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鲈鱼是什么鱼
鲈鱼,一般指花鲈。
花鲈,是花鲈科花鲈属鱼类。又名烂鲈、脆鲈、鲈鱼。
花鲈身体延长,侧扁,略呈纺锤形;吻较长,尖而突出;下颌比上颌突出,前盖骨后缘有锯齿;身体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在侧线以上及背鳍上散布黑色斑点;体被鳞,不易脱落;各鳍灰白色或灰黑色,背鳍条部后缘黑色;尾鳍浅叉形,边缘黑色。
花鲈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在我国沿海及各大通海江河均有分布,常栖息于河口。暖温性底层鱼类,常溯河洄游到淡水水域觅食,秋末到河口产卵,冬季回到近海。
花鲈性凶猛,摄食小鱼、甲壳动物等。能吞食大量对虾及梭鱼苗。
产卵期为9月中旬―11月,但也有极少数个体在4月产卵,产浮性卵。产卵地点于河口相邻海区的近岸。
花鲈是次要经济鱼类,是近海重要渔业对象,其鱼肉鲜嫩,除鲜销外还可制成咸干品。
花鲈性味甘、平,具有益脾胃,补肝肾,健筋骨,安胎之功效;适合慢性胃痛、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消瘦及胎动不安者食用。
鲈鱼养殖技术:
生活习性
鲈鱼生活在浅海河口,适盐广,幼苗在22‰左右盐度的海水中孵出,再溯河而上到咸淡水交汇的河口生活,并可进入淡水水域觅食生长,但成鱼多数在咸淡水中栖息。鲈鱼一次摄食量可达体重的5%至12%,捕食强度在春夏季节最强裂,鱼苗以挠足类和糠虾为饵,长至10厘米体长后则捕食小鱼虾。鲈鱼生长速度较快,繁殖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1月,鱼苗长至年底体长25厘米、重0.5市斤,6龄鱼体长达0.8米,最大的个体长达1米、重15至20公斤。人工养殖的鲈鱼长速更快,通常养殖280天可达一市斤以上。鲈鱼在14℃的水温以上就可正常觅食生长,在本地区可自然越冬,有利于隔年养殖成为大规格商品鱼均衡上市。
养殖条件
水质:鲈鱼可在淡水中生长,但根据其天然习性,养殖条件选择在有海潮到达的咸淡水水域更好,以河海口的鱼塭和围垦区最佳,水质盐度可在5‰以下,在盐度过高的水域养殖生长速度反而缓慢。此外,养殖水质要求清新和溶氧充足。
池塘:每口池塘的面积在8至15亩、水深2米以上,池塘过小,水体窄,溶氧不足,难以高产;池塘过大过深,不利生产操作。池塘要设进、排水涵闸分别通向进、排水河,不重复使用养殖水。
机械配备:每3亩水面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增氧机,这是高产养殖的基本条件;每口池塘配置1台以上的3千瓦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没有进、排水闸的池塘更有必要;此外还要视养殖面积和投喂量决定配置小杂鱼碎肉机。
为了保障生产的顺利,除了电源线路到塘头,供养殖机械使用,还要道路到塘头,以方便饲料和产品的运输。
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鲈鱼,体长侧扁,下颌长于上颌,肉坚实呈蒜瓣状,鱼鳔可制鱼肚,常清蒸食用。鲈鱼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极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入药,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补品。
体无鳞,散具颗粒状和细刺状皮突,无骨板。头部无鳞。各鳍均无鳞。侧线几平直,略上侧位,伸达尾鳍基底。背鳍连续,起点位于鳃盖骨后缘稍后上方;鳍棘部较短小,胸鳍宽大,腹鳍短小,尾鳍截形,微凸。
体腔中大,腹膜浅灰色。胃囊状,壁厚。肠短于体长,盘曲2次。幽门盲囊6个。无鳔。体黄褐色,具斑纹和斑点。吻侧、眼下、眼间隔和头侧具褐色条纹。鳃盖膜橘红色。体侧在背鳍第二至第四鳍棘下方具1条纹,伸达鳃孔上角,背鳍第五至第九鳍条下方和最后鳍条下方以及尾鳍基底各具2横纹。背鳍鳍条部,臀鳍、胸鳍和尾鳍具多条点列横纹。臀鳍橘红色。腹鳍白色,无斑纹。
鲈鱼百科
