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色温对照表,什么是色温?色温的定义、色温表、白平衡介绍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3 00:17:50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发光颜色什么是暖光、日光和白光?

暖光:光源<3000K 给人温暖(带红的白色)稳重的感觉
白光:光源在3000-5000K之间的(白色)给人爽快的感觉
冷光:光源>5000 给人清凉型(带蓝的白色)冷的感觉
一般认为,标准白色光色温为6500K标准日光大约在5200~5500K;新闻摄影灯的色温在3200K;一般钨丝灯、色温大约在 2800K,比如紫光灯,9000K以上。
扩展资料通过相应的感觉,用绝对温标表达的白光相对色温(CCT)常被用来定义其明暗度即“暖”或“冷”。暖白光呈现光橙色,相对色温低于3500K(白炽灯光源为2700-2900K)。冷白光更近似于冷色,如蓝色,且相对色温在5500K之上(6500K为标准日光照度)。
显色指数(CRI)包含数值为0-100,对照基准光,可以反映光源复制其他被照亮物体颜色的能力强弱。按照定义,日光显色指数为100。 在商铺,校舍,或办公室,灯的显色指数应高于80。 表1概述了用于定义光量的主要术语。表2和表3为自然光与人造光相对应的亮度和照度相关的例子。
发光二极管本身发出单色光源其换能效率由发光波长决定。半导体节点发出的主波长主要由传导和价带间的能隙值决定。
此外,根据节点温度,所释放的光谱线有半极大处全宽度值(FWHM)。最初商用的发光二极管均为红色,而今日几乎所有饱和色都能实现。制造LED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大规模渗透普通照明市场来获得高能效白光LED。LED如何能产生白光?今日有三种主要方法从发光二极管中产生白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色温
日光色所指的是色温,通俗的说就是光的颜色,日光色的色温一般为6700K 呈现白色。
日光灯管色温可以有2700K,4100K,6400K等多种,关键是荧光粉。 老式日光灯管色温是3500K左右。
暖白光3500K-5000K
正白光5000K-6000K
冷白光6000K-10000K
暖白光偏黄,相同的功率,暖白光的亮度最低。
相同的功率,冷白光高度最高。但人的眼睛不太适合。比如路灯,很多地方还是用暖白光的,特别人经常有人玩耍的地方,用冷白光会使环境看起来阴森森的。
基本上很少人去的地方,照明可以用冷白光,相同的亮度可以节电。
正中午的的光一般是是6500K 黄昏的光一般是是2700K
光源的颜色常用色温这一概念来表示,而色温通常用“K”来表示。
由于光源色温与亮度不同,光色也不同,带来的感觉也不相同,人们把光源分为暖光、白光、冷光。
暖光:光源<3000K 给人温暖(带红的白色)稳重的感觉
白光:光源在3000-5000K之间的(白色)给人爽快的感觉
冷光:光源>5000 给人清凉型(带蓝的白色)冷的感觉
一般认为,标准白色光色温为6500K标准日光大约在5200~5500K;新闻摄影灯的色温在3200K;一般钨丝灯、色温大约在 2800K,比如紫光灯,9000K以上。
扩展资料
色温对照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色温

各标准色温点的公差是多少?

按我们国家标准规定:色温有六种,2700K、3000K、3500K、4000K、5000K、6500K;允许偏差,不是用色温,而是用SDCM(离中心色坐标的色容差)表示,现在规定不大于5SDCM。
下表为国家标准,x、y为中心色坐标。
编号 名称 符号 x y CCT
F6500 日光色 RR .313 .337 6430
F5000 中性白色 RZ .346 .359 5000
F4000 冷白色 RL .380 .380 4040
F3500 白色 RB .409 .394 3450
F3000 暖白色 RN .440 .403 2940
F2700 白炽灯色 RD .463 .420 2720
1、一般色容差规定不大于5SDCM,各标准色温点间允许存在偏差,被称为色容差。
2、标准色温点分别为:2700K、3000K、3500K、4000K、5000K、6500K
3、色温是高档显示器一个性能指标。光源发光时会产生一组光谱,用一个纯黑体产生出同样的光谱时所需要达到的某一温度,这个温度就是该光源的色温。
4、15英寸以上数控显示器肯定带有色温调节功能,通过该功能(一般有9300K、6500K、5000K三个选择)可以使显示器的色彩能够满足高标准工作要求。高档产品中有些还支持色温线性调整功能。
扩展资料:
色温与亮度
高色温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则给人们有一种阴冷的气氛;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过高会给人们有一种闷热感觉。
1、小于3000K,光色为带红的白色,较为温暖;
2、3000-5000K,光色为白色,给人感觉比较爽快;
3、大于5000K,光色为带蓝的白光,给人清凉,冷的感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色温
百度百科-色容差

各标准色温点的公差是多少?

