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电阻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 2、电阻的公式是什么?
- 3、电阻计算公式有哪些?
- 4、电阻的公式怎么写?
- 5、电阻的公式是什么?
- 6、电阻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 7、电阻公式计算公式是什么?
- 8、电阻的公式是什么?
- 9、电阻的公式是什么?
电阻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阻的基本公式是:
R = ρL/A
其中:
R - 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
ρ - 导电体的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Ω·m)
L - 导电体的长度,单位为米(m)
A - 导电体横截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这个公式表示电阻值R与导电体的电阻率ρ、长度L和横截面积A之间的关系。
电阻率ρ是不同材料的固有物理量,代表其对电流的阻力大小。
长度L越长,电阻值R越大;
面积A越大,电阻值R越小。
举例:
铜线的电阻率ρ是1.72×10-8 Ω·m
长度L是2米
面积A是0.5平方毫米
则其电阻值R = 1.72×10-8 × 2 / 0.0005 = 68.8欧姆
所以电阻公式反映了电阻值与导体尺寸及材料之间的量化关系,是电路分析中的基础。
电阻的公式是什么?
电压公式U=IR,电阻公式R=U除以I,电流公式I=U除以R。
标准式:I=U/R,变式:U=I×R、R=U/I。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定律内容: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电阻电压电流的关系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就是:I=U/R。
欧姆发现了电阻中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即著名的欧姆定律;欧姆他还证明了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和传导系数成反比,以及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
适用范围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描述了导体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物理关系,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组成反比,用数学表达式可以写为I=U/R。
应用欧姆定律时,必须注意,所谓电阻是个和电压、电流无关的物理量,它有本事的材料、几何形状、温度、压力、光照等可观环境参数有关,即是说,无论有没有电压或电流,电阻都是客观存在的,这在应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时特别容易引起误会。
另外,U、I、R三者必须在同一个条件下考察,比如,说导体上的电压,一定要明白是针对导体的哪个位置到哪个位置之间的电压,而电阻也必须是这两个位置之间的电阻,电流必须是这段导体流入、流出的电流,否则也很容易犯错误,尤其是在应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时更是如此。
再一个就是时间特性,即电压、电流和电阻间的应用必须是同时的,即所谓某个时刻。这在稳定的直流电路中似乎不容易引起错误,但在交流电路中尤为重要,否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电阻计算公式有哪些?
电阻计算的公式:
(1)R=ρL/S (其中,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2)定义式:R=U/I
其中R为电阻,单位为:欧姆 ρ为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单位为:欧.米 L为导体的长度,单位为:米 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3)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R=R1+R2+R3+……+Rn 。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4)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1/R=1/R1+1/R2+……+1/Rn 。
并联电路:并联的各支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和。
(5)通过电功率求电阻:R=U2/P;R=P/I2。
P=I^2*R,是在电流一定(或相同)的前提下得出的,当电阻增大时,要保持电流不变,就要升高电压。所以,电阻越大,功率就越大。即:"正比."
P=U^2/R,是在电压一定(或相同)的前提下得出的,当电阻增大时,保持电压不变,电流就必然减小,功率也就减小。所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即“反比”。
扩展资料:
电阻是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用R表示。电阻由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来定义,即R=U/I。所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阻愈大,通过的电流就愈小; 反之,电阻愈小,通过的电流就愈大。
因此,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强弱,即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的量值与导体的材料、形状、体积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
不同导体的电阻按其性质的不同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称为线性电阻或欧姆电阻,满足欧姆定律; 另一类称为非线性电阻,不满足欧姆定律。
电阻的倒数1/R称为电导,也是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用G表示。电阻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欧姆(Ω),简称欧。而电导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是西门子(S),简称西。电阻还常用kΩ和MΩ作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MΩ=1000kΩ=1000000Ω
参考资料:电阻_百度百科
电阻的公式怎么写?
1、定义式:R=U/I。(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2、定义公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3、电阻串联:R=R1+R2+R3+...+Rn。(R1...Rn表示n个电阻,电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
4、电阻并联:1/R=1/R1+1/R2+1/R3+..+1/Rn。(R1...Rn表示n个电阻,电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
5、与电功率相关公式:R=U2/P;R=P/I2。(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P表示电功率)。
6、与电能(电热)相关公式:R=U2t/W;R=W/I2t。(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W表示电热)。
扩展资料: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影响因素:
1、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2、横截面积: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材料: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
4、温度: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如金属等;对少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如碳。
电阻的公式是什么?
