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简介 雅尔塔会议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8 09:53:30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雅尔塔会议简介 雅尔塔会议是什么

1、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是美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三个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于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2、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议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雅尔塔协定的内容是什么?

雅尔塔会议指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于1945年2月4日-11日,在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性首脑会议。
会议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
②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
③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
④联合国问题,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严重损害中国等国的主权和利益。

雅尔塔会议时间

雅尔塔会议时间为: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
雅尔塔会议是由时任美国总统、英国首相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为代表的三个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于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会议反映出苏、美、英三国对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不同意图和矛盾,对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有着重大影响。
会议作用:
雅尔塔会议对苏联来说,是一次取得广泛成果的会议。主要是:取得了分区占领德国的权力;确定了有利于苏联的苏波边界,保留了苏联支持的波兰卢布林政府;“大国一致”的原则确立了苏联在联合国的牢固地位和作用;在远东获得了极大的权益。
所以,就建立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和确保苏联在战后欧洲和世界格局中的有利地位而言,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向苏联颁发了承认书和授权书。

雅尔塔会议的影响是什么?

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会议背着中国政府作出的有损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决定,是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更是绥靖政策又一次发展到高潮的标志。同时也通常被看成冷战的标志。
扩展资料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是美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在二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为什么能决定德国波兰边境线?