按我们国家标准规定:色温有六种,2700K、3000K、3500K、4000K、5000K、6500K;允许偏差,不是用色温,而是用SDCM(离中心色坐标的色容差)表示,现在规定不大于5SDCM.下表为国家标准,x、y为中心色坐标.编号\x09名称\x09符...

蓝光测试灯怎么使用?

问题一:如何检测防蓝光眼镜真的防蓝光? 这一种方法在眼镜行业很多人用来演示太阳镜是防紫外线的。只要镜片本身订防紫外线功能就可以达到他演示的这种效果。至于说防蓝光,应该是用可以显示波长的检测仪器来测则更佳。所谓的全防紫外线是UV400,而蓝色光波长在460nm左右。所以能防紫外线不一定能防的到蓝光。

问题二:怎样检测Led灯有否蓝光 LED灯
和你给的名字不一样啊, 找到真不容易
一、色温的定义:
以绝对温度K来表示,即把标准黑体加热,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该黑体颜色开始深红-浅红-橙黄-白-蓝,逐渐改变,某光源与黑体的颜色相同时,我们把黑体当的绝对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二、不同光源环境下的色温:
下面是一般常见LED照明灯具所采用的色温对照表:
卤素灯 3000k
钨丝灯 2700k
高压钠灯 1950-2250k
蜡烛光 2000k
金属卤化物灯 4000-4600k
冷色营光灯 4000-5000k
高压汞灯 3450-3750k
暖色萤光灯 2500-3000k
晴空 8000-8500k
阴天 6500-7500k
夏日正午阳光 5500k
下午日光 4000k
三、不同色温下的LED光色:
1、低色温:色温在3300K以下,光色偏红给以温暖的感觉;有稳重的气氛,温暖的觉;当采用低色温光源照射时,能使红色更鲜艳。
2、中色温:色温在3000--6000K为中间,人在此色调下无特别明显的视觉心理效,有爽快的感觉;所以称为中性色温。当采用中色温光源照射时,使蓝色具有
清凉感。
3、高色温:色温超过6000K,光色偏蓝,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当采用高色温光源照时,使物体有冷的感觉。

问题三:蓝光灯有什么作用啊? 优选蓝色灯光,对人体无害(紫光对人体有害);
长时间盯视无疲累感;

问题四:如何评价新闻:“LED灯蓝光危害实测:便宜货用多就瞎” 1. 从全局看来,LED灯蓝光超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这不仅仅是因为白光LED需要通过蓝光LED+荧光粉调出白色,还因为蓝光越多色温越高,而色温越高人眼感觉出来的亮度越高(不是实际亮度),这样可以用较低功率的灯(实际上就是成本更低一些)营造一种“看起来很亮”的氛围。2. 任何一款LED灯里的蓝光部分的能量都不可能超过正常一个天气晴朗的白天的阳光中蓝光及紫外线的能量。3. 长时间直视光源会损害视网膜这一点,对任何光源都适用,这其中包括LED灯,当然也包括阳光、白炽灯、卤素灯、荧光灯等。4. 文中的结论是“长时间直视光源会伤害视网膜,因此建议尽量不要直视LED灯的光源或选用优质LED灯”,这句话从逻辑上包括了“用了优质LED灯就可以直视光源”的意思,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是错的。综上,这篇文章哗众取宠的成分更多,不必过于纠结。实际上大多数LED灯在光方面的问题是为了压低成本使用了廉价的荧光粉,导致显色指数太低,在这种光线下长时间工作学习会导致眼睛疲劳。当然,另一方面,从实践上来说,亮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视力有影响,但是,其实合适的用眼卫生习惯比用什么灯重要得多(并不是说灯具不重要的意思)。

