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该怎么排名呢?
- 2、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 3、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 4、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 5、明朝十六位皇帝,按功绩和成就排前三位的是哪些?排后三位的是哪些?
- 6、明朝有几个皇帝和排名
- 7、明朝16位帝王中,论政绩能排名前三的都是谁?
- 8、明朝的16位皇帝中,谁的综合能力排第一?
- 9、中国古代明朝哪个皇帝最厉害?
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该怎么排名呢?
第一名:明太祖朱元璋;
作为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的榜首之位毋庸置疑。从一无所有的贫僧,到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极为彪悍,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bug。
朱元璋崛起于布衣,在元末乱世中,他凭借着个人的奋斗,相继荡平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称雄南方的汉族枭雄。此后,朱元璋高举“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之旗号,挥师北伐,一举将不可一世的蒙元逐出中原,恢复汉家天下。
朱元璋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注重民生,使得明初社会经济得以快速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吏治清明的“洪武之治”。就连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对朱元璋极为推崇,还留下了“治隆唐宋 远迈汉唐”的极高评价。因此,不论综合能力还是历史贡献,朱元璋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第二名:明成祖朱棣;
在这个榜单中,朱棣的“亚军”位置,也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朱元璋是“创业者”,那么作为他儿子的朱棣,应该算得上是“二次创业”。因为,朱棣的皇位不是继承过来的,而靠自己的努力夺来的。蕃王出身的他,当初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击败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才夺得皇位。
而朱棣在位二十余年,励精图治,将明朝国力推向全盛,朱棣先后五征蒙古、七下西洋、迁都北京、南征安南、修编《永乐大典》,最终开创了文治武功都盛极一时的“永乐盛世”。后世嘉靖皇帝在大礼议之争中,之所以将朱棣从“太宗”升格为“成祖”,也正是因为朱棣对大明的巨大贡献,是仅次于开国的朱元璋的。
第三名:明宣宗朱瞻基;
之所以将朱瞻基放在仅次于明太祖、明成祖之后的位置上,是因为他是以为杰出的盛世明君,能在其父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明朝的发展,最终造就了继洪武之治和永乐盛世之后,明朝的有一段盛世——仁宣之治。考虑到,明仁宗在位时间不足一年,因此这段盛世的功劳,主要是归功于朱瞻基的。
宣德年间的明朝,政通人和、经济文化步入鼎盛。而朱瞻基与自己的祖父朱棣相比,虽然欠缺点辉煌的武功。但他在位期间,偃武修文,重视民生,相继停止了劳民伤财的郑和的下西洋行动和劳师远征的安南之役,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让明朝的经济文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而这一点,我们从宣德年间出产的青花瓷(宣德瓷)在青花瓷界中,所占据的极高地位中,也都能看出宣德年间经济文化之繁荣。
那么,简单说完前三名,接下来就来聊下倒数前三。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享国276年共传了16位皇帝。第一名就是朱棣,年号是永乐,庙号是明成祖/明太宗,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既是守业有成,也是创业之功。他开创内阁疏浚大运河、收复安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大面积区域、郑和下西洋等等。第二名是朱元璋,年号是洪武,庙号是明太祖,是明朝开国皇帝,他在军事、政治、经济、功绩非常卓著。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创洪武之治、恢复民族平等第三名是朱佑樘,年号是弘治,庙号是明孝宗,明朝第九位皇帝。第四名是朱厚_,年号是嘉靖,庙号是明世宗,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_是明朝历史上最善于运用帝王权术的皇帝,智斗四朝元老、两朝首辅的杨廷和。开创了“嘉靖中兴”。第五名是朱高炽,年号是洪熙,庙号是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第六名是朱瞻基,年号是宣德,庙号是明宣宗,明朝第五位皇帝。第七名是朱祁钰,年号是景泰,庙号是明代宗,明朝第七位皇帝。他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皇帝。