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党五虎上将,国民党的所有名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7 13:26:54 浏览5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国民党五虎上将是哪5个?

熟悉在中华民国史,了解蒋介石底细的人都知道,蒋介石的发迹跟黄埔军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这十几年的期间,替蒋介石包打天下的共有5个将领,他们是何应钦、刘峙、钱大钧、顾祝同、蒋鼎文,这5个人都在黄埔军校出任过教官,最为蒋介石所倚重,当时有人把他们5人称之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李代总统的兵比较厉害
五虎上将是指国民党早期称赞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战功卓著的5位将军,他们是卫立煌、陈诚、蒋鼎文、顾祝同和刘峙。这5个人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这十几年的期间,替蒋介石包打天下,并且都在黄埔军校出任过教官,最为蒋介石所倚重。所以称为五虎上将。
我们对新中国的十大元帅都非常的熟悉,那国军中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你们了解吗?
国民党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蒋介石麾下还有一个“五虎上将”之说,指北伐和中原大战中能征善战、战功显赫的五——名嫡系将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这五名上将,刘峙赫然居于首位。
扩展资料
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刘峙:
刘峙是闻名遐迩的“猪”将军,长期传为不会打仗,但其实多为误传。抗日战争以前,他在蒋介石嫡系将领里可谓战功赫赫,是地位仅次于何应钦的黄埔教官。
刘峙1892 年6 月生于江西吉安,穷苦农家出身,父亲早亡,母亲几度改嫁,他少年时代颠沛流离,遍尝人间疾苦、世态炎凉。
1920年,刘峙担任援赣军第四军四支队一名营长,与广西军阀陆荣廷部队作战时,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受到第二军前敌总指挥蒋介石的赏识。
淡水战役中,当教导二团团长王柏龄临阵脱逃,战线岌岌可危之际,刘峙奉何应钦之命连夜率领二营官兵赶来增援,毅然下令全营上刺刀,进行猛烈反冲锋,将正为胜利欣喜的敌军杀得狼狈逃窜,一举扭转危局。
1930年3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后,刘峙担任第二军团总指挥,率部转战东西,斩关夺隘,屡败对手。后来还打败了阎锡山麾下有名将之称的傅作义,重占济南,再次扭转了战局。
1932年6月,刘峙担任中路军副司令官(司令官为蒋介石),“围剿”中共的鄂豫皖根据地,与他的黄埔一期学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对敌。他指挥所部步步为营,最终拿下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新集和金家寨,迫使徐向前与张国焘匆匆千里长征。
参考资料:人民网—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
参考资料:人民网—刘峙:位居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却被称"猪"将军

国军中的五虎上将是哪五位

五虎上将是指国民党早期称赞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战功卓著的5位将军,他们是虎将卫立煌、干将陈诚、蒋鼎文、忠将顾祝同和福将刘峙。这5个人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这十几年的期间,替蒋介石包打天下,并且都在黄埔军校出任过教官,最为蒋介石所倚重。所以称为五虎上将。
国民革命军五虎上将:卫立煌,刘恃,顾作同,蒋鼎文,陈诚(排名不分先后)。此五人为蒋介石很倚重(注蒋鼎文非蒋介石亲人,容易误解)
国名党五虎上将分别是:薛岳,胡琏,陈明仁,孙立人与王耀武。
“干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虎将”
孙立人,薛岳,,张灵浦,胡涟,杜律明
五虎上将是指国民党早期称赞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战功卓著的5位将军,他们是卫立煌、陈诚、蒋鼎文、顾祝同和刘峙。这5个人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这十几年的期间,替蒋介石包打天下,并且都在黄埔军校出任过教官,最为蒋介石所倚重。所以称为五虎上将。

国民党五虎上将是哪5个?

国民党蒋介石的军事集团里战将如云,内有五人能征善战,屡被重用,人称“五虎上将”:“干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飞将”蒋鼎文、“虎将”卫立煌。五人后来都担任过战区司令以上高职;刘峙曾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司令;顾祝同曾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蒋鼎文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陈诚曾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参谋总长;卫立煌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司令。

国民党五虎上将是哪5个?