问题五:测蓝光膜用哪一个波段的紫外灯 紫外线是波长主要在200⑷00nm(纳米)的光,这类光线人们1般看不到紫外线分为3种不同的长波320⑷00纳米、中波280⑶20nm、短波200⑵80nm长波现在主要用到以下领域:荧光物资检测、生物聚合、对人体皮肤有穿透功能,造成皮肤晒黑、长时间皮肤会发红;太阳光经大气层过滤后的紫外线光,大部份是长波紫外线光。中波紫外线:穿透性差1点,医学上,对皮肤表面照耀,可医治皮肤病,这个不建议个人操作;太阳光经大气层过滤后含有少许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线:1般用于杀菌消毒,他可以有效杀死细菌和微小病毒,长时间照耀可杀死人体细胞,有致癌和病变,所以人们应当注意防范;太阳光照耀的紫外线1般经过大气层过滤以后不含有短波紫外线。你说的等是否是可以调理这些波段 查看更多答案>>
麻烦采纳,谢谢!

问题六:这算是防蓝光?前膜!!PS(这蓝灯能验钞?怎么照钱!图片这样?) 错了,蓝光是短波高能量的可见光!
另外你这几种方式不能确定是防蓝光钢化膜,防蓝光只能用光谱仪检测,你这样只能检测紫外线,对于检测蓝光一点作用都没有!

问题七:给孩子买了个浴桶 用测荧光增白剂的灯照了一下是蓝光 只要有蓝光就是一定含荧光增白剂的吗? 桶的材料是塑料的吗?如果是那就没什么问题!荧光剂是不可能添加到塑料里!因为塑料是高温溶解注塑!荧光剂受不了高温!这个你可以放心使用,没什么大问题!

问题八:怎么用普通LED手电改造成蓝光灯 要 换成蓝光颜色的手电筒,很简单换个蓝色的光源就行了。其他都一样的,我是做手电筒的。要调亮度的 话只要加大电阀就行了,别的没什么、

问题九:怎样才能测试防蓝光眼睛是否真的防蓝光,别说去专业的地方,就是生活中怎样测试! 很简单的,拿一张新点的钱,还有验钞用的小蓝光灯,用蓝光灯照射钱币会出现隐藏的钱币金额!
你把镜片放到显示隐藏钱币金额那里,再用蓝光验钞的小灯照射,隐藏金额不显示,证明镜片就是防蓝光的

问题十:荧光测试灯测试出没有蓝光或反光的物品就真的没有荧光剂吗? 衣服本身也是有荧光剂的,你的洗衣液没有,所以你洗后用紫光手电照一样能检测出衣服含有荧光剂

翡翠店LED灯,色温应该是多少?

翡翠店LED灯的色温一般在4000-5500K左右。同时,翡翠店LED灯通常采用暖白光,这种光柔和,能很好地展现翡翠的质感,有利于展示出翡翠的美丽。
一般来说,色温在4000-5500K之间的LED灯光照在翡翠、珍珠等产品上,能使其颜色更加鲜艳、富有光泽,同时也能有效保护珠宝玉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玉器、翡翠、珍珠类产品,主要是要柔和,色温在4500K-5500K之间适宜建议选LED灯(因为LED的灯寿命长,没有红外线等放射性有害物质,散发的热量比金卤灯底很多。可以很好的保护珠宝玉器)。
LED珠宝灯灯光的种类:冷白光:11000K-15000K,用于照钻石铂金;照明;正白光:5000-6000K,主要用于翡翠玉器,数码产品,贵重名表,烟酒照明。
卤素灯的色温是3000K的,颜色是黄色的,氙气灯的色温则是4300K或以上,并且随着色温的升高,颜色逐渐变蓝甚至粉红。
据有关数据显示,珠宝在3300~5000K色温的灯光照射下能够显示出最佳的外观效果。
正白范围一般是6000-6500K,自然白范围一般是3500K~4500K,冷白范围是8000K以上。暖白、正白、自然白、冷白英文分别是warmwhite(WW)、White(W)、naturalwhite(MW)、CoolWhite(CW)。
长期处于高于4000K的色温下,眼部非常容易疲劳。而且LED存在蓝光伤害,尽量选择色温低于5500K的,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情况。可以参考以下建筑照明标准相关标注:把5000K,6000K的光源用到客厅,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任。

相机色温高低和颜色冷暖关系?

