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7 10:24:11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十万个为什么故事有哪些?

十万个为什么故事如下:
第一章——水龙头:
1、人们是多久以前开始洗澡的?
2、为什么用水洗涤?
3、肥皂泡如何工作?
4、人为什么要喝水?
5、水能炸毁房子吗?
6、冰会不会爆炸?
7、为什么不能穿着冰刀鞋在地板上滑?
8、有没有不透明的水和透明的铁?
第二章——炉子:
1、人是什么时候学会取火的?
2、为什么火柴能被点燃?
3、人发明火柴多久了?
4、水为什么不会燃烧?
5、烧炉子的时候木柴去哪儿了?
6、为什么炉子火旺时会呼呼作响?
7、水为什么能灭火?
8、炉子之谜。
第三章——桌子及灶台:
1、厨房实验室。
2、什么是土豆?
3、为什么我们不吃生的土豆?
4、为什么炸的土豆有硬硬的皮,而煮的土豆却没有?
5、为什么上浆后的衣服是硬挺的?
6、面包的硬皮从哪里来?
7、为什么面包会变干变硬?
8、为什么和好的面团中放入酵母,面团就会胀起来?
9、为什么面包上有这么多小孔?
10、小面包的化学史。
11、为什么啤酒会咝咝作响并起泡沫?
12、什么是汤?
13、我们为什么要吃肉?
14、人造食品。
15、瓶子中的佳肴。
16、牛奶为什么会变酸?
17、干乳酪上为什么有小孔?
18、为什么干酪长期存放也不会变坏?
19、古时候人们吃什么?
20、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喝茶、喝咖啡的?
21、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吃?怎么吃?
22、英国的第一把餐叉。
第四章——厨房锅架:
1、七件东西——七个谜语。
2、为什么人们用这种材料做成这个东西,用那种材料做成那个东西?
3、什么材料最坚固又最不坚固?
4、为什么铁会生锈?
5、为什么白铁皮不像普通铁皮那么容易生锈?
6、铁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7、为什么生铁不像熟铁,而熟铁又和钢不一样?
8、“病”纽扣。
9、世上有黄色的铜吗?
10、除了瓦罐外,还有什么东西是用黏土做成的?
11、厨房瓦罐能教给我们什么?
第五章——餐具柜:
1、厨房瓦罐的富贵亲戚们。
2、谁发明了陶瓷?
3、瓷器生产的秘密。
4、我们的餐具柜中有用沙子做成的东西吗?
5、有硬的液体吗?
6、肥皂泡工厂。
7、不会碎的玻璃。
第六章——衣橱:
1、最后一站。
2、镜子的历史。
3、我们的衣橱里有些什么?
4、为什么衣服能保暖?
5、三件衬衫暖和,还是一件三件衬衫那么厚的衬衫暖和?
6、有空气做成的墙吗?
7、为什么夏天穿毛衣有害健康?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部涵盖了众多领域的知识性书籍,旨在解答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疑问和好奇心。该书以问答形式呈现,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历史等多个领域。十万个为什么旨在帮助读者拓展知识面,满足求知欲,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读者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科学原理等知识。这部书籍适合各年龄段的读者,可以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学到有趣的知识和常识。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
《十万个为什么》的名称是借用了苏联科学文艺作家伊林(真名为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
伊林又是取自英国作家、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个诗句:“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是一个虚指,用来形容许多。
从1961年的第一版问世至今,《十万个为什么》已连续出版至第6版,成为影响数代少年儿童成长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品牌的历史,背后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对的细心培育以及几代作者的呕心沥血,也承载着读者的殷殷期待。
2015年,为保护“十万个为什么”品牌的健康发展,少年儿童出版社就申请了“十万个为什么”商标,商标中的问号图案代表了孩子们纯真的脑海中千千万万个“为什么”,这些问号正是《十万个为什么》编纂的源泉。

十万个为什么是什么书籍?

科普书 十万个为什么》是中国第一本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分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农业、生理卫生5卷,初版即发行五百多万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61年1月出版。它并不是一本书,而是十万个为什么》并非真的有十万个问题,在俄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多。这个奇怪的书名最初出现在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句诗中:“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伊林便从这首小诗中截取“十万个为什么”作为这本书的名字,其本意是虚指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读者发掘。以“套”出版的作品。其内容非常广泛,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各类科学知识,文字不长,深入浅出,非常符合青少年读者的认知方式和阅读特点。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近年来,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层出不穷,把很多众所关注的学科前沿问题也纳入进来,大大丰富了这一品牌的内涵。
《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介绍了一些生活中常见、但不知道它发生或形成原因的现象或事物。
它是中国第一本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分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农业、生理卫生5卷,初版即发行五百多万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61年1月出版。
它并不单指一本书, 而是以“套”出版的作品。其内容非常广泛,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各类科学知识 ,文字不长,深入浅出,非常符合青少年读者的认知方式和阅读特点。
扩展资料:
此书由米·伊林始创作于1927年,两年后正式出版。不到五年,在科学尚不发达的中国几乎同一时间就出现三个不同的译本,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文化呈现出奇特的繁荣景象,“五四”以来知识精英们所提倡的“科学”也开始进入市民阶层的眼界。
参与推进伊林《十万》中译本传播的出版单位甚多。此书不但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50年代,其重印和再版又达高潮,不但开明书店一再印刷,异军突起的中国青年出版社也接手再版的工作。“文革”结束直至21世纪,还有一些新的版本推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万个为什么

