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斜风细雨是什么意思
- 2、斜风细雨的意思
- 3、斜风细雨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斜风细雨
- 4、斜风细雨是什么意思
- 5、斜风细雨的意思
- 6、斜风细雨的意思
- 7、斜风细雨拼音
- 8、斜风细雨不须归全诗的意思
- 9、斜风细雨的意思
斜风细雨是什么意思
斜风细雨是什么意思具体如下:
斜风细雨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气候阴沉,微风细雨。原本为描写自然景象,后引申为形容心境沉闷、情绪低落的状态。“斜风细雨”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其中“斜风”表示来自侧方吹拂的风,而“细雨”则指柔和轻柔的细雨,它们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成语。
利用自然界中的气候景色反映出人类内心的悲伤与抑郁。“斜风细雨”以自然景物来为情感投射,把天气中的压抑和阴暗,直接运用到人的心理状态上。指微风夹着毛毛雨的天气。形容烟雨迷蒙的景色。也作“细雨斜风”。
这种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环保理念,也更深层次的表达了生命与自然连接的哲学思考和人在大自然环境中的依存感。“斜风细雨”这个成语最常用的修辞方式是比喻,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情境下忧郁、伤感,或者指代某种处境或事件阴沉、让人无法兴奋。
例如:“一路斜风细雨,思维与情感同样萎靡不振。”这里属于比喻性质的运用。成语“斜风细雨”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比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描写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其中“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以及“斜阳细雨不知何处寄”的句子,都包含了“斜风细雨”的意象。
总之,“斜风细雨”是汉语中一种美丽动人的描述,通过自然景物来引申心境、情感状态等,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意境丰富的语言表现手法,也成为了中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斜风细雨的意思
题库内容: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 形容 小的风雨。 成语出处: 唐·张志和《渔父》:“ 青箬笠 ,绿 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成语例句: 江上撑开一叶舟,竿头收起钓鱼钩,箬笠蓑衣随意有, 繁体写法: 斜风细雨 注音: ㄒㄧㄝ ˊ ㄈㄥ ㄒㄧˋ ㄧㄩˇ 斜风细雨的近义词: 微风小雨 细雨斜风 斜风细雨的反义词: 狂风暴雨 下雨,下雹,下雪或雨夹雪,尤指来势迅猛或同时有强劲风的情形山里有狂风暴雨 成语语法: 作主语、宾语;形容微风细雨的天气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gentle wind and light rain
斜风细雨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斜风细雨
1、斜风细雨,汉语成语,拼音是xié fēng xì yǔ,意思是形容小的风雨。
2、斜风细雨出自《渔歌子》:唐·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微风细雨的天气。
斜风细雨是什么意思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成语是【斜风细雨】,这个成语指微风夹着毛毛雨的天气。形容烟雨迷蒙的景色。
斜风细雨出自唐·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就是成语“斜风细雨”的由来。
【斜风细雨】是一个联合式结构的成语,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宾语
【斜风细雨】的近义词有【和风细雨、牛毛细雨】等,其中【和风细雨】比喻做事温和、细致,不粗暴或方式和缓。而【牛毛细雨】指细而密的小雨,像牛毛一样。斜风细雨的反义词有狂风暴雨、暴风骤雨等。
那我们怎么用斜风细雨这个成语来造句呢?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斜风细雨,草色遥看,该多么惬意呀!
如果用【斜风细雨】来成语接龙,则可以接雨过天晴、雨后春笋、雨零星散、雨丝风片、雨沾云惹等。
好了,本期视频就到这里,以上就是成语斜风细雨的全部介绍,你学会了吗?
斜风细雨的意思
: 形容微风夹着毛毛雨的天气。斜风:细细微微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7713
孤独的狼0700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2017-01-10
: 形容微风夹着毛毛雨的天气。
斜风:细细微微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形容微风夹着毛毛雨的天气。
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1、形容小的风雨。
2、出自唐代·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释义: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3、举例: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斜风细雨,草色遥看,该多么惬意呀!
4、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微风细雨的天气
扩展资料
1、斜风细雨近义词:和风细雨
和风细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é fēng xì yǔ,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释义:清风吹过麦田,细雨灌溉着梅树林。
2、斜风细雨反义词:狂风暴雨
狂风暴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kuáng fēng bào yǔ,指来势迅急而猛烈的风雨。比喻猛烈的攻击、激烈的斗争、险恶的处境等。也比喻粗暴的方法、态度。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暴雨。”
斜风细雨的意思
斜风细雨是指微风夹着毛毛雨的天气。形容烟雨迷蒙的景色。也作“细雨斜风”。可作主语、宾语;形容微风细雨的天气。
斜风细雨出自《渔歌子》:唐·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的例句:
在四月,江南的那片天地间,斜风细雨,暖风拂面。
2.斜风细雨,山塘安静得就像平铺在桌面上一张薄明的纸。
3.斜风细雨中,天空一道刺眼的闪电划过,带起一声惊雷。
4.可是,当他冒着斜风细雨走入这条阴暗的陋巷中时,就好像冬天的雪花飘落在温暖的春天一样,瞬间让人觉得有些阴寒。
5.碧水青山一画船,且行且荡且悠闲。斜风细雨山水间,我有画船听雨眠。清风明月一杯酒,有情有爱有朋友。大寒时节无忧愁,相忘江湖楼外楼!