第八名是朱载_,年号是隆庆,庙号是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隆庆开关”、“俺答封贡”。后面几位皇帝就是朱祁镇,宪宗是朱见深,孝宗是朱佑樘,弘武宗是朱厚照,世宗是朱厚_,,穆宗是朱载_,,神宗是朱翊钧,,光宗是朱常洛,,泰熹宗是朱由校,,思宗是朱由检,。明朝16位皇帝列表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_1398年-1402年在位3.明太宗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6.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_1521年-1567年在位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_1567年-1572年在位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朝代清朝。中国有一个朝代,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王朝。历经276年,一共传承了12个皇帝。可以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这就是清朝,清朝从顺治皇帝开始起,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人期间发展到了高峰,倒也算得上是国泰民安。事实上,清政权长期以来,并算不上稳定,清早期,郑明势力在东南地区造成很大威胁,国内吴三桂等三藩差点让清政权颠覆,在清中期,蒙古、郭尔喀等势力,叛乱,嘉庆时期又发生了白莲教起义。至于近代更无需多说,列强强行打开了大门,加上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清皇室江山几度动摇。扩展资料满清入关以来,作为异族统治中原,皇权不稳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也使得清朝皇室长期以来都有着居安思危的想法,对于皇位接班人更是花下功夫好好考核,细细培训,自顺治以后,清朝皇帝基本都熟读四书五经,会写满汉双文。当然,很多的眼光并不长远,从自身角度出发,限制了近代中国的发展,但是清朝皇帝其中,没有嗜杀暴虐之人,和他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有关。明朝三大昏君排名明朝三大昏君排名:1、朱翊钧明神宗朱翊钧,号禹斋,明朝第十三位皇帝。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帝是个贪婪的君主,他和皇室大肆侵占土地,以采木、烧造、织造、采办为名搜刮民财。万历十九年,仅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就达23万多件。他派遣宦官为矿监税使,盘剥工商,引发了百姓的抗税斗争。万历帝又废除考成法,形成了皇帝黩货、臣下贪污、党争激烈的状况。2、朱由校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七年。在位期间正值以魏忠贤为首的佞臣执掌朝政之时,而这位皇帝同时还醉心修仙问道,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放手佞臣为祸朝纲。他执掌期间朝堂迫害了不少妄图改革的东林党人,并计划了社会内部矛盾,使得明末期间民变和农民起义接连不断的爆发,对外还先后罢免了不少抗敌良将,最终让金军先后攻下了多座城池,让辽东战局陷于不利之地,最终因吃一些所谓的灵丹妙药而死。3、朱由检明朝三大明君1、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1368年建立明朝,开国皇帝,即位后先后收复了西南、西北、辽东等地,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而后对外开始设立不征之国,保证了明朝对外的稳定性。对内的经济方面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大兴移民措施,减轻农民税负问题,而后还丈量土地,清查户口,兴修水利,使得社会的生产能力得到回复。政治方面设立三司分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文化上重振科举制,并设立国子监,为明朝培养了众多优秀有能力的人才,他在位期间使得社会生产能力不仅得到恢复还大踏步的向前迈进,且经济方面得到发展,为其后代留下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王朝,是一生建树颇多的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2、明成祖明成祖出生于1360年,于1402年通过靖康之难即位,明朝第三位皇帝,他推翻的是建文帝朱允_的统治,明朝因经过靖康之难导致经济受损,在他即位后,对内政治上设立了内阁和东厂,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在经济方面注意生产,疏通漕运,使得当时的年岁收入达到巅峰,并且减轻了农民一定的赋役征派。文化方面编撰了《永乐大典》,并对海南、西藏等地区加强了管理,并对西藏提出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方面委派郑和下西洋。