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亨利八世是谁_亨利八世的简介_亨利八世的历史事迹_亨利八世的评价
- 2、亨利八世名词解释
- 3、亨利八世经历战争
- 4、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简介
- 5、亨利八世在位时的政局如何?亨利八世的历史事迹及评价
- 6、亨利八世的六个妻子其中他最喜欢的女人是谁?
- 7、关于亨利八世
- 8、亨利八世为何离异?
- 9、亨利八世
- 10、亨利八世英语简介
亨利八世是谁_亨利八世的简介_亨利八世的历史事迹_亨利八世的评价
中文名:亨利八世
外文名:Henry/”>HenryVIII
国籍:英国
出生地:普拉森舍宫
出生日期:1491年6月28日
逝世日期:1547年1月28日
职业:英格兰国王、爱尔兰领主
皇室:都铎王朝
在位:1509年4月22日—1547年1月28日
其他成就:进行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 亨利八世(英语:Henry VIII,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英格兰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继位。他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
亨利八世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与当时的罗马天主教会反目,推行宗教改革,并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许自己另娶,并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会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修道院,使英国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
他在位期间,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虽然有说亨利八世在离世前成为新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仪式及教条。他的后裔爱德华六世,以及伊丽莎白一世都继续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儿玛丽一世在位期间曾恢复天主教的地位。
亨利八世曾经有六次婚姻,而有两个妻子是被其下令斩首。亨利八世的哥哥,也就是英格兰亨利七世的长子才是原来的皇位继承人,可是由于哥哥的早逝,使亨利八世继承了皇位和哥哥的未婚妻也就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个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
亨利八世名词解释
亨利八世(英语:Henry VIII,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英格兰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继位。他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
亨利八世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与当时的罗马天主教会反目,推行宗教改革,并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许自己另娶,并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会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修道院,使英国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
他在位期间,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虽然有说亨利八世在离世前成为新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仪式及教条。他的后裔爱德华六世,以及伊丽莎白一世都继续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儿玛丽一世在位期间曾恢复天主教的地位。
亨利八世曾经有六次婚姻,而有两个妻子是被其下令斩首。亨利八世的哥哥,也就是英格兰亨利七世的长子才是原来的皇位继承人,可是由于哥哥的早逝,使亨利八世继承了皇位和哥哥的未婚妻也就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个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
亨利八世经历战争
亨利八世经历战争
亨利八世时期没有常备军,国家实施招募雇佣军制度。
亨利八世即位之初,欧洲进入两大强权的争霸时期,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为争夺意大利开战,两国都力图争取英国的援助。1511年11月,亨利八世正式同神圣罗马帝国结盟,向法国宣战。
1513年6月,亨利八世世以保护教皇为名,联合西班牙对法国开战,亲率25000名英军入侵法国,这是百年战争结束六十年来,英国军队第一次踏足法国领土。
此时法军主力正在意大利鏖战,亨利八世的军队遭遇微弱抵抗,长驱直入百余公里,攻克小城特鲁昂。并挫败前来救援的法国骑兵,在圭内加特大败法军(马刺战役),生擒法军主将帕里斯和著名的巴亚尔骑士。1513年秋季,亨利八世载誉而归。
1513年九月的弗洛登战役中,苏瑞伯爵(诺福克公爵第二)击败法国盟友苏格兰,斩杀其国王詹姆斯四世,捷报再传。
1522年,刚刚即位的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以联姻之约使得亨利八世再度向法国开战。
1523年,亨利八世多路出击,陆地上萨福克公爵劳师袭远,率军入侵法国;海上英国海军同时与法国和苏格兰海军较量。
然而英国财政无法支撑这种规模的战事,几个月以后国库告罄。萨福克公爵的远征军推进到巴黎城外五十英里时粮饷断绝,不得不撤了回去。
1525年2月,查理五世的帝国军队在意大利北部的帕维亚决定性击败法军,俘虏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帕维亚战役)。
1526年,查理五世单独同法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态,断然拒绝了亨利八世继续战争的要求,并背弃了与亨利八世长女玛丽·都铎公主的婚约,转而迎娶葡萄牙的伊莎贝拉公主。
1543年英法重新开战,亨利八世为了打击法国航运,颁发大批私掠许可证,英国海盗四面出击,奉旨打劫。这些海盗借口查禁法国货物,见船就抢。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和尼德兰,也不能免受其害。
1544年,英法再次开战。法国集结200艘战舰搭载3万陆军入侵英国,登陆英国近海的维特岛。此次入侵的规模远远超过了44年之后的西班牙无敌舰队。
亨利八世重金打造的海军不负众望,在斯比海德一战中小挫法军,迫其无功而返,但付出巨大代价:排水量800吨的战舰“玛丽玫瑰”号沉没,400人丧生。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简介
亨利八世(生于1491年6月28日–卒于1547年1月28日)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开始在位,这时英国已经逐渐从一个欧洲偏远蛮荒的小国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大国,他的父亲亨利七世在位时,执行睦邻友好政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为自己长子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为妻。但婚后不久他的长子因病去世,当时西班牙和法国不和,他为了维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力图挽留长媳,经向教皇请示,(根据天主教教规夫妻结合是上帝的旨意,不允许离婚再嫁娶,丧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准。)教皇批准可以再嫁他的次子,当时只有12岁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18岁即位并娶寡嫂凯瑟琳,但他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玛丽(后来的玛丽一世)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此前英国尚未有过女王,而且有迷信说法说弟娶兄嫂不吉,他又和女侍官产生了婚外情,他让自己的主教宰相向教皇申请离婚,因为他这次婚姻是教皇亲自批准的,这为教皇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当时教廷亦不想得罪有强大势力的西班牙。教廷迟迟不能批准他离婚,而他的女侍官已经怀孕。他着急采取了多次措施,先把宰相撤职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纳教税,最后直至没收教会财产,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在当时受宗教改革思潮影响者的鼓吹下,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任英国教会最高权威。从此英国教会成为圣公会,基督新教的一个单独教派。圣公会是新教中改革最不彻底的一个教派,因为它和天主教没有任何理论原则的分歧,只是不承认教皇的权威,以及只有部份礼仪简化了。
