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军为什么不打延安,日军为何从不轰炸延安,反之频繁轰炸重庆?原因让人无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2 11:16:23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抗战时,延安离日占区那么近,为什么日本人不去占领延安呢?

看了一圈资料,看到了1939年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如果能找到这个条约内容,应该会有答案吧!
日本开始想三个月内占领中国是建立在事先对中国中东部的地质勘探上的,广大西部很少涉足以致地质资料不全,后来三个月占领计划受阻加上东南亚战事吃紧,所以日本的作战重点转为打通从中国华北到东南亚的大陆交通线为东南亚提供直接的陆上兵力、后勤支援,而其他占领区以维持原样的“防守为主,进攻为辅”的策略避免出现大规模的战事,这才是广大西部地区得以幸免的根本原因,至于那位说的什么交易,我只想说什么玩意儿,肛门长嘴上了吧。
没有战略意义
原因如下:
1.与日军的战略目标有关。日军的侵略扩张是为了解决其国内危机,掠夺别国资源。延安资源贫乏,不在其战略目标。日军首先占领我国东北就是最好的证明。
2.与延安的地理有关。日军占领华北后与延安北有山西相隔,有太行山吕梁山阻隔,交通不便。日军没有地面进攻延安,也没有地面进攻重庆,就是这个原因。
3.与中国军队的布防有关。在黄河以北有共产党的八路军、阎锡山的晋军、中央军阻断了日军的补给线。在黄河以南有胡宗南的部队,有潼关之险,有西安之固。
4.与日军的战线有关。太平洋战争以后,日军对多国作战,国内资源、兵力有限。最明显的就是日军的华北治安主要靠伪军来维持,可是对伪军又特别地不放心。

日军为什么从来不轰炸延安

来轰炸过好几次了,不必重庆少。但是延安窑洞多,轰炸难度高。
这些日本军队并不是没有轰炸延安,只是在后来的抗战时候,对延安的轰炸次数变少了而已,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人对延安轰炸次数多达10多次,只是每次的收获都非常小,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日本人的损失非常的大,他们也就不再对延安抱有任何兴趣了,因此他们把更多的资源和军力投入到了太平洋战争中以及当时的重庆等这些地区。
我们都知道在抗日战争时候,我们的国民军队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刻,其中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缺吃少穿,许多士兵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不能够得到满足,但是他们意志坚强,依靠着顽强的意志力,他们用自己的肉体和日本军作战,但是在延安地区的这些军队,他们的生活可谓是更加的艰苦。基本上就是小米加步枪住的房子,也都是一些非常不显眼的窑洞。而很多的小型兵工厂也都是藏在那些大山里面,一般用肉眼都是看不到的。
因此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时候,日本派遣了大量的轰炸机来到延安地区,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一网打尽,但是没有想到经过几番轰炸下来,他们发现轰炸的这些目标的价值加起来还没有他们的武器和炮弹的费用重要。再加上后来美国加入了第2次世界大战,为了应对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军队,这个时候日本人就不再把打击的目标放在延安上了,因此他们就着重放在了与美国人的对抗之上,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在重庆等大城市的轰炸之上。
最后我想说,真是这些先辈们用自己的身体和顽强的意志力,击败了这些卑鄙猥琐的日本人,给我们国家换来了和平与民主,我们不要忘记这些革命先辈的热血付出,我们应该用他们做榜样,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我们的国家而奋斗。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什么没有向延安发起进攻?