对外更是以雷霆手段镇压蒙古等外敌势力,五次亲征蒙古,将安南收复国土,并且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还将国都迁移至北京,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明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后世将其统治期间称之为永乐盛世。3、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的嫡长子,因自幼聪颖而受到祖父明成祖朱棣的喜爱,并起立为皇太孙,在明成祖在世时曾多次随征蒙古。他于1425年即位,即位之初就率兵平定了汉王的叛乱,而后对内对外都有一系列的改革,对内经济上整顿财政,并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朝堂上重用三杨、夏元吉等贤臣良将,并提升了内阁的地位。对外方面则委派了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与西域之间的联系,军事上加强对边境的管辖,并且多次亲征北巡,加强对长城的修筑,使得外敌势力不敢轻易进犯。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得国家的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社会内部矛盾得到缓和,后世将其统治期间与其父合称为仁宣之治。除此之外,这位皇帝还精通书画方面,为后世留下了《瓜鼠图》、《武侯高卧图》等作品。明朝为什么是禁史清朝秉承为先者讳的原则,把明朝基本上是美化了一遍,对明朝基本上是毫无底线的美化,比如说治隆唐宋,远迈汉唐这句,那简直叫一个肉麻。这实际上是出于清朝对自己合法性的解释,也就是清朝取江山自李闯,并非取自于明朝,这是清朝入关时候就定下的基调。这可以用臭不要脸来形容,因为清朝在入关之前灭了至少三十万明军,皇太极时期五次破关对明朝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最后明朝在无兵可用以及君臣离心离德的情况下被李闯给结束了。所以你上哪摘的干净,只要仔细翻阅历史档案,查出各种数据,就能把这笔账算明白。只不过李自成正好是给明朝的坟墓埋上最后一铲土,所以清朝就利用这一点来做文章,把李自成丑化为乱臣贼子,把清朝入关说成是吊民伐罪。其实哪里是什么吊民伐罪,清朝实际上是宣布保护地主阶级以及知识分子的利益,所以清朝对自己合法性的解释得到了地主阶级以及知识分子的普遍承认。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李自成既然坏,那么明朝就只能好,要不然如何彰显清朝入关的正义性和合法性。所以,明朝必然要被美化。翻阅《明史》,通票都是对明朝的溢美之词,对于明朝的破事能隐则隐,隐不了就给一笔带过,尽量淡化处理。比如说诛十族这档子事在《明史》里是不存在的,只有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这句草草带货。但是想删帖哪有那么容易,尤其是删干净更不容易,因为总会有信息保留下来。在万斯同《明史稿》当中,明确记载了朱四诛方孝孺十族得事,只不过这段被康熙抹了,因为不符合康熙给朱四定的明君的形象,结果今天明吹蛋白质还不领情,还说清朝抹黑明朝,甚是可笑。不过,清朝最忌讳的不是这块,毕竟一个已经完蛋了的王朝想怎么美化就怎么美化,清朝最忌讳的实际上就是满洲先世的问题。这一点陈寅恪先生就阐述过:然清室所最忌讳者,不过晚明清初,东北一隅之地数十年间之记载尔。然其他历代数千岁之史事,虽有忌讳,亦非甚违碍者。所以清朝最大的问题,就是抹去了不少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_、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_、明穆宗朱载_、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1368年-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朱棣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
明朝建立:元朝末年,到处农民起义,而在这其中三股力量最为强大,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
朱元璋依靠谋士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其他农民起义政权。决定性的战役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最后战胜了陈友谅,之后又灭了张士诚,再之以徐达为主将后挥师北上收复了北京,同时他在南京称帝建立明帝国。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首先看好题目关键词。“皇帝”“能力”,说的是能力,和贡献以及品格没有关系。同时也说的是皇帝的能力,不是其他人的能力。所以很多人把朱棣或朱佑樘排在第一我就纳闷了,他们两个或许很牛,但是把有开创之功的朱元璋排在第二就很说不过去了。首先,说开创之功,朱元璋不是李渊,朱棣或朱标也不是李世民。大明王朝的建立主要依靠的是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到皇帝一步步建立起来的。放眼中国历史,只有朱元璋和刘邦有这个白手起家的能力。第二,劳模朱元璋搭建了大明朝的制度框架,大明朝后续皇帝很少有改动。这一点开国皇帝搭建制度框架,中国古代皇帝,秦始皇算一个,宋太祖赵匡胤算一个,隋文帝杨坚算一个,还有那个皇帝?朱元璋的子孙那个能排上号的?第三,保持王朝的稳定性,驾驭功臣和武将的能力,中国古代皇帝能有谁比他强?朱棣这方面的能力明显不如他老爹,只有朱元璋和朱厚熜是只靠自己的,但是朱厚熜是靠玩弄平衡权术的,比不过朱元璋。第四,对皇帝来说生育能力和自己的身体能力也很重要,明朝那个皇帝有朱元璋强?
