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
- 2、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
- 3、君子慎独,卑以自牧的意思和原文出处
- 4、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 5、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 6、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是什么意思?
- 7、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不欺于心 解释?
- 8、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是什么?
- 9、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是什么意思?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的意思是: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不做违反道德和良知的事情,以谦卑的态度修养自己的身心。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的意思是: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不做违反道德和良知的事情,以谦卑的态度修养自己的身心。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出自于《礼记中庸》:“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这句话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中庸简介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极忠诚,极真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
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出自《礼记·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卑以自牧:指以谦卑自守。
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惧独的含义:
惧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 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的意思和原文出处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君子慎独卑以自牧这句的话意思是什么,这句话也非常的出名,所以下面我们我们可以仔细的来分析看看这句话的原文以及翻译还有出处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学习试试!
君子慎独 卑以自牧的意思
君子慎独: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警惕谨慎的按照君子道德准则做人。
卑以自牧:指以谦卑自守。
君子慎独 卑以自牧的原文
君子慎独:莫见乎隐,莫显乎威,故君子慎其独也。
卑以自牧: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君子慎独 卑以自牧的翻译
君子慎独:君子慎独的意思是越是在隐蔽、没有人看到的地方,自己独处的状态下,君子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表里如一。
卑以自牧:谦谦君子,有谦卑德行的人能被称作君子。就是因为他能做到与人谦恭有礼,做到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位高不自傲。
君子慎独 卑以自牧的出处
君子慎独:出自《礼记·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卑以自牧: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一个君子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修养的。
君子慎独是指在独自一人时,也要保持谨慎和警惕,不做出不道德的行为。这是对自我修养的一种要求,也是对个人品德的一种锤炼。
不欺暗室是指在私下里不做欺诈、欺骗的事情,保持诚实、正直的品质。这是对个人品行的一种要求,也是对社会道德的一种维护。
卑以自牧是指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升,以达到更高的境界。这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要求,也是对自我完善的一种追求。
含章可贞是指在保持内在美的基础上,不张扬、不炫耀,以稳健、可靠的姿态面对人生。这是对个人品质的一种要求,也是对社会稳定的一种贡献。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所蕴含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是君子们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给人的道理:
1、自我修养: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在独处时也要保持谨慎和警惕,不做出不道德的行为。这告诉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升,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2、诚实正直:这句话强调了在私下里不做欺诈、欺骗的事情,保持诚实、正直的品质。这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撒谎、不欺骗,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信誉。
3、谦虚低调:这句话强调了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升,以达到更高的境界。这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自大、不炫耀,不断学习和进步。
4、稳健可靠:这句话强调了在保持内在美的基础上,不张扬、不炫耀,以稳健、可靠的姿态面对人生。这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稳健可靠的人,不浮躁、不轻率,注重实际效果和品质。
5、高尚品质:这句话所蕴含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是君子们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这告诉我们要追求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追求、有担当的人。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卑以自牧:为人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含章可贞:有美德,有功劳但又不去炫耀,同样也是保持谦虚的意思。
你当它是成语分开来查它的意思
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君子慎独
释义: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出处:《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不欺暗室
释义: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昧心的事。形容行为举止光明磊落。也作“暗室不欺”。
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释义:以谦虚的态度修养自己的德行。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含章可贞
释义:含蓄地处事,保持住美好的德行,如果去从政,不居功、有美德而不显耀,就有个好的结果。
出处:《易经》坤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个人感慨:以上四个成语,分为四个出处,在此纠正一下,并非均出自于《礼记·中庸》,它们仅仅是意境相似,也因此被连贯在一起了。这些词语意境更相近于“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时时警醒自己,即便独处或身处暗室,也应表里如一,是贴近平常人的一种境界。君子慎独,也是我最喜爱的词语之一,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只是下表面功夫做给别人看,即便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要求着自己坚持不懈。
做人的信条,用修合无需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诠释可以互为验证。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出自 《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注释:
1.君子慎独的意思是: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
2."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的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3.不欺暗室意思是:心诚,就是不自欺。
4.卑以自牧:为人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5.含章可贞:有美德,有功劳但又不去炫耀,同样也是保持谦虚的意思
扩展资料:
“君子慎独”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代表的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君子慎独的大意为一个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坏事有可能不会被发现,但他仍然选择坚守自己的道德理念,不去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也不做任何坏事,此为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语最早出自《列女传·卫灵夫人》: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
