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运斤成风的意思
- 2、成语“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 3、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 4、运斤成风的意思是什么 运斤成风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 5、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 6、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 7、运斤成风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8、运斤成风的含义
- 9、《运斤成风》的全文翻译?
运斤成风的意思
运斤成风通常用于比喻技艺熟练高超。
成语解释: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砍下去就是一阵风;
成语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湍,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风,不能读作“fènɡ”;
近义词:运斤如风、游刃有余。
运斤成风的相关例句
1、这个工作要求很严,不能出丝毫差错,没有运斤成风的本领,休想干好。
2、在旨在促进团结、提神醒脑的思想交锋中,批评者应该“运斤成风”,而被批评者应该“立不失容”,就像传说中的“匠石”与“郢人”。
3、死了一个讹人钱财的老千,即便是当时就露了破绽,至多引起一阵骚乱也就罢了,何况我运斤成风,自以为精湛。
成语“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运斤成风[yùn jīn chéng fēng]
【释义】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出处】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近义词】
运斤如风、游刃有余
【造句】
这位雕塑家工作时真的是运斤成风,不到一个月,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就雕塑成功了。
这个工作要求很严,不能出丝毫差错,没有运斤成风的本领,休想干好。
这位老雕刻家的手,真是运斤成风,神奇到了极点。
处理一些政治争端也能运斤成风,游刃有余了。
在旨在促进团结、提神醒脑的思想交锋中,批评者应该“运斤成风”,而被批评者应该“立不失容”,就像传说中的“匠石”与“郢人”。
死了一个讹人钱财的老千,即便是当时就露了破绽,至多引起一阵骚乱也就罢了,何况我运斤成风,自以为精湛。
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拼音:yùn jīn chéng fēng解释: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出处:《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例句:
运斤成风的意思是什么 运斤成风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运斤成风的意思: [yùnjīnchéngfēng] 楚国郢人在鼻尖抹了一层白粉,让一个名叫石的巧匠用斤(古代伐木的工具)把粉削去,石便挥动斤呼呼生风,削掉了白粉,郢人的鼻子却毫无损伤(见于《庄子·徐无鬼》),后来用“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运斤成风百科解释: 运斤成风,成语,典故名,出自《庄子·徐无鬼》,用来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一般作定语。
运斤成风的详细解释: 运斤成风 [yùn jīn chéng fēng]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运斤成风的近义词: 运用自如,运斤如风,游刃有余 运斤成风的反义词: 弱不禁风 运斤成风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è)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zhuó)之。匠石运斤成风;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运斤成风典故: 楚国的郢都有个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石是个技艺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们表演了这样一套绝活:郢人在鼻尖涂上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粉,让石用斧子把这层白粉削去。只见匠人不慌不忙地挥动斧头,呼地一声,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郢人也仍旧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
??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石的绝技和郢人的胆量,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表演。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人石请来,让他再表演一次,石说:“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将“运斤成风”引为成语,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运斤成风造句: 1、这位雕塑家工作时真的是运斤成风,不到一个月,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就雕塑成功了。
2、这个工作要求很严,不能出丝毫差错,没有运斤成风的本领,休想干好。
3、这位老雕刻家的手,真是运斤成风,神奇到了极点。
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运斤成风”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砍柴的人,他用的是一把斧头,却能像是羽毛一样轻盈,毫不费力地砍倒一棵大树。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掌握了斧头的精髓,使得斧头得心应手,运转自如。
后来,“运斤成风”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熟练自如,就像是有神助一般。也可以用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轻松自如,仿佛毫不费力地就完成了。这个成语也常常用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领域非常出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例如: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每次画画都能达到运斤成风的境界,让人们惊叹不已。
