山区。叶面绒毛少、无粘腺的泡桐品种受害重,毛泡桐受害轻。卵期、蛹期均有寄生蜂类天敌,寄生率较高。防治方法:选用叶面多毛和有粘腺的毛泡桐造林;幼虫为害期喷洒90%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50%乙硫磷乳油1500倍液。
二斑波缘龟甲成虫
鹅掌楸叶形如马褂──叶片的顶部平截,犹如马褂的下摆;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好像马褂的两腰;叶片的两侧端向外突出,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
鹅掌楸喜温凉湿润气候,速生,通常用种子繁殖。花大美丽,叶形奇特,为园林绿化优良树木;树皮入药,祛水湿风寒;木材淡红褐色,纹理直,干燥少开裂,比重0.58克,可供作家具、建筑用材。
扩展资料
鹅掌楸为古老的遗植物,在日本、格陵兰、意大利和法国的白垩纪地层中均发现化石,到新生代第三纪本属尚有10余种,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到第四纪冰期才大部分绝灭,现仅残存鹅掌揪和北美鹅掌楸两种,成为东亚与北美洲际间断分布的典型实例,对古植物学系统学有重要科研价值。
鹅掌楸屡遭滥伐,在其主要分布区已渐稀少。鹅掌楸是异花受粉种类。但有孤生殖现象,雌蕊往往在含苞欲放时即已成熟,开花时,柱头已枯黄,失去授粉能力,在未授精的情况下,雌蕊虽能继续发育,但种子生命弱,故发芽率低,是濒危树种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鹅掌楸 (木兰科鹅掌楸属植物)
鹅掌秋是什么木
鹅掌秋是马褂木。鹅掌秋木兰科鹅掌楸属,因两侧各具一凹裂,形似马褂,被称为马褂木。鹅掌秋喜光及温和湿润气候;喜深厚肥沃、适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可经受零下15摄氏度低温而完全不受伤害。鹅掌秋,叶形奇特,花大而秀丽,为世界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之一。鹅掌秋栽培技术鹅掌秋种子10月份成熟,当果实呈褐色时即应采收。果枝剪下后放在室内阴干约7~10天,然后放在日光下摊晒2~3天,待具翅小坚果自行分离,去除杂质,装入布袋干藏。育苗鹅掌秋有播种和扦插两种方式。播种育苗采用条播,条距20~25cm,每667m2播种量10~15kg。3月上旬播种,播后覆盖细土并覆以稻草。一般经20~30天出苗,之后揭草,注意及时中耕除草,适度遮荫,适时灌水施肥。1年生苗高可达40cm。栽植一般3月上中旬进行栽植。栽植地在秋末冬初进行全面清理,定点挖穴,穴径60~80cm,深50~60cm,翌年3月上中旬施肥回土后栽植,用苗一般为2年生,起苗后注意防止苗木水分散失,保护根系,尽量随起苗随栽植,株行距以2×2m~2×3m为宜。管理定植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培土,于每年秋末冬初进行整枝。
鹅掌楸如何何时换盆?
一、换盆时间年,鹅掌楸换盆多在春秋两季进行,此时气温可稳定在20度左右,既能减少对植物的伤害,又能促进其尽快恢复。注意夏热冬冷不要换,因为植物很难拿盆,容易死。二、准备新土它喜欢微酸性的土壤。换盆的时候要先备好新土。最好保证疏松、排水良好、肥沃。可以腐植土为主料,再加入适量的河沙和底肥,提高排水能力和肥力。三、脱盆处理移除花盆时要小心。先适当松土,再把植物取出,去掉根部的老土。起土后要修剪根部,剪去老根和病枝,剪短长根,减少养分消耗,也能促进养分和水分的后期吸收。四、上盆栽种植物经过处理后,可以种植在新的盆土中。花盆底部最好铺一层碎瓦,提高排水能力。之后放入适量的土,放入植物,填土夯实。换盆后要尽快浇水,让植物和盆土都浸透。治疗后要放在避光的地方,十天左右就能恢复生长,之后就可以正常管理了。
鹅掌楸的繁殖方法