与延安的地理有关。日军占领华北后与延安北有山西相隔,有太行山吕梁山阻隔,交通不便。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
扩展资料:
延安大轰炸: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首次轰炸延安。当天日军的7架飞机飞到延安上空,向人群扫射、投弹,瞬间房倒屋塌。延安县城被炸成了一片瓦砾堆,人员伤 亡较大。
为防止空袭,当晚在延安城里的中央机关、单位、学校都迁到城外山沟里。第二天敌机又来时,群众有序疏散、隐避,因此,除一些房屋受损外,没有一人 伤亡 。
20日和21日这两天的轰炸,日军共出动飞机14架、投弹110枚,炸死延安军民30人,伤122人,毁民房109间。
1938年12月12日,日军第三次空袭延安,来袭飞机7架次,投弹40余枚,毁民房100多间,由于群众事先及时疏散,人员无伤亡。
1938年12月14日,日军第四次空袭延安,来袭飞机7架次,投弹45枚,损失甚微。
1939年8月15日,日军第五次空袭延安,来袭飞机10架次,投弹40枚,死伤6人,毁民房27间。
1939年9月8日凌晨5时30分,3架日军侦察机飞至延安上空盘旋侦察。上午9时许,日本15架轰炸机,由东南方向飞向延安上空投弹后,又向东北方向飞 去,此后,又有28架日军轰炸机由东南方向飞来,再次对延安进行轰炸。
两次轰炸共投弹200多枚,炸毁房屋150余间,炸死炸伤延安军民58人。晋察冀军 区宣传部副部长钟蛟盘、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第三科科长钟方申等人在轰炸中遇难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延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延安大轰炸

抗战时日军为什么不打延安?

首先,日本人对延安不是完全没有攻打。延安第一次被日军空袭是在1938年11月,至1941年10月为止,日军不断空袭延安。因有准备,延安所受损失不大。据1946年3月10日《解放日报》的统计,日机共轰炸延安17次,投弹1690枚。损失包括伤亡:伤184人、死214人;毁坏建筑:公共房产1176间、石洞5座、民房14452间;另有基督教礼拜堂一座、房室94间;天主教堂房屋75间;牲畜伤亡:197头;毁坏粮食:34.4万斤。
其次,与重庆相比,延安所遭受的空袭打击确实很小。毕竟,一者,重庆是国民政府陪都,人口密集,轰炸重庆能够对中国之军心、民心,造成重大打击。二者,重庆外国使馆及外媒云集,日军之肆意轰炸,适足以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政府旦夕不保”之讯息。相比之下,延安缺乏类似战略目标(八路军总部设在太行山),且人烟稀少,日军确无必要如对重庆那般,对其进行大规模空袭。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华空军被大批调往东南亚。从1942年开始,日军对重庆的轰炸逐渐减少,对延安的轰炸也基本停止。
延安市,简称“延”,古称肤施、延州,隶属于陕西省,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1-7] ,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11]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东西宽256千米,南北长236千米,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12-13]
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8] [15]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16-20]
截至2016年,延安市下辖2区、11县,常住总人口225.28万人。实现生产总值1082.9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74.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1.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4.83万元。[21]
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16-18] 。境内有各类文物遗址点8545处,其中革命遗址445处。[22-26] 2017中国年度文化影响力城市。

抗战时,日军为何经常袭扰重庆,却没有频繁轰炸延安?

