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大喜功,好大喜功的解释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7 14:36:22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好大喜功是什么意思

"好大喜功"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追求名声和荣誉的人。它通常有贬义,表示此类人过于追求自己的得失和表现,而忽视了实际的贡献和长期的积累。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个人利益或虚荣心驱使,而忽略了团队协作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好大喜功"的意思可以解读为:过分追求短期的成就和个人荣誉,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事情。这种行为常常被认为是不负责任和炫耀的表现,对于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持之以恒的努力、团队合作和为整体利益着想,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功绩和荣誉。
"好大喜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为了显示自己能力或者获得功绩而过分追求表现,不顾实际情况和长远利益。通常是贬义用词,表示对于这种行为的不满或者批评。
好大喜功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为追求功劳、表现出过于热衷、炫耀的心态和行为。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形容那些过分追求个人名利、追逐功劳的人,通常带有贬义。
好大喜功的成语中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好大”、“喜”和“功”。其中,“好大”表示偏爱、倾向于;“喜”表示喜欢、乐于;“功”表示功劳、成就。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过于追求个人的功劳和荣誉,表现出过分热衷、炫耀的心态和行为。
好大喜功的人通常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形象,他们追求功绩和荣誉,渴望被人赞扬和认可。他们常常忽视集体的利益和团队合作,只关注个人的表现和成就。这种心态和行为往往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和反感。
好大喜功的人往往表现出自夸、吹嘘、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绩,为了争取更多的荣誉和奖励,可能不择手段,甚至不顾道德和公平。这种行为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和不信任,也容易导致团队的不和谐和矛盾。
好大喜功的心态和行为往往会对个人和团队产生负面影响。个人过于追求功劳和荣誉,可能会忽视实际的工作效果和质量,造成工作的不稳定和不可持续。同时,团队内部的合作和协调也会受到影响,难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
因此,好大喜功是一个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过分追求个人功劳、喜欢炫耀和追逐荣誉的人。我们应该避免好大喜功的心态和行为,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以实际行动来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荣誉。

好大喜功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注音一式 ㄏㄠˋ ㄉㄚˋ ㄒㄧˇ ㄍㄨㄥ 汉语拼音 hào dà xǐ gōng 出处 宋?罗泌《路史?前纪》卷四:「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释义 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用以形容铺张、浮夸、爱出风头的作风。 例句 你在人前夸大嘴,说我怎样的好大喜功。(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做人要脚踏实地,万万不可好大喜功。

好大喜功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

您好,好大喜功一般比喻一切脱离实际,一心只想做大事、贪大求功的浮夸作风。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宾语或分句,多含贬义。
成语拓展:
好大喜功(拼音:hào dà xǐ gō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新唐书·太宗本纪》。
唐太宗李世民
好大喜功意思是比喻一切脱离实际,一心只想做大事、贪大求功的浮夸作风。
赞曰:“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太宗本纪》),成语"好大喜功"就提取于此。
李世民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却因为好大喜功,一心想扬威异域,居然以一次败仗结束了自己的戎马生涯,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寓意一个人长期身居要职,在听到讴歌与颂扬声的同时,要学会理性对待,俭朴自持并谦虚地听取逆耳的忠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语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的第二代君王,当年他跟随父亲李渊趁隋末之乱起兵,南征北战,打了无数胜仗,为平定中原,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渊起兵反隋后,即挥师从太原向都城咸阳进发,经过霍邑时,遇到了隋朝大将宋老生的顽强抵抗。而且老天也不帮忙,连日阴雨,大军的粮食也快吃完了,李渊就打算退回太原。
李世民说:“我们已经昭告天下,起义反抗暴隋,就应该一直打到咸阳,夺取天下。如果退回去据守太原,那就是反贼了。”李渊不听,仍传令撤军。李世民见部队开始后撤,忍不住号啕大哭,李渊很吃惊,就问他为什么。
李世民说:“撤兵,士气自然会低落,敌人则会从背后趁机追杀,不要多久我们就会被杀死了,所以我伤心啊!”
李渊一听,顿时醒悟,立即派李世民去追回了大部队。不久,雨停了,李世民一马当先,领着将士们英勇奋战,终于攻下了霍邑,扫清了西进咸阳的障碍。
李渊建立唐王朝后,就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是李建成的才干和功劳远远比不上李世民,他担心终有一天李渊会让李世民来取代他,就密谋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知道后,先下手为强,杀了李建成。李渊见木已成舟,只好让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生产,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国家很快兴旺发达起来。
李世民对历代帝王功成业就后诛杀功臣的做法感触很深,为了提醒自己别忘了功臣们的业绩,他让人画了二十四个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在李世民统治下,国家兴旺,政治清明,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新唐书》的作者把李世民比做古代周武王那样的圣明君王。但也指出他晚年好大喜功,为了扩大唐朝势力,领兵亲征辽东,为后人留下了话柄。

