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孔子骂人的十句脏话是什么?
- 2、孔子骂人的十句脏话?
- 3、孔子说的脏话是哪一句
- 4、孔子骂人的十句脏话
- 5、孔夫子骂了一句脏话,却流传了千年,是哪一句?
- 6、孔子仅说过的什么脏话,现代人经常用?
- 7、孔子骂过的三句脏话流传至今,为何被误解千年?
- 8、论语中孔子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留下一句脏话,现成为骂人经典,是哪一句?
- 9、孔子骂人不带脏字十句话
孔子骂人的十句脏话是什么?
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二、老而不死,是为贼!
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四、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五、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六、管仲之器小哉!
七、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八、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九、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
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二、老而不死,是为贼!
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四、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五、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六、管仲之器小哉!
七、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八、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九、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
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七、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八、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中国乃礼仪之邦,文化上讲究含蓄。中国史上十句经典的"骂人之语",为后人所琢磨、玩味。有文化的骂和没文化的骂,本质上区别很大。一个优雅,一个粗俗。被知识分子如此优雅地批判,是否还有一番别致意味?
【名言之讽】
中国上下历史5000年,衍生出诸多名言警句,其用典内涵和出处各不相同,甚至放到当今社会也不过时。某些名言警句火药味十足,简直将"国骂"的标准推向高潮。
第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前半句在各类场合引用居多,大家听起来并不感到陌生。即便有人对此不求甚解,也可从"朽木"或"粪土"两词判断其中讽刺。其实这句话早期出自孔子之言,是为教训那个只知白天傻睡的弟子。借用譬喻表达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愤怒。
第二句,老而不死,是为贼也。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可以猜测到大半。如果一个人活得太久还不肯归西,那么此人与贼毫无分别。因为身处一世,年老体弱创造的价值微乎其微,反会白白消耗资源,这与明火执仗的贼一模一样。
第三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句话现在读来多少有些对女性不恭敬,但从孔子的亲身经历而言,他意图表示的可能是另一种见解,只不过多年一直被曲解,才导致世人对此误会。
第四句,话弱由也,不得其死然。这句话似乎很少听闻,解释成大白话来讲,即对他人进行咒骂,自己也不能善终。
第五句,井蛙不可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这句话的内核反映的是为人的心态-------自我抬高,目中无人。假清高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却总是在人前炫耀自己,贬低他人。
第六句,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一直沿用至今。专门诅咒那些恶事作尽的人最终在凄风苦雨中度日。
第七句,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这句话利用"鼠"和"皮"、"人"和"礼仪"之间的递进关系,告诫世人要有羞耻之心,懂得廉洁礼义的规矩。后半句表达的是如果不能深刻理解,那又有何面目苟活一世?
第八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句话的哲理是,不要高估自身的重要性,与"地球离开谁照样自转"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九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句话意味深长地嘲讽那些做了缩头乌龟的将士,为了所谓的明哲保身,甘愿将领土割让,却没有一个七尺男人勇往担当!
第十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话暗喻将领才华出众却气量狭小,至今也常常出现在口语之中。
【结语】
"国骂"反映出经典文化中表达负面情绪的态度和立场,讽刺的那些人和事,必有其讽刺的目的和必要。文化可以嬉笑怒骂,可以肆意汪洋,可以刁钻古怪,可以利用一切手法,一切手段,尽显语言的所有张力和弹性。这十句俗语极具代表性,体现出古人知晓生活的阅历。有些话语虽早已时过境迁,经风云变幻,更换了时代语境,但仍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这些老祖宗遗留下的文化瑰宝,于当代有其移植的价值。
孔子骂人的十句脏话?
我只知道孔子最经典的一句话叫朽木不可雕也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有人用桃木俑殉葬,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骂人断子绝孙,多狠
骂小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骂宰宇: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OH,shit!)
骂管仲:管仲之器小哉!(你们不要想歪了,这个器小是心胸狭窄的意思,孔大大可是个直男)
?
孔子骂人的话精选 孔子骂人不带脏字的话(图片来自摄图网)
骂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边骂边拿拐杖敲原壤的小腿。(哎?怎么么还动手了呢?)
骂樊迟:小人哉,樊须也!(直抒胸臆的骂)
骂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次孔大大是真气坏了,“那孙子不是我徒弟,小的们,给我干掉他!”)