不难理解,首先雅尔塔会议商议的是二战后的格局以及对日作战的问题。会议之初德国败局已定,日本仍在做困兽之斗。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各国造成的巨大伤害,尤其是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内部因素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鉴于此,会议决议分区占领德国日本(此时并未决定分裂德国,也未曾划分波兰)。后日本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结束,此时欧洲民众生活极为困苦,恰逢苏联主动渗透,欧洲的赤化越发严重,德国、法国的共产党尤为激进,为避免整个欧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孤立美国,美国开始主动在欧洲提供援助,同时打击共产党和左翼政党,利用与欧洲各国旧政府的关系推进资本主义发展,导致欧洲尤其是与苏联接壤的东欧国家中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阶级矛盾锐化。在柏林墙危机之时,西方包围柏林,禁止苏联从陆路运输苏方德国占领区的物资给养,苏联不得已采用空运。伴随着随着铁幕演说,一条跨国德国的分界线才正式形成,英法美三国占领的区域成立了联邦德国,而苏区则成立了民主德国,可以说德国的分裂不是英美苏三国决定的,更不是三国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的,但分裂这一过程的动力确实是由三巨头不断对峙演变出的。可以参考对日本战后安排的本意也是中苏美英四国分区占领,但最终日本没有分裂,雅尔塔会议仅仅只是规划性的划分了战后期望中的格局,本意是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的世界大战,划分势力范围倒是其次的。 波兰的问题相对而言更加复杂,波兰本就不是古而有之的国家,民族认同感甚至不如腓特烈二世时的德国,波兰境内存在为数不少的斯拉夫人,外加近代曾数次疆域变化,所以波兰本就不是以传统疆域为边境线的。波兰在二战中是最先一批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英法的绥靖政策只在名义上保护了波兰,而阿道夫希特勒则趁此与斯大林一起入侵占领了波兰。如果细心察看苏联侵占的领土,不难发现都是苏维埃成立之初俄罗斯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主动割让的领土,如果再往前延伸到叶卡捷琳娜或者彼得时期,土地变化在此处是频繁复杂的,并不存在我国那种三四百年来一直较为稳定的国界线。除此之外,在欧洲法西斯军中出力最大的除了德国与其盟友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之外,出力最大的便是乌克兰与波兰,相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奥匈帝国而言,仅仅是调整了波兰的国界线其实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最后,世界政治秩序本就遵循胜者为王、强者称雄的规则,由战胜国决定战败国的命运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英美苏三国在二战中站在正义的一方、付出的成本最高昂、实力也最强盛,所以本就不需要其他国家进行表态,实际上即使其他国家表态也只会附和美苏两国。蒋介石不愿意外蒙古独立,美国人也知道这出卖了中国盟友的利益,但是蒋介石只宣称中华民国不承认外蒙古独立,并不敢公然挑战美苏两国制定的方案,可见连号称联合国五常之一的亚洲战区代表蒋介石的中华民国都不敢明面上与美苏说三道四,更遑论诸小国。参加慕尼黑会议的捷克代表开会时没让进场开完会就通知他签字割地、巴黎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要求收回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不成反而转交给日本、联合国安理会的叙利亚外长正打算进行一番慷慨陈词的演讲来试图阻止祖国被侵略结果英法美外长直接退场下令开始空袭,人类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幻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步,理想主义是要有的,但是更应看重现实。建议你还是多看看书,你现在的想法还是太稚嫩了些。
雅尔塔会议是二战后盟国领袖的一次高级会议,参会国家包括美国、苏联和英国。在会议上,这三个国家商定了对德国和欧洲的战后处理方案,其中包括划定德国的行政区划、制定波兰边境线等重要问题。
在战后处理问题上,这三个国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所以可以在雅尔塔会议上做出这些决定。同时,由于二战中这三个国家在战场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其他国家对这些决定也没有太多反对意见。
至于为什么波兰的边境线要由这三个国家来决定,主要是因为二战期间波兰遭受了德国和苏联的侵略,而苏联占领了波兰的东部领土,使得波兰的领土问题牵扯到苏联的利益。因此,苏联在会议上拥有了决定波兰边境线的最终决策权。同时,英国和美国也同意了这一决定,因为他们需要苏联的合作来稳定战后局势。
雅尔塔会议是二战后盟军领袖苏联、美国和英国三国在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镇召开的会议。会议上确定了德国在战后的处置方式,包括划分德国占领区、德国赔款、战争犯罪审判等问题。
对于德国与波兰之间的边界问题,主要是围绕着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提出的一份秘密协议(莫洛托夫-里宾特洛普协定)而产生的。在该协议中,苏联和纳粹德国划定了两国在东欧地区的利益范围,其中包括波兰部分领土的割让给苏联。这些领土包括了波兰东部的大片领土,例如威莱赫斯卡、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华沙以东等地区。
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领袖斯大林强调这些领土应该留在苏联手中,并表示将会继续保持对波兰的影响力。美国和英国领导人为了维持对苏联的合作关系,同意了苏联对这些领土的要求。因此,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了波兰的边界将由苏联和波兰协商确定,但事实上已经基本确定了波兰与德国之间的边界线,即在德国的东部,波兰将得到大片领土,包括了威莱赫斯卡、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华沙以东等地区。
所以,雅尔塔会议的决定成为了战后德国边界问题的基础之一,也是德国被划分为东西两部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雅尔塔会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苏联、美国和英国三个国家的领袖召开的会议,旨在商讨对德国和欧洲的未来安排。会议的结果决定了二战后的欧洲格局,其中包括了德国波兰边境线的问题。
雅尔塔会议之所以能够决定德国波兰边境线,是因为会议的三个国家都是战争胜利者,他们一起打败了德国,因此拥有了影响世界格局的权力。此外,德国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也使得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这也为三巨头在决定德国未来方向时提供了一定的正当性。
至于波兰自己的边境线为什么要由美苏英决定,主要是因为在二战中,波兰受到了德国和苏联的侵略,而波兰政府流亡海外,无法参与到雅尔塔会议上来。此外,苏联在二战中也为波兰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也有权力参与决定波兰的未来。
当然,在决定欧洲未来格局的问题上,其他国家也有权力参与,但在那个时期下,由于历史背景和实力因素的影响,他们没有得到参与的机会。总的来说,雅尔塔会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出的决策,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但并不代表这些决策一定是公正和合理的。
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盟军领袖之间的一次会议,参会国包括美国、苏联和英国,主要目的是讨论对战后欧洲和世界的重建和安排。
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领袖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共同商定了一系列决定,其中包括分裂德国、制定波兰边境线等。这些决定的背后,是二战期间三国的胜利地位和对欧洲事务的控制力量。
尽管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些决定并不是私自做出的,而是在盟国之间经过多次协商和谈判后达成的。此外,决定的实施也需要经过国内和国际法律程序的批准和实施。虽然在当时其他国家并未直接参与,但后来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成立和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在重大问题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
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讨论了战后的世界秩序和利益分配。 会议上,三巨头就德国的分割、波兰的边界和政府、苏联参与对日作战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他们之所以能够绕过其他国家,直接决定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拥有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实力。 波兰自己的边境线为什么要由美苏英决定,不经过其他国家同意,三个人就私自决定世界? 这是因为波兰在战争中遭受了德国和苏联的侵略和分裂,没有一个统一和合法的政府代表其利益。 苏联则利用其在东欧的军事优势,强行推动了波兰向东移动边界线,并建立了亲苏的波兰人民共和国。 美英则无力阻止苏联对波兰的控制,并只能接受雅尔塔协定中关于波兰问题的模糊表述。

