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梅妻鹤子什么意思 梅妻鹤子解释
- 2、梅妻鹤子指的是什么意思
- 3、梅妻鹤子是代表什么意思?。
- 4、梅妻鹤子,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 5、古代被称为梅妻鹤子的诗人是谁?
- 6、梅妻鹤子的解释
- 7、梅妻鹤子指的是什么意思
- 8、梅妻鹤子是形容什么样的生活?“梅妻鹤子”说的是哪位古人-
- 9、梅妻鹤子的典故和意思
- 10、梅妻鹤子是指哪位诗人
梅妻鹤子什么意思 梅妻鹤子解释
1、梅妻鹤子,汉语成语,拼音是méi qī hè zǐ,意思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题材之一。
2、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梅妻鹤子指的是什么意思
梅妻鹤子的意思:把梅树当作妻子,把野鹤当作儿子。比喻孤独无靠,自我慰藉。也指隐士的生活。
读音:méi qī hè zǐ。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近义词:闲云野鹤、孤云野鹤。
梅妻鹤子造句
1、家师的确是躬耕乐道,梅妻鹤子,不问世事。
2、宋人爱梅几至痴迷,北宋诗人林逋便号称“梅妻鹤子”。
3、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因谓梅妻鹤子。
4、宋代林逋梅妻鹤子,而对于年轻的邹进莲来说,鹤园里的这些美丽天使是她的朋友、家人,是她的知己,是她相依为命的伴。
5、师父往后就归隐魔仙山去了,打算过梅妻鹤子的生活了。
梅妻鹤子是代表什么意思?。
释义:意思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
读音:méi qī hè zǐ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译文:林逋隐居在杭州的一个山中,长年养了两只仙鹤。放出来它们可以飞进云里,盘旋好久后,再把他们关入笼中。林逋常常荡着小船,到西湖的寺庙里游玩。有客人到林逋居住的地方,一个童子出门迎接,让客人坐下,然后打开笼子放出仙鹤。不一会,林逋必定乘小船回来了。原来是常常把仙鹤飞天作为信号。
造句:不管是为国为民的大侠,还是梅妻鹤子的隐士均爱喝酒。
扩展资料:
近义词:避世绝俗
释义:意思是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读音:bì shì jué sú
出处:《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译文:这样做乃是闲游江湖的人,是逃避世事的人,正是那些闲暇无事的人所一心追求的。
造句:生活在现实中而要避世绝俗,是很困难的,也是很消极的。
意思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题材之一。
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译文: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有个叫林逋的隐士,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但他刻苦学习,发奋上进,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可是林逋生性恬淡,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他非常厌恶社会上那种阿谀奉承、追逐名利的风气。于是便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山中隐居起来,过着清闲自在的日子。
林逋擅长诗文,他作诗的时候,不用多加思索,大笔一挥就写好了,可是奇怪的是每次刚一写好,他读完后便立即撕掉。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抄下来留给后人呢?”林逋说道:“我现在隐居在山中,尚且都不想以诗出名,哪里还想过名扬后世呢?”
林逋的脾气非常古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孩子,但是他却特别喜爱梅花和仙鹤。他常常四处寻访,只要遇到好的品种,不管多贵,他都会买回来。闲暇的时候,他便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梅玩鹤。他有只仙鹤叫“鸣皋”,每次客人来访的时候,如果林逋不在,童子便打开笼子,“鸣皋”便会跑去给林逋报信,林逋看见“鸣皋”便回来会见客人。
周围的人知道后,都说林逋“梅妻鹤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梅妻鹤子
梅妻鹤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典出——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后比喻清高或隐居时也作:梅鹤因缘、妻梅子鹤。
文化典故。宋代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植梅养鹤,清高自适。后作为成语和典故,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题材之一。
释义: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植梅花饲养仙鹤,终生未娶,人谓“梅妻鹤子”。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形容隐居的人
意思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
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相关典故: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
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典出——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后比喻清高或隐居时也作:梅鹤因缘、妻梅子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梅妻鹤子
梅妻鹤子,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出宋朝诗人陆游的诗《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原文是: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
解释:城南的小路又迎来了春天,只见路边的梅花依然在盛开,然而却不见当年在此相逢的亲人了。时间已经过了很久,我心上人也已化为地下的土了,你看那当年写在墙壁上的《钗头凤》的墨痕,也快要让尘土遮盖住了。
扩展资料:
关于相思的诗:
一、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解释: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2、作者: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人。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二、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解释: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2、作者:李煜是五代时期南唐后主。继位十年后,自贬国号为江南,改称国主。
梅妻鹤子
拼音:méi qī hè zǐ
释义:意思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题材之一。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古代被称为梅妻鹤子的诗人是谁?