国民党五虎上将:陈诚,顾祝同,刘峙,蒋鼎文,卫立煌

国民党五虎上将都是怎么死的

国名党五虎上将分别是:薛岳,胡琏,陈明仁,孙立人与王耀武,都是病死的。
薛岳(1896.12.27—1998.05.03)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客家人。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国军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此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一次十分重大的胜利。
胡琏,汉族,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北会东方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属陈诚的土木系,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他与胡宗南并称“二胡”,前者号称“金门王”,后者号称“西北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陈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今南桥镇洪源村)陈家岭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职。1949年8月4日率部在长沙起义,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74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
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省舒城县三河(今属肥西县)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毙敌2000余[1] ,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12000余 ,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攻克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乔美等地,共击毙日军3万3千余,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内战时曾于四平、 公主岭、德惠等地击败林彪。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
建国后,陈诚、顾祝同、蒋鼎文、刘峙在台湾病死,卫立煌在北京病死
国民党五虎上将是:杜聿明,孙立人,卫立煌,张灵甫,薛岳
1,杜聿明
1981年5月7日,因患肾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在遗嘱中,杜仍不忘统一大业,嘱其妻率其子女为祖国现代化继续作出贡献,“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
2,孙立人
孙立人于1990年11月19日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寿89岁。时任“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受政府训令,派陆军总司令部办理治丧事宜。故蒋中正遗孀宋美龄致送花圈,“总统”李登辉颁发褒扬令给予褒扬。
3,卫立煌
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现属包河区)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
4,张灵甫
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战役中战死,时年44岁。
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又名宗灵,字灵甫,又字钟麟,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生于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
5,薛岳
薛岳是1949年离开大陆的,在台湾待了近半个世纪,直至1998年病逝。
薛岳,字伯陵,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薛岳绰号“老虎崽”,原名薛仰岳(因其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其父以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而起名“仰岳”)抗日战争中,薛仰岳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在国民党将军中,薛岳素以能战、苦战、善战著称。抗战期间,更以四次指挥长沙会战饮誉中外,被日军称为“中国战神”、“长沙之虎”。
他更是因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立下辉煌功绩,被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自由勋章”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杜聿明
百度百科-孙立人
百度百科-卫立煌
百度百科-张灵甫
人民网-“抗日第一将”薛岳

国民党五虎上将分别是谁?