所以,朱元璋排第一,第二朱棣,第三朱佑樘,第四朱瞻基,第五朱照熜,第六朱高炽,第七万历,第八朱厚照,后面的皇帝不是被忽悠就是不由自主,要不就是亡国之君。朱允炆,朱祁镇,朱由检不会用人,近亡国之君。朱见深,朱载垕,朱由检软弱无力。也排名不分先后。
我认为第一名是明孝宗,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他的功绩不可忽略,而且他是在明朝最闹心时候的一位皇帝。 第二名是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功绩不用说。 第三名是明成祖,他在位期间被后人认为永乐盛世 第四名是隆庆皇帝,在位仅6 年,但他做的事不可忽略,比如隆庆开关,硬是给明朝加了10年命。 第五名嘉靖皇帝,他时聪时蠢,虽然在位期间做了很多错事,但后来都解决了。 以上是我对明朝皇帝前五名的排行,剩下的,因为实力有限,实在排不出,有兴趣的可以去找其他资料,我愿意听你们的意见。
第一名应该是明太祖朱元璋,毕竟是他打下来的天下,而且他也很勤政。第二名应该是朱棣,第三名是朱佑樘,第四名应该是嘉靖,第五名是隆庆,第六名是崇祯(他只是命不好)……(实在排不出来)第14名是天启,第15名是建文帝,朱祁镇应该是最后一个
第一朱元璋,倒数第一朱祁镇
你竟然把朱棣排到第一,明明是朱元璋开的锅,凭什么让他排到第一?再说了,武宗那个朱厚照也挺好的,你这排的不对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享国276年共传了16位皇帝。第一名就是朱棣,年号是永乐,庙号是明成祖/明太宗,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既是守业有成,也是创业之功。他开创内阁疏浚大运河、收复安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大面积区域、郑和下西洋等等。第二名是朱元璋,年号是洪武,庙号是明太祖,是明朝开国皇帝,他在军事、政治、经济、功绩非常卓著。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创洪武之治、恢复民族平等第三名是朱佑樘,年号是弘治,庙号是明孝宗,明朝第九位皇帝。第四名是朱厚_,年号是嘉靖,庙号是明世宗,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_是明朝历史上最善于运用帝王权术的皇帝,智斗四朝元老、两朝首辅的杨廷和。开创了“嘉靖中兴”。第五名是朱高炽,年号是洪熙,庙号是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第六名是朱瞻基,年号是宣德,庙号是明宣宗,明朝第五位皇帝。第七名是朱祁钰,年号是景泰,庙号是明代宗,明朝第七位皇帝。他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皇帝。第八名是朱载_,年号是隆庆,庙号是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隆庆开关”、“俺答封贡”。后面几位皇帝就是朱祁镇(1457年-1464年),宪宗是朱见深(1465年-1487年),孝宗是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武宗是朱厚照(1506年-1521年),世宗是朱厚_,(1522年-1566年),穆宗是朱载_,(1567年-1572年),神宗是朱翊钧,(1573年-1620年),光宗是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熹宗是朱由校,(1621年-1627年),思宗是朱由检,(1628年-1644年)。
明朝十六位皇帝,按功绩和成就排前三位的是哪些?排后三位的是哪些?
