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张发奎(1896~1980)是什么
- 2、我想了解张发奎的后代。。
- 3、张发奎有几个老婆
- 4、张发奎的副司令是谁
- 5、国民党北伐第四军军长是谁
- 6、张发奎兵力
- 7、张发奎子孙后人现状
- 8、民国将领张发奎为何被称为“张发癫”?
- 9、张发奎是张作霖的谁
- 10、张发奎的介绍
张发奎(1896~1980)是什么
张发奎(1896~1980)
中国 国 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 。 字向华 。 广东始 兴人。1916年毕业于武昌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回粤军由排长逐级升至旅长。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次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因有战功升任被 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 长。1927 年 4 月,宁汉分裂,张拥护汪精卫,反对蒋介石。6 月 ,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第2方面军总指挥。率部入赣 ,准备讨蒋 。7 月宁汉合流后,追随蒋、汪反共。9 月入粤,11月与汪合谋,发动兵变 ,驱逐桂系势力,行使广州军事委员会分会主席职权。12月,镇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同月,李济深率部配合黄绍竑部进攻广州。张兵败辞职,后附蒋。1929年蒋桂战争中,任蒋军第一路追击军司令兼第4师师长,进驻湖北宜昌。9月,获悉蒋欲消灭所部,遂联桂攻粤,再次反蒋,12月被陈济棠部击败 。1930 年蒋冯阎战争中 ,联合桂系支持冯 、阎反蒋,出兵岳阳,失败。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武汉、昆仑关等战役。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广州行营(后改行辕)主任,1947年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任陆军总司令,7月辞职,去香港定居。卒于1980年3月10日。
我想了解张发奎的后代。。
张发奎将军之子张威立,现在美国,80多岁了。
张发奎的后代信息如下:
1. 张刘景容,张发奎的妻子,在1992年与张发奎的亲属及旧部近百人从香港护送张发奎骨灰回故乡安葬。
2. 张威立,张发奎的儿子,1931年出生,曾在香港读书,后来到美国留学并定居。
3. 张丽芳,张发奎的女儿,曾在香港读书,后来到美国留学并定居。
以上是张发奎部分后代信息,其他后代信息可以查询有关史料或询问相关人士。
张发奎有几个老婆
根据公开资料,暂时没有找到与张发奎妻子相关的信息,他的生活经历也鲜为人知。
张发奎有一个老婆刘景容。张发奎挥戈蹿马满征尘,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高级将领。他出身于农民家庭,早年从军,受过日式军事教育,后来加入国民党,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洗礼,只有一个老婆刘景容,膝下有一儿一女,分别是儿子张威立,女儿张丽芳。
张发奎的副司令是谁
1939年元旦,“北伐名将”张发奎在广东韶关正式宣布就任第四战区代司令长官。军政部长何应钦名义上兼任司令长官,军事实际由副司令长官兼第12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负责。
国民党北伐第四军军长是谁
1925年8月 北伐军 有 5军
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介石;「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国民革命,部队改篇为第八军。
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
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
(一军)何应钦/缪斌;
(二军)谭延闿/李富春;副军长鲁涤平
(三军)朱培德/朱克靖;
(四军)李济深/廖乾五;副军长陈可钰
(五军)李福林/李朗如;
(六军)程潜/林伯渠;
(七军)李宗仁/黄绍竑;
(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7
张发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
叶挺就是这个军的团长!号称铁军!
