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铁矿,黄铁矿的主要成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8 10:58:54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黄铁矿的意思黄铁矿的意思是什么

黄铁矿的词语解释是:铁矿石tiěkuàngshí∶一种天然的铁化合物如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针铁矿及沼铁矿与泥铁矿,从它们之中可以有利地提取铁∶一种富铁的坚硬的沉积岩;尤指菱铁矿。黄铁矿的词语解释是:铁矿石tiěkuàngshí∶一种天然的铁化合物如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针铁矿及沼铁矿与泥铁矿,从它们之中可以有利地提取铁∶一种富铁的坚硬的沉积岩;尤指菱铁矿。注音是:ㄏㄨㄤ_ㄊ一ㄝˇㄎㄨㄤ_。拼音是:huángtiěkuàng。结构是:黄(上中下结构)铁(左右结构)矿(左右结构)。黄铁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关于黄铁矿的成语铁树开花寸铁杀人磨穿铁鞋钢筋铁骨金戈铁马铁笔无私冷面寒铁铁面无私金戈铁骑铁公鸡关于黄铁矿的词语铁算盘铁笔无私铁树开花金戈铁马冷面寒铁铁公鸡寸铁杀人铁饭碗磨穿铁鞋铁面无私关于黄铁矿的造句1、矿体包含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2、在北美北极圈地区,爱斯基摩人生产火星通过黄铁矿和石英对撞,产生一种化合物包含硫磺。3、自生黄铁矿是海洋沉积物缺氧硫酸盐还原过程的主要产物。4、在选定的工艺条件下,使富集在碳酸钙沉积物中的金以及部分伴生在黄铁矿和方铅矿中的金暴露,有利于金的回收。5、对黄铁矿废水污染区和对照区居民进行全死因和肾功能调查。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黄铁矿的详细信息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FeS2。
黄铁矿是铁的二硫化物。黄铁矿(FeS2)因其浅黄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黄铁矿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成分相同而属于正交(斜方)晶系的称为白铁矿。成分中还常存在微量的钴、镍、铜、金,硒等元素。
黄铁矿简介
浅黄铜黄色,表面常具黄褐色锖色。条痕绿黑或褐黑。具有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参差状,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可具检波性。黄铁矿是半导体矿物。由于不等价杂质组分代替,而具导电性。
在热的作用下,所捕获的电子易于流动,并有方向性,形成电子流,产生热电动势而具热电性。理论组成(wB%)是:Fe46.55,S53.45。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
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颜色变浅。As、Se、Te可代替S。常含Sb、Cu、Au,Ag等的细分散混入物。亦可有微量Ge和In等元素。Au常以显微金、超显微金赋存于黄铁矿的解理面或晶格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铁矿

黄铁矿是什么颜色的

  黄铁矿是一种金属矿石,它因为其明显的颜色而得名。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那样,黄铁矿颜色呈现为明亮的黄色。这种颜色并非是通过染色或其他处理方式得到的,而是由该矿石自身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黄铁矿的化学式是FeS2,也称为黄铁矿或黄铁矾,通常是黄色或黄绿色的金属矿物,有金属光泽和晶面。它的颜色通常是由含有的微量元素所决定的。例如,含有铜或砷的黄铁矿可能会呈现出更加深沉的绿色或暗褐色。
  黄铁矿在许多地方都有广泛的使用,包括铸造和制造硫酸。此外,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在工业和科技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在制造电池时,黄铁矿的电导率和电化学特性常常是其作为一种重要原料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黄铁矿的颜色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不仅在视觉上有很大的区分度,它的颜色也代表了这种矿石在化学和物理性质方面的重要特征。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