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 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
下图是一张精确的色温对照表:
我回答过类似问题。
色温:是理想黑体受热后发光,用受热的温度(绝对温度K)表示它的发光颜色。
色温越低,颜色越红,称暖色调;色温越高,颜色白里偏蓝,称冷色调。
相机里的白平衡设置,是设定“标准白”的色温,就是你确定白色是由多少蓝、绿、红混合成的。
假如你设的白平衡色温高,由4份蓝、3份绿、3份红组成;而实际环境白色的色温低,是由由3份蓝、3份绿、4份红组成;那么拍出照片就偏红了。
请注意,相片是反转的。
阴影模式,是用于在色温偏高的阴影区拍的。
在阴影区拍,它减了蓝绿,使画面呈正常的人眼看到的效果。
如果你在普通光下用阴影模式,由于蓝绿被减了,照片自然就会偏红黄。
钨丝白炽灯模式用在普通日光下拍摄,由于红黄被减,照片自然就偏蓝紫。
--------------
拍摄时的相机色温选择,应当实际光线的色温一致。
如果相机色温设得高于光线色温,如日光下用阴影色温模式,或白炽灯光线却用日光模式拍,得到的照片就会显出异常的冷调。
反之亦然。
--------------
将相机的色温模式看成是衣服,那么,在春天,你穿冷天的衣服会嫌热,你穿热天的衣服会嫌冷。
色温高法兰,色问题发红!
1、色温:是理想黑体受热后发光,用受热的温度(绝对温度K)表示它的发光颜色,色温越低,颜色越红,称暖色调,色温越高,颜色白里偏蓝,称冷色调。
2、相机里的白平衡设置,是设定“标准白”的色温,就是你确定白色是由多少蓝、绿、红混合成的,假如你设的白平衡色温高,由4份蓝、3份绿、3份红组成;而实际环境白色的色温低,是由由3份蓝、3份绿、4份红组成,那么拍出照片就偏红了。
3、阴影模式,是用于在色温偏高的阴影区拍的,在阴影区拍,它减了蓝绿,使画面呈正常的人眼看到的效果。
4、如果你在普通光下用阴影模式,由于蓝绿被减了,照片自然就会偏红黄,钨丝白炽灯模式用在普通日光下拍摄,由于红黄被减,照片自然就偏蓝紫,拍摄时的相机色温选择,应当实际光线的色温一致。
扩展资料
相机色温的作用
1、用黑白胶片拍照片,只要根据光的强弱 (物体的亮度) 定准光圈进行拍摄就行了。但用彩色胶片和彩色摄像机拍摄,除了正确曝光之外,还要考虑照明被摄对象光线的色温,否则拍出的彩色照片或彩色电视图像就会偏色,不能正确还原景物的色彩。
2、色温的概念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它并不是“色的温度”。色温是表明白光光源光谱成分的标志。
3、简单的说,你用不同的色温,表现出来画面的颜色就不一样,要看场景和你要拍出的效果来调整色温,色温其实就是白平衡,如果是单反,一般用自定义,找张白纸,照张,来自定义白平衡比较好,这样能还原真实一点。

色温是什么?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色温是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概述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Tc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集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6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在讨论彩色摄影用光问题时,摄影家经常提到“色温”的概念。色温究竟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确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色温(ColorTemperature)是高档显示器一个性能指标。我们知道,光源发光时会产生一组光谱,用一个纯黑体产生出同样的光谱时所需要达到的某一温度,这个温度就是该光源的色温。现在的15英寸以上数控显示器肯定带有色温调节功能,通过该功能(一般有9300K、6500K、5000K三个选择)可以使显示器的色彩能够满足高标准工作要求。高档产品中有些还支持色温线性调整功能。
  光源的颜色常用色温这一概念来表示。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不同,光的颜色各不相同,黑体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渐变过程。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看起来与黑体在某一个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相同时,黑体的这个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份则越多,而红色的成份则越少。例如,白炽灯的光色是暖白色,其色温表示为2700K,而日光色荧光灯的色温表示方法则是6000K。
  某些放电光源,它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各种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都不完全相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相关色温”的概念。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发射的光的颜色最接近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光源色温不同,光色也不同,带来的感觉也不相同:
  
