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形容八月十五的诗
- 2、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
- 3、八月十五的古诗词有哪些
- 4、八月十五的古诗词
- 5、形容八月十五的诗词
- 6、描写8月15中秋节的古诗都有哪些
- 7、描写八月十五的诗有哪些
- 8、赞美八月十五的诗句
- 9、八月十五的优美诗句
形容八月十五的诗
形容八月十五的诗如下: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赏析: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3、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赏析: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暑气已退,天地清净,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隐藏了光彩,让给月色,金风水露反射出耀人光芒。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4、中秋作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以及对自身行踪萍寄之感。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古诗如下:
1、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十五夜望月》。
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8、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9、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 《念奴娇 中秋》。
10、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诗句的特点
1、分行排列:分行排列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样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
2、饱含真情:没有情,无以谈诗,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诗人。
3、立意新颖:诗歌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4、联想自然: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
5、跳跃自如:诗歌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
八月十五的古诗词有哪些
八月十五的古诗词如下:
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故乡,通过描绘床前的月光和疑似地上的霜,来表达他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而最后两句则通过形象的描绘,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无云境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杯酒满城月,一半孤一半圆。
久病将看秋月晚,年老不知年少愁。
是非成败转头空,白发几多黑尽头。
诗人以中秋为背景,通过对月亮和酒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团圆的向往和对人生易老的感叹。最后一句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短暂的深刻理解。
3、《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的月亮,通过对月亮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命的无奈。
4、《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云柯。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诗人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月亮和饮酒向嫦娥倾诉内心的情感,表达了他对白发欺人的无奈和对清光更多的期望。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反抗。
5、《阳关曲·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人在中秋之夜怀念远方的亲人,通过描绘月亮和夜晚的清寒,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团圆的向往。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命的无奈。
八月十五的古诗词
八月十五的古诗词如下: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人以反诘的语气,表达出对明月出现时间的疑问和感叹,这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遇的追问。接着,诗人又以自我劝慰的口吻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的孤独和无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是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诗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出明月在夜空中的美丽形象,同时也表达出对人间温暖的依恋。最后,诗人以祝福的方式结束全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对所有人的美好祝愿,也是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2、《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词人以回忆的方式,描述了去年元宵节时的热闹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温馨和喜悦。然而,主人公的情感却是复杂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表达了对失去的爱情和幸福生活的痛苦和遗憾。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词人再次回到现实,描述了今年元宵节依旧美好的场景,但是,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达了主人公思念旧情而不得见的痛苦和悲伤。这种情感的描写十分细腻,让人感同身受。
欧阳修的影响:
1、文学贡献: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学创作主张清新、自然、简明,反对浮华和形式主义。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以《秋声赋》、《醉翁亭记》为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思想价值。
2、学术贡献: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目录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著作《诗经》、《论语》、《孟子》等注释本对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他的《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史书也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3、思想贡献:欧阳修的思想较为开明和进步,他主张尊重自然、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保守思想。他的这种思想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
4、政治贡献:欧阳修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情怀的文人,他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改革,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他的《秋声赋》等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和民族精神的深切关切,成为后世人们所敬仰的爱国文学作品之一。
形容八月十五的诗词
形容八月十五的诗词如下:
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释义: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赏析:此诗句是诗人发散想象,将神话传说中的嫦娥与现实的人联系了起来,诗句本身并不如其他中秋诗作一样惆怅哀绵,反而十分的轻松,读来并不让人觉得空虚。
