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2001年为什么出卖海参崴?
- 2、江东六十四屯和海参威是怎样割掉的
- 3、
- 4、原黑龙江的海渗威是被俄国割让还是租借
- 5、海参崴租期到期哪一年
- 6、海参崴什么时候割出去的
- 7、海参崴是什么时候割让给俄罗斯的
- 8、中华民国海军出兵海参崴始末
- 9、海参崴什么时候丢的
- 10、民国海军出兵海参崴始末
2001年为什么出卖海参崴?
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俄远东科学中心、俄太平洋舰队的基地,也是俄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还是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
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远东联邦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俄罗斯政府已决定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及其周围地区建成自由经济区,以加强俄国与中国、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截至2018年,总人口60.5万,主要是俄罗斯人和中国俄罗斯族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为主,全年平均高温8.38°C,平均低温1.38°C,平均降水量797毫米。
城市荣誉: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289名。
2020年4月,入选“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
江东六十四屯和海参威是怎样割掉的
江东六十四屯
江东六十四屯,是指黑龙江左岸,从爱辉县黑河镇对岸的精奇里河口处开始,往南直到孙吴县霍尔莫津屯对岸处为止的一段土地(南北长约一百四十里,东西宽五十——七十里)。这里很早就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历史上曾有过六十四个中国居民村屯,因此人们习惯地称它为江东六十四屯。 面积3600平方千米。在清朝与沙俄签订的瑷珲条约中,黑龙江北岸划归俄国。但由于江东六十四屯居住大量中国清朝居民,因此在划界时特别将此地归属于中国管理。
在一八五八年,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中国的机会,强迫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规定以黑龙江为中俄两国同界,割占了江左的大片中国土地。但该条约的第一条,对处在黑龙江左岸、为中国人历代居住的六十四屯作了如下规定:“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着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根据这个条约规定,中国人在六十四屯享有居住权,中国政府对该处人民享有管辖权。可是一九〇〇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沙俄乘机将我江东六十四屯居民赶过江西,霸占了这块上地。一九〇二年中俄议和后,虽经清朝政府多次交涉索还,但沙俄政府却采取种种无赖于段,拒绝原住这个地区的中国人民返回世代久居的家园。江东六十四屯这一地区目前以俄罗斯阿穆尔州一部份治理。
海参崴
海参崴hǎi shēn wǎi
又名:符拉迪沃斯托克
100多年以前这里生产海参,“崴”是洼地的意思,所以中国人称它为海参崴。 它位于绥芬河口海湾东岸,渤海的率宾府地。根据中国历史记载,元称永明城,清属吉林珲春将军管辖,本是中国固有领土。1860年俄罗斯强迫清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罗斯。1862年,俄罗斯政府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翻译成汉语就是控制东方。
原黑龙江的海渗威是被俄国割让还是租借
割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随后其成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
是租界的 法国1873年出版的中国地图显示海参崴片区是中国的 从1860年11月14号起海参崴片区被迫签约租借给俄罗斯租期99年 然而到了1959年末1960年初 苏联没有分毫归还海参崴的意思!这才是中苏交恶的主要原因!
