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笔如椽造句,大什么如椽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3 02:53:37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大笔如椽的意思解释

大笔如椽的意思为:像椽子那样大的笔。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或文章气势恢宏。读音:dà bǐ rú chuán。
引证:唐·房玄龄等《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近义词:力透纸背、笔力扛鼎。反义词:轻描淡写。
大笔如椽造句:
1、宣传片上两颗水滴,一条鱼滑过,乌篷船、古琴、大笔如椽,不用看节目就能体味到一种文化意味。
2、他的身世、阅历和他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悟,以及他对国人精神与命运前途的深刻反思,成就了他大笔如椽,目光如炬,声音如洪钟大吕。
3、如果刘源在身边就好了,那家伙文武双全,当年总理去世的时候,都能大笔如椽,挥豪泼墨,片刻间写下千古名联,而如今他若能见到这南京的氤韵,必定高清大发。
4、他从书斋中走出,大笔如椽,滔滔善辩,与那些错误的观念为敌,战斗到底,为20世纪的人类思想增添了亮丽风景。
5、大笔如椽,饱蘸热血;人长歌,壮怀激烈。

如椽大笔比喻

如椽大笔的意思:椽,放在屋檩上架着屋顶的木头。如同椽子一样粗大的笔。比喻笔力雄健或鸿篇巨制的诗文。
如椽大笔的拼音:rú chuán dà bǐ。出处:宋·邵雍《大字吟》:“诗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笔抄。”
成语故事
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识过人,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他经常是口若悬河,下笔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
造句
1、大笔如椽东晋大臣王珣,家住城南乌衣巷,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送了一枝像房顶的房梁那么大的笔给他。
2、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著名书法家李豆罗欣然为笔会开笔,留下书法作品“大笔如椽”。
3、他从书斋中走出,大笔如椽,滔滔善辩,与那些错误的观念为敌,战斗到底,为20世纪的人类思想增添了亮丽色彩。
拓展知识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笔大如椽的意思

笔大如椽的意思:形容著名的文章。
【释义】形容非常有名的文章、作品。也指有名的作家。
【出处】《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示例】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词清若玉,笔大如椽。
【用法】作谓语、状语;比喻大作家、大书法家的大手笔。
【拼音】bǐ dà rú chuán。
【近义词】如椽大笔、笔力扛鼎。
笔大如椽造句
1、巴金笔大如椽,一生写作数百万字。
2、词清若玉,笔大如椽。
3、大笔如椽指端揽,贝叶行间才数点。
4、郭老在重庆,仅用10天就写完轰动山城的著名历史剧,真是才华横溢,笔大如椽啊。
5、大笔如椽东晋大臣王珣,家住城南乌衣巷,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送了一枝像房顶的房梁那么大的笔给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笔大如椽

大笔如椽的典故

大笔如椽的典故为有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有人将一支像椽子那样长、那样粗的大笔送给了他。王珣醒来后,即刻便解开了梦境,领悟到此梦的寓意。他对家人说,昨夜我梦见有人送给我一支大笔,那大笔长短粗壮均如同椽子,看来,马上要有大手笔的重要事情要我做了。
出处:
1、公家周彦笔如椽,此君语意当能传。
2、我知宽也不辨此,渠宁有笔如修椽。
3、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
4、及讨周迪、陈宝应等,诸官符及诸大手笔并中勅付琼。
5、坐中黄曾大手笔,为我勒碑铭燕然。
大笔如椽造句
1、但上苍无端垂青蒙山,使人间瀑布之美不止于此。他大笔如椽,运筹帷幄,横竖挥洒,把蒙山跌宕成层层幕景并一气呵成,形成天地之奇观蒙山叠瀑。
2、大笔如椽东晋大臣王珣,家住城南乌衣巷。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送了一枝像房顶的房梁那么大的笔给他。
3、他从书斋中走出,大笔如椽,滔滔善辩,与那些错误的观念为敌,战斗到底,为20世纪的人类思想增添了亮丽色彩。
4、宣传片上两颗水滴,一条鱼滑过,乌篷船、古琴、大笔如椽,不用看节目就能体味到一种文化意味。
5、郑林斌扛起型号重任,漫漫长路,渐行渐远,宏伟画卷,大笔如椽,绘制出航空腾飞的蓝图,开创与世界强国同台竞技的新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笔如椽

如椽大笔什么意思

如椽大笔的意思是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
【拼音】rú chuán dà bǐ。
【释义】椽:放在屋檩上架着屋顶的木头。如同椽子一样粗大的笔。比喻笔力雄健或鸿篇巨制的诗文。
【出处】宋·邵雍《大字吟》:“诗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笔抄。”
【示例】
1、陆羽手中长枪横扫,如椽大笔一样在天空刻下了一道道纹络形成的门户。
2、或许,结局早已注定,偌大的宣纸早已铺就,只待上天的如椽大笔轻轻一挥,所有的一切就可以结束。
3、只见白小云身在高空,头下脚上,双手紧握战天枪好像握了一把如椽大笔,对着巨大的闪电就飞了下去!
【用法】作主语、宾语;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
【近义词】才高八斗、笔补造化、笔大如椽。
【反义词】目不识丁。
如椽大笔造句
1、大笔如椽指端揽,贝叶行间才数点。
2、力挺安陆,引经据典,我本楚狂人;大笔如椽。
3、回首十年风雨路,中国扶贫大笔如椽,勾勒出大扶贫格局。
4、但上苍无端垂青蒙山,使人间瀑布之美不止于此,他大笔如椽,运筹帷幄,横竖挥洒,把蒙山跌宕成层层幕景并一气呵成,形成天地之奇观——蒙山叠瀑。
5、大笔如椽东晋大臣王珣,家住城南乌衣巷,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送了一枝像房顶的房梁那么大的笔给他。
6、大笔如椽拙成巧,低眉含笑世态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如椽大笔