黄铁矿化学成分是FeS2,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
黄铁矿是一种复硫化物矿物,浅黄铜色,表面常具有黄褐色锖色,有金属光泽,硬度6-6.5,是自然界常见的金属矿物,也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
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
黄铁矿的分布范围
黄铁矿是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矿物,在各类岩石中都可出现。黄铁矿是提取硫和制造硫酸的主要原料。世界著名产地有西班牙里奥廷托、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国。
中国黄铁矿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中国许多省区都有黄铁矿产出,如湖南、湖北、浙江,陕西、安徽、广东等,较为重要的产地有广东云浮、英德,安徽马鞍山,甘肃白银厂和湖南来阳等。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硫化物矿物,化学式为FeS2。
它常被误认为是黄金,因其浅黄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
它通常含有钴、镍和硒,并具有氯化钠型晶体结构。
它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矿物,可存在于各种岩石中。
它常被用于提取硫磺和制造硫酸,也是古代宝石。
在氧化区不稳定,容易分解形成氢氧化铁,如针铁矿和锂云母。
脱水后可形成稳定的褐铁矿,常为假。
在地表露头处的氧化带有金属沉积物,故称之为铁帽。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S2。
黄铁矿是一种复硫化物矿物,主要成分是FeS2,浅黄铜色,表面常具有黄褐色锖色,有金属光泽,硬度6-6.5,是自然界常见的金属矿物,也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
黄铁矿形成于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在多种岩石和矿石(包括煤层)中都可出现,具有观赏价值,可作为廉价宝石(俗称“愚人金”),工业上用作提取硫和制造硫酸。
中国许多省区都有黄铁矿产出,如湖南、湖北、浙江,陕西、安徽、广东等,较为重要的产地有广东云浮、英德,安徽马鞍山,甘肃白银厂和湖南来阳等。除中国以外,西班牙、美国、墨西哥、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瑞典等国也有具有观赏价值的黄铁矿晶体产出。
黄铁矿是如何形成的
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形成于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在多种岩石和矿石(包括煤层)中都可出现。在岩浆岩中,黄铁矿呈细小浸染状,为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产物。
在接触交代矿床中,黄铁矿常与其他硫化物共生,形成于热液作用后期阶段。在热液矿床中,黄铁矿与其他硫化物、氧化物、石英等共生;有时形成黄铁矿的巨大堆积。
在沉积岩、煤系地层及沉积矿床中,黄铁矿呈团块状、结核状或透镜体产出。在变质岩中,黄铁矿往往是变质作用的产物。一般来说,内生成因的黄铁矿主要产于热液矿床中,它往往呈单个晶体或晶簇;外生成因的黄铁矿见于沉积岩、煤层及沉积矿床中,它往往呈结核状、团块状和浸染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铁矿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黄铁矿的主要成分:FeS2。1.黄铁矿因其浅黄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被称为“愚人金”。该组合物通常含有钴、镍和硒,并具有氯化钠型晶体结构。相同成分的白铁矿属于正交晶系。组合物中经常存在微量的钴、镍、铜、金、硒等元素。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通常含钴和镍以及硒。
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形成于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在多种岩石和矿石包括煤层中都可出现。它的主要成分通常含钴、镍、硒。在岩浆岩中,黄铁矿呈细小浸染状,为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产物。在接触交代矿床中,黄铁矿常与其他硫化物共生,形成于热液作用后期阶段。
在热液矿床中,黄铁矿与其他硫化物、氧化物、石英等共生,有时形成黄铁矿的巨大堆积。在沉积岩、煤系地层及沉积矿床中,黄铁矿呈团块状、结核状或透镜体产出。在变质岩中,黄铁矿往往是变质作用的产物。内生成因的黄铁矿主要产于热液矿床中,它往往呈单个晶体或晶簇。
黄铁矿的工业用途
1、化工生产:黄铁矿是提取硫和制造硫酸的主要矿物原料。含Au、Co、Ni时可提取伴生元素。黄铁矿在生产中可作为催化剂。如生产肥料用的氨、从可再生生物质中合成碳氢化合物燃料、提取燃料电池和电动汽车用的氢等,均可适当采用黄铁矿,实现催化效果。
2、废水处理:黄铁矿具有表面溶解性、沉淀吸附性、氧化还原性等特性,是一种天然的废水处理矿物材料,能吸附很多金属离子如铬、汞、纳米金、锑和非金属离子磷、砷等,不仅如此,通过对黄铁矿进行改性、人工合成或与其它材料联合使用后可以更有效地处理不同类型的水。

