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芥,荆芥怎么读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2 19:05:27 浏览8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荆芥怎么读

荆芥的读音:jīng jiè。
荆芥是一种植物的名称,读作“jīng jiè”,发音与“京界”相同。
荆芥,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短柔毛;长茎为紫色的方形基部,四面有纵沟;叶成对生长,叶片分裂成三瓣;轮伞花序集生长于枝顶成假穗状;花冠唇形,青紫或淡红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假苏”。而荆芥之名始见于《吴普本草》。
荆芥最早记载产地为陕西汉中,后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生于山坡、山谷、林缘及路边等处。适应性较强,喜欢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低注积水、土质黏重或贫瘩的粗沙地不宜种植,常采用种子繁殖或育苗移栽种植。
荆芥的人工种植方法
选择向阳、平坦、排灌较好的弱碱性沙质土壤进行人工种植,荆芥不宜连作。一般在春季3~5月进行播种,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施肥、筛选种子,挑选出精良种子,开沟条播,撒种后覆盖约1厘米厚的土壤。定期除草、间苗、定苗、补苗、施肥等,防治病虫害。
荆芥播种后40~50天即可采收,采收时需留茬和侧芽。采收后20天左右,选择生长情况优良、无病害的单株或区块采收优良的成熟种子,脱粒除杂后干燥存放。
在温暖地区多采取条播,春季或秋季均可播种,行距40~50厘米。播种时,苗床要精细整地,畦面要平,条播或撒播,播后略加镇压、浇透水,出苗前要保持苗床内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间去过密苗,保持株间距4厘米见方左右。2~3片真叶即可定植。

