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9寸+1寸=1尺打一成语
- 2、9寸?1寸?1尺打一成语是什么
- 3、9寸+1寸=1尺猜成语
- 4、九寸加一寸等于一尺是什么成语
- 5、9寸1寸=1尺猜一成语
- 6、9寸1寸=1尺打一个成语
- 7、九寸十1寸=1尺是什么成语
- 8、打一成语9寸+1寸=1尺
- 9、9寸+1寸=1尺打一个成语答案是什么
9寸+1寸=1尺打一成语
是得寸进尺。
得寸进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écùnjìnchǐ,意思是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指贪心不满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出自《老子·道德经》。出资:《老子·道德经》:“不敢进寸而退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成语简介: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9寸?1寸?1尺打一成语是什么
原题应该是:“9寸+1寸=1尺”
打一成语
得寸进尺
成语的意思是: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按字面来说,已经有9寸,再加1寸,那就是1尺了,
得寸进尺 成语的意思是: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按字面来说,已经有9寸,再加1寸,那就是1尺了,
0
得寸进尺
成语的意思是: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按字面来说,已经有9寸,再加1寸,那就是1尺了,所以是成语得寸进尺。
9寸+1寸=1尺猜成语
得寸进尺
拼音:dé cùn jìn chǐ
解释: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示例:法国~,五年以后吞并了整个南圻,而心犹未足,还打算攘夺北圻,仅留下中圻给越南。(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近义成语: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贪心不足、欲壑难填
反义成语:心满意足、如愿以偿、称心如意、知足常乐
歇后语:有了馒头想肉吃;侵略者的逻辑——得寸进尺
灯谜面:“九十分;加倍获利;有了十分,还想百分”,谜底:“得寸进尺”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九寸加一寸等于一尺是什么成语
9寸+1寸=1尺打一成语?——谜底:得 寸 进 尺。
得 寸 进 尺?
【拼音】: dé cùn jìn chǐ
【解释】: 得 了 一 寸,还 想 再 进 一 尺。比 喻 贪 心 不 足,有 了 小 的,又 要 大?的。
【出处】: 《老 子 · 道 德 经》:“不 敢 进 寸 而 退 尺。”《战 国 策 · 秦 策 三》:“王 不 如 远 交 而 近 攻,得 寸 则 王 之 寸, 得 尺 亦 王 之 尺 也。”
【举例造句】: 法 国 得 寸 进 尺,五 年 以迅此 后 吞 并 了 整 个 南 圻,而 心 犹 未 足,还 打 算 攘 夺 北 圻亩薯迅,仅 留 下 中 圻 给 越 南。 ★ 高 阳《清 宫 外 史》下 册
【拼音代码】: d c j c
【成语繁体】:?
【成语注音】:?ㄉㄜˊ ㄘㄨㄣˋ ㄐ一ㄣˋ ㄔ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i”。
【成语辨形】:?进,不能写作“近”。
【成语辨析】:(一)“得 寸 进 尺”和“得 陇 望 蜀”都 比 喻 贪 得 无 厌,不 知 满 足。不同在于:①手消“得 寸 进 尺”的 语 义 重 些,表 示 胃 口 越 来 越 大,越 要 越 多,越 逼 越 紧。②“得 陇 望 蜀”的 要 求 一 般 较 具 体 是“得 到 这 个,还 要 那 个”的意思;“得 寸 进 尺”的 要 求 有 时 是 具 体 的,有 时 则 是 不 具 体 的。(二)“得 寸 进 尺”和“贪 得 无 厌”都 有“不 满 足 于 所 得”的意思。但“得 寸 进 尺”偏 重 于 逐 步 进 逼;“贪 得 无厌”偏 重 于 贪 婪 地 追 求。
9寸1寸=1尺猜一成语
得寸进尺 [dé cùn jìn chǐ]
[释义]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范睢献书秦王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
应该是
得寸进尺
9寸+1寸=1尺 成语是:得寸进尺
,
你好,本题已解答,如果满意
请点右下角“采纳答案”。
9寸1寸=1尺打一个成语
寸进尺
【拼音】: dé cùn jìn chǐ
【解释】: 寸想再进尺比喻贪足要
.在身边准备一本《随身记》,巴掌大小,忽有所思,忽有所见,随手录下,是积累素材的一种好办法;
应该是“得寸进尺”。
得寸进尺
dé cùn jìn chǐ
【注释】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举例】
法国~,五年以后吞并了整个南圻,而心犹未足,还打算攘夺北圻,仅留下中圻给越南。(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近义词】
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贪心不足、欲壑难填
【反义词】
心满意足、如愿以偿、称心如意、知足常乐
【歇后语】
有了馒头想肉吃;侵略者的逻辑
【谜语】
九十分;加倍获利;有了十分,还想百分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九寸十1寸=1尺是什么成语
9寸+1寸=1尺打一成语是得寸进尺。
得寸进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écùn jìn chǐ,意思是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指贪心不满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出自《老子·道德经》。出资:《老子·道德经》:“不敢进寸而退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中国的成语典故里有很多揭示测量原理的“立竿见影”、“曹冲称象”、“累黍定尺”等,也有表现法制计量理念的“一概而论”等成语典故;既有彰显度量衡特有文化寓意的“称心如意”等成语典故,也有描绘古代度量衡装置的“悬羽与炭”、“漏尽更阑”等成语典故,还有反映古代度量衡单位的“墨丈寻常”、“毫厘丝忽”等成语典故。
得寸进尺效应:
一个人如果接受了别人的一个小要求,那么别人在此基础上再提一个更高点的要求,这个人也会倾向于接受。我们把这叫做“得寸进尺效应”。
得寸进尺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得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问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内,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
同时,实验者也向以前没有放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结果前者有55%的人同意,而后者只有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3倍。后来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叫作“得寸进尺效应”。
打一成语9寸+1寸=1尺
9寸+1寸=1尺,打一成语是得寸进尺。
9寸得到1寸,晋升变为1尺,所以谜底是得寸进尺。得寸进尺意思是得到一寸就想再进一尺;比喻贪欲无止境;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最早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后有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后人因此提炼出成语“得寸进尺”。
得寸进尺的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襄王妄图吞并各国。公元前270年,秦襄昭王准备兴兵伐齐。
范雎此时向秦昭襄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碍秦国攻齐。他说齐国离秦国很远,中间还隔着韩国和魏国。现在我听说大王要出兵攻打齐国,就算您此行一帆风顺,把齐国打败了,那么最后您仍然没办法统治齐国的土地。
如果您真的想统一全国,就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办法。对离我们远的齐国要暂时稳住,先把一些临近的国家攻下来。这样一来,秦国的版图就能不断地扩大,打下一寸就是一寸,打下一尺就是一尺。当您将韩、魏两国兼并之后,齐国也必定保不住了。
秦昭襄王听完之后茅塞顿开,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襄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的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首先攻下韩、魏,远交齐、楚,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接着又攻破楚国,平定南方。
最后把齐国平定,终于实现统一中国的愿望。
9寸+1寸=1尺打一个成语答案是什么
应该是得寸进尺。得到了一寸要进一步得一尺。
得寸进尺【拼音】de cun jin chi
得寸进尺
dé cùn jìn chǐ
[释义]
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
[语出]
《战国策·秦策三》:“范睢献书秦王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正音]
得;不能读作“děi”。
[辨形]
进;不能写作“近”。
[近义]
得陇望蜀
贪得无厌
贪心不足
贪多务得
欲壑难填
[反义]
心满意足
如愿如偿
称心如意
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