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 2、为什么说商鞅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人?
- 3、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 4、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 5、商鞅变法的可怕之处是什么?
- 6、商鞅变法变出了怎样一个可怕的国家?
- 7、历代变法真相:商鞅变法
- 8、变法成功的商鞅为什么死得那么惨,是必然的吗?
- 9、商鞅变法的弊端
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商鞅变法真正恐怖如下:
1、尚刑罚
商鞅变法另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尚刑罚,凡事都以刑罚解决。它鼓吹轻罪要重罚,使民不敢犯罪。让老百姓产生畏惧心是它的一个重要目的。老百姓因畏惧而不敢做而不是因内心不想做而不做。这其实给秦国统一后又灭亡埋下了隐患。
2、轻教化而愚民众
还有一项让人心生恐怖的重要的法令,那就是禁止有识之士去农村进行讲学教化。他认为民众有了智慧就会难以管理。只有让民众像牛羊一样任劳任怨,才有利于管理。殊不知民众创造力是伟大的,这样其实大大地抑制了民众的创造力。这一点是被后世经常诟病的。
3、变法不彻底
当时变法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并未能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切底绝离。当支持者离开权力中心,旧势力就立刻趁势反扑而来。孝公去世后,贵族旧势力开始掌权作乱。商鞅也成了变法不切底的第一个牺牲者,最后被五马分尸而死。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产生。
变法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
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
为什么说商鞅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人?
大家还记得上学时候在课本中学到的商鞅变法吗?为了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全国以农业求富,也承认土地的私有制,也允许土地之间的买卖,加强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重农抑商,鼓励老百姓开垦荒地,种粮种地等等。大力推广农耕窑业,限制工商业,而且也统一了度量衡。在军事方面也发行军工制,士兵为了能够加官进爵可以不顾生死等等,可以说是各种好。
然事实上,商鞅变法当中的内容却是极其邪恶恐怖的。在历史上商鞅拟定了律法,但他担心百姓们不相信,于是在秦国都城的集市当中做了个高达三丈的粗木棍。并说谁要是能将这根木头棍子搬到规定的地方,就奖励十两黄金。此时百姓中还是无人敢动,然后商鞅又加价长到50两,只要能搬动就奖励。于是就有人壮着胆子将木头搬动了,于是商鞅就真的把50两黄金给了那人。于是慢慢的,百信们都开始信任商鞅。
商鞅变法中最邪恶的地方就是他重用奸邪之人,以恶惩善,让大奸大恶之人去管理好人。商鞅的主张是人不如驴,只允许老百姓专心的准备农更和迎接战争。不允许听,不允许说,也不允许看,只允许机械化的做规定做的事情。而且还不能犯错误,因为商鞅主张轻罪重罚。商鞅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让犯错者负责而接受惩罚,其目的是为了恐吓和震慑。要让老百姓乖乖听话,让老百姓不敢犯错,让你干嘛就干嘛。希望将百姓发展成为倾国的傀儡。虽说变法确实上秦国国力大增,但这是完全建立在老百姓的痛苦之上的。
商鞅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思想家,用现在的人去看估计会骂他是个变态。商鞅号称是闯入人世间的魔鬼。虽说他是秦国的权臣,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思想家,但绝对是一个非常邪恶的思想家。商鞅的邪恶总的来说就两点:一个是他的思想对于老百姓来说极其可怕。其次就是他的思想成为了2000多年来所有封建王朝统治人民的共同方式。
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其实说商鞅变法比较恐怖还是太夸张了,只能说商鞅变法让秦国变了,变成了一个真正以法治国的国家了,至于说什么暴虐无道,太恐怖都只是夸张说法而已,其实就是治国理念不一样而已。
在当时儒家和法家是战国时期形成的两大对立学派,为执政者如何治理百姓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版本。
儒家认为治理百姓要靠"德”,用"仁丶义丶礼丶智丶信”来教化才是正道。法家则认为治理百姓要靠法律,赏罚分明。人犯了法就要严惩,绝不能讲情面,这样老百姓才不敢犯法,才服从领导。
商鞅在秦国实行的是法家治国思想,实行以法制国,商鞅变法虽然在增强秦国国力中一时产生了积极作用,最终还是失败了。因此,儒家说法家暴虐无道也是自然的。
历史经验证明,儒家和法家在治理国家中都有可取的一面。人不讲道德不行,但无出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同样不行,只有礼法并举,恩威都用才是有效的治回方法。
所以商鞅变法并不恐怖的地方了。也没有什么暴虐的地方,就是单纯的治国理论而已。
扩展资料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第一,废除官爵俸禄世袭制,制立军功爵制。新法规定,凡没有军功的旧宗室贵族,一律解除贵族籍,取消官爵世袭特权。