荆芥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荆芥的别名 7 荆芥的处方用名 8 荆芥的来源 9 荆芥的原植物形态 10 荆芥的产地 11 荆芥的采收与初加工 12 荆芥的生药性状 13 荆芥的炮制 13.1 荆芥的炮制方法 13.1.1 荆芥 13.1.2 炒荆芥 13.1.3 荆芥炭 13.2 成品性状 13.3 炮制作用 13.4 炮制研究 13.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3.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3.4.3 工艺研究 13.5 贮存方法 14 荆芥的性味归经 15 荆芥的功效与主治 16 荆芥的用法用量 17 荆芥的化学成分 18 荆芥的药理作用 19 荆芥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 19.2 来源 19.3 性状 19.4 鉴别 19.5 检查 19.5.1 水分 19.5.2 总灰分 19.5.3 酸不溶性灰分 19.6 含量测定 19.6.1 挥发油 19.6.2 胡薄荷酮 19.7 荆芥饮片 19.7.1 炮制 19.7.2 含量测定 19.7.3 鉴别 19.7.4 性味与归经 19.7.5 功能与主治 19.7.6 用法与用量 19.7.7 贮藏 19.8 出处 20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荆芥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荆芥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荆芥 * 荆芥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jīng jiè
2 英文参考 herba schizeneptae [朗道汉英字典]
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chizonepetae her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CHIZONEPETAE HERB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Herba Schizonepet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荆芥
荆芥为中药名,出《吴普本草》。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1]。荆芥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炒荆芥形如荆芥段,表面棕黄色,略有焦斑,气味稍弱,微具焦香气[1]。荆芥炭形如荆芥,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内部焦黄色,味苦而稍辛香[1]。
荆芥味辛,性微温[1]。归肺、肝经[1]。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功效[2]。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2]。炒炭治便血、崩漏。荆芥一般多生用,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咽喉不利,疮疡初起等[1]。炒荆芥具有祛风理血的作用,可用于妇人产后血晕,[1]。荆芥炒炭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可用于便血、崩漏等证[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Herba Schizonepet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荆芥的别名 假苏、四棱杆蒿、香荆芥。
假苏、稳齿菜、四棱杆蒿[3]。
7 荆芥的处方用名 荆芥、荆芥炭[1]。
8 荆芥的来源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1]。
荆芥为唇形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 (Benth.) Briq.的全草[3]。
9 荆芥的原植物形态 荆芥为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香气。茎方形,被短柔毛,基部略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叶对生,3~5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披针形,长1.5~2cm,宽1.5~4mm,两面被柔毛,下面具腺点;近无柄。轮伞花序多花,集成顶生长2~13cm间断的假穗状花序;萼狭钟形,被毛,萼齿三角状披针形;花冠青紫色,2唇形,长超过花萼,下唇中裂片先端微凹,基部爪状变狭;雄蕊4,二强。小坚果矩圆状三棱形,有小点。花果期6~9月。
10 荆芥的产地 荆芥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荆芥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3]。
11 荆芥的采收与初加工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1]。
12 荆芥的生药性状 荆芥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3 荆芥的炮制 宋代有焙(《普济本事方》)、烧灰(《小儿卫生总微方论》)的方法[1]。
明代有微炒(《济阴纲目》)、炒黑(《万氏女科》)等法[1]。
清代增加了童便制(《本经逢原》)、醋调制(《玉楸药解》)、醋制(《类证治裁》)[1]。对炮制目的论述有“生用解散风邪,清利头目……若炒黑用,须炒极黑存性,至肠红下血,女人崩漏,产后血晕,取其凉血及血遇黑则止之义也”(《药品辨义》)和“止血炒炭,散风生用,敷毒醋调,治崩漏童便炒黑”(《得配本草》)[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炒炭等[1]。
13.1 荆芥的炮制方法 13.1.1 荆芥 取原药材,除去杂匮[1]。抢水洗净,稍润,切断,干燥,筛去碎屑[1]。
13.1.2 炒荆芥 取荆芥段,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1]。
13.1.3 荆芥炭 取荆芥段,置炒药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1]。取出,晾干凉透[1]。
13.2 成品性状 荆芥为不规则的小段状,茎、叶、穗混合[1]。茎呈方柱形,黄绿色至紫棕色,被短柔毛[1]。叶片较小,皱缩卷曲,破碎[1]。花穗淡棕色或淡黄绿色[1]。质脆[1]。气香特异,味微涩而辛凉[1]。
炒荆芥形如荆芥段,表面棕黄色,略有焦斑,气味稍弱,微具焦香气[1]。
荆芥炭形如荆芥,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内部焦黄色,味苦而稍辛香[1]。
13.3 炮制作用 荆芥一般多生用[1]。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咽喉不利,疮疡初起等[1]。如治疗风寒感冒或疮疡初起的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发热的银翘散(《温病条辨》);治疗咽喉肿痛的荆芥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疗麻疹初起的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广笔记》)[1]。
炒荆芥具有祛风理血的作用[1]。可用于妇人产后血晕,如治疗产后出血过多,头目眩晕的华佗愈风散(《妇人良方》)[1]。
荆芥炒炭后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1]。可用于便血、崩漏等证[1]。如治疗妇女血崩的黑蒲黄散(《素庵医要》);配伍人参、当归、熟地等可治疗产后血崩及虚人血崩,如升举大补汤(《傅青主女科》)[1]。
13.4 炮制研究 荆芥主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柠檬烯[1]。
13.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研究表明,荆芥各部位挥发油含量以荆芥穗最高[1]。炒炭后,荆芥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油中所含成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1]。荆芥炭中有8种成分未检出,但另检出了9种成分,而主要成分薄荷酮(注:止痛成分)、胡薄荷酮仍存在[1]。同时,荆芥炒炭后挥发油折光率增大,并与炒炭程度有关[1]。
13.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荆芥具解热、镇痛、消炎、祛痰作用[1]。荆芥油有直接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作用,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降温作用[1]。
研究结果表明,荆芥炭混悬液和荆芥炭挥发油乳剂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生品则无此作用[1]。荆芥炭和荆芥炭挥发油的止血作用与剂量有关[1]。同时,荆芥炭的止血活性部位为脂溶性提取物(StE),其作用机理为:明显缩短实验动物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并且具有体内抗肝素作用,从而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中的多种凝血因子表现出可靠的激活作用[1]。