因为重庆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易守难攻,日军想要通过空中力量来削弱重庆的解放军。因为延安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想要轰炸延安的话,需要付出很多的经费,也不好控制容易失败,所以才没有频繁的轰炸延安。
军事行动也是需要成本的,同时也要考虑目标价值,延安在当时基本上没有工业,人口也较少,相比重庆,基本上没有空军攻击的价值。
因为对于重庆来说,他是当时的军事政治中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对于延安来说,它是一个十分贫瘠的地方,再加上当时的条件比较落后,没有相对可靠的卫星导航。 MHM
延安其实也被日军轰炸过,但被轰炸次数并不多,人员损失也远远不如重庆
抗战时,日军为何经常袭扰重庆,却没有频繁轰炸延安?重庆的战略重要性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其实也是有自己的空军的,而且还从苏联和美国购置了当时的先进战斗机,并且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官。抗日战争爆发后,外国也有多个团体或者个人来到中国加入到空军中抗击日本空军。
在之后的南京保卫战和武汉空战等战役中,由于日本空军飞机数量明显占据优势,即使中国空军在对抗日本空军作战中表现优异,但是最后中国空军还是被消耗殆尽。日本取得了当时的制空权,而陆面攻击手段能对飞机造成的打击微乎其微,使得日本在中国上空肆无忌惮,基本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出于考虑抗日战争战略的必然性,国民党把自己的政府转移到了山城重庆。要知道,在当时的世界上,国民党政府是代表中华民国的合法政府。日军认为只要打败了国民政府,中国基本就落入了日本侵略者的口袋之中,当时的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根本不被日军放在眼里。
与此同时,当时的重庆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重点打击目标。重庆在当时的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大城市,这里的人口和商业本就繁华,再加上当时首都迁移重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重要人员、民间著名人士都来到了重庆。
一些军工厂以及学校和机关单位也都转移到了重庆周围,所以轰炸重庆所取得的成果,远非其它地方可比。再从经济方面来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还没有彻底的下定决心与日本拼死一战,还在妄图通过国联来对日本施加压力,以和平手段解决侵略战争。
这也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在日本军队的大肆进攻下,节节败退,缩到了大后方重庆。重庆的周围的大片区域都被日本军队控制,飞机要轰炸一个目标,是需要地面无线电配合的。这也方便了日军可以在这些地方毫无担忧的构筑机场和基站,以便飞机停靠和引导打击,也不用担心被国民党军队破坏,大大地方便了日军飞机对重庆实施轰炸行动。
延安的战略地位
而在延安,很多东西是行不通。由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抗日热情高涨,对日本侵略者是严防死守,经常对日本军队造成骚扰。换句话来说,即使在延安周围构筑机场和基站,还要排除大量兵力保护,最后可能也会在中国共产党的英勇无畏下被炸毁,得不偿失,从其他地方调动飞机又大大增加了成本。
延安地广人稀,人群建筑分布分散,要知道当时的技术远没有现在那么发达,轰炸的精确度不高。一次轰炸行动是要消耗很多炮弹的,而制造炮弹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轰炸延安所能造成的影响对于所需的成本来说,实在是不值得。
日本作为当时的侵略者,异国作战本就很消耗财力了,根本没必要浪费在这里。而重庆就不一样,人口、建筑分布密集,加上战争影响,其它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涌入了重庆。日本飞机只要投下炸弹,必能对人群和建筑造成毁灭性打击,这在经济账上是很划算的,这就造成了重庆成为了日空军重要打击对象。
最后从地形上来说,延安位于陕甘宁边区,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密布,这里的百姓大都住在窑洞。因为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层非常的厚,有些厚度达几十米。陕甘宁边区的百姓就利用这一有利地形条件,依山而建,凿洞而居,这对这里的百姓来说,窑洞冬暖夏凉,住窑洞比另外起房子更舒服,也更省成本,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部队就都是住在窑洞里。
其实,日军前期也对延安进行过轰炸,但是由于地广人稀,再加上地形土质影响,日军实施一次轰炸,根本造不了人员伤亡,最多就是对窑洞造成一点点破坏,修修之后又能重新用了。当时的炮弹爆炸威力也就一般,日本军队想要对这些窑洞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就必须要把这些山炸开,而炸开这些山,所需要的炮弹不知道要多少,炮弹又极其费钱,根本就消耗不起。
因此,当时日军指挥官一致决定,不再对延安地区实施轰炸行动。国共内战时期,两方武器装备差距很大,国民党就经常派出飞机对共产党的根据地实施空中打击,我党的军队根本奈何不了飞机,只能尽量去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因此,共产党军队对于飞机轰炸已经摸出了自己的经验,只要日军飞机一来延安,根据地的军民就立马转移。再加上黄土高坡的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日军飞机对共产党军队造成的伤害根本可以忽略不计。等飞机走了,人们又回到窑洞,收拾收拾,又可以继续过日子了。
综合上方所说,日军飞机多次轰炸重庆而不轰炸延安,是由政治,经济,地理优势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由于经济限制,日本当时不是属于本土作战,自己的国内又因为经济危机影响,财政紧缺。
加上日本发动的战争,属于法西斯侵略战争,欧美等各国对他实施经济制裁,让原本本就不富裕的资金,变得更加紧张。如果是经济实力充沛,只要无休止地扔下炸弹,无论是多么难搞的地方就多不是问题了。所以,还是贫穷限制了日军的想象。

日军为什么不攻打延安?