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202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苏] 米·伊林。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依次从房间旅行记、灯的故事、时钟的故事、书的故事四个方面来安排内容。
内容简介:
《十万个为什么》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的代表作,书名取自英国小说家和诗人、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诗句:“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29年。
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被译介到中国,且出版单位众多,对我国的科普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老一代的科普作家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米·伊林的作品中受益。
作者简介:
米·伊林( l896—1953),原名伊利亚·马尔沙克,苏联科普作家、儿童文学家。米·伊林的作品作为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我国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50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
译者:王汶(1922—2010),我国著名女翻译家,1949年初在叶圣陶、周建人、戈宝权等人的关怀和帮助下开始文学翻译工作,译作甚多,五十年代前期以翻译介绍米?伊林等人的作品为主。除《十万个为什么》,还译有《森林报》《罪与罚》等。

十万个为什么大全

十万个为什么大全内容如下:
1.为什么人的大脑越用越灵?
勤于用脑的人头脑非常灵活,这是因为在用脑的过程中,脑血管供血充足,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这样就会使大脑更加发达,并可防治脑早衰。而懒于思考的人,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就比较少,脑细胞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保养,就有可能出现早衰。
2.为什么会有风?
因为空气流动,所以产生了风。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向和大小,即风向和风速;但对于飞行来说,还包括垂直运动分量,即所谓垂直或升降气流。大风可移动物体与物体(物质质量)方向。风的速度很快。
3.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瀑布是水流突然从陡崖上跌落下来而形成的水帘,声音震耳,气势雄伟。瀑布形成的原因很多,比如地壳的垂直运动使断裂处发生相对的升降,形成悬崖峭壁,从这些地方经过的河流就会形成瀑布。
另外,在河流的河床中,由于每段河床的岩石构造不同,抵抗河水侵蚀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河床的地形会形成差别。这也是形成瀑布的一个原因。此外,冰川、火山地形、海岸线受侵蚀、暗河等自然作用也会形成瀑布。
扩展资料:
《十万个为什么大全》是一本儿童百科全书,旨在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自然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这本书能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对于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探究精神非常有帮助。

十万个为什么是什么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刨根问底,什么都要问为什么,比如说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熟透的苹果脱离数目为什么会掉到底面而不是飞起来到天上。等等等等
十万个为什么,这里十万个只是一个虚数,搜集的问题太多,所以以十万这个数来表示
“十万个为什么”常常被用来比喻喜欢问问题的人。
其实,《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1961年出版的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读物(第一版),里面的文章大多以“为什么……”作为标题。几十年来,这套书先后出版了六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

十万个为什么是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讲述了关于日用品的科学知识,作者采用屋内旅行的方式组织内容,形式新颖独特,结构清晰完整。
全书共设有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六个章节,作者围绕每个“旅行站点”,针对该站点中常见的普通事物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又饶有兴味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用水来洗涤?为什么火柴会着火?为什么陈面包会发硬?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书名由来:
“十万个为什么”这个现在已经被我国广为采用的书名,最初是由伊林取自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一句话:“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当时的《十万个为什么》仅5万字,那是一本“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他会把简单的问题想得津津有味,讲得津津有味。

为什么叫《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介绍了一些生活中常见但不知道它发生的原因解释。
《十万个为什么》 是中国第一本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分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农业、生理卫生5卷, 初版即发行五百多万册。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61年1月出版。它并不是一本书, 而是以“套”出版的作品。其内容非常广泛,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各类科学知识 ,文字不长,深入浅出,非常符合青少年读者的认知方式和阅读特点。
扩展资料:
《十万个为什么》的名称是借用了苏联科学文艺作家伊林(真名为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伊林又是取自英国作家、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个诗句:“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是一个虚指,用来形容许多。
《十万个为什么》这一图书品牌是由位于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在1961年出版的,文章通常采用“为什么?”的标题,每一篇文章是几千字的科学普及作品。该品牌诞生50多年来,以其贴近读者的编辑形式、严格筛选的图文内容影响了无数求知道路上的读者。
从1961年开始,《十万个为什么》被业界视作图书品牌,大规模开发利用,同名图书层出不穷,但是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凭借其独特的编辑理念和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仍然成为广大读者的第一选择。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后,作为当时仅有的两家专业少儿出版社之一的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们很受鼓舞,一心想为孩子们出一些科普好书,打破当时科普读物非薄即少的现状,然而1958年,他们和全国人民一样经历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大跃进”,由于各方面都不成功,编辑们也从只讲速度、不讲质量的图书生产上停下来,思考只有注重质量才是正道。
1959年,他们就着手准备为高小、初中学生编一套自然科学“百科”式的回答各种问题的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稿实践,才逐步确立了突破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框框的编辑思路,为今后十万的编辑工作定了调,《十万个为什么》成为了中国科普图书中最响亮的品牌之一。
1970年6月起,对以前所出十四册再一次进行了修订,并增编了第十五至二十三册。
1995年,中央确立了科教兴国为基本国策。编辑们意识到全国上下这样的氛围,为全面更新老版本《十万个为什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他们从1995年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并直接将目标朝向“新世纪”。
正如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给新世纪版的贺信中指出的那样“人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未来世界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而中华民族要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个时候的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明白科学对于自己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教兴国”,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了,但是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洞悉读者对科学教育的需求变化,却成为少儿社的编辑们赋予“十万个为什么”不变的使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什么?

那是一套科学丛书啊,很多小孩子从小都看这个科学丛书的里面有十万个为什么呀。就是小孩子一个一个的提问的意思啊,一共有提问了十万个。然后人家当然也有十万个回答啦。这样小孩子就通过看这个书,能够增长科学知识啊!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以大众化、小百科全书式为特色的科普读物。最初由董纯才于1934年将苏联作家伊林的作品《十万个为什么》首次翻译成中文并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在1961年到1962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约人撰稿,发行了第一版,并被广泛阅读和收藏。这套书主要面向儿童和青少年,内容涵盖各个领域,旨在向读者讲解自然科学、生活常识、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问题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