13.4.3 工艺研究 以止血、凝血实验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荆芥炭的最佳炮制条件为180℃,加热5分钟,铁锅炮制[1]。
13.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
14 荆芥的性味归经 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1]。
荆芥味辛,性温;入肺、肝经[3]。
15 荆芥的功效与主治 荆芥具有解表散风的功能[1]。
荆芥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功效[2]。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2]。炒炭治便血、崩漏。
荆芥一般多生用[1]。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咽喉不利,疮疡初起等[1]。如治疗风寒感冒或疮疡初起的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发热的银翘散(《温病条辨》);治疗咽喉肿痛的荆芥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疗麻疹初起的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广笔记》)[1]。
炒荆芥具有祛风理血的作用[1]。可用于妇人产后血晕,如治疗产后出血过多,头目眩晕的华佗愈风散(《妇人良方》)[1]。
荆芥炒炭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1]。可用于便血、崩漏等证[1]。如治疗妇女血崩的黑蒲黄散(《素庵医要》);配伍人参、当归、熟地等可治疗产后血崩及虚人血崩,如升举大补汤(《傅青主女科》)[1]。
荆芥具有解表,祛风,透疹,止血,消疮毒的功效[3]:
荆芥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荨麻疹[3]。
荆芥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3]。
荆芥治疮疡初起,疥疮,瘰疬[3]。
荆芥为眼科常用祛风散寒药,具有祛风,止血,消疮,止痒的功效:
(1)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目病。本品能祛风散邪而性较平和。治风寒犯目所致黑睛星翳,羞明流泪等,常与防风、羌活配伍,如荆防败毒散;治风热所致针眼、椒疮、睑弦赤烂、聚星障、电光性眼炎等,常与连翘、薄荷等同用,如银翘散。
(2)本品炒炭用有止血之功,用于白睛溢血,各种眼底出血,常与蒲黄、墨旱莲等配伍,如生蒲黄汤。
(3)用于椒疮、粟疮、风赤疮痍等。本品不仅能祛风散邪,且可消疮止痒。可与连翘、防风配伍,如除风清脾饮。
16 荆芥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3]。
解表、透疹生用,止血炒炭用[3]。
表虚自汗者、阴虚头痛者忌服[3]。
荆芥花穗名荆芥穗,功用与荆芥相同,而发散力量较强[3]。
17 荆芥的化学成分 荆芥主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柠檬烯[1]。
荆芥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d薄荷酮(dmenthone)、dl薄荷酮、1胡薄荷酮(Ipulegone)、d柠檬烯、荆芥甙A、B(schizonepetoside A,B)。
荆芥全草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是右旋薄荷酮,还有右旋柠檬烯,左旋胡薄荷酮等。另含荆芥苷(Schizonepetoside)A、B及C,芹菜素7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还含香叶木素、咖啡酸等[3]。
18 荆芥的药理作用 荆芥具解热、镇痛、消炎、祛痰作用[1]。
荆芥油有直接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作用,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降温作用[1]。
研究结果表明,荆芥炭混悬液和荆芥炭挥发油乳剂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生品则无此作用[1]。荆芥炭和荆芥炭挥发油的止血作用与剂量有关[1]。同时,荆芥炭的止血活性部位为脂溶性提取物(StE),其作用机理为:明显缩短实验动物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并且具有体内抗肝素作用,从而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中的多种凝血因子表现出可靠的激活作用[1]。
荆芥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3]。
荆芥炒黑后,能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缩短[3]。
荆芥有微弱的解热、抗肿瘤作用[3]。
19 荆芥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 荆芥
Jingjie
SCHIZONEPETAE HERBA
19.2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19.3 性状 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19.4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96~112μm,柄单细胞,棕黄色。小腺毛头部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6细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断面观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胞腔小。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表面观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直径14~43μm,壁平直或微波状。
(2)取本品粗粉0.8g,加石油醚(60~90℃)20ml,密塞,时时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挥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荆芥对照药材0.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的5%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9.5 检查 19.5.1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 第二法)。
19.5.2 总灰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K)。
19.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附录ⅨK)。
19.6 含量测定 19.6.1 挥发油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
19.6.2 胡薄荷酮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2nm。理论板数按胡薄荷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胡薄荷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20分钟,滤过,滤渣和滤纸再加甲醇10ml,同法超声处理一次,滤过,加甲醇适量洗涤2次,合并滤液和洗液,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胡薄荷酮(C10H16O)不得少于0.020%。
19.7 荆芥饮片 19.7.1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于50℃烘1小时,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呈方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切面类白色。叶多已脱落。穗状轮伞花序。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19.7.2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30%(ml/g),胡薄荷酮(C10H16O)不得少于0.020%。
19.7.3 鉴别 同药材。
19.7.4 性味与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
19.7.5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19.7.6 用法与用量 5~10g。
19.7.7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9.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0
荆芥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叶卵状至三角状心脏形,长2.5-7厘米,宽2.1-4.7厘米,先端钝至锐尖,基部心形至截形,边缘具粗圆齿或牙齿,草质,上面黄绿色,被极短硬毛,下面略发白,被短柔毛但在脉上较密,侧脉3-4对,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叶柄长0.7-3厘米,细弱。
荆芥-北京北方常绿苗圃