黄铁矿只有在没有或很稀薄的哪种气体条件下才有可能形成和存在

黄铁矿只有在没有或很稀薄的氧气条件下才有可能形成和存在。
1、黄铁矿有强反射的金黄色表面。
2、黄铁矿晶面上常有条纹,而且不同晶面的条纹方向不一致。
3、黄铁矿晶体可见完美的立方体,也有复杂的晶簇、大团块以及有条纹的放射球状的一太阳黄铁矿。
氧气(oxygen),化学式O?。化学式量:32.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8.4℃,沸点-183℃。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 。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常温下不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温下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有关。
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的48.6%,是丰度最高的元素。在烃类的氧化、废水的处理、火箭推进剂以及航空、航天和潜水中供动物及人进行呼吸等方面均需要用氧。动物呼吸、燃烧和一切氧化过程(包括有机物的腐败)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的氧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得到补充。在金属的切割和焊接中。
是用纯度93.5%~99.2%的氧气与可燃气(如乙炔)混合,产生极高温度的火焰,从而使金属熔融。冶金过程离不开氧气。为了强化硝酸和硫酸的生产过程也需要氧。不用空气而用氧与水蒸气的混合物吹入煤气气化炉中,能得到高热值的煤气。医疗用气极为重要。
氧气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熔点-218.8℃,沸点-183.1℃,相对密度1.14(-183℃,水=1),相对蒸气密度1.43(空气=1),饱和蒸气压506.62kPa(-164℃),临界温度-118.95℃,临界压力5.08MPa,辛醇/水分配系数:0.65。[2]大气中体积分数:20.95%(约21%)。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称为氧化物。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
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上曾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发生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

黄铁矿为什么是立方体

因为它的成分是硫化铁。根据快懂百科网的信息,黄铁矿之所以是立方体的,是因为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铁,硫化铁是以结晶体的形式存在的,只有结晶体才是立方体的所以黄铁矿是立方体。这种材料形态主要取决于矿石的生长环境,虽然天然矿石中正方体的黄铁矿很常见,但十分完美的,是比较少见的,基本上难找到完美的“立方体”。
黄铁矿是立方体的原因是因为其成分是硫化铁,而硫化铁是以结晶体的形式存在,只有结晶体才是立方体的,所以黄铁矿是立方体。黄铁矿的成分中含有铁和硫,同时也可能含有其他元素,例如钴、镍、铜、金、硒等。黄铁矿的晶体结构是由大量原子、离子、分子等按照一定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具有非常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主要取决于其形成时的内部结构和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外在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粘度及杂质等。

黄铁矿为什么是立方体

黄铁矿是立方体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成分是硫化铁。
纯黄铁矿中含有46.67%的铁和53.33%的硫,不纯的黄铁矿还含有钴、镍、铜、金,硒等元素,如果含量较多还可以回收利用。常有完好的晶形,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一般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
晶体是由大量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晶体是自然凝结的、不受外界干扰而形成的,一般具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就像有人刻意加工出来的一样。内部原子的排列十分整齐,比士兵的方阵还要整齐得多。
黄铁矿晶体的单形有10多种,主要有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等,这主要取决于形成时候的,内部结构及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外在条件,比如温度、压力、浓度、粘度及杂质等,只要有一点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形状。在高硫条件下,容易形成五角十二面体晶形,反之在低硫饱和度、低硫逸度条件下,主要呈立方体晶形出现。
黄铁矿的生长形成介绍:
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形成于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在多种岩石和矿石(包括煤层)中都可出现。在岩浆岩中,黄铁矿呈细小浸染状,为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产物。在接触交代矿床中,黄铁矿常与其他硫化物共生,形成于热液作用后期阶段。
在热液矿床中,黄铁矿与其他硫化物、氧化物、石英等共生;有时形成黄铁矿的巨大堆积。在沉积岩、煤系地层及沉积矿床中,黄铁矿呈团块状、结核状或透镜体产出。在变质岩中,黄铁矿往往是变质作用的产物。
一般来说,内生成因的黄铁矿主要产于热液矿床中,它往往呈单个晶体或晶簇;外生成因的黄铁矿见于沉积岩、煤层及沉积矿床中,它往往呈结核状、团块状和浸染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铁矿