孔子说的脏话是哪一句
孔子说的脏话是哪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孔子介绍如下: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主张介绍如下:
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早年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他“少好礼”,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便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年五十,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不久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弃官去鲁,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终未见用。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述六艺为终身志业。
孔子的经历介绍如下: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孔子骂人的十句脏话
对于孔子,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中国蔓延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如今儒家文化不仅仅在中国广为盛行,在国外也是很受欢迎。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翻译后带到欧洲开始的,如今孔子学说已经走向了五大洲,足以看出其影响深远。
孔子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他还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孔子拥有三千多位弟子,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七十二贤才”。当然在这三千多名弟子中,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当然是什么人都有。其中孔子有一名弟子叫做宰予,他并不是勤奋好学的学生,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整天提出一些奇葩问题,孔子对他无言以对。
宰予曾经这样问孔子:“如果你告诉别人“仁”就在一口井里,那么这个人会跳进井里去吗?”这样的问题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道理。孔子听了之后十分生气,所以经常教育他,但是他总是将老师的教导当做耳旁风。不仅如此,宰予有一个孔子十分讨厌的缺点,那就是懒惰。
孔子一直都提倡大家要勤奋,在上课的时候,大家在课堂上都认真听讲,正襟危坐,但是宰予却经常在课堂上睡大觉,孔子经常提醒他,但是此人却屡教不改。
百般无奈之下孔子随口说了一句骂人的“脏话”,那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个人屡教不改,就像是一块朽木,就像是一块肮脏的墙壁,不能再脏了。
孔子随口一说的“脏话”,却一不小心流传了千年,如今的很多老师形容一个不知奋进的学生都会说“朽木不可雕也”。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是孔子最出名的一句骂人名言 ,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依据 。
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句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这句话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 ,所以第一个做坏事的人 ,这头做坏事的人,第一个干坏事的人 。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垢也 !
若有也,不得其死然!
管仲之器小哉!
官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色历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夫子骂了一句脏话,却流传了千年,是哪一句?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这句话有点烂泥扶不上墙的意思,其实这是孔子生气时候说的,是因为他看到自己最器重的弟子没来上课,却在家里呼呼大睡。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是孔子骂他的一个叫宰予的徒弟。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这本是孔夫子骂他的徒弟的一句话,现在被人们广为使用。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经典骂人的话,出自先贤圣人孔子之口。孔子所痛骂的人,是他的弟子宰予。
孔子,是中国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早在两千五百年前,他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先进的教育理念,比今天的“九年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理念差不到哪儿去。
如同当代中小学里面,尖子生往往受到关注,而受到关注意味着教师对其期望值较高,从而对其有较多批评一样,孔子门下的高徒们,被孔子谴责的,也比比皆是。
比如儒家贤人宰予,因为为人机灵、口齿伶俐,而被孔子重点培养。但是有一天,孔子讲学的时候,发现宰予缺席。之后得知宰予当时正在大白天睡懒觉。这让孔子怒不可遏,于是孔子振聋发聩地骂了一句脏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
宰予何许人也?能让孔子“怒其不争”呢?
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乃是孔子最著名的弟子之一,他被列为“孔门十哲”、“孔门十三贤”、“七十二弟子”等等称号。孔子曾亲口说,宰予善于辩论,在众多弟子中十分出众。仅仅从这些称号也可看出,宰予绝非庸人。
孔子骂宰予,不仅仅是因为他白天睡觉,还有别的原因。实际上,孔子生这么大气,是因为他曾经对这个学生寄予厚望,认为他将来会有出息。
宰予能言善辩,经常受到孔子的派遣而出使齐国和楚国,孔子对于这个学生也十分的看重。但是宰予却开始恃宠而骄了,他经常凭借自己的口才问孔子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假如有人告诉他井里头有仁在那里,他应不应该跳到井里去?”这样的话。
何晏《论语注疏》有云:“宰予尝谓夫子言以勤学,今乃昼寝,是言与行违。”
什么意思呢?宰予曾经亲口对孔子说,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绝不浪费人生大好时光。说完这句话时,孔子颇为欣慰,认为宰予不仅是个好苗子,而且还是一根十分勤奋的好苗子。
谁知,还没等孔子将宰予立为榜样四处宣扬,宰予就白天睡觉了。
宰予此人思想十分活跃,善于提问,是众多弟子中少数能正面“刚”孔子学说的人。比如,孔子提倡服丧三年,宰予却认为三年太长,说三年足以使礼乐崩坏,可改为“一年之丧”,孔子心里生气,却没有因为被顶撞而大骂,只批评他“不仁”。
如此言行不一,自然导致孔子心中起腻,对宰予的“不争气”的愤怒也可见一斑。因此,孔子在骂完宰予之后,还在后面“补了一脚”道: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孔子说:“以前我对人,听了他说话,便信他的行为了。现在我对人,听了他说话,再得看他的行为。这一态度,我是因为宰予而改变的。”
言外之意,宰予是个言行不一的人,太令夫子失望了。宰予听了孔子的谩骂,究竟是什么表现,后人已经不得而知。
可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后来的宰予,成为孔子最出色的弟子之一。这其中,宰予定是领悟了“这顿骂”的真谛。如此,真真不枉孔子一番心意啊!
