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蔡畅(1900~1990)是什么意思
- 2、瞿霞的原型是谁
- 3、蔡畅是谁夫人?
- 4、红军长征时蔡大姐是谁
- 5、蔡畅,的丈夫是谁?
- 6、蔡畅的介绍
- 7、曾国藩故居的特点?
- 8、周南三杰的蔡畅
- 9、红色老照片:主席等领袖们,彭真坐在李富春夫妇之间
- 10、蔡畅的主要贡献
蔡畅(1900~1990)是什么意思
蔡畅(1900~1990)
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原复姓蔡林,名咸熙。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1919年与其兄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 。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由法国转入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 、江西省委妇女部长、湖北省委妇女部长、江苏省委妇委书记、江西省委组织部长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妇女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妇委书记。1947年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全国妇联第一~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等职。全国人大第一~三届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1990年9月11日卒于北京。
瞿霞的原型是谁
人物原型历史原型瞿霞=帅孟奇+蔡畅柯蓝饰演的瞿霞是个悲情人物,她出生于一个红色家庭,后来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一关就是8年。出来后,最终她没有跟初恋情人。瞿霞,很明显,如果瞿恩取材于蔡和森,那么瞿霞的原型肯定有蔡畅。没错,蔡畅就是瞿霞的主要原型。除了蔡畅外,瞿霞的另一个原型是帅孟奇。帅孟奇是一位传奇女子,她曾经被捕入狱,饱受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坚持革命信念。瞿霞,原型为瞿秋白(也包含有恽代英的身影)。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黄埔军校的教官,立青的人生导师和革命引路。
蔡畅是谁夫人?
蔡畅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的妻子,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蔡和森的。前两年热播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柯蓝所饰演的瞿霞早期形象便是采用了蔡畅为原型。
蔡畅,原名蔡咸熙,是蔡和森同志的妹妹。1924年和李富春结婚。李富春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计委主任等职务。
蔡畅,1900年出生在湖南湘乡。蔡畅原名蔡咸熙。乳名毛妹子,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蔡和林是他的哥哥。蔡畅家里原来很富有,但是她的父亲不擅长经营,导致家道中落。她的母亲思想较为开放,自小就叫她读书识字。蔡畅的母亲在蔡畅14岁的时候,创办了湘乡县立第二女校,蔡畅也就有了学生以外的第二种身份——教员。
1915年的时候,蔡畅从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开始执教。1919年和哥哥蔡和林一起参加了新民学会,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年。蔡畅与李富春结婚,并由法国转入苏联的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之后,蔡畅回国,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委员会书记。之后又担任了江西省委妇女部长、江西省委组织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等等要职,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
1934年,蔡畅参加万里长征,成为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以后,蔡畅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妇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妇女部长。1947年,蔡畅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在1949年春天,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在会上,蔡畅当选全国妇联主席,并蝉联三届。1990年9月11日,蔡畅离开人世,享年90岁。
蔡畅(1900年5月14日-1990年9月11日),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原名蔡咸熙,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丈夫:李富春
女儿:李特特,育有二儿一女。长子李勇,1948年出生,高级经济师。曾在国务院办公厅任秘书,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书记。二子李坚,1954年出生,干部。女儿李琪,1963年出生,在上海从事电脑工作。
蔡畅是李富春的夫人。
蔡畅是清代著名将领曾国藩的后裔,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1900年5月14日)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光甲堂,乳名毛妹子,是父母的第六个孩子。在故乡群山环绕的紫云峰下,毛妹子随兄姊割草放牛,栽花种豆,捉蝴蝶,采野果,度过了欢乐的童年。
