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什么
- 2、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什么 那不勒斯四部曲有什么
- 3、那不勒斯四部曲观看顺序
- 4、那不勒斯四部曲顺序
- 5、读那不勒斯四部曲
- 6、我们的一生—《 那不勒斯四部曲》
- 7、那不勒斯四部曲——我心中的你一直是天才
- 8、“那不勒斯”四部曲,遇见少年的你
- 9、《那不勒斯四部曲》:半个世纪的友谊
- 10、「那不勒斯四部曲」
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什么
1、埃莱娜·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这四部情节相关的小说,被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它们以史诗般的体例,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
2、“那不勒斯四部曲”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费兰特热”,千万读者为书中对女性友谊极度真实、尖锐、毫不粉饰的描述所打动。虽然作者从未公开其性别,但媒体和评论家从其“自传性”色彩强烈的写作中判断其为女性。2015年,埃莱娜·费兰特被《金融时报》评为“年度女性”。2016年,《时代》周刊将埃莱娜·费兰特选入“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
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什么 那不勒斯四部曲有什么
1、埃莱娜·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这四部情节相关的小说,被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它们以史诗般的体例,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
2、“那不勒斯四部曲”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费兰特热”,千万读者为书中对女性友谊极度真实、尖锐、毫不粉饰的描述所打动。虽然作者从未公开其性别,但媒体和评论家从其“自传性”色彩强烈的写作中判断其为女性。2015年,埃莱娜·费兰特被《金融时报》评为“年度女性”。2016年,《时代》周刊将埃莱娜·费兰特选入“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
那不勒斯四部曲观看顺序
观看顺序是《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那不勒斯四部曲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代表作,包括《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四部分。这部小说讲述了两位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贫穷社区的女孩莉拉和埃莱娜(莱农)的成长史,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到中老年的时间跨度,也涉及了女性教育、恋爱、婚姻、生育、家庭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按照出版的时间顺序,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观看顺序应该是《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成长和变化,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那不勒斯四部曲顺序
1、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2、第二部《新名字的故事》。3、第三部《离开的,留下的》。4、第四部《失踪的孩子》。
读那不勒斯四部曲
那不勒斯四部曲分别是《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留下的》、《失踪的孩子》。这是书写女性命运史诗的一部丛书,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畅销近千万册。其中前两部被拍成了电视,据说还原度很高。
