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第安人,什么是印第安人?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1 10:05:12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即美洲土著居民。此人种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最早的居民。他们之所以被成为“印第安人”,主要是因为当年哥伦布等探险者,以为他们到达的“新陆地”是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印度”一词的英文发音。)
印第安人(Indians)
亦作Amerindian或Amerind。
又称美洲原住民,是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总称。印第安人即美洲土著居民。此人种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最早的居民。他们之所以被成为“印第安人”,主要是因为当年哥伦布等探险者,以为他们到达的“新陆地”是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印度”一词的英文发音。)
印第安人以前曾称为黄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经常是黄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黄色是由于习惯在面部涂黄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研究者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大约是在2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驯犬及某些特殊仪式与医疗方法等。
印第安人经过两万多年的文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在历史上曾建立过四个帝国,最重要的是中美洲的阿滋特克帝国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国,发明过玛雅文字,对天文学研究的造诣也相当深,为世界提供了玉米、番薯、西红柿、烟草、可可等作物。由于殖民者迫害、杀戮印地安人,毁灭印地安文化,致使现在残存的古代文明材料已经不多,但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引起考古界的关注,美洲国家也开始下大力发掘古代印地安文化。
印第安人(Indians)
亦作Amerindian或Amerind。
又称美洲原住民,是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总称。印第安人即美洲土著居民。此人种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最早的居民。他们之所以被成为“印第安人”,主要是因为当年哥伦布等探险者,以为他们到达的“新陆地”是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印度”一词的英文发音。)
印第安人以前曾称为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经常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研究者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大约是在2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驯犬及某些特殊仪式与医疗方法等。
印第安人经过两万多年的文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在历史上曾建立过四个帝国,最重要的是中美洲的阿滋特克帝国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国,发明过玛雅文字,对天文学研究的造诣也相当深,为世界提供了玉米、番薯、西红柿、烟草、可可等作物。由于殖民者迫害、杀戮印地安人,毁灭印地安文化,致使现在残存的古代文明材料已经不多,但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引起考古界的关注,美洲国家也开始下大力发掘古代印地安文化。
生活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大多数印第安人都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地区。和玛雅人一样,其他印第安民族也大都保留着自己传统的生活习俗。印第安人做饭时,仍喜欢使用质地粗糙的陶罐、石碗、木勺。有人生病时,他们采来草药,或将其点燃对病人进行烟熏,或煮汤为病人沐浴。他们至今喜穿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妇女不分老幼都身着宽松的白色绣花裙,头戴色彩艳丽的鲜花;男人则身穿宽松的白色衣裤,头戴草帽,脚穿草编凉鞋。中部高原上的印第安妇女爱穿绣花罩衫和竖条纹的宽大长裙,上身披一种叫“雷博索”的多用披巾。这种披巾既可遮阳,也可御寒,还可背小孩、包东西。极富民族特色的服饰成为印第安人一个明显标志。许多印第安人仍住在原始的房屋里。在尤卡坦半岛,玛雅人在树林中开出一块平地,就地取材,把粗树枝一根根固定在地上,围成一个大圆圈,把棕榈树的大叶子搭在上面,房子就盖好了。
文化
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印第安人相当程度上已经被欧洲基督教信仰所同化,在今天的美国大部分印第安人信基督,但印第安的原始信仰仍然存在,它与基督教相混杂,成为一种奇怪的宗教信仰。卡耶特说,宗教信仰在印第安人生活中占据很高地位,最重要的部落首领是宗教领袖,他在内部事务上的权力高于部落首长。在大多数部落,部落首长仅负责对外事务,主要是与联邦或当地政府打交道,他对外代表部落,但他的任命权在宗教领袖,他在对内事务上更要听宗教领袖的。
印第安人的语言是世界上最有趣、最难懂的语言之一。[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太平洋战场?)时,在协约国(美国?)的军队中服役的印第安人,专门负责打电话,他们彼此用语言传达部队“命令”,然后翻译成英文或其他文字]。这个方法是最可靠、最保密的,因为除了他们以外,谁也不懂其中

什么是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又称美洲原住民,是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总称。意大利航海家C·哥伦布航行至美洲时,误以为所到之处为印度,因此将此地的土著居民称作“indians”,以后虽然发现他的错误,但习惯称法已经普及了,所以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称印地安人为“西”印度人,在必要时,为了区别,称真正的印度人为“东”印度人。汉语翻译时直接把“西印度人”这个单词翻译成“印第安人”或“印地安人”,免去了混淆的麻烦。此人种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不过以前曾被认为是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经常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印第安人到底是什么人?