<3300K 温暖(带红的白色) 稳重、温暖
3000-5000K 中间(白色) 爽快
>5000K 清凉型(带蓝的白色) 冷
色温与亮度:高色温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则给人们有一种阴冷的气氛;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过高会给人们有一种闷热感觉。光色的对比:在同一空间使用两种光色差很大的光源,其对比将会出现层次效果,光色对比大时,在获得亮度层次的同时,又可获得光色的层次。
原理
  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产生辐射最大强度的波长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某红色波长的辐射强度最大),达到1050一1150℃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温度相对应的。色温通常用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相当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对应表示物体在特定温度辐射时最大波长的颜色。
  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
作用
  在色温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这跟我们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关,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亚热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色温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这是物理学。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综合复杂因素的一种感觉,也是因人而异的。色温在电视(发光体)或摄影(反光体)上是可以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的,例如在摄影上我们用3200K的白炽热灯(3200K),但我们在镜头上加上红色滤光镜滤通过一点红光线使照片看起来色温低一点;相同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在电视上减少一点红色(但减太多多少也会影响到正常红色的表现)让画面看起来色温高一点。
用例
摄影
  彩色胶片的设计,一般是根据能够真实地记录出某一特定色温的光源照明来进行的,分为5500K日光型、3400K强灯光型和3200K钨丝灯型多种。因而,摄影家必须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才会得到准确的颜色再现。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滤光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与胶卷的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
  通常,两种类型的滤光镜用于平衡色温。一种是带红色的81系列滤光镜,另一种是带微蓝色的82系列滤
光镜。前者在光线太蓝时(也就是在色温太高时)使用:而后者是用来对付红光,以提高色温的。82系列滤光镜使用的机会不如81系列的多。事实上,很多摄影家的经验是,尽量增加色温,而不是降低色温。用一枚淡黄滤光镜拍摄最平常的日落现象,会产生极其壮观的效果。
  美国一位摄影家的经验是,用微红滤光镜可在色温高达8000K时降低色温,而用蓝滤光镜可使日光型胶卷适用于低达4400K的色温条件。平时,靠使用这些滤光镜几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候进行拍摄,并取得自然的色调。但是,在例外的情况下,当色温超出这一范围之外时,就需要用色彩转换滤光镜,如琥珀色的85B滤光镜,可使高达19000K的色温适合于日光型胶卷。相反,使用灯光型胶卷配以82系列的滤光镜,可使色温下降到2800K。
  
倘若需要用日光型胶片在用钨丝灯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时,还可以用80滤光镜。如果当时不用TTL曝光表测光的话,须增加2级光圈,以弥补光线的损失。而当用灯光型胶片在日光条件下拍摄时,就需用85B滤光镜,需要增加2/3级光圈。
  然而,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滤光镜代号十分混乱,不易识别,并不是所有的制造厂商都用标准的代号和设计。因此,在众多的滤光镜中,选出一个合适的滤光镜是不容易的。为了把滤光镜分类的混乱状况系统化,使选择滤光镜的工作简化,加拿大摄影家施瓦茨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标定光源色温的新方法。
显示屏
  电视或者显示屏的色温是如何界定的呢?因为在中国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温约在8000K~9500K之间,所以电视台在节目的制作都以观众的色温为9300K去摄影的。但是欧美因为平时的色温和我们有差异,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温约6000K为制作的参考的,所以我们再看那些外来的片子时,就会发现5600K~6500K最适合观看。当然这种差异使我们也会因此觉得猛的看到欧美的电脑或者电视的屏幕时感觉色温偏红,偏暖,有些不大适应。
色温定位
  
