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取其咎,自取其咎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0 23:02:33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自取其咎是什么意思

自取其咎是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
自取其咎的拼音:zìqǔqíjiù
成语解释:咎:罪过,祸害。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成语出处:老子《道德经》:“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成语例句: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自取其咎。(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自取其咎的近义词:作茧自缚春蚕吐丝为茧,将自己裹缚其中。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
成语造句:这也是他们自取其咎,不能怪我们不仁。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自取其咎是什么意思

自取其咎的解释[bring blame on oneself;have only oneself to blame] 由于 不慎 或自己对自己要求不严而造成祸患 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自取其咎。——《警世通言》 详细解释 谓自己惹来的 麻烦 ,自己招来的 惩罚 。 茅盾 《昙》 四:“最后她恨自己的做梦似的闹出这场自取其咎的笑话。” 词语分解 自取的解释 .自己招致。《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庄子·齐物论》:“夫吹万 不同 ,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 咎的解释 咎 ù 过失,罪过:咎戾。负咎。以彰其咎。 怪罪,处分:既往不咎。 咎由自取 (遭受 责备 、 惩处 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灾祸:休咎(吉凶)。 怨仇:与臣有咎。 部首 :口。

自取其咎什么意思?

词目 自取其咎 发音 zì qǔ qí jiù 释义 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反义词 作茧自缚自讨苦吃自作自受咎由自取自食其果 引用 《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六回 张彦泽倒戈入汴 石重贵举国降辽 ...----  观本回杜威、张彦泽事,令人发指,但亦由石氏 自取其咎 耳。石敬瑭为明宗婿而灭唐,杜威为石氏婿而灭晋,报应显然... 《元史演义》第十一回 西夏主献女乞和 蒙古军入关耀武 ...乱杀,闹到天明,已是积尸满野,金兵一个儿都不见了。完颜纠坚固 自取其咎 ,明安为虎作伥,罪更难辞。  成吉思汗乘胜驰追,... 《明史演义》第四十五回 刘太监榜斥群贤 张吏部强夺彼美 ...奉天门之跪伏,令人胆怵心惊,何苦为刘介、张恕一伸冤愤。且介亦 自取其咎 ,恕复仍得好官,多得少失,无怪其尽为仗马寒蝉也。武宗不... 《明史演义》第五十三回 伍文定纵火擒国贼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 ...而执迷不悟,宜乎速毙。但李士实误投暗主,娄妃误嫁叛王,士实尚 自取其咎 ,娄妃并非自取,乃承父母之命而来,夫也不良,竟遭惨死,... 《明史演义》第五十八回 胡世宁创议弃边陲 邵元节祈嗣邀殊宠 ...又追谥文襄,但身已早殁,何从再知,也不过留一话儿罢了。一清也 自取其咎 。  璁既复用,萼亦召还,两人仍然入阁,参预机务... 《北齐书》卷六·帝纪第六·孝昭 ...不能赞弘道德,和睦亲懿,又不能远虑防身,深谋卫主,应断不断, 自取其咎 。臣既诛夷,君寿废辱,皆任非其器之所致尔。孝昭早居台阁... 《喻世明言》第十一卷 赴伯升茶肆遇仁宗 ...拆来。’学生无言抵对,因此黜落,至今淹滞,此乃学生考究不精, 自取其咎 ,非圣天子之过也。”  仁宗问道:“秀才家居... 《警世通言》第三卷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州做官,三年任满朝京,作寓于大相国寺内。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 自取其咎 。常言道:”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分付左右备脚色手... 《警世通言》第十七卷  钝秀才一朝交泰 ...知道有今日!正是: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又履危机。此乃福过灾生, 自取其咎 。假如今人贫贱之时,那知后日富贵?即如荣华之日,岂信后... 《八仙得道》第四十六回 泥团钻出脑袋 顽仙隐入耳朵 ...该是恶贯满盈,上天降罚的时候。我师尊要赦了你,岂不违了天意, 自取其咎 么?你说那张果,我师尊自有法子立刻着他回来,何用你蝎蝎... 《八仙得道》第七十七回 求仙人反上仙人当 制鬼物竟被鬼物迷 ...后,方才起身,坐在滩上,怔怔地寻思了一会儿,念仙缘既失,都因 自取其咎 。生此浊世,原无意趣。唯仙姑所言,似乎前途尚属有望。仙... 《林公案》第35回 施老海小试富阳法 黄爵滋请禁鸦片烟 ...唇皮上占了些小便宜,带累阖棚茶客受累,还要损坏许多茶碗,真是 自取其咎 。”  茶馆主人听了这一席话,定神打量,看那... 《狄公案》第四十八回 武承业罪定奸僧 薛敖曹夜行秽事 ...了进去。  狄公向武承业道:“贵皇亲今日受辱,实是 自取其咎 ,岂有要紧的钦犯,私下释放之理?国家以民为本,大兵调来... 《娱目醒心编》卷五 执国法直臣锄恶 造冤狱奸小 ...重典,遂至激成大祸,上损国家元气,下辱父母遗体,诸君子亦不无 自取其咎 。为此论者,亦非教人阿谀苟容,取媚于世,不走正直一条路...