排在前面的有朱元璋、朱棣和朱瞻基,他们三个人都是开疆扩土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排在后三位的是万历皇帝、崇祯皇帝和正德皇帝,他们三人都是玩物丧志败坏了江山。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算是强盛的王朝之一,明朝统治的200多年历史里,共有16位皇帝,在我认为,按功绩和成就排名前三的是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明孝宗朱祐樘,朱棣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皇帝,在位期间废除了很多不利于民生的规定,朱元璋则凭借自己的实力开创了明朝,也是勤政爱民的好君王,朱祐樘是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间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的局面。最后三位我认为是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朱常洛沉湎酒色,纵欲过度,导致身体羸弱,朱由校在位期间被阉党专权,杀害忠臣,朱由检作为最后一个皇帝虽勤于政事,但是朝廷党政不休,再加上民间灾害不断,最后农民起义,成为了亡国之君。
按功绩和成就排前三位的是朱元璋、朱棣和朱祁钰。后三位是朱厚熜、万历和朱由检 。
从1368年朱元璋开创明朝到1644年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一共经历了276年,期间共有16位皇帝。明朝的十六位皇帝,水平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英明神武之辈,却也有平庸甚至荒诞之徒。要选出其中功绩最优和最差者各三人,其实并不难,因为前二和倒二都很明确了,只需再分别选出一个即可。
在明朝十六帝中,功绩和成就最大的两位自然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了。朱元璋有开国之功,这是莫大的功绩,没有朱元璋就没有明朝可言,而且朱元璋在位期间大力恢复农业发展,整个社会从元末的乱世中恢复过来,所以朱元璋自然能进前三。
而明成祖朱棣则有再造之功,更是开创了永乐盛世,这是明朝其他皇帝所望尘莫及的成就。除了这两位皇帝以外,明朝功绩和成就最大的皇帝应当首推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不仅自身文化修养好,精通诗词书画,更是与其父明仁宗共同开创了“仁宣盛世”。因为明仁宗在位时间不足一年,所以“仁宣盛世”主要还是宣宗的功劳。
至于功绩和成就最差的两位皇帝应该是建文帝和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就不用多说了,在位还不足一个月的时间,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功绩和成就的了。而建文帝在位也仅有短暂的四年,而且大多数时间处于“靖难之役”时期,所以也没有什么功绩可言,相反还“亡国”了。
除此二人,功绩和成就最差的可能就是明熹宗朱由校了,朱由校年轻没魄力、没主见,他可能是想用魏党制衡东林党人,所以百般纵容魏党胡作非为,结果又不能很好的掌控局势,导致国势每况愈下。
明朝有几个皇帝和排名
明朝十六位皇帝,排名如下表:
明朝介绍: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
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扩展资料:明朝部分皇帝简介
1、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2、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
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吹过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
3、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只有众人自己把握了。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君主
共16位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濠州人。
明惠帝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建文帝下落一直是个迷: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吹过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但明惠帝其人由于性格软弱,也最终在削藩的斗争中为人所逼,遂不知去向。对此,也成为后世史学家们猜测争论的话题。
明成祖朱棣
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 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只有众人自己把握了。
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时期,朱高 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 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 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宣宗朱瞻基
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 ,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
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宣宗皇帝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 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贵妃,姓孙, 这位孙贵妃深的宣宗皇帝的喜爱,唯一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 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他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他派人在 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 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
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宣宗皇帝的次子。谈起景泰帝,大家不免想起任用于谦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英宗复辟等一些传奇经历
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原名朱见浚,英宗土木堡之变后,两岁的朱见浚就被孙太后立为太子, 谁知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他的叔叔景泰帝即位后,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就开始考虑如何废掉他,而用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
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宪宗皇帝之子,生母纪氏。 孝宗皇帝有着多难的童年,她的母亲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偷偷生下了他,而且直到六岁才敢站出来与宪宗相会。当时的宪宗皇帝正苦于没有子嗣,突然一个皇子从天而降非常高兴,并马上册立为太子,正位东宫。
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孝宗长子,生母张皇后。两岁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孝宗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又早夭,因此武宗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而且少年的武宗非常聪明,老师教他的东西总是能很快学会,按理说他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但就是因为周围的太监,毁了这个年轻的孩子
明世宗朱厚骢
明世宗朱厚骢,年号嘉靖,明代第11位皇帝。嘉靖皇帝并不是武宗的儿子,也不是孝宗 的孙子。由于武宗荒淫,没有留下子嗣,孝宗则是单传,只有武宗一个孩子,因此,孝宗一脉到了武宗驾崩也就断了香火,皇位继承人就要从最近支的皇族中选出。孝宗的弟弟,成化皇帝的次子兴王朱佑沅被确定为最近支的皇室,当时兴王已经去世,因此就又他唯一的儿子朱厚骢来继承皇位,他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明穆宗朱载后
明穆宗朱载后,年号,隆庆,世宗皇帝的三子,三十岁登基,是为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穆宗皇帝长子,6岁立为太子,10岁即皇帝位,年号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