荆芥是什么菜

荆芥是一种调味菜。
荆芥是一种调味菜,荆芥又叫做,现荠,香荆荠或者四棱杆蒿。荆芥是秋季蔬菜陆咐,一般在8-10月份上市,在我国主要产自于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荆荠茎直长,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约40-150厘米,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它的苞叶叶状,或上部的变小而呈披针状,苞片、小苞片剑型,细小。
荆芥有薄荷的清香气味,这种味道能够让猫着迷,并且兴奋到打滚,所以荆芥也通常作为一种逗猫网剧的填充物和零食用品。但其实荆芥除了能够作为让猫产生幸福感的猫薄荷之外,还是民间一种“早拦纯通用”的草本植物。
荆芥的做法
1、荆芥拌黄瓜,荆芥拌黄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家常菜,并且做法也是非常简单的。我们需要荆芥一把,青辣椒,麻油,盐,白糖,黄瓜等食材。我们在准备好的食材之后把荆芥和黄瓜清理干净,然后把荆芥和黄瓜切一下。在整理好之后,接着把调味品放在盆中拌匀就可以了。
2、酱荆芥,酱荆芥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法。首先应该把荆芥给清洗一下,清洗干净之后,然后在盐水中腌渍,每天腌1到2次,在经过3天之后把盐水沥干。紧接着用甜面酱在荆芥上面涂匀,每天翻动一次,30天之后就可以吃了。
3、荆芥粥,荆芥粥是一种可口的食物,制作的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我们需要用到的材料有米、荆芥、盐。首先我们应该把米和荆芥给清洗干净衡洞,然后放在锅里面进行小火熬煮,等到沸腾之后就可以食用了。这个粥的口感是非常不错的,很多人都比较喜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荆芥

荆芥是什么

荆芥——桑一又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尺左右,叶对生,线形,全边,初生可食;夏日开白色略带淡红的唇形小花。茎叶可入药,能祛风散瘀,破结消肿。
荆芥 jīngjiè: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尺左右,叶对生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开淡红色的唇形小花;全草入药。
茎叶可入药,能祛风散瘀,破结消肿。
有姜芥、假苏、鼠蓂等异名。
荆芥的介绍:
荆芥(Nepeta cataria L.),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产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模式标本采自欧洲。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荆芥的拼音

荆芥 [ jīng jiè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īng jiè ]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尺左右,叶对生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开淡红色的唇形小花;全草入药。
荆芥的拼音:jīng jiè。
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尺左右,叶对生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开淡红色的唇形小花;全草入药。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假苏》有相关记载。
荆芥的适应力很强,性喜阳光,多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都能种植,但以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较好,高温多雨季节怕积水。
荆芥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荆芥的功效

  1、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2、荆芥是一味中药,来源于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微温,归肺经和肝经。荆芥的功效与作用是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荆芥辛散气香,入肺经长于发表散风,而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是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