亨利八世(生于1491年6月28日–卒于1547年1月28日)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开始在位,这时英国已经逐渐从一个欧洲偏远蛮荒的小国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大国,他的父亲亨利七世在位时,执行睦邻友好政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为自己长子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为妻。但婚后不久他的长子因病去世,当时西班牙和法国不和,他为了维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力图挽留长媳,经向教皇请示,(根据天主教教规夫妻结合是上帝的旨意,不允许离婚再嫁娶,丧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准。)教皇批准可以再嫁他的次子,当时只有12岁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18岁即位并娶寡嫂凯瑟琳,但他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玛丽(后来的玛丽一世)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此前英国尚未有过女王,而且有迷信说法说弟娶兄嫂不吉,他又和女侍官产生了婚外情,他让自己的主教宰相向教皇申请离婚,因为他这次婚姻是教皇亲自批准的,这为教皇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当时教廷亦不想得罪有强大势力的西班牙。教廷迟迟不能批准他离婚,而他的女侍官已经怀孕。他着急采取了多次措施,先把宰相撤职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纳教税,最后直至没收教会财产,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在当时受宗教改革思潮影响者的鼓吹下,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任英国教会最高权威。从此英国教会成为圣公会,基督新教的一个单独教派。圣公会是新教中改革最不彻底的一个教派,因为它和天主教没有任何理论原则的分歧,只是不承认教皇的权威,以及只有部份礼仪简化了。
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妻子也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他一怒将第二个妻子以通奸罪处死,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第三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爱德华(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国王)又因病去世。他先后娶了6位夫人,全部没有好结果:第一位逼迫离婚,第四位德国新教公主协议离婚,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后一位因他去世幸免于难,另外两位被他处死。
他临死时设下遗嘱,由爱德华和他的后代继位;如果爱德华没有后代,爱德华死后由玛丽和她的后代继位;如果玛丽没有后代,玛丽死后由伊丽莎白和她的后代继位。他没有想到如此严密的安排,最后三位继承人都没有后代,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都铎王朝也终结了,王位传给伊利莎白表姐的儿子
亨利八世在位时的政局如何?亨利八世的历史事迹及评价
亨利八世(英语:Henry VIII,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英格兰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继位。他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
亨利八世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与当时的罗马天主教会反目,推行宗教改革,并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许自个另娶,并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会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个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修道院,使英国王室的决定权因此达到顶峰。
他在位期间,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虽然有说亨利八世在离世前成为新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仪式及教条。他的后裔爱德华六世,以及伊丽莎白一世都继续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儿玛丽一世在位期间曾恢复天主教的地位。
亨利八世过去有六次婚姻,而有两个妻子是被其下令斩首。亨利八世的哥哥,也就是英格兰亨利七世的长子才是原来的皇位继承人,可是由于哥哥的早逝,使亨利八世继承了皇位和哥哥的未婚妻也就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个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
亨利八世早年继续执行反对法国、联合西班牙的外交政策,继位后,即与他早逝的长兄阿瑟的寡妻、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结婚。1513年,亨利八世以保护教皇为名,联合西班牙对法国开战,在圭内加特大败法军,并在英国北部夫罗登打败了法国的同盟者苏格兰的军队。这壹次胜利使亨利八世野心大增,志在左右欧洲局势。就在此时,他发现了商人出身的教士托马斯·沃尔西的才能,当即加以重用。
从1515年起沃尔西兼任大法官、约克大主教、枢机主教和教皇代表,总揽内政外交大权。沃尔西所推行的政策,是利用西班牙和法国的矛盾从中渔利,以拥护罗马教皇为号召,充当欧洲列强的仲裁者,力图扩大在法国境内所占的地盘,并促进在西属弗兰德尔地区的贸易利益。亨利八世以国王身份,也常常亲自出马搞外交活动。
他的对手是同样年轻有为,野心勃勃的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和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几位国王之间进行过多次排场豪华,声威显赫的访问会见、谈判联盟、媾和以及通婚等问题,这在欧洲外交史上是空前之举。在复杂的外交斗争中,亨利八世显示了他精明诡诈的手腕。1518年欧洲列强签订了标榜共同维护和平的《伦敦条约》,1521年英国主持调解法西战争的加来会议,都是英国均势政策的产物,英国从中也捞取了相当好处。
但是在1519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皇帝,号称查理五世,成为大半个西欧的主人后,英国的政策却未随机应变。亨利八世竟想联合查理五世征服法国,实现他夺取法国王位这种不切实际的野心。从1522年起,亨利八世连年派兵入侵法国,并向查理五世提供军费开支,以求支援。巨大的支出耗尽了原本相当充裕的国库储备,亨利八世不得不召开议会征税,并强索捐助。这严重侵犯了乡绅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全国一片反对之声,其原因正如有人一语道破的那样:「假如国王打败了法国,他也会把所有的时间和财富都花在那里。」新兴资产阶级已有足够力量 *** 国王违背民族利益的野心,亨利八世只得让步。对法战争损失巨大,无所收获,查理五世却得以在义大利战争中大败法军,俘获法王,后又进军罗马,把教皇控制在手中,把英国抛到一边孤立起来。
当时英国不但外交受挫,内政也陷于混乱。沃尔西好大喜功,专横跋扈,无视乡绅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牺牲民族利益,来满足以他为首的英国教会上层和高阶教士的野心贪欲。并使非常多急待解决的内政问题遭到忽视。随着宗教改革思想传入英国,广大群众反天主教会的情绪日加高涨,乡绅和资产阶级中涌现了非常多思想更为激进,力主改革的人士,他们要求摧毁天主教会这个最强大的封建势力,排除罗马教廷和背后操纵它的外国列强的干涉剥削,并通过改革使英国变得更为统一强大,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正值此际,亨利八世的离婚问题成为英国改革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宗教改革运动,尤其是没收大批修道院地产,带来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王室由于财政需求和谋求政治支援,把大批地产转卖或赠送给新贵族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使这些新兴势力发财致富,成为宗教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大搞圈地,提高地租,赶走佃户,造成大批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秩序动荡不安。1531年和1536年议会通过法案,用肉刑、奴隶劳动和处死等血腥手段,残酷镇压流浪者。惩办流浪者、安置劳动力、征救济税、维持治安,管理地方行政司法事务的决定权,则交给由乡绅担任的治安法官和教区职员,使他们取代教俗封建主,成为中央在地方上实行统治的工具。
亨利八世在位38年,本期间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体制、文化、思想、宗教各方面都有了巨大变化。虽然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是这些变革的根本原因,但作为专制君主,亨利八世顺应时代潮流而起的作用,是应予充分预计的。至于专制君主倒行逆施带来的祸害,则要到距他100年以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再予清算了。
亨利八世的六个妻子其中他最喜欢的女人是谁?