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年号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明代第十六位皇帝,光宗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之弟。
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
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1洪武,2永乐,3胖胖,4万历,5成化,6景泰,7弘治。8宣德,9隆庆,10永历,11建文,12天启,13崇祯,14嘉靖,15煲宗。第十后面的为昏君。
有十六位,如果算上南明得有近二十位,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而且明英宗是两次在位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排名为:
1、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2、明惠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
3、明成祖朱棣。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建文四年,朱棣占领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在群臣的“劝说”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号永乐。
4、明仁宗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5、明宣宗朱瞻基。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死于乾清宫,时年38岁,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6、明英宗朱祁镇。九岁即位,年号正统。即位初大事权归太皇太后张氏,以三杨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死于乾清宫,时年38岁。
7、明代宗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即位后整顿吏制,使吏治为之一新,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而气死,终年30岁。
8、明宪宗朱见深。明英宗长子,初名朱见浚。景泰三年(1452年)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于天顺八年(1464年)登基,年号成化。
9、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期间,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盛世。史称“弘治中兴”。
10、明武宗朱厚照。明孝宗嫡长子,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
11、明世宗朱厚熜。1521年到1566年在位,在位45年,时间之长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年号嘉靖。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
12、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后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极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
13、明神宗朱翊钧。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
14、明光宗朱常洛。明代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万历帝长子,在位一个月。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十三陵庆陵。
15、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十六岁即位,后因意外落水成病,1627年逝世,终年23岁,庙号熹宗,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葬十三陵之德陵。
16、明思宗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国之君。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缢身亡,为江山社稷而死,终年35岁,葬于十三陵思陵。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盘点大明王朝的16位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君主
明朝16位帝王中,论政绩能排名前三的都是谁?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汉朝、唐朝之后的又一个强盛王朝,明朝无疑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的佼佼者。明朝建立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一共存在了276年。在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中,一共历经了16位帝王,即“大明十六帝”。
明朝的这十六位帝王,可谓是各有特色。他们有的昏庸无道,有的贪图享乐,有的碌碌无为,有的离奇死亡。当然,还有少数是雄才大略的。基于此,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明朝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们。
在小编看来,明朝只有四位帝王称得上是雄才大略,以下是具体介绍:
第四位:明宣宗朱瞻基
他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他1425-1435年在位,在位十年,年号宣德。
值得一提的是,幼年时的朱瞻基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朱高炽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他被祖父朱棣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朱瞻基与其父亲朱高炽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总之,朱瞻基的统治是明史中一个了不起的时期,那时没有压倒一切的外来的或内部的危机,没有党派之争,也没有国家政策方面的重大争论。《明史》赞誉宣宗:“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第三位:明孝宗朱佑樘
年号弘治,在位18年,享年36岁。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明孝宗朱佑樘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言路大开,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
他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不得不说的是,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明史》评价他为: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总之,明孝宗朱佑樘是明代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他的政绩诚然卓越,不愧雄才大略之称。
第二位: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继刘邦之后的又一位农民皇帝。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明史》评价他为:“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第一位:明成祖朱棣
明朝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也是最有作为的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
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战争历时四年,最终以朱棣大胜称帝而告终。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除此之外,他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他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明史·成祖本纪》中评价明成祖: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评价如此之高,在明朝历代皇帝中无出其右!