原黑龙江的海渗威是被俄国割让的。
1689年9月7日,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除了乌第河待议地区以外,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俄罗斯帝国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逐步夺取了这片约占中国十分之一领土面积的土地,并因此获得了丰富资源和冬季亦可通航的优良天然海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扩展资料: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曾为中国领土,17世纪中期,沙俄皇朝伺机东侵,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港口。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订明海参崴所在地区属清朝,清朝中后期国势日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
1860年俄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随后其成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不过由于距离俄国本部太远,所以该地的发展缓慢。
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英语:Vladivostok)位于亚欧大陆东面,阿穆尔半岛最南端。清朝时为中国领土,划为吉林将军隶下,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俄罗斯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
是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远东联邦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
符拉迪沃斯托克现为俄罗斯远东最重要的城市,亦为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总人口约60万,主要是俄罗斯人和中国俄罗斯族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为主,全年平均高温8.38°C,平均低温1.38°C,平均降水量797m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东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租期到期哪一年
该地租期到期是1997年。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南九龙半岛给英国;1898年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国被迫租借新界给英国,租期99年。海参崴则是在《中俄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给沙俄,1997年到期。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阿穆尔半岛最南端。清朝时为中国领土,隶属于吉林将军。割让给俄罗斯帝国后,俄罗斯帝国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
海参崴什么时候割出去的
海参崴是1860年割出去的。
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中,清朝将海参崴割让了出去,完全归属于俄国管辖。海参崴是俄国远东地区最繁华的城市,有着发达的工业设施,旅游业发展得蒸蒸日上。中国人叫这里“海参崴”,意思就是这是一片盛产海参的地方,而“崴”字的含义则是表示山水弯曲之地。
曲折的海岸线,造就了许多迷人的港湾,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金角湾”,终年不结冰。名字的来源则是因为在太阳的照射下,海面会泛起波澜点点的星光。整个城市都由碧蓝的海水包围,南端还簇拥着好几个风景宜人的小海湾,出色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如此美丽的风景。
气候特征
符拉迪沃斯托克按照周淑贞气候分类法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或叫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凉爽舒适,秋季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最好的季节,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持续时间较长,时有台风。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极地偏北风和海洋东南风的共同影响,寒冷湿润,降雪较多。