国民党到底有没有能打的将军?蒋介石也有自己的“五虎上将”,不过,这五虎恐怕会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因为杜聿明、薛岳这样的名将都不在其中!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这五虎上将都是何许人也。“干将”陈诚陈诚,在国民党内部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但是这个名号主要是关于党政方面的,要论军事的话,那陈诚的名声可就相当微妙了。陈诚,人送外号“小委员长”,可以说是蒋介石的心腹之一。蒋介石一生多疑,外宽内忌,但却对陈诚推心置腹,提拔他做亲信。而陈诚也对蒋介石极为忠诚。无论是北伐还是中原大战,陈诚都是鞍前马后。后来他打败傅作义,占领济南府,立下大功。抗战时期,陈诚晋升上将军衔,担任陆军参谋总长,称呼为“蒋介石的替身”。当然,陈诚这人虽然战绩卓著,但要是真的拉到战场上对付强敌,那可就有意思了。比如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抢占东北,国民党一开始派的是杜聿明,杜总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到了东北就用手上的纸面优势,把林彪打的相当难受。结果蒋介石一看杜聿明干得那么好,那就别干了,让陈诚过去摘果子吧!结果“小委员长”过去之后一通骚操作,把国民党军指挥得晕头转向,林彪站住脚跟后随即发动反攻,当时就把东北局势翻了盘,时人笑称“陈诚总长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意思就是在陈诚的英明领导下,外面全都是共军啦,沈阳的火车开不出去,只能从南站开到北站啦!1948年,蒋介石一看东北局势如此糟糕,只好把陈诚换了下去,叫他去台湾发展,给自己开辟块大后方。而陈诚没了兵之后立刻发挥出了行政上的特长,将台湾地区的国民党统治稳固了下来,最后让蒋介石成功在台湾立足。所以时人称,蒋介石不可一日无陈诚。1965年,陈诚病逝,终年67岁。“忠将”顾祝同顾祝同是国民党少有的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的上将军衔分为三种,一种是特级上将,只给蒋介石一个人,类似于“大元帅”,再往下,一级上将给李宗仁这样的超重量级人物,而二级上将则是国民党很多将领的最终归宿了。而顾祝同能干到一级上将,可见他对蒋介石有多么的“忠”。据说这是因为他童年极为不幸,从小就受继母百般虐待,所以在遇到蒋介石后,就把蒋介石当做贵人,对其极其忠诚。而北伐时期,他也打了几场胜仗,所以被蒋介石投桃报李,委以重任,最后甚至能被派去参加日本投降仪式,可见蒋介石对他的重视。但此人极其贪财,抗战时大发国难财,所以口碑极差,但因为他太过忠诚,所以蒋介石也一直惯着他。解放战争时期,顾祝同对我军束手无策,只能败退台湾,1987年去世,终年94岁。“福将”刘峙刘峙是五将之首,绰号“福将”。虽然现在人们对于刘峙的印象已经是“猪的战术一直被成功地运用着”了,但有一说一,北伐时期的刘峙还是相当支棱的,一点都看不出来他是曾经的“猪将”。无论是北伐,还是中原大战,刘峙的战功都挺硬的,打败过孙传芳,又击败过李宗仁和白崇禧,又干掉了石友三,说他是“有福之将”一点都不算夸张。1935年升二级上将。当然,这人也是“中山舰”事件和“412”中迫害革命人士的主要人物,只是解放战争时刘峙就拉了大胯。淮海战役虽然实际上是副司令杜聿明指挥的,但刘峙这位剿总正司令不但全程无作用,还因为照顾自家生意泄露军事机密,被蒋介石怒而罢免,1954年才被允许去台湾,后来也不担任要职了,1971年去世,享年79岁。“飞将”蒋鼎文“飞将军”这个词在国民党基本是个骂人的词,骂孙元良临阵脱逃,转进如风。但是用在蒋鼎文身上的话,的确是个夸人的话,因为他中原大战时期,行动迅捷,飘忽不定,辗转于各大战场之间,被称为“飞将军”。1935年升二级上将。然而抗日时期,蒋鼎文就基本是不会打仗了。后来又成了彻头彻尾的“腐化将军”,因为其主政期间滥用职权,大发国难财,贪腐金额巨大。但老蒋向来任人唯亲,所以即使如此都没法办他,最后还允许他随自己一同败逃台湾,1974年病逝,终年79岁。“虎将”卫立煌卫立煌于1939年晋升二级上将。他被誉为国民党最能干的将军,不光北伐和中原大战以及抗日战争立功,而且后来还做了第二任中国远征军司令,美国人对他夸赞有加。此外,卫立煌和我党关系非常不错,曾援助了八路军大批物资,还设宴招待了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等人。后来解放战争时期,卫立煌出国考察,逃避内战,结果陈诚在东北干的“火车南站通北站”,被轰下了台。老蒋一想,杜聿明已经被调走了,也就卫立煌能镇得住东北的远征军老兵,所以急电把卫立煌叫了回来。可惜卫立煌本事通天也难以挽回东北局势,辽沈战役结束后,卫立煌被蒋介石软禁,后来逃出,最后在我党的邀请下回归大陆,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唯一没有去台湾的“五虎将”。1960年在北京去世,享年64岁。

国民党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大元帅、十三太保

五虎上将 卫立煌 蒋鼎文 顾祝同 陈诚 冯玉祥
五虎上将 卫立煌 蒋鼎文 顾祝同 陈诚 冯玉祥
3L正确,五虎上将没有冯玉祥,而是有刘峙
五虎上将其实真正仗打得好的也就卫立煌。。。这个说法是从军阀混战的时候开始的。。。而实际上五虎上将后来的仗打的不好,尤其是刘峙,这个人其实不会打仗。
一楼的绝对错了.
五虎上将:卫立煌、陈诚、蒋鼎文、顾祝同和刘峙.
八大金刚:何应钦、刘峙、顾祝同、蒋鼎文、张治中、陈继承、钱大钧、陈诚
十三太保: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护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

老蒋五虎上将谁最强

老蒋五虎上将刘峙最强。
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经扶,号天岳,江西吉安人。早年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员,毕业后入滇军。
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官,为蒋介石的亲信,参加北伐战争,后历任师长、军长、第一集团军总指挥、“讨逆军”第二军团总指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1935年4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七七事变后,历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豫皖“绥靖”公署主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司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等职。
人物轶事
1936年12月8日,蒋介石飞抵河南洛阳,做50大寿,刘峙、商震、张学良等纷纷前往拜寿,张学良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蒋介石非但不听,还对张学良大加训斥,接着,蒋介石飞抵西安,在临潼扎下行营,准备对东北军、西北军督战,实施对陕北根据地发动更大规模的“围剿”。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率兵包围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刘峙