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运斤成风”的文言文翻译为:庄子给亲友送葬,经过惠子的墓。他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一个泥瓦匠,在干活的时候,有一点像苍绳翅膀一样薄的白泥飞溅到他的鼻尖上。于是他让一个叫石的匠人削掉它。木匠挥动斧子,快得像一阵风,很快地砍去,削去鼻尖上的白泥,却没有伤着鼻子,郢人站在哪里,脸色毫无改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后,找来匠人对他说:‘你再给我砍一下试试。’匠人石说:‘我的确为人砍掉过鼻子上的白泥。尽管这样,我现在不行了,我的那个搭档去世很久了,所以不能再试了。’自从我的好友惠子死了以后,我也没有搭档了,没有与我争辩的人了。”
“运斤成风”本义是指挥动斧头砍下去就是一阵风,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在句中一般作定语;多含褒义。
出自:《庄子·徐无鬼》。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字词注释:
1、郅:楚国的都城。
2、垩:白色的土。这里作状语用。
3、慢:同“墁”,涂抹。
4、匠石:名叫石的匠人。
5、斤:斧头。
6、失容:改变颜色。
7、质:箭靶,引申为配手,即“郢人”。
8、夫子:那人。指惠子。
寓意:
这则故事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1、这则寓言是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一曲赞歌,惊险卓绝。
2、“牡丹虽好,终需绿叶扶持”。因为有绿叶的陪衬,更显出红花的美好。故事反映了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关系是“相反而相成”的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分析任何一件事情,除了研究其本身外,还要看到与之有联系的其他方面,评价一个人获得的成就,不能忽略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努力。
3、匠石技艺高超,是由于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了基本功,掌握了工作的技巧。因此,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他己经从“必然王国”达到了“自由王国”。
运斤成风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运斤成风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也,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庄子给亲友送葬,经过惠子的墓。他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一个泥瓦匠,在干活的时候,有一点像苍绳翅膀一样薄的白泥飞溅到他的鼻尖上。于是他让一个叫石的匠人削掉它。木匠挥动斧子,快得像一阵风,很快地砍去,削去鼻尖上的白泥,却没有伤着鼻子,郢人站在哪里,脸色毫无改变。
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后,找来匠人对他说:你再给我砍一下试试。匠人石说:我的确为人砍掉过鼻子上的白泥。尽管这样,我现在不行了,我的那个搭档去世很久了,所以不能再试了。自从我的好友惠子死了以后,我也没有搭档了,没有与我争辩的人了。
注释:
1、郅:楚国的都城。
2、垩:白色的土。这里作状语用。
3、慢:同“墁”,涂抹。
4、匠石:名叫石的匠人。
5、斤:斧头。
6、失容:改变颜色。
7、质:箭靶,引申为配手,即“郢人”。
8、夫子:那人。指惠子。
运斤成风造句
1、这位雕塑家工作时真的是运斤成风,不到一个月,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就雕塑成功了。
2、这位老雕刻家的手,真是运斤成风,神奇到了极点。
3、这个工作要求很严,不能出丝毫差错,没有运斤成风的本领,休想干好。
4、在旨在促进团结、提神醒脑的思想交锋中,批评者应该“运斤成风”,而被批评者应该“立不失容”,就像传说中的“匠石”与“郢人”。
运斤成风的含义
释义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出处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解释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又说技巧熟练,大胆、快捷而有力。有时也用于形容自信。
出处
《庄子·徐无鬼》 【原文】庄子送葬,过⑴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⑵人垩⑶慢⑷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⑸斫⑹之。匠石运⑺斤⑻成风⑼,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⑽。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⑾臣之质⑿死久矣。’自夫子⒀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1、过:路过 2、郢:楚国的都城 3、垩:è,白色粘土 4、慢:通“墁”,不规则地涂抹 5、匠石:名叫石的工匠 6、斫:zhuó,用刀斧砍 7、运:挥动 8、斤:斧头 9、成风:名词作状语,像风一样 10、失容:改变神色 11、虽然:尽管如此 12、质:箭靶,引申为搭档,即郢人 13、夫子:那人。指惠子 【译文】庄子送葬,去惠子墓地的路上,他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一个人把白色粘土涂抹在他的鼻尖上,(粘土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于是他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听他的话挥动斧子,快得像一阵风,很快地砍过去,削去鼻尖上的白泥,并且没有伤到鼻子。郢地的人站在那里脸色毫无改变。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找来匠人对他说:‘你再给我砍一下试试。’匠人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尽管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也没有搭档了,没有与我争辩的人了。”
道 理
对手对人的重要性;或内因和外因都是影响成功的条件。
编辑本段近 义
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运斤成风》的全文翻译?
