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的召开。
- 2、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事件是
- 3、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
- 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 5、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标志
- 6、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是哪个事件?
- 7、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 8、第1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 9、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的召开。
【答案】:A
【答案】A。解析: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也让孙中山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故本题答案选A。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事件是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事件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和具体帮助下,以解决改组问题为中心内容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代表总额196人,到会165人。代表中一半由各省党部选举产生,一半由孙中山指定。其中共产党员约占40%。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党经过这次改组,实际上已经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扩展资料
大会审议并通过的内容: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草案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称之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代表们在是否容许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论。
在讨论《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时,有代表提出在章程中增加“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的条款,其目的是反对共产党员“跨党”,遭到了李大钊等代表的坚决反驳。最后,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24年1月20日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
【答案】:D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答案为D。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法律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20日到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并且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165名代表出席大会,其中有共产党员20多名,李大钊被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大会经过认真讨论与激烈争论,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重要议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是京汉铁路却遭到了直系军阀的血腥镇压。造成了二七惨案,而中国共产党从二七惨案中也认识到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大革命时期,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大革命的后期1927年,因为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宋庆龄代表了国民党左派的反对与共产党决裂,这也导致了反革命政变进而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共产国际不谙中国国情,错误指挥,套用别国的经验搞党内合作。另外,不适时的要求中共开展土地革命,人为制造了两党之间的矛盾。中共政治经验不足,工农运动出现过火,导致北伐阵营内部不满。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标志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标志是国民党一大。
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进行全面改组、实现国共合作的会议。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以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国家。
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这次大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新的革命高潮的起点。
扩展资料:
国民党一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即反对帝国主义,“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实行民主政治。
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反对“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经过此次大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
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施政纲领,提出了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和实行新三民主义的具体方针。对外政策包括废除清政府及军阀政府同帝国主义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争取国家独立自主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党一大
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是哪个事件?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事件是: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01 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合作方式: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经验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主要是: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第1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标志是:党内合作。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扩展资料: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是国共合作的首发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逐渐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必须与国民党等革命民主党派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
指出“必须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并决定中国无产阶级要参加民族革命运动并赞助中国国民党,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讨论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
为了进一步统一党内思想认识,正式讨论和决定党的统一战线方针。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确定以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身份参加国民党,以这样的方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
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