母亲葛健豪有着刚强的个性和坚定的政见,蔡畅兄妹成为共产党人,受母亲的影响极大。1913年,接受革命思想影响的母亲变卖自己的衣服和金银首饰等妆奁,带着儿子蔡和森、女儿蔡咸熙(蔡畅)及蔡畅的姐姐蔡庆熙一起进学校求学。和母亲一起在学校读书的日子,是蔡畅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中的一段。她非常珍惜母亲为她争得的学习机会,读书异常刻苦,每天直至深夜还抱读不倦。因而她成绩十分优秀,一连跳了好几级,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读完了别人四五年才能学到的功课。
母亲在高级小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办了一所学校并自任校长。为了节约开支,蔡畅转到母亲办的学校读书,兼教音乐、体育课。十三四岁的蔡畅上音乐课时,要站在板凳上讲,后排的学生才能看到她。
正当蔡畅潜心读书之际,父亲蔡蓉峰从上海回到家乡,他素来认为女孩子应擅守“娘家做女,莫出闺门”的古训,因而对蔡畅上学读书很看不惯。这年夏天,他到一家地主家去了几次,就擅自接受人家500元光洋的聘礼,将蔡畅许配给这家做小媳妇。一心想求学上进的蔡畅,得知这一消息,犹如五雷轰顶,惊呆了。
母亲对丈夫为了几个钱就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的行为极为愤慨,更何况蔡畅又是这样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她面对丈夫的疯狂举动,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下决心让女儿逃走。在母亲的支持下,蔡畅逃婚长沙,考入周南女校音乐体育专修科,改名蔡畅。1916年春毕业后留校任体育教员。
红军长征时蔡大姐是谁
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无论职衔,不分长幼,全军上下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生死考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留下了许多鼓舞人心的动人故事。肖华上将的妻子王新兰是长征途中年纪最小的女红军,当时年仅十一岁;长征途中同样也有一位年龄最大的女红军,那就是蔡畅女士。
蔡畅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虽然是女儿身,但是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自小接受了新式学校的教育。打破父亲定下的“娘家做女,莫出闺门”的古训,在新旧时代交替之际,离家出走,逃婚长沙,考入了周南女校。
周南女校诗长沙近代史上一座颇有影响的女学校。毛主席当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学子,干出了一番热血事业。其中最著名的几位就是《恰同学少年》里的陶思琴、向警予和蔡畅。
受制于数千年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时代新思潮的影响下,蔡畅致力于妇女解放,女权主义、男女平等社会主义革命思想观点。在那个年代毅然出国勤工俭学,以自己的行为做出了不输男儿的壮举。
现在国外留学比较热门,但是对经济条件也提出了较高的物质要求,家里父母没有一定的积蓄多数也都难以成行。在民国时期,虽然也流行国外留学,但是初衷和方式却是不一样的。1919~1920年间,先后共20批年龄在16~30岁约1600多人到达法国寻求真理。他们先后进入工厂,当散工、干杂活,完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和法国工人或华工一起劳动。每天 8小时工作后还补习法文或学习工艺。只靠微薄的维持费度日,生活极为艰苦。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蔡畅等20位女青年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加入共产党,为以后国内革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国内革命运动汹涌澎湃,蔡畅领导妇女积极参加支援省港大罢工,支援北伐战争,推动了两广地区以及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在中央苏区,蔡畅破除当时江西农村流传的“妇女犁田、母鸡学啼,触犯天神、要遭雷劈”的迷信,亲自带头向农民学习耙田犁地技术,发动苏区各县组织妇女耕田队,引导苏区广大妇女投入农业生产而成为生产主力军。
同时代的女性战友之间,蔡畅年龄最大,领导妇女运动却一点不输年轻人,毛主席都尊称蔡畅为“蔡大姐”。
红军长征时期,蔡畅也是年龄最大的红军女战士。虽然不能参加战斗,但是在中央修养连照顾了许多病患同志,宣传战斗精神,同样经历了生死考验。
抗战解放战争,蔡畅率领广大妇女翻身解放,组织妇女拥军活动,为前线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大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蔡畅历任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等职。不仅自己是副国级干部,当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喜结良缘的丈夫李富春,也是功勋卓著,建国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
120年前的今天,诞生了一位妇女运动先驱、中国女权主义领袖——蔡畅。
蔡畅,原名蔡咸熙,生于湖南湘乡(今双峰县)荷叶光甲堂,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
一位敢于向封建传统挑战的母亲
蔡畅母亲葛健豪是清代湘军将领的后代,并与著名将领曾国藩有着姻亲关系,在当地,葛健豪的娘家,秋瑾的婆家和曾国藩家是三大望族,这个大家庭出生的女子自小就有着刚强的个性和坚定的政见。
1907年,“竞雄女侠”秋瑾在浙江绍兴就义后,更是对葛健豪的思想影响甚大,她十分钦佩秋瑾是“智仁勇兼备的女子”,便时常勉励自己和教育儿女要做秋瑾那种有益于社会的人。
年幼的蔡畅背诵着秋瑾的诗词:"身不得,男儿烈, 心却比,男儿烈……","漫云女子不英雄, 万里乘风独向东……"朦胧的向往着做个秋瑾式的女英雄。
可以说蔡畅兄妹成为共产党人,母亲的作用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1913年,由于革命思想的影响,母亲葛健豪竟变卖了自己的衣服和金银首饰等妆奁,带着儿子蔡和森、女儿蔡畅一起进学校求学。