春季到来较早,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凉爽舒适,雨量适中,有时有雾。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变化较慢。因为濒临日本海,冬、夏气温较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变幅较小,日温差很小,具有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特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是什么时候割让给俄罗斯的
1860年11月14日
海参崴是清朝时为中国领土,划为吉林将军隶下,1860年11月14日《中俄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俄罗斯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是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远东联邦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
目前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远东联邦管区人口最多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截至2017年达60万人。该市临近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同时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自1630年代开始,俄罗斯帝国的探索队进入该地区,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不冻港口,俄罗斯和清朝曾有着多次领土上的武装冲突。在1689年清朝和俄罗斯帝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订明海参崴属清朝,但是由于清朝国力不振,在1858年,清黑龙江将军奕山在俄罗斯帝国的军事胁迫下签订《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清俄共管。两年后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俄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正式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如今的“海参崴”已经被改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属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最为发达的城市。其实,在没有签订《北京条约》之前,海参崴一直是中国领土,它位于东北绥芬河出海口。为何国人称之它为海参崴呢?在很多年前,这里居住着一个庞大的族群—肃慎族。他们的语言系统与我们大不相同,用我们的话翻译来讲,海参崴的意思便是“海边专门晒网的地方”。
在清朝末年时,由于局势动荡不安,许多山东、河北的百姓为了生存只身前往海参崴发展。这就是早年间所说的“闯关东”,后来随着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我国不得已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各国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就连我们的邻居沙俄也参与其中。他们逼迫中国将海山崴进行割让。毕竟,海参崴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东北非常重要的贸易港口。
一开始,清政府并不同意。因为,中国也不愿损失这个港贸大城。但是,国家此时的兵力已经无法抵挡沙俄的攻击,一旦开战必败无疑。我们只能忍痛割爱,这也是清政府最为错误的决策。如今的海参崴,已经成为俄罗斯的重要城市之一。不但如此,海参崴的工业发展更是遥遥领先。面临战争时,海参崴就是最有力的补给站。
它可以为俄罗斯军队提供精密的武器,通过码头运送重要的资源。让各国忌惮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便在这个地方,是俄罗斯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被誉为“世界最坚固堡垒”。不但如此,海参崴的旅游行业十分发达,另外一个别称便是“鸟市”,许多罕见的生物都在此栖身。海参崴的海浴是世界顶尖的,最北面还有着风景宜人的港湾。
