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势不两立什么意思?
- 2、势不两立的意思
- 3、势不两立的意思解释 势不两立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 4、用势力两种意思造句
- 5、势不两立是什么意思?势不两立成语造句和典故
- 6、势不两立的意思是什么?
- 7、势不两立的意思是什么
- 8、用两派造句(大约30个左右)
- 9、对峙的造句对峙的造句是什么
势不两立什么意思?
势不两立的意思是敌对双方矛盾尖锐,其势不能并存。也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势不两立造句有如下:
1、我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势不两立。
2、这两派人马自从上次选举结怨后,就势不两立了。
3、两房为了遗产的事势不两立,闹得不可开交。
4、我们和反动分子势不两立,必须坚决斗争到底。
5、我们与那些企图危害祖国利益的不法之徒势不两立。
6、你们两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怎么把关系处理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了?
7、警察和歹徒势不两立,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8、做文章呢,还是教书?因为这两件事,是势不两立的。
9、很明显,我同老头子至死也是势不两立。
10、在这场纠纷中,双方势不两立,一直僵持到现在。
11、正义和邪恶势不两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12、我没料到他们为这一点小事竟会如此势不两立。
13、争议双方势不两立:一方是认为胚胎是新生命的宗教保守分子和堕胎反对者,另一方为患者群体、科学家和从事生物技术相关人员。
14、同样精致的五官、有料的身材,素雅、贞静的气质,外加骄人的成绩,简直招摇过市、公然挑衅!静珠是火,而静娴是水,她们注定势不两立。
势不两立的意思
势不两立是指两个或多个力量或势力对抗,难以和平共处,常常会爆发冲突甚至战争。
1.定义和来源
势不两立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形容项羽和刘邦的矛盾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后来,这个词汇也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代表着两个或多个势力之间的尖锐对立。
2.历史案例
历史上有很多势不两立的事件,例如:美苏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峙、朝鲜半岛的局势、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等。这些事件都表明,当存在强烈的意识形态、文化、宗教等分歧时,两个势力之间的对立将非常复杂和危险。
3.现实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势不两立”的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说,在职场、家庭关系、社会问题等方面,当存在分歧和矛盾时,双方可能会变得僵持不下,进而互不妥协,使得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要化解“势不两立”的局面,需要双方都做出让步和妥协,寻找到一个可以共同接受的解决方案。
4.预防和处理
为了避免“势不两立”发生,我们应该在交往中尊重对方的意见和利益,注意语言和行为的措辞,不要挑衅或侮辱对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如果已经进入了“势不两立”的状态,双方应该冷静地分析问题、调整态度,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协商和谈判等方式,实现问题的和平解决,避免事件升级。
5.总结
势不两立的现象源于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原因,如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冲突、资源争夺等。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去应对,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势不两立的意思介绍如下:
【势不两立 shì bù liǎng lì】: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近义词:你死我活 誓不两立 反义词:情投意合 亲密无间 相似词:誓不两立 两立 不破不立 势不可挡 势不可当 两不误 屹立不倒 坐立不安。
造句如下:
1 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并不是相互冲突、势不两立的。
2 对抗,势不两立,是幼稚的。
3 争议双方势不两立:一方是认为胚胎是新生命的宗教保守分子和堕胎反对者,另一方为患者群体、科学家和从事生物技术相关人员。
4 我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势不两立。
5 他们两人为什么会弄到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呢?
6 它使中苏两党从昔日盟友变成势不两立的对手,不仅影响到世界政治格局的重新组合,而且影响到中国当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7 在这种大有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状态中,资、社斗争了已近百年。而百年的斗争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取长补短方为各自发展的上策。
8 这不同阵营的人一定会“势不两立”。
9 讨厌生物讨厌生物!爷从此和你势不两立!
10 这两派人马自从上次选举结怨后,就势不两立了。
11 两房为了遗产的事势不两立,闹得不可开交。
12 我们和反动分子势不两立,必须坚决斗争到底。
13 他正试图制造一种绝对势不两立、不留任何后路的气氛。
势不两立的意思解释 势不两立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势不两立的意思: [shìbùliǎnglì] 指敌对双方矛盾尖锐,不能并存。《战国策·楚策一》:“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势:情势。立:存。
势不两立百科解释: 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势不两立的详细解释: 势不两立 [shì bù liǎng lì] 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势不两立的近义词: 势如水火,令人发指,誓不两立,你死我活,令人切齿,水火不相容,不共戴天,势不两存 势不两立的反义词: 相得益彰,情投意合,并行不悖,情逾骨肉,亲密无间,亲如手足,三位一体,情同骨肉,并存不悖,唇亡齿寒,唇齿相依,情同手足 势不两立的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势不两立造句: 1、这两派人马自从上次选举结怨后,就势不两立了。
2、我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势不两立。
3、两房为了遗产的事势不两立,闹得不可开交。
4、我们与那些企图危害祖国利益的不法之徒势不两立。
5、警察和歹徒势不两立,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6、你们两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怎么把关系处理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了?