黄铁矿详细资料大全

黄铁矿是铁的二硫化物。黄铁矿(FeS 2 )因其浅黄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黄铁矿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成分相同而属于正交(斜方)晶系的称为白铁矿。成分中还常存在微量的钴、镍、铜、金,硒等元素。含量较高时可在提取硫的过程中综合回收和利用。黄铁矿在氧化带不稳定,易分解形成氢氧化铁如针铁矿等,经脱水作用,可形成稳定的褐铁矿,且往往依黄铁矿成假象。这种作用常在金属矿床氧化带的地表露头部分形成褐铁矿或针铁矿、纤铁矿等覆盖于矿体之上,故称铁帽。详细介绍了其物理性质、产状、套用、分布以及特征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黄铁矿 外文名 :pyrite 别称 :愚人金 类别 :二硫化亚铁 化学式 :FeS2 颜色 :浅黄铜色 光泽 :明亮的金属光泽 透明度 :不透明 条痕 :绿黑色 晶系 :等轴晶系 解理 :无解理 断口 :参差状 硬度 :6 比重 :4.90 套用 :生产硫磺和硫酸的主要原料 分布 :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 简介,物理性质,产状与组合,套用,工业用途,制作饰品,催化剂,药用,化学套用,分布,特征,其他, 简介 浅黄铜黄色,表面常具黄褐色锖色。条痕绿黑或褐黑。具有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参差状,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可具检波性。 黄铁矿 黄铁矿是半导体矿物。由于不等价杂质组分代替,如Co3 、Ni3 代替Fe2 ,或[As]3 、[AsS]3 代替[S2]2-时,产生电子心(n型)或空穴心(p型)而具导电性。在热的作用下,所捕获的电子易于流动,并有方向性,形成电子流,产生热电动势而具热电性。 理论组成(wB%)是:Fe 46.55,S 53.45。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颜色变浅。As、Se、Te可代替S。常含Sb、Cu、Au,Ag等的细分散混入物。亦可有微量Ge和In等元素。Au常以显微金、超显微金赋存于黄铁矿的解理面或晶格中。 黄铁矿在氧化带不稳定,易分解形成氢氧化铁如针铁矿和纤铁矿等。经脱水作用,可形成稳定的褐铁矿,且往往依黄铁矿成假象。这种作用常在金属矿床氧化带的地表露头部分形成褐铁矿或针铁矿以及纤铁矿等覆盖于矿体之上,故称铁帽。在氧化带酸度较强的条件下,可形成黄钾铁矾,其分布量仅次于褐铁矿。 纯黄铁矿中含有46.67%的铁和53.33%的硫。一般将黄铁矿作为生产硫磺和硫酸的原料,而不是用作提炼铁的原料,因为提炼铁有更好的铁矿石。黄铁矿分布广泛,在很多矿石和岩石中包括煤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影子。一般为黄铜色立方体样子。黄铁矿风化后会变成褐铁矿或黄钾铁矾。 黄铁矿化学成分是FeS2,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摩氏硬度较大,达6-6.5,小刀刻不动。比重4.9―5.2。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 物理性质 浅黄铜黄色,表面常具黄褐色锖色。条痕绿黑或褐黑。强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极不完全。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可具检波性。黄铁矿是半导体矿物。由于不等价杂质组分代替,如Co3、Ni3代替Fe2或[As]3、[AsS]3代替[S2]2-时,产生电子心(n型)或空穴心(p型)而具导电性。在热的作用下,所捕获的电子易于流动,并有方向性,形成电子流,产生热电动势而具热电性。 衡阳水口山黄铁矿矿石 产状与组合 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在岩浆岩中,黄铁矿呈细小浸染状,为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产物。接触交代矿床中,黄铁矿常与其它硫化物共生,形成于热液作用后期阶段。在热液矿床中,黄铁矿与其它硫化物、氧化物、石英等共生;有时形成黄铁矿的巨大堆积。