自取其咎是什么意思

成语
自取其咎
发音



jiù
解释
咎:罪过,祸害。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出处
老子《道德经》:“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示例
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自找的麻烦
近义词
咎由自取
自取其祸
【解释】:咎:罪过,祸害。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出自】:老子《道德经》:“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示例】: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近义词】:作茧自缚、自讨苦吃、自作自受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咎:罪过,祸害。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出自】:老子《道德经》:“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示例】: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近义词】:作茧自缚、自讨苦吃、自作自受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自取其咎是什么意思?自取其咎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自取其咎 zì qǔ qí jiù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自取其咎】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自取其咎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自取其咎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此乃学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过也。”

[反义] 木匠戴枷 作茧自缚 自找麻烦 自讨苦吃 自作自受 咎由自取 自食其果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这也是他们~;不能怪我们不仁。

[英译] Self do;self have。

百科解释如下:
成语 自取其咎

  发音 zì qǔ qí jiù
  解释 咎:罪过,祸害。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出处 老子《道德经》:“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示例 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自找的麻烦
  近义词 咎由自取 自取其祸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09781.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什么是rqfy自取其咎?

npnk墨突不黔
自取其咎释义:
咎:罪过,祸害。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自取其咎 [zì qǔ qí jiù]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咎:罪过,祸害。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贬义
出 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此乃学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过也。”
例 句
这也是他们~,不能怪我们不仁。
近反义词
反义词
木匠戴枷
百科释义
自取其咎( zì qǔ qí jiù ),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带有咎的成语有哪些

咎由自取 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咎有应得 罪过和灾祸完全是应得的。
不咎既往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无咎无誉 咎:过失;誉:称扬、赞美。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引咎自责 咎: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引咎责躬 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同“引咎自责”。
自取咎戾 指自招罪过。同“自取罪戾”。
动辄得咎 辄:即;咎:过失,罪责。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
既往不咎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自取其咎 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进退惟咎 指进退两难而动辄得咎。
盈满之咎 财富过于充足会招致祸患。
自贻伊咎 指自己招来过错。
咎由自取、既往不咎、自取其咎、无咎无誉、责躬引咎、无誉无咎、难辞其咎、盈满之咎、引咎责躬、引咎自杀、动辄获咎、引咎辞职、难咎其责、以彰其咎\x0d\x0a一、咎由自取 [ jiù yóu zì qǔ ] \x0d\x0a\x0d\x0a【解释】:咎:灾祸。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x0d\x0a【出自】:西晋 陈寿《三国志·刘封等传评》:“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x0d\x0a【译文】:看他的举止,从其规矩,所以招祸取咎,没有自己的。\x0d\x0a二、既往不咎 [ jì wǎng bù jiù ] \x0d\x0a\x0d\x0a【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x0d\x0a【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x0d\x0a【译文】:成功不高兴,驱逐事件不劝谏,既往不咎\x0d\x0a三、动辄得咎 [ dòng zhé dé jiù ] \x0d\x0a\x0d\x0a【解释】:辄:即;咎:过失,罪责。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x0d\x0a【出自】:唐·韩愈《进学解》:“跋前踬后,动辄得咎。”\x0d\x0a【译文】:进退两难,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x0d\x0a四、无咎无誉 [ wú jiù wú yù ] \x0d\x0a\x0d\x0a【解释】:咎:过失;誉:称扬、赞美。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x0d\x0a【出自】:南朝 范晔《后汉书·邓张徐张胡列传赞》:“邓张作傅,无咎无誉。”\x0d\x0a【译文】:邓张作傅,没有灾祸也没有好处\x0d\x0a五、无誉无咎 [ wú yù wú jiù ] \x0d\x0a【解释】:既无称誉,也无毁谤。形容很平常。\x0d\x0a【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山木》:“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x0d\x0a【译文】:没有名誉没有说过,一条龙一条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

