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2 11:24:02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

  1、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刘邦,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

  2、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

  3、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

  4、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

刘邦。
“约法三章”故事中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刘邦,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出自《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作者为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本文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刘邦,汉朝开国皇帝,庙号 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
约法三章的主要人物是刘邦。公元前207年,刘邦在攻入咸阳后,想住在王宫里面。樊哙和张良却劝诫刘邦不要这样做,以免失去人心。
刘邦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下令将王宫封闭,只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库房,随即退军至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还把关中的百姓召集起来,宣布废除秦朝的刑法,并宣布约法三章,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
百姓听完后,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人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成语寓意
秦始皇的统治非常残酷,法网严密,民不聊生,不堪忍受,百姓终于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的暴政。一个社会法令越多,犯法的人越多,法令规定越繁,空隙漏洞毛病愈大。
刘邦深谙“大道至简”,声称除约法三章,秦朝的繁律苛法均可全部废除。刘邦凭借简明扼要的约法三章,很快便树立起了新政权威严天下、取信于民的形象。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

约法三章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其主人公是汉高祖—刘邦,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刘邦夺取咸阳后,为了取得民心,对关中百姓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并与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
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谁是约法三章的主人公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刘邦。《约法三章》的主要内容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刘邦开创的汉朝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对儒家文化又产生了影响。早年的刘邦不喜劳作,确有游手好闲之嫌,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因为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友善,喜欢施舍,善交游,为人大度,心胸豁达,素有大志,能仗义行事,勇于承担责任、克服困难,有领导才能,每有征战常常亲征,能够使将领和士卒信服。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

约法三章 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刘邦。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约法三章”。

成语故事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生活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暴秦。
楚怀王的军队中有两个后来影响历史的人。一个名叫刘邦,另一个名叫项羽。一天,楚怀王对他们说:“你们谁要是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带着军队向西路和北路出发。一路上,刘邦没有受到什么阻力,还打了几场胜仗。
公元前207年,刘邦领兵抢先由中原进入秦川到达秦王朝国都咸阳,秦王子婴出城献国玺投降,秦朝正式灭亡。
刘邦入城后,秋毫无犯将秦朝的宫廷重地及财宝物资府库予以保护或封存,将十万大军撤驻城外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如今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除此之外,秦朝的繁律苛法均可全部废除!各级官吏都各自按原任职务坚守岗位,执行公务。”父老、豪杰们对此都表示拥护。接下来,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使约法三章家喻户晓。
三秦之地的老百姓们十分高兴,纷纷送牛羊酒食慰问刘邦的军队将士,刘邦一再推辞不肯收下,说:“仓库里粮食很多,士兵们并没有挨饿,我不想再给父老乡亲们添麻烦,让大家破费财物了!”当地的老百姓们听到刘邦这番体贴人心的话,更加欢喜地宣传:“如果刘沛公(刘邦)能留在关东,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唯恐刘邦不在三秦大地为王。而所有的秦廷官吏和以前一样,平安无事,也都很高兴。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

约法三章的主要人物是刘邦。约法三章出自汉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木纪》,约法三章是1杀人者死,2伤人者刑,3及盗抵罪。刘邦宣布约法三章深得百姓拥护,最后取得天下。
出处“约法三章”完整内容,即“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意思是告咸阳父老先亲,下列三章是法令,一是杀人的人是死罪,二是伤人的人处以刑罚,故意伤害和盗窃要付相应的责任。并说:“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意思是,秦朝过去做什么官的,以后还是什么官,我到这里来,是为父老乡亲除害,不会侵害你们的利益的,大家不要害怕。这三个法令,其实是为他们的统治服务的。是刘邦从一个底层穷人,农民起义者,摇身一变,变成了封建地主阶级标志。刘邦作为农民起义者时,杀官造反是不犯法的,但这里的“三章”,杀人者死,就是规定以后所有人不得杀官造反。不准杀人也不准伤人也不准偷东西。秦人看了刘邦的告示,听了刘邦的许诺,大家心中大喜,以为从此天下太平,都以刘邦为明君最佳人选。政策在平定天下后,刘邦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峻罚"的做法,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刘邦开创的汉朝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对儒家文化又产生了影响。

司马迁的史记中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汉朝的哪位皇帝?

司马迁的史记中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汉朝的刘邦。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 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
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 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
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并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
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 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
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扩展资料:
刘邦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
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
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
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
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
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外和亲匈奴,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法三章
汉高祖刘邦。
约法三章是刘邦刚刚进咸阳的时候和关中父老达成的共识。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从文中可看出好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即:1.杀人者要处死.2.伤人者要抵罪.3.盗窃者也要判罪!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后指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是指在刘邦进入咸阳后,和秦人约法三章,约束自己和部下的行为,稳定人心。可以说是很智慧的
指汉高祖刘邦。
出自《高祖本纪》,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
节选原文: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译文: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扩展资料
《高祖本纪》该文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强大和汉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有着决定性的贡献。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祖本纪

司马迁的史记中“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汉朝哪位皇帝?

刘邦。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成语典故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 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 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 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 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 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原文】
汉元年①十月,沛公②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③素④车白马,系颈以组,封⑤皇玺⑥符⑦节⑧,降轵⑨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⑩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11),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12)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13)久矣,诽谤(14)者族,偶语(15)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16):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17)。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18)。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19)。”乃使人与秦吏行(20)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刘邦。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砀郡长、 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成语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刘邦
约法三章 [yuē fǎ sān zhāng]
基本释义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褒义
出 处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例 句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校长与全校师生~,作业当天完成,不上第七节课,节假日不补课。
典 故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王对刘邦和项羽说:“你们谁要是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带着军队像西路和北路出发。
一路上,刘邦没有受到什么阻力,还打了几场胜仗,顺利进了关中。不过,刘邦一进入咸阳城后,显现原本贪酒好色的本性,一直待在宫里不肯出来,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等到张良去劝他,他才恍然大悟,赶快召集关中父老、英雄们开会,和他们做了三个约定 ─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剩下的都可以废掉秦朝法律。
所有的官吏和以前一样平安无事,百姓们得知也都很高兴,四处宣传:“如果刘沛公可以回到关东,那么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因此,刘邦很顺利地收买了关中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