印第安人是黄种人,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的统称,印第安人一共有三大种族,分别是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同时印第安人分布在美洲的所有大陆。
但从根源上来算,印第安人确实属于黄种人的范围。印第安人是在1.2万年前,从东北亚洲人通过白令冰桥扩散到美洲的,随后就在美洲发展成为了印第安人。
但这里需要明确一点,印第安人属于亚洲人的后代,但并不是中国人的后代,其实最早的亚洲人都是居住于非洲的,只不过一部分人群走到了亚洲,另外一部分人群走到了美洲而已。
黄色人种,又称东亚人种。黄种人皮肤呈暗白色,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以及美洲地区,集中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黄种人肤色呈白色或橄榄色,大多数为黑色直发、少数为棕发,卷发。有棕色或是黑色眼珠,但有少数为金发碧眼。胡须和体毛适中,体味较淡。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
鼻梁高度中等偏高,鼻尖点指数中等。眼裂中等,褐色虹膜,上眼睑褶发达,亚洲地区的黄种人大多眼有内眦褶遮盖泪阜。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色人种的显著特征之一。
美洲印第安人的面部大多为长颅型,鼻子的突出度也很大。随着欧洲殖民者的统治与屠杀,北美地区的黄种人原住民占少数,而拉丁美洲多为印欧混血人种。

印第安人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1 拼音 yìn dì ān rén
2 英文参考 Indians
3 注解

印第安人(Indians)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包括众多民族和部落,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皮肤呈黄褐色,毛发黑粗而直,面部扁平,眼色从淡黄到棕色不等。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有些印第安语已有文字,个别的已成为所在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如克丘亚语、艾马拉语和瓜拉尼语)。原信万物有灵,盛行萨满教、图腾崇拜、守护神崇拜、太阳崇拜和星辰崇拜。现在一般接受所在国的宗教信仰,大多信奉基督教(居住中、南美洲的主要信天主教,住北美洲的主要信基督教)。




印第安人妇女

印第安人是什么人?

