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纳扎尔巴耶夫纪念钞有收藏价值吗
- 2、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在国内认可吗
- 3、我童年时天空电影里的生人翁是谁
- 4、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改名
- 5、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23日签署总统令,正式将首都名称由“阿斯塔纳”变更为()。
- 6、苏联解体是谁的责任?
- 7、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的人物简介
- 8、哈萨克斯坦独立3年即开启迁都豪赌,新首都为何要3次改名?
- 9、趣历史|哈萨克斯坦历届总统(1990-2019)
- 10、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是哈萨克斯坦排名第一吗?
纳扎尔巴耶夫纪念钞有收藏价值吗
纳扎尔巴耶夫纪念钞有收藏价值。原因如下:1、稀有性:纳扎尔巴耶夫纪念钞是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发行的一种纪念钞票,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稀有性。2、艺术价值:纳扎尔巴耶夫纪念钞采用了复古风格的设计,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3、纪念意义:纳扎尔巴耶夫是哈萨克斯坦国父,为哈萨克斯坦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纳扎尔巴耶夫纪念钞的发行,是对他的一种纪念和致敬,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4、投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纳扎尔巴耶夫纪念钞的价值会不断上涨,成为收藏家们的投资品。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在国内认可吗
不认,这个学校硕士毕业不需要论文,要求太低达不到国内的水平,目前不认可。楼上的错误答案是在误导人
认可。能够按照学校规定完成学业取得该校毕业证,国内找工作是认可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它由哈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创立,目前在校师生4600余人。
我童年时天空电影里的生人翁是谁
影片讲述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的童年故事。剧中童年的纳扎尔巴耶夫名叫“苏丹”,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在他即将完成学业时,他得到了前去基辅民用航空舰队学院(今基辅航天大学)深造的机会,不过命运让他走上了另外的道路。
影片于2010年1月26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开机,原本打算在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70岁寿辰时公映。
主人翁是哈萨克斯坦第一任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
《我童年的天空》(哈萨克语:Балалы?ша?ымны?аспаны,俄语:Небомоегодетства),也译作童年的天空,是一部哈萨克斯坦电影。影片于2010年1月26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开机,原本打算在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70岁寿辰时公映。
扩展资料:
《我童年的天空》讲述的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童年与青年时代的生活。童年的纳扎尔巴耶夫名叫“苏丹”,是一名少先队员,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
少年的苏丹是个学习优异的学生,放学后常常帮助家里干农活。农里有一公顷土地,只种甜菜,收获的时候要上交到农庄,一车的甜菜只换来25公斤的白糖。
在他中学毕业时,他考上了基辅民用航空舰队学院(今基辅航天大学)。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人,回到家却发现,父亲辛苦种的果树都砍倒了。原来,莫斯科下了命令,除了家里一棵果树外,其余的树都要缴税。父亲气不过,全砍倒了,这样就不用缴税了。
长辈们对苏丹去外地上大学的事看法不一,但大多数都希望他留在家乡照顾父母、学习一些技术。他遵从了父辈的教诲,决定从自己的家乡做起,放弃了他的飞行员梦想,因为他认为,得不到父母及长辈祝福的事业是干不好的,这是家乡的传统,这也是那一代人引以自豪的事。
“我想起儿时我的父亲嫁接不同品种的果树枝到一棵树上,让一棵树上同时结出苹果、梨、樱桃和杏子。就像我们的村庄切莫尔甘,许多不同信仰的人们和谐的生活在一起。”苏丹这样说。然而,命运让他走上了从政的道路。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改名
您要问的是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改名了吗?没有。纳扎尔巴耶夫大学(НазарбаевУниверситет?)是一所哈萨克斯坦的研究型大学,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23日签署总统令,正式将首都名称由“阿斯塔纳”变更为()。
【答案】:C
正确答案:C。考点:时政。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23日签署总统令,正式将首都名称由“阿斯塔纳”变更为“努尔苏丹”。托卡耶夫本月20日宣誓就任总统。他在就职演讲时建议将首都的名称由阿斯塔纳改为首任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的名字“努尔苏丹”,以纪念纳扎尔巴耶夫对哈萨克斯坦作出的贡献。随后,哈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于当日通过由托卡耶夫提交的相关宪法修正案。本题应选择C选项。
苏联解体是谁的责任?