大什么如椽

大笔如椽。
汉语成语,拼音是dà bǐ rú chuán,意思是原指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现多指大作家,大手笔。出自《晋书·王珣传》。
成语故事:
东晋的文士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珣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
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珣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珣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珣准备发言的文稿。
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
王珣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大笔如椽造句:
1、宣传片上两颗水滴,一条鱼滑过,乌篷船、古琴、大笔如椽,不用看节目就能体味到一种文化意味。
2、他的身世、阅历和他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悟,以及他对国人精神与命运前途的深刻反思,成就了他大笔如椽,目光如炬,声音如洪钟大吕。
3、金庸大笔如椽,写了许多精彩的武侠小说。
4、几米宽的十条屏《国殇》,大笔如椽,气势磅礴。
5、大笔如椽,饱蘸热血;军人长歌,壮怀激烈。
6、他从书斋中走出,大笔如椽,滔滔善辩,与那些错误的观念为敌,战斗到底,为20世纪的人类思想增添了亮丽色彩。
7、但上苍无端垂青蒙山,使人间瀑布之美不止于此,他大笔如椽,运筹帷幄,横竖挥洒,把蒙山跌宕成层层幕景并一气呵成,形成天地之奇观——蒙山叠瀑。

如椽之笔造句

如椽之笔造句如下:
如椽之笔的意思: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椽:椽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面和瓦片的木条。如椽的大笔,指大著作或重要的文字,也用以比喻笔力雄健。用来称颂别人的文章或写作才能。
1、他挥动如椽之笔,如同儿戏一般。
2、这个臭小子还真的是个人才,看问题竟能高瞻远瞩,如椽之笔,如此畅练,眼界开阔,足见其人也绝非池中之物。
3、他的大字作品似挥动如椽之笔纵情挥洒,万千气象,他的小字镜心,如饱学鸿儒般娓娓书来,从容不迫。
4、他决心用自己如椽之笔记下这千石罕闻的奇冤,于是千里迢迢派人寄信给石介的妻儿,主动要求为好友撰写墓志铭。
5、六个字随着梁卓如的如椽之笔成为同盟会领袖们的标志性符号,随着《帝国日报》的发难,海外华人亦掀起批评革命党领袖的风潮。
6、90后著名网络写手,其写作手法是当前网络畅销书籍写法,笔锋妙笔生花、如椽之笔、文采斐然、斐然成章,为不可多得的上佳读物。
出处:《晋书·王珣传》,原文为:“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典故如下:
晋朝武帝时,有个文人名叫王珣,他曾在梦中遇到一个神人,给了他一支很大的笔,那支笔的笔杆就有屋椽那么粗。醒后,很觉惊异。他对人说:“此当为大手笔事!”(“大手笔”,即大作家。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这件事看来,我一定要成为大作家。”)不久,武帝逝世,哀册之类的文件,全部由王珣负责起草,文采很好。后来赞美作者的文字高明,就叫“椽笔”、“大笔如椽”,或者“如椽之笔”。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大笔如椽 、不辱使命、直言不讳、人辱含垢 造句

中国古代很多贤人隐士都藏之名山,不肯出仕。
我们要保护好文化遗产,以传之后人。
正直的记者们大笔如橼,使贪


吏无处藏身。
我们班级足球队总算不辱使命,拿了个全校第一名。
看到同学犯错误,我们应当直言不讳,帮助他改正。

大笔如椽的近义词

  大笔如椽
  【读音】:[dà bǐ rú chuán]
  【释义】: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近义词】:力透纸背
  大笔如椽造句
  1.笔椽(chuán),大笔如椽。
  2.学究天人,大笔如椽。
  3.舒情舒志天衣妙裁,写景写物大笔如椽。
  4.椽笔:《晋书?王荀传》载,王荀梦人授大笔如椽。
  5.《晋书?王?传》,原文为:“?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
  6.“山谷之妙,起无端,接无端,大笔如椽,转如龙虎。
  7.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
  8.传》:“?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9.引经据典,‘我本楚狂人’;大笔如椽,出版诗集,《把黎明惊醒》。
  10.后来赞美作者的文字高明,就叫“椽笔”、“大笔如椽”,或“如椽之笔”。
  近义词造句
  1.雄笔力透纸背,浩墨韵凝春阳。
  2.人物塑造力透纸背,性格鲜明。
  3.笔下之竹,魂在画中,力透纸背。
  4.“力透纸背”,即指用笔要有劲。
  5.笔力苍劲.汪详恣肆.力透纸背。
  6.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
  7.诗人于此着墨不多,却力透纸背。
  8.其人品艺品力透纸背,尽在其中。
  9.力透纸背,柔中有刚,遒美劲健。
  10.结尾两句,对比强烈,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