?好大喜功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宋·罗泌《路史·前纪》卷四:「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释义】: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读音】:hao da xǐ gōng 【近义词】:沽名钓誉 好高骛远 【反义词】:脚踏实地 老成持重 稳扎稳打 【例句】: 1.然而,总体而言他不是好大喜功的类型。 2.草率的银行,好大喜功的官员,贪婪的外国投资者;很多方面都被认作是中国经济过热的罪魁祸首。 3.好大喜功的戈夫先生说他要把「钟形曲线向右移」,即对所有学生提高要求。 4.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不良作风,具体表现为:一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5.但 *** 仍然好大喜功,而且迟迟做不好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比如这个国家的法庭耗时甚长才使一个合同被强制执行。 6. *** 人可能会批评薄的好大喜功,但是他们对于他最令人瞩目的投资会持保留意见:投资150亿美元兴建了80万套廉租房用于租给穷人。 7.没错,洛杉矶拥有一份有份量的文件《2010年自行车计划》,不过没人相信这份文件将比此前70年代和90年代公布的两份同样好大喜功的展望自行车愿景的文件走得更远。

好大喜功的解释

好大喜功的解释[crave for greatness and success] 原指封建帝王 喜欢 炫耀 武功。现指一心想干大事,贪大功。亦 形容 铺张浮夸的作风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欲无 夷 狄,是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之过。—— 宋· 朱熹《郑公艺圃折衷》 详细解释 喜爱干大事,建大功业。今多用以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办事铺张浮夸。 《新唐书·太宗纪赞》 :“至其牵於多爱,复立 浮图 ,好大喜功,勤兵於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围》 :“离间其 左右 ,既侈其好大喜功之念,又发其殴贤用佞之心。” 柳青 《创业史》 第一部第十八章:“唉唉!他原 不是 好大喜功、喜欢为公众事务活动的人呀。” 词语分解 好大的解释 .喜好做大事。《管子·侈靡》:“贱寡而好大,此所以危。” 郭沫若 等集校:“好大即好大喜功之意。” 明 何 景明 《功实篇》:“ 汉武 之才,过於 文景 ,承三世之富厚,不易纪而虚耗者,好大无厌也。” 喜功的解释 . 自负 其功。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魏文侯 攻 中山 。 乐羊 将,已得 中山 ,还,反报 文侯 ,有喜功之色。”.喜立大功;贪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间有 建议 征勦者,非以为好

好大喜功是什么意思


【解释】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出处】宋·罗泌《路史·前纪》卷四:“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示例】你在人前夸大嘴,说我怎样的~。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近义词】好高骛远、沽名钓誉
【反义词】稳扎稳打、脚踏实地、老成持重
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出处〗宋·罗泌《路史·前纪》卷四:“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原指封建帝王喜欢炫耀武功,现指一心想干大事贪大功,亦形容铺张浮夸的作风.
好大喜功 [ hào dà xǐ gōng ]
【解释】: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出自】:郭沫若《屈原》第二幕:你在人前夸大嘴,说我怎样的好大喜功。
好大喜功的反义词:稳扎稳打 [ wěn zhā wěn dǎ ]
【解释】:扎:安营。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出自】:毛泽东《关于情况的通报》:“我们的方针是稳扎稳打,不求速效。”
扩展资料
好大喜功的近义词:
一、好高骛远 [ hào gāo wù yuǎn ]
【解释】: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自】:秦牧《画蛋·练功》: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
二、沽誉钓名 [ gū yù diào míng ]
【解释】: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同“沽名钓誉”。
【出自】:《“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并非沽誉钓名,不过稍尽棉力。”