新四军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张发奎
叶挺
国民党北伐第四军军长是张奎发,叶挺就是这个军的团长,第四军号称铁军。
张发奎是广东人,出生于1896,从小他进入军校,期间表现突出,一毕业就回到广东军队,从排长做起。在二十九岁时就担任了师长,1915年,张发奎成为孙中山的侍卫。
国民革命军第四师成立后,张发奎被任命为旅长。后来在一次南征中升为师长,南昌起义爆发时,张发奎被任命为第2方面军总指挥。
当时张发奎的手下刘伯承、聂荣臻、陈毅、贺龙、朱德、林彪、叶剑英、徐向前等都参加了南昌起义,成为南昌起义的重要成员。10位开国元帅中有8个元帅都曾经是张发奎的手下。
扩展资料:
1938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张发奎任第八集团军兼右翼军总司令,参加武汉保卫战。1939年春,张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两广军事。
他任司令长时,着力整军经武,充实兵员,培训军官,协调指挥部队,为粤北第一次会战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0年1月,四战区由韶关迁往广西,张仍任四战区司令长官,相继收复南宁、龙州、钦州。1944年10月,日军进攻广西,桂林、柳州、南宁失守,张率部退至百色。
1935年5月,时任第二方面军司令的张发奎率部夺回南宁,7月攻克龙州、凭祥,进军梧州。抗战胜利后,张任广州地区受降官,于9月15日在广州主持受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发奎
张发奎兵力
4军、11军、20军3个军。根据兵说公众号可知,张发奎兵力为4军、11军、20军3个军。张发奎(1896年9月2日-1980年3月10日),又名逸斌,字向华,出生于广东韶关始兴县,汉族客家人,军事家、曾任中国香港崇正总会名誉会长,是旅居中国香港的客家总会发起人。
张发奎子孙后人现状
1980年3月10日,张发奎在香港病逝,终年85岁。张将军夫人张刘景容女士,为实现张将军叶落归根之遗愿,于1992年亲自与张将军亲属及旧部近百人从香港护送张将军骨灰回故乡安葬。(下图是张发奎夫妇在美国拜访宋美龄)
张发奎将军夫人刘景容,1906出生,2007年9月27日去世,享年101岁。同年11月20日,灵灰回乡与其夫合葬。他们生育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儿子名叫张威立,1931年出生;女儿名叫张丽芳。他们在香港读了中学,后来都到美国留学并定居。在1992年的时候,兄妹携子女随母亲从香港护送父亲骨灰回故乡安葬。下图右边是张威立)
张发奎子孙后人现状?
回答是:张发奎广东韶关人,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儿子叫张威立,女儿叫张丽芳,他们在香港读了中学后都在美国留学定居。
张发奎的儿子现在在美国.年龄80多岁。
张发奎子孙后代现状如下:
1. 张发奎次子张居正:居正承袭了父亲的空军军官职务,在英国学习飞行,后来成为一名空军军官。
2. 张发奎三子张居厢:居厢也曾在英国学习,不过他选择的领域是机械工程,后来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3. 张发奎长女张瑞芳:张瑞芳出生于1921年,她曾在上海的基督教女子中学读书,长大后在北京工作和生活。
4. 张发奎次女张瑞华:张瑞华出生于1924年,她曾在上海的教会学校读书,后来在香港工作和生活。
除了上述子女外,张发奎还有其他的子女,他们的职业和生活地点各不相同。
民国将领张发奎为何被称为“张发癫”?
张发奎是个性情中人,二次东征之时,张发奎任第一独立旅旅长,当时战局陷入不利的状况,张发奎举着机枪冲在最前,大喊一声:“丢你老母!冲!”在看到共产党党员蒋先云在这场战役之中壮烈牺牲,已经几千战友的尸体之时,张发奎失声大哭,毫不掩盖自己的感情。
张发癫,癫在真性情,直来直去一根筋,特别是对蒋介石模棱两可的抗日态度尤其痛恨,多次冲到他面前放话,也是国民党将领之中的一个异类。他年轻之时作战十分凶猛,有时还灌上两瓶酒冲锋陷阵,自己喜欢叫自己韶关野人。张发奎这样的性子本就应该属于战场,不属于政治斗争,只不过最后位及司令,却没有了亲自上阵杀敌的机会,这个“张发癫”的名号也伴随着他的光芒,渐渐被人所遗忘。
张发奎出身粤军本土系,所以他在政治上搞来搞去还是和粤系搞在一起。在北伐军占领长江流域之后,张发奎站在汪精卫这边,支持武汉政府,他的第二方面军成为武汉的军事主力,在政治上和老蒋对着干,甚至还曾东征讨蒋。所以张发奎一直都没有成为老蒋的嫡系。
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跑路,张发奎怒急攻心,跑到老蒋面前自荐要去支援马占山。当时的老蒋对日本人的态度还是比较保守的,只是对张发奎说,你去可以,但是军费自己出。张发奎一不贪污,二没有什么口才集资,只好放弃。但是他心中还是怨恨老蒋的,这一气就气到了国外去。