7、做文章呢,还是教书?因为这两件事,是势不两立的。
8、在这场纠纷中,双方势不两立,一直僵持到现在。
9、很明显,我同老头子至死也是势不两立。
10、正义和邪恶势不两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11、我没料到他们为这一点小事竟会如此势不两立。
用势力两种意思造句
问题一:用势力的两个意思造句 1. 她怀疑有些势力暗中作祟。
2. 她有一些很势力的朋友。
问题二:用势力造句,求求各位!谢谢! 他在公司的势力很大
他的势力是数一数数二
问题三:势力两立的意思 势不两立
【解释】: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示例】: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
问题四:用耕牛的两个意思来造句 1、耕牛:耕牛是农民种田的得力助手。
2、像耕牛一样的人:老师,在教学原野上辛勤劳作的耕牛。
问题五:用手势和势力如何造句 手势
他给我们比了一个手势,示意我们赶紧离开。
势力
这里是他们的势力范围,我们要小心为妙。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问题六:势力(指权力)(指力量)造句 不知道! 1.她怀疑有些势力暗中作祟。2.她有一些很有势力的朋友。
3.习惯势力的磨臼辗磨着你!
4.反动势力给改革造成了困难。
5.我们反对任何外来势力插手干预。
6.他是位有势力的人。
7.你知道,李德在那儿有很大势力。
8.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
9.第二股势力是一批气壮如牛的空军元帅。
10.在这会堂里没有三派势力,只有两派力量。
势不两立是什么意思?势不两立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势不两立 shì bù liǎng lì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势不两立】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势不两立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势不两立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 《战国策·楚策》:“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两;不能写作“二”。
[近义] 你死我活 誓不两立
[反义] 情投意合 亲密无间
[用法] 常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不共戴天”(87页)。
[例句] ①在这场纠纷中;双方~;一直僵持到现在。 ②做文章呢;还是教书?因为这两件事;是~的。
[英译] be irreconcilable with
百科解释如下:
势不两立,中国成语,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形容双方矛盾或仇恨很深,无法化解或调和。 有同名法国电影和美国电影。亦有香港电视剧《势不两立》,讲述黑帮犯罪与商业间勾心斗角的故事。中国也有同名电影《势不两立》,讲述走私案件与正邪势力之间的较量。 势不两立
势不两立
目录 ? 成语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成语[回目录] 势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释 势:状况,情势。两立:并存。指敌对事物不能同时存在。
词源:《韩非子·人主》“故有术不必用,而势不两立,法术之士焉能无危?”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史记·苏秦列传》: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彊则秦弱,秦彊则楚弱,其 势不两立 。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
又《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孤,孙权自称。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 。作谓语时,主语是包括两个方面的,或者前边用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作修饰语。
示例 鲁迅《书信集·致李霁野》:1、“总之,薪水与创作,是势不两立的。”
2、“同是五斗米道的道徒,在这场战争中站到了势不两立的营垒。”(郭沫若)
3、“做文章呢,还是教书?因为这两件事,是势不两立的:做文要热情,教书要冷静。”(鲁迅)
近义词 你死我活、誓不两立
反义词 情投意合、亲密无间 水乳交融 并行不悖
【辨析】与“不共戴天”的异同:二者都表示“不能并存”的意思。区别在于,(1)“不共戴天”形容仇恨极深;“势不两立”形容矛盾很大,也形容仇恨极深。(2)“势不两立”的陈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不共戴天”仅仅形容人。(3)用作定语时,“不共戴天”的中心词限于“敌人”、“仇恨”一类词,“势不两立”可修饰“敌人”,但不能修饰“仇恨”。“势不两立”还可修饰“决战”、“营垒”、“阶级”等词,“不共戴天”不能。
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率数十万大军进攻孙权和刘备。孙权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张昭等主张投降,而周瑜认为要联合刘备,利用曹军不能打持久战的特点抗击曹军。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挥剑砍断案桌并发誓说要与曹操势不两立。
百度百科地址: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势不两立的意思是什么?