亨利八世是都铎王朝的第二个王国。亨利八世一生有六个妻子,以妻妾闻名。虽然他没有他不像中国古代的皇帝那样有三千个后宫佳丽,先后娶了六位皇后,这也使他在英国历史上名声大噪。亨利八世的六个妻子是谁?亨利八世凯瑟琳的第一任妻子是凯瑟琳,她的父亲是西班牙国王,所以凯瑟琳是西班牙的公主。凯瑟琳于1501年嫁给了亨利七世的长子亚瑟,后来亚瑟去世。亨利七世没有他不想失去凯瑟琳嫁给他的嫁妆,所以他要求亨利八世娶凯瑟琳为妻。是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她是伯爵的女儿,入宫后成为凯瑟琳王后的侍女。因为后来的国王和王后之间有一个空档,博林就成了亨利亨利和凯瑟琳离婚后,她被立为女王。因为生了个女儿,亨利很失望,于是渐渐远离了她。博林后来因通奸和乱伦被处死。亨利八世的第三任女王是珍西摩尔。波林被拒后,亨利八世追求西摩,希望她能做他的情妇,但西摩拒绝了。她只想要一个公平的王后,所以在波林被斩首11天后,亨利嫁给了西摩。安妮是亨利八世的第四任女王。因为这个联盟,他和安妮订婚了。当安妮到达英国时,亨利几次试图撤退,但他没有所以他不得不娶她。当联盟失去意义,亨利获得解放后,他与安妮离婚,这段婚姻只维持了6个月。是凯瑟琳霍华德的第五任王后。她生来高贵美丽,却隐瞒了曾经和一个男人同居的事实,被指控重婚。最后,亨利原谅了她,但她没有不要改变。婚后一年她勾搭上了另一个男人,亨利一气之下将她斩首。凯瑟琳帕尔是亨利末代女王。在她嫁给亨利之前,她已经嫁给了两个男人。虽然她不漂亮,但她很聪明。亨利死后,她嫁给了别人。这是亨利八世的六个妻子。亨利八世凯瑟琳亨利八世和凯瑟琳是夫妻。凯瑟琳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亨利八世在世时的第一位英国女王。他们的婚姻持续了24年。之后凯瑟琳终身没有儿子,这让对儿子念念不忘的亨利八世非常失望,于是提出离婚,结束了他们的婚姻。凯瑟琳出生于一个皇室家庭。她的父亲是西班牙国王,母亲是西班牙王后。亨利八世和凯瑟琳原本是叔侄姐妹。因为凯瑟琳是亨利八世的弟弟亚瑟王子的妻子,所以他们从政治婚姻走向了婚姻,但是结婚几个月后,亚瑟王子就因病去世了。为了和西班牙保持联系,亨利七世囚禁并殴打凯瑟琳,凯瑟琳没有她不想回到自己的国家,知道只要回去就会死于政治阴谋,于是假装屈服,答应嫁给亨利八世。所以在亨利七世他死后,亨利八世继承了王位,他们结婚了。他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凯瑟琳再次成为英国女王。凯瑟琳王后在位时,受到英国当地人民的由衷爱戴。但亨利八世继承女王后,一直希望死后有个儿子继承。然而,凯瑟琳王后接连生了六个孩子,只留下一个女儿。玛丽认为其他人都死了。因此,亨利八世试图取消婚姻,但当时罗马帝国的领袖是凯瑟琳的侄子,于是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最后,亨利八世在婚姻终止前秘密迎娶了博林。2013年,英国国家肖像画廊宣布发现了凯瑟琳的肖像。亨利八世和凯瑟琳在500年后再次相遇。亨利八世的离婚案亨利八世有六个皇后,离婚又结婚,结婚又离婚。在第一次离婚中,亨利八世经历了八年的离婚纠纷,亨利八世在他最终离婚之前,他的离婚案经历了许多波折。亨利八世的离婚案始于1525年,直到1533年才结束。随着英国和西班牙关系的恶化,亨利八世逐渐对自己的婚姻不满。而且,亨利八世一直盼望着有个儿子,他的凯瑟琳王后年过四十却只有一个女儿玛丽。所以亨利八世对凯瑟琳更加不满,他觉得都铎王朝有被割据的危险。于是在1525年,亨利八世有了离婚的想法。1527年,亨利八世爱上了安妮博林,她受过法国宫廷教育,非常聪明,倾向于宗教改革。于是亨利八世下定决心离婚,并请求教皇批准。因为当时的教会规定,国王的婚姻必须得到教皇的批准才能合法。当时,教皇完全由查理五世控制,而叶卡捷琳娜是查理五世于是查理五世利用教皇用各种手段阻止亨利八世和他姑姑离婚。之后,亨利八世转向国内他要求改革,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所以他在1529年罢免了沃尔西,召集了七年会议并开始进行宗教改革。1930年,离婚案提交欧洲各大学讨论,但终究没有结果。1533年,因为波林怀孕,亨利八世秘密迎娶波林,于是英国大主教认定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婚姻结束。于是在1533年,亨利八世的离婚案终于告一段落。亨利八世最喜欢的女人亨利八世一生有六个皇后,以皇后众多闻名于世。六皇后真的都是他的最爱吗?亨利八世曾经说过,她是我这辈子最爱的女人。;那么这个亨利八世最喜欢的女人是谁呢?亨利八世他最喜欢的女人是他的第三任王后珍西摩尔。安妮博林被处决11天后,他与珍西摩尔结婚,成为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王后。亨利八世娶了前两位皇后后,越来越觉得没有才华的女人是美德,而西摩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她一个字母也不认识,只知道刺绣,忙于照顾丈夫和孩子。她把自己的孩子和前两任女王留下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而且,西摩是个保守的人。这可以从亨利八世s对她的追求和她拒绝成为小三说明西摩是一个发自内心的保守主义者,也正是因为这种保守主义,亨利八世才更喜欢。亨利八世称西摩为自己最爱的女人,但其实更多的人愿意相信是因为西摩为念念不忘儿子的亨利八世生下了独子,而西摩的时机s的死更合时宜。西摩在分娩后的第12天去世。有人说西摩没有我的生活并不幸福,但它这实际上是她的运气。她在亨利八世对她的爱情感到厌恶之前就去世了,也在他刚刚为亨利生下一个儿子之前,亨利为此而珍惜她。西摩给亨利八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她的心是以死亡为代价的,而她是她死后唯一为她流泪的人,所以她死得其所。
关于亨利八世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HLNWwHOBm2shYhf09QfTQ
提取码:bb4o莎士比亚的最后一本剧本是历史剧《亨利八世》,写于1613年。该剧描写了一个真实故事,暴君亨利八世为了娶他看中的宫中女侍,就把妻子送上了断头台。但是,莎士比亚为了逃避统治者的迫害,在该剧末尾大量加上词句来赞颂当代的伊莉莎白一世及健在的詹姆士。当《亨利八世》在环球剧场演出时,发生了大火,致使剧场被毁。从此以后,莎士比亚没有再写一部剧本。
亨利八世,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将新教引入英格兰。他通过一些重要法案,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修道院,使英国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统治 1509年4月22日—1547年1月28日 加冕日期 1509年6月24日
亨利八世非常博学多才,他的宫廷是学术和艺术创新的中心。他甚至用拉丁文写了一本书。发现美洲(新世界)给亨利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全新的舞台,他是最早研习全球地理的欧洲统治者。1507年地图测绘师马丁·瓦尔德泽米勒(Martin Waldseemüller)和马蒂亚斯·林曼(Matthias Ringmann)出版了最早的全球地图,这个地图描绘了美洲大陆并将大西洋和太平洋分隔开来,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理论[11]。发现美洲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引导了一种探索发现的风气,亨利在他的宫廷和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了这一时代精神。 亨利八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弄臣,名叫威尔·萨默斯(Will Somers)。亨利八世热爱赌博,喜欢玩骰子。他年轻时擅长运动,特别是摔跤、打猎、室内网球。他也是音乐家、作家、诗人。他最有名的曲子是「与好伙伴一起消磨时光」(Pastime with Good Company),这首曲子也被称为国王的歌谣。亨利八世也参与过一些重要建筑的新建和改建,比如无双宫(Nonsuch Palace)、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礼堂(King's College Chapel)以及伦敦的西敏寺。亨利八世参与改建的很多建筑是查抄枢机主教托马斯·沃尔西的财产,包括牛津的基督堂、汉普顿宫、怀特霍尔宫以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亨利八世为何离异?