令人痛惜的是,原本属于我们的领土却早已丧失。其实,从17世纪初,沙俄就已经盯上了这块宝地。当时在位的便是“千古一帝”康熙,在他的带领下,清朝繁荣昌盛。面对强盛的中国,沙俄自然不敢造次。奈何,康熙去世后,清朝便走向了毁灭。等到清朝末年,各国已经频繁骚扰中国境内。鸦片战争结束后,中俄签订《瑗珲条约》。
最重要的一条内容便是:海参崴隶属中俄双方共同管理。直到《北京条约》的出现,中国彻底失去了海参崴这片领土。当然,有很多人反应为何海参崴不能回归?签订的协议中,明确表示海参崴割让沙俄。而租借与割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香港、澳门我们签订的是租借协议。协议结束以后,自然应当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华民国海军出兵海参崴始末
中华民国海军出兵海参崴始末这次入侵,虽然是参加协约国的行动,但显示了诞生不久的中华民国的国威。1917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中国北洋政府宣布放弃中立,加入英法联军,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年11月,属于协约国的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战争。1918年,以英法美日为首的同盟国决定组织14支干涉军,出兵俄国。北洋政府还受邀派遣海军和陆军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参与协约国对俄国的军事干预。中国宣布参战后,他成立了战部,专门负责战争事务。段总理亲自担任的督战司。段以参战为名扩充实力,新编了四个师组成的边防卫队,全部购自日本。这次在海参崴,中国派出了一个团的陆军部队,由边防部队中纪律最严明的师魏挑选,宋任团长。派往海参崴的海军军舰是当时北洋政府最大最好的两艘军舰之一的“海容”号巡洋舰。早在1917年12月,鉴于俄国远东局势混乱,北京政府外交部密函海军部,要求派军舰到海参崴保护华侨。当时海军部回复说,目前海参崴什么事都没有,不打算派船。1918年3月,北京政府国务院决定派军舰进驻符拉迪沃斯托克,命令驻守南京下关的海军总司令饶怀文先派出两艘有效巡洋舰。4月5日,应各国驻符拉迪沃斯托克领事机构的要求,北京政府正式决定派遣“海容”号巡洋舰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荣舰是一艘二级巡洋舰,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于1896年从德国沃尔肯工厂订购。与此同时,还有海畴和海辰两艘船。三艘同类型的船,船长95。7米,宽12。4米,吃水5。8米,排水量2950吨,马力7500,转速19。五海里。该舰装备3门克虏伯式150毫米舰炮、8门克式105毫米舰炮、2门克式60毫米舰炮、4门霍金斯式37毫米舰炮、5门马克沁式8毫米机枪、1门鱼雷发射管,携带580吨煤炭和270吨淡水,官兵263人。每艘战舰的造价是16。三万英镑。1998年5月14日,海容舰由德方护航,提前回国。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于7月27日抵达大沽湖,成为甲午战争后第一艘奉命来华的主力战舰。另外两艘军舰“海畴”号和“海辰”号分别于8月底和9月抵达大沽湖。海容舰多次被派往海外执行任务。1907年,海容舰、海丑舰赴南洋,游览西贡、新加坡等地,慰问华侨,被称为多年未见的盛事。当年10月,海容舰、海启舰再次赴南洋考察业务,慰问侨胞。先后到过英属菲律宾、法属西贡、泰国首都曼谷、巴达维亚、三宝颜、泗水、日惹、梭罗,以及苏门答腊岛的曼岛、英属新加坡、槟城、大小霹雳等多个港口,受到当地华侨华人的热烈欢迎。此后,清政府决定每年派军舰到南洋慰问华侨,宣示国威。1909年,海容舰和海格舰按计划赴南洋,先后到达新加波、巴达维亚、三宝、泗水、巴里坤逊、日惹、望加锡、西贡等港口,历时两个月。海容舰虽有多次海外航行经验,但走出国门参加多国联合军事行动尚属首次。缺乏经验,加上时间紧,使得准备工作非常紧张。海容舰向海军部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列出了所有t1918年4月9日,在船长林的指挥下,“海荣”号从上海起航,前往海参崴。林,原名曾荣,1874年生于福建长乐。1896年毕业于江宁江南水师学堂。他先后担任过鱼雷艇和巡洋舰的舰长。1917年,他从“陈楠”号巡洋舰的舰长晋升为“海容”号舰长。海蓉舰出发后,一路向北。到了朝鲜济州岛巨文港,停车过夜,休息一下。然后,它穿越到马海峡,航行了4天,终于在17日抵达海参崴。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后,船只停泊在港口中央码头。