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种。
  印第安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在今天仍然固守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过着简朴的生活。亚马孙流域是印第安人的繁衍栖息地之一。中国科考队亚马孙漂流探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考察印第安人生活与环境保护,考察不同种族之间对待特种动植物的文化与习俗,考察人文习俗与特种动植物的保护、生存与繁衍之间的关系。在近年来对于印第安人的起源研究中,有专家提出印第安人的祖先就是中国人,该说法引起了很大争议。
  印第安人来自何方
  印第安人是黄种人,其祖先在亚洲大陆,这被多数人所认同。近代考古又发现,古代印第安文明与中国殷商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引起人们关注,有学者甚至认为印第安人是殷人后裔,是中国移民的后代。但是这种观点并不被主流认可。印第安人到底来自何方?
  现在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大多认为,美洲最早的居民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而来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欧洲移民说”。此说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欧洲大陆向北经冰岛和格陵兰岛进人美洲的,也有人认为,欧洲人是通过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
  二是“南太平洋岛屿说”。此说认为亚洲人经过南太平洋的岛屿,逐步移入美洲。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本来就生活在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通过南太平洋岛屿进入美洲的。
  三是“非洲移民说”。此说认为非洲黑人,特别是努比亚人、马里人,都有可能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四是“白令海峡说”。此说认为是蒙古人种的亚洲人、在4万年和1.8万年前,通过白令海峡结冰的“走廊”,从阿拉斯加进入美洲大陆的。
  有学者认为印第安人是我国华北人后裔。
  第四种法影响很大,赞同者也最多。在这种说法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提出“华北人说”,用引人注目的证据,论证了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中国人。持这种观点比较有名的是学者王大有,他出版了一套丛书叫《中华大道文库》,其中一些篇章详细地论述了所谓“中华先民开拓美洲”的观点。他认为美洲先民是“中华人种”,美洲文明是距今一万年到三千年内不同时期的中华移民所创造的。
  证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一具3000年前的石锚,经过对岩石样本的化验,确认这种岩石只在我国台湾海峡附近有,而美洲没有。于是美国学者墨里亚蒂就把有关资料和岩石样本寄给我国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要求中国学者参与研究。贾老又把资料转给我国水运史专家房仲甫,房先生经过研究后认为:“殷人航渡三千年”。
  195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的祭祀中心发现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王大有认为是殷商文字,并破译解读出来,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喾、简狄、多妇、契、相土、王亥、上甲等。另外祭祀的习俗也和东夷人相同。
  王大有解读印第安人的问候语“YINDIAN”(被哥伦布当作indian)为“殷地安”即“殷地安阳”,犹言“家乡好”;解读印第安人传说中的“HOSI王”为殷末军事统帅攸侯喜;解读“IN-FUBU”(墨西哥印第安人)为“殷福布”,其居住地“CHI-HUAHUA”为“羲华华”(伏羲、羲和之羲,华夏之华);解读“in-ca”(古秘鲁土著人)为“殷家”;解读“hopi”(美国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人)为“赫胥”(我国上古氏族);解读“Na Dene”(加拿大西海岸土著)为“大地湾”(甘肃秦安县的伏羲遗址)等等。
  这种观点争议很大,在主流并未承认。学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反映了“一元论”和“多元论”的不同视角。
  实际上,这种关于文明的起源的谈论,反映了“一元论”和“多元论”的不同视角。
  大多数人是赞同“多元论”的。近代西方某些学者宣扬一种“传播论”,即文明是由一个中心发散传播开的,这就是一种“一元论”。
  在这些人的考证下,上古中国人、中国文明都是外来的,德国人凯什尔认为源于埃及,断定中国人是古埃及人的苗裔,理由是中国和埃及的象形文字有许多相似之处;法国人拉克伯里认为源于巴比伦,理由是《尚书》中的“百姓”是巴比伦巴克族(BAK)的转音,所以汉族是巴克族的后裔,日本人白河次郎、国府仲德更列举了中国与巴比伦在文字、信仰、传说、政治制度等方面有70条相似之处,以支持汉族源于巴比伦的说法;另外还有认为源于印度、中亚细亚、土耳其等等的。这些观点的荒谬显而易见。不能仅仅由两种文明的共性断定两者之间有父子关系,更不能进而以两种文明的“父子关系”断定相关的两个人群有血缘关系。就世界范围而言,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

印第安人是什么人种

印第安人是蒙古人种美洲支系。
印第安人是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总称,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印第安人以前曾称为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经常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是在大约2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为掠夺土地和资源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是美国罄竹难书的殖民罪行之一。16世纪,到美洲的欧洲殖民者大量奴役甚至屠杀印第安人。美国联邦法律称呼这些少数族裔时,将不再使用印第安人等具有歧视性的词汇,而由美洲原住民取代。
印第安人的分布
1、北美洲:西部大平原和北美东部的古印第安人,尽管环境不同,却有类似的经济活动。在美国西部──从俄勒冈州到墨西哥北部,从太平洋海岸区到落基山东边──散居着沙漠文化的印第安人,以狩猎及采集果实为生,但已有原始农业技术发展。
2、中美州:万余年前,印第安人进入尼加拉瓜与墨西哥北部地区之间的中美洲,耕种技术的发展可追溯至公元前4500年左右,由于农业技术的稳定进步导致前2000年前后建立农业社会,由于粮食供应渐趋稳定,使小的居民点演进为大市镇,并刺激了陶器与其他艺术品之成长。阿兹特克帝国在巅峰时期,几乎控制了整个中美洲。
3、南美洲:据考古纪录,南美文明开始于公元前一万年,第一批北美与中美移民到达时。他们定居于火地岛、阿根廷、智利南部、大峡谷地区的中南部平原及中央安地斯山的部分。他们的群体以亲属关系为基础,而以性别及年龄来定阶级。这些游牧的群体后来被高度农业发展的社会所取代。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是什么人种?