是戈尔巴乔夫总统。苏联解体(俄语:Распад СССР)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长达69年的(前)苏联划上句号。(前)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和20个自治共和国组成。苏联解体后分裂出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等)。
拓展资料
纳扎尔巴耶夫在自己写的书《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上》中就透露了自己对于苏联解体的看法,总得来说他认为任何单方面的因,都不可能使存在于世70多年的苏联解体, 苏联的解体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比如民族问题冲突问题: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苏联的土地上有着多达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民族占51%,并不能完全主导整个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由于苏联当局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选择用强硬手段解决民族问题,,结果导致了更严重的民族冲突,使得民族问题逐渐推向了死胡同。不过纳扎尔巴耶夫始终认为,苏联解体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一个人身上,那个人就是苏联最后的领导者——戈尔巴乔夫。
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的人物简介
纳扎尔巴耶夫历任卡拉干达州党委书记、哈共中央书记、哈部长会议主席、哈共中央第一书记、哈最高苏维埃主席和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等职。1991年12月,纳扎尔巴耶夫当选为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首任总统。1995年4月,哈举行全民公决,将纳扎尔巴耶夫的总统任期延至2000年。1999年1月,纳扎尔巴耶夫在提前举行的总统大选中获连任。2005年12月,纳扎尔巴耶夫在新一届总统选举中再次赢得连任。2010年5月,哈萨克斯坦议会上院通过法案,赋予纳扎尔巴耶夫“民族领袖”地位。2011年4月,纳扎尔巴耶夫第四次当选总统。8日在首都阿斯塔纳独立宫宣誓就职。2015年4月27日,据哈萨克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的选票初步统计结果,现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总统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胜利。根据哈萨克斯坦选举法,获得超过50%选票的候选人当选总统,总统任期5年。 纳扎尔巴耶夫是哈萨克斯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2002年12月,北京大学授予纳扎尔巴耶夫名誉博士学位。
哈萨克斯坦独立3年即开启迁都豪赌,新首都为何要3次改名?
在你眼里,地处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或许并没有太多存在感,但它的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9位,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1991年12月16日,哈萨克斯坦摆脱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宣布独立。
仅仅3年过后,也就是1994年,哈萨克斯坦就决定迁都——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往中北部的阿克莫拉。
阿克莫拉既是这座城市 历史 上的旧名字,也是苏联解体之后这座城市的新名字。1954年赫鲁晓夫发起著名的“垦荒运动”,俄罗斯人就将阿克莫拉改名为“切利诺格勒 ”,也就是“垦荒城”的意思。
垦荒城是个什么鬼?
“垦荒运动”早结束了,干吗还要叫它“垦荒城”?
所以,哈萨克斯坦人并不喜欢“切利诺格勒 ”这个名字,苏联解体后,迅速将其改回了 历史 旧称——阿克莫拉。
要说哈萨克斯坦人可真够坚决的,阿克莫拉的意思是“白色坟墓”,人家宁肯要祖传的“坟墓”之意,也不要赫鲁晓夫的“垦荒”,哈哈!
1997年,哈萨克斯坦正式迁都阿克莫拉,又将阿克莫拉更名为阿斯塔纳。
2019年,哈萨克斯坦又将阿斯塔纳更名为努尔苏丹。
那么,为什么哈萨克斯坦刚独立3年就要迁都呢?
还有,为什么这座被选为新首都的城市,来来回回改了3次名字呢?