势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
【解释】: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示例】: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
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势不两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解释
【成语】: 势不两立
【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解释】: 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典故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举例造句】: 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势不两立!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词语辨析
【拼音代码】: sbll
【近义词】:你死我活、誓不两立
【反义词】:情投意合、亲密无间
势不两立的意思是什么
势不两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解释
【成语】: 势不两立
【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解释】: 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典故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举例造句】: 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势不两立!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势不两立,中国成语,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形容双方矛盾或仇恨很深,无法化解或调和。
势不两立 [shì bù liǎng lì]
基本释义
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 处
《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用两派造句(大约30个左右)
1.汉江岸上两派拉锯攻占,形势紧张,刻不容缓,车行驶得疾速如风,长长的土路上尘土飞扬,像点燃了巨大的导火索。 2.这两派人马自从上次选举结怨后,就势不两立了。 3.公众分裂成两派,而保守的一方看来略胜一筹。 4.第一部分一开始,舞台上摆放着两派木制的折叠椅,人们鱼贯而入,同时展现了各自的性格。 5.如今,孤立主义与保护主义已跨越左右两派,它们轻松的描绘出看似美丽的图景,其实鼠目寸光。 6.忽然间 飞花楼掀起了一阵喧哗 二十几人分成了两派人马大打出手起来。 7.我的朋友分成两派,要么反对种族融合,要么对此漠不关心。 8.他包藏祸心在两派势力中左右讨好,培养自己的势力。 9.目前,美国全国上下形成了房地产市场的牛熊两派,一位熊派博客在网上发表断言,“不是不变,时候未到。”。 10.联合国完全把缅甸局势看作两派之间的争吵,它们非要居中调停找到中间立场。 11.支持与反对两派势均力敌之势,。lishixinzhi。使我国个案监督的理论与实践陷入困境。 12.在面临这一相同的困扰难题上,两派只有联合才可以应对国民党的打压,剿灭匪患,最终完成对宛西地方的控制。 13.2008年,当他的前任陷入荷语区和法语区两派政治家间在语言问题上的严重争端时,他成为比利时首相。 14.这时候 文革开始 在一次两派武斗中 杨师傅不幸丧生. 15.这两派人马分庭抗礼 直到现在. 16.如果不除掉保守势力,那么这个党几乎肯定会分裂成两派。 17.这两派在布什 *** 内部基本上是轮流唱主角. 18.这两派是各过各的,彼此几乎一无所知。 19.在呈贡 这两派都可为自己的观点找到论据. 20.刺史府侍卫顿时分成两派 一派拥着曾重阳 一派跟着曹风 张弓拔刀 怒目相视。 21.要说这两派也是天涯沦落人 本应互勉互励 没想到却相互不服 也得分个高下。 22.2011年8月至今 两派斗争各有胜负:先是他信妹妹英拉赢得当年7月大选 但其命运多舛 今年5月被法院以渎职罪解职。 23.少林、密宗两派各行其志 互不相犯 施主何必强人所难。 24.两派人马为女吃醋 木剑互殴留断指。 25.两派几十年来新仇旧恨相连不断 早是势不两存。 26.这个群体之所以值得特别注意,是因为这个群体既努力兼取两派所长又努力扬弃他们各自的偏执,希望执两用中,不偏不废。 27.尽管综合来看,通用汽车目前处于领先位置,但究竟鹿死谁手,分析师分成两派,各持己见。 28.北京天津打下以后,这个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蒋桂两派且在酝酿战争中。 29.人类少女贝拉,搬到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居住。该地区雨水充足,到处都是蕨类植物和红杉林,在那儿她遇到了敌对的两派势力:吸血鬼和狼人。 30.自古以来 风水学界的著述 汗牛充栋 浩若烟海 门派也是百家争鸣 派别林立 但主流无非是形势和理气两派。
对峙的造句对峙的造句是什么
对峙的造句有:双方就这样剑拔弩张地对峙着,谁也不肯先让步。在风里,我是一张白纸。我用一生与风对峙,却换不来简单的白。对峙的造句有:警察和歹徒势不两立,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拼音是:duìzhì。词性是:动词。结构是:对(左右结构)峙(左右结构)。注音是:ㄉㄨㄟ_ㄓ_。对峙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对峙duìzhì。(1)相对耸立。二、引证解释⒈相对而立。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资水》:“县左右二冈对峙。”唐杨炯《浮沤赋》:“排两足而分规,擘波心而对峙。”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一条笔直的公路延伸过去,有一座两山对峙的山口,那想必就是虎鸣山口了。”⒉对抗;抗衡。引清黄鸿寿《开设资政院》:“院中议员以钦选、民选两部分组织而成,两造之分子,隐隐然若两党之对峙。”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九章:“我军逐步后撤,退到张朴_和十字_村南,与敌人隔沟对峙。”三、国语词典相对而立。如:「两军在此对峙已有数天了,还无法分出胜负。」四、网络解释对峙对峙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uìzhì,是指两山相对耸立,也可以指对抗、抗衡。出自郦道元《水经注·资水》:“县左右二冈对峙。”关于对峙的近义词争持相持坚持僵持对立周旋关于对峙的反义词联合顺从妥协关于对峙的诗词《剑门关·两峰对峙上参天》《小姑山本作小孤山与彭浪矶对峙》《与林对峙》关于对峙的诗句京岘诸峰对峙两峰对峙拥青鬟京岘诸峰对峙关于对峙的成语鸾鹄停峙山峙渊_空对空岳峙渊_川_岳峙鸾停鹄峙瓜分鼎峙鹄峙鸾翔渊_岳峙关于对峙的词语川_岳峙瓜分鼎峙棋布错峙旗布星峙对不起龙骧虎峙山峙渊_岳峙渊_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对峙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