如何准确地进行色温定位?这就需要使用到“色温计”啦。一般情况下,正午10点至下午2点,晴朗无云的天空,在没有太阳直射光的情况下,标准日光大约在5200~5500°K。新闻摄影灯的色温在3200°K;一般钨丝灯、照相馆拍摄黑白照片使用的钨丝灯以及一般的普通灯泡光的色温大约在 2800°K;由于色温偏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拍摄的照片扩印出来以后会感到色彩偏黄色。而一般日光灯的色温在7200~8500°K左右,所以在日光灯下拍摄的相片会偏青色。这都是因为拍摄环境的色温与拍摄机器设定的色温不对造成的。一般在扩印机上可以进行调整。但如果拍摄现场有日光灯也有钨丝灯的情况,我们成为混合光源,这种片子很难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拍摄期间对色温的考量、设定以及调整就显得非常重要。无论你是使用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以及摄像机。都必须重视色温!
色温-选择
  
色温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这是物理学。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综合复杂因素的一种感觉,也是因人而异的。色温在电视(发光体)或摄影(反光体)上是可以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的,例如在摄影上我们用3200K的白炽热灯(3200K),但我们在镜头上加上红色滤光镜滤通过一点红光线使照片看起来色温低一点;相同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在电视上减少一点红色(但减太多多少也会影响到正常红色的表现)让画面看起来色温高一点。
  在色温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这跟我们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关,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亚热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电视或者显示屏的色温是如何界定的呢?因为在中国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温约在8000K~9500K之间,所以电视台在节目的制作都以观众的色温为9300K去摄影的。但是欧美因为平时的色温和我们有差异,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温约6000K为制作的参考的,所以我们再看那些外来的片子时,就会发现5600K~6500K最适合观看。当然这种差异使我们也会因此觉得猛的看到欧美的电脑或者电视的屏幕时感觉色温偏红,偏暖,有些不大适应。就是色温黑眼睛的人看9300K是白色的,但是蓝眼睛的人看了就是偏蓝6500K蓝眼睛的人看了是白色 咱们中国人看了就是偏黄。
色温-效应
  
色温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即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其单位用“K”表示。色温低的光偏黄,比如白炽灯、2800K左右,色温高的光偏蓝,比如紫光灯,9000K以上。一般认为,标准白色光色温为6500K,CRT所发出的白光约为5500K,所以稍微改变三基色的混合比例,即可模拟出增减色温的效果,利用色温的原理实现的摄影、摄像、显示等设备的变化的过程称为色温效应。
色温-平衡
  
在影视镜头的拍摄中,常用两种以上光源照明,一般情况下都要求其色温相一致。在外景或实景拍摄中,在以日光照明为主的情况下,常用如灯光作辅肋光,如果用低色温灯具(3200k)就要向日光(5600k )的色温调整,其常用的方法是用升高色温的灯光纸或直接用高色温灯,也有时特意用两种色温的灯光分别照明同一景物,不进行平衡,以取得冷暖相间的照明效果。光源与彩色胶片、摄象机之间的色温协调关系。日光片只能在5600k色温条件下拍摄;灯光片只能在3200k色温条件下拍摄。摄像在日光下拍摄加5600k滤色镜,在3200k灯光下拍摄加3200k 的滤色镜。
字面意思解释,就是发出某一种颜色的光所需要的温度。其实就是反映光的颜色。
从结论上看,色温高的光线,看着比较冷,比如蓝色;色温低的光线,看着比较暖,比如黄色。
这个就是规律,“色温”一词是根据计算原理得来的,与生理感官无关。
摄影时常用,具体应用请自行查询。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色温是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什么是色温?色温的定义、色温表、白平衡介绍

