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斯特,李斯特简介及作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1 13:35:51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钢琴家李斯特有哪些经典的作品?

李斯特是19世纪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艺术家,他的钢琴作品包括改编曲、奏鸣曲、协奏曲、练习曲、钢琴套曲、舞曲;管弦乐作品包括交响诗、交响曲、管弦乐曲等。他的一些宗教作品和声乐作品也十分优秀。以下是李斯特的十首最值得一听的乐曲:1.《夜曲》2.《爱之梦》3.《浪漫曲》4.《匈牙利狂想曲》5.《西班牙狂想曲》6.《魔鬼圆舞曲》7.《超级练习曲》8.《旅行岁月》9.《艾斯特庄园水的嬉戏》10.《罗马游记》

李斯特简介及作品

李斯特简介及作品,他是浪漫主义前期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发作,在德国逝世,享年75岁。
弗朗茨·李斯特相关介绍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
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这种辉煌浪漫、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弗朗茨·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李斯特是哪国人

李斯特是匈牙利人。
弗朗茨·李斯特,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生于匈牙利的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李斯特将原来背朝听众的演奏位置变为侧面,使演奏家的情感与听众更易沟通,而且形成了辉煌浪漫的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他与同在巴黎的肖邦一起将钢琴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音乐作品及其影响:
《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
李斯特创建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李斯特音乐风格分析

李斯特音乐风格分析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精湛的演奏技巧。他充分展示了钢琴演奏。除了钢琴演奏,李斯特的音乐风格在他的作品中也表现得很明显。李斯特不同的音乐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李斯特雕像在李斯特早期创作的成熟作品中,有大量的作品显示出他们独特的音乐理念。在极其华丽的和声掩盖下,他极其大胆地采用新的音乐形式,结合多种声乐。这种华丽抒情又大胆的音乐,效果是扣人心弦的编曲,思绪万千,看似不经意的插曲都经过刻意的编排和点缀。但是,这些确实是李斯特对传统音乐形式的巨大突破,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情感。李斯特晚年的作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完全改变了之前的音乐风格。作为优美旋律的制作人,他晚年的作品变得不再华丽,有时只是几个简单的音符,但这些简单的音符往往是经过刻意安排的,人们不得不仔细揣测。简单的音乐充满了情感色彩,简单却沉重。这可能与李斯特的经历和沉淀有关,他的野心变得更深了。纵观李斯特的音乐风格,他在世界音乐史上带来了和声和曲式的新概念,不拘泥于以往曲式的单调。他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了最壮丽的音乐。李斯特的手有多大?作为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李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用宁静浪漫的音乐唤醒人们对生活的觉醒和信心,同时又以一种浪漫主义抛弃了自己悲惨的生存状态。这么伟大的钢琴家,李斯特伟大的音乐生涯也是李斯特一手造就的。李斯特雕像弹过钢琴的人都知道,先天条件在弹钢琴技巧上也很重要。据说李斯特的手很软很宽。他的手甚至可以跨越十个音左右,一般人很难做到。李斯特像一个音乐狂人,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直接的生活感受,把美好的情绪直接传递到人的耳朵里,然后传遍全身。李斯特被奉为琴王,也是天之骄子。他有一双3XL的仙人掌般的大手,这让他的演奏变得灵活。李斯特年轻时,他的手曾被他吸引的音乐家们描绘成雕塑,供人们观赏。现在李斯特手的雕塑分别保存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左手在匈牙利雕刻,供奉在李斯特博物馆,右手在德国,也由李斯特博物馆收藏和保管。现在我们看到李斯特的手更多的是在其他方面。比如欧洲发行了几套李斯特之手的邮票,供人们记忆。上帝给了李斯特作为钢琴家最好的礼物。李斯特用自己的方式传达了来自天堂的美妙音乐,他用浪漫主义的纯净旋律带给人们直接的音乐感受。从此音乐开始被人们重视,所以他的手是神的赐福,发自内心。钢琴大师李斯特的故事《钢琴大师》中的一代李斯特为人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音乐。同样,一些李斯特雕像大多数人都知道李斯特和肖邦的故事。当时肖邦只是一个从波兰到法国默默无闻的小钢琴手。李斯特听了肖邦的演奏后赞不绝口。他认为像肖邦这样的演奏家应该得到人们的认可。但巴黎大剧院不接受不知名的表演者上台表演,直到李斯特有了音乐演奏会,音乐会才开始。李斯特建议关掉台下所有的灯,充分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渲染音乐氛围。熄灯时,演出响起,人们屏息接受了演出带来的感受,甚至吸引了大批路人。演出结束后,灯光打开,人们看的不是熟悉的李斯特,而是陌生的肖邦。随后李斯特从后台走出来,向巴黎人民介绍肖邦,赢得了不断的掌声。还有一个是李斯特收学生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讲述了一个穷钢琴家为了生计,冒充李斯特的学生进行海报宣传的故事。李斯特对此并不太介意,向假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钢琴演奏技巧。最后李斯特对他说:你以后可以说你是李斯特的学生。在这个学生心中,李斯特对它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李斯特受到人们的尊敬,不仅因为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创新,更因为李斯特的故事所带来的崇高人格。

