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 2、七月流火的正确解释
- 3、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啊
- 4、七月流火的意思是什么
- 5、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的含义
- 6、七月流火意思
- 7、七月流火的正确含义
- 8、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意思)
- 9、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农历七月份天气从最热开始降温,但却是一年中第二热月份。所以流火的七月依然是酷热难耐。“七月流火”是天气热极转凉的转折,是从最热开始转凉。
读音:qī yuè liú huǒ
出处:先秦·佚名《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_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_彼南亩,田_至喜。
翻译: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例句:微风送凉,水晶帘外虽是七月流火,夏日却仍炎炎如炽。
扩展资料成语起源:
“七月流火”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中的《国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火”即指“心宿”,就是“大火”星。每年仲夏午月黄昏,“大火”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黄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此处的“流”不是流星的流。水向低处曰流,“大火”向西天下坠也是在流;“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预示寒冷的季节就快要来到,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七月“, 指的是夏历(夏正)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九、十月份。“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诗经》年代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二出现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向下行。故称“流火”,时暑热开始减退。
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这里的夏历并非“夏时”的历法,实际上夏历、殷历、周历等古六历均为战国时期所成,诗经年代杂用三正,《诗·豳风·七月》一篇之中,凡言月者皆夏正,凡言日者皆周正。
七月流火的正确解释
“七月流火”,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七月,“火”是指大火星,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1]因而“七月流火”是指:天气变凉的信号。
火:星名,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天气转凉的意思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
“流”,指移动,落下;
“火”是通假字,同 毁huǐ,是大火星的名字星名是“心宿二”,即天蝎座α。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每年农历五月黄昏时心宿在中天,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农历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时暑热开始减退,“知暑渐退而秋将至”,故称“流火”。即天气转凉的意思。 [2]
另外,中国古代也曾以大火星在不同时间出现在天空中不同地方的规律,制定过历法,称火历纪时。
第一种见解
是指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前句是引子,天气渐渐凉了。后句是落脚,该缝制寒衣了。今若想观察,要到阳历八、九月才行。
另《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就是说大火星(心宿二)清晨出现在正南方时,寒就退了,大火星晚上出现在正南方时,暑就退了。
另外,中国古代也曾以大火星在不同时间出现在天空中不同地方的规律,制定过历法,称火历纪时。
这种解释见于汉朝人郑玄所做的《毛诗传笺》和唐朝人孔颖达所作的《毛诗正义》。当代有人据此把“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翻译为“七月大火星向西,九月妇女制寒衣”[3]
第二种见解
《诗经》中的原意可能的确是指天热,表示“七月还很炎热,九月就已秋凉”。因为《诗经》则成书于周代,其收录诗歌的创作时间可能更早至殷商,而自殷商到春秋时期,除了在西周早期有过短暂的寒冷期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温暖,气温比现在高2摄氏度,夏历七月可能非常炎热[4],而且《诗经》中的诗歌采自民间,其创作者是否知道“大火星”这一说也未可知,因此“七月流火”在《诗经》中的原意也未必是“天气转凉”,反而可能是“天气炎热”[5]。
尽管有人对《诗经》中“七月流火”的原意提出质疑,但长期以来古人的确都把“七月流火”理解为天气转凉。在现代中国采用阳历纪年以后,人们逐渐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虽然不断有人指出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但采用天热说法的依然越来越多。
2005年7月12日,郁慕明到中国人民大学演讲,人大校长纪宝成在致欢迎词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这一事件引发了对“七月流火”正确用法乃至关于复兴国学的更为广泛的讨论。[6] 有些人主张这是误用,而且和人民大学致力于推动国学复兴的做法不符,因此应当纠正。[7]而另一派观点则认为,这种词义演变比比皆是,例如明日黄花等词就是如此,因此不足为奇,反而这正是词语的正常变迁,[8]当代阳历7月正相当于农历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热之时,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热十分贴切,属于“借形词”,符合词汇发展规律[9],而当代也已多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天热,因此应当接受此义为正确用法,否则就是犯了“以古匡今”的错误。[10]
在这一事件之后,中国的官方媒体仍然时常使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天气炎热,比如:
一、杨曼的《夏季市场被世界杯搅火了?搅惨了?》(《市场报》2006年7月10日)一文中提到:“七月流火,高温引爆了今年的夏日经济”。[11]
二﹑《清凉圣境文殊界》(《京华时报》2006年7月18日)文中提到:“哪怕外界七月流火,山里却依然是‘山中无甲子,寒暑不知年’的清凉世界”。[12]
公考常识题: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的正确解释:七月流火,汉语成语,拼音是qīyuèliúhuǒ(古读huǐ),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所以“七月流火”在现代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成语解释: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天气转凉。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