在沉积岩、煤系及沉积矿床中,黄铁矿呈团块、结核或透镜体产出。在变质岩中,黄铁矿往往是变质作用的新生产物。 黄铁矿在氧化带不稳定,易分解形成氢氧化铁如针铁矿等,经脱水作用,可形成稳定的褐铁矿,且往往依黄铁矿成假象。这种作用常在金属矿床氧化带的地表露头部分形成褐铁矿或针铁矿、纤铁矿等覆盖于矿体之上,故称铁帽。在氧化带酸度较强的条件下,可形成黄钾铁矾(jarosite,KFe3[SO4]2(OH)6),其分布量仅次于褐铁矿。 套用 工业用途 黄铁矿是提取硫和制造硫酸的主要矿物原料。含Au、Co、Ni时可提取伴生元素。 制作饰品 黄铁矿也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古宝石。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公元1837—1901年),人们都喜欢饰用这种具有特殊形态和观赏价值的宝石。它除了用于磨制宝石外,还可以做珠宝玉器和其它工艺品的底座。 催化剂 2012年4月,剑桥大学StephenJenkins率领的研究团队通过电子结构计算,探究了黄铁矿的催化活性。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黄铁矿与空气污染物之一的氮氧化物(NOx)之间的反应。下一步,研究人员计画将黄铁矿套用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反应过程,如生产肥料用的氨、从可再生生物质中合成碳氢化合物燃料、提取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的氢等等。 药用 药用自然铜即黄铁矿(砸碎或煅用),别名石髓铅。功效: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成药制剂:活血止痛散,军中跌打散。 化学套用 制硫酸:1、先将硫黄或黄铁矿在空气中燃烧或焙烧,以得到二氧化硫气体。 2、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是生产硫酸的关键,其反应为2SO2+O2→2SO3。这个反应在室温和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实际上不能进行。 根据二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硫途径的不同,制造硫酸的方法可分为接触法和硝化法。 接触法是用负载在硅藻土上的含氧化钾或硫酸钾(助催剂)的五氧化二钒V2O5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硫。 硝化法是用氮的氧化物作递氧剂,把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SO2+N2O3+H2O→H2SO4+2NO 根据所采用设备的不同,硝化法又分为铅室法和塔式法。而接触法可以生产浓度98%以上的硫酸。采用最多。 主要方程式: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分布 世界著名产地有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和中国。我国黄铁矿的探明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著名产地有广东英德和云浮、安徽马鞍山、甘肃白银厂等。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在岩浆岩中,黄铁矿呈细小浸染状,为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产物。接触交代矿床中,黄铁矿常与其它硫化物共生,形成于热液作用后期阶段。在热液矿床中,黄铁矿与其它硫化物、氧化物、石英等共生;有时形成黄铁矿的巨大堆积。在沉积岩、煤系及沉积矿床中,黄铁矿呈团块、结核或透镜体产出。在变质岩中,黄铁矿往往是变质作用的新生产物。 黄铁矿 特征 晶形完好,晶面有条纹,致密块状者与黄铜矿相似。但据其浅黄铜黄色,硬度大,及其具有导电性可与黄铜矿进行区别。性脆,受敲打时很容易破碎,破碎面是参差不齐的。 黄铁矿 其他 英文名称源于希腊字“pry”,意思为“火”,因为用锤子敲击黄铁矿会产生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