斜风细雨拼音
斜风细雨拼音是[xié fēng xì yǔ]。
斜风细雨,汉语成语,拼音是xié fēng xì yǔ,意思是形容小的风雨。出自《渔歌子》。
意思是: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出自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
思想主题: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斜风细雨不须归全诗的意思
斜风细雨不须归全诗的意思是: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出处: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艺术手法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斜风细雨不须归全诗的意思如下:
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出处
"斜风细雨不须归"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名句。后来常被引用于怡然自得、乐而忘返的境地中。
古诗原文
渔歌子①
张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鹭③飞,
桃花流水④鳜鱼肥。
青箬笠⑤,绿蓑衣⑥,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位于湖北黄石西塞山区矗立于长江边上。
③白鹭:水鸟名,嘴直而尖,颈长,飞翔时缩着颈部。又名"鹭鸶"。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创作背景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赏析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这是一首色彩明优意万千,脱离尘俗钓湖烟。思深韵远情融景,生活任行乐自然的抒情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此西塞山何处?鄂州、湖州?虽有异议,对词境来说倒无所谓。白鹭是自由、闲适的象征,“众禽无此格,玉立一间身。清似参禅客,癯如辟谷人”、“漠漠江湖自在飞,一身到处沾渔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桃花盛开,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作者简介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唐大历九年(774),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斜风细雨不须归"是一句独立的诗句,它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诠释,取决于阅读者的理解和感受。
这句诗句的意境可以是在斜风和细雨的环绕下,不再需要回归或归宿。它可能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不受约束和束缚,享受自然的美好与自由。
另一种解释是,斜风细雨代表了一种离别或分离的景象,而"不须归"则表示无需回到原来的地方或与某人重逢。这可能表达了一种超脱情感纠葛或离别的态度,接受离散的命运,不再寻求归宿。
总之,这句诗句的含义可以因人而异,可以根据个人的情感和经历进行理解和诠释。
斜风细雨不须归全诗的意思是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这首诗的出处是《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是张志和。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世文人据之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白鹭:水鸟名,也叫“鹭鸶”。外形有点像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俗称“花鱼”“桂鱼”,体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箬(ruò)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作者简介:
张志和,唐代诗人,初名龟龄,字子同,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十六,举明经。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能书画,善歌词。著有《玄真子》十二卷等。词存五首,为早期文人词中较著名的作品。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春。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赏析:
此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前两句点明渔人垂钓的地点和季节,描写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铺垫;后三句描写渔人捕鱼的情态,结句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全词格调清新,意境脱俗,色泽鲜明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斜风细雨不须归”出自唐·张志和的《渔歌子》。
原句的意思是:冒着斜风细雨。
此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前两句点明渔人垂钓的地点和季节,描写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铺垫;后三句描写渔人捕鱼的情态,结句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全词格调清新,意境脱俗,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斜风细雨不须归”出自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全诗的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作品原文】: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句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作品赏析】: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这是一首色彩明优意万千,脱离尘俗钓湖烟。思深韵远情融景,生活任行乐自然的抒情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此西塞山何处?鄂州、湖州?虽有异议,对词境来说倒无所谓。白鹭是自由、闲适的象征,“众禽无此格,玉立一间身。清似参禅客,癯如辟谷人”、“漠漠江湖自在飞,一身到处沾渔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桃花盛开,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创作背景】: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张志和(732年—774年?),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后世影响】:
苏轼和黄庭坚都喜爱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词。据《岩下放言》和《白香词谱笺》载:苏轼非常喜爱这首词,但遗憾它不能歌唱,于是稍加增删,作《浣溪纱》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庭坚听到后继作了一首,以太平州的新妇矶和池州女儿浦入词:“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对此苏轼戏说云:“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黄庭坚晚年又对这首《渔歌子》词进行了扩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苏轼笑他说:“鲁直乃欲平地起风波也。”这些故事流传甚广。
张志这首《渔歌子》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斜风细雨的意思
斜风细雨的意思:微风轻拂,细雨蒙蒙。形容烟雨迷蒙的景色或微风夹着毛毛雨的天气。
斜风细雨造句:
1、这么点的斜风细雨,怕什么。
2、江南的美就是阴雨绵绵,江南的韵就是斜风细雨。
3、友谊是参天大树,为你遮风挡雨;友谊是斜风细雨,帮你洗涤心灵;友谊是缕缕阳光,给你照亮路途。
4、五月,斜风细雨,雾蒙蒙地美。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6、春天斜风细雨润人心。
7、斜风细雨山水间,我有画船听雨眠。
8、老翁稳坐钓鱼台,斜风细雨,昂然自得。
9、浣溪沙苏轼斜风细雨书法让你欣赏。
10、流水落花夏去也,斜风细雨乍秋寒,七月七,月易见,见君难。
11、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斜风细雨,草色遥看,该多么惬意呀!
12、那天,天色昏暗,斜风细雨,我们几个人爬上了金顶,也别有趣味在心头。
13、快乐笠,好运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沾衣欲湿杏花雨,扑面不寒祝福意。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谷雨时节,送你一场开心雨,幸福直达你心底。
14、大雨倾盆幸福满,小雨淋漓添浪漫,斜风细雨最多情,吹面不寒杨柳风,快乐雨滴满地转,祝福短信发不完,好运雨丝飘身上,美好心情不间断。
15、斜风细雨冰霜,佳节梅花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