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啊
七月流火意思: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现也因讹用来形容天气炎热(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七月、把“火”理解为火热)。
该词语出自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 指的是夏历(夏正)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九、十月份。"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每年农历六月出现时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夏季时节,骄阳似火,暑气炎炎,空气中仿佛流动着一团火。每每说到炎热,人们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词。于是,报刊杂志上一再出现诸如"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等等句子。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七月流火的意思是什么
七月流火的意思是什么如下:
七月流火,汉语成语,拼音是qī yuè liú huǒ(古读huǐ),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即天蝎座的α星)从西方落下去。现在常有人误用“七月流火”形容公历七月天气炎热似火,是因为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七月,但其实该成语本身指农历七月,农历七月是夏秋之交。
七月流火造句:
1、一转眼,“七月流火”的盛夏已经过半,明天就要迎来今年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了,大暑到来基本上也就意味着秋天已经为时不远。
2、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3、七月流火气温高,防暑降温很重要。少吃油炸和烧烤,多吃绿豆龟苓膏。早晚莫忘一杯水,最好中午能小睡。睡觉空调莫太低,温度适宜才健康。
4、五月鸣蜩,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诗经
5、在这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之际让我们唱响“七月流火”,唱响那句“祖国你是我骄傲的母亲,我是你生命的延续”,也祝愿胥拉齐能唱出更多的好歌。
6、爱情来了,踏着七彩祥云。爱情来了,迎着七月流火。爱情来了,架起浪漫鹊桥。爱情来了,牵手牛郎织女。七夕情人节,爱情神秘来袭,小心中招哦!
7、七月流火,天气燥热,梅雨之日过去了,霉运也就随之消失了;八月娇阳,老天太热,迎来新一季的暑期,愿你的幸运日也随之到来,天天好心情。
8、七月流火,那是热情的火,美丽的火,点亮了橘园的灯笼,喷香了水中的菱藕,成熟了地里的庄稼……
9、“天堂”七月流火都是太阳惹的祸。
10、眼下已进入炎炎盛夏,翻阅报章、游览网站,时见“七月流火”一词,用来形容盛夏天气之热,暑气之旺。
七月流火,汉语成语,拼音是qī yuè liú huǒ(古读huǐ),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即天蝎座的α星)从西方落下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首,是中国传统农民社会的一个气候现象和文化符号。七月流火指的是夏季高温、干热的天气现象,九月授衣则是指秋季开始穿上厚实的衣服。
七月流火多以民谣、俗语等口头传承方式流传于中国南方农村地区,与其他一些节气密切相关。七月流火作为一个节气,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流火”是指“火烧云”,因为七月是梅雨季节,细小的水滴不断蒸发。
使得太阳的光线被折射形成红色的云彩。这种云彩形态如同火焰燃烧,所以形成了“流火”的说法。此时天气炎热,火候正盛,古时人们认为这是“火神”在放热量,这时候应该小心防范火灾。
七月流火对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夏季高温干旱使得较低纬度和海拔较低的地区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是许多地方采取措施防止火灾事故的“临戒日”。相对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则是一个秋季天气现象,意指秋收的来临。
传统农民社会注重道德、仁爱,对劳动、生命、祖先、自然等崇尚信望的情感态度,在“九月授衣”这个典故中则表现出来。意思是说,在夏季木棉绽放时期过去了后,进入秋天人们开始穿上厚实的衣服,适应收割工作时降温的需要。
总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中国南方农民社会多年传承的一个象征,历经时代变迁,仍以其久远的传统与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的含义
1、七月流火的意思是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由于大多数人的误用,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已修改为也可形容天气炎热。
2、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原文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3、(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4、文中指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前句是引子,天气渐渐凉了。后句是落脚,该缝制寒衣了。今若想观察,要到阳历八、九月才行。
七月流火意思
七月流火意思是农历七月火星西降,暑热渐退,天气转凉。
释义:火:星宿名,又名大火,即心宿。流火:火星西降。指农历七月火星西降,暑热渐退,天气转凉。
引证: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不胜亢烈之忧;三日为霖,未慰滂沱之愿。——(宋)刘克庄《永宁寺祈雨疏》
到了七月黄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预示寒冷的季节就快要来到,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句子:
1、一转眼,“七月流火”的盛夏已经过半,明天就要迎来今年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了,大暑到来基本上也就意味着秋天已经为时不远。
2、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3、七月流火气温高,防暑降温很重要。少吃油炸和烧烤,多吃绿豆龟苓膏。早晚莫忘一杯水,最好中午能小睡。睡觉空调莫太低,温度适宜才健康。
4、七月流火,天气燥热,梅雨之日过去了,霉运也就随之消失了;八月娇阳,老天太热,迎来新一季的暑期,愿你的幸运日也随之到来,天天好心情。
5、七月流火,刚刚下过雨的广州天气微凉,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却永不停步。
七月流火的正确含义
七月流火的正确含义:天气变凉的信号。