第二,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所谓“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就是废除井田制,授田于民,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按土地多少抽税。在此基础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鼓励垦荒,对于从三晋来秦的无地劳动者,给他们土地和住宅,并免除其三世的劳役。
第三,设立郡县,实行编户什伍连坐法。为了加强封建君主对全国的统治,取消分封制度,把小乡、小邑和村落合并为三十一个县,每县设立县令、县丞,由国王直接任免。这样,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国君对地方的统治。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第四,统一度量衡。新法规定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平斗、桶、权、衡、丈、尺。如标准尺,一尺约合今0.23尺,标准量器,一升约合今0.2公升,现在保存的“商鞅方升”,即是一件标准量器。
第五,彰明法令。为建立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商鞅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并公布于世,要全国遵守。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巨大的社会改革,对奴隶主贵族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商鞅变法其实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好,也有一些让人看不透的地方,所以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商鞅变法还是非常恐怖的,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商鞅变法到底恐怖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其实说商鞅变法比较恐怖还是太夸张了,只能说商鞅变法让秦国变了,变成了一个真正以法治国的国家了,至于说什么暴虐无道,太恐怖都只是夸张说法而已,其实就是治国理念不一样而已。
在当时儒家和法家是战国时期形成的两大对立学派,为执政者如何治理百姓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版本。
儒家认为治理百姓要靠德,用仁丶义丶礼丶智丶信来教化才是正道。法家则认为治理百姓要靠法律,赏罚分明。人犯了法就要严惩,绝不能讲情面,这样老百姓才不敢犯法,才服从领导。
商鞅在秦国实行的是法家治国思想,实行以法制国,商鞅变法虽然在增强秦国国力中一时产生了积极作用,最终还是失败了。因此,儒家说法家暴虐无道也是自然的。
历史经验证明,儒家和法家在治理国家中都有可取的一面。人不讲道德不行,但无出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同样不行,只有礼法并举,恩威都用才是有效的治回方法。
所以商鞅变法并不恐怖的地方了。也没有什么暴虐的地方,就是单纯的治国理论而已。
商鞅变法的可怕之处是什么?
但商鞅在变法所推崇的:要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国家才会强盛;要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国家才会强盛;要必须‘弱民’、‘愚民’,国家才能强盛。是封建社会的糟粕,与人类的文明发展大相背离,应予摒弃。
其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扩展资料:
其主要内容有:
(一)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变出了怎样一个可怕的国家?
古时商鞅,今日专家。
商鞅变法,官僚贵族竭力反对,老百性也不欢迎,这是为什么?
商鞅自卫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变法,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土地改革,虽被赞颂、也有深远影响。但“用军功换取土地”,不可取。《史记》、《资治通鉴》均记载,秦兵为争夺人头而互砍之事,因为只有杀人如麻的暴徒拿着人头才能获取土地,这是极其怖恐,极其残忍的。
商鞅的“山泽之利”全归国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垦荒,重征商税等,连私人旅馆都不许存在,是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说穿了,都是为了强国,与富民没多少关系,是弱民的,平民又穷又傻,专制统治才稳定。
商鞅倡导“民愚则易治也”,推行小家庭政策,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大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就会被父母踢出去嫁给寡妇。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姓不得擅自迁居,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原有的宗族体系变成单一的个体农户,征税征兵的难度就大大降低。
商鞅变法,连货币都没有了,以物易物,退回到原始社会……
商鞅的“连坐法”,轻罪用重刑,企图实现所谓“全民自治”。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告密”写进法律的:“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老百姓为了生存话命,成天惶惶,怕人告密,怕牵涉连坐,每时每刻都得小心翼翼,日子实在不好过,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国家啊!