四部曲讲述了两个女孩(埃莱娜和莉拉)的长达50年的友谊,及两个女孩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牵扯进来的那不勒斯旧社区的那些人和这些人的命运,尤其写女性命运,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欲望、身体的变化、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的矛盾。由于时间跨度之长,体量庞大,作者几乎写尽了女性的人生百态,涵盖原生家庭对人的塑造、最隐晦不堪又最温暖的友谊、阶级的跃迁、女性觉醒、爱情和婚姻、教育和命运等等,引发读者众多的共鸣和启示。
埃莱娜和莉拉在很小的时候就看到了旧城区的破败及暴力,或许是出于生存的本能,两个女孩都没有选择妥协。莉拉非常有天赋,可能她也曾想过通过教育逃离这里,但是她没机会接受中学及以上教育,她留在了那不勒斯,面对贫穷、暴力,她挣扎、努力、并试图改变这里,她像一个女战士、领袖、榜样一样的人物存在,然而这里的人又厌恶着她,因为她的决绝、她的反抗,她与那不勒斯的庶民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所以人们恨她;埃莱娜比莉拉幸运,她有机会接受教育,所以她怀着逃离那不勒斯、摆脱庶民阶级的想法,不断努力,如饥似渴的从那些她接触过的“名人”身上汲取养分,让自己成长,最后成为一个名利双收的作家,但埃莱娜在最后一本《失踪的孩子》中说,“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作者写两个女人之间的友谊,友谊里有什么?互相帮助、互相取暖、互相鼓励,除了这些,女人的友谊还有互相妒忌、互相毁灭,但又互相需要。埃莱娜和莉拉相互影响,逐步摆脱那不勒斯式的女性命运,即整天口中骂骂咧咧,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被孩子和丈夫占据。引发读者对女性命运深入的思考及启示:女性是不是只是一个附属物?女性只是一个欲望的客体?可以拿来交易的商品?女人离开了男人能不能活?莉拉结婚后,难道真的是放着好好的富太太的日子不做,非要搅合的自己和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
故事的结尾,埃莱娜收到了她们小时候丢失的玩具娃娃,玩具蒂娜被找回来了。我觉得这是作者的一个期望——莉拉不光找到了玩具娃娃蒂娜,也找到了失踪的孩子蒂娜。
莉拉的“界限消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时候我们会嘲笑身边的一些人,认为他们的情绪过于夸张。也许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对方所见,没有听到对方所听,没有经历对方所经历,没有感受到对方所感受而妄下定论而已。
莉拉从来没有过平衡又是怎样的体验?我们总是试图建立一种平衡,当平衡被打破,会感到焦虑并立即启动重建另一种平衡,但是莉拉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过平衡,那么她的一生都处在怎样的状态下?也许正因为如此,埃莱娜的思想总能被莉拉打破,从与莉拉的的交谈中获取灵感和新的思路,也正因为此,埃莱娜说莉拉总能打破她生活的平衡。
这段非常感人,埃莱娜从小就担心自己会活成母亲的样子,尤其害怕变成像母亲那样的坡子。这种恐惧在埃莱娜第一次生产完胯疼时期一直折磨着她,然而当与母亲和解,母亲去世后,她让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保留了母亲的样子,她把自己变成了坡子。这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吧,是一种永远也无法弥补的爱——你说你忙活了大半辈子其实心里只爱我这一个女儿,但我却把你当成这世界上最厌恶的人,当我想弥补,但你却不在这个世上了。都说长辈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真的吗?可是做子女的若没有回以同样分量的爱,到最后剩下的只是沉甸甸的懊悔和遗憾,埃莱娜这么做既是对自己的惩罚,又是对自己的慰藉。
尼诺对父亲的痛恨是真的,但活成了他父亲的样子也是真的,为什么呢?假如在尼诺回去找莉拉时,安东尼奥没有干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阿方索在这个世上所承受的让人无法想象,生理上他是一个男的,而认知上却希望自己是一个女的,他从小就遭家人嘲笑,为了自保,他学会了伪装,是莉拉让他做回了自己。阿方索在马尔蒂广场鞋店帮忙时才那么神采飞扬,本以为阿方索更喜欢城区生活的缘故,现在回想来却是因为米凯来;也因为米凯来,阿方索娶了米凯来的女人,养了米凯来的孩子。莉拉把阿方索和米凯来之间建立了关系,但是在这段关系中阿方索爱的那么卑微。后来,当米凯抛弃了他,当他的男性特征越来越明显,阿方索比以前更加地讨厌自己和自己的身体。他总是忍不住去找米凯,然后被米凯来暴打,那时候的他也许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边缘,所以接下来就是毁灭了,阿方索被人用棒子打死了,扔在海里,谁都知道这跟索拉拉兄弟脱不了关系。也许是被马尔切诺打死的,但是米凯是否也在旁边看着?阿方索死前是怎么想的?葬礼寥寥数人,他母亲、哥哥、姐姐,妻子、孩子都没有来。阿方索的悲剧的根源在于那个社会不接受同性恋。