【运斤成风】成语故事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不由得百感交集,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讲了一个故事:
楚国的国都郢都有一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称为“郢人”。郢人有个好友,是位匠人,人们都叫他“匠石”。郢人是个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匠石是个技艺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们表演了这样一套绝活:郢人在鼻尖涂上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粉,让匠石用斧子把这层白粉削去。只见匠人不慌不忙地挥动斧头,呼地一声,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郢人也仍旧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
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匠石的绝技和郢人的胆量,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表演。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石请来,让他再表演一次,匠石说:“鄙人确实曾做成过这件事,但是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
庄子讲完这个故事,意味深长地说:“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即惠施,是庄子的好友)之墓,顾谓从者曰:“郢(yǐng,楚国国都)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zhuó,砍;削)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1、过:经过
2、郢:楚国的都城
3、垩:è,白色粘土
4、慢:通“墁”,不规则地涂抹
5、匠石:名叫石的工匠
6、斫:zhuó,用刀斧砍
7、运:挥动
8、斤:斧头
9、成风:名词作状语,像风一样
10、失容:改变神色
11、虽然:尽管如此
12、质:通“锧”砧板,引申为配手,即郢人
13、夫子:那人指惠子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徐无鬼》
【成语寓意】
这则故事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一、这则寓言是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一曲赞歌,惊险卓绝。
二、“牡丹虽好,终需绿叶扶持”。因为有绿叶的陪衬,更显出红花的美好。
三、匠石技艺高超是由于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了基本功,掌握了工作的技巧。因此,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他已经从“必然王国”达到了“自由王国”。
故事反映了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关系是“相反而相成”的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分析任何一件事情,除了研究其本身外,还要看到与之有联系的其他方面,评价一个人获得的成就,不能忽略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努力。
【成语辨析】
“运斤成风”与“运用自如”都可形容技艺非常熟练,但有区别:“运斤成风”通常指的是特殊的技能运用非常熟练,适用范围较窄;“运用自如”多指有经验或者很顺手,运用范围较广。
【作品赏析】
庄子把“运斤成风”的故事讲得简练传神:郢人垩漫其鼻端,请匠石为之斫去;匠石“运斤成风”,结果,“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短短几句话便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不露声色地描绘出来,使人不得不由衷感叹匠石的鬼斧神工。文章若至此戛然而止,也不失为一段描述优秀的佳作。
而接下去的匠石与宋元君的对答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揭示了匠石与郢人休戚与共的互相依赖关系:“臣则尝能斫之。虽然,吾之质死久矣!”郢人不过是个靶子,是个配角,但没有这个配角,匠石也演不出运斤成风的绝技。这样,匠石与宋元君的对答不仅深化了“运斤成风”的主题,揭示了主、配角之间的依赖关系,也为庄子对惠子的死发出的感叹做了恰到好处的铺垫:郢人之于匠石,犹如惠子之于庄子;郢人既逝,匠石不复能运斤成风,惠子既逝,庄子又何尝能再雄辩滔滔?于是庄子反复叹曰:“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原名叫做庄周,祖先曾是宋国的王室血脉,公元前369年出生于宋国蒙城,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开创了独特的庄子哲学,是后世公认的道家两大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不仅在道学和哲学上有深厚的研究,他同时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在四库全书之中归类为子部道家类。宋徽宗时,追封为“微妙元通真君”。
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1、过:经过
2、郢:楚国的都城3、垩:e,白色粘土
4、慢:通“域”,不规则地涂抹5、匠石:名叫石的工匠
6、斫: zhuo,用刀斧砍7、运:挥动
8、斤:斧头
9、成风:名词作状语,像风一样10、失容:改变神色
11、虽然:尽管如此
12、质:通“领”。砧板,引申为配手,即郢人13、夫子:那人。指惠子
【翻译】