1914年蔡母在湘乡县城创办了县立第二女校,鼓励女子入学读书,推动了当地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蔡畅在母亲的影响下,革命思想逐步发芽。1919年与其兄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参加新民学会 。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等职。
1990年9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
蔡畅是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在党内人们亲切地称她“蔡大姐”。她对待年轻一代就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人们又亲切地称她“蔡妈妈”。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如果说长征有什么圣徒的话,那么,这个圣徒便是她。她就是——蔡畅。"
妇女运动的先驱人
1925年,蔡畅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妇委书记。蔡畅开始领导的中共两广区委妇委为引导妇女走上彻底解救的道路,提出了妇女解放运动要同国民革命运动相结合,同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并且领导妇女积极参加支援省港大罢工,支援北伐战争,以此推动了两广地区以及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1931年蔡畅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江西省委妇女部长兼组织部长,并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委。
当时苏区男子要上前线作战,后方农业生产劳力紧张。
蔡畅破除当时江西农村流传的“妇女犁田、母鸡学啼,触犯天神、要遭雷劈”的迷信,亲自带头向农民学习耙田犁地的技术,并发动苏区各县组织妇女耕田队,引导苏区广大妇女投入农业生产而成为生产主力军,使农业生产喜获丰收。
后来,“蔡畅领导妇女吓跑雷公。苏区妇女是不怕雷打的英雄”在苏区根据地传为佳话。
著名美国进步作家尼姆·韦尔斯(斯诺夫人)在所著《续西行漫记》中,这样评价早期革命的蔡畅:自从向警予牺牲后,她就是“中国最前导的女共产党员”,
“最活跃的女革命家”。
“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产生一个比她更优秀的女革命家和比她更美丽的个性。”
蔡畅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最先致力于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
1947年2月和1948年11月,她先后两次代表中国解放区妇女联合会,出席了国际民主妇联理事会议,登上国际妇女活动舞台,开拓了中国妇女的国际交往。
蔡畅以卓越的才华、高雅的风度、谦和的品格,赢得国际民主妇联代表拥戴,并被推选为国际妇联理事、执委、副主席。
蔡畅,一位从小就与封建制度抗争的革命女性。她徒步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长征途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她创办第一所妇女干部学校,并培育出一大批妇女人才。
她更是第一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拓中国妇女国际交往的著名活动家,她用自己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谱写了中国妇女的解放历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浮生又四日
蔡畅(1900-1990),原名蔡咸熙,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蔡畅是红军长征年龄最大的女红军,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和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蔡畅在周南女校结识了向警予、陶毅、劳启荣等进步学生。她们经常在一起谈论时事、探讨人生,抒发各自的理想和抱负。她还参加周南女校召开的“反对袁世凯签订卖国二十一条”大会,她第一次听到动人心弦的爱国主义演讲,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宣传演讲,体会到唤起民众觉醒的激昂心情。通过这次参加反帝反袁斗争,她开始悟出了“革命”二字的含义。她饶有兴趣地探讨有关女权主义、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等思想观点,逐渐地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同情。当时,蔡畅虽然还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但是,由于她渴求真理,为她以后走上革命道路铺垫了基石。1919年,蔡畅和向警予发起了湖南女界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作为运动的组织者,她来到法国,跟哥哥一起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妇女解放理论,并把在法国学到的新思想不断地传回国内,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妇女运动的深入发展。
中央红军长征时,长长的红军队伍中只有30位女红军,其中年龄最大的就是李富春的夫人蔡畅。
蔡畅是蔡和森的妹妹,兄妹两人之所以有如此了不起的成就,都是源于其母亲的支持,当初他们的母亲葛健豪变卖自己的首饰,带着儿女一起求学,后来蔡和森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葛健豪又通过关系从曾国藩女婿家借到600银元,与儿女一道赴法勤工俭学。
在那遥远的国度,蔡和森与向警予喜结连理,蔡畅也与李富春成为了恋人,兄妹两人的爱情都受到母亲的支持,1923年蔡畅与李富春在法国结婚,婚后诞下女儿李特特,后来葛健豪全面负责外孙女的生活起居,蔡畅李富春夫妇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革命工作中。