中文里共有四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原产新疆北部地区。目录1.生活习性2.形态特征3.分布范围4.养殖技术5.营养价值生活习性自然分布鲈鱼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栖息环境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东海、渤海较多。食性性凶猛,以鱼、虾为食。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形态特征体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及口盖骨均具细小牙齿。前腮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有3个大刺,后鳃盖骨后端具1个刺。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平直。体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部及背鳍有黑色斑点,斑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背鳍两个,仅在基部相连,第1背鳍为12根硬刺,第2背鳍为1根硬刺和11-13根软鳍条。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7至9枚,背鳍、臀鳍鳍条及尾鳍边缘为灰黑色。鲈鱼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东海、渤海较多。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与准备工作池塘面积以3300m2-6600m2为宜,水深2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设施、交通方便。放养前需干池清淤、平整护坡,每公顷用生石灰750kg-1050kg,保持池水10-20cm,浸浆泼洒。7天后加水至1m深,为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可一次施用二铵75kg/hm2,两天后池水变为油绿色即可放养。2、鱼种暂养与放养鲈鱼苗种目前多为海捕,春季海捕苗种约为2.5cm-4cm,经捕捞转运操作鱼体会有不同程度受伤,为提高养殖成活率,可先进行中间暂养。暂养方式以养殖池中架设40目网箱比较方便。每立方米水体暂养苗种2000-3000尾,用110-6-210-6氯霉素拨洒消毒,待摄食鱼糜后呋喃唑酮。前10天投喂卤虫幼体或海淡水技角类,桡足类,而后投喂新鲜鱼糜。鱼种培养至10cm左右,按1.5尾/m2投入养成池中。3、养成管理投喂,饵料以低殖杂鱼为主,辅以人工配料。鲈鱼抢食快,含量大,定时定量投喂很重要。投喂时要掌握鱼吃饱,又不浪费饵料。每次投喂先少投引鱼上浮抢食时再加大投喂量,待鱼下沉不抢食时中止投喂,日投饵次数和投饵量视季节而异。鲈鱼快速生长的适温季节、日投饵4-5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30%,低温的早春、晚秋,日投饵2-3次,占鱼体重的1-10%。巡塘检查,早晚巡塘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巡塘观察内容包括鱼体活动情况,池塘水色、气味、透明度变化及池塘防逃设施和敌害等。营养价值鲈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还含有维生素B2、烟酸和微量的维生素B1、磷、铁等物质。鲈鱼能补肝肾、健脾胃、化痰止咳,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可以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后妇女吃鲈鱼,既可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另外,鲈鱼血中含有较多的铜元素,铜是维持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功能发挥的不可缺少的矿物质。食用价值1.鲈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2.鲈鱼还可治胎动不安、产生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生妇女吃鲈鱼是一种既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的营养食物,是健身补血、健脾益气和益体安康的佳品,鲈鱼多为清蒸以保持营养价值。3.鲈鱼血中还有较多的铜元素,铜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的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铜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鲈鱼来补充。
鲈鱼怎么做好吃?