迁都对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决定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阿克莫拉,有好几个原因,我们简单说说次要原因,再说核心原因。
原因1:从版图上看,阿拉木图作为首都,其位置过于偏心,很难辐射到该国北部临近俄罗斯的几个州。
原因2:阿拉木图位于谷地之中,虽然雨水充沛,但雾霾极难消散,导致其空气污染十分严重。
原因3:阿拉木图处在泥石流和地震多发地带。阿拉木图地处丘陵谷地,地壳活动非常活跃,从十九世纪以来,阿拉木图就发生过四次大地震;在1911年的地震甚至高达8.4级,当时阿拉木图几乎被地震夷平,震后仅剩一座东正教堂仍然耸立,可以说是相当恐怖。
原因4:阿拉木图三面环山,城市的发展壮大十分受限。
与之对应的是,新首都阿斯塔纳的优势比较明显。
优势1:阿斯塔纳地势平坦,是哈萨克斯坦全国的交通枢纽,位置上比阿拉木图更适合当首都。
优势2:阿斯塔纳地处半沙漠草原地带,伊希姆河穿城而过,整座城市不但视野开阔,而且土地资源、水资源都极为丰富。
优势3:阿斯塔纳 历史 上也没有严重地质灾害的记录。
优势4:阿斯塔纳对哈萨克斯坦而言,几乎有着无垠的扩张面积和无尽的人口增长潜力。
可以看出,这四条对比下来,哈萨克斯坦迁都的理由是比较充分的。
但是,这四条却不是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决定迁都最核心的原因。
在老非看来,哈萨克斯坦决定迁都最核心的原因,是要保证自己的国家“去俄罗斯化”。
要说从苏联解体独立出来的国家,为了确保国家独立后的合法性,确保不再回归到加盟共和国的身份上,全都有“去俄罗斯化”的诉求;只不过采用的方式各自不同罢了。
这些国家在“去俄罗斯化”的实操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坚决划清界限的。
比如乌克兰,独立后没多久直接变成了俄罗斯的敌人;比如格鲁吉亚,独立干脆撸起袖子跟俄罗斯干了一仗;比如立陶宛,独立后直接颁布了“立陶宛境内禁止一切苏联符号”的法律……
第二类:温和划清界限的。
比如白俄罗斯,独立之后依然跟俄罗斯保持了不错的关系,划清界限的操作就相对温和——比如说保留克格勃办公大楼,只不过换了块新招牌;克格勃创始人捷尔任斯基的雕塑也不砸掉,换个不显眼的地方继续立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白俄罗斯就不想“去俄罗斯化”,你应该知道白俄罗斯为啥一度想要把国名改为“白罗斯”。
第三类:介于两者之间的——既不像乌克兰、立陶宛玩得那么决绝,也不像白俄罗斯玩得那么温和。
应该说,哈萨克斯坦就是这一类——限于地缘原因,它自然不想跟俄罗斯撕破脸;限于独立合法性,它又必须尽快行之有效地完成“去俄罗斯化”。
正是为了尽快有效地完成这个动作,哈萨克斯坦才决定迁都。
为什么说“去俄罗斯化”,是哈萨克斯坦决定迁都的核心原因呢?
因为哈萨克斯坦的面积很大,临近俄罗斯的北方各州,在独立之初受俄罗斯的影响,甚至比受哈萨克斯坦的影响还要大。
自19世纪开始到20世纪后期,大量俄罗斯移民涌入哈萨克斯坦的北方各州,改变了当地的民族结构——这也是苏联 历史 上为了管控各加盟共和国,普遍采取的一项国策。
哈萨克斯坦北方各州,由于俄罗斯人介入开发较早,俄罗斯人的占比反而比哈萨克斯坦人更高!
另外,在独立之初,俄罗斯人是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第二大民族,占当地总人口的37.4%,大约有600余万人;哈萨克族也只占到了40.1%,大约有650余万人。
毫无疑问,这个数字看上去,很难说清楚谁才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
随着苏联的解体,哈萨克斯坦境内存在着众多的俄罗斯族人,他们成为哈国的重要隐患——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严重的分离运动。
并且这些俄罗斯人大量位于北方各州,距离哈国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有上千公里之遥!
600万俄罗斯人,650万哈萨克人;加上首都阿拉木图的偏心存在,其影响力难以辐射到俄罗斯族人占多数的北方地区,这当然会让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忧心忡忡!
中亚强人纳扎尔巴耶夫毅然决定:尽快迁都!而且新首都的位置要相对居中,能切实掌控和影响到北方各州。
熟悉 历史 的人知道,纳扎尔巴耶夫的选择,在逻辑上跟明成祖朱棣当年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棣当时“靖难”功成之后,也曾犹豫过在南京和北京之间的定都之事。
后来,朱棣依然选择了“天子守国门”的北京——不得不说,这个选择足具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一句话:中国古代的大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忧患都是来自北方啊!