李斯特作品 李斯特简介 李斯特钢琴曲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

中文名称:弗朗茨·李斯特
外文名称:Franz Liszt
别名:钢琴之王
国籍:匈牙利
民族:匈牙利人
出生地:匈牙利
出生日期:1811年10月24日
逝世日期:1886年7月31日
职业: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信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被誉为"钢琴之王"、首创交响诗体裁
代表作品:交响曲《浮士德》、《但丁》;
钢琴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
老师:车尔尼,安东尼奥·萨列里,雷哈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4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
  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这种辉煌浪漫。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李斯特将原来背朝听众的演奏位置变为侧面,使演奏家的情感与听众更易沟通,而且形成了辉煌浪漫的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他与同在巴黎的肖邦一起将钢琴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晚年的李斯特,开始收敛了他的炫目的技巧,尤其在他的晚年小品中,看似简单的音符,内中却暗藏了深不可测的玄机。

李斯特简介

职业:作曲家和钢琴家
国籍:匈牙利 为什么出名: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李斯特是德国音乐界“新德意志学派”或新德国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出生:1811年10月22日出生地:突袭,匈牙利星号:Libra
死亡:1886年7月31日(74岁)死因:心脏病
事件在李斯特1822-12-01年的一生中,11岁,首次以钢琴家伊莎贝拉·科尔布兰的身份亮相1825-10-17弗朗茨·李斯特的第一部歌剧,《唐·桑切》在巴黎首映1854-02-16弗朗茨·李斯特的交响曲《奥菲斯》首映1854-04-16弗朗茨·李斯特的交响诗《马泽帕》首映1855-10-18弗朗茨·李斯特的交响诗《普罗米修斯》首映1857-12-29弗朗茨·李斯特的交响诗《死胡宁·施拉赫特》在魏玛首映Facebook上分享Twitter上著名作曲家分享安东尼奥·维瓦尔迪丹尼·埃尔夫曼约翰·菲利普·索萨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理查德·瓦格纳史蒂夫·艾伦

音乐家李斯特的简介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下面就跟随我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音乐家李斯特的介绍吧!