做法1:清蒸鲈鱼
准备食材如下:鲈鱼1条,青椒1根,红椒1根,生姜1块,大葱1根,蒸鱼豉油适量,油适量,食盐少许,料酒2汤匙
具体做法如下:青红椒,大葱,生姜,切丝放水里,将鲈鱼清洗干净之后,在正反两面打上刀花,然后淋上料酒,涂上一层细盐,放到蒸鱼盘上面,然后拿出一半的葱姜,辣椒丝放到鱼上面,蒸锅上汽之后,放入蒸锅,大火蒸7分钟,然后关火焖5分钟,鱼蒸好之后倒掉蒸鱼汤汁,再夹掉上面的葱姜辣椒丝,重新放上葱姜辣椒丝,淋入适量的蒸鱼豉油,然后用热油爆香,葱姜辣椒丝,即可!
做法2:豉汁蒸鲈鱼
准备食材如下:鲈鱼1条,青红椒各1根,生姜1块,大蒜3瓣,豆豉25克,食盐2茶匙,生抽1汤匙,蚝油1汤匙,料酒2汤匙,小葱1根,白醋1汤匙
具体做法如下:青红椒切碎,生姜拍扁剁碎,大蒜拍扁剁碎,豆豉稍微剁一下即可,小葱切葱花,除非葱花外,全部放碗里,加入1茶匙食盐,加入1汤匙生抽,加入1汤匙蚝油,加入1汤匙白醋,然后搅拌均匀备用!接着将鲈鱼处理清洗干净,然后用刀从鱼肚里面的脊骨切开鱼肉,让鱼肉跟脊骨分离,然后再鲈鱼身上抹上一层料酒,再抹上少许食盐,放入蒸鱼盘中,接着将刚刚混合好的豆豉料平铺到鲈鱼背上,放入蒸锅,大火蒸10分钟即可!
做法3:红烧鲈鱼
准备食材如下:鲈鱼1条,生姜1块,大蒜5瓣,豆瓣酱1汤匙,小葱1根,食盐2茶匙,生抽1汤匙,蚝油1汤匙,料酒1汤匙,水淀粉少许,老抽少许
具体做法如下:生姜切片,大蒜切片,小葱切葱花,鲈鱼清理干净之后,两面打上刀花,然后涂上料酒,再涂上一层食盐,接着起锅烧热,再加油烧热,油温6成热时,将鲈鱼放到锅里煎,煎至鲈鱼两面焦黄时将鲈鱼盛出备用,煎鱼油加热,放入姜片,蒜片,小火炒香,再放入1汤匙的豆瓣酱,小火炒出红油,再加入2碗清水,加入1汤匙生抽,加入1汤匙蚝油,加入少许老抽,大火煮开后,将鲈鱼放入锅中,盖上锅盖,中火煮5分钟,5分钟后汤汁不多时,淋入少许水淀粉,大火收汁,收汁的时候要轻轻推动,等到汤汁浓稠时即可出锅装盘,最后撒上葱花即可!
做法4:糖醋鲈鱼
准备食材如下:鲈鱼1条,松子2糖醋,葱1根,番茄酱5汤匙,白糖5汤匙,白醋1汤匙,食盐1茶匙,料酒1汤匙,淀粉适量
具体做法如下:将清洗干净的鲈鱼切去鱼头,再沿着鱼脊骨把鱼肉从鱼头到片到鱼尾的地方,两面的操作方法一样,去掉鱼脊骨,和鱼肚骨,留鱼尾连着两片鱼肉,然后在鱼肉上面先斜刀切刀花,再平刀片,尽量切长一点,一点要小心,不要把鱼皮给切断了,让鱼肉变成一条一条的,然后把鱼肉跟鱼头放汤盆里,加入姜片,料酒,食盐,胡椒粉,抓匀腌制一会,再裹上一层厚厚的淀粉,接着起锅加宽油烧热,油温8成热时,吊着鱼尾,这样鱼肉会往下垂,用汤勺舀起热油淋到鱼肉上面,炸至定型,再跟鱼头一起放到油锅里炸熟至表面焦黄,然后捞出,油温升高再复炸15秒,炸好后摆入盘中!再起锅,加油烧热,油温5成热时,加入5汤匙番茄酱,加入5汤匙白糖,加入1汤匙白醋,加入半碗清水,大火煮开,再淋入少许水淀粉,煮至浓稠,然后淋到鲈鱼上面,最后撒上松子和葱花即可!