那不勒斯四部曲,非常值得花时间慢慢地读,因为每一页都有可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我们的一生—《 那不勒斯四部曲》
? ? ? ? ? ? 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主线似乎是讲了两个女人从小到大的友谊,这友谊包括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扶助,也包含了互相嫉妒、互相伤害、互相蔑视。但在这个关于友谊的故事背后,其实更是讲了人的一生 ,这两个女人的一生,她们身边众多人的一生。儿时的出身和天资,接受的教育,感情和婚姻的经历,事业和理想的选择,很多不可预知和偶然,最终画出了一个人一生的轨迹。
? ? ? 《我的天才女友》讲了从6岁到16岁,埃莱娜和莉拉是一对同样出生和成长在那不勒斯贫民区的好朋友,莉拉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个天才儿童,不仅智商超群,而且胆识过人、生性倔强。但是,同样是贫穷的底层家庭,同样好学的两个女孩,埃莱娜只因为家里稍微富裕一点点,有机会上了初中、高中,而莉拉小学毕业就再也没有机会读书,16岁的时候嫁给了肉食店老板的儿子。从《新名字的故事》开始,两个女孩开始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历程,莉拉婚礼和之后不久就发现丈夫只是个自私势力的商人,爆发出与生俱来的破坏力,于是经历家暴、爱上了别人、离家出走、又被抛弃。埃莱娜则一路读到大学,遇到了生于书香门第的未婚夫,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名利双收。可是,这两个女孩注定都无法安定下来,延续那个时代那不勒斯一般人那样结婚、生子、然后庸俗的老去的轨迹。《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是她们的中年和老年,也是她们终于认识自己、看清彼此的过程。埃莱娜爱上了莉娜之前疯狂爱过的尼诺,为他不顾一切,抛夫弃子。最终却因为亲眼目睹尼诺和丑陋的保洁女工在卫生间做爱,才相信尼诺是个自私、滥情、毫无原则的人,从此开始独立的生活。莉娜的聪明才智给她带来了财富和地位,却还是不能让她像一般人那样安定下来,安享晚年。
? ? ? ? 读这个故事时,感觉自己有时是莉娜、有时是埃莱娜、有时又是那许多众人中的一个。或许因为同样出生在小城市的一般家庭,只因为学习上小有天赋,就稀里糊涂的来到大城市读了大学,并且定居于此。所以,对埃莱娜那种既惊喜自己能摆脱出身阶层,又时时害怕一不留神漏出原型的心情感同身受。随着年纪的增长,也常常回想起小时候的很多同伴、同学,因为没有考上大学,或者因为有一颗留恋家乡的心,最终留在了家乡,过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无法摆脱那个原生的自我,他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跳出来,吓我们自己一跳。
? ? ? ? 埃莱娜爱上尼诺,隐约觉察到他是一个不值得爱的人,却没有勇气直面真相,只是得过且过的沉溺在情欲之中。这样的经历,我们自己、我们身边的人都曾经有过, 只是当作为读者,从上帝视角看到埃莱娜那么脆弱、那么自欺欺人,才知道在情和爱中,一个人原来可以如此的低微。相对应的,埃莱娜的丈夫彼得罗是个有教养、正直的人,但是在埃莱娜的感情世界里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随意可以放弃 。书里没有写,年老之后的埃莱娜是否曾经后悔自己当年的荒唐。
? ? ? 我们无法评判,在这些人的一生中,莉娜是否浪费了她的天赋,埃莱娜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尼诺是否无耻却成功,他们那许多儿时的伙伴是否都求仁得仁……我们看到的只是每个人都渡过了独一无二的人生。
那不勒斯四部曲——我心中的你一直是天才