中国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和中国商会派员登舰,热烈欢迎祖国军舰的到来。当时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内没有俄罗斯船只,全是英美日军舰,整个港口被盟军占领。海容舰抵达后,船长林前往拜会协约国海军指挥官,进行联络。符拉迪沃斯托克原本是中国的领土,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俄国夺取,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1862年,俄罗斯将符拉迪沃斯托克改建为军港,可停泊多艘万吨以上的巨轮。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一个天然良港,港底没有礁石,也没有航行障碍。夏天气候宜人,但冬天,从11月到第二年2月,港口会结冰。港口被坚硬的冰覆盖着,甚至马车也可以在冰上行驶。在中国海参崴有总领事馆,还有民间组织中国商会。海外华侨两万多人,都是山东人。总领事和商会会长也是山东人。大多数华侨每年春天来海参崴谋生,冬天天寒地冻就回国。长期居住在海参崴的华侨主要居住在中国街,以开店和做小生意为生。他们与俄罗斯人相处融洽,有的甚至娶了俄罗斯媳妇。中国街的市场和山东的一模一样。有山东酒家,丹桂和颍州两家剧院。大多数演员来自北京和天津,他们的表演在海外华人中很受欢迎。海容舰到达时,符拉迪沃斯托克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只有几名俄罗斯警察在街上站岗。为了维护治安,盟军驻军成立了治安总部,由美国陆军的一名少校负责。每天各国军舰轮流派出12名水兵组成巡逻队,与白俄罗斯警方一起维护治安。上海荣舰官兵除参与联合行动外,还积极配合当地中国有关机构保护华侨利益,受到他们的称赞。不久,各国军队也相继进入俄罗斯远东地区。离俄国较近的日本企图长期占领西伯利亚,派兵最多,有几个师。因此,日本大谷将军被各国推选为盟军总司令,统率各国统一驻防,其总部设在海参崴商业学校。中国陆军部队到达俄罗斯远东地区后,只有一个连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其余驻扎在中俄边境的乌站和双城子。根据北洋政府的命令,驻扎在海参崴的中国军队接受了海军的指挥。然而,海容舰舰长林只是一名海军上校,资历不足以统帅军队。不仅如此,由于他的军衔低,林美国与其他国家海军的联系也很不方便。海军部与北洋政府交涉后8月3日,奉总统命令,任命林为海军副司令兼指挥中国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部队。随后,陆军和海军人员被转移,办公室被设置为办事处。林是最高统帅,是留在法国的陆军少将,是总参谋长。办公室,也被称为总办公室,直接隶属于战争办公室。九日,林在俄罗斯美国驻军,海荣舰不参加战斗,甚至航行困难。大多数时候,她一动不动地呆在港口。时间长了,很多贝类都吸附在船底。如果任其蔓延,可能会造成进水管堵塞,导致机器故障,必须及时清理。于是,1919年5月,海军总司令部下令调整海容船回国,靠岸查底。与此同时,海荣号的姊妹舰“海仇”号巡洋舰奉命前往海参崴救灾。在海参崴只驻扎了几个月,该船就因锅炉泄漏无法过冬,只好回国维修。于是,海军总司令部将其调回厦门,派海容舰接管。10月20日,海容舰载着东北江防所需的军械和40名官兵,从上海出发,再次前往海参崴,在那里又度过了一个冬天。海参崴的天气很冷。有时军舰一天内会结冰两到三英尺厚。因为没有除冰设备,他们不得不每天早晚两次用木棍破冰,否则船会有危险。在结冰之前,军舰的水箱和水管都用毛毡裹得严严实实,以免被冻住。中国军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驻军期间,补给也遇到不少困难。军舰的燃料是煤,因为它可以不能从国内运输,只能在当地购买。价格贵,质量差,产生大量煤渣,清理起来很费力。所需口粮由俄罗斯船只从中国运出,一般可以保证。在淡水供应方面,由于海容舰是一艘老旧的巡洋舰,没有自制的淡水设备,平时都是靠当地的水上船只送水,冬天结冰,只能节衣缩食的使用船上储存的水,限制洗漱、洗涤和饮水,保证锅炉取暖用水。蔬菜、肉类等副食一般都是在当地买,冬天当地就没有货了。居民依赖于每周两到三次从他们的欧洲地区通过火车运输的冷冻肉和蔬菜,火车一到就被抢购一空,因此船上的供应往往难以得到保证。1920年春,由美军发起,驻扎在海参崴的各国军队举行运动会,海容舰官兵应邀参加。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关系到国家和军队的荣誉,中国官兵非常重视,抓紧时间训练。代理将军林还专门致电海军总司令部,从国内聘请了一位有经验的体育老师到海参崴指导训练。最终,中国海军代表队获得总分第二名,还获得了跨栏、拔河、撑杆跳等多个单项冠军。这次运动会被拍成纪录片,在中国放映。列兵田在跨栏比赛中获胜的照片也刊登在著名的东方杂志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联盟总部还组织了一次阅兵式,来自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陆军和海容舰的一个连的60名水兵参加了这次活动。