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是林逋,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一直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上。
宋代林逋。他的“清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千古咏梅第一,千年以来无有二出!
林逋的脾气非常古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孩子,但是他却特别喜爱梅花和仙鹤。他常常四处寻访,只要遇到好的品种,不管多贵,他都会买回来。
闲暇的时候,他便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梅玩鹤。他有只仙鹤叫“鸣皋”,每次客人来访的时候,如果林逋不在,童子便打开笼子,“鸣皋”便会跑去给林逋报信,林逋看见“鸣皋”便回来会见客人。因此被后世的人们称为“梅妻鹤子”。
被誉为“梅妻鹤子”的是北宋诗人林逋,仁宗赐其谥号为“和靖”,因此史称和靖先生,他自幼聪敏好学,书读百家,性格孤傲清高,不慕名利。林逋常居于西湖边孤山上,每次一有客人来,家中童子便放鹤而去,而在游湖的林逋见鹤必归。因林逋终生不为官不娶妻,只喜爱梅鹤二物,自称是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林逋作诗从来都不记录,总是作完就丢,他认为,自己既然隐居于山林沟壑之中,并不以作诗来博取名声,还要在乎什么后世的评论,因此从不留存诗稿,如今留下来的三百余首诗词,全是有心人偷偷记录下来的。他写的《山园小梅》诗中两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功地描绘出梅之风姿,被誉为是千古咏梅绝唱。
称为梅妻鹤子的诗人是宋代的林逋。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梅妻鹤子”又是成语,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
被称为梅妻鹤子的人是宋代的林逋。他隐居西湖,种梅树,养鹤,终生不娶,所以有了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说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是宋代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称“梅妻鹤子”。
意思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
是宋代诗人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
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因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故人称“梅妻鹤子”。
作者的作品:
长相思·吴山青
林逋 〔宋代〕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译文:
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
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船儿扬帆要远行。
梅妻鹤子的解释
梅妻鹤子的解释如下:
[成语解释] 〖解释〗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
[成语出处]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例句] 〖示例〗兆熊说:‘像是像,不过,有最重要的一点不像。人家和靖居士是~,你却是妻儿成群。★唐浩明《曾国藩第一部·血祭》第二章四
梅妻鹤子
文化典故。宋代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植梅养鹤,清高自适。后作为成语和典故,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题材之一。
扩展资料
北宋的时候 梅妻鹤子有个叫林逋的隐士,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但他刻苦学习,发奋上进,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可是林逋生性恬淡,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他非常厌恶社会上那种阿谀奉承、追逐名利的风气。林逋的脾气非常古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孩子,但是他却特别喜爱梅花和仙鹤。
他常常四处寻访,只要遇到好的品种,不管多贵,他都会买回来。闲暇的时候,他便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梅玩鹤。他有只仙鹤叫“鸣皋”,每次客人来访的时候,如果林逋不在,童子便打开笼子。
鸣皋便会跑去给林逋报信,林逋看见“鸣皋”便回来会见客人。周围的人知道后,都说林逋“梅妻鹤子”。
梅妻鹤子指的是什么意思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比喻 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 成语出处: 宋·沈括《 梦溪 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 云霄 , 盘旋 久之 ,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成语例句: 兆熊说:‘像是像,不过,有最 重要 的一点不像。人家和靖居士是 梅妻鹤子 ,你却是妻儿成群。’★唐浩明《曾国藩第一部·血祭》第二章四 繁体写法: 楳妻鹤子 注音: ㄇㄟˊ ㄑㄧ ㄏㄜˋ ㄗㄧˇ 梅妻鹤子的近义词: 鹤子梅妻 指 宋 隐士 林逋 以鹤为子、以梅为妻事。 清 董以宁 《河满子·同程村闲话》词:“若比 孤山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隐士的生活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梅妻鹤子是形容什么样的生活?“梅妻鹤子”说的是哪位古人-
今日的蚂蚁庄园小问题是梅妻鹤子是形容什么样的生活?这个故事是有出处的,说的是古人林逋故事,那么,正确答案是什么呢?
蚂蚁庄园小课堂10月19日答案最新
成语“梅妻鹤子”是形容?
正确答案:闲云野鹤的生活
答案解析: “梅妻鹤子”出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意思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隐逸的生活和恬然自适的状态。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中记载有这样一则名人轶事: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梅妻鹤子”说的是哪位古人?