不考虑开国时军功的因素
朱棣(编永乐大典、下西洋、迁都、削藩)
朱元璋(制定官制、制定军制、制定…)
朱佑樘(我认同所说的中兴明朝就是他,看看之前的皇帝英宗代宗宪宗,之后的皇帝武宗世宗穆宗,明朝还能延续那么长时间就是因为弘治十八年的统治很好,具体功绩主要是平息乱政,整肃朝纲)
第一位:朱棣,年号:永乐,庙号:明成祖/明太宗,明朝第三位皇帝
第二位:朱元璋,年号:洪武,庙号: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
第三位:朱佑樘,年号:弘治,庙号:明孝宗,明朝第九位皇帝
明朝皇帝第一的当属朱元璋,都知道。看他是明太祖,第二的是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还有一个叫朱厚照。都是很影响力。
第一是开国朱元璋,其次当属永乐帝朱隶,第三名并列的几个不好评。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算是一个强盛的王朝之一,在明朝统治200多年的历史中,一共有16位皇帝,这16位帝王中不乏有雄才大略的人,在小编心目中论政绩能排名前的有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明孝宗朱佑樘。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位。朱棣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间,废除了很多不利于民生的规定,重新启用建文年间被贬斥的官员,为了稳定北京,朱棣曾先后五次远征蒙古,巩固了边防。朱棣统治期间,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永乐盛世,朱棣也因此被称为永乐大帝。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凭借自己的实力开创了明朝,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王。朱元璋在位期间,进行了很多改革,清理了朝中权臣,也处理了很多贪污案。朱元璋勤政爱民,生活也十分的节俭,他为民生颁布了很多政策,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经过努力,社会呈现了一片繁荣现象,史称洪武之治。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关注民生,并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的状况。朱佑樘为人宽厚仁慈,曾提倡大臣直言进谏,他统治时期明朝经济繁荣,史称“弘治中兴”。虽然在朱佑樘统治后期曾偏信了一些奸佞小人,但不久就幡然醒悟,改过自新。朱国珍曾评价他“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明朝的16位皇帝中,谁的综合能力排第一?
朱棣。朱棣一生的黑点除了靖难之役,其他的功绩都挺高的,他征战四方,迁都北京,又修了《永乐大典》。
我认为朱棣综合能力第一,成就非常高,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经济,创立了永乐盛世,能够排第一。
朱元璋的综合能力排第一,就算朱棣和他比起来都还差一点,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肯定朱元璋啊,朱元璋能力在中国所有帝王都能进前三
明朝的16位皇帝中,谁的综合能力排第一?