  音乐家李斯特的人物生平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汀,幼年即为神童,9岁时举行第一场钢琴独奏会。1821年去维也纳,随萨列里与车尔尼学习。1823年在巴黎、1824年在伦敦演出(受到英王乔治四世接见)。1823-1835年住在巴黎,与柏辽兹和肖邦以及文学界、绘画界名流交往。他享有风格趣味华丽非凡的钢琴炫技大师的声名,盛极一时。1833年起与玛丽·达古伯爵夫人同居,生子女三人,女儿科西玛先嫁比洛,后嫁瓦格纳。1840-1847年,在欧洲、俄国等地巡回演出,与卡洛琳·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同居。1848-1859年,任魏玛宫廷乐长,在此十年中指挥演出大量作品,特别是柏辽兹和瓦格纳的作品,使魏玛一跃而为显赫的音乐中心。1850年指挥《罗恩格林》的首演。这十年也是李斯特自己的创作丰收的年代:作有《浮士德》和《但丁》2首交响曲、12首交响诗和其他许多作品。1860年起住在罗马艾斯特庄园,1865年接受低品神职而成为李斯特神父,这一时期创作许多宗教音乐,包括《圣伊丽莎白轶事》和《基督》。1869年起,往返于罗马、魏玛和布达佩斯三地之间,其风流韵事仍为全欧洲的话柄。最后5年致力于教学工作,门生中有西洛蒂、拉蒙德和魏因加特纳等人;同时,创作进入重要的新阶段,每首作品的和声都有重要创新,如《愁云》和《死神恰尔达什》,预示了德彪西的“印象主义”。1886年75岁生日巡回演出,重访巴黎和伦敦,同年在德国拜罗伊特因肺炎发作,在女婿瓦格纳家中去世。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
  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这种辉煌浪漫。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李斯特将原来背朝听众的演奏位置变为侧面,使演奏家的情感与听众更易沟通,而且形成了辉煌浪漫的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他与同在巴黎的肖邦一起将钢琴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晚年的李斯特,开始收敛了他的炫目的技巧,尤其在他的晚年小品中,看似简单的音符,内中却暗藏了深不可测的玄机。
  音乐家李斯特的主要作品
  钢琴作品:《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而他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音乐家李斯特的人物评价
  1、他首创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他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民族特点,是钢琴音乐的典范作品,为后来的民族乐派的先声;
  3、他的超技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的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
  4、他强调钢琴的音乐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队的效果和史诗般的宏伟气势;
  5、在晚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运用全音音阶、五音音阶等,和声常用不准备和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调性扩张到极限,这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印象派式声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斯特的生平事迹是什么?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1811.10.22-1886.7. 31)是古今罕见的钢琴演奏大师,与瓦格纳同为探索新音乐的作曲家。他生于匈牙利的肖普朗。父亲为埃斯特哈齐公爵领地的管事,并是个音乐爱好者。李斯特6岁从其父学钢琴,三年后即登台表演。1820年赴维也纳师从车尔尼 (钢琴)和萨里埃利(作曲)。1822年巡回演出于欧洲各地,于1823年秋至巴黎。1831年聆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后,立志做“钢琴的帕格尼尼”。他在巴黎与浪漫主义文学家、音乐家肖邦、柏辽兹、帕格尼尼、雨果、乔治·桑等人结成深厚的友谊,深受他们的影响。1848年任魏玛宫廷乐长,期间创作了许多作品,撰写了不少音乐评论文章,大力介绍浪漫主义新音乐。 1861年赴罗马,在这里他热衷于宗教音乐和清唱剧的创作,加入天主教,并于1865年罗马教皇赐予李斯特方丈头衔。1875年创建布达佩斯音乐院,亲任院长兼教授。他的思想矛盾重重,既有积极要求变革生活的沸腾的热情,又有怀疑和失望的消极情绪 (前者是主要的);在艺术上,曾与市侩的庸俗保守的风气进行不懈的斗争,大胆进行革新,并与匈牙利民间音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表演华丽而近乎夸张。作有大量不同体裁的作品,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钢琴音乐和交响曲。他在贝多芬的钢琴创作基础上,讲一步扩大了钢琴艺术的表现力,而且他的音乐以标题性为其特色,并首创“交响诗”这种新体裁,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标题音乐的创作。
李斯特(1811-1886)

钢琴魔王 ——纪念李斯特对欧洲音乐发展的重大贡献


在19世纪上半叶,欧洲乐坛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把匈牙利音乐带向了世界。他就是有着“钢琴魔王”之称的匈牙利著名音乐家弗朗兹?李斯特。