印第安人的起源在科学界认为印第安人是黄种人,他起源于亚洲的黄种人,他们的祖先生活在在亚洲大陆。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部分族群来到了美洲大陆,逐步演变为印第安人。
距今大约25000年到15000年前,这时的人类穿过一片现在被淹没的叫做白令陆桥的土地(曾经连接着现今的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即现在的白令海峡所在地),然后在美洲生息繁衍,该初始种群在大约36000年前与东亚人分离,但与后者在基因上的交流一直持续到约25000年前。交流中断很可能是气候急剧变化导致,使美洲原住民祖先被隔离开。大约在距今21000年前,这些古老的定居者至少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包含婴儿在内的族群,另一部分则最终形成了美洲印第安人。
近年来,关于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中国人的说法甚嚣尘上,理由是印第安文化与中华古文化相似乃至相同之处很多:如灵台文化,丘墩文化,玉石陪殓下葬风俗,还有关于天狗吃月亮的传说,相似的洪水故事,共同的龙文化和羽蛇文化,共同的太极图和饕餮纹饰和云雷纹饰,相似的乘轿出行和击鞠游戏,相同的草药和骨针治病方式,相同的七孔笛子和音乐上的五声音阶,甚至连喝童尿养生、吃蝌蚪以败火的民间偏方也都相同。但是这些还是缺乏足够的依据和作证材料,仅仅是某些考古学家的一种猜测臆断。
扩展资料
印第安人的毁灭性灾难
16世纪后来到美洲的欧洲殖民者带给当地印第安人是毁灭性的灾难。
据统计,殖民时期,西班牙所属的领地有1300万印第安人被杀,巴西地区有大约1000万被杀,美国西进运动中又有100万左右印第安人被杀。大量印第安人被奴役甚至屠杀。
到21世纪大约有3000万印第安人。拉丁美洲的男性印第安人基本上没有纯男性系列的后代,其混血后代麦士蒂索人大多为男性殖民者与当地女性的后代。而北美的情况更糟,印第安人被赶入印第安保留地,其在当地人口所占比例小于5%。在美国,印第安人仅占总人口的1%左右。
《世界通史全编》有这样的文字:“在当时世界‘文明’的国度美国(这里指美国独立前的十三个殖民地),这种种族灭绝政策,来得更加凶残。他们一再提高屠杀印第安人的赏格。
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一百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五十镑!’”
1783年,美国独立以后,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虐待并没有丝毫收敛。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了开拓疆土,美国政府把印第安人驱逐出祖居地。1830年,美国政府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规定东部的印第安人要全部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为他们划定的保留地中去,实行种族隔离和迫害。
这些“印第安人保留地”绝大部分是偏僻贫瘠的山地或沙漠地带。一个叫切罗基的部族,在被迫迁往“印第安准州”(即今奥克拉何马州)的迁徙中,历时3—5个月,约4000人丧生,占该部族的人口的25%。这一惨剧后来被称为“血泪的审判”。印第安人长期遭到屠杀、围攻、驱赶、被迫迁徙等迫害,人数急剧减少。
到20世纪初期,只剩下30多万人。直到1924年,美国国会才通过了《印第安人公民资格法》,宣布凡在美国境内出生的人均为美国公民。
934年,美国又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新政”通过了《印第安人重新组织法》,允许印第安人建立自己的政府,不再分配保留地的土地,停止强迫印第安人放弃传统文化和宗教的政策,印第安人的境况才有所改善。才没有遭到灭族。
在殖民者进入新大陆之前之前,美洲已经有了四个印第安人建立的奴隶制大帝国。令人遗憾的历史事实是: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来自欧洲的殖民者所毁灭,难以驯化的印第安人作为人类几大人种之一,整体上被基本灭绝,以致于殖民者们不得不从文明程度更低的非洲运去更易于统御的黑人作为奴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第安人 (美洲土著的统称)

印第安人属于哪个人种?