他们从苏联留学归国后,先是到了上海,后来调任中央苏区,蔡畅当上了江西省委的妇女部长,当时苏区开始了反“围剿”作战,男人都上了前线作战,后方的后勤和生产工作就要由妇女承担了,蔡畅组织妇女耕田队,带领广大妇女投入到农业生产运动中,当年苏区虽战事不断,但是农业上却有了大丰收。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蔡畅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长征途中她对身边那些年轻的战士都非常亲切和关心,大家都敬称她为“蔡大姐”,红军过草地时,条件恶劣,缺衣少食,粮食最为珍贵,看着几个女战士没有粮食吃,她就把自己省下的 青稞面给她们分了,自己却采野菜吃。
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蔡畅先是担任统战部部长,后来又干“老本行”,负责妇女工作,抗战胜利后她调任东北,也全面负责妇女工作,筹建解放区妇女联合会,进行妇女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调任全国妇联,几年后成为全国妇联主席,而此时她的丈夫李富春已是副总理。
夫妻两人虽然都担任国家高级领导岗位,但是在生活上一直保持朴素生活习惯,据李富春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李老平日工作生活穿的都是布衣,衣服上都是有补丁的,只有接见外宾时才穿着整洁得体,但这样的“专用工作服”,从建国到李老逝世,只做过两身这样的衣服,1975年李富春病逝后,蔡畅将家中10万元的积蓄都捐献给国家。
70年代后期,蔡畅连任两届人大副委员长,成为副国级领导人,80年代初蔡畅离职退休,安度晚年,1990年9月1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
红军长征时蔡大姐是谁?
红军长征时,蔡大姐是:蔡畅(1900-1990),原名蔡咸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女权主义领袖 ,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
蔡畅是红军长征年龄最大的女红军,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和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
蔡畅(1900年5月14日-1990年9月11日),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原名蔡咸熙,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曾任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蔡畅是李富春的爱人!
1915年入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求学,1916年毕业留校任教,1919年与向警予共同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和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年参加新民学会和工学世界社,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24年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翌年回国,任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会副书记,并在何香凝领导下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兼妇女运动讲习所教务主任。北伐时期,先后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部长兼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中共湖北省委妇女部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在上海、香港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在广东省委妇女部工作。1928年出席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白区工作部部长兼妇女部部长,江西省工农检察委员会主席。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10月参加了举世闻名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陕甘省委委员,统战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妇女部部长。1941年任中共中央妇委代理书记,后任书记。1943年为中共中央起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提出妇女工作以生产为中心的新方向,纠正了王明在妇女工作领域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错误,开辟了妇女运动的崭新局面。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1946年筹建东北解放区妇女联合会,指导东北土地改革中的妇女工作,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书记。同年被选为国际民主妇联理事,1948年在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常委、女工部部长。同年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1949年春,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妇联主席。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建国后,历任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1990年9月11日逝世。
蔡畅是中共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蔡畅,的丈夫是谁?