作为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代国王,亨利八世虽然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府和强大的海军,但他却算不上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后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他的功业,而是他几番波折的“离婚“闹剧。
亨利八世于1509年正式成为国王,参与过争夺意大利的战争。因没能成功离婚而与英国教会产生分歧,并于1534年颁布法案,确定国王取代教皇成为英国圣公会的首脑,从而提升了王室在教会中的地位,扩大并强化了王室的权力。
政治婚姻
1501年11月14日,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和斐迪南之女凯瑟琳与亨利的长兄阿瑟成婚,凯瑟琳带着一份高达20万德克(约五百万美金)的嫁妆来到英国。1502年4月,新婚不久的阿瑟不幸病故,亨利正式成为王储。英国为了留下凯瑟琳那笔丰厚的嫁妆,同时也不愿终止与赫赫有名的斐迪南的联姻,于是在亨利七世的建议下,凯瑟琳又被许配给了王储亨利。当时亨利只有11岁,虽然不同意这门婚事,但皇室人员以国家民族大义进行劝说,他最终还是同意了。1509年,王储亨利即位,称为亨利八世。6个礼拜过后,王室才公开庆祝这桩婚姻。
7个月后,凯瑟琳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但孩子刚生下来就夭折了。一年后,凯瑟琳又生了个男孩。正当亨利八世为都铎王族后继有人感到高兴时,孩子又不幸夭折了。接下来,在1513年及1514年凯瑟琳又生了两个男孩,却都同样夭折了。亨利八世感到了绝望,于是就产生离婚的念头。1516年,凯瑟琳生了一个女孩,也就是后来的玛丽女王。1518年,凯瑟琳又生了一个死胎。这样一来,不单是亨利八世,就连全英国的民众也开始担忧。因为年仅两岁的玛丽,当时已许配给法国皇太子,若亨利八世没有儿子继承王位,玛丽将来就会成为英国女皇,而她的丈夫则成为法国国王,若是这样英国就成了法国的一个行省。
享利八世
亨利八世“离婚”闹剧
和其他皇帝一样,亨利八世也希望通过军事冒险完成霸业。当时,法国和西班牙为争夺意大利在欧洲大陆进行激战,亨利八世于1512年参战,支持他的岳父阿拉贡的斐迪南。但在实际战争中,他并没有展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亨利八世特别信任沃尔西,让沃尔西独自兼任约克郡大主教、枢机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沃尔西觊觎教皇之位,亨利八世也表示支持。但是沃尔西的内外政策均告破产,使亨利八世的名声也受到了影响。亨利八世企图以自己的无嗣问题转移别人的注意力,从1527年起,他不断提出与凯瑟琳离婚。他说与寡嫂结婚违反上帝的旨意,儿子夭折就是上帝的惩罚,只有离婚上帝才能宽恕他。因为这桩婚姻原是教廷批准的,亨利八世只好向罗马教皇提出离婚申请。当时的教皇完全听命于法国的查理,而凯瑟琳就是查理的姑母,教皇自然不会同意离婚。后来,亨利八世又再次把自己的离婚案提交给教皇裁决,1529年6月21日,亨利八世与王后凯瑟琳全部出庭。凯瑟琳见到亨利八世便俯身下拜,她苦苦哀求亨利八世不要离婚。她请求亨利八世顾念多年的夫妻情分。最后她问亨利八世,她到底做错了什么事。亨利八世把她扶起来对她说,他不否认这是一桩美满婚姻,他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完全是为了皇室与国家。当时主持裁判的费希尔主教出面为凯瑟琳进行了辩护,使得离婚没有实现。
事实上亨利八世坚持与凯瑟琳离婚,并非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而是他喜欢上了凯瑟琳宫中一个名叫安妮的女子。亨利八世对教廷的裁决极为不满,他索性开始和安妮公开交往。恋爱中的亨利八世为安妮写下了脍炙人口的17封情节。这些情书至今仍珍藏在梵蒂冈图书馆中。安妮为了能够得到合法地位,也希望亨利八世尽快离婚。亨利八世见罗马教廷不肯同意自己的离婚申请,于是请英国国教会裁决,但也未得到受理。这时亨利八世便迂怒于大主教沃尔西,把为他效命15年之久的沃尔西视为异己势力,沃尔西虽未被处死,却被剥夺了一切财产和权力。经过几次请求离婚的失败,亨利八世便产生了脱离罗马教会的念头。1539年克伦威尔上台,主张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教会。英国国会于1534年通过《至尊法案》,确定国王代替教皇成为英国圣公会的首脑,这提高了王室在教会中的地位。至此,亨利八世终于如愿以偿地离婚了。离婚后的亨利八世与安妮结婚,但安妮也没能为他生下皇子,亨利八世后来罗列罪名将她处死。1540年7月亨利八世又将扶他登上至尊地位的克伦威尔送上了断头台。在1530年以后,亨利八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540-1542年间亨利八世先与年轻美貌的卡瑟琳·霍华德住到一起,后来又和温柔的卡瑟琳·帕尔结婚。但亨利八世因疾病缠身,不久便告别了人世。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Henry Ⅷ,1491—1547)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个国王。在他统治时期(1509—1547),英国进行了脱离罗马天主教会,建立国教会的宗教改革,给予教俗旧贵族以沉重打击。对国家 *** 机构作了全面改革,在欧洲以均势外交政策保障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这些促使英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使英国最终形成为统一集权的近代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因素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亨利八世作为拥有空前权力的专制君主,起了重大作用。 亨利八世之父亨利七世,本系王室远亲,在战场上夺取王位,开创了都铎王朝。亨利七世大力加强王权,镇压旧贵族的叛乱,使英国初步得到统一安定。在此期间,英国资本主义因素迅猛发展,产生了部分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业的乡绅阶层(或称“新贵族”),在东部、西南部和北部建立了许多具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呢绒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以伦敦为中心,经营国内海外贸易的商人公司团体也发展壮大起来。毛纺织业和商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围圈土地牧羊或专营粮食生产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使得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业的乡绅,靠着剥夺农民,侵占土地而发财致富。在文艺复兴影响下,文化、宗教、法律界出现了一批具有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人文主义者与改革家。地理大发现,航海业、印刷业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与此同时,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天主教会,仍然维持着对西欧各国的严密控制和最高权威,大陆上西班牙、法国、德意志等几个大国在激烈争夺欧洲霸权,随时对英国构成威胁。在英国国内,教俗旧贵族在中央和地方上仍居统治地位。这些情况,对于国家的统一强盛,王权的巩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都起了阻碍的作用。亨利八世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于1509年继承王位的。 这位年轻国王身材魁梧,气概豪放,健壮勇武,多才多艺,给当时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诗人斯克尔顿是他的教师,稍长时他会见并请教过伊拉斯莫和一些文艺复兴名人。他懂得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和一些西班牙文、希腊文,爱好诗歌音乐,并能作曲演奏。