建议:物理公式只要记住最基础的几个就行,然后用基础的推导一遍复杂的公式,这样即便即忘记了,也可以马上推导出来!
1.电阻:R=ρL/S
2.欧姆定律:I=U/R
3.串联电路:R=R1+R2
4.并联电路:1/R=1/R1+1/R2 [ R=R1R2/(R1+R2)]
5.以下公式当题目中有相关量的时候,换算一下就可以用:
P=I2^R=U^2/R (纯电阻公式) Q=I2Rt普适公式) 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W=UIt=Pt=UQ (普适公式) 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电功:
⑴W=UIt=Pt=UQ (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⑴P=W/t=UI (普适公式)
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
P=U2I (适用于纯电阻并联电路)
焦耳定律:(当电路为纯电阻电路时Q=W) 家庭电路干路电流:I= P/U
看铭牌求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流:I=P/U 看铭牌求电阻:R=U2/P
串联电路:I=I1=I2 U=U1+U2 R=R1+R2(R=nR0)
并联电路:I=I1+I2 U=U1=U2 (纯并联电路)
公共(适用于同时串联或并联电路):W=W1+W2 P=P1+P2
电阻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阻的计算方法: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ρL/S。电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由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来定义,即R=U/I。所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阻愈大,通过的电流就愈小; 反之,电阻愈小,通过的电流就愈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做个实验。电阻率p,一般指体积电阻率;方阻R,一般指薄层(厚度为s)的电阻率;则“电阻率方阻换算”为:R=p/s电阻率与方阻的关系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米的在常温下(25℃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方阻是指膜厚一定、长度和宽度相同的膜材料的电阻,又称为片电阻率、面积电阻率。方阻的大小与材料的特性及膜层的厚度有关,而与面积的大小无关。
电阻公式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阻计算的公式:
1、R=ρL/S (其中,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2、定义式:R=U/I。
3、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R=R1+R2+R3+……+Rn。
4、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1/R=1/R1+1/R2+……+1/Rn。
5、通过电功率求电阻:R=U2/P;R=P/I2。
说明:
物理学中,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影响因素:
1、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2、横截面积: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材料: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
4、温度: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如金属等;对少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如碳。
电阻的公式是什么?
在电路计算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电流、电压、电阻和功率等参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路计算公式:
电流(I)的计算公式:
电流(I)= 电压(V)/ 电阻(R)
单位:安培(A)
电压(V)的计算公式:
电压(V)= 电流(I) × 电阻(R)
单位:伏特(V)
电阻(R)的计算公式:
电阻(R)= 电压(V)/ 电流(I)
单位:欧姆(Ω)
功率(P)的计算公式:
功率(P)= 电流(I) × 电压(V)
单位:瓦特(W)
这些公式是基本的电路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电路中的各个参数。它们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扩展:
电路计算还涉及其他一些公式和概念,包括:
并联电阻的计算:
并联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对于两个电阻的并联,公式为:1/总电阻 = 1/电阻1 + 1/电阻2
串联电阻的计算:
串联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总和。
对于两个电阻的串联,公式为:总电阻 = 电阻1 + 电阻2
电功率的计算:
电功率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乘积来计算。
对于直流电路,功率公式为:功率 = 电流 × 电压
对于交流电路,功率公式为:功率 = 电流 × 电压 × 功率因数
电能的计算:
电能可以通过功率和时间的乘积来计算。
电能公式为:电能 = 功率 × 时间
单位:瓦时(Wh)或千瓦时(kWh)
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问题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此外,在复杂的电路中,还可能涉及更高级的公式和电路分析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分压和电流分流等。深入学习电路理论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扩展和理解电路计算的知识。
电阻的公式是什么?
测得某批电阻中五个电阻值分别为8.1、7.9、8.0、8.1、8.2。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该导体的电阻。电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Ω。
电阻公式:
1、定义式:R=U/I。(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2、定义公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3、电阻串联:R=R1+R2+R3+......+Rn。(R1......Rn表示n个电阻,电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
4、电阻并联:1/R=1/R1+1/R2+1/R3+......+1/Rn。(R1......Rn表示n个电阻,电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
5、与电功率相关公式:R=U2/P,R=P/I2。(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P表示电功率)。
6、与电能(电热)相关公式:R=U2t/W,R=W/I2t。(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W表示电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