一、生平及艺术道路
1、童年与少年时期
李斯特生于匈牙利西部隆普降州的一个名叫多布良的地方,他的父亲是一位很有才能的音乐家,李斯特最早的音乐教师就是自己的父亲。李斯特很早就表现出罕见的音乐天赋,他经常迷醉于匈牙利和吉卜赛民间歌曲和舞蹈之中,尤其吉卜赛人们的那种热情奔放又委婉抒情的歌舞风格,在他那颗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在父亲的教导下,他的音乐学习进步很快,并渐渐的培养起了酷爱钢琴的情感,此后,仅仅三年的学习时间,李斯特的钢琴就已具备了相当的水平。1822年,11岁的李斯特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公演,结果大获成功,报刊的竞相报导,使他成为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童”。
2、辉煌时期
这是指1840年—1847年。这一时期是李斯特演奏活动的高峰时期,也是他钢琴家的名声登峰造极的时期,他几乎走遍了所有的欧洲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和殷切的接待,人们像英雄一样崇拜他。当时,所有的欧洲报刊都对李斯特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艺赞不绝口,海涅称李斯特的演奏是“雷电似的”“火焰喷射似的”。李斯特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虽然身在国外,但他时刻关心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当他在报刊上读到匈牙利发生了严重水灾的消息时,他连续举行了10场音乐会,并将收入全部献出,用于救济匈牙利灾民。这表现了李斯特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李斯特每次结束演出活动回到匈牙利,就会形成一次全国性的节日,匈牙利社会各界把他当成了民族英雄。1847年,李斯特结束了热情激荡、战果辉煌的巡回演出活动,从而进入了创作阶段。
3、魏玛时期
1847年,李斯特突然终止了旅行演出,原因有三:其一,他对浮浅单调的演出生活方式感到厌倦;其二,他遇到了一位支配他今后一生的女人;其三,他接受了魏玛大公给予他的宫廷乐师的职位,希望能安心搞创作。这一时期,李斯特与一位波兰君主的女儿卡罗林?威特相爱。这一年的年初,李斯特偕卡罗林赶赴魏玛,以宫廷乐师的身份,担任了魏玛歌剧院的指挥职务。在魏玛的10年当中,李斯特领导歌剧院,上演了许多著名作曲家的歌剧,其中有:格鲁克的《奥菲欧》、莫扎特的《唐?璜》、韦伯的《自由射手》等。他还宣传上演了许多得不到广泛承认的歌剧。与此同时,李斯特还写了大量的音乐评论文章和论文,宣扬介绍了柏辽兹、舒曼、瓦格纳以及韦伯等许多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还撰写了一本关于肖邦的书《论肖邦》。他和柏辽兹一样,始终都是标题音乐的热情倡导者和坚强捍卫者。在魏玛时期,李斯特创作了大量最优秀、最成熟的音乐作品,许多过去创作的钢琴曲,现在也经过修改而定稿,如《匈牙利狂想曲》、《练习曲》、《旅行的年代》等等。1849年,他先后创作完成了E大调和A大调两首钢琴协奏曲,又完成了钢琴与管弦乐队的《死之舞》。在交响乐方面,李斯特创作的12首交响诗是标题音乐的代表作。其中有:《玛捷帕》、《哈姆雷特》、《理想》等。
由于宗教信仰的关系,1861年末,李斯特由卡罗林迁居罗马,从而进入晚年时期。
4、晚年
到了晚年,李斯特的演奏有了显著的改变,浪漫主义的热情渐渐冷静下来了,他不炫耀技巧和渲染效果,代替这一切的是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在这一时期,李斯特热心于创作宗教的音乐,完成了清唱剧《圣伊丽莎白》,这部作品渗透着浓厚的宗教的神秘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思想。李斯特虽然穿上了神父的袈裟,但仍然经常出入于宗教以外的活动之中,仍然生气勃勃地关心着音乐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他终于没能完全献身于宗教。李斯特晚年的主要创作有《旅行者三年》、《灰色的云》、《送葬船》、三首《被遗忘的圆舞曲》以及最后几首《匈牙利狂想曲》(从16—19首)。1866年李斯特染上了肺炎,由于他带病去观看瓦格纳的歌剧,支持不住,中途退场,从而病情加重,7月31日晚去世,享年75岁。