孔子的这句脏话我们大家今天应该都很熟悉了,这句脏话到今天都一直影响着我们,记得上学的时候,有的老师经常骂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而且还不只是一位老师说过。
孔子这句骂宰予的脏话,后来便被记录到了《论语》中,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现代很多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几乎拿来做口头禅了。这其实也是对孩子关心的一种体现,但是纵观《论语》孔子对弟子还是鼓励的多责备的少,所以在“敲打”的同时不能忘了对孩子的鼓励。
孔子仅说过的什么脏话,现代人经常用?
孔子的思想影响两人中国几千年,他的言论也被收进《论语》供人学习,其中有一句,就是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被人当做骂人的话。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大家,是被奉若神明之人。他也讲过脏话,但是一直被沿用至今。那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孔子因为生学生的气说过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经常被老师引用。
孔子的学生当时很不听话,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被现代人经常使用。
孔子说过的这句脏话是:“朽木不可雕也”,现代人经常会用他来教育孩子或者是取笑别人。现代人们都会称孔子为“孔圣人”,他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崇尚礼仪和以德治国。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孔子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人,并且有许多优良品德。但其实,孔子也是有骂过人的,而且这句话直到今日还会被很多人用到。
孔子一生中大约收过3000名弟子,其中有一个十分善于言辞的弟子叫宰予,他也是一个鲁国人。在众多的孔子弟子中,只有在他一个人敢于质疑孔子的理论,甚至与孔子争论。然而,宰予的理论也不是全无道理,还是属于比较有根据的理论。这个人,如果放在现代,肯定会被自己的师傅赏识,觉得他是一个聪明的弟子。但在古代,人们只会认为这个人有点狡猾和奸诈。但其实,孔子一开始是非常喜欢宰予的,因为他确实很聪明,是一个求知欲十分高昂的学生。
然而,慢慢地,孔子就不再喜欢这个弟子了,因为宰予经常问孔子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据说有一次,宰予没有请假就旷课了,之后孔子便去住所找他,结果却发现他正在睡懒觉。因此,一贯讲究礼仪的孔子终于没忍住,大声痛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结果,这一段话慢慢地就流传至今,但我们平常听到最多的就是这第一句话。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责骂一些不知上进的学生,还有一些经常取笑别人的人,也会用到这句话。这句话现在经常会被老师们用到,但是大概谁都想不到这句话居然是孔子说出来的。如果你仔细读过《论语》,你便会在里面找到这两句话。
孔子骂过的三句脏话流传至今,为何被误解千年?
孔子确实骂过人,跟朋友开玩笑的时候,笑骂“老而不死是为贼”;对弟子失望透顶,怒骂“朽木不可雕也”;至于那句著名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还给自己惹得一身骚。
三句著名的脏话,我们一句句来说。
老而不死是为贼
《论语·宪问》中记录了孔子这句名言,原话是这样的: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是孔子老师的故交,也是朋友。
夷俟,是一种不雅的坐姿,约摸就是现在所说的叉着腿坐。
你知道,古代人的装扮和现代上衣下裤不一样,他们是上衣下裳,简单来说就是下身穿裙子,又没有个打底裤什么的。
这样的装扮,还叉着腿坐,一不小心小鸡儿就探出头来了,不雅就不说了,还非常没礼貌,孔子先生可是讲究礼仪的人,你这样做就非常不给面子了。
可怕孔子气坏了,抡起拐杖就往原壤腿上呼,嘴里还念叨:“从小到大没本事,老了老子还不死,真是个祸害。”
你可能会说,孔老夫子的气性也太大了吧,好好说不行吗?这真是冤枉孔子了,他也不是没有好好说过。
有一次,原壤他妈死了,孔子去吊唁,谁知道进门一看,棺材跟粪坑里拉出来的一样,又脏又臭,原壤还站在棺材板上又唱又跳,这跟坟头蹦迪有什么区别?简直过分。
孔子的学生纷纷要求绝交,孔子说算了,朋友一场。
原谅你一次又一次,你还不知悔改,这就不怪人家孔老夫子骂你了啊,“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是有语境的,是骂没有德行的人,而不是骂所有老人,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
朽木不可雕也
说腐朽的木头不可以在上面雕刻,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救了,或一件事无法挽回了,出自《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有个弟子,名字叫宰予。
这句话是说,宰予这人白天睡觉,被孔子抓住了,于是指着鼻子就骂:“你完了,你的人生已经完了”,然后转头跟其他学生说:“我对他已经没有语言了”。
宰予也是个特例,刚到孔子门下的时候,表现特别好,深受孔子喜欢,但时间一长就现原形了,主要问题就是懒惰,孔子三番五次教诲他都不听,于是孔子才骂出了这句话。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认为孔子是圣人,但圣人也会犯错的人会说,这就是圣人犯的错;认为孔子是圣人,但圣人绝不会犯错的人会有一万种理由解释孔子没有歧视女性;还有一种纯黑孔子的。
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唯,语气助词,不能解释成只有。
整句话是说,女人与小人都不好惹,与他们走进了会失礼,隔远了又会遭到怨恨。
我觉得也没什么好洗白的,那个年代男权至上,对女性有偏见也属文化和历史的特性,再说孔子曾经也在某女子身上吃过亏,说出这种话也不奇怪。
只是你不能说,因为孔子这句话政治不正确,就把人一杆子打倒,否定所有成就。
论语中孔子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留下一句脏话,现成为骂人经典,是哪一句?
