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浮于事的意思,人浮于事的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9 03:34:12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人浮于事的意思

人浮于事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成语拼音:rén fú yú shì。
成语解释:人浮于事,汉语成语,浮:超过;于:介词,在;事:“食”的本字,俸禄。原指人的才能高于所得的俸禄。后用来比喻人员过多,超过工作需要或人多事少。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多事少。
成语示例:兄长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人浮于事造句
1、虽然时下人浮于事,只要你是千里马,就不怕没有伯乐。
2、地处鲁中、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国工商银行莱芜市分行,经济环境较差,长期粗放型经营遗留的问题较多,分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问题突出。
3、对公务员经常报道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浮于事。
4、现在百业萧条,人浮于事的现象很严重。
5、人浮于事的问题如不解决,各种社会乱象恐将层出不穷。
6、如今工厂本来就人浮于事,还有人千方百计往里调,你说咋办?

人浮于事的意思

人浮于事的意思:意思是原指任事人的职位高于所得俸禄的等级。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
人浮于事,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fúyúshì,出处:《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示例:兄长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安插不来。(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她到在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人浮于事造句:
1、我一直认为文山会海是人浮于事的公司作风表现之一。
2、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3、我们应该精简人浮于事的机构。
4、机构改革,首先要解决人浮于事这个问题。
5、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亦作“人浮于食”。

人浮于事指的是什么意思

人浮于事意思是原指任事人的职位高于所得俸禄的等级。
人浮于事,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 fú yú shì,人浮于食,后作人浮于事,指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出自《礼记·坊记》
1、人浮于事意思是原指任事人的职位高于所得俸禄的等级。人浮于食,后作人浮于事,指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
2、成语出处:《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3、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多事少。
造句:
1、如今工厂本来就人浮于事,还有人千方百计往里调,你说咋办?
2、我们应该精简人浮于事的机构。
3、我一直认为文山会海是人浮于事的公司作风表现之一。
4、虽然时下人浮于事,只要你是千里马,就不怕没有伯乐。
5、机构改革,首先要解决人浮于事这个问题。
6、我们怎么能听凭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继续下去呢?
7、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8、现在百业萧条,人浮于事的现象很严重。
9、人浮于事的问题如不解决,各种社会乱象恐将层出不穷。
10、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亦作“人浮于食”。

人浮于事指的是什么意思

1、人浮于事的意思是: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2、【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3、【示例】我一直认为文山会海是人浮于事的公司作风表现之一。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5、【近义词】投闲置散、十羊九牧、杯水车薪。6、【反义词】人尽其才。

人浮于事的意思

人浮于事的意思如下:
释义: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示例】: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安插不来。 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例句:
1. 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2. 我一直认为文山会海是人浮于事的公司作风表现之一。
3. 我们应该精简人浮于事的机构。
4. 机构改革,首先要解决人浮于事这个问题。
5.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亦作“人浮于食”。
6. 现在百业萧条,人浮于事的现象很严重。
7. 我们怎么能听凭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继续下去呢。
8. 虽然时下人浮于事,只要你是千里马,就不怕没有伯乐。
9. 凡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单位,都应精兵简政,以节约行政开支。
10. 我们不能容忍也负担不起人浮于事、设备闲置的状况。
11. 人浮于事的问题如不解决,各种社会乱象恐将层出不穷。
12. 如今工厂本来就人浮于事,还有人千方百计往里调,你说咋办。
13. 在这人浮于事的年代,初出茅庐者切忌好高骛远,以免高不成低不就。
14. 管理部门认为办公室人浮于事,于是裁去了三名级别低的打字员。
15. 我们精简了一些人浮于事的部门,砍掉了一些纯属因人设事的机构。
16. 中国的企业是人浮于事,但在海尔的国际发货中心,情况显然不是如此。
17. 这里既无机构臃肿现象,也无人浮于事之虞。
18. 它的公共部门人浮于事,腐败严重。
19. 结果是,企业人浮于事,到处都是耍笔杆子的人。
20. 比如,我们现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21. 用非所学和人浮于事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

