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吾日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 2、吾日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 3、“吾日三省吾身”什么意思?
- 4、孔子:吾日三省吾身。
- 5、吾日三省吾身原文及翻译
- 6、吾日三省吾身的全文
- 7、吾日三省吾身什么意思
- 8、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什么?
- 9、孔子曰:“一日三省吾身”的原文是什么?
- 10、“吾日三省吾身”原文是什么?
吾日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吾日三省吾身”全句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每天我都会多次都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忠诚?与朋友的交往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论语·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吾日三省吾身:
吾是不是太客气了?
吾是不是给他脸了?
吾是不是该动手了?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省是指从三个方面或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接受的知识是否按时温习。忠指的是尽己之谓忠,就是要尽心尽力,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习指的是实践,不欺人也不欺己。
吾日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意思: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出自《论语·学而》
1、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3、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扩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三省:省(xǐng),检查;察看;反省。三省的意思是多次检查。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学而》,原文如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扩展资料: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共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曾子:即曾参(shēn)(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鄫国后裔,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南武城(现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是被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吾日三省吾身
意思: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
出自《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反省。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本文中指从三个方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省自己。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一心一意。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传授,这里指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等。
(6)习:精通,熟练。古汉语“习”字没有现在的“复习”之意。
扩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
出自《论语·学而》,该句摘自: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该句的白话文释义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事忠诚了吗,和朋友交往守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复习了么?
“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
扩展资料: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而并非孔子亲自编写。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就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春秋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佚名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扩展资料
1、《论语·学而》创作背景
《论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论语·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2、《论语·学而》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吾日三省吾身”什么意思?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语出春秋孔子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意思是曾子说:“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扩展资料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出自先秦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学而》。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扩展资料:
作品介绍: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相关成语:三省吾身
[成语解释]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典故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十五·逐贫赋》:三省吾身,谓予无愆。
译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才没有过失。
[近义词]吾日三省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我反省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抚躬自问
[成语解释]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典故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9回:“段总理试抚躬自问,其胡为启南方之龌龊耶?”
[近义词]反躬自问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反过来问一问自己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三省是指从三个方面或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接受的知识是否按时温习。忠指的是尽己之谓忠,就是要尽心尽力,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习指的是实践,不欺人也不欺己。
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出自《论语·学而》,作者曾子。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实践过?”
注释
(1)曾子:即曾参(shēn)(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鄫国后裔,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南武城(现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是被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反省。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本文中指每日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一心一意。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传授,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6)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实践。
作者简介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成语:
三省吾身
拼音:sān xǐng wúshēn
解释: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这一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孔子:吾日三省吾身。
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
拓展资料: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处: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而并非孔子亲自编写。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我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有没有时时温习、实践呢?"
《论语》原文是这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成白话是这样:“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这才是曾子所说的“三省”。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
我每天常三次反省我自己。这句话出自《论语》,
孔子讲: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原文是这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成白话是这样:“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这才是曾子所说的“三省”。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
吾日三省吾身原文及翻译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学而·第4章》,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
《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
注释:
1、三省:省,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2、忠: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信:诚实守信。
4、习:指温习、实习、演习。
评析: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是指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吾日三省吾身的全文
原句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出处:《论语·学而》——战国·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注释
1、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反省。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本文中指每日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一心一意。
3、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什么意思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七》一章,原文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为“我每天对自己进行三次反省:为人处世有没有不够忠诚?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够真诚?所传授的道理自己有没有学习实践?”
这句话是孔子所说,他意念在于强调个人修身养性、注重自我反省,以达到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的目的。它是关于个人自律和自我反思的一种信条,强调一个人应该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改进自己,提高个人道德水平和修养品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家庭。
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提醒我们关注自我修养、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勇于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进取心和学习的重要性。
"吾日三省吾身"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提出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每天反思自己的思想、言行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准则。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具体来说,"吾日三省吾身"可以解读为:
1. "吾日"表示每天都要做到。
2. "三省"表示三个方面的反思,即思考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动。
3. "吾身"意指自己的身体、内心和行为。
通过这种不断的自我反省,一个人可以识别自身的不足之处,发现并改正错误,成为更好、更有品德的人。这句话也强调了个人责任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它是孔子提倡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
意思是每天三遍反省自己,是否有一些行为做的不恰当,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该句出自《论语·学而》,作者是曾子。
"吾日三省吾身"是出自《论语·学而》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和行为。 "吾"是指自己,"三省"是指反省,审查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吾身"指自己的身体、心灵和行为。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审查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应该经常检视自己的思想、行为、举止和态度,反思自己是否符合道德和道义的标准,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自我审查和反省,人们可以更好地修正错误、提高自我,并不断成长和进步。
“吾日三省吾身”全句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每天我都会多次都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忠诚?与朋友的交往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经常自我反省有助于提高自我修养。人无完人,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缺点,我们需要经常反省自己,避免犯相同的错误,不断地改善身上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示例:吾日三省吾身,谓予无愆。宋·洪迈《容斋续笔·十五·逐贫赋》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传授给别人的道理有没有那样去做呢?”