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讲诉的是两个出身贫民窟的女孩从小到老的一生以及二人之间的友谊变化。莱农是一个乖乖女,勤奋好学一直读到大学,最终成为一名作家,离开了那不勒斯,而莉拉则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天才,却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一生都未离开那不勒斯。书像私人日记本,以莱农为第一人称,记录了莱农从小到大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小时候莱农一直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字迹端正漂亮,而莉拉的一次课上捣乱让老师看到了她的天分从而抢走了老师对莱农的关注,莱农因而开始注意起这个女孩,跟踪她,越多地知道她的一切,就越想跟她成为朋友,更想成为她那样的人。这种羡慕与嫉妒贯穿了莱农的一生,即使已经是大学生,是上层人士的妻子,是跨国的知名作家,依然困于莉拉的阴影之下。
那不勒斯四部曲,让我认识到友情的多面性。友情,不是从小推崇的高山流水的阳光一面,更多的是嫉妒攀比的阴暗面。现实中的友情,处处有比较,她比我好看,比我家境好,比我勇敢,比我灵活,比我有思想……这种比较往往让人心生嫉妒,相继会生出破坏心理,过后又有负罪感。友情因为相似而发展,也正是因为相似而容易起嫉妒,你我一样,为什么就是你比我好,而不是我比你好呢?友情的美好和矛盾都源自相似,就像婚姻,第一顺位继承和第一犯罪嫌疑都是伴侣。这本书让我明白这才是真实的友情,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这些阴暗心理很正常,不应该被谴责,友人之间的嫉妒更多的是一种良性竞争,因为是友人,所以嫉妒是为了不落后于人后而努力的来源,当然,当嫉妒不可控时,也最容易一击致命。友情更多时候是被动的。莉拉多次的嘲讽让莱农远离她,但莱农心理上一直依赖她,一直无法彻底结束这段友情,也因为莉拉不断地强势介入。友情是一种归属感的需求。对于莱农而言,即使身处上层社会,仍似无根浮萍,内心的归属一直是莉拉,对于莉拉而言,身处暴力动荡的那不勒斯,看似强悍的抗争之下,是对莱农的信仰。
莉拉和莱农都是彼此特殊的存在,莉拉一直是激发莱农的灵感源泉,莱农一直是莉拉持续抗争的坚强后盾。莉拉小时候偷偷看书,学习拉丁语,希腊语,英语,就是不甘落于莱农之后,这也同样刺激着莱农作为学生时持续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这种良性竞争是美好的开端,直到莉拉成为了富豪的妻子,莉拉开始享受,莱农开始失措。当莉拉遭受婚内暴力而亲人无视时,莉拉和莱农都开始醒悟,女人结婚对于男人而言是成为附属品的条件,而莉拉绝不是妥协的一方,也激励着莱农继续学习,不准后退,因为她是天才女友,这是一种希望的寄托。她们两人对尼诺的爱,我觉得是对彼此的爱的延伸,尼诺只是一个具体的表现而已。莉拉在尼诺身上看到了她对莱农的知识分子的寄托,莱农在尼诺身上体验到了莉拉的叛逆不拘,两人因尼诺而离心,最终因互相了解而相互扶持。《离开的留下的》是最精彩的一部,简洁直白地描述了女性婚姻生活的乏味,出轨边缘的刺探,对知识与人的思考,写作的瓶颈,爱情的盲目。莱农的自卑,对自己出身的抵抗,对知识的渴求,对自己的批判否定,都让我会去思考:读书的意义何在?我的思想是文字的灌输,我的情绪是文字符号的堆积,我的独立思想是真的存在吗?
那不勒斯四部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莉拉对哥哥的爱。小时候哥哥对莉拉的宠爱让莉拉一直以为哥哥是英雄,但长大后认识到哥哥的自负让她产生了“界限消失”,这种“界限消失”就是对一刻板印象的肢解,美好的不再是完美的,而是有瑕疵的,甚至于美好才是“瑕疵”。即使如此,她依然包容他,帮助他,依然给自己的儿子起哥哥的名字,里诺。莱农对亲情的认知是残忍的,母亲的霸道,父亲的讨好,因为一直在读书,思想交流都是文字,缺少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关注,莱农一直都很寡情。我懂,所以我也悲伤。
那不勒斯四部曲,另一个痛点就是,孩子是父母的翻版,重点突出尼诺对其父亲的重复。年轻时候尼诺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父亲不一样,成年后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与无数女人的纠缠不清,借助女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耻地自我吹嘘。莱农怀孕跛足,在两性关系里的霸道都源自对母亲的印象,原文说的“好像母亲要从肚子里冲破出来一样”。
那不勒斯四部曲,让我诧异的是性的混乱,莱农的第一次是与尼诺的父亲,莱农与尼诺在一起,还一起去见尼诺父母,爱人与亲人?莉拉与莱农都与尼诺有过性关系,丈夫曾经是好朋友的情人,好朋友还能是好朋友?文化差异真的这么大吗?
