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古稀之年意思解释
- 2、什么叫古稀之年
- 3、古稀之年的意思
- 4、古稀之年的意思是什么
- 5、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
- 6、古稀之年的意思 词语古稀之年的意思
- 7、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
- 8、古稀之年指的是(三十而立)
- 9、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古稀之年的意思
古稀之年意思解释
古稀之年是指人生中的第70年,古指年纪,稀指珍贵。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尊重年长者为传统美德。古稀之年意味着一个人已经度过了漫长的人生旅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这个阶段的人通常进入晚年,享受着退休生活,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古稀之年也是家人和朋友们欢聚一堂,庆祝生日,并表达对长者的敬意和祝福之时。
稀之年"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年龄达到70岁时所说的一种祝福和称谓。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时代观念,在古代中国,人的寿命大多数很短,能够活到70岁以上的人很少见,因此到达70岁被认为是一个稀罕的年纪。
"古稀"二字分别指古代的意思和指70,加在一起就表示70岁这个年纪,也可以理解为稀罕的年龄。
"古稀之年"常用来作为祝福,体现出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愿和敬重。也是表达对老人家年纪大了,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依然坚强、健康的敬仰和敬畏。
古稀之年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稀”是少的意思。出自《曲江二首》杜甫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之年意思解释:指人到七十岁。
古稀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gǔ xī zhī nián,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出自《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之年是中国传统的年龄计算方式之一,指的是人满70岁。在中国文化中,人的一生可以被划分为几个重要的年龄段,而“古稀之年”则代表了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古稀一词取自《尚书·大禹谟》中的一句话:“寿考终古稀”,意思是人到了70岁,就已经经历了七个十年,生命已经进入晚年阶段。因此,“古稀之年”强调的是一个人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阅历和经验。
古稀之年的涵义并非仅仅指年龄,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老年人智慧和尊重的态度。在传统观念中,70岁是一个人生经历丰富、智慧成熟的阶段。人们认为,在这个年纪,一个人应该获得了足够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可以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因此,“古稀之年”应该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象征,它提醒人们要对老年人给予尊重和关怀,珍惜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
1、耄耋:表示年龄非常大的状态,通常指80岁以上,如耄耋之年、耄耋老人。
2、不惑之年:指40岁,意味着人已经过了迷惑的年龄,具备了一定的智慧和经验。
3、耳顺之年:指56岁,表示人到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享受晚年的安逸。
什么叫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的意思是七十岁的代称。
1、拼音:gǔ xī zhī nián。
2、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3、注音:ㄍㄨˇㄒㄧㄓㄧㄋㄧㄢˊ。
4、近义词:年逾古稀。
(1)拼音:nián yú gǔ xī。
(2)释义:指年龄已经超过了七十岁。
(3)注音:ㄋㄧㄢˊㄧㄩˊㄍㄨˇㄒㄧ
5、反义词:锦瑟年华。
(1)拼音:jǐn sè nián huá。
(2)释义:意思是比喻青春时代。
(3)注音:ㄐㄧㄣˇㄙㄜˋㄋㄧㄢˊㄏㄨㄚˊ。
6、词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
“古稀之年”造句:
1、爷爷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容光焕发,精神仍然很好。
2、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3、他老人家虽已近古稀之年,却依然殚精竭虑地奔走在工作第一线,依然抟心揖志地体恤民众疾苦,无论是岁暮天寒,雪窖冰天,还是洪水横流,雨淋日炙。
4、李伯伯到了古稀之年,身体还这么硬朗,真是难得呀!
5、是陈医生妙手回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这个古稀之人又枯木逢春了。
古稀之年的意思
古稀之年的意思是七十岁的代称。
古稀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gǔ xī zhī nián,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出自《曲江二首》。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偏正式;作宾语;指男性70岁。
示例七十~是人生难得的。师傅在~仍坚持游泳、打拳,看上去像是五十来岁的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老伯到了古稀之年,身体还这么健壮,真是难得。爷爷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容光焕发,精神仍然很好。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李伯伯到了古稀之年,身体还这么硬朗,真是难得呀!爷爷到了古稀之年,身体还 十分健康。爷爷已年逾古稀,但仍然每天早上坚持体育锻炼。
张教授虽已年近古稀,但仍潜心钻研,著书立说。是陈医生妙手回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这个古稀之人又枯木逢春了。他虽已年近古稀,但壮心不已,尚有余勇可贾。年逾古稀的黄大爷生气地说:“我已是日薄西山的人了,怎敢和你们年轻人比高低。”
古稀之年的意思是什么
七十岁的意思,人生七十古来稀,因为古代的人,因为生活条件和医疗,高龄的人是很少的,70岁就很稀少,
30岁 而立
40岁 不惑
50岁 知命
60岁 花甲
70岁 古稀
77岁 喜寿
80-90岁 耄耄
100岁 期颐
古稀之年的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古稀之年”是指人到70岁的时候。又叫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gǔxīzhīnián,出自《曲江二首》。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示例:1.七十~是人生难得的。2.师傅在~仍坚持游泳、打拳,看上去像是五十来岁的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
古稀之年的意思是人到七十岁。
【拼音】gǔ xī zhī nián。
【释义】指人到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诗:“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师傅在古稀之年仍坚持游泳、打拳,看上去像是五十来岁的人。”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男性70岁。
【近义词】年逾古稀、年事已高、鹤发鸡皮。
【反义词】锦瑟年华。
古稀之年造句
1、爷爷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容光焕发,精神仍然很好。
2、简短的寒暄之后,我们陪同罗杰斯先生走向位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演播大厅,一路上他脚步轻快,丝毫看不出古稀之年的龙钟老态。
3、八月桂花香,母亲大寿时。古稀之年身体健,劳作不辍精气足。宽容仁爱邻里赞,善良节俭美德传。亲朋好友齐祝愿:健康快乐,寿比南山!