《论语·学而》的介绍《论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论语·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什么?
三是多次的意思.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的弟子曾参)说过:我每天都从三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为他人办事也没有不忠实呢?与朋友相处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呢?老师教给的知识也没有没温习的呢?
三省指的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意思是“替人家办事是否忠诚?和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该读的书都读了没有?”
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
每天反省三次,自我检讨
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而并非孔子亲自编写。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扩展资料:
解读:
“为人谋而不忠乎?”“人”这个字,就字面意思只能理解为“圣人、大人”,不能理解为“别人”,子曰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大人”的理解就复杂了,《文言》云“大哉乾元,大哉坤元”,既然天命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专指“厚德载物、积善之家”的‘地利’,也可以理解为“尽得天时地利之人君”。
如果语音思维体系谓之天道,那么文字思维体系谓之地器,尽归于圣人之《易传》:在天道而言,易化为“阴阳”;在地利而言,易化为“刚柔”;在人道而言,易化为“圣人言” 。
圣人言什么?为天地立仁心,为思维立乾坤,为人类福祉谋万寿无疆。“传不习乎”应该理解为洗心之学的真谛,具体而微指《易传》,因为《易》为群经之首。
也可以具体指《诗经》,孔子说“《易》之为书也,不可以为典要;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鸟兽草木之名,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你知道唐诗 ‘红豆生南国’的含义吗?
其名称之音在指“书读通了,谓之‘亨读’,所以红豆就在《周南》、《召南》诗国中生长出来的”,‘此物最相思’是《系辞传》的领悟吗,是的,因为《系辞传》让唐诗推陈出新。
是唐诗的第一推手。曾参曰“传不习乎”,在方法论而言,具体指《系辞上下传》、《象传》、《彖传》、《杂卦传》《乾坤文言》等,《十翼》确系孔子亲自所治。
孔子曰:“一日三省吾身”的原文是什么?
孔子曰:“一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学而篇》
以下为原文:
《论语·学而篇》
作者:佚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以上为原文。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论语》以记言为主,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论是选择、探讨、交流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
论”读音为“lùn”,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部分汇编。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一日三省吾身,闲谈莫论人非意思就是一个人静心独处时要时常反省自己所犯的过错;和别人闲谈时切莫谈论他人的是非。选自清·金缨《格言联壁》 。
不急于批评别人是非,谈人是非事,自已也是是非人,即使置身其中,焉知局中事,何况非局中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看我们站在那角度,世事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各有不同的价值观,是非对错原本就难有一定的标准,将自我主观价值的判断量尺,拿来度量别人,是不客观的。
?
扩展资料:
上联讲严于律己,下联讲宽厚待人。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上联语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韩愈则进一步阐释:“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意思就是古代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又平易。
下联源出《文子·上义》:“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意思是说从古到今,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
这个不是孔子说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 学而》。
“一日三省吾身”的原文出自《论语·学而篇》第十三章,原文如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其中,“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的话,意为“我每天要反省自己三次”。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是儒家思想中的经典之一。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呢?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白话译文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扩展资料: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原文是什么?
“吾日三省吾身”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就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论语十则》是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著作。
全文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吾日三省吾身”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春秋孔子的《论语·学而》。
白话文意思是曾子说:“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是告诉人们“人无完人”的道理,人们在为人处事和学习中难免会有缺漏,失误的地方,要避免这种缺漏,失误,就必须每天检查反省自己,以便完善自己。
扩展资料
“吾日三省吾身”是告诫我们需要有反省自我的精神,类似的句子还有: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
白话文释义: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释义: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好的地方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地方,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