诗人运用了巧妙的联想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之感,可谓是恰到好处。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让人们知道了中秋必看月赏桂的民俗,这也是古代中秋佳节的重要活动,让人仿佛隔着时空看到了当时的美好场景。
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释义: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时所创作的,整组诗的主基调较为悲伤苍凉,此诗句是诗作的首联,诗人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出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愁思。
“归心折大刀”指的是月宫中的吴刚被罚砍桂花树,诗人认为吴刚本身也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一心想回到人间,回到自己的家乡,归乡情感之强烈,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诗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3、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释义:准知道今晚的月亮十分团圆,江潮欲来,秋风已带着九月的清寒。
赏析:此诗句是诗作的首联,首句就点明了中秋。这一年中秋适逢晴朗,诗人预知月亮会很圆,心情也倍加欣喜。
次句写晴秋的夜晚,风里带有霜气,虽在仲秋,但因地近钱塘江入海之口,已有九月的寒意。诗人设想自己在月夜看潮,海滨一定是比较清冷的,而景象一定也更加奇妙。
描写8月15中秋节的古诗都有哪些
描写8月15中秋节的古诗如下: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赏析: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异乡的夜晚,对月亮的沉思和深深的思乡之情。月亮作为诗歌的主题,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离乡的孤独。
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宋·苏轼
赏析: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明月的深深敬仰。月亮被描绘成一个美丽的玉盘,象征着美好和团圆。诗人的感叹和惋惜也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深深思考。
3、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离失所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弟弟的深深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最后两句揭示了战乱带来的痛苦和分离,使得诗人更加渴望团圆和和平。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以及人们对月亮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中庭、树、鸦、露、桂花等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生。《中秋月》宋·晏殊
赏析:该诗以中秋月夜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乡思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月影、夜色、冷清的场景,引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诗人也借用了中秋的典故,将月亮与嫦娥、玉兔等元素相结合,使诗歌更富有传统文化内涵。
描写八月十五的诗有哪些
描写八月十五的诗如下:
1、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中秋夜晚景象的诗句。诗人通过对昨夜和今夜风景的对比,表达了对往年中秋时节的怀念和对当下美好时刻的赞美。
“昨风一吹无人会”这句诗意味着在昨晚的风中独自欣赏月光的人少之又少。或许因为种种原因,无人能够与诗人共赏中秋之夜的美景,强调了寂寞和孤独感。
“今夜清光似往年”则揭示了今晚的明亮的月光犹如以往的年份一样美丽。这里,诗人回忆起过去的中秋夜晚,将其与现在的情景进行比较,暗示了他对往昔时光的留恋和对传统习俗的延续。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这句诗描述了中秋夜晚的明亮月光,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在这个夜晚,人们纷纷仰望天空,希望能与月亮产生一种心灵的共鸣。这里不仅暗含着对月亮美丽的赞美,也折射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展示了诗人对于孤独和思念的思考。他感叹着自己无法确定秋思属于谁,即无法确定思念之情由谁而起。这或许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的思念对象或者对于他人的思念之情的困惑和茫然。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和思念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于遥远的亲人、爱人或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内心的独白,唤起了读者对于情感与思念的共鸣。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月光下追寻心灵寄托、探寻归属的深切渴望。
3、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中秋夜晚在山中错过观赏月亮的诗句。诗人通过对山中夜晚和无法观赏月亮的描述,表达了对美景的遗憾和心灵上的空缺。
“山中夜来月”这句诗描绘了在山间夜晚的月光。山林间的夜晚通常清幽宁静,月亮的明亮照耀下,给人带来一种神秘的氛围和宁静的感受。
“到晓不曾看”则表达了诗人未能欣赏到月亮的遗憾。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诗人错过了观赏月亮的时机,直到黎明来临也没有目睹到月亮的美景。这里所描述的情景传递了一种错失、遗憾和心灵上的失落。
赞美八月十五的诗句
赞美八月十五的诗词:
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出自宋代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
译文: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译文: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3、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
译文: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
4、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译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
5、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出自清代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八月十五的优美诗句
八月十五优美诗句如下: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离乡望月思念远方亲友和妻子的五言律诗。诗中以明月为媒,抒发了诗人对远人的深情怀念,语言清淡素雅,意境幽远深邃,风格沉着缠绵而不见感伤。这首诗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有着深远的影响。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赏析:诗人用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等意象,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了初春山村黎明的景色。同时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语言明净,含蓄有致,风格秾艳精致。
3、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赏析:诗人借月写怀人的佳句。诗人用冰壶和玉斧两个意象,形容月亮的清冷和光华,同时也暗示了月宫中嫦娥的孤寂和愁苦。诗人以问句表达了对嫦娥的同情和惋惜,也折射出了自己对远方亲友和情人的深深思念。
4、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赏析:诗人观赏钱塘江潮水和中秋明月的佳句。诗人用“斗成”一语,形容潮水和月亮的壮观景象,既有竞争之意,又有相辅相成之意。诗人以“偏只到”一语,表达了对这种奇观的惊喜和珍惜,也暗示了这种景象的难得和短暂。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这句诗运用了“婵娟”一词,既指月亮,又指嫦娥,寄托了诗人对天上神话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