雅尔塔会议时间是多久?

雅尔塔会议时间是在1945年二月四日至十一日。
其实会议时间被延迟了,早在1944年的七月,罗斯福就提出了要举行会议,可是斯大林拒绝了。当时诺曼底成功登陆,美英和苏联面临如何分享胜利果实的问题,罗斯福决定有必要开一次会议,大家坐在一起讨价还价,然后达成一致,结果皆大欢喜。
1944年十月,美国总统竞选到了高潮,罗斯福的地位岌岌可危。罗斯福不能再等,又选了两个靠近莫斯科的地点给斯大林选择,可是后者依旧不为所动。十一月,罗斯福连任总统。斯大林只好答应出席会议,并且尊重了罗斯福将会议地点选在了雅尔塔的决定。
雅尔塔会议背景
雅尔塔会议背景发生在二战的最后阶段,法西斯败局已显。当1944年来临时,整个世界的战争形势都发生了剧烈变化,促使苏美英三国召开一次会议。
欧洲战场的局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苏联军队和美英联军分别从东西方进攻德国,成夹击之势,把德国的军队逼向了自己本土。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4日至十日,美国苏联,英国关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联合国问题等进行讨论。
雅尔塔会议,英美两国竟以牺牲中国主权为条件,换区苏联对日作战

雅尔塔会议内容

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Crimea Conference).会议时间为1945年2月4~11日.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在二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会议内容编辑
对德问题
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
波兰问题
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
远东问题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原属中国领土)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
联合国问题
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绥靖政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行政完整.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6]这次会议是继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伊朗召开的的德黑兰会议后的第二次同盟国首脑会议.这次会议的结论在1945年7月17日至1945年8月2日的波茨坦会议就有所争议.许多人批评此次会议使苏联(1924~1991)以及各国共产党得以控制中欧,东欧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因为在会中美国总统罗斯福(1882~1945)以及英国首相丘吉尔(1874~1965)都没有依照当时被占领的国家之期望,要求战后被苏联"解放"的国家交由联合国代管.此外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会中部分内容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利益.会前其他国家并不知情,故其结论亦有"雅尔塔密约"之称.

雅尔塔会议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介绍

雅尔塔会议是由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为代表的三个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于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雅尔塔会议历史背景 1944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随着反法西斯盟国军事行动的发展,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问题需要迅速解决,特别是应该制定盟军在反希特勒德国战争最后阶段的协同一致的军事行动计划,处置战败的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对日作战,实现战后世界国际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则,客观上愈加迫切地需要三大盟国举行新的最高级会晤。
雅尔塔会议主要内容 1、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
2、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
3、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
4、联合国问题,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雅尔塔会议历史影响 雅尔塔会议对苏联来说,是一次取得广泛成果的会议。主要是:取得了分区占领德国的权力;确定了有利于苏联的苏波边界,保留了苏联支持的波兰卢布林政府;“大国一致”的原则确立了苏联在联合国的牢固地位和作用;在远东获得了极大的权益。所以,就建立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和确保苏联在战后欧洲和世界格局中的有利地位而言,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向苏联颁发了承认书和授权书。
雅尔塔会议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1945年7月17日~1945年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波茨坦会议实际上是对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和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
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峡问题等“。规定:必须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英美承认波兰临时政府并与流亡政府断交;波兰西部边界问题由和会最后决定;设立外长会议讨论对德国和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和约问题;认为关于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订。

雅尔塔会议是什么时候举行的?