事实上,因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这很正常。但民众也不满,也反对,因为刑罚太严苛,苛捐杂税太沉重,日子实在过不下去。
这次变法是千方百计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秦国进入“战国七雄”。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商鞅失去了强大的支持者。商鞅被诬告有口难辩,只得逃亡,在秦军追捕中遭到五马分尸(车裂)的下场。《战国策》这样描述商鞅最后的命运:“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刻薄人”,司马光《资治通鉴》也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说他严酷,立下严刑峻法,还亲自去看公捕公判,杀人杀得渭水都被染红了。
但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其新法,因为商鞅变法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法宝”,为后来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六王毕,四海一”,秦朝千秋霸业,至“秦二世”而亡,仅维持14年。
商鞅变法变出了一个全新的战国,重点在于一个新字,这个新代表的是全面的,彻底的变法。而秦国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其它六国虽然或多或少的变法了,但是不论先于还是后于秦国变法,都没有秦国变法得彻底干净!
1、秦国变法与其它六国变法比较
秦国变法是最彻底地的一次变法,它不仅全面废除了实封制,更是彻底解放了奴隶阶层,释放了国家的生产力!最重要的是秦法完整细致,号称“事无巨细、皆有法式”;而且秦为上下只有一部法律,执法异常严格、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谁也逃不脱秦法的治理,而且变法之后的秦国历代君主都坚持秦法,守法护法!
秦国变法的蓝本是魏国的李悝变法,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秦国变法远比魏国深彻。魏国是战国之世最先变法的一个国家,但是变法并不彻底。楚国是第二个变法的国家,吴起在楚国变法九年而死,原本就变得少,后来复辟后变得就更少了。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历时19年,以术治韩,终申子之世无侵韩者,韩国也得到了“劲韩”的名号。但是申不害死后,韩国就复辟了,再也没有变过法了。
齐国先后三次变法,第一次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变法,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第二次是齐威王田因齐变法,主要集中在吏治方面。第三次则是齐宣王田辟疆变法,大体跟秦国相似,但是变法没几年,变法的大臣苏秦便被老世族刺死了,变法也就搁浅了。燕国在燕昭王时期开始变法,历一代君王,之后变法就没有什么动静了。赵国在赵武灵王时,以胡服骑射的名义进行了变法,历武灵王、孝成王两代,之后就没有变法了。
秦国变法最彻底,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东方六国虽然也变法了,但是并不彻底,且法治中还有礼治。这也是为什么六国能多次合纵攻秦的一个内在原因,因为新旧之间水火不相融也。
历代变法真相: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在中国的改革家序列里,商鞅与他同时代的李悝、吴起等人,是祖师级的人物,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人物。但实际上,商鞅本人不过是一个冷血的国家主义打手,是一个中国历史长河中从未消失过的恐怖幽灵。商鞅的变法理念有三:1、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国家才会强盛;2、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国家才会强盛;3、必须弱民、愚民,国家才能强盛。这三条,无论是放在今天,还是放在2000年前,都是历史的反动。
据《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三:1、按军功受爵;2、强制百姓互相告密,有奸不告者腰斩;3、百姓只许务农,从事其他职业者,以及懒惰而致贫困者,全家没收为奴。这三大内容,正对应着商鞅的上述三大变法理念。
商鞅认为,国贫而务战,毒输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商君书靳令》),无论国家有钱还是没钱,都必须时刻处于战争状态,如此才能强盛,才会不被六虱侵害。六虱是什么呢?是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和平。
为什么必须人人告密国家才会强盛?《商君书开塞》里有解释:让老百姓只敢做国家让他们做的事,国家才会大治。《史记》里说,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似乎效果很好,但实际情况是:老百姓所受的盘剥比重非常之大,始终在生存线上下挣扎,因为商鞅认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按商鞅的逻辑:百姓贫穷,就会有求富的动力;富有之后,就会淫(商鞅所谓的淫,指的是求智欲);淫了之后,国家就会有虱,就不能强盛。所以,国家必须想办法在百姓富裕后合理拿走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再度陷入贫穷。如此,才会重新激发百姓的求富动力,他们为生存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求智,国家也不再有虱了。这种让国家富有而让老百姓保持贫穷的治国方法,可以使国家双倍强盛。(原文见《商君书弱民》)
变法成功的商鞅为什么死得那么惨,是必然的吗?