当时没的想到这一点吧
当时的延安,大型会议一开就是多少天,京剧、舞会、大秧歌……各种大型活动是公开的,大部分是白天举行的,歌舞升平,其乐融融,绝不似战都重庆那样长期惶恐于日机轰炸的阴影中。
距离近不说,从临汾起飞过了黄河就是延安,地形对空军也很有利,一览无余。轰炸目标其实非常明显,尤其是中央大礼堂,在天上看下去就是个飞机形状。
别说重庆,就是同在西北的西安、兰州,飞行距离远远比抗日圣地延安远,而遭到的轰炸和破坏远远超过延安。按下不表。
有不同说法。
说法1:黄河天险阻挡了日军进攻。
(黄河再险,能比长江?能比太平洋?)
说法2:日军不摸延安兵力底细,不敢轻举妄动。
(太小瞧日本人的情报了吧?延安当时不过一万多守军,主力部队只有一个三五九旅,日本人会怕得要命?)
说法3: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本人同苏联有默契,双方不战,延安受惠。
(这不是说斯大林与日本侵略者长期勾勾搭搭吗?)
说法4:日本是为蒋保留一个潜在敌人,使其不能全力以赴对日作战。
(这不是影射延安在扯老蒋后腿吗?)

日军为何从不轰炸延安,反之频繁轰炸重庆?原因让人无奈

日军为何从不轰炸延安,反之频繁轰炸重庆?原因让人无奈
抗战期间,日军在掌握空战主动权的情况下,却一直没有轰炸过延安,反而频繁轰炸重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于不了解懂历史的人来说,这一点确实很难理解。
其实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层轰炸过延安,但是效果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明显,而在于美国开战之后,他们基本上就不轰炸延安了,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我们都知道,战争行动中如果要真的计算起损耗和效果的比例的话,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缺乏资源的国家,他们的航空力量十分的珍贵。在太平洋战争开始之后,这种情况更是十分的明显。

延安这个地方,本身就十分贫瘠,只有只有小米加步枪,日军想炸的兵工厂都藏在山洞里,再者当时在延安的人也都主宰窑洞中,日军根本找不到有价值的目标,如果他们选择轰炸,给延安造成的损失还不如他们花费汽油和炸弹的钱,日本人不做这样赔本的买卖。

另一个原因,当时的日军没有卫星导航。在战斗机离开机场之后,紧靠地面的无线电导航,如果从这里飞过去的话,将会十分的危险。延安周围都是解放区,但是重庆附近也都是崇山峻岭,地势比延安还要复杂。至于日军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的地面导航,这个问题就是蒋委员长的事了。
再一个,当时的观察条件落后,这些人想要确定轰炸目标,完全要单靠肉眼,如果没有可靠的目标指示,那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无法想象的。日本想学美国的地毯式轰炸,但是他们耗不起,他们在延安也没有什么可靠的情报保障,所以对轰炸就没兴趣了。

最后一点,在海湾战争结束之前,空中轰炸对于战争的实际作用其实是十分有限的,要说战争结果,还是要靠地面战争来解决的。日军认为,轰炸延安其实并不能彻底摧毁八路军的抵抗意志,所以他们不轰炸延安而转而去轰炸重庆,因为他们觉得后者才能达到他们真正的目的,之后他们也的确多次这样做了。

