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刘泉声有希望当选院士吗
- 2、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 3、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 4、2023院士增选结果
- 5、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
- 6、2023院士增选有效名单公布
- 7、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
- 8、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出炉
- 9、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
刘泉声有希望当选院士吗
有希望。根据中国工程院2023年发布的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信息可知,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候选人共有两人,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李红兵和武汉大学的刘泉声,而一旦成为候选人,就说明有希望被选拔穿院士,所以还是有希望的。
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有583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公布的增选有效候选人中,数学物理学部89人,化学部9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9人,地学部83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2人,技术科学部96人,另有特别推荐领域45人。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于5月31日启动,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中国工程院公布的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66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78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73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2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3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5人,农业学部89人,医药卫生学部85人,另有特别通道有效候选人34人。
院士增选流程:
1、推荐候选人:推荐人向所属学会、协会、联谊会、工作委员会推荐院士候选人。推荐人数不得超过拟选举名额的五倍。
2、确定候选人:学科评审组对推荐院士候选人进行评审,并确定正式候选人。
3、公示阶段:在确定正式候选人后,需要进行公示。
4、会议评审:会议评审委员会对正式候选人进行评审,确定进入最后阶段的候选人名单。
5、最后阶段评审:会议评审委员会对进入最后阶段的候选人进行评审,并最终确定新当选院士。
6、公示结果:在确定新当选院士后,需要进行公示,以公布最终结果。
7、发布增选院士名单:经过以上步骤,最终确定的新当选院士名单将正式发布。
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如下:
1、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016190000):丁健、王小凡、王东升、王宁德、朱永官、孙友宏、李付广、李鸿杰、杨志波、肖云汉、吴丰昌、何祖华、谷靖宇、侯保荣、俞书宏、姜涛、钱宜倍、高翔。
2、信息科学部(7016140000):王恩东、叶甜春、吴建平、张平文、张立群、陈左宁、金宏、周志华、段润尧、袁曾任、贾伟平、徐宗本。
3、生物学部(7016150000):马延和、王琦、王虹玫、王茜、付巧妹、冯起、吴一戎、张学敏、陈捷凯、赵东红、胡豫、夏咸柱。
4、机械工程学部(7016010000):丁汉、贾利民、孙立宁、李鸿鹏、杨志波(湖南大学)、杨志波(西安交通大学)、张济生、易建宏。
5、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部(7016020000):安连锁、邓景辉、吕运强、李卫国、林忠平、赵振动。
6、土木工程学部(7016030000):曹建国、高宗余。
7、农业学部(7016160000):万建民。
8、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部(7016230000):江风益。
院士增选的措施:
1、设置推荐渠道:院士增选可通过院士推荐、学术团体推荐、单位(部门)推荐等渠道进行,确保推荐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2、确保推荐程序的公正性:推荐院士增选候选人需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程序的公正性和公开性,避免出现不正当的推荐和操作。
3、确定有效候选人:经过相关程序,确定有效候选人名单,对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
4、评审和选举:对有效候选人进行严谨的评审和选举程序,综合考虑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贡献,选出最优秀的候选人。
5、公示和公布:对院士增选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确保当选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6、建立监督机制:建立院士增选的监督机制,对增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和不正当操作进行监督和制约,确保增选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023院士增选结果
2023院士增选结果总名额不超过169名。
其中,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共79名,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90名,5月31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官网均发布了“院士增选指南”,“推荐或提名相关院士候选人”“推荐或提名相关外籍院士候选人”等公告或通知,2023年院士增选工作启动。
根据上述数字计算,1238名有效候选人中,大约13.65%的人会当选院士,其中,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583名有效候选人中,大约13.55%的人会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655名有效候选人中,大约13.74%的人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选规则
1、参评条件变宽松,不再严格限制候选人数量,工程院共有655人进入增选名单。
2、关键投票环节周期大幅缩减,不到半月时间完成所有投票工作,有效避免人情世故的可能。
3、投票共分为两轮,第一轮每个学部分成六组左右,由没有参评的长江、国家级人才、杰青等几十名专家进行投票,每名专家单独封闭式管理,独自评审材料、投票,期间需上交电子通讯设备,两天内不能离开房间,不准带离任何材料,有专人监督。
4、第一轮投票后,三天左右即进入第二轮评选,由院士从第一轮评出的名单中确定最终人选。
5、取消以往的现场答辩环节,只需要提交视频和ppt等电子材料。
6、变动最大之处在于第一轮评选,每组有资格投票的专家人数在60人左右,候选人事先跑关系的难度大幅增加,基本凭材料、硬实力说话。
7、工程院第一轮从655名候选人中投选出了108人,约占比16.5%,院士在第二轮评选中再次从108人中拿掉了约20-30%的候选人。
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
2023年院士评选已完成投票,结果基本已尘埃落定,工程院第一轮共推选出108名候选人,最终74人当选。
工程院当选部分名单:陈学东,宋保维,陈代杰,韩恩厚,吕剑,刘日平,张福成,赵中伟,冯志海,高雄厚,赵跃民, 殷跃平,何川,刘汉龙,李兴刚,李清泉,周创兵,邢锋,夏强,夏宁邵,陈士林,朱立国,唐佩福,江涛,张强。工程院农学部:陈代文,茹振钢,张献龙,焦新安,金梅林,康相涛。
工程院土建:何川、刘汉龙、李清泉、周创兵、邢峰、殷跃平、李兴刚,清华工程院段路明,东南尤肖虎、哈工大赫晓东。科学院生医部分名单:颜宁、高绍荣。科学院化学部:熊仁根(无机),游书力(有机),卿凤翎(有机),常俊标(化生),陈春英(分析),彭慧胜(高分子),唐智勇(物化),郑南峰(物化),叶国安(核放射)。科学院技术:姜澜。
上海交大相关:机械运载谭家华,医学夏强,工程院 陈代杰。科学院:房静远。
2023年院士评选投票规则:
1、参评条件变宽松,不再严格限制候选人数量,工程院共有655人进入增选名单。
2、关键投票环节周期大幅缩减,不到半月时间完成所有投票工作,有效避免人情世故的可能。
3、投票共分为两轮,第一轮每个学部分成六组左右,由没有参评的长江、国家级人才、杰青等几十名专家进行投票,每名专家单独封闭式管理,独自评审材料、投票,期间需上交电子通讯设备,两天内不能离开房间,不准带离任何材料,有专人监督。