庄子送葬,达到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郢城有个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头砍掉这点白粉。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将匠石叫来,说:‘(请你〉给我也试试看。’匠石说:‘我曾经确实能够砍掉鼻灰。即使这样,我的配手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自从先生去世以后,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我没有说话的人了。”
【出处】
运斤成风,出自《庄子·徐无鬼》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
第二部分至“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继续写徐无鬼跟魏武侯的对话,指出当世国君的作法实质上是在害民,只有“应天地之情”,才真正是“社稷之福”。
第三部分至“称天师而退”,写黄帝出游于襄城之野,特向牧马小童问路,喻指为政者的迷乱。
第四部分至“终身不反悲夫”,批评事事“皆囿于物”的人。
第五部分至“未始离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写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指出天下并没有共同认可的是非标准,从而批评了各家“各是其所是”的态度。
第六部分至“吾无与言之矣”,写庄子对惠子的怀念。
第七部分至“则隰朋可”,写管仲和桓公的对话,借推荐隰朋阐述无为而治的主张。
第八部分告诫人们不应有所自恃。
第九部分至“其后而日远矣”,写南伯子綦对世人迷误的哀叹。
第十部分至“大人之诚”,提出“无求,无失,无弃”和“不以物易己”的观点,强调不用言语、返归无为的功效。
第十一部分至“然身食肉而终”,表述子綦游于天地不跟外物相违逆的生活旨趣。
第十二部分至“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批判唐尧,指斥仁义是贪婪者的工具。
第十三部分至“于羊弃意”,批判三种不同的心态,提倡“无所甚亲”、“无所甚疏”的态度。
余下为第十四部分,为杂论,主要是阐明顺任自适的思想。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汉族,东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道理】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与人生观。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等诸多方面。其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全生保身,逍遥无为。全生保身是道家学说的中心问题,庄子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人既不能表现得有用,又不能表现得完全无用,要“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更重要的是,要追求精神自由——逍遥无为。逍遥无为,是全生保身的最好形式或最高境界。
与道为一。道是道家学说,也是庄子哲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庄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大地万物的本根,道没有具体的规定性,亦无差别对立。要实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即“得道”,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相对主义的认识的方法,即“齐物”的方法;一是直觉主义的体验的方法,即“体道”的方法。“齐物”就是发现并取消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差别和对立,这种方法使人在精神上从贵贱、寿夭、生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入无差别对待的自由世界。“体道”就是按照一定的修炼程序,不用语言和概念,以达到与道为一的直觉体验。把人生不可避的磨难变成磨砺意志的时遇,积极无为,自强自爱,体悟大道,烦恼和痛苦也只是水中月、镜上痕,体道路上的过程罢了。这种方法可以摆脱哀乐情绪的干扰,舍弃日常世界,以求得精神的解脱与超越。
无为而治。庄子明确否定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虚假文化生活,他向往远古的至德之世,在政治上主张不干涉主义和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实行无为而治。庄子反对当时社会上实行的仁义礼乐等社会道德与政治制度,认为这些都是罪恶与祸害的根源。他用“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来说明“仁义”已经成了统治者窃取国家权力的手段。庄子认为,随着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及争斗也会随之产生和激化,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是按照必然上升的进程前进。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果人为地加以改变,便会损害事物的本性,造成不幸和痛苦。统治者应任随社会的自然发展的良性要求,不要加以人为的治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无政府主义思想。
《运 斤 成 风》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庄子·徐无鬼》。
原文 运斤成风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也,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随从说道:“郢都有一个人,不小心让一星点白灰粘在鼻子上,这点白灰就像苍蝇的翅膀那样又薄又小,他让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起斧子,随斧而起的风呼呼作响,任凭斧子向鼻端挥去,泥点尽除而鼻子安然不伤,郢都人站立不动,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此事后,把匠石召去,说道:‘试着替我再做一遍。’匠石说道:‘臣下确实曾经削掉过鼻尖上的泥点,不过现在我的对手已经死了很久了!’自从先生去世,我再也没有对手了,我再也找不到辩论的对象了!”
