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尔基三部曲,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3 11:17:45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高尔基三部曲是什么

  1、《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2、《童年》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寄宿在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期间,他得到祖母的呵护,并在祖母所述的优美童话故事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表现出的自私于贪婪,在这种爱与恨、善与恶的生活中成长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3、《在人间》是高尔基的第二部自传体,讲述阿廖沙在11岁时便在社会上独立谋生活,饱尝人生疾苦百态;

  4、《我的大学》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客山时期的生活,住在“大杂院”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也经受住了生活的各种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尔基的三部曲分别是哪些?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分别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首次出版于1913年。它不仅是作者从童年到青年的自传,也是国际公认的艺术瑰宝。是作者根据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对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的动态描绘的一副生动的历史画卷,其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他本人。
《童年》(1913年)、《在人间》(1916年)和《我的大学》(1923年)这三部中篇小说是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自它们陆续问世以来,岁月悠悠,风云变幻。然而,这些三部曲始终保持着它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高尔基创作中最受欢迎的作品。
《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与母亲一起在祖父家度过的岁月。同时,他受到了祖母的关爱,也受到了祖母讲述的美丽童话的影响。他也见证了两个叔叔为了家庭财产的争吵和争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和贪婪。现实生活中的这种善恶、爱恨给他年轻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的童年是在这个“充满恐怖场景的令人窒息的狭窄世界”中度过的。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当阿廖沙11岁时,他的母亲去世,祖父破坏了他的财产。他不能继续在别人的庇护下生活,所以他去了社会,独立谋生。他曾在鞋店和图标工作室当过学徒,也曾在绘图员的家和船上做过家务,在社会挣扎的这段日子中他经历了世界的痛苦。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时,他离开家乡,去喀山上大学。他的梦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跑。住在一个“大院”,卖苦力,联系流浪者,与各种小市民和知识分子交流,进入一所广泛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复杂的精神发展道路,经受了生活诸多方面的考验,对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三部曲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幅彼此连缀的动态风俗画。这部作品突出了旧俄罗斯生活中充满无知、肮脏和无耻的特点。消极的生活态度和愚蠢的生活内容往往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在他的三部曲中,高尔基描述了“像铅一样沉重的生活”是如何造就了无数听天由命的人、困惑和无所事事的人、浑浑噩噩的人,以及一些曾经有一些热情但很快就灰心丧气的颓废者。

高尔基的三部曲是什么?

高尔基的三部曲是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r\n拓展资料:\r\n1、《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小说全面而真实的考察俄罗斯的国民性,通过阿廖沙的所见所闻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俄国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特征,鞭挞了小市民的卑鄙灵魂。\r\n2、《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r\n3、《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诸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是什么

[编辑本段]高尔基成名三部曲简介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青少年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是指高尔基的三本书,童年 大学 在人间
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也是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青少年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对于读者来说无比亲切感人,是一部不可错过的成长必读书。
1、《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小说全面而真实的考察俄罗斯的国民性,通过阿廖沙的所见所闻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俄国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特征,鞭挞了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2、《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3、《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否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尔基的三部曲都有什么啊?

 [前苏联]阿列克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科夫(马克西姆·高尔基) 著    童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主要人物关系表   父亲 彼什科夫 (手工业者,老实、本分)   母亲 瓦尔瓦拉 (善良的下层妇女)   继父 叶夫根尼·马克西莫夫 (脾气暴躁,经常毒打妻子)   外祖父 卡希林 (凶狠、残暴、自私)   外祖母 阿库琳娜·伊凡诺夫娜 (勤劳、善良)   主人公 阿廖沙 (善良,坚强,勇敢,纯洁,有信心)   大舅舅 米哈伊尔 (自私自利)   小舅舅 雅科夫 (自私自利)   舅母 纳塔利娅 (温柔、怯弱)   表哥 雅科夫的萨沙 (顺受、麻木)   表哥 米哈伊尔的萨沙 (沉默、忧郁)   伙伴 小茨冈 (是个弃儿,为人开朗活泼,与主人公十分友好,但后来被害死)   老匠人 格里高里 (正直、本分)   保姆 叶芙盖尼娅 (快活善良)   房客 “好事情” (知识渊博、沉默寡言)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依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以及他先后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正是这些平凡、善良的好人哺育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反抗的精神,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对于他所经历过并在心中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作家在叙述的时候,心情不可能是轻松的,因此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但另一方面,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具体可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43920.htm

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是哪三部作品

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三部曲非常经典。书中的主人公对自己内心真诚无比,其能够按照自己内心生活,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小说描写主人公的内心细腻到位,描写景色的部分妙不可言,读者也能通过小说了解彼时候俄国的社会状况。作品简介《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该作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人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三部曲之一,主要记述了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他为了生活,与外祖母一起摘、卖野果,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当过洗碗工,做过圣象作坊徒工。《我的大学》描写了作者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高尔基的三部曲分别是什么

高尔基的三部曲分别是什么
高尔基的三部曲分别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为原型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主要讲述了高尔基三岁到十岁间的童年生活;《在人间》是《童年》的续集,主要讲述了高尔基11岁至16岁时的少年生活;《我的大学》则讲述的是高尔基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
  《童年》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从中可看到高尔基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
  《在人间》在表现主人公生活经历的同时,描述了沙俄统治下普通人群的困苦生活和他们的苦闷情绪,书中真实地再现了下层人民生活的的严峻与阴暗,具有全人类的教育意义。
  《我的大学》将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时期农民的愚蠢、落后、无知、卑鄙、野蛮、残暴、势利等丑恶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生动地展现了俄罗斯旧社会的腐朽之势和当时人性的丑恶,以血淋淋的历史告诉了读者知识才是力量。

高尔基的三部曲是什么?

高尔基的三部曲就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高尔基的“自传性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三部作品分别描写的是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的经历,通过他的经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

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什么,自传体三部曲是哪三部

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母亲>> ,自传体三部曲是:1.《童年》2.《在人间》3.《我的大学》
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母亲>> ,自传体三部曲是:1.《童年》2.《在人间》3.《我的大学》
母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长篇小说是:《母亲》,《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自传三部曲:《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
作品介绍: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最初发表于1913年. 高尔基开始写自传体三部曲的时候,已是一位成熟的无产阶级作家,所以,这三部曲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时期生平的自述,也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的生活经历,对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所描绘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炼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小茨冈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第二部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在这本小说里,高尔基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东家的房子里和轮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玛尔戈皇后这些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以外,在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爱吵架、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小市民。
见识的浅薄,生活圈子的狭小让高尔基周围的人都不懂书籍的好处,总在抑制他看书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样,坚持看书,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我来到人间”,仿佛就暗示着这人间的媚俗和可憎可笑的面目;而普希金的诗集、阿克萨夫的《家庭记事》、著名的俄罗斯史诗《在森林中》等书籍构成了高尔基的天堂,这个“人间”里的天堂。
第三部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否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 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是哪三部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三部。俄罗斯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描写了作家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顶峰、走向革命的艰难道路,同时反映了19世纪70、80年代俄国劳动才追求真理的曲折历程。

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