大意是说蘧伯玉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中没有人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底线,是卫国最品行端正的士大夫。后世以不欺暗室形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会去做昧着良心的事情。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的大意可理解为:君子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能够坚守自我,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亦不做亏心事。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是什么意思?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是什么意思,我们要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其实这句话还是比较理解的,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来解析解析,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赶紧来学习学习吧。
1、意思分析
就是说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就是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时候也要谨慎不苟,不能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不能违背良知,也不能欺骗自己的内心。
2、如何理解
那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真正的君子,不管是在人前还是在人后做人做事都是保持一致的。在没人的时候有不会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还有违背良心的事情等等。
其实总结来说就是不要人前一套背地里一套,做人要真实,不要搞两面人。
3、全文出处
这句话完整句子为: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出处:《礼记中庸》。
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不欺于心 解释?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这其实讲的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品格,身为一个君子要言行合一,不管是在人前人后都要保持高尚的品格,哪怕没人看见也不能放松自己。
一、词语解释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最早的时候君子这个词是专指君王的儿子,地位崇高。之后词义演变,开始有了德行方面的专指,历代文人墨客纷纷以君子来自称勉励。
慎独:在独处中谨慎不苟。指的就是自己日常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更应该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暗室:出自《梁书·武帝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指幽暗的内室,特别是指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自己独处的地方。
卑:最早见于甲骨文,古字形像手持器械的样子。它的本意指的是身份地位地下,引申为人格等低劣,而由低劣又引申成位置低。之后人们用以自谦,表达自己的一种态度。
自牧:自我修养。《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二、《礼记中庸》《中庸》本身是《礼记》中的篇章,是论述人生修养的一部哲学著作,原属于《礼记》第三十一篇。
《中庸》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宋代学者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中庸》的主题思想就是“中庸之道”,这被称为道德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至信”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元之后,《中庸》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读数目,对固定的教育和处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代儒家思想都对《中庸》大为推崇,很多名家都有关于其的注释,比如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等。
总体来说,古人对于道德品质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他们时刻都在警醒自己,努力做一个表里如一的谦谦君子。今天很多的思想行为还是从这些经典的思想传承下来的,现代人对于君子这个词的推崇程度依然很高,这是中国历代文人的最高道德标准。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的意思: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德才兼备的人即使独自一人也小心谨慎,即使在黑暗的屋子里,也不做欺骗人的事。(德才兼备的人)谦卑的约束自己,从不做欺骗自己良心的事。
君子慎独
释义: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出处:《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不欺暗室
释义: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昧心的事。形容行为举止光明磊落。也作“暗室不欺”。
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释义:以谦虚的态度修养自己的德行。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不欺于心
释义:不欺骗自己的内心。
出处:此为词语,并非成语,疑脱胎于“无愧于心”。
个人感慨:以上四个成语或词语,分为四个出处,在此纠正一下,并非均出自于《礼记·中庸》,它们仅仅是意境相似,也因此被连贯在一起了。这些词语意境更相近于“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时时警醒自己,即便独处或身处暗室,也应表里如一,是贴近平常人的一种境界。君子慎独,也是我最喜爱的词语之一,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只是下表面功夫做给别人看,即便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要求着自己坚持不懈。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自由复制
注释:
1.君子慎独的意思是:上天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作规律,遵页内查找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有。
2.”惧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 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3.不欺暗空意思是:心诚,就是不自欺。
4.卑以自牧:为人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是什么?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的意思是: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不做违反道德和良知的事情,以谦卑的态度修养自己的身心。
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人生不总是被繁华,献花,荣誉和掌声所包围,当一切在华丽转身之后,长久陪伴你的是落寞和空虚。这时的你,需要的是慎独慎行来默默的应对,用微笑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中,去深刻地感受生命的醇厚绵长,让心境坦然,生命淡然!
最早出自《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体意思是: “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是:
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不做违反道德和良知的事 情,以谦卑的态度修养自己的身心。 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 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人生不总是被繁华,献花,荣誉和掌声所包围, 当一切在华丽转身之后,长久陪伴你的是落寞 和空虚。这时的你,需要的是慎独慎行来默默的应对,用微笑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中,去深 刻地感受生命的醇厚绵长,让心境坦然,生命淡然!
感谢点赞!
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扩展资料
《中庸》认为,需持续培养行大道之人,行大道之人需修养仁义礼智勇。《中庸》认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此三点就懂得了如何修身、修道了,那将自然会管理人、管理国家和谐天下了。一个管理国家、安定天下的人,修了道,要笃行,要事事处处系统而一贯地行道。
《中庸》为此提出了治国安天下均需持之以恒的九方面:修身(修养自身)、尊贤(尊重贤人)、亲亲(爱护亲族)、敬大臣(敬重大臣)、体群臣(体恤众臣)、子庶民(爱护百姓)、来百工(劝勉各种工匠)、柔远人(优待远方来的客人)、怀诸侯(安抚诸侯)。这些做到了才算笃行中庸。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是什么意思?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的意思是: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不做违反道德和良知的事情,以谦卑的态度修养自己的身心。
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人生不总是被繁华,献花,荣誉和掌声所包围,当一切在华丽转身之后,长久陪伴你的是落寞和空虚。这时的你,需要的是慎独慎行来默默的应对,用微笑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中,去深刻地感受生命的醇厚绵长,让心境坦然,生命淡然!
最早出自《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体意思是: “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