国民党的所有名将

胡宗南、黄维、陈明仁、曾泽生等等
这个太多了
比较著名的有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张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傅作义、戴安澜、张灵甫、王耀武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陈诚、顾祝同、卫立煌、刘峙、蒋鼎文
还有绰号“小诸葛”的桂系名将白崇禧,毛主席的老师程潜,川军枭雄刘湘、杨森,西北军统帅冯玉祥,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国民党军元老何应钦,蒋介石的办公室主任俞济时,海军名帅陈绍宽,“云南王”龙云等,著名的“红色将军”张治中等。
黄埔系名将也有很多
诸如郑洞国、廖耀湘、黄杰、胡琏、邱清泉、桂永清、周至柔、郭忏、胡宗南、汤恩伯、刘戡、李弥、文强、邱维达、罗广文、宋瑞珂等。
还有在抗日战争中英勇为国捐躯的名将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刘家麒、秦霖、饶国华、王铭章、王甲本、李家钰、武士敏、刘桂五等。

顾祝同的生平简历

顾祝同(1893.1.9-1987.1.17),字墨三。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一级陆军上将。江苏省安东(今涟水)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素有“驭将之才”声誉。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期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奉蒋介石密令,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顾祝同初为“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列名“五虎上将”,国民党军政高层“军中圣人”。在蒋介石早年的得力干将"五虎上将"中,顾祝同是唯一到台湾后晋升一级上将的,足见其在国民党军界的地位。 191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19年毕业后先任长江上游总部第四旅连长。1922年任粤军第二军参谋。1924年黄埔军校初创时任中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次年东征中任教导第2团营长、第2团团副,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师参谋长、副师长。1926年北伐中任第一路军第3师师长。次年9月任第九军军长。1930年2月蒋阎冯中原大战时,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洛阳行营主任。次年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年底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3年参与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任北路军总司令。1935年任重庆行营主任兼贵州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兼任西安行营主任。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1941年1月,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在安徽泾县策划指挥了皖南事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徐州绥靖主任等职。1946年任陆军总司令。1948年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49年4月,重任陆军总司令,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1950年3月去台湾,曾兼台湾“国防部”代部长。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7年1月17日卒于台湾。
人物:顾祝同   时代:近、现代   生卒:1893年-1987年   简介:民国高级将领,字墨三,涟水人。1911年就读于南京陆军小学,加入同盟会。因辛亥革命,学校停办,即参加北伐先遣支队,任排长。以后在国民党军队中迭任要职,并两度出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又曾连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被选为中评委主席团主席。在蒋介石早年的得力干将"五虎将"和"八大金刚"中,顾祝同是唯一到台湾后晋升一级上将的,足见其在国民党军界的地位。   191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19年毕业。   1922年任粤军第二军参谋。   1924年黄埔军校初创时任中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次年东征中任教导第2团营长、第2团团副,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师参谋长、副师长。   1926年北伐中任第一路军第3师师长。次年9月任第九军军长。   1930年2月蒋阎冯中原大战时,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洛阳行营主任。次年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年底任江苏省政府主席。   1933年参与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任北路军总司令。   1935年任重庆行营主任兼贵州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兼任西安行营主任。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   1941年1月,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在安徽泾县策划指挥了皖南事变。   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徐州绥靖主任等职。   1946年任陆军总司令。   1948年任国防部参谋总长。   1949年4月,重任陆军总司令,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   1950年3月去台湾,曾兼台湾“国防部”代部长。   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1987年1月17日卒于台湾。
顾祝同(1893.1.9-1987.1.17),字墨三。江苏省安东(今涟水)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素有“驭将之才”声誉。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期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奉蒋介石密令,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顾祝同初为“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列名“五虎上将”,国民党军政高层“军中圣人”。
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司令长官
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
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
顾祝同(1893.1.9-1987.1.17),字墨三。江苏省安东(今涟水)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素有“驭将之才”声誉。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期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奉蒋介石密令,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顾祝同初为“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列名“五虎上将”,国民党军政高层“军中圣人”。
百度百科里都有 这是个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