二、创作特征及作品概论
1、创作特征
李斯特的创作主要集中在钢琴作品、交响乐作品和声乐作品这三个方面。李斯特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和现实主义倾向,他所创造的音乐形象鲜明,运用的音乐语言十分生动,从而把民族性、生活习俗性与思想内容的深刻性结合在了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李斯特是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的钢琴音乐创作和他的演奏风格是一致的: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饱满的激情和深刻的诗意。这些钢琴作品在世界钢琴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钢琴音响丰富而多彩,几乎达到了管弦乐队的效果,同时又保持了钢琴音乐的特征。
《匈牙利狂想曲》共19首,在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都是以匈牙利人的、吉卜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创作的,具有独特而又鲜明的民族色彩。它的主题既有歌唱性的,也有朗诵性的,还有进行曲性的,更有抒情性的或舞曲性的。他的许多狂想曲,都在力度和速度上有逐步加紧的特征,往往都是从庄严、深刻的说唱性的主题过度到舞曲,逐渐加快,以火热的舞蹈场面收尾。由于在这些作品中,李斯特在钢琴上出色的复制了匈牙利民间乐器所特有的音响效果,同时管弦乐队的声音效果更大大地丰富了钢琴的音响,所以使这些作品具有前所未闻的色彩。
2、《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赏析
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中,演奏的最多的是第二、第六及第十五首。第二首是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最优秀的一首,创作于1851至1854年间。它运用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恰尔达什”写成。这种舞曲的主要特点是双拍子,前半部称“拉苏”,速度缓慢;后半部称“弗里斯”,速度迅急,常用切分节奏。乐曲开始时是缓慢的引子,沉着有力而常有宣叙性,带倚音的音调具有浓烈的匈牙利民间音乐的色彩;然后是“拉苏”段落,悲愁的旋律充满内在的激情,唱出了人民的悲痛和民族的不幸,变换反复之后出现舞曲风格的段落,高音区不断重现同音反复,犹如不停的鸣响着的钟声,在用变奏站开以后,音乐急转而下,再现前面的主题,接着便速度加快,进入“弗里斯”部分,但其中的要素在“拉苏”段落中的中段已出现过。这段音乐丰富多彩,如民间节日欢欣鼓舞的场面,在高潮之后,音乐一度静止下来,然后重整旗鼓,一泄千里,全曲在振奋人心的沸腾气氛中终曲。
(评语:以上的叙述是仅仅针对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恰尔达什”,还是同时也赏析了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感觉像是仅仅介绍了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恰尔达什”。如果真是这样,要把对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的赏析补上。)

三、结语
李斯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是19世纪欧洲音乐舞台上的一位巨人,他把匈牙利民族音乐带向了欧洲、带向了世界。笔者认为,正因为他的作品里始终有着浓厚的匈牙利民族特征,所以,李斯特不但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应该是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
李斯特使人们对狂想曲这一乐曲类型有了崭新的认识(狂想曲是谁发明的?)。除了钢琴曲和管弦乐曲之外,李斯特还创作了许多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他的艺术歌曲在19世纪的声乐作品中,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李斯特也是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音乐创作,比柏辽兹更加富于现代色彩,因此,人们都说,是李斯特推开了“20世纪的大门”。
总之,李斯特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这样一位成就卓著的伟大音乐家,他的音乐遗产,值得我们永远当成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他的名字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李斯特个人简介

目录弗朗兹·李斯特 约瑟夫·李斯特 威廉·李斯特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贴吧相册 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6881.htm
李斯特,欧美姓氏,主要出现在德奥地区。弗朗兹·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 李斯特的作品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且创造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约瑟夫·李斯特,英国外科专家,发明和推广外科防腐技术。威廉·李斯特,纳粹德国元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德国经济学家,创李斯特派,保护贸易论倡导者。目录弗朗兹·李斯特 约瑟夫·李斯特 威廉·李斯特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贴吧相册 编辑本段弗朗兹·李斯特  简介   德语: Franz Liszt   匈牙利语:Liszt Ferenc 弗朗兹·李斯特(1811.10.22--1886.7.31)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又称:钢琴魔王)。   弗朗兹·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Raiding, Hungary)。当时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李斯特的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德语两种拼法。李斯特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语写作。   李斯特六岁起开始学习音乐,1821年移居维也纳,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Antonio Salieri,或译萨列里)、车尔尼(Carl Czerny)、雷哈、巴埃尔的弟子,1822年在他的个人音乐会上受到贝多芬的接见,贝多芬吻了他的额头,李斯特视为音乐的洗礼。   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   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二首钢琴练习曲以及超技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肖邦、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   1848年起他常住魏玛(Weimar),担任了魏玛宫廷乐长,并经常来往于罗马(Rome)、布达佩斯(Budapest)之间。1876年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死于拜罗伊特(Bayre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