色温是什么?无论是拍照、摄影,还是出版、居家布置都会应用到色温概念,有时候稍微调整一下图片或环境的颜色,就能够让整体画面的情绪更加凸显。色温也与日常生活相关,家里的日光灯管、灯泡该用什么色温也是门学问,到底什么是色温,色温的由来、标准定义、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本篇将一一告诉你。
色彩随温度高低变化 计算单位为K 色温由英文Color Temperature直译而来,是透过光源色彩、黑体温度的互相对照,产生的一种表示方法。色温的标准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William Thomson,Kelvin一世男爵制定,因此摄影时常听见的色温K数,以及「克式温标」、「凯尔文温标」等等,就是由制定者Kelvin的名字衍生而来。
克式温标将色彩与温度连结在一起,纪录「黑体」(可以想像为铁或钨等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变化出的光芒颜色,再依照这种现象,制定温度与颜色之间的关系。举例来说,当温度低4000K的时候,黑体为发出的光芒为浅红色,则4000K色温就是浅红色光,而当温度高于7500K为浅蓝色,也就是7500K的色温偏向浅蓝色。
▲在一般认知中,红色代表暖色,蓝色代表冷色。然而事实上蓝色的色温值,也就是温度更高。至于太阳的颜色变化,还需要加上大气反射等其他因素,与黑体的现象无关。以上图表为概略值,非绝对值。图片来自于维基百科。
色温、克氏温标与温度的关系 既然克氏温标以记录温度为主,那克氏温标和实际温度到底有没有关系呢?事实上,就和摄氏的C一样,克氏温标的K也是温度的单位,是基于热力学订定的温度标准。Kelvin使用当时的空气温度计,计算出「绝对零度」大约等于摄氏?273度,并且以摄氏?273度作为克氏温标的零点标准,规定摄氏0度时,就是273K。

因为如此,克氏温标和温度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不过在摄影等色温的应用领域上,K数仅代表光线的颜色,与实际温度的关系不再无法分割。除了黑体加热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之外,现在也有自然景物与色温K数的对照,能够让一般人大致上了解色温的呈现。
▲克氏温标与摄氏的温度计。(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虽然红色常常和火、炎热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上,蓝 *** 温的温度比红 *** 温要高,也就是「冷色温」比「暖色温」要「热」。(图片来源:CheapStockImage)
常见景物与K数对照:
1700K:火柴光 1850K:蜡烛 3000K:卤素灯及黄光日光灯的常见色温 4100K:月光、浅黄光日光灯 5000K:日光 6500K:常见的白光,日光灯色温 色温、冷暖色调与白平衡 如前所述,越冷的色温K数越高,因此在需要拍摄冷色调的感觉时,就需要调整相机或手机的K数,告诉他们现在的光线偏暖,需要往冷色温调整。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相机与手机大多会自动调整白平衡,也就是在不同的光线下,自动调整色温,让影像中的物体呈现出正确的颜色。
另外,手机、相机也会有如晴天模式、阴天模式、日光灯模式等设定,同样是透过调整色温,自动修正影像表现。不过,有时候白平衡会有误判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手动调整,或是借由后制修图调整色彩平衡。更多摄影色温教学可参考教学文章:掌心的摄影课,关于色温与白平衡。
▲在午后拍摄景物,整体色温偏低,呈现暖色。
▲经过调整之后,色温较高,冷色温少了温暖的感觉。
▲电灯的色温比较。人类的双眼对于光线、颜色非常敏感,因此只要色温不同,就有可能看见不同的颜色。(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色温也影响日常生活 在摄影拍照之外,色温也影响生活作息,如2000K左右的低色温,也就是暖色温,红光成分较多,容易让人感觉到舒适与困倦。反过来说,在5300K以上的冷色温接近自然光,明亮的感觉容易让人精神集中,适用于办公场所。
色温能够应用在影像、出版、环境布置、甚至是养殖领域。在了解色温之后,配合生理时钟也能够调整睡眠品质,适当的色温应用也能够让照片有更丰富的情境表现。
▲白平衡与克氏温标解释影片。

在摄像过程中如何判断色温???

以DVCPRO50为例:
自然采光不好的室内3200色温,零度灰度片。
室外晴天,阳光明媚的早晨10点之前,用三档:6400+1/32ND,10点之后,全用4档,7200+1/64ND
这是一个经验问题,很难说明白该用哪一档,反正记得调白,按照说明书的指导使用就可以。
室外很好判断,肯定用日光拍摄哦;
室内建议使用自动白平衡较好,具体色温与灯具有关。
色温片设置如下
滤色片
1
3200k
日出、日落、室内
2
5600K+1/4ND
晴朗的室外
3
5600k
多云或有雨的室外
4
5600+1/16ND
雪景、高山、海岸或高亮场景
室内色温白天在4300K-5600K之间,晚上在3200K-4300K之间(白帜灯3200K,冷光源4300K)
室外色温白天在4300K-6300K之间,根据太阳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晚上在2800K-32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