雅尔塔会议是什么时候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召开。实际上,会议时间被推迟了。早在1944年7月,就有人提议开会,但遭到拒绝。当时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苏面临着如何分享胜利果实的问题。罗斯福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会议。大家坐在一起讨价还价,然后达成一致,结果皆大欢喜。雅尔塔会议图片罗斯福没想到的是,苏联拒绝了他的提议。为了让斯大林出席,罗斯福做了一系列努力。他指示驻俄大使在当地制造舆论。大使认为这次会议必须公平,提议将会议地点改到苏格兰,那里不仅在同盟国的控制范围内,而且与莫斯科和华盛顿的距离相同。但是斯大林以健康问题为由再次拒绝了。我对斯大林的态度非常失望,但罗斯福还是做出了妥协。接下来的一个夏天,我都在和斯大林打交道。事实上,斯大林在等待时机,因为1944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斯大林希望在总统选举后参加会议。因为斯大林不想和老谋深算的罗斯福有太多接触,希望他输掉大选。退一万步说,即使罗斯福连任,这种压力也会拖垮他的健康。这是苏美之间的心理战,苏联占了上风。1944年10月,美国总统竞选达到高潮,罗斯福的地位岌岌可危。罗斯福等不下去了,就在莫斯科附近选了两个地点让斯大林选,但后者不为所动。11月,罗斯福再次当选总统。斯大林只好答应参加会议,尊重罗斯福把会议地点选在雅尔塔的决定。雅尔塔会议定于次年2月举行。雅尔塔会议的背景是什么?雅尔塔会议的背景发生在二战的最后阶段,法西斯的战败已经很明显。当1944年到来时,整个世界的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苏联、美国和英国举行了一次会议。欧洲战场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和美英联军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德国,形成夹击之势,将德军逼向自己的国土。雅尔塔会议老照片在东线,苏军发起反攻,逐渐逼近柏林。在西线,美国和英国的盟军抵抗了德国的反攻,到达了莱茵河。德国战败已定,但对日作战相当艰难。盟军虽逐岛对日军进行了反击,但逐渐逼近日本本土。但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仍然与美军激战,战况非常激烈。日本仍然占领着中国大陆和东南太平洋的大量岛屿。太平洋的严峻形式让美国觉得去东京的路还很长。深知美国要想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胜利,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美国军事战略家认为,为了尽快结束太平洋战场,必须集中最强大的军队。所以美国渴望苏联加入抗日队伍。正是这种心情让罗斯福参加了雅尔塔会议。在去开会的路上,美英两国首脑就是否实施艾森豪威尔计划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英国和苏联的利益冲突也很大。一些专家认为,它们爆发的强度让人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会很快到来。雅尔塔会议是二战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协调了三国之间的矛盾,加强了盟国之间的团结,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雅尔塔会议的背景介绍。雅尔塔会议的作用是什么?雅尔塔会议的作用是巩固美、苏、英联盟,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建立因为苏联承诺在欧洲战场胜利后参加抗日战争,得到了很多赔偿。中国大连不仅可以合法控制,还将与中国共同经营铁路。除了这些经济上的收获,苏联还得到了一些岛屿。罗斯福也同意苏联将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建议。雅尔塔会议牺牲了中国的主权,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雅尔塔基本谈妥了战后安排,并在第三次三国首脑会议中得到进一步补充。大国在会议上为世界做出的安排,叫做雅尔塔体系,现在也在影响着世界。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美苏两大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