喜功好大是啥意思

喜功好大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过于追求功名和成就,好大喜功,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追求表面上的荣誉和成就感。
1.喜功好大的意思
喜功好大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过于追求功名和成就,好大喜功,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追求表面上的荣誉和成就感。
2.喜功的含义
喜功指的是一个人过于追求功名和成就,追求表面上的荣誉和成就感,而不顾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这种追求功名和成就的欲望往往来自于个人的虚荣心、自尊心或对他人评价的依赖。这样的人常常只关注自己的表面形象和短期利益,而忽视了深入学习、实践和成长的过程。
3.好大的含义
好大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表现有过高的评价和期望,自视甚高,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实际表现有一种不切实际的估计。这种过高的评价和期望常常导致他们过度自信、自命不凡,并且对别人的建议和批评缺乏接受能力。
他们往往自以为是、武断蛮干,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容易陷入错误的决策和行为中。
4.喜功好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喜功好大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过于追求功名和成就,好大喜功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表面形象和短期利益,忽视了深入学习、实践和成长的过程。他们常常以追求表面的成功和荣誉为目标,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实力的培养。
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导致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无法应对,容易陷入迷茫和失败。
综上所述,喜功好大意味着一个人过于追求功名和成就,好大喜功,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追求表面上的荣誉和成就感。这种行为往往源于个人的虚荣心和自尊心,以及对他人评价的依赖。这样的人常常只关注自己的表面形象和短期利益,忽视了深入学习、实践和成长的过程。
因此,我们应当警惕并避免“喜功好大”的心态,注重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追求真正的内在成长和长久的成功。

好大喜功什么意思?