4、第一轮投票后,三天左右即进入第二轮评选,由院士从第一轮评出的名单中确定最终人选。
5、取消以往的现场答辩环节,只需要提交视频和ppt等电子材料。
6、变动最大之处在于第一轮评选,每组有资格投票的专家人数在60人左右,候选人事先跑关系的难度大幅增加,基本凭材料、硬实力说话。
7、工程院第一轮从655名候选人中投选出了108人,约占比16.5%,院士在第二轮评选中再次从108人中拿掉了约20~30%的候选人。
2023院士增选有效名单公布
202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工作已经结束,并公布了有效候选人名单。
1、经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十次会议审议,并由中国科学院党组审定,确认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为583人。同时,中国工程院在2023年院士增选提名工作结束后,经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第六次会议审议并由中国工程院党组审定.
2、确认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为655人。随后,在2023年11月22日,关于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的当选院士名单也被正式公布。
院士的相关知识如下:
1、院士,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具有卓越成就和高度声望的专家学者。在中国,院士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两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选举产生的,是中国科学院的最高学术称号。
2、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中心,也是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评选标准主要是在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望。
3、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由中国工程院主席团选举产生的,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评选标准主要是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有重大贡献。
4、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望。院士制度是学术界的一种荣誉制度,是对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做出的重大贡献的认可和尊重。院士不仅是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存在,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
2023新增选院士提名清单有:张世富、陈沪东等。
1、张世富
哥伦比亚大学傅氏工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院长、MorrisA.andAlmaSchapiro教授,因对多媒体搜索和检索的贡献而当选。
张世富在哥大任教近30年,广受师生尊重。他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桥樱,于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并随即加入哥大。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师,他聚焦于多媒体信息检索、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2、陈沪东
陈沪东博士是格子波尔兹曼方法(LBM)的先驱和主要贡献者。他是最早证明LBM能够求解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的人之一。此外,他还在推广LBM方面做出了许多里程碑式的贡献,其中包括在磁流体力学、多相流、边界条件和高阶格式方面的成果。
他是世界领先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PowerFLOW核心技术的创立者和负责人,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目前于达索系统SIMULIA担任流体方面的首席科学家。
院士评选标准: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中国,院士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院士增选采取院士直接推荐和部门按照组织系统推荐的方式,不受理本人申请。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出炉
2023年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
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人,化学部10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1人,地学部8人,信息技术科学部8人,技术科学部12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7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5岁,60岁(含)以下的占90%。
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其中包括45岁的颜宁。院士队伍的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本次增选后,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共873人。
院士队伍的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农业学部10人,医药卫生学部11人。
院士增选的措施:
1、设置推荐渠道:院士增选可通过院士推荐、学术团体推荐、单位(部门)推荐等渠道进行,确保推荐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2、确保推荐程序的公正性:推荐院士增选候选人需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程序的公正性和公开性,避免出现不正当的推荐和操作。
3、确定有效候选人:经过相关程序,确定有效候选人名单,对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
4、评审和选举:对有效候选人进行严谨的评审和选举程序,综合考虑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贡献,选出最优秀的候选人。
5、公示和公布:对院士增选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确保当选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6、建立监督机制:建立院士增选的监督机制,对增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和不正当操作进行监督和制约,确保增选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3年11月22日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4人。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次增选后,我国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分布进一步优化。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54.7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5岁,60岁(含)以下的占90%,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研究领域共涉及43个一级学科,覆盖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指南中学科的78.2%。
院士增选流程:
1、推荐候选人:推荐人向所属学会、协会、联谊会、工作委员会推荐院士候选人。推荐人数不得超过拟选举名额的五倍。
2、确定候选人:学科评审组对推荐院士候选人进行评审,并确定正式候选人。
3、公示阶段:在确定正式候选人后,需要进行公示。
4、会议评审:会议评审委员会对正式候选人进行评审,确定进入最后阶段的候选人名单。
5、最后阶段评审:会议评审委员会对进入最后阶段的候选人进行评审,并最终确定新当选院士。
6、公示结果:在确定新当选院士后,需要进行公示,以公布最终结果。
7、发布增选院士名单:经过以上步骤,最终确定的新当选院士名单将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