鹅掌楸用种子繁殖,必须用人工辅助授粉。秋季采种精选后在湿沙中层积过冬,于次年春季播种育苗。第三年苗高1米以上时间即可出圃定植。移植物时应保护根部。栽培土质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酸性的土壤。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Sarg.]俗称马褂木、鸭脚木等,是著名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高达42米,胸径1.5米。树冠圆锥形。主产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春季花大而美丽,秋叶金黄,是世界五大行道树之一。利用我国的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通过人工杂交育成的杂交鹅掌楸,杂种优势非常明显,生长迅速,抗性强,树干通直高大,分枝匀称,树形壮美,是优良园林绿化观赏树种。栽植在浙江富阳市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一棵杂交鹅掌楸,树龄36年,树高超过25米,胸径达82厘米,为我国最大的一棵杂交鹅掌楸。
目前,杂交马褂木的良种繁育,主要还是靠每年人工杂交制种的实生繁殖和扦插的无性繁殖方法。
(1)实生繁殖
鹅掌楸属是典型的雌蕊早熟型虫媒花,花期4月末至6月初,盛花期是5月上、中旬。杂交制种的方法不复杂,但人比较辛苦,需要爬梯、爬树进行高空操作。首先要把北美鹅掌楸的花枝采下水培,当天开的花,第二天花药才能裂开撒粉。用镊子将花药摘下装瓶备用,随摘随用。选取当天刚开的花朵或者撕开含苞欲放的花瓣,手拿花药轻轻地涂抹到雌蕊的柱头上,可以看见柱头上都粘上了黄色的花粉粒,一般用一个花药可授一朵花,然后在授粉的花枝上做个标记(标记须能经受得住5个月的风吹、日晒、雨淋),果实成熟期在10月中旬,采收后装袋干藏。来年春播前,先把种子浸透水24~48小时。采用条播法播种,开沟1.5~2.0厘米,撒些呋喃丹防治地老虎,播种后盖层松松的细土,再覆干稻草保墒。种子发芽后,在傍晚分二次仔细地揭去稻草,及时浇水施肥,拔除杂草,就可以确保良种壮苗。也有人用撒播法,以后用芽苗移栽,各有利弊。值得一提的是,依照上述方法杂交制种时,为了简化手续,授粉后不采取隔离措施,苗木中会混有少量青皮色的马褂木苗,而杂交马褂木是紫褐色的皮。所以,从皮色上就能清楚地识别它们。
(2)无性繁殖
利用全光照间歇喷雾装置扦插繁殖F1代杂交马褂木苗。扦插基质用的是膨胀珍珠岩粉。一年可以扦插二批苗。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用一年生条硬枝扦插,由于前期气温低,生根期长,并且是先发叶后生根,必须靠水雾保持叶片的新鲜。夏末秋初,用半木质化的嫩枝带1~2片(小叶或半叶)叶扦插。此时气温高、生根期短,但病菌容易感染,引起烂条,应该加强防病措施。母树的年龄最好是在5年以内,插穗长度在15~25厘米。激素处理对穗条生根效果影响不大。喷雾情况优劣对扦插成功的影响很大,家系间、无性系间生根情况有差异。所以,各年扦播繁殖的效果很不稳定,生根成活率0~100%都有。而且影响扦插苗移植成活率的因素也比较多,保存率也很不稳定。一年生的实生苗和扦插苗都要移栽一次,同时要修剪根系。一般用2~3年生的苗木造林,裸根苗或带土球苗都可以用。只是裸根苗在运输途中需用塑料布包扎根部。4~6年生大苗移栽,一定要带土球,枝条适当修剪。由于杂交马褂木根系发达,栽后浇透定根水,成活率都能有保障。
鹅掌楸移植需注意哪些事项?
鹅掌楸壮龄树的移植可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移植时带好土球。移植地宜选择气候温暖湿润、空气中烟尘较少及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的土壤。移植树应为在圃地中经过二次移植之树,
并在树形的选择上注意控制树的高度,不可选择太高之树。由于鹅掌楸不耐移植,因此移植树的土球应尽量带大,且不能出现散脱现象,同时注意保护好根系不受损伤,如植株太高,可根据需要进行疏枝及截干,但注意不可重剪。挖大穴,穴内施好底肥,清除土球包装物时应特别注意对土球及根系的保护,定植时深挖浅植,植后浇足定根水,固紧好缠绕于树干上的草绳,并浇水淋湿,并支好防风架,切忌植后出现风动树摇影响成活。生长期的管理应注意水肥管理及抹芽整枝,
夏季如遇长期干热应注意浇水或在早晚对树冠进行叶面喷水及树干喷水,对叶面的喷水,不但可以为树木的生长创造温湿的环境,而且经常清洗叶面,则对树木的生长极为有利,长期阴雨应注意防涝排渍。鹅掌楸为喜氮树种,为使树木生长旺盛,除移植时施足基肥外,可在春季增施适量氮肥,鹅掌楸喜从主干部萌生多个萌芽,应注意及时抹除,否则,极易消耗营养,影响植株生长。
秋后根据园林要求对树体进行修剪及施肥。病虫害主要有卷叶蛾,樗蚕,大袋蛾等危害,应注意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