“那不勒斯”四部曲,遇见少年的你
? ? ? ?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成名作,描述了两个女主莱农和莉娜从1958年开始,少年,青年,壮年和晚年在那不勒斯经历和发生的事情。
? ? ? ?四部小说分别是《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最令人难忘的是莉娜,小学老师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最聪明的学生,一学就会,倔强,不向任何人低头和屈服。
? ? ? ?在阅读的路上,一边深深为莉娜糟蹋和浪费自己的天赋感到惋惜,也为她遭受的罪感到心疼。中年的时候,她回忆起年轻的时候,为了摆脱马尔切洛,抓住了斯特凡诺,为了摆脱斯特凡诺,抓住了尼诺,为了摆脱尼诺,抓住了米凯莱,为了摆脱米凯莱,抓住了恩佐。当生活走上了正轨,有钱,也和恩佐有了聪明的孩子时,孩子却失踪了。
? ? ? ? 你年少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个聪明而又有天赋的同学。你深深的被她崇拜,被她吸引,和她成为了朋友。而她中途因为各种原因,停止了读书,未满20岁的时候走入家庭,开始生儿育女。你独自一人往前走,心想前行的路上如果有她,那该有多好。
? ? ? 如果她继续读书,她的人生也许是另外一番模样。
? ? ? 也许在城市里打拼,遇到一个年龄相仿的男子,家境殷实,婆婆疼爱,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
? ? ?也许一直在城市打拼,一直未婚,口袋满满,内心笃定,这个城市的男子可以随意挑选,父母一直在催婚,而心中有诗有理想。
? ? ?也许在城市打拼,满满伤痕,依然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 ? ?而你的同学,和莉娜一样,选择留在那不勒斯城区,用年少时候的倔强,勇敢和这个城市最大的势力做斗争,用莉娜的方式来解决。
? ? ? ?在书中遇见了少年的伙伴,也遇见了少年的你。你努力学习,努力往上走,向更好的生活迈进。就像莱农一样,在城市里结了婚,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却并不爱老公。是别人眼里的成功者,享受鲜花和掌声,却在忙乱中迷失了自己。
少年的你,中年的你,和老年的你。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路,前方都需要披荆斩棘。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是不留名的过路者。人生匆匆,生活中的争执,和不悦,都留不下一丝痕迹。穿上铠甲,一路向前走去。
《那不勒斯四部曲》:半个世纪的友谊
这是一套史诗般的作品: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
书中主要以那不勒斯破败社区为背景,主要写了作者埃莱娜和童年时的好友莉拉近半个世纪的交往。
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女孩,从童年成为朋友,互相吸引,互相陪伴。埃莱娜的内敛、温顺和莉拉的叛逆、好强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她们互相欣赏,又互相竞争,既依赖又伤害。
埃莱娜在老师的争取和家人的默许下一路读书学习,虽然走得磕磕绊绊,但也能坚持下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最后根据自己青年时的经历写的小说一炮打响,成为青年作家,受到关注和尊敬。
伴随着学习之路,埃莱娜的感情经历也在进行。青春期和同学吉诺短暂的交往,之后是和安东尼奥的激情缠绵,同时伴随着对尼诺的痴情暗恋,得知莉拉和尼诺相爱后非常痛苦,在海滩上被尼诺的父亲玷污......