这是一道无解的题,商鞅变法越成功,他就必须死得越惨,不存在更好的处理方式!我们发现,自古变法者鲜有好下场,因为法家思想治国,用的是“刀”,伤人是变法的前提,其结果必然被反伤。秦惠文王车裂商鞅并非因私怨,而是商鞅法制的必然结果。
商鞅的结局,才是真的“兔死狗烹”,虽然他改变了历史走向,创造了历史新纪元。商鞅走投无路时,曾经感慨自己是“作法自缚”,一点没错,商鞅及他的法律,触动了太多利益阶层的底线,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是受害者!
那么,商鞅及商鞅的法,究竟触动了谁的利益,导致他必须死得那么惨呢?
商鞅变法到底变了什么?
商鞅变法之所以影响深远,绝不是简单地修修补补,出几条惠民政策,为国家增加点税收,而是从根本上,打翻了自西周以来,一千多年的社会结构,是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
西周以来,中国以宗法制为框架,构建了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分层治理结构。分封制就是这种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从天子,到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层阶分明,非常稳固。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这种治理结构受到了严重挑战,天子虚位,卿大夫威胁诸侯,士族反抗卿大夫,导致天下大乱。第一个受害人就是天子,春秋时期礼坏乐崩,天子就基本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第二个受害人就是诸侯,战国时期卿大夫代政,国君被架空,导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桓专权等。
天子受害,周王室名存实亡,诸侯受害,侯国孱弱。天下有识之士都看出了这一点,都试图通过变法来改变这个现状。只不过各家变法的方法不同,解决问题的深度不一,效果也就千差万别。
比如,李悝变法,力足以土地改革,遏制权贵阶层;吴起变法以军事为核心,打击权贵,此外还有申不害变法等。但是没有一个变法,像商鞅变法来得那么彻底,来得那么轰轰烈烈。
商鞅变法的核心其实就是一句话:强化君主独裁!怎么做到呢?削弱卿大夫的特殊地位,将王权直接下沉到社会最底层,比如废除世卿世禄,废除井田制,实行军功爵制,实行全员征税等等。这个结果,实际上推翻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结构,国家政治结构,从分层治理,变成君主一元制的垂直管理。
无疑,商鞅变法的结果,让王权独尊,其他的人都成了“编户齐民”,所有的利益只为一个人服务:君主!因而,秦国的财富从原来的权贵阶层手中,流入国库,秦国就是这么强大起来的!
老秦贵族集团是商鞅变法的最大受害者
很显然,商鞅变法的第一刀,就砍在了秦国旧贵族的身上。他们原本是靠分封制坐享其成的一个特权阶级,他们都是国君的宗室子弟,是一群靠分封制坐享其成的蛀虫。
按照商鞅的法律,从此他们的身份不再是天生的贵族,要想做官,要做大官,就必须建功立业。经济上,他们也不再享有井田制带来的馅饼,而是要靠军功赚取封地,否则就跟老百姓一样种地纳税。
无疑,这不是伤人,而是要人命!所以,商鞅变法还没开始,就遭到了激烈的反对。以甘龙、杜挚为首,他们提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通行的礼和法,古来如此,不能轻废。这句话是历朝历代守成者的通用语,看上去冠冕堂皇,像是学术之争,其实背后是利益。
倘若不是秦孝公做强力后盾,商鞅变法是不可能成功的,也只有秦孝公这样的有政治远见,且能与贵族势力掰手腕的君主,才有可能做得了商鞅的后盾。说白了,商鞅在为秦孝公服务,在为王权革宗族子弟的命!
这就看清楚了,商鞅不是与某个人有矛盾,而是得罪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利益集团!商鞅与他们的矛盾,也不是一般的矛盾,而是生死之战!
所以,商鞅的结局从那时候就已经注定,肯定非常惨烈!自古变法者都是如此,变法越成功,变法者死得越惨!
商鞅之法又让自己站在王权的对立面
既然商鞅变法为了王权,收下商鞅大红包的秦惠文王,为何不力挺商鞅呢?为何非要做得那么绝?原因有三个方面。
其一、惠文王新登基,他没有秦孝公的实力对抗老秦贵族,所以必须与他们妥协。
惠文王不傻,他不可能拿商鞅变法的成果,这个长远利益做交易,把商鞅扔给老贵族,以私人恩怨化解政治矛盾,对他来说是一笔无本万利的买卖。
死的是商鞅,妥协的是旧贵族,得利的是惠文王,天底下哪儿找这么便宜的买卖!
其二、商鞅的法必须永存,商鞅这个人已经无足轻重,这就是变法者的悲哀!