亨利八世在其统治初年,他的某些作为显示了文艺复兴新思潮的影响。他称誉博学多才,大力攻击教会的腐朽与教士的愚昧的人文主义者科勒特为“我的博士”。他亲自拜访《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并一直任用他为亲信大臣。亨利八世也支持维护英国司法权,反对罗马教廷干涉的人,声称“在英国国内除了上帝,国王是最高权威。”传说他曾到大毛织工场主温彻康布家作客,称羡他比自己还富有。亨利八世一手创建了王家海军,他下令建造快速灵活的新式战舰,把火炮装在船舱内部,并配备专门的战斗水手,并修建了几个海军专用的船坞。他在1514年给特里尼蒂公司颁发特许状,令其专门经营航海业,并有权征税资助航海和设置灯塔。 但亨利八世受封建贵族旧传统的影响也很深。他精通枪术,弓马娴熟,把大量时间花在与贵族骑士们比武、打猎、游乐上,不愿处理日常政务。他颁布法令,严格规定贵族在服饰上的等级区别,禁止平民在服饰排场方面有逾越之举。亨利八世标榜拥护罗马教皇,维护天主教会及其正统教义,烧杀了大批英国下层平民中的教派“劳拉德派”的信徒,及各种“异端分子”。以至他的秘书曾写道,在英国由于烧杀异端所费木材之多,竟使木材因奇缺而价格上涨。1521年,亨利八世发表《保卫七种圣礼》一文,驳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因而被教皇利奥十世授予“信仰的保护者”的称号,却被路德斥为“戴着王冠的蠢驴”。 亨利八世早年继续执行反对法国、联合西班牙的外交政策,继位后,即与他早逝的长兄阿瑟的寡妻、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结婚。1513年,亨利八世以保护教皇为名,联合西班牙对法国开战,在圭内加特大败法军,并在英国北部夫罗登打败了法国的同盟者苏格兰的军队。这次胜利使亨利八世野心大增,志在左右欧洲局势。就在此时,他发现了商人出身的教士渥尔塞的才能,当即加以重用。从1515年起渥尔塞兼任大法官、约克大主教、枢机主教和教皇代表,总揽内政外交大权。渥尔塞所推行的政策,是利用西班牙和法国的矛盾从中渔利,以拥护罗马教皇为号召,充当欧洲列强的仲裁者,力图扩大在法国境内所占的地盘,并促进在西属弗兰德尔地区的贸易利益。亨利八世以国王身份,也经常亲自出马搞外交活动。他的对手是同样年轻有为,野心勃勃的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和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几位国王之间进行过多次排场豪华,声威显赫的访问会见、谈判联盟、媾和以及通婚等问题,这在欧洲外交史上是空前之举。在复杂的外交斗争中,亨利八世显示了他精明诡诈的手腕。1518年欧洲列强签订了标榜共同维护和平的《伦敦条约》,1521年英国主持调解法西战争的加来会议,都是英国均势政策的产物,英国从中也捞取了相当好处。 但是在1519年, 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皇帝,号称查理五世,成为大半个西欧的主人后,英国的政策却未随机应变。亨利八世竟想联合查理五世征服法国,实现他夺取法国王位这种不切实际的野心。从1522年起,亨利八世连年派兵入侵法国,并向查理五世提供军费开支,以求支援。巨大的支出耗尽了原本相当充裕的国库储备,亨利八世不得不召开议会征税,并强索捐助。这严重侵犯了乡绅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全国一片反对之声,其原因正如有人一语道破的那样:“如果国王打败了法国,他就会把所有的时间和财富都花在那里。”新兴资产阶级已有足够力量抵制国王违背民族利益的野心,亨利八世只得让步。对法战争损失巨大,无所收获,查理五世却得以在意大利战争中大败法军,俘获法王,后又进军罗马,把教皇控制在手中,把英国抛到一边孤立起来。 当时英国不但外交受挫,内政也陷于混乱。渥尔塞好大喜功,专横跋扈,无视乡绅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牺牲民族利益,来满足以他为首的英国教会上层和高级教士的野心贪欲。并使许多急待解决的内政问题遭到忽视。随着宗教改革思想传入英国,广大群众反天主教会的情绪日加高涨,乡绅和资产阶级中涌现了许多思想更为激进,力主改革的人士,他们要求摧毁天主教会这个最强大的封建势力,排除罗马教廷和背后操纵它的外国列强的干涉剥削,并通过改革使英国变得更为统一强大,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正值此际,亨利八世的离婚问题成为英国改革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随着与西班牙关系的恶化,亨利八世对于自己的婚姻问题日益不满。到1527年,他的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已年逾40,只有一个女儿玛丽而无男嗣,都铎王朝的王统面临断绝的危险。这时亨利八世爱上了在法国宫廷受过教育,倾向宗教改革的贵妇安娜·波琳,便决心离婚再娶。按教会法规,国王的婚姻问题必须由罗马教皇批准,方为合法,亨利八世便向罗马教皇克莱门特七世提出请求。但教皇此时完全受制于查理五世,阿拉贡的凯瑟琳是查理五世的姨母,所以教皇使用各种手段,拒不批准亨利八世的离婚。国内的旧贵族和教会人士也对离婚案持反对态度。指靠罗马教廷和教俗旧贵族解决这个问题,显已全然无望。在此关头,亨利八世毅然改弦易辙,转向全国要求改革的乡绅与资产阶级等阶层寻求支持,于1529年10月罢免了民愤极大的渥尔塞,并在11月召开议会,开始实行宗教改革。 当时的英国议会,上院由几十名贵族、主教及修道院长组成,由于其成员的任命召集之权在于国王,所以较易为王权控制。下院成员,一部分由全国各郡中土地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乡绅选举,原则上每郡两名,一部分由国王授予特许状的城镇,按各自的惯例选派,共有300余人,他们多数是小贵族、乡绅、工商业者和律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乡绅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在当时已成为国王获取财政和人力支持的重要依靠。亨利八世了解到,在议会中普遍存在着反对教会特权和外来干涉和要求使国家独立强大的情绪,他决定利用这些向教皇和教会施加压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他把各种重大问题提交议会来讨论决定。 亨利八世也开始重用改革派执掌各个要职。他发现了商人、律师出身的托马斯·克伦威尔的杰出才干,从1532年到1540年,先后让他兼任王室财务官、国库大臣、国务秘书、掌玺大臣、教会首领代表等要职,使克伦威尔掌握了行政、司法、财政、外交、宗教各方面大权,成为领导这场改革运动的中心人物。亨利八世于1533年提拔改革派的低级教士克兰麦为坎特伯雷大主教,领导英国教会,并重用了许多改革派人士在 *** 和教会任职,取代了反改革的旧贵族和高级教士。 议会从1529年到1536年,连开八届会议,在克伦威尔等改革派人士策动下,通过一系列议会法案实行宗教改革。根据议会法案,先后使亨利八世从教会勒取大笔罚金,截留给罗马教皇的年贡,取得制定教规和任命主教的全权,取得教会最高司法权,取代罗马教皇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领,把主教首年俸和什一税归为己有,解散所有修道院,将其巨额土地财产收归王室。从此,英国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体系,建立了由国家政权控制的,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 在此期间,亨利八世于1533年由英国教会法庭批准,与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并与安娜·波琳结婚,同年诞生女儿伊丽莎白。由国会法案确认了这项婚姻及其后裔继承权的合法性。由于夺取教会财产,王室财政收入增加了两倍左右,使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空前富有的国王。正由于这些好处,亨利八世对于上述议会法案的制定与通过,一直采取赞同、鼓励以至促进的态度。改革前进之远,恐怕并非他的初衷,但是任何措施只要于王权有利,亨利八世还是表现得勇于决断,设有犹豫顾忌之态的。 宗教改革引起了国内外反改革势力的强烈反对。教皇将亨利八世开除教籍,神圣罗马帝国威胁要入侵和断绝贸易。亨利八世审时度势,依靠全国民族情绪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支持,进行强硬反击。他宣称:“那怕教皇开除教籍一万次,我也不在乎。