耻辱和痛苦曾让她感到沮丧,不过进入大学的她又结识了新的男友弗朗科,分手后又结识了年轻的大学教授彼得罗·艾罗塔,并和他结了婚。得到艾罗塔这个学术地位很高的家庭的鼎力相助,埃莱娜的写作之路越来越宽广。
莉拉虽然非常聪明有天赋,但在学校和老师顶嘴,因贫穷辍学后,一心想摆脱贫穷,和哥哥里诺,背着他们的爸爸,偷偷地在鞋匠铺里设计鞋子。
年轻的莉拉因为聪明的头脑和无畏叛逆的个性,让社区的很多同龄的男孩既佩服又喜欢。莉拉受到哥哥里诺的保护,富家子弟索拉拉兄弟、木匠的儿子帕斯卡莱·佩卢索、卖水果的儿子恩佐·斯坎诺也在议论她,喜欢她,吉耀拉、艾达等女孩更是对莉拉既羡慕又嫉妒。
索拉拉家的大儿子马尔切洛喜欢莉拉,到莉拉家求婚,遭到莉拉的坚决反对。为了减小来自父母和哥哥的压力,她选择嫁给了肉店老板斯特凡诺·卡拉奇。
莉拉在新婚之夜被丈夫强奸,婚姻出现了阴影。莉拉在伊斯基亚岛度假,爱上了埃莱娜暗恋的尼诺,并在儿子很小时彻底离开了丈夫,和尼诺同居。同居失败后,和恩佐搬到了那不勒斯郊区,进了一家香肠厂工作。后来又回到了那不勒斯城区。
在青年时期,埃莱娜和莉拉都在努力向上。显然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埃莱娜胜出一筹。但莉拉用一种毫不示弱的好胜在表现,在财富和追求爱情方面她更大胆更明确。
壮年期,埃莱娜写作遇到瓶颈,陷入家庭生活中,和丈夫彼得罗也没有了激情,更没有浪漫。她仍然喜欢潇洒而欣赏她的尼诺。她和尼诺陷入了一场疯狂的婚外恋,并且对各自的家人说了实情。
埃莱娜经受了来自丈夫家和自己娘家人的阻挠,仍然坚定不移地带着两个女儿住到外面,而尼诺却对埃莱娜撒谎并一次次表现出轻浮的一面。埃莱娜怀上了尼诺的孩子,但她还是和尼诺分手,并搬回到莉拉的楼上。
婚姻失败,三个年幼的女儿,写作的艰难,让埃莱娜既焦虑又痛苦。曾经获得埃莱娜帮助的恩佐和莉拉,开始进入计算机领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整个那不勒斯城区,莉拉也是如鱼得水,米凯莱·季拉拉更是对莉拉到了一种病态的痴迷。莉拉一边炫耀自己的成功,一边指责埃莱娜的错误选择,但一边又无微不至地帮埃莱娜照顾她三个女儿。
莉拉和埃莱娜36岁时同时怀孕,都生了一个女儿。恩佐对自己女儿非常疼爱,和莉拉感情也非常好。莉拉能让黑社会的索拉拉兄弟俯首帖耳,在那不勒斯受到很多人的尊重。而埃莱娜的小女儿却缺少父爱。两个女儿在成长过程中,也和埃莱娜的关系非常紧张。埃莱娜为了写作和推广书,经常外出旅行,这让她很愧疚。
莉拉的女儿突然失踪,之后那不勒斯有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不断有人被杀、吸毒事件等发生,让莉拉产生种种“界限消失”的幻觉。
年老的莉拉不再对埃莱娜讲自己的心里话。埃莱娜的母亲去世,让她更成熟,更愿意表达自己。但莉拉和她之间却越来越疏远。
六十岁的时候,莉拉突然消失了,没有任何痕迹,就像她最喜欢的删除键。埃莱娜却在电脑前细致地写出了她和莉拉五十年的交往,那种既爱又恨的感觉。
有一种理想的友谊说是要做一辈子的朋友。
但只要是朋友,就会有比较。
一辈子,既漫长又短暂。能了解对方太多太多的事情,最后变得两个人会像一个人一样熟悉。
因为熟悉,所以,爱到深处就会产生恨意。
知道对方的软肋,所以当埃莱娜飞蛾扑火般地要和尼诺同居时,莉拉说:“你这样会害了你的两个女儿”,既是提醒,更是一种恶毒的诅咒。
因为莉拉也曾对同一个男人如此狂热,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也没有。所以,她在告诉埃莱娜她不是一个好母亲,禁不起女儿的发问。只有这一招,埃莱娜就会毙命。
所以,当埃莱娜精心写了一部小说后,想给莉拉看。莉拉每次总是说自己不懂,甚至不在乎埃莱娜最看重的事业,却絮絮叨叨说自己的儿子的情况,希望埃莱娜帮帮他的学习。
在莉拉看来,友情就是你欠我的关心。没有我对你的关心,你怎么能做到现在的程度呢?我不愿意让你显得那么光鲜,而我却显得那么无知,那么无能。