  3、凡是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者是风寒、风热不明显的患者,都可以用荆芥配伍使用。同时荆芥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所以也常用于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畅以及风疹瘙痒等症状。此外,荆芥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可用于治疗疮疡初起而有表证的患者。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荆芥具有解热发汗、抗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以及抗过敏、平喘、祛痰等作用。

荆芥知识介绍?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地上部分或全草。荆芥为一年生草本,生于海拔540至2700米的山谷、林缘或山坡、路旁,多有栽培;多裂叶荆芥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1300至2000米的松林边缘、山坡草丛或湿润的草原上。
秋播者次年5月下旬至6朋上镜收获;春番者当年8至9月收获;夏番者当年10月收获。当果穗上部种子变褐色,顶端的花尚未落尽时,于晴天露水干后,割下全株,摊晒,晒至7至8成干时,放通风处,茎基着地,相互搭架,阴干;如遇阴雨可烘干,温度控制在40℃以下。
荆芥茎呈方柱形,长50至80厘米,直径0.2至0.4厘米。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多脱落,叶片3至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3至13厘米,直径约7毫米。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黄绿色;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色淡黄绿,穗密而长,香气浓者为佳。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荆芥、荆芥穗、炒荆芥、荆芥炭、醋荆芥、蜜荆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醋荆芥、蜜荆芥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荆芥( Nepeta cataria L.),别名:香 荆荠 、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 唇形科 、 荆芥属 多年生植物。 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
麻黄,防风,龙戟草,荆芥,乌梢蛇,全虫,蜈蚣,白芷,薄荷,细辛,蛇床子,高丽参,沉香,金精 知识什么病的 这个方子主要是祛风 解毒的 ,比如用于皮肤病治疗
麻黄,防风,龙戟草,荆芥,乌梢蛇,全虫,蜈蚣,白芷,薄荷,细辛,蛇床子,高丽参,沉香,金精 知识什么病的 这个方子主要是祛风 解毒的 ,比如用于皮肤病治疗
麻黄,防风,龙戟草,荆芥,乌梢蛇,全虫,蜈蚣,白芷,薄荷,细辛,蛇床子,高丽参,沉香,金精 知识什么病的 这个方子主要是祛风 解毒的 ,比如用于皮肤病治疗
荆芥(学名:Nepeta cataria L.),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
产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多生于宅旁或灌丛中,海拔一般不超过2500米。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
欧洲各地民间用于防治胃病、贫血以及其他多种的疾病。荆芥的根尚含有强烈刺激神经系统的成分。在中国有时栽培供药用,但不是常用中药荆芥的正品,全草用于防治感冒。
北京大兴北方常绿基地-荆芥

荆芥长什么样子

荆芥的样子如下:
荆芥是一种喜好成群生长的植株,高度一般可达50厘米以上,而且笔直向上生长的茎干,在生长到一定阶段以后,还有在节点处长出一枚枚娇小花朵,呈现白色或者紫色。闻起来也是有一种淡淡花香味的,也算是大自然中一种较为美观的花朵。
而荆芥的叶片欣赏价值就没有那么高了,相比起花朵来说,它只能起到一个陪衬的作用,呈现椭圆形,并且常年碧绿。
之所以说荆芥是一种药效非常不错的植株,原因就是因为荆芥在成熟以后,它是有着多种不错药用价值的。它在一些古时候流传下来的药经上,也是有着相关记载的。所以可以判断出,荆芥在古代就是一种广受中医使用的药材。
荆芥的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间苗,以免幼苗生长过密,发育纤细柔弱。当苗高6~10cm时定苗,条播7~10cm留苗1株,若有缺苗,应将间出的大苗、壮苗带土移栽,最好选阴天移栽,避免在阳光强烈时进行。
移苗时尽量多带原土,补苗后要及时浇水,以利于幼苗成活。穴播每隔15~20cm留苗1丛(3~4株),撒播的田块,保持株距10~13cm。
2、中耕除草。
在间定苗时结合进行中耕除草。第一次只浅锄表土,避免压倒幼苗;第二次可以稍深。以后视土壤是否板结和杂草多少,再中耕除草1~2次,并稍培土于基部,保肥固苗。
3、追肥。
荆芥需要氮肥较多,为了使秆壮穗多,播种前要施足底肥,生长期适当施用磷钾肥。6~8月于行间开沟追肥1~2次,每次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0kg,施后覆盖培土。

什么是荆芥?