维护变法成果,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抛弃商鞅这个人,也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惠文王的选择一点不用费心思。而且失去价值的商鞅,必须去死,因为他对其余六国来说,还存在价值,惠文王不可能留下他!
其三、最不可思议的是,商鞅之法让自己站在了王权的对立面。
商鞅变法就是维护王权的独裁,但商鞅本人,却因为变法成功,而位高权重,成为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精神信仰”。这太可怕了,在秦国,无人不知商君,无人不惧商君,那么,国君何以自处?
商鞅自己也变得很骄横,把自己推上了火山口。法家不像儒家,儒家讲求忠孝,法家讲求利益。所以,儒家对君主基本是无公害生物,法家不行,必然成为防范猜忌的对象。
变革把自己变成了君权的对立面,悲哀!
出了秦国之门,商鞅竟然无所投靠
商鞅闻到危险的信号后,第一时间逃离秦国,想回到魏国。结果,目光短浅的魏国,对当年的仇怨不能释怀,不肯让商鞅入境,走投无路的商鞅只好回到秦国坐以待毙。
表面上看,魏国做得太狭隘,认识不到商鞅的价值,其实,即便魏国想得到商鞅,有可能吗?难!
商鞅变法后,秦国已经坐上了世纪快车,魏国及其他诸国,还在分封制的泥淖里挣扎,与秦国的差距越拉越大。请问,魏国有胆量因为一个商鞅,跟秦国翻脸吗?商鞅这个烫手的山芋,没有谁敢接!
其实,战国末期是法家思想流行的年代,社会上并不缺商鞅这样的人才。商鞅的成功,除了其个人能力而外,秦孝公的见识和能力,列代国君所营造的社会环境,以及对变法者的支持程度,都是变法成功的必要条件。请问,其它六国谁具备?如故不具备,纵有千百个商鞅,又有何用?纵使商鞅到了魏国,又能怎样?
所以,离开了秦国这个土壤,商鞅注定是孤独的,出了秦国的大门,他就是一条没了水源的鱼!
两大受益人群,不能成为商鞅的后盾
商鞅变法的收益人群,为什么不站出来力挺商鞅呢?他们在干什么?
商鞅变法有两类人受益,第一类就是国君,前面讲过,惠文王虽然受益,但是需要拿商鞅的头,跟老贵族做交易,对他来说,商鞅是失去价值的人,同时还对他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第二类收益人群就是平民。平民为何不替商鞅出头呢?很简单,平民不是政治势力,他们在政治生活中,出于支配地位,影响不了上层建筑。没办法,历史是人民的,不是阶级社会平民的,真正左右历史大局的还是政治势力。
另外,老百姓真正有多少人感谢商鞅,恐怕还真不一定。商鞅变法就是双刃剑,给平民带来“公平竞争”的政治条件时,也给平民带来极大的不变,甚至危害。比如连坐制,一家犯法,亲邻牵连;比如严刑峻法,稍不留神就跌入法律陷阱,等等。
所以,平民对老百姓既爱又恨,恨要大于爱。人往往就是那样,得到好处认为是应该的,受到损害就念念不忘。
即便受惠最大的人群,比如得到军功爵的人,最应该感恩戴德吧?未见得,因为商鞅之法不能保证你的爵禄是永久饭票,稍不留神就会因犯罪被剥夺爵禄。拼了命换来的饭票,没吃上几口,又被找借口夺了,回过味来才发现:这不分明就是肥皂泡嘛!
奇怪吗?不奇怪,商鞅本来就不是为了平民才变法!
商鞅变法的弊端
商鞅变法的弊端是:1、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变法举措导致整个民族的民主意识弱化;2、“编民为什伍”和“连坐”法,使人民互相监视、互相告发,从而使全体人民时刻处在互相猜疑的恐怖之中。
弊端 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奖励耕织的政策固然没错,但他又规定凡从事末业(工商)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这种重农抑商政策政策以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即时在封建社会早期已无多少积极作用,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更是成为严重阻碍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编民为什伍”和“连坐”法:商鞅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种使人民互相监视、互相告发,从而使全体人民时刻处在互相猜疑的白色恐怖之中,到王安石变法时演变为“保甲制度”,以后又被国民党所继承。到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日本侵略者也实行保甲制度。
简介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于是,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