与“咎由自取”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自食其果、自作自受、作茧自缚、自取其咎、自取其辱
自食其果 zì shí qí guǒ
解释: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出处: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自作自受 zì zuò zì shòu
解释: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出处:《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
作茧自缚zuò jiǎn zì fù
解释:茧:蚕茧;缚:缠裹。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出处: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自取其咎zì qǔ qí jiù
解释: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此乃学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过也。”
自取其辱 zì qǔ qí rǔ
解释: 取:招致、惹来,自己做了过分的事情而招致(惹来)侮辱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义?过誉》。... “本来我想侮辱你,不想却被你侮辱了,我真是自 找没趣(寡人自取其辱焉)。”

咎由自取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789 成语 咎由自取 注音 ㄐㄧㄡˋ ㄧㄡˊ ㄗˋ ㄑㄩˇ 汉语拼音 jiù yóu zì qǔ 释义 所有的罪过、灾祸都是自己造成的。 #语本《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自取其咎」、「罪有应得」 典源 #《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1>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 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 览其举措,迹2>其规矩3>,招祸取咎4>,无不自己也。」 〔注解〕(1)典故或见于《战国策.齐策四》。 (2)迹:追踪、探究。 (3)规距:指行为法度、标准。 (4)招祸取咎:招来灾祸。 〔参考资料〕《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典故说明 在《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中,作者陈寿记叙了蜀国七位大将的生平事略。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具有武艺,气力过人,堪称是一员猛将;然而因没有出兵援救关羽,并且和孟达不和,使得孟达最后投奔魏国,他因此受到刘备的责怪;此外,诸葛亮也担心他刚猛的个性,将来在改换政权后会很难制御,劝先主除之,终于导致刘备把他赐死。 彭羕,刘备认为他足以和孔明、孝直等人并驾齐驱,但诸葛亮却认为彭羕心大志广,无法保国卫民,后来刘备就把他派离了京师,给予一个太守的职位;他对于这样的遭遇感到不平,说了一句让人引起误会的话,就被关到狱中,最后被诛杀。 廖立,诸葛亮将他与庞统相提并论,誉为楚之良才,可以辅助兴盛国家大业;但在刘备死后,他却分析形势,批评当年刘备的不取汉中政策,也批评了关羽,另外又直言评点了几个当朝的人物,于是诸葛亮把他废为平民,流放到汶山。 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佐刘禅的李严,在诸葛亮伐魏时,因伪造朝廷诏书,命令诸葛亮退兵,后来被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刘琰,操行不甚检点,并且因为与魏延不和,而不见容于诸葛亮;有一次,妻子去见太后,在宫中停留了将近一个月,他因此怀疑妻子与刘禅有私,于是派人去抓妻子,还脱下鞋子抽打她的耳光,终于因此被弃市。 魏延,常常批评诸葛亮胆子小,叹恨自己的才能无用武之地;诸葛亮病重时嘱咐在他死后撤军,他却不同意,认为不必因为一人死而荒废了天下大事,仍然执意出兵,就被刘禅派人追杀了。 杨仪,自认为功勋至大,足以代替诸葛亮辅政,诸葛亮以杨仪的胸襟气度狭隘,早将丞相的职位给了蒋琬;他对此感到不平,大发牢骚,当时大家都认为他的操守有过失,不敢与他往来;他说的话因此被人向朝廷揭发,最后自杀而死。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篇末对这几个人下了评语,认为他们都有着不同的长才,然而追踪、探究他们的行为举止及其法度、标准,却可以从中看出最后的罪过、灾祸,都是由他们自己招致的。 后来「咎由自取」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表示所有的罪过、灾祸都是自己造成的。 书证 01.《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因此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了。」 02.《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虽然城厢出了盗案,是老兄们负责任;但这件事,据兄弟看起来,他们两家实在是咎由自取。」 03.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噫!祸兮福所倚,天道之常。 溺死三人,虽曰咎由自取,要皆风流自赏者有以致之,故君子贵慎微焉。」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他们大老官,一帆风顺的升官发财,还有什么不自在?不过为点小小家事罢了。 然而据我看来,他实在是咎由自取。」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所有的罪过、灾祸都是自己造成的。 【使用类别】用在「自取其祸」的表述上。 【例  句】<01>他会身陷囹圄,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02>很多历史人物的不得善终,都可归因于咎由自取。 <03>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他这是咎由自取,怪得了谁呢?<04>他因到处为非作歹而被警察逮捕入狱,可说是咎由自取,无可埋怨。 <05>本来好汉不吃眼前亏,但你却故犯众怒,引来非义,真是咎由自取!<06>明知他是小人你还加以重用,弄得如今公司乌烟瘴气,难怪大家说你养痈贻患,咎由自取。 近义词: 自取其咎,自取其祸,罪有应得 反义词: 祸从天降 辨识 请参考『辨识789』 参考语词 咎皆自贻,侮由自取,祸由自取,孽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