经过一些训练和精心准备,中国中国海军和陆军受到了好评,当地的海外华人非常兴奋和自豪地看到中国美国军队井然有序。随着战争逐渐结束,各国开始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撤军。1920年6月,林奉命取消字军队的克制而且还是以代理将军的名义驻扎在海参崴。不久,他撤销了岸办,转战海蓉舰。2008年10月,北洋政府正式撤销驻符拉迪沃斯托克代表处,但命令海容舰暂时留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以保护海外华商。不久,海军将炮舰永健号重新分配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接管海容舰的华侨保护任务。炮舰永健号由江南造船厂于1914年建造,排水量仅860吨,航速13。5节。海容舰于11月返回上海,结束了两年多的海外驻扎。海蓉舰回国后,舰上官兵在1920年12月,炮舰永健号进驻海参崴时,俄国土匪在海参崴勒索华侨商人,扰乱公共秩序,甚至殴打中国水兵。船长王寿亭接到报告,立即通过俄罗斯驻符拉迪沃斯托克领事向中国提出交涉。次年1月,庙街又发生了一起俄罗斯警察枪杀中国船员的严重事件。王寿亭向俄罗斯国家警察署提出严正交涉,并电告海军部,要求外交部通过外交途径处理。不久,炮舰永健号奉命撤回回国,中国海军美国在海参崴的驻军宣告结束。后来,炮舰永健号在抗战初期被日军飞机击沉,成为战争中第一艘沉没的中国军舰。资料来源:文史天地,第160期作者:王红
海参崴什么时候丢的
海参崴什么时候丢的
在1856年清政府和俄罗斯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4年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第一条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海参崴在乌苏里江以东,共管因此被取消。清政府割让了吉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和海参崴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俄占海参崴米的领土。1945年,中华民国对苏签订《中华民国和苏联加盟条约》,苏联重新承认中国对海参崴的主权,苏联同意在50年以内撤走苏联驻海参崴所有驻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协议》,正式承认符拉迪沃斯托克为苏联领土。
应该说是建国后丢失的。
?【摘要】
海参崴什么时候丢的【提问】
海参崴什么时候丢的
在1856年清政府和俄罗斯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4年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第一条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海参崴在乌苏里江以东,共管因此被取消。清政府割让了吉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和海参崴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俄占海参崴米的领土。1945年,中华民国对苏签订《中华民国和苏联加盟条约》,苏联重新承认中国对海参崴的主权,苏联同意在50年以内撤走苏联驻海参崴所有驻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协议》,正式承认符拉迪沃斯托克为苏联领土。
应该说是建国后丢失的。
?【回答】
谢谢你了??????【回答】
民国海军出兵海参崴始末
民国海军出兵海参崴始末
本次出兵,虽是参与协约国的行动,到底也显示了一下诞生不久的民国的国威。
1917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际,中国的北洋 *** 宣布放弃中立,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年11月,同属协约国的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战争。1918年,英、法、美、日为首的协约国,决定组织14国干涉军,出兵俄国。北洋 *** 也应邀派出海陆军前往海参崴,参加协约国对俄国的军事干涉行动。
中国在宣布参战后,成立了专门负责参战事务的参战处,由国务总理段祺瑞亲自兼任参战处督办。段祺瑞以参战的名义扩充实力,新编了一支由4个师组成的边防军,全部装备都是从日本购配的。此次出兵海参崴,中国派出了一个团的陆军部队,是从边防军中纪律最好的魏宗瀚师挑选的,团长为宋焕章。
派往海参崴的海军战舰,则是当时北洋 *** 两艘最大、最好的军舰之一——“海容”号巡洋舰。