4、他老人家虽已近古稀之年,却依然殚精竭虑地奔走在工作第一线,依然抟心揖志地体恤民众疾苦,无论是岁暮天寒,雪窖冰天,还是洪水横流,雨淋日炙。
5、养心殿里已近古稀之年、风烛草霜的康熙帝正被怔忡之疾所困,又觉头恼迷晕、腿膝疼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的意思 词语古稀之年的意思
1、古稀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gǔ xī zhī nián,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
2、成语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3、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男性70岁。
4、示例:七十古稀之年是人生难得的。
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
拼音:gǔ xī zhī nián解释:稀:少。指人到七十岁。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例句:
古稀之年指的是(三十而立)
古稀之年指的是古稀之年”是指人到70岁的时候。又叫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90岁称鲐背之年,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拓展资料: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后来到了明朝,距今五百年前时,著名书画家唐寅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三十而立意思是到了三十就而立,到了回十就不感,到了五十就知天命,到了六十就花甲。而立之年指30岁,不惑之年指40岁,天命之年指50岁,花甲之年指60岁,古稀之年指70岁。三十而立,而立之年的意思是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而立之年指的就是三十岁。扩展资料这句话的启示: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可是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四十不惑四十不惑:并非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也不迷惑了。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出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术体系的建立,三十能够建立自己学术体系的初步雏形,四十能够把自己的学术体系拾遗补缺较为完善,五十知道自己的学术体系天性如此;六十知道自己的学术体系不过如此;七十宣传自己的学术体系本应如此,面对质疑、求教,能够从心所欲解释自己的学术体系。”扩展资料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五十知天命意思是:五十岁以后能知道并顺应天命。《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扩展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先祖为宋国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也有是孔庙祭祀孔子。《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十而后知天命六十六十而耳顺。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自立于道;四十岁能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出处:《论语·为政》扩展资料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为政60花甲70古稀80耄耋90是什么称六十岁为“花甲”,称七十岁为“古稀”,称八九十岁为“耄耋”。一、不满周岁——襁褓。二、2-3岁——孩提。三、女孩7岁——髫年。四、男孩8岁——始龀、龆年。五、10岁以下——黄口。六、12岁——金钗之年。七、13、14岁——豆蔻年华。八、15岁——及笄之年。九、15岁——束发、志学。十、16岁——破瓜之年、碧玉年华。十一、20岁——桃李年华。十二、20岁——弱冠。十三、24岁——花信年华。十四、30岁——半老徐娘。十五、30岁——而立之年。十六、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十七、50岁——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年逾半百。十八、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十九、70岁——古稀之年。二十、80岁——杖朝之年。二十一、80-90岁——耄耋之年。二十二、100岁——期颐、人瑞。二十三、108岁——茶寿。古稀之年是指哪个年段01七十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对各年龄段的称谓。人们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耋”,百岁之人称为“期颐”。古稀之年指人到七十岁,古,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古代。古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古稀之年”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诗旧:“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后来人们将人到七十岁就称之为“古稀”。七十岁称为“古稀”,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能够到七十岁,这是一件很稀少的事情,应该值得珍惜剩下的时光。“古稀之年”也被称为“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是极为科学和合理的。除了七十岁的“古稀之年”,离得最近的就是六十的“耳顺之年”。意思是人到六十岁的时候,听别人言语就可以正确的判断是非、真假。古时候的老人能到达七十岁的非常少,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以及生活环境问题,因此人们将了七十岁的老人称之为“古稀之年”。古稀之年指的是什么意思1、古稀之年的意思是指男子的70岁。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词《曲江二首》中的两句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说,酒账已经赊了很多次,人的一生极少能活到七十岁,这算是很少的。2、总的来说,这两句话既是作者在感叹人能活到七十岁就已经很不错,同时也在表明时光不等人,要懂得及时行乐。可见,古人在对待生命上还是持有一种豁达的态度。所以,古稀之年对于古代的很多人来说,也是喜事一件。更多关于古稀之年指什么意思,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古稀之年的意思
1、古稀之年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
2、成语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3、除古稀之年外,其实还有很多词是形容年龄的,比如豆蔻年华(女子13岁)、弱冠之年(男子20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