做法5:酸汤鲈鱼
准备食材如下:鲈鱼1条,黄灯笼辣椒酱2汤匙,酸菜50克,小米椒5个,小葱1根,白醋1汤匙,食盐2茶匙,生抽1汤匙,蚝油1汤匙,鸡蛋1个,胡椒粉1茶匙,淀粉1汤匙
具体做法如下:酸菜切碎,将鲈鱼清洗干净之后,去头去骨,然后将鱼肉片成薄片,然后将鱼头鱼骨,加料酒,加盐腌制一会备用,鱼片放入汤盆,用清水抓洗两次,洗去血水,然后轻轻拧干水分,再加入1茶匙胡椒粉,加入1汤匙料酒,加入1茶匙食盐,加入1个鸡蛋清,然后顺时针搅拌均匀,再加入1汤匙淀粉,再次抓匀,再加入少许花生油,抓匀备用!接着起锅加油烧热,将鱼头鱼骨煎至焦黄盛出备用,煎鱼油烧热,下2汤匙黄灯笼辣椒酱,小火炒出黄油,再下酸菜小火炒香,然后放入鱼头鱼骨,加入适量的开水,加入1茶匙食盐,加入1汤匙白醋,加入1汤匙生抽,加入1汤匙蚝油,大火煮沸,煮沸之后,再煮5分钟,然后将所有的汤渣垫在汤盆底下,鱼汤再次煮开,将鱼片放入锅中烫熟,然后迅速用漏勺捞出,放入汤盆,再倒入汤水,撒上葱花和红椒点缀即可!
食材:鲈鱼一条、泡姜30g、泡椒30g、豆瓣酱20g、青花椒10g、老姜、大蒜、葱、芹菜、白糖、醋、料酒、盐、猪油、菜油。
做法:
1、提前将原料准备好,鲈鱼去掉内脏和鱼鳃清洗干净待用。
2、将泡椒、泡姜切碎;葱切成花;老姜一部分切成片,一部分切成姜米;大蒜切成沫;芹菜切成小颗粒待用
3、锅内倒清水下入葱结、老姜片、料酒、盐煮沸后,将鲈鱼下入锅中煮熟捞出待用
4、锅内下入混合油(猪油和菜籽油,会增加菜的香味)烧热后,下入泡椒、青花椒、泡姜、豆瓣酱、蒜米炒香,掺入清水,调入白糖、醋,最后勾芡收汁。
5、出锅装盘,撒上葱花和芹菜沫即可食用
1、煮鲈鱼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翻动,以免弄坏鲈鱼,影响美观。
2、为了增加成菜的滋味,食用了混合油即猪油和菜籽油,猪油的荤香和鱼肉结合,能使鱼肉更加细嫩美味。
3、因为泡姜、泡椒、豆瓣酱均有咸味,所有无需方盐,以免菜太咸
在一个就是清蒸鲈鱼
食材:鲈鱼、葱、姜、料酒、李锦记蒸鱼豉油、油。
做法:
1、将鲈鱼洗净,先用葱、姜和少许料酒腌一会儿,去腥。
2、然后放蒸锅蒸8分钟左右,注意时间到先不要开锅再焐几分钟为好。
3、把鱼取出后倒掉汁水,放上葱丝浇上李锦记蒸鱼豉油,然后再将烧热的油浇到鱼上即可。