我要向所有的国王证明,教皇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西班牙人要是来的话,就别想回去了。”“弗兰德尔若没有英国贸易,就只有垮台。”他利用法国与西班牙的矛盾,在一些问题上取得法国国王支持,并与一些信奉路德教的德意志诸侯结盟。亨利八世在国内加强镇压,1534年议会通过“叛逆法”,规定凡是用言论、文字、行动诬蔑国王为异端、裂教者、暴君等恶名者,不承认国王是教会首领者,否认国王婚姻合法者,均为叛逆,罪当处死。依此法案,杀掉了一大批反改革的教士,托马斯·莫尔也因不承认议会有权进行宗教改革,而被处死。但同时,一些信仰各种改革教派的人,也作为“异端”被处火刑。 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巩固国家统一成为迫切的问题。当时封建旧贵族在靠近苏格兰的北部地区,威尔士和西部边区及爱尔兰的英占区,仍有着强大的割据势力。他们勾结教皇与西班牙反对改革,阴谋暴乱。1536—1537年北方的旧贵族和教会势力利用农民的不满,掀起了名为“求恩巡礼”的叛乱,向南进军,要求取消一切改革,并惩办改革派。亨利八世依靠改革派广大群众的支持,坚决镇压,杀掉废掉了一批北方旧贵族,成立由改革派主持的“北方法院”进行统治。在威尔士和西部边区,则成立了由改革派主持的“威尔士边区法院”,惩办了大批不法的旧贵族,推行英国的行政司法制度。议会于1536年和1543年通过法案,把威尔士正式并入英国。由于改革派取得的成就,1536年的议会法案规定,国内原有的一切封建特权区必须在国王的名义下治理,实行统一的行政司法制度。从此,国内的封建割据基本被消灭。1536—1537年,亨利八世还镇压了爱尔兰英占区旧贵族的反改革叛乱,派改革派人士为代表进行统治,他自己于1541年兼称爱尔兰国王。1538—1539年,亨利八世以勾结教皇的罪名,杀掉了最后一批约克王朝王族,至此据地自雄的旧贵族基本被清除掉。 宗教改革运动,尤其是没收大批修道院地产,带来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王室由于财政需求和谋求政治支持,把大批地产转卖或赠送给新贵族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使这些新兴势力发财致富,成为宗教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大搞圈地,提高地租,赶走佃户,造成大批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秩序动荡不安。1531年和1536年议会通过法案,用肉刑、奴隶劳动和处死等血腥手段,残酷镇压流浪者。惩办流浪者、安置劳动力、征救济税、维持治安,管理地方行政司法事务的权力,则交给由乡绅担任的治安法官和教区职员,使他们取代教俗封建主,成为中央在地方上实行统治的工具。 随着内政、外交、财政、司法、军事、宗教事务的日益繁杂,原来的宫廷和贵族谘议院这些旧机构已不能适应需要。克伦威尔等改革派便进行了 *** 改革。由大法官、财政大臣、枢密院长、掌玺大臣、国务秘书、警务大臣、会计官、御前大臣等十几位主要专职大臣组成枢密院,成为中央 *** 核心。亨利八世作为国王有任免枢密大臣的全权,并是枢密院会议的名义主持者。由议会法案规定其组织形式的各个财政法院分管各项收支,国王的宫廷则变为专管国王个人事务的 *** 部门。司法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星室法院、请求法院等特权法院成为推行 *** 政策,实行镇压的得力工具,弥补了旧有的通常法院因循腐朽,缺乏效率的状况。这些改革造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使亨利八世拥有以前的国王从未得到的专制权力。 但是亨利八世一无常备军,二无庞大的官僚机构,他的专制地位取决于封建贵族和乡绅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平衡。因此他必须利用议会两院,用议会法案的形式决定财政税收、王位继承、宗教事务、 *** 机构组织、经济政策各项重大问题。他不得不对乡绅和资产阶级的某些要求让步,许诺议员有言论自由和不受逮捕之权。他宣称:“我的地位从来没有比在议会中为高。在这里我是首领,你们是成员,两者合为一个政治实体。”亨利八世这个策略,客观上为乡绅和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开辟了道路。 宗教改革对思想文化领域也有重大影响。在克伦威尔、克兰麦等人倡导下,广泛发行英文圣经,在礼拜仪式中采用了一些新教教义。破除了偶像、神龛、朝圣等迷信。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和下层人民的觉醒,使亨利八世感到恐惧,认为进一步改革将危及他的统治。1539年他亲自主持制定了“六信条法”,规定三位一体,化体说、弥撒、忏悔、教士独身等天主教主要教义和仪式必须遵行,违者罪至处死。1540年在反改革派挑唆下,亨利八世将克伦威尔处死,大肆烧杀、迫害改革派,还下令禁止一般平民阅读英文圣经。1543年制定的“国王书”,更进一步肯定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所有圣礼。但是改革潮流不可阻挡,广大改革派人士并未屈服,亨利八世也深知不能再与罗马教廷妥协,只得在改革派与反改革派之间摇摆。 亨利八世晚年在国内外政策上均无建树。他企图控制苏格兰没有成功,随之在1542到1546年间重与法国开战。依靠大规模征税、借债来维持战争,结果毫无成就,带来的只是财政破产,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王室没收修道院所获地产,大部分被抛售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手中。 亨利八世的婚姻问题也一直风波迭起。1536年他以通奸罪处死安娜·波琳。第三个王后珍·西摩在1537年生下太子爱德华后死去。1540年亨利八世与安娜·克利夫斯结婚后又离婚。1542年他又以通奸罪处死了第五个王后凯瑟琳·霍华德。第二年与凯瑟琳·帕尔结婚。亨利八世的婚姻问题均与国内外政治斗争密切相关,这是悲剧一再重演的根本原因。亨利八世于1543年规定,三个子女爱德华、玛丽、伊丽莎白在均无后嗣的情况下,应顺序继位,后来这竟成为现实。 亨利八世晚年重病缠身,心情忧郁沮丧,多疑易怒。他终于认识到反改革派是更大的威胁,逮捕其首领诺福克公爵等,准备处死,但未及执行,亨利八世便于1547年1月28日病逝于温莎,遗嘱任命十六位主要是改革派的新贵族组成枢密院,辅佐9岁的爱德华六世。 亨利八世在位38年,这期间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体制、文化、思想、宗教各方面都有了巨大变化。虽然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是这些变革的根本原因,但作为专制君主,亨利八世顺应时代潮流而起的作用,是应予充分估计的。至于专制君主倒行逆施带来的祸害,则要到距他100年以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再予清算了。
亨利八世英语简介
亨利八世,是都铎王朝第二任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国王。他是英王亨利七世与伊丽莎白王后的次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亨利八世英语简介,供大家参阅!
亨利八世简介 Henry VIII (English: Henry VIII, June 28, 1991 - January 28, 1547) was the second monarch of the Tudor dynasty (April 22, 1509 - January 28, 1547), England With the king of Ireland. He was the second son of King Henry VII and Queen Elizabeth.
Henry VII after the death of Henry VIII in April 22, 1509 to inherit the throne.