你或许没听过林逋这个名字,但想必你一定曾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惊艳不已。半世隐居,一生未娶,只与梅花白鹤为伴,故被后世人称为“梅妻鹤子”。林逋看似平淡清浅的一生,实则情深意切,一世未平。
林逋本是北宋年间钱塘人士,死后被赐谥号“和靖”,后世皆称“和靖先生”。林逋幼时孤贫,却很好学,从小便通晓经史百家,尤擅诗画。长大后,开始漫游江淮,阅尽世事纷繁后,于四十岁左右回到杭州,觅得深山幽谷结庐而居,从此植梅养鹤,半世隐居,直至寿终。
提到林逋,便会首先想到他的梅与鹤,林逋一生未娶,也无一儿半女,只将梅作妻,鹤当子,后人附会其“梅妻鹤子”。但世人只道林逋半世逍遥无家国之累,殊不知他本是心若赤子的性情中人。
据史料记载,林逋(公元967~1024),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直到今天,很多人都知道“梅妻鹤子”的故事,《辞海》关于“梅妻鹤子”条目这样记载的:
“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
其实,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妻鹤子的典故和意思
梅妻鹤子,汉语成语,意思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
典故:
关于梅妻鹤子的文化典故就是林逋一生不曾娶妻更未生子,独独钟爱梅花与仙鹤,其中仙鹤还会在客人来时给他报信,所以久而久之便有人称林逋为梅妻鹤子。林逋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虽才华出众却因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而无意出仕。早年游历时途径杭州觉得此地风景甚好,于是后来便在这里的一处小孤山里隐居。他时常会驾着小舟游湖,抑或是与高僧诗友赏花、作诗,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不曾进城。
林逋的性情十分古怪,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古人。就比如说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名垂千史,成为后人心中的榜样,但是林逋却对此不以为然。他虽然十分擅长诗文,但是他经常刚一写好就会将诗撕掉。问其缘由,只道无意名扬后世。除此之外在分外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林逋一生未曾娶妻,更别论生子。不过对娶妻生子无感的林逋却对梅花与仙鹤情有独钟。
高雅的梅花非常得林逋喜爱,他在屋舍前后种植了诸多梅花。一到梅花绽放的时节,便能闻到阵阵香气,而林逋对这些梅花亦是关爱有加。除此之外,林逋还养了许多白鹤。因为朝夕相处,这些白鹤对林逋非常熟悉,有时在天空飞翔时如若看到林逋的身影也会飞到他身边驻足。所以后来林逋就与家中童子说好,如果有客人在他不在家时前来拜访就放出白鹤前去通知他。
有一只名叫“鸣皋”的白鹤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林逋不少友人都对此赞叹不已在,直说这只白鹤有灵。因为林逋对梅花与白鹤的钟爱,世人都说他是将梅花当做妻子,白鹤当做儿子。这便是林逋被称为梅妻鹤子的由来。
8
评论(2)
分享
举报
梅妻鹤子是指哪位诗人
梅妻鹤子是北宋诗人林逋的典故,说的是他以鹤为伴、以梅为妻的隐逸生活。
林逋,字君复,宋初钱塘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其父林和公,每以隐居自任,让他拜大儒孙明复为师。林逋登仁宗嘉祐三年进士,授大理评事,迁左司谏,以正直敢言,遭贬入狱。病卒后赐谥号“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不作高官。他爱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作品有《和靖先生诗集》。
林逋隐逸之情源于其父林和公。林和公崇尚老子学说,年轻时便有气节,中进士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在任时,他为官清廉,关心民疾,常置义田,救济贫民。后来辞官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过着清贫生活。
据《湖隐君徐君宝妻墓志铭》记载,南宋灭亡后,皇宫淫秽之事被人告发,皇帝赵显南逃,道经杭州,住在涌金门阅江楼。当地官吏说涌金门有龙脉,挖土有井字形痕迹。皇帝派人查看。杭州都统辖措置查处后回奏:掘地得黑漆鼎一只。这鼎乃是中宫施淫具之物。闻其臭气熏人。密藏大梁人家以充炭用。或带此鼎行走数百步即土崩足陷者多有之。挖到赤铜鼎一只其臭气更胜于前鼎。以为不利宗庙故焚之。
因当时宫中不臣之乱早已荡平且已北渡过江,此带尚无先帝足迹。此鼎不献皇帝,久而亦当败露,自是尽知宝鼎下落。自此亦无显者因献宝鼎遭族诛之忧。宝鼎本藏家庙地宫之中而家庙地宫实建于寺屋之后。相去十数武(约100米),但从来无人敢拆寺屋而移鼎者。国亡后宰相家迁入杭州城内(时称都城),才敢献此鼎遭诛灭之祸。
由此可见林逋隐逸之情源于其父林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