明朝从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皇帝,一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在这十六位皇帝当中,哪几位皇帝比较有作为呢?如果选出三位,谁可以当选?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可以当选。
朱元璋从一个叫花子,到建立明朝,当了皇帝,显示出了朱元璋非凡的才能。
朱元璋是一位真正的草根皇帝,也是出身最底层的皇帝,比刘邦和刘备出身还低微,刘邦好歹还是一位亭长,大小是个官,而刘备虽然是卖草鞋的,但是,毕竟也有生意,可朱元璋是什么都没有,完全是一贫如洗,给地主放牛,后来,实在没了饭吃,去当和尚,甚至当叫花子乞讨。
至正四年(1344年),穷困潦倒的朱元璋,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 后来,朱元璋逐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将领,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举兵北伐。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庙号明太祖。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然后,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强化皇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但是,大肆屠杀功臣,是其一短。
第二位朱棣可以当选。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非常勇武,被封为燕王,后来,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经过四年的征战,攻进了南京,推翻了建文朝廷,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攻进南京时,皇宫突然燃起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于是,朱棣即位称帝,年号永乐,庙号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棣在位期间,五次北征蒙古,颇为勇武,朱棣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皇权,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失败了,朱棣削藩却成功了;朱棣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
除此之外,朱棣还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 。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第三位,明英宗朱祁镇可以当选。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同时,也是第八任皇帝,因为,他先后两次当皇帝。
朱祁镇本来是一个草包,没有什么作为,他听信太监的话,亲征瓦剌,结果,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还被瓦剌也先俘虏了,丢尽了祖宗的脸面,史称“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被俘,他的弟弟朱祁钰被于谦等人拥戴,即位为帝,就是景泰帝。
本来也先打算拿着朱祁镇要挟明朝,结果,明朝有了新皇帝,一概不予理睬,一年后,也先觉得朱祁镇没有什么作用了,又把他放回来了。
朱祁镇回来之后,就被朱祁钰软禁起来,七年后,朱祁钰病重,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再次登上帝位。
朱祁镇如此不堪,为什么说他有作为呢?
因为,朱祁镇死前,废除了残忍的殉葬制度,这一重大举措,挽救了很多年轻的生命,因此,是朱祁镇的闪光点,也是历史一大进步,举足轻重,所以,朱祁镇完全可以当选。
中国古代明朝哪个皇帝最厉害?
当然是秦始皇,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第一位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历史功绩:
1.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2.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3.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4.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5.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7.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开拓疆土,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10.修建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使土地贫瘠的关中地区迅速富庶起来。
明朝功绩最大的第三位皇帝着实让人难选。有些人认为是朱厚照和朱瞻基,但是两人在位时间比较短,一共才短短十一年,其中朱厚照一年,朱瞻基十年。这两位皇帝创建了大明王朝的仁宣之治,也算居功至伟。不过朱瞻基晚年任用宦官,也导致了大明王朝的宦官之祸。
还有人认为朱佑樘也算是明朝的立有大功的皇帝。朱佑樘在位十五年,开创了弘治中兴。而且从人品的角度来看,朱佑樘是还是一个好人,他对过去针对他的万氏家族放下了仇恨,并且对帮助过自己的宫女太监们施以报答,还一扫成化年间的朝廷阴霾。
不过朱佑樘也有缺点,那就是他悲惨的童年给他带来的对子女的溺爱。朱佑樘在位期间,对儿子朱厚照极度溺爱,导致朱厚照不思进取,只知玩乐。
朱厚照在位期间,大明江山再度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刘瑾之乱、江斌、钱宁争宠、宁王之乱,连朱厚照也不明不白地死了。
个人感觉明朝最厉害的皇帝还是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出身到成为一名开国皇帝,不用看过程就知道很厉害了。
当然是秦始皇,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第一位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历史功绩:
1.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2.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3.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4.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5.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7.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开拓疆土,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10.修建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使土地贫瘠的关中地区迅速富庶起来。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排名为:
1、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2、明惠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
3、明成祖朱棣。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建文四年,朱棣占领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在群臣的“劝说”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号永乐。
4、明仁宗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5、明宣宗朱瞻基。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死于乾清宫,时年38岁,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6、明英宗朱祁镇。九岁即位,年号正统。即位初大事权归太皇太后张氏,以三杨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死于乾清宫,时年38岁
古代的话,明朝的皇帝比较厉害的,应该有朱元璋,朱棣。朱瞻基。以及后面。帝王心术比较厉害的万历皇帝和嘉靖帝这几个都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对于证据的把握非常的强,而且对外战争基本上都打赢了,可以说很好地维护了明朝的当时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