①选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先秦诸予散文的董要著作,这部书是庄周和他的弟子、后学的著作汇编。《庄子》文章已经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散文这一文学样式发展到成熟阶段。 ②郅:楚国的都城。 ③垩:白色的`土。这里作状语用。 ④慢:同“墁”,涂抹。 ⑤匠石:名叫石的匠人。 ⑥斤:斧头。 ⑦失容:改变颜色。 ⑧质:箭靶,引申为配手,即“郢人”。 ⑨夫子:那人。指惠子。
【运斤成风】成语故事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不由得百感交集,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讲了一个故事:
楚国的国都郢都有一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称为“郢人”。郢人有个好友,是位匠人,人们都叫他“匠石”。郢人是个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匠石是个技艺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们表演了这样一套绝活:郢人在鼻尖涂上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粉,让匠石用斧子把这层白粉削去。只见匠人不慌不忙地挥动斧头,呼地一声,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郢人也仍旧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
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匠石的绝技和郢人的胆量,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表演。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石请来,让他再表演一次,匠石说:“鄙人确实曾做成过这件事,但是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
庄子讲完这个故事,意味深长地说:“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即惠施,是庄子的好友)之墓,顾谓从者曰:“郢(yǐng,楚国国都)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zhuó,砍;削)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1、过:经过2、郢:楚国的都城3、垩:è,白色粘土4、慢:通“墁”,不规则地涂抹5、匠石:名叫石的工匠6、斫:zhuó,用刀斧砍7、运:挥动8、斤:斧头9、成风:名词作状语,像风一样10、失容:改变神色11、虽然:尽管如此12、质:通“锧”砧板,引申为配手,即郢人13、夫子:那人指惠子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徐无鬼》
【成语寓意】
这则故事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一、这则寓言是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一曲赞歌,惊险卓绝。
二、“牡丹虽好,终需绿叶扶持”。因为有绿叶的陪衬,更显出红花的美好。
三、匠石技艺高超是由于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了基本功,掌握了工作的技巧。因此,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他已经从“必然王国”达到了“自由王国”。
故事反映了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关系是“相反而相成”的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分析任何一件事情,除了研究其本身外,还要看到与之有联系的其他方面,评价一个人获得的成就,不能忽略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努力。
【成语辨析】
“运斤成风”与“运用自如”都可形容技艺非常熟练,但有区别:“运斤成风”通常指的是特殊的技能运用非常熟练,适用范围较窄;“运用自如”多指有经验或者很顺手,运用范围较广。
【作品赏析】
庄子把“运斤成风”的故事讲得简练传神:郢人垩漫其鼻端,请匠石为之斫去;匠石“运斤成风”,结果,“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短短几句话便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不露声色地描绘出来,使人不得不由衷感叹匠石的鬼斧神工。文章若至此戛然而止,也不失为一段描述优秀的佳作。
而接下去的匠石与宋元君的对答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揭示了匠石与郢人休戚与共的互相依赖关系:“臣则尝能斫之。虽然,吾之质死久矣!”郢人不过是个靶子,是个配角,但没有这个配角,匠石也演不出运斤成风的绝技。这样,匠石与宋元君的对答不仅深化了“运斤成风”的主题,揭示了主、配角之间的依赖关系,也为庄子对惠子的死发出的感叹做了恰到好处的铺垫:郢人之于匠石,犹如惠子之于庄子;郢人既逝,匠石不复能运斤成风,惠子既逝,庄子又何尝能再雄辩滔滔?于是庄子反复叹曰:“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原名叫做庄周,祖先曾是宋国的王室血脉,公元前369年出生于宋国蒙城,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开创了独特的庄子哲学,是后世公认的道家两大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不仅在道学和哲学上有深厚的研究,他同时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在四库全书之中归类为子部道家类。宋徽宗时,追封为“微妙元通真君”。
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运斤成风”出自《庄子·徐无鬼》讲的是一个楚国郢都人有一个技艺超群的匠人朋友叫石。郢人鼻尖不小心弄上了像苍蝇翅膀一样薄薄的白粉,让石拿斧子把白粉削掉。匠人不慌不忙,手起斧落,白干粉被削掉,郢人毫发未伤,鼻尖无事,泰然自若。宋国的国君宋元君听说后请他们表演,石说:“我确实曾经削过,但是能够让我施展技术的好友已经过世了。