词目 好大喜功 发音 hào dà xǐ gōng 释义 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近义词 好高骛远沽名钓誉 反义词 稳扎稳打脚踏实地 引用 《隋唐演义》第36回 观文殿虞世南草诏 爱莲亭袁宝儿轻生 ...                调寄“临江山”  炀帝 好大喜功 ,每事自恃有才,及至征蛮草诏,便觉江郎才掩。宝儿素性憨... 《隋唐演义》第37回 孙安祖走说窦建德 徐懋功初交秦叔宝 ...。主上摧刃父兄,大纳不正,即使修德行仁,还是个道取顺守。如今 好大喜功 ,既建东京宫阙,又开河道,土木之工,自长安直至余杭,那... 《隋唐演义》第76回 结彩楼嫔御评诗 游灯市帝后行乐 ...游幸昆明池,大宴朝臣。这昆明池,乃是汉武帝所开凿。当初汉武帝 好大喜功 ,欲征伐昆明国,因其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极为险要。故特... 《前汉演义》第一回 移花接木计献美姬 用李代桃欢承淫后 ...言文景,两相比例,颇若同揆。传至孝武,与祖考全不相同,简直是 好大喜功 ,仿佛秦始皇一流人物。秦皇好征伐,汉武亦好征伐,秦皇好... 《前汉演义》第三回 封泰岱下山避雨 过湘江中渡惊风 ...承平,何必再出巡游,饱受那风霜雨露,跋涉那高山大川呢?那知他 好大喜功 ,乐游忘倦,还都不过数月,又想出去巡行。默思去年东巡时... 《前汉演义》第五十八回 嗣帝祚董生进三策 应主召申公陈两言 ...为景帝身后隆恩。  太子彻嗣皇帝位,年甫十有六岁,就是 好大喜功 、比迹秦皇的汉武帝。回顾本书第一回。尊皇太后窦氏为太皇... 《两晋演义》第六十六回 救孤城谢玄却秦军 违众议苻坚窥晋室 ...封桓冲子谦为宜阳侯,仍令江淮 *** ,防备秦寇。  秦王坚 好大喜功 ,日思统一,尝就渭城作教武堂,命旁通兵法的太学生,教授... 《南北史演义》第三十二回 假仁袭义兵达江淮 易后废储衅传河洛 ...宏殁后谥法。能复古,如何恩义两乖离!  魏主远贤近色, 好大喜功 ,闻得南朝屡杀大臣,众心不服,复乘隙起兵,进攻南阳。欲... 《南北史演义》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抚启民汗 幸河西穷讨吐谷浑 ...。  -------------  本回述炀帝之 好大喜功 ,北巡西讨,可谓隋朝极盛时代。突厥内附,启民可汗恭顺无... 《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八回 闻乱惊心辽主遄返 乘丧夺位燕王受拘 ...”前责人,后责己,尚非愚愎者比。看官听着!辽主德光,也是一个 好大喜功 的雄主,此番大举入汴,到处顺手,已经如愿以偿,但他尚思... 《元史演义》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军尽没 讨安南两次无功 ...人赵彝等,来元修好,奏称日本可通,请世祖遣使东往。世祖本是个 好大喜功 的雄主, 好大喜功 四字,是世祖一生注脚。一闻赵彝等言,自... 《明史演义》第二十七回 梅驸马含冤水府 郑中官出使外洋 ...,多半漂去,等到日暮风息,只剩了十多艘,所失不可胜计。惟成祖 好大喜功 ,因郑和出洋以后,虽不获建文踪迹,却能使南洋各国,尽行... 《明史演义》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杀敌擒渠 出北塞铭功勒石 ...且至下回表明。  ----------  明代之 好大喜功 ,莫如成祖,观其讨安南,征漠北,莫非穷兵黩武之举。彼盖... 《明史演义》第三十回 穷兵黩武数次亲征 疲命劳师归途晏驾 ...全国之赋税,糜费于无足重轻之边事,可已不已,计毋太绌。要之一 好大喜功 之心所由致也,迨中道弥留,始言夏原吉爱我,晚矣。好酒者... 《清史演义》第三十六回 御驾南巡名园驻跸 王师西讨叛酋遭擒 ...内附,想借清朝兵力,灭掉达瓦齐,自己好占据准噶尔。巧遇乾隆帝 好大喜功 ,听了阿睦撤纳的言语,决计用兵。会准部小策零属下萨拉尔... 《清史演义》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宫截发 征缅甸大将丧躯 ...衰矣。明瑞猛将,孤军征缅,徒自丧躯,可为太息。高宗不悟,犹以 好大喜功 为事,其亦可以已乎。  ... 《清史演义》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禅承帝统 白莲教倡乱酿兵灾 ...  清高宗决意内禅,自谓不敢拟圣祖,此是矫饰之论。高宗 好大喜功 ,达于极点,十全备绩,五世同堂,谕旨中屡有此语;但尊不... 《民国演义》第八十九回 筹军饷借资东国 遣师旅出击南湘 ... 且说冯总统国璋,自悼亡后,免不得见物怀人,犹留余痛。偏这位 好大喜功 的段总理,时来絮聒,今日借款,明日调兵,说得天花乱坠,... 《新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 ...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 好大喜功 ,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然《春秋》之法,常责备...

好大喜功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喜爱干大事,建立大功业。现多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办事铺张浮夸。
【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太宗本纪》。
隋朝末年,朝廷腐败,国势衰竭,李渊乘机率兵反叛,节节胜利。在从太原向都城咸阳进发,经过霍邑时,遇到了隋朝大将宋老生的顽强抵抗。他的儿子李世民见部队开始后撤,忍不住号啕大哭,李渊很吃惊,就问他为什么哭,李世民说:“撤兵,士气自然会散漫,敌人则会从背后趁机追杀,不要多久我们就都会被杀死了,所以我伤心啊!”
李渊一听,顿时醒悟,派李世民去追回大部队。李世民一马当先,领着将士们英勇奋战,终于攻下了霍邑,扫清了西进咸阳的障碍。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生产,还广开言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人才,善于纳谏,国家很快恢复了战乱造成的创伤,逐渐兴旺发达起来。
在李世民统治下,国家兴旺,政治清明,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新唐书》的作者把李世民比作是古代周武王那样的圣明君王。但也指出他晚年好大喜功,为了扩大唐朝势力,不断扩充疆域,领兵亲征,这又成了他不光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