而且张发奎这人吧,虽然身在国军之中,却可谓是共产党的一名“福将”,第二方面军出了刘伯承、贺龙、叶挺、朱德、聂荣臻……张发奎大约没想到自己的部队竟然为共产党培养出了如此之多的功臣,但是对于他而言就比较倒霉了,因为“八一南昌起义”让张发奎一度被国民党内部怀疑。后来第四军警卫团、教导团又举行了广州起义,让张发奎的位置更加尴尬。
因为多次反蒋失利,最后在中原大战之中,张发奎只剩下了两个团。此时此刻的他十分沮丧,只得投靠李白的新桂系之中。虽然他一门心思对付老蒋,但是在民族大义之上还是毫不含糊的,也是因此他最终和叛国的汪精卫分道扬镳。
抗战之中,张发奎再次带兵赶往前线,因为没有了核心部队战绩平平,在抗战末期,张发奎被任命为第二方面军司令,和当时的王耀武是同级。后来直到1949年,他升迁至陆军总司令的职位,只是他一直未有实权,只是担个虚职而已。
担任陆军总司令没有多久,大概是实在厌倦了这样有名无实的军旅生活,张发奎最终选择了辞职。后来他带着家人一直在香港定居,1980年与世长辞。
张发奎曾经对蒋介石放过狠话,如果不让他去抗日,他就剃度出家。只要不入空门,张发奎就没有说服自己不去抗日的理由。不同于蒋介石和不同于汪精卫,他是一个非常忠于自己的选择的人,也是一个纯正的“抗日英雄”。
张发奎是张作霖的谁
张发奎是张作霖的死对头。张发奎担任十一军军长后又奉命北上,进军河南,与军阀张作霖部队作战。 张发奎部在河南战役中比较有影响的战斗。张发奎隶属于第四军的师长。战争一路向着北方延续,但却因汪精卫与老蒋的决裂进入了一个停顿期。
之后解决了这个问题,进行了合并,于1928年打入了北京,这就导致了张作霖丢失重要地区,撤到东北。张发奎仅仅只在这一年的时间,就晋升成为了军长。
张发奎是北伐战争中有名的一员战将。他原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在孙中山先生做临时大总统时,就被选调为孙中山警卫团的第三营营长。
张发奎,广东始兴汉族客家人,军事家、曾任香港崇正总会名誉会长,是旅居香港的客家总会发起人。
1926年北伐开始,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师长。该师下辖叶挺独立团、缪培南的三十五团和黄琪翔的三十六团,战斗力极强。
他由于所率领的十二师在从广州到武汉与军阀吴佩孚的若干有名战役中连战连捷而闻名,所以全师也有“铁军”之称。
武昌战役后,张发奎升为副军长,继续北伐,1927年进入河南与军阀张作霖部的若干战斗中也都取得大胜,因而声威更甚。
张发奎是张作霖的谁?答。:然而随着孙中山的离世,很少有人懂得张发奎的爱国热情,使得他对国民党十分失望。张发奎遇到张作霖,他以为,张作霖能带来他期待已久的和平,但他很快就发现,张作霖只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当时由于蒋介石的实力盘根错节,已经掌握住国民党大权,而张作霖迫于蒋介石的压力,最终投奔蒋介石。于是张发奎就跟着张作霖,为蒋介石效力。
关系如下:
张发奎对蒋介石窃取国民党政权十分厌恶,恰巧遇到张作霖向他投来橄榄枝,张发奎以为张作霖和孙中山是同一类人,立刻投靠张作霖,辅助张作霖对抗蒋介石。但是蒋介石已经在国民党内部站稳脚跟,得到了许多势力的支持,张作霖只能向蒋介石屈服,和蒋介石达成合作。
图片
张发奎因为曾经公然反对蒋介石,和蒋介石产生了嫌隙。张作霖归顺蒋介石后,张发奎不得不在蒋介石手下任职。蒋介石对共产党员发动清洗计划,张发奎不愿意迫害自己手下的共产党员,偷偷地放他们离开,为红军保存了火种。
张发奎虽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但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游说各方势力加入抗日大军。张发奎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发奎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的态度十分不满,他甚至告诫蒋介石,一切以国家大义为重,遭到蒋介石的冷落。
张发奎的介绍
张发奎(1896—1980),又名逸斌,字向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9月2日出生于广东韶关始兴县,客家人,香港崇正总会名誉会长,著名爱国将领及抗日名将。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参加中国同盟会。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次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因有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武汉、昆仑关等战役,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抗战胜利后,任广州行营(后改行辕)主任,1947年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7月辞职,去香港定居,直至1980年3日10日病逝,终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