早在1917年12月,北京 *** 外交部鉴于俄国远东地区局势混乱,曾密函海军部,商请派军舰赴海参崴保护华侨。当时海军部答复称,海参崴目前无事发生,不打算派舰前往。1918年3月,北京 *** 国务会议决定派军舰驻防海参崴,电令驻南京下关的海军总司令饶怀文,先抽调2艘得力的巡洋舰前往。4月5日,北京 *** 应海参崴各国领事团的要求,正式确定选派“海容”号巡洋舰前往海参崴。
“海容”舰为二等巡洋舰,是清 *** 在甲午战后为重振海军于1896年从德国伏耳铿厂订造的。同时订造的,还有“海筹”、“海琛”两舰。三舰为同型舰,舰长95。7米,宽12。4米,吃水5。8米,排水量2950吨,马力7500匹,时速19。5海里。舰上装备克虏伯式150毫米炮3门,克式105毫米炮8门,克式60毫米炮2门,哈乞开斯式37毫米炮4门,马克沁式8毫米机枪5门,鱼雷发射管1个,载煤量580吨,载淡水量270吨,官兵263人。每艘军舰的造价为16。3万英镑。
1898年5月14日,“海容”舰由德国方面派员护送,先期回国。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于7月27日驶抵大沽,成为甲午战后订购来华的第一艘主力战舰。另外两艘军舰“海筹”号和“海琛”号则分别于8月底和9月底驶抵大沽。
“海容”舰曾多次奉派到海外执行任务。1907年“海容”舰与“海筹”舰前往南洋,巡视西贡、新加坡等地,并慰问当地华侨,被称为多年未有的盛事。当年10月,“海容”舰与“海圻”舰再次前往南洋,考察商务,慰问华侨。先后到访英属菲律宾、法属西贡、泰国首都曼谷、荷属巴达维亚、三宝垅、泗水、日惹、梭罗及附近苏门答腊的汶岛、英属新加坡、槟榔屿及大小霹雳等众多港口,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此后,清 *** 决定每年都派军舰前往南洋慰问华侨,宣示国威。1909年“海容”舰与“海圻”舰按计划前往南洋,先后抵达新加坡、巴达维亚、三宝垅、泗水、巴里坤旬、日惹、望加锡、西贡等埠,历时2个月。
尽管“海容”舰有着多次航行海外的经验,但出国参加多国联合军事行动,却是首次,经验不足,加之时间紧迫,准备工作显得非常忙乱。“海容”舰向海军部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将执行此次任务的各项所需,包括舰上人员、过冬设备、供应补给、粮饷服装等等,一一列出,请予补充。海军部原则上予以批准,为“海容”舰补充了20多名官兵,并准备了各种急需的物资。随后,“海容”舰在上海入坞勘底,检修机器,做好出发准备。
1918年4月9日,“海容”舰由舰长林建章指挥,从上海起航,前往海参崴。林建章,字增荣,1874年生于福建长乐,1896年毕业于江宁(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先后任鱼雷艇艇长和巡洋舰舰长,1917年由“南琛”号巡洋舰舰长,升任“海容”舰舰长。
“海容”舰出发后,一路北上。行至朝鲜济州岛巨文港时,停泊一夜,稍事休息。接着,便穿过对马海峡,经过4天航行,最终在17日抵达海参崴。
“海容”舰抵达海参崴后,在港口中心码头抛锚。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和中华总商会派员登舰,对祖国军舰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当时,海参崴港内没有俄舰,停泊的都是英国、美国、日本的军舰,整个港口被联军占领。“海容”舰抵达后,舰长林建章即前往拜会各协约国海军司令,进行联络。
海参崴原是中国领土,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沙俄抢占,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俄国于1862年将海参崴改建为军港,可以停泊多艘万吨以上的巨轮。海参崴是一个天然良港,港底没有暗礁,航行毫无阻碍。夏季气候宜人,但冬季会冻港,时间约在11月到次年2月间,港口为坚冰覆盖,冰上甚至可以行驶马车。
中国在海参崴设有总领事馆,还有民间组织中华总商会,当地华侨有2万多人,都是山东籍,总领事和商会会长也是山东人。多数华侨在每年春季来到海参崴谋生,冬季封冻时回国。长期居住在海参崴的华侨,主要聚居在中国街,靠开店铺、做小买卖为生,他们与俄国人相处融洽,有的还娶了俄国媳妇。中国街的市面与山东的街市完全一样,有山东菜馆,还有丹桂、瀛洲两座戏园子,演员大多来自北京和天津,演出很受华侨们的欢迎。
“海容”舰到达时,海参崴基本处于无 *** 状态,街上只有很少的俄国警察站岗。为了维护治安,协约国驻军设立了治安指挥部,由一名美国陆军少校负责,各国军舰每天轮流派出12名水兵组成巡逻队,与白俄警察共同维持治安。
“海容”舰官兵除参加联合行动外,还积极与当地的有关中国机构配合,保护华侨利益,受到他们的称赞。
不久,各国陆军也陆续开进俄远东地区。距离俄国较近的日本,企图长期占领俄西伯利亚地区,派军最多,有几个师团。于是,各国公推日本的大谷大将为联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各国驻军,其司令部设在海参崴商业学校内。
中国陆军部队抵达俄远东地区后,只留下一个连驻防海参崴,其余部队驻扎在中俄边界的五站、双城子。