知识帖: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攻打延安

说法1:黄河天险阻挡了日军进攻。(黄河再险,能比长江?能比太平洋?)说法2:日军不摸延安兵力底细,不敢轻举妄动。(太小瞧日本人的情报了吧?延安当时不过一万多守军,主力部队只有一个三五九旅,日本人会怕得要命?)说法3: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本人同苏联有默契,双方不战,延安受惠。(这不是说斯大林与日本侵略者长期勾勾搭搭吗?)说法4:日本是为蒋保留一个潜在敌人,使其不能全力以赴对日作战。(这不是影射延安在扯老蒋后腿吗?)说法5:密谈细节只有潘汉年知道,可此人被整死,不能再开口了。不能开口,秘密就永远石沉大海了吧?可是既然是密谈,总要有两个方面才能开谈吧?说法6:延安对日本的威胁可以忽略不计,八路不打日本 八路将士怎么会不渴望打日本侵略者呢?你看百团大战士气多高?要不打那也是人家老毛的伟大战略:在强敌面前不要暴露实力,要长期隐蔽发展自己,就让老蒋同日本人拼命去好了。就算要露那也得等到抗日胜利后是吧?说法7:日本人太笨,是大傻瓜:“连一个太行山总部都笨得消灭不了,攻占延安有何战略价值啊?穷得连电灯都没有几盏,让日本鬼子去延安耕地寻宝吗?让日本鬼子分散兵力,1个兵守卫1个中国县城吗?”是攻延安傻,还是不攻的傻?这位网友把自己绕进去了。说法8:延安太穷,不值得攻击。不但没几盏电灯,“日军不知到陕北地下有油气田,那点小米,山药蛋吸引力有限。”原来两军打仗也嫌贫爱富!己方司令只要朝穷地方一待就安全了。难怪拉登要朝阿富汗跑呢。跑到阿富汗比延安还穷的山上,老美当然就不会攻打了。说法9:那时延安有胡宗南的40万精锐大军围着,小日本找死啊:廖抟晌剩?站?厥拥幕故堑笔敝泄?恼?痴

日军为什么从来不去轰炸延安?

轰炸过的,只不过没什么作用就是了。毕竟延安好多都是窑洞,没什么平坦的地形,受到的损伤不大。
因为延安的轰炸价值不高,延安并没有什么重工业基础,虽然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但是一旦空袭来临,领导人早就会被转移到地下防空坑道,同时延安地处陕北,当地窑洞居多,轰炸更不会对当地造成影响。
那是因为延安当时都是山,唯一的地标性建筑就是宝塔山,万一轰炸延安时,炸到了宝塔山,延安就在地图上消失了,你根本找不到哪里是延安,
因为日军轰炸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所以就放弃了不再轰炸。
延安作为我国那个时候的军事重地,当然是被日军轰炸过很多次,只不过延安那个时候多为窑洞,轰炸损失不是很大。
这些日本军队并不是没有轰炸延安,只是在后来的抗战时候,对延安的轰炸次数变少了而已,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人对延安轰炸次数多达10多次,只是每次的收获都非常小,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日本人的损失非常的大,他们也就不再对延安抱有任何兴趣了,因此他们把更多的资源和军力投入到了太平洋战争中以及当时的重庆等这些地区。
我们都知道在抗日战争时候,我们的国民军队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刻,其中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缺吃少穿,许多士兵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不能够得到满足,但是他们意志坚强,依靠着顽强的意志力,他们用自己的肉体和日本军作战,但是在延安地区的这些军队,他们的生活可谓是更加的艰苦。基本上就是小米加步枪住的房子,也都是一些非常不显眼的窑洞。而很多的小型兵工厂也都是藏在那些大山里面,一般用肉眼都是看不到的。
因此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时候,日本派遣了大量的轰炸机来到延安地区,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一网打尽,但是没有想到经过几番轰炸下来,他们发现轰炸的这些目标的价值加起来还没有他们的武器和炮弹的费用重要。再加上后来美国加入了第2次世界大战,为了应对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军队,这个时候日本人就不再把打击的目标放在延安上了,因此他们就着重放在了与美国人的对抗之上,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在重庆等大城市的轰炸之上。
最后我想说,真是这些先辈们用自己的身体和顽强的意志力,击败了这些卑鄙猥琐的日本人,给我们国家换来了和平与民主,我们不要忘记这些革命先辈的热血付出,我们应该用他们做榜样,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我们的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