这句话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流传至今,现在很多人都在讲。
孔子先生当时非常生气,曾经骂他的弟子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说的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还是因为他有一个弟子实在是太懒惰了,所以才说这句话。
孔子他老人家曾经说过,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这件事的话,我们要从孔子的这个人说起,众所周知,孔子是一个非常重视你的人。所以当别人在他的面前不注重礼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他肯定是非常生气的。让他特别生气的这个人就是他的学生宰予,一开始宰予在大家的眼里面是一个学习很勤奋的人。所以当他逐渐暴露了他懒惰的恶习的时候可想而知,孔子先生是有多么失望,多么的生气。
以至于让孔子先生骂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可以想象出这是在多么失望多么伤感的情况下,才说出这么伤人的一句话。腐烂的木头没办法被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也粉刷不了。这是这句话的大概意思。证明孔子先生对他满怀期待却只能接受他懒惰不上进的失望。不然不可能说出你已经无药可救的这种意思的话语来。
但是这件事里面比较有意思的事是,宰予他是一个很能言善辩的人。实际上他也很有才。因为他在屡屡被孔子先生责骂的这种情况下,还能在此后被奉为“十贤”之一。这可以证明两件事。第一,它的确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第2个证明孔子先生的学生都是并不简单。
其实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后人。就算你是一个如宰予一样的天才。孔子先生一样伟大的老师下接受教育。如果你并不真正的努力。也一样会成为不可雕也的朽木。所以不管你是天才还是平凡人。都一样,需要后天的努力。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躺着得来的。
孔子骂人不带脏字十句话
1、朽木不可雕也。
这句话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被自己的老师这样说过。这是孔子对于自己的子弟宰予说的,因为宰予旷了孔子的课,却在房间里睡得十分惬意,孔子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
2、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也是孔子说的,当时孔子说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女子和小人难以形成宽大的胸襟,不能有大作为,可是这句话被现在的人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了一句谩骂女性的话。
3、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句话是说坏事做多了,报应也会自然临到你头。起因是共叔段这个人为了扩充自己的军队,而坑害百姓,最终百姓联合起来加入反抗的队伍中,打倒了自私的共叔段。
4、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这句话起因是后蜀遭到赵匡胤的攻打,后蜀国主不愿看自己的百姓受难,就果断投降,让十几万将士卸下战甲。皇后气愤至极,说出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辱骂这些士兵没有一个人有男儿的胆量可以站出来保卫国家城池。
5、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这是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说的,目的是让他们多行善事,否则自己必定会摔跟头。
6、六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这句话用成语说就是为老不尊,是孔子对那些道德品质差的老人说的,也十分适合对现实生活中那些为老不尊的人说。
7、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冰。
光看字面意思就知道,这句话是在说交流要找对人,不能对牛弹琴。这句话将那些不能理解自己言语的人比作了井底之蛙和夏日之虫,讽刺了他们的见识短浅。
8、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这句话说老鼠都知道遮住自己的皮,人怎么能不守礼仪呢?其实是在暗自讽刺那些不守礼仪的人连老鼠都不如。
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好的作品和形象会留存万年,得到后世人的敬仰,这句话也是在劝诫人们要多做有意义的事,让自己的名声可以千古流芳。同时这句话也讽刺那些做了坏事的人,只会被历史所抛弃,被世人所谩骂。
10、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句话在讽刺那些动小心思想窃取他们利益的人,最终必定会遭到更多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