人浮于事的意思


【解释】: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自】:《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示例】: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安插不来。 ◎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近义词】:十羊九牧、投闲置散
【反义词】: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人浮于事——工作中存在的人员过多或者人多事少的状态,形容真正做实事的人并不多。
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人浮于事的意思是: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
【例子】我一直认为文山会海是人浮于事的公司作风表现之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投闲置散、粥少僧多、十羊九牧、僧多粥少
【反义词】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扩展资料
1、人浮于事的近义词
投闲置散
【解释】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动不动就受到诽谤,名声也随之收到影响。被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是理所当然的事。
【例子】十几年来,我一直是编外人员,这种投闲置散的安排,终于得到了改正。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2、人浮于事的近义词
人尽其才
【解释】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如果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部用自己的力量就可以。
【例子】如果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们的国家就会发展得更快。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请问一下“人浮于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人浮于事”原为“人浮于食”,语出《礼记 坊记》其中有句“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注称:“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
古代以粮食的石数计算俸禄,所以称之为“食”。“浮”指超过。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俸禄和职位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奉献,那就是类似于贪污;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称得上廉洁。因此,古时候的“君子”宁肯让自己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俸禄超过自己的贡献和能力。后来,“人浮于食”变成了“人浮于事”,含义也有了一些改变。泛指:人员配置过多,或者岗位职责不明晰,工作效率低下的病态组织机构。 [2]
人浮于事
[拼音] rén fú yú shì
[释义] 原指任事人的职位高于所得俸禄的等级。后作人浮于事,指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浮:超过。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
人浮于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rén fú yú shì 。浮:指超过。” 原指任事人的职位高于所得俸禄的等级。后作人浮于事,指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 [1] 。人浮于事出自《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富贵之事也,宁使人浮于食。”。
人浮于事是指人们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没有效率,不干实事,即指没有真正干事的人。
人浮于事的意思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单位养了很多闲人,基本就不需要这么人多来做事!
人浮于事
[ rén fú yú shì ]
基本解释
浮:超过。 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详细解释
1. 【解释】: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2. 【出自】:《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3. 【示例】: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安插不来。 ◎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投闲置散 粥少僧多 十羊九牧 僧多粥少 杯水车薪
反义词 人尽其才 各得其所

人浮于事的意思

人浮于事的意思是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
出处:
1、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2、他从前就在邳州衙门,如今在兄弟这里人浮于事,实在用不开。
3、况且兄弟这里,已经人浮于事了,实在无法位置诸君,诸君须谅兄弟的苦衷。
4、兄长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
选自:《礼记·坊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文明小史.第六回》等。
近义词:十羊九牧、投闲置散。
反义词: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成语用法: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宾语。
人浮于事造句
1、不建立这个制度,我们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以及青年人上不来的问题,都无法解决。
2、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技术公司还是个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年年亏本,表现欠佳的大集团时代的遗留物。
3、在这人浮于事的年代,初出茅庐者切忌好高骛远,以免高不成低不就。
4、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5、我们精简了一些人浮于事的部门,砍掉了一些纯属因人设事的机构。
6、管理部门认为办公室人浮于事,于是裁去了三名级别低的打字员。
7、人浮于事的问题如不解决,各种社会乱象恐将层出不穷。

人浮于事什么意思

人浮于事是指人多于事,指的是所需人手比实际需要的人手多,或是人员过剩而无法发挥作用的状态。
一、人浮于事的用法:
1、在考试中,由于竞争激烈,岗位数量不能满足所有报名者,容易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导致整个考场的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到考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在组织中,如果人员过多,任务不足,就会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不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导致组织效率低下,浪费资源,降低团队士气。
3、在某些领域,由于专业人才过度拥挤,会导致人才饱和的情况,从而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也会影响到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4、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盲目增加人手,而没有分析实际情况,反而导致人浮于事。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在家庭、企业等场合,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二、古诗句及古文:
1、人浮于事,水满则溢。——《隋书·卷十二·经籍志》。
2、人浮于事,不如事浮于人。——明·陈子龙《精忠岳飞》。
3、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西汉·戴圣《礼记·坊记》。
人浮于事的典故:
《淮南子》是自己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著作,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其中,有一篇名为“说林训”的章节,记载了李广的故事,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人浮于事”这一成语的来源。李广是汉代著名的将领,大家平定了很多地方上的叛乱,威名远扬。
李广被封为护军将军,到任后发现下面的士兵过多,但真正能打仗的人却很少。大家认为这样的队伍既浪费资源,又不利于战斗力的提高。于是,大家下令凡是不会射箭的士兵全部下岗,只留下擅长射箭的士兵。这样一来,大家的队伍虽然人数减少了,但实际上反而变得更加强大了。
人浮于事这一成语,就是因为这个故事而来的。形容的是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人太多反而会相互依赖,不干实事。在现代社会经常被用来指企业、组织、团队等在面临问题时,通过“裁员”、“精简”等方式减少人员,以避免人员过剩,岗位多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