荆芥是什么菜荆芥又名假苏、瓦氏辣椒、瓦氏辣椒、或四角蒿,为多年生植物,属调味菜,气味芳香。荆芥多在春季种植,秋季上市。它野生于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和云南。人工种植地区有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荆芥是什么样子野马追茎直而长,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约40-150cm,上部钝圆,四棱形,具浅沟,白色短柔毛。它的苞片叶呈叶状,或上部较小呈针状,苞片和小苞片呈剑形,微小荆芥做法1.冷荆芥叶子老茎,然后用淡盐水浸泡叶子五分钟,然后取出沥干备用。然后将大蒜去皮,切成蒜末。将蒜末和步骤3一起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糖、醋、生抽和香油,拌匀,最后装盘待用。2.酱荆芥。首先你要把荆芥清洗干净,清洗干净,然后用盐水腌制,一天一两次就好。3天后将盐水沥干,然后用甜面酱均匀涂抹在荆芥上,每天翻一次,30天后即可食用。荆芥的功效与作用荠菜具有和脾、利尿、止血、明目的功效。主治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眼睛红肿等。荠菜的种子、叶、根都可以食用,荠菜还可以入药止血。

荆芥的功效和作用

荆芥,原名假苏本地名字是姜芥末,是唇形科的植物。其干燥的茎叶和穗可入药。新鲜花蕾的孩子镇静效果最好。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略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稍黑紫色黄绿色。性平,性温,无毒,清,香。这里详细介绍了荆芥的功效和作用。荆芥的功效:主治:解表、祛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便血、崩漏、鼻衄。发表,祛风,调血;炒炭止血。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咽痛、吐血、鼻衄、便血;子宫出血、产后血晕;痈,疮,疥疮,淋巴结核。荆芥也有同样的效果,只是发散性更强。本经:;主要症状:寒热、鼠漏、瘰疬、疮疡、破结、积气、下瘀血、湿痹。;药性论:;治阴风贼风,歪嘴歪脸,顽固全身麻痹,心虚健忘,使效益变差。主要辟邪、去劳、治肿;握一握切开,取五升水,煮两升,凉了分两份。主要用于疏通血管,输送五脏气虚,发汗除风寒;它捣碎并用醋密封。;虞梦:产后中风让我身体僵硬,所以我我将磨碎它,然后和酒一起服用。;食疗本草:;帮助脾胃。;食性本草:;过多的血和劳动,背痛,乏力,治疗丈夫脚气、筋骨痛、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晕目眩、筋骨痛。;日华子本草:;益五脏,消食化积,降气醒酒。用蔬菜做热食,煎茶治头风汗出;用酱油炒治伤寒。;本草图经:;治妇女头风、痨病、疮疥、血风。;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喉热痛,消肿,去诸毒,散疮痈。治便血,止女人s骤崩,疏风清热,疏通肺气鼻窍。;纲目:;疏风清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消肿。治疗落枕、黑眼圈、疮疡、阴陷、吐血、鼻衄、出血、痢疾、虚脱、痔疮和漏血。;荆芥的作用:荆芥——,原名假苏和本地名字姜芥末,是唇形科的植物。它的干茎,叶和花被用作药。新鲜花蕾的孩子镇静效果最好。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略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稍黑紫色黄绿色。性平,性温,无毒,清,香。荆芥为发汗退热药,是我国常用草药之一。可抑痰,畏风,凉血。治疗流行性感冒、头痛、感冒、发烧、出汗和呕吐。祛风破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和初期疮。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1.外部证据。本品辛香,善散风,性温,性温,为风寒散药中性质最温和者。无论风寒、风热、寒热,外感表证都可以广泛应用。2.麻疹不透,风疹痒。3.溃疡一开始就有表证。4.吐血、鼻出血、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