As the second king of the Tudor dynasty, also the Irish lord, and later became the king of Ireland. Henry VIII, in order to divorce his wife to marry a new queen, and then the Roman Pope agains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igious reform, and through a number of important bills to allow themselves to marry another, and then the British bishop of the Archbishop of the British Church, the British Church from Rome The Holy See, became the highest religious leader in England, and the dissolution of the monastery, so that the power of the British royal family thus reached its peak. During his reign, he joined Wales into England.
On January 28, 1547, Henry VIII died at the Whitehorn Palace, buried in St. George's Church in Windsor, and buried with his third wife, Jane Seymour. His only legitimate son Edward VI according to the third "throne succession law", inherited its throne.
亨利八世人物生平 Life background
Henry's father Henry VII, is the descendants of England's Lancaster royal family, in 1485, Henry VII in the Bossworth battle to defeat Richard III, then king ascended the throne, into England, Wales and Irel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both Tuo dynasty. In order to ease the political contradictions and strengthen their legitimacy as the king, on January 18, 1886, at the Westminster Abbey in London, Henry VII with the York Dynasty Edward IV daughter Elizabeth held a wedding ceremony.
On June 28, 1991, Henry was born in the Placencia Palace in the Greenwich district of London, the third child of Henry VII and Queen Elizabeth. Before his birth, Queen Elizabeth had given birth to the eldest son of Wales Prince Arthur Tudor, the eldest daughter Margaret Tudor princess.
Teenager
Henry was well educated since childhood, and the poet Skelton was his teacher, and when he was a little longer he met and consulted the people of Elasmo and some Renaissance celebrities. He knows Latin, French, Italian and some Spanish, Greek, loves poetry and can play music. He also likes hunting and is good at equestrian, archery, wrestling, and royal tennis.
In 1493, Henry was sealed as the governor of Dover and the five-port coalition chief. In 1494, Henry was called the Duke of York.
1501 years, Henry VII for the eldest son of Arthur to marry the Spanish princess Aragon Catherine to conclude the alliance with the king of Aragon King Ferdinand II and Castilla Queen Isabella I.
1502 years, Arthur and Catherine married four months after the sudden death of Arthur. As the brother of Joseph's premature death, 12-year-old Henry became the heir to the throne, successor Prince of Wales.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a friendly relationship with Spain through marriage, Henry VII persuaded Catherine to stay and to join Kathleen for the second son of Henry.
At the time, the marriage violated the Catholic teachings, Aragon's Catherine declared himself not with the house of Arthur. Later, Catherine's mother, Isabella I, sought the Pope's order to allow the marriage.
1505 years, Henry VII did not want to continue with the Spanish Union, so the Prince of Wales Henry announced that he did not agree with the marriage of Catherine, Spai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for diplomatic mediation, marriage was not lifted.
Ascended the throne
On April 21, 1509, Henry VII died.
June 11, 1509, Henry and Catherine officially held a wedding ceremony.
On June 24, 1509, Henry held a coronation ceremony at Westminster in London, inheriting the throne, for Henry VIII.
The young king Henry VIII, burly, can text to Wu. In the early years of his reign, some of his action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new thought of the Renaissance. He wrote two books, and also wrote poetry, he ascended the throne soon created folk "green sleeves" become popular songs.
Henry VIII personally visited Thomas Utah, the author of Utopia (Thomas Moore was finally sent to the guillotine for refusing to accept Henry VIII's religious reform) and had appointed him as a close friend.
He also supports the maintenance of British judicial power, opposing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Holy See, claiming that "in Britain except the king, the king is the supreme authority."
