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
故事:
传说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等)赴蓬莱仙岛聚会,途经东海时,因海面波涛汹涌,众人决定不乘船,而是各自施展法术过海。
- 铁拐李抛铁拐作舟,汉钟离以芭蕉扇渡海,张果老骑驴踏水,吕洞宾持剑划浪…… 最终各自凭借独特法器平安过海。
寓意:比喻众人在解决问题时,各自施展本领,发挥不同的能力。
2. 画蛇添足 —— 多此一举
故事:
出自《战国策》。楚国有贵族赏酒给门客,酒少人多,于是约定画蛇比赛,先画完者饮酒。
一人最先画好,却得意地给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画完蛇,说:“蛇本无脚,你添脚就不是蛇了。” 于是夺走美酒。
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坏事。
3. 叶公好龙 —— 口是心非
故事:
出自汉代《新序》。叶公非常喜欢龙,家中梁柱、门窗、家具都刻满龙的图案。天上真龙听闻后,特意下凡拜访,结果叶公见到真龙的庞大身躯和威严模样,吓得魂飞魄散。
寓意:讽刺表面爱好某事物,实际畏惧或厌恶的虚伪行为。
4. 亡羊补牢 —— 为时未晚
故事:
出自《战国策》。有人养的羊圈破了个洞,夜里狼叼走了羊。邻居劝他修补,他却说:“羊都丢了,修什么?” 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不已,赶紧修补羊圈,此后羊再也没丢。
寓意: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补救,仍能避免更大损失。
5. 打破砂锅 —— 问到底
故事:
“打破砂锅” 后,裂纹会从表面延伸到锅底(“纹到底”),“纹” 与 “问” 谐音,逐渐演变成 “问到底”。
寓意:形容对问题追根究底,不断追问,直到弄清楚为止。
6. 守株待兔 —— 坐享其成
故事:
出自《韩非子》。宋国有农夫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撞死,便放下农具,每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结果兔子没等到,田地却荒芜了。
寓意:讽刺不劳而获、心存侥幸,或死守经验不知变通的人。
7. 刻舟求剑 —— 墨守成规
故事:
出自《吕氏春秋》。楚国人乘船时,佩剑掉入水中,他立刻在船边刻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他按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找不到。
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仍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如何记忆歇后语?
- 结合故事:记住典故,理解前半句比喻与后半句寓意的联系(如 “画蛇添足” 因 “添脚” 多余,对应 “多此一举”)。
- 注意谐音 / 双关:如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利用 “青” 与 “清” 的谐音。
- 分类记忆:按来源分(神话、寓言、生活俗语等),或按主题(学习、处世、警示等)。
这些歇后语不仅生动有趣,还蕴含古人的智慧,适合在写作、口语中灵活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