剁椒蒸鲈鱼
食材:鲈鱼1条、剁辣椒适量、盐、植物油、酱油、生姜、葱。
做法:
1、将鲈鱼剖洗干净后,然后对剖开来放在盘里,在鱼身上切上几刀抹上少许盐和植物油。
2、接着把适量的剁椒铺在鱼身上,再撒一点生姜丝,沸水上锅蒸8-10分钟左右。
3、蒸好出锅后撒上葱花,再起锅烧热适量的植物油淋在鱼身上。
4、最后倒适量的酱油即可。
酸辣鲈鱼
食材:鲈鱼1条、西红柿2个、油、盐、蛋清、生姜汁、淀粉、料酒、白糖、白醋。
做法:
1、将鲈鱼洗净、切片,然后用调料腌制10分钟左右。然后加蛋清一个抓均再加淀粉抓均,下七成热油锅炸成金黄色。
2、西红柿洗净切丁,另起锅少许油炒,然后加适量水煮软。接着加白糖煮成蕃茄汁,加白醋调成酸甜味。
3、最后倒入炸好的鱼块一起翻炒均匀,裹上西红柿即可。
干蒸咸鲈鱼的做法食材用料
咸鲈鱼半条、葱少许、姜适量、蒜适量、香菜1棵、干红辣椒2、3个、鲜红辣椒1个、
桔子皮少许、黄酒1汤匙、白糖1茶匙、鸡精少许、红烧汁半汤匙、生抽半汤匙、醋几滴。
做法步骤
咸鲈鱼干放凉水中浸泡20分钟,中间换1次水,去除一些盐份;
将泡过的咸鲈鱼洗净,切大小合适的块;
将配料葱、姜、蒜、香菜、干红辣椒、鲜红辣椒准备好,除这些常见的配料外,还特别用了桔子皮,特别推荐,放了桔子皮,不仅可以帮助去除咸鲈鱼的腥味,而且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香气;
起油锅,油热后,放入葱、姜、辣椒爆香;
接着将切好的咸鲈鱼放入锅中煸炒
放一汤匙黄酒;
(这里可以用料酒代替,但黄酒的香醇和咸鲈鱼厚重的味道搭配,味道会更好)
放入一茶匙白糖,同时放入少许鸡精;
最后放入一汤匙红烧汁和生抽还有醋的混合汁,比例红烧汁和生抽1:1,
醋几滴就可以;
最后将炒过的咸鲈鱼装盘,放上桔子皮,上锅蒸10分钟即可。
小贴士
咸鲈鱼一定要用清水泡一下,去除它本身的一部分盐份,但也不能泡太久,具体要看你的鱼的大小和腌制程度;
鱼在蒸之前炒一下,可以去除鱼的腥味,也可使做出的鱼更香;
喜欢的话可以试着放一两片桔子皮,会有很特别的味道;
加黄酒比较好一些,理由上面说了,味道会锦上添花,没有用料酒代替;
要加一茶匙糖,可以中和鱼的咸,同时可以提鲜。
当然是清蒸了,有一道名菜叫清蒸鲈鱼,味道鲜嫩特别好吃,而且做法也很简单!