根据北洋 *** 的命令,驻海参崴的中国陆军接受海军的指挥。但“海容”舰舰长林建章只是一名海军上校,资历不够,不便于指挥陆军。不仅如此,由于军衔低,林建章与各国海军往来也很不方便。后经海军部与北洋 *** 参战处商议,由大总统冯国璋在8月3日发布了一道命令,以林建章为海军代将,全权指挥中国驻海参崴的陆海军部队。随后,又抽调陆海军人员,成立办公处作为办事机构。林建章为最高指挥官,留法的陆军少将喻毓西担任参谋长。办公处也称“代将处”,直接隶属于参战处。9日,林建章正式在海参崴升旗就职。“代将处”设在中国街附近,由“海容”舰调来的20名水兵担任警卫。海军部还特地从国内调派海军上校周兆瑞等3名官员,前往海参崴协助林建章办理有关外交事宜。
“海容”舰在俄国驻防期间,没有参加战斗,甚至连航行也几乎没有,绝大多数时间都一动不动地停泊在港内。时间一长,舰底吸附了许多贝类,如果任其蔓延,有可能导致进水管阻塞,致使机器失灵,必须及时进行清理。于是,海军总司令部于1919年5月,下令调“海容”舰回国,进坞勘底。同时,命“海容”号的姐妹舰——“海筹”号巡洋舰,赴海参崴换防。
“海筹”舰在海参崴驻防仅仅几个月,就因锅炉渗漏,无法过冬,需回国维修。于是,海军总司令部将其调回厦门,派“海容”舰前往接替。
10月20日,“海容”舰搭载着东北江防所需的军械和40名官兵,从上海启程,再次前往海参崴,并在那里度过了又一个寒冬。
海参崴的天气非常寒冷,军舰有时一天就能结冰二至三尺厚,由于没有除冰设备,只得每天早晚两次用木棍将坚冰打碎,否则舰体会发生危险。在结冻前,军舰的水柜和水管,都用毛毡紧紧包扎起来,以免被冻住。
中国军舰在海参崴驻防期间,补给也遇到不少困难。军舰的燃料是煤炭,由于无法从国内运来,只能在当地购买,价格既贵,质量又差,产生大量煤渣,清理十分费力。所需粮饷由俄国轮船从国内运来,一般能够保证。在淡水供应方面,由于“海容”舰为旧式巡洋舰,没有自制淡水的设备,平时靠当地水船送水,冬季封冻,水船无法行驶,就只能节约使用舰上的存水,对洗衣、洗漱和饮水加以限制,以保证锅炉供暖用水。蔬菜、肉类等副食品,平时在当地采买,但到冬季时当地也无货可供,居民完全依靠每周两到三次从本国的欧洲地区用火车运来的冻肉和蔬菜度日,常常是火车一到,就被抢购一空,所以舰上的供应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1920年春,由美军发起,驻海参崴的各国军队举行了一次运动会,“海容”舰官兵应邀参加。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的比赛,事关国家和军队荣誉,所以中国官兵非常重视,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代将林建章还特别致电海军总司令部,从国内聘请了一位有经验的体育教员来海参崴指导训练。最后,中国海军代表队获得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还获得了跨栏、拔河和撑杆跳高等几个单项冠军。这次运动会被拍成纪录片在国内放映,二等兵田学龙获得跨栏冠军的照片还被刊登在著名的《东方杂志》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联军总部还组织了一次阅兵,驻海参崴的一连中国陆军和“海容”舰上的60名水兵参加了此次活动。经过一番训练和精心准备,中国海陆军的表现受到好评,当地华侨看到中国军队军容严整,都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
由于战事逐渐结束,各国开始从海参崴陆续撤军。1920年6月,林建章奉命取消节制陆军字样,仍以代将名义驻守海参崴,不久又撤销岸上办公处,移驻“海容”舰。
是年10月,北洋 *** 正式撤销海参崴代将处,但命“海容”舰暂时留驻海参崴保护侨商。不久,海军改派“永健”号炮舰赴海参崴,接替“海容”舰执行护侨任务。“永健”号炮舰是由江南造船所1914年建造的,排水量只有860吨,航速13。5节。
“海容”舰于11月返回上海,结束了历时2年多的海外驻扎。“海容”舰回国后,舰上官兵因久驻海外,给假2个月休息。林建章因指挥调度有方,被北洋 *** 授勋。后来,林建章升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最后还做到海军总长,成为当时海军的最高首长。“海容”号与“海筹”号这两艘巡洋舰因舰龄过长,于1937年9月25日自沉于江阴附近,用于阻塞长江航道,阻挡日军沿长江进犯南京。
“永健”号炮舰在海参崴驻防期间,于1920年12月发生了俄匪敲诈驻海参崴侨商、扰乱治安,甚至殴打中国水兵的事件。舰长王寿廷接报,立即通过中国驻海参崴领事向俄方提出交涉。次年1月,在庙街又发生了俄警枪杀中国水兵的严重事件。王寿廷向俄警察厅提出严正交涉,并电告海军部,谘请外交部通过外交途径予以处理。
不久,“永健”号炮舰奉命撤防回国,中国海军驻防海参崴的行动至此也宣告结束。后来,“永健”号炮舰在抗战初期被日本飞机炸沉,成为抗战中战沉的第一艘中国军舰。
文章来源:《文史天地》第160期
作者:王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