蔡畅的丈夫是李富春。
蔡畅:1900年5月14日生于湖南双峰县,原名蔡咸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1923年蔡畅和李富春在法国结婚。1990年9月11日蔡畅去世。
蔡畅的丈夫是:李富春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
蔡畅为李富春的真情所感动,他们相爱了。为自由独立,为永远并肩战斗,他们击掌结为“同盟”。随后不久,又在好友邓小平的祝福下,两人成婚,永远相伴在一起。
扩展资料蔡畅(1900年5月14日-1990年9月11日),原复姓蔡林,名咸熙,生于湖南湘乡(今双峰县)荷叶光甲堂,乳名毛妹子,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
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和李富春结婚,1925年回国,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 、江西省委妇女部长、湖北省委妇女部长等职位,1949年春,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蔡畅
蔡畅的介绍
蔡畅(1900-1990),原名蔡咸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女权主义领袖23456,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蔡畅是红军长征年龄最大的女红军7,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和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78(概述图片来源:)
曾国藩故居的特点?
曾国藩故居的景点有富厚堂、白玉堂、大夫第、万宜堂、蔡畅故居光甲堂。
1、富厚堂
富厚堂是曾国藩的第三故居,由弟曾国荃、曾国潢主持修建。曾国藩已于同治三年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其弟则为兄仿侯府规制,历经数年,将富坨全盘改建为规模宏伟而结构紧凑的侯府。
2、白玉堂
白玉堂位于湖南双峰荷叶镇天坪村白杨坪,是曾国藩的第一故居,1811年农历11月11日,曾国藩就出生在这里。
3、大夫第
大夫第奖善堂和敦德堂是“九帅”曾国荃所造,是由曾府家庙、奖善堂和敦德堂三部分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据说有九进十八厅,共148间房屋,是当时湘乡境内豪华的官僚别墅。
4、万宜堂
万宜堂建造于曾国藩去世后的同治十二年(1873年),是由曾国潢主持建造的一座颇具明代风格、规模较为宏大的住宅,名字寓意万代千秋和宜室宜家。现在,万宜堂除了围墙、槽门和东西亭子拆毁以外,主体建筑完好无损,墙壁上的雕刻和彩画还清晰可见。
5、蔡畅故居光甲堂
蔡和森、蔡畅故居建于清朝末年,砖木结构,总面积550余平方米,是一栋一纵三横的平房。1900年5月14日蔡畅诞生在这里,并与哥哥蔡和森在这里度过了8年多的童稚时光。1985年题写的“蔡和森故居”金字红木匾悬挂于故居大门。
周南三杰的蔡畅
蔡畅(1900-1990),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原复姓蔡林,名咸熙,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全国妇联第一~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等职。全国人大第一~三届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1990年9月11日在北京逝世。1991年,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同名纪录片讴歌了蔡畅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光辉业绩。
红色老照片:主席等领袖们,彭真坐在李富春夫妇之间
红色老照片:主席等领袖们,彭真坐在李富春夫妇之间!
这是一张非常罕见的蔡畅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
蔡畅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传奇女性,一家出了多个杰出革命家,母亲葛健豪是革命老人,丈夫李富春后来官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哥哥蔡和森是著名革命先烈,曾经的嫂子是女中翘楚向警予烈士。
聂荣臻 :十大元帅之一,国务院副总理,新中国国防 科技 事业的奠基人。
彭德怀 :十大元帅之一,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陈毅 :十大元帅之一,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毛泽东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主席。
邓小平 :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
李富春 :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畅之夫。
彭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
蔡畅 :革命女杰,全国妇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蔡畅的主要贡献
1919年,发起湖南女界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妇女运动的深入发展。1925年,协助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领导妇女运动,领导的中共两广区委妇委为引导妇女走上彻底解救的道路,领导妇女积极参加支援省港大罢工,支援北伐战争,推动了两广地区以及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1926年,领导建立江西、湖北两省妇女解放协会,使两省妇女解放运动迅猛发展。 1927,作为中共五大正式代表,坚定拥护中共历史上“正确路线”。 1931年,引导苏区广大妇女投入农业生产而成为生产主力军,解决苏联后方农业生产劳力紧张。 1934~1936,参加长征,宣传鼓动,提高士气。 1934年,和平收服宁夏、甘肃、陕西交界的定边地区回民族。 1941年,提出中国妇运史上著名的“四·三决定”,使妇女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1945年,组建东北局妇委,使全东北妇女走上了翻身解放的道路。 1947~1948年,先后两次代表中国解放区妇女联合会,开拓了中国妇女的国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