虽然当时的迁都之举,哈萨克斯坦人也有不同的意见,但发展到今天,反对的声音渐渐消逝。
因为在改变哈萨克斯坦北方民族结构这一方面,迁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国家也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也保持着不错的势头。
可以这么说,哈萨克斯坦的迁都豪赌,是成功的。
最后说说哈萨克斯坦首都的三次改名。
第一次很简单——人家自古就叫阿克莫拉,赫鲁晓夫兴高采烈地搞了个“垦荒运动”,就给人家随意摁了一个“垦荒城”的名字,当然是感觉不爽啊!
所以哈国独立之后,马上就把那个“切利诺格勒 ”给改回阿克莫拉了。
第二次改名有点“简单粗暴”——把阿克莫拉改名为阿斯塔纳。
阿斯塔纳的意思就是“首都”,所以,当时这么改的意思就是任性,就是表明了不容置疑!
第三次改名,也就是2019年3月,哈萨克斯坦为了纪念前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将首都阿斯塔纳再一次改名为“努尔苏丹”。
至少在老非看来,纳扎尔巴耶夫决定的这个迁都之举,不但明智,而且极具智慧和战略眼光,新首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可谓适得其所。
在哈萨克斯坦的立国之初,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智慧,为这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贡献良多;即便单看他毅然决然的迁都之举,都令人心生敬佩。
不信的话,你们可以对比一下乌克兰——这个资源更为优渥、继承苏联东西更多的国度,现在都混成什么样了,还有他们现在的老大…….
#旅行# # 历史 #
趣历史|哈萨克斯坦历届总统(1990-2019)
趣历史|哈萨克斯坦历届总统(1990-2019)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简称哈萨克斯坦 (Kazakhstan),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国名来自其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位于亚洲中部。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 公元15世纪末建立哈萨克汗国。16世纪初哈萨克部族基本形成,分为三玉兹,即大、中、小玉兹(清文献称右、左、西三部)。18世纪中叶,中国清朝 *** 统一了漠西蒙古诸部,解除了哈萨克来自准噶尔的威胁。哈萨克三玉兹自愿称臣内附清朝,获得乾隆皇帝册封,哈萨克从此归属中国。
19世纪起逐渐被俄罗斯帝国侵吞。1936年以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12月16日独立,成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2%,领土横跨亚欧两洲,以乌拉尔河为洲界。国境线总长度超过1.05万千米。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
宪法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哈萨克斯坦国家法律体系及立法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哈萨克斯坦宪法在1995年8月30日经全民投票批准成立,宣布哈萨克斯坦为总统制单一制共和国并确认了总统的最高权力。
历届总统
1、 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bishevich Nazarbayev) [3] 1990年4月24日—2019年3月20日 祖国之光党
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英语:Nursultan ?bishuly Nazarbayev),哈萨克族,1940年7月6日出生于阿拉木图州,早年毕业于卡拉干达冶金联合企业高等技术学校和苏共中央高级党校函授班,曾获冶金工程师职称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哈萨克斯坦总统,哈萨克斯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2019年3月19日,他对国民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自3月20日起辞去总统职务。 2019年4月28日,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谊勋章" 。4月23日,提名托卡耶夫为总统候选人。
2、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Kemelevich Tokayev) [4] 2019年3月20日—今 祖国之光党
卡西姆若马尔特·克梅列维奇·托卡耶夫,男,1953年5月17日生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1975年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1983年至1984年曾在北京语言大学短期进修。哈萨克斯坦政治人物。
PS: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
哈萨克(2)哈萨克斯坦(1)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是哈萨克斯坦排名第一吗?
该大学在哈萨克斯坦算是一流的大学了,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是哈萨克斯坦排名第一,是哈最高学府。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它由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创立,旨在为该国构建一所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院校。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教学制度完全依照国际教育标准拟定,意在促进哈萨克斯坦科教体系快速发展并早日与国际接轨。同时,该校也是哈国内第一所自治高校,享有高度学术自由。从建成之初,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就肩负着为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和高校改革树立先进典范的使命。
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位于哈首都阿斯塔纳,由哈总统本人亲自倡议创建,是哈最高学府,于2010年9月正式开学,采用全英文授课。校长胜茂夫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2010年由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任命为该校校长。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导创建的一所年轻的高等学府。学校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学者授课,旨在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型精英人才。大学于2010年开始第一批招生。
纳扎尔耶夫大学是在欧亚地区范围内运营模式独特的高校,当前设有工程、科学技术学院和社会人文等专业。学校采用全英文授课。2011年,该校学生达到近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