翻译:
郢人鼻端有泥污,请匠石用斧子给他削去,匠石运斧,乎乎有风,挥洒自如,把泥污完全削尽,而不伤其鼻。
《运斤成风》的全文翻译
庄子送葬,达到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郢城有个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头砍掉这点白粉。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将匠石叫来,说:'(请你)给我也试试看。'石匠说:'我曾经确实能够砍掉鼻灰。即使这样,我的配手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自从先生去世以后,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我没有说话的人了。"
出处
运斤成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来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一般作定语。
读音:yùn jīn chéng fēng
出处:《庄子·徐无鬼》
运斤成风原文
庄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②,若蝇翼。使匠石斫之③。匠石运斤成风④,听而斫之⑤,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⑥。宋元君闻之⑦,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⑧。’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⑨。’自夫子之死也⑩,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11)。” 〔注释〕
①本篇节选自《庄子·徐无鬼》。题目为后人所加。斤,斧。
②郢人,楚人。郢(ying影),春秋时楚国都城。垩(e饿),白粉。
③匠石,名叫石的木匠。斫(zhuo酌),砍。
④运,挥动。
⑤听,任意。⑥失容,失去常态。
⑦宋元君,宋国国君。
⑧尝,试。
⑨质,箭靶;这里引申为对象。
⑩夫子,指惠子,即惠施。
(11)这句意为,自从惠子死后,再没有与我一起论辩道理的人了。
赏析
《运斤成风》是《庄子·徐无鬼》中的一段,记述了庄子在惠子墓前的一段话,借郢人之死使匠石失去最好的“质”(靶子,对手,或言“搭档”)感叹惠子之死。我们知道,庄子将生死荣辱都视如云烟,“庄子妻死,惠子往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至乐》),那么惠子的死又怎会令他发出“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这一悲凉感叹呢?惠子姓惠名施,宋人,曾做过梁惠王的宰相,是庄子的朋友。在《庄子》中庄、惠问答的形式频频出现,而在这些问答中,惠子又往往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引出问题,又被庄子嘲讽讥笑。在庄子雄辩的驳论中,他扮演的常是靶子的角色。比如在《不龟手之药》中,他因不善于用大而被庄子讥为“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逍遥游》)在《惠子相梁》中,又被刻薄地质问:“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秋水》)但惠子虽属处下风,也还是个相当有思想的人,从《秋水》的最后一段我们就可看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这场诡辩中我们可以看出惠子的机智。他以退为进,以庄子之道还治庄子之身,逼得庄子无处可逃,最后只得以偷换概念、迹近无赖的方式勉强取胜。由此我们知道,惠子实是扶持庄子的不可或缺的绿叶,是庄子谈玄论道的黄金搭档。庄子把“运斤成风”的故事讲得简练传神:郢人垩漫其鼻端,请匠石为之斫去;匠石“运斤成风”,结果,“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短短几句话便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不露声色地描绘出来,使人不得不由衷感叹匠石的鬼斧神工。文章若至此戛然而止,也不失为一段描述优秀的佳作。而接下去的匠石与宋元君的对答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揭示了匠石与郢人休戚与共的互相依赖关系:“臣则尝能斫之。虽然,吾之质死久矣!”郢人不过是个靶子,是个配角,但没有这个配角,匠石也演不出运斤成风的绝技。这样,匠石与宋元君的对答不仅深化了“运斤成风”的主题,揭示了主、配角之间的依赖关系,也为庄子对惠子的死发出的感叹做了恰到好处的铺垫:郢人之于匠石,犹如惠子之于庄子;郢人既逝,匠石不复能运斤成风,惠子既逝,庄子又何尝能再雄辩滔滔?于是庄子反复叹曰:“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本文以“运斤成风”的故事做类比,将惠子与庄子的微妙又融洽配合的关系揭示无遗,从而把惠子之死给他的打击及他的悲凉、孤独的复杂情绪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试想如果不是用了这样一个恰如其分的寓言,我们又如何能理解庄子这样一个“无情”的人发出如此“有情”的感叹呢?这短短一段文字,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叙述与抒情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庄子的感慨悲凉之情,堪称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典范之作;而庄子散文善用寓言、比喻、语言生动形象的特色亦可见一斑。
典故示范:
清·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变法后安置守旧大雅之法》:"故善旧国者,必有运斤成风,垩去而鼻不伤之手段。 "
宋 文天祥《跋萧敬夫诗稿》:"累丸承蜩,戏之神者也;运斤成风,伎之神者也。"
寄生 《革命今势论》:"凡政府之对于其民……人谓将以铓刃一顿而知所返,吾以为彼方自矜运斤成风而伎巧靡有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