一、七月流火成语解释
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二、词语出处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词语历史
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个豳国。豳国很早以前是周民族的农业文化发祥地。那时历法尚未完善,指导农事活动要靠观星。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星天蝎座阿耳法星,端端正正出现在正南方天空。凭着祖传观察经验,农夫知道夏天完了,一年中最忙的秋收时节到了。
四、现代误解
每每说到炎热,人们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词。于是,报刊杂志上一再出现诸如“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等等句子。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的意思是:到了七月,大火星西落,天气开始变凉。“七月流火,八月未央”是出自《诗经.豳风.七月》,描写的是豳县人民的农作生活,场面非常欢快祥和。七月流火,汉语成语,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现在可以用来形容天气炎热。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是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_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七月流火”,用来形容盛夏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其实,这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七月流火”绝不是指天热的。如果单从字面上看,“七月流火”似乎说的是盛夏炽热的气温的,但是,它的本义却与此正好相反。“七月流火”语出《诗经·豳风·七月》,其第一节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_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_彼南亩,田_至喜。这节诗,用现代文的表述就是:“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诗中说的是三千多年前,周王朝下的一个封国豳人一年四季的劳动与生活。豳国是古戎狄之地名,本是周的祖先公刘由封地邰迁居于此,公刘死后,其子庆节继位,在豳建都。该诗是描述豳国农民全年的生活和劳动。全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九、十月份。这里所指的“火”不是像火一般的天气,而是一颗星的名字,“火”是指“大火星”,中国古人称之为“心宿二”。“流”的意思是“西沉”。每年夏末秋初,大火星的位置就会逐渐降向夜空的西边。所以,“七月流火”不是说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到了日渐转凉的时节。另《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就是说大火星清晨出现在正南方时,寒就退了,大火星晚上出现在正南方时,暑就退了。当代有人据此把“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翻译为“七月大火星向西,九月妇女制寒衣”。简言之,就是“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七月流火”出自先秦·佚名《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火”是指“大火”星,即天蝎座的主星——心宿二,《诗经》年代夏历五月间(即仲夏夏至前后)黄昏时心宿二出现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向下行。
到了七月黄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预示寒冷的季节就快要来到,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现在常有人误用“七月流火”形容公历七月天气炎热似火,是因为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七月,但其实该成语本身指农历七月,农历七月是夏秋之交。
十二个月的雅称:
1、一月首阳
其他雅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赢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2、二月绀香
其他雅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被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3、三月莺时
其他雅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4、四月槐序
其他雅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5、五月鸣蜩
其他雅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五月榴花红似火,又称“榴月”。
6、六月季夏
其他雅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
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称六月为“伏月”或“荷月”。
7、七月兰秋
其他雅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七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8、八月南宫
其他雅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农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壮月,因居秋季之中,又叫“仲秋”。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
9、九月菊月
其他雅称: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
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九月的代称。
10、十月子春
其他雅称:阳月、阴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
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小阳春。
11、十一月葭月
其他雅称: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
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说:“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冬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12、十二月冰月
其他雅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作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梅花吐幽香,又称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