我甚至觉得埃莱娜也是如此对待莉拉。见不到莉拉时,很想念,但当她主动想与莉拉分享自己在写作上的成功时,却又觉得莉拉的生活太乱,不想被她的事情卷进去。甚至,当莉拉心脏出了一点问题时,她有好几次都希望莉拉死掉。
她在公开和尼诺的恋情时,常常怀疑尼诺又和莉拉背着她好上,她偷偷观察莉拉和自己丈夫彼得罗的谈话,害怕莉拉总是那么容易就夺走自己的光环,她害怕莉拉总是抢了自己的风头。在莉拉面前,埃莱娜总有一种患得患失的紧张感和挫败感。
其实莉拉又何尝不是如此。想尽一切办法,想参与到埃莱娜的生活中。当她成为大家的中心时,非常惬意开心,如果她的魅力没有埃莱娜抢眼,她就不断地诋毁其他人的眼光,故意装作不在意埃莱娜的出色表现。
当然,她们之间并非没有快乐和感激。她们分享童年的回忆,分享现实遇到的困境,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也分享一些虚假的话语。更多时候,她们不会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有时候一言不合,就会不再通话,甚至互不理睬好长时间。这就是女性之间的友谊。
相爱相杀的感觉,不只是亲情,更是在这两个从女孩到女人之间。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情感呢?不仅仅是关爱,而且包含嫉妒、愧疚、责怪甚至憎恶。
这就是人心和人性。无论美丑,它都那么真实而又刺眼地体现在字里行间,出现在我们的心里。
「那不勒斯四部曲」
三个月间,零零散散却一刻不忘。通勤碎片、午餐碎片、睡前碎片,最终拼成了《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以及《失踪的孩子》的四个“全书完毕 100%”
漫长的时间线以至于情感深度融合,期间时而觉得自己便是其中一角,时而又觉是在俯瞰一切。这种不断契合又抽离,混淆又清醒的体验感,实在难以言喻、喜爱至极。所以大部头阅读在我心中一直是“拓展生命维度”的极佳方式。这三个月,我仿佛是那不勒斯的一部分。
从这跨越将近半个世纪的故事里出来,我才发现,除莉拉和莱农之外,整个四部曲里我对于索拉拉兄弟的关注最多,似乎可以说,这对莉拉眼中十恶不赦的兄弟,我其实并不讨厌,尤其是马尔切洛。
他们开着“菲亚特1100”,庸俗浮躁,但也是他们在马尔蒂里广场上捍卫朋友,冲动义气。那不勒斯01中马尔切洛耐心追求莉拉,而莉拉尽一切可能无视、拒绝、羞辱,那时候我其实一时间不太能理解莉拉对马尔切洛毫无余地的痛恨和排斥。现在觉得,或许是因为莉拉的锋利与爱憎分明,对于索拉拉兄弟,从一开始就没有改变偏见的余地。
那不勒斯04末,关于马尔切洛再次无意拉断莱农手链的这一段描写,加之最后索拉拉兄弟被枪杀,我的心更是揪了揪:
【忽然有一天,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男孩给我送来了一个包裹,是蒙泰桑托的一家首饰店送来的。我并没有马上明白里面放的是什么,让我惊异的是,那个袋子上写着埃莱娜·格雷科收,里面是一个红色的盒子。我看了上面的纸条,才明白那是怎么回事儿。马尔切洛用费力的笔迹在纸上写了一句:“对不起”。后面是他的签名,写得很工整,像小学老师教给我们的字体。盒子里是我的手镯,打磨得锃亮,就像新的一样。】
未多受教育的马尔切洛,端正工整地写着署名。其实马尔切洛与米凯莱,他们是有其血性但缺乏文化的暴力顶端,“坏”在表面,在后期是可以感受到他们自一套的绅士与界限,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坏人。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人物,都太立体多面又鲜活。
2019年10月15日,我听埃莱娜说完了这个故事,我会一直记得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