印第安人是美洲原住民,属于东亚人种美洲支系,与现代东亚人有共同的祖先,最晚在一万年前从东亚迁徙到美洲。当欧洲人首次来到美洲时,东亚后裔的美洲原住民早已遍布南北美洲各地。
史学界公认印第安人是从西伯利亚移来美洲的蒙古人种。大约2.5万年前,他们经白令海峡在阿拉斯加的岛屿登陆,然后逐渐南移,遍布于美洲大陆。在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生息于美洲大陆,是开拓这一地区的先驱者和主人。
之后欧洲人开始了对原住民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和奴役,加上原住民大量感染来自旧大陆的疾病,导致其骤减近乎灭绝。美洲原住民所说的语言众多,曾经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目前仍约有350种美洲原住民语言存在,分属十几个语系,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扩展资料:
美洲大陆最初没有人类居住,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亚洲迁移过来的。他们大约在四五万年前从亚洲北方进入美洲,然后逐步向南迁移,终于布满整个美洲大陆。
美洲印第安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进入美洲的时间不同,背景各异,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许多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文化的部落团体。
印第安人曾被误认为是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经常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印第安人传统上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洲的印第安人留下了相当高的古代文明。他们培育了玉米、马铃薯,建造了高大的神庙,留下了在今天难以解释的文字。印第安人也曾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
印加文化在彩陶、建筑、石刻、纺织和黄金、银铜加工方面有杰出成就,他们被称为“新大陆的罗马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是哪个国家的

美国
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印第安人是除对因纽特人外的所有的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他们所说的语言有上百种,一般统称为印第安语或美洲原住民语言。印第安人的族群及其语言的划分情况至今均没有公认的分类。
印第安节日
1、新年习俗
美国人过新年,最热闹的是新年前天晚上。是平安夜,人们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忏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午夜12点,全国教堂钟声齐鸣,乐队高奏著名的怀旧歌曲《一路平安》。在音乐声中,激动的人们拥抱在一起,怀着惜别的感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来新的一年。
据说美国的印第安人也有独特的新年习俗。每到除夕之夜,他们就举行富有特色的篝火晚会,一家人围在篝火旁边,载歌载舞。待至晨曦微露,他们就把破旧衣物付之一炬,作为除旧迎新的象征。
2、情人节习俗
2月14日,是西方传统的圣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古罗马时代的牧神节,就是一个情侣们的节日。是日男女青年欢聚一堂,姑娘们把表达爱情的祝词放在签筒里,小伙子依次抽签,抽到哪位姑娘的祝词,那位姑娘就成为他的恋人。
在美国,圣瓦伦丁节已不仅仅是青年人的节日,亲人朋友之间都可以互送小礼品以表达感情增进友谊。不少商店专门出售这类礼品,如装饰成心形的巧克力糖、或者系着缎带的红玫瑰和郁金香花束。至于各式各样的情人卡,更是比比皆是。
3、愚人节习俗
愚人节,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如把房间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等客人到来时则祝他们“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相互开玩笑,捉弄对方,比如,小孩子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
如今的愚人节在美国已主要是淘气的男孩子们的节日。
4、复活节习俗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一个宗教节日。每年,春分过去,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就是复活节。日期年年不同,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复活节有不少传统习惯,最典型的要数复活节彩蛋。古人常把蛋视为多子多孙和复活的象征。后来基督教徒又赋予蛋新的涵义,认为它是耶稣墓的象征,未来的生命就是从其中挣脱而出世的。
5、万圣节习俗
11月1日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前夜,即10月31日夜晚,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
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克灯”(南瓜灯)跑出去玩。
“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
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印第安人是什么人种

印第安人是蒙古人种。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外的所有的美洲原住民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为掠夺土地和资源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是美国罄竹难书的殖民罪行之一。
16世纪,到美洲的欧洲殖民者大量奴役甚至屠杀印第安人。美国联邦法律称呼这些少数族裔时,将不再使用“印第安人”等具有“歧视性”的词汇,而由“美洲原住民”取代。
印第安人的婚俗
酋长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印第安人的婚姻很简单,当需要结合的时候,只需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即可。印第安人的贫富不是以财产来衡量,最富有的男人是能力最强的猎手,女人的嫁妆则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甘情愿地协助丈夫料理家务。当他们性情不合不愿意再在一起生活时,只要举行一个和结婚一样简单的仪式既可以分手,也没有什么财产分割之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