Henry VIII once created the British Royal Navy, he ordered the construction of fast and flexible new warships, the artillery installed in the cabin inside, and equipped with specialized fighting sailo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everal navy dedicated dock. He issued a charter in Trinidad in 1514, making it specialized in the maritime industry and has the right to tax the nautical and set the lighthouse.
Henry VIII wa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feudal aristocratic traditions. He spent a lot of time with the aristocratic knights contest, hunting, play, do not want to deal with daily business. He promulgated a decree, strict provisions of the nobility in the dress on the level of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prohibition of civilians in the dress fair more than the move. He often shows his king's style at the court event to conquer the ministers and guests.
1517 Henry VIII in Greenwich held knight contest contest, when he played gold armor, cover inlaid with colored jewelry purple satin gown, crotch horses also gold hanging silver. A foreign envoy exclaimed, "The wealth and civilization of the world are here, and some people regard England as a barbarian land, and in my opinion they are barbarians.
Six marriages
First marriage
Aragon's Catherine is the first queen of Henry VIII, Catherine is the widow of Henry VIII's brother, that is, Henry VIII's sister-in-law.
Queen Catherine has aborted several times, a baby girl prematurely, three boys died. The only surviving child, Mary Tudor, was born on February 18, 1516 at the Pleistia Palace in London, which was later known as "Bloody Mary" by Mary I.
In 1525, Henry VIII found that Catherine could not give birth to his male heir and had an affair with the waitress Anne Boleyn (also known as Antiphor). Henry VIII to the Bible that brother married brother and sister who would have no future generations to request a divorce. But Catherine insisted that he was a queen, refused to divorce with Henry VIII. Because Catherine is a Spanish princess, so the pope did not approve Henry divorce. So Henry VIII to let the judge Wolsey and the Pope to negotiate, hoping to get the consent of the Pope. With the Pope's failure to negotiate Wolsey was exiled, Wal-Mart's successor, Thomas Moore, was soon removed from office by Thomas Kramer as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In January 1533, in the absence of the Pope's permission, Henry VIII secretly married Anne Boleyn, the Pope announced the expulsion of Henry. As a retaliation, the British Parliament immediately legislated from the Holy See, Archbishop Cran Mai then declared Henry and Catherine's marriage invalid, and Anne Boleyn's marriage legal.
Second marriage
Henry VIII's second queen Anne Boleyn, according to BBC British history description, Anne Boleyn's sister Mary Boleyn is Henry VIII's mistress. Anne went to France to return after studying, into the British court, Henry VIII and she fell in love.
On June 1, 1533, Anne Bolin was crowned Queen of England. Catherine was deprived of the title of the queen, and imprisoned in a next manor. Mary Tudor was also relegated to an illegitimate daughter, not allowed to meet with her mother.
In September 1533, Anne Bolin gave birth to her daughter Elizabeth, that is, later "virgin queen" Elizabeth I. The same is because Anne did not give birth to his son, Henry VIII in turn transferred his mind to Anne's waitress Jane Seymour's body.
In 1536, Henry VIII ordered the arrest of Anne Boleyn and her brother's brother George. George was charged with his three friends aloof Anne Boleyn and planned to assassinate the king. George and his friend were executed, and Anne Boleyn was sentenced to adultery with his brother, and was imprisoned in the Tower of London.
May 19, 1536 Anne was beheaded. Henry VIII declared himself and Anne Boleyn's marriage was invalid.
Third marriage
May 30, 1536, Henry VIII and Jane Seymour held his third wedding.
On June 4, 1536 she was publicly declared a queen, but she was not officially crowned because of the spread of the plague in London at that time.
On October 12, 1537, Edward Tudor (later Edward VI), the son of Jane Seymour, was born in the room of the Hampton County in Middlesex, the king Henry VIII and the England royal family Looking forward to the male heir. Jane Seymour in the postpartum recovery quickly, sent in 1536 signed the second "throne succession law", officially announced "by His Majesty the King and me between the legitimate marriage of the birth of the prince." England in the country jubilant, the church singing "praise ode", the city lit bonfire, to celebrate the birth of Edward.
However, on October 23, 1537, Jane Simo bursts of puerperal fever and died the next night. Henry VIII in the letter to the French king of Francois I mentioned, "... ... she brought joy to me, but it is mixed with the pain of her death.
Fourth marriage
The painter Hans Holby came to England in 1532 to escape the religious war in Europe and was hired as a court painter. He recommended Henry Ann to Princess Anne, a small country between France and Nederland. Although Henry VIII did not like the appearance of Princess Anne, the two were married on January 6, 1540. Because Henry Henry VIII hated Anne queen, do not want to touch her, turn to the pursuit of Queen Anne's waitress Catherine Howard (Anne Boleyn's cousin).
Henry VIII once again made himself and Anne Queen's marriage invalid, demanding divorce. He gave Anne "king's sister" title, and gave her a lot of money, let her in the British seclusion. In July 1540, Queen Anne and Henry VIII divorced, and later lived in London until 1557 died.
Fifth marriage
On July 28, 1540, Henry VIII married Catherine Howard. But Catherine married and Minister Thomas Carphepper had an affair, also appointed former lover Francis Dillham as secretary. Someone confessed Catherine's contact with others to Thomas Cramer, then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who was adulterated to Henry.
Henry VIII arrested all the lovers of Catherine. In 1543, Catherine was hanged.
Sixth marriage
In 1543, the old Henry eventually married Catherine Parr in the court for his sixth wife. Catherine Parr was a widow married twice, and her religious view was radical, and Henry was a conservative. They often argued that several times almost let her die, but she always make concessions in time.
Affected by the queen, Henry and two daughters Mary, Elizabeth reconciliation. Catherine Pale takes Henry's children, Mary, Elizabeth and Edward to take care of them so that they are well educated. She also took good care of the old age sick, easy to anger Henry.
Suspicion of old age
Henry VIII was overweight in his later years, and once he was wounded on horseback, he was stunned and questionable.
He was arrested by the rebel leader Norfolk Norfolk, etc., ready to be executed, but not yet implemented, Henry VIII to facilitate the January 28, 1547 died at the Whitehorn Palace in Windsor, the appointment of sixteen major reformists The new aristocracy formed the Privy Council, which assisted the 9-year-old Edward VI to inherit his throne.
Henry VIII was buried in St. George's Church in Windsor, and was buried with his third wife, Jane Seymour.
Henry VIII died ten years later, the three legitimate children are sitting on the British throne, but no heirs.
亨利八世人物评价 During the reign of Henry VIII, the practice of religious reform, the British Church from the Holy See, became the highest religious leader in England,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gencies made a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Europe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foreign policy to protect their ow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These modern countries, which have led to great changes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political system, culture, ideology and relig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factors. In this process Henry VIII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s an autocratic monarch with unprecedented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