平时和家人就比较喜欢吃鲈鱼,因为鲈鱼刺少肉嫩,而且营养丰富,很适合做给老人和孩子吃,一般吃鲈鱼,我们都喜欢清蒸或水煮鱼片,很多餐厅里做的酸菜鱼,也是用鲈鱼来做的,口感嫩滑又没腥味,因为它的刺比较软且少,我们家吃鱼也基本上是选择鲈鱼的。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鲈鱼的一个新吃法,不蒸也不煮,孩子特别爱吃,吃过一次后总是三天两头点名要吃,香嫩又下饭,做法也简单,喜欢吃鱼的朋友可以试试。
食材准备:鲈鱼1条,鸡蛋3个,葱1块,葱头1小把,一个小米辣,料酒,冰块,盐,蚝油,胡椒粉,一勺淀粉,花生油等。
详细做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准备一条大一点的鲈鱼,鲈鱼一般比较小,基本是一斤多两斤左右,鱼越大条肉质越好,而且小刺少,把鱼处理干净后,把鱼头切掉再拆出大骨,然后把取出来的鱼肉片成薄片。
第二步:切好鱼片放到大碗中,加入一点葱段和姜片,洒上少许的料酒,再倒入小半碗冰块,给它抓拌一会,然后放一边腌制10分钟。
第三步:这个时间来准备三个鸡蛋,把它们打入碗中,加入少许的盐,然后用筷子把它打散,打散后放一边备用。
第四步:腌制好的鱼片,把碗中的水倒掉,然后冲洗一遍,放去腌制的姜葱要挑出来丢掉,洗好的鱼片挤干水分后放回大碗中,提前切一点姜丝和小米椒碎,一起放到大碗中,不吃辣的可以不加辣椒,再往鱼片中加入一点盐,少许的蚝油,一点点的胡椒粉,一勺淀粉,花生油,用手把它抓拌均匀备用。
第五步:准备一个不会粘的平底锅,锅中倒入少许的花生油,把油烧热后关火,倒入蛋液,然后把它摊平,边转动锅边摊,把蛋液铺均匀一点,
第六步:蛋液凝固后,我们摆上鱼片,把鱼片铺在蛋液上,一定要铺均匀一点,让它受热均匀
第七步:鱼片摆好后,盖上锅盖,调小火焗3分钟,听到锅中叽叽响时,把锅转动一下,但不要开锅盖,让锅中的蛋液和鱼片受热均匀。
第八步:鸡蛋和鱼片焗3分钟左右就可以了,鱼片变白后就全熟了,因为鱼片比较薄,所以焗的时间一定不能过长,不然就不嫩滑了,加入提前准备好的葱丝,再淋点热油在葱丝上,把它的香味激出来就可以了。
这一道鸡蛋焗鲈鱼片就做好了,喜欢的朋友试一下,这样做出来的鸡蛋焦香,鱼肉嫩滑入口即化,好吃又过瘾,而且营养不丢失,孩子也特别喜欢吃,吃的时候可以切小块,蛋饼和鱼肉一块入口,口感特别好,底部酥香配上又嫩又滑的鱼片,越吃越过瘾。
小贴士:鱼片要尽量片均匀一点,摆入锅中时也要尽量均匀,这样才可以保证入锅煎3分钟后每一片鱼片都熟,而且口感香嫩,不会有一片是老的。
鲈鱼有几种?
鲈鱼有淡水鱼(河鱼)也有海鱼。一般共有四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分别是:
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
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
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
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原产新疆北部地区。
海鲈鱼
(1)外形特征
体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及口盖骨均具细小牙齿。前腮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有3个大刺,后鳃盖骨后端具1个刺。
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平直。体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部及背鳍有黑色斑点,斑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背鳍两个,仅在基部相连,第1背鳍为12根硬刺,第2背鳍为1根硬刺和11-13根软鳍条。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7至9枚,背鳍、臀鳍鳍条及尾鳍边缘为灰黑色。鲈鱼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
(2)生活习性
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东海、渤海较多。性凶猛,以鱼、虾为食。
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
松江四鳃鲈
(1)别称:四鳃鲈鱼、松江鲈鱼;是保护级别:国家II级保护动物。
(2)面临威胁
鲈鱼曾是我国渤海、黄海及东海沿岸很常见的食用鱼类。近数十年来,工业有毒污水及农药、化肥等对江河河口入海口附近的污染严重,使此鱼难于进入河湖中索食、肥育和生长;其次捕捞过度和筑拦河坝等原因,已很少见。
(3)保护措施
东北鸭绿江流域
随着鸭绿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殖放流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松江鲈鱼数量有了明显的改善。辽宁丹东渔政处为维护增殖放流成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松江鲈鱼保护工作,坚决打击各种破坏这一珍贵物种资源的行为。
①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宣传水生野生动物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松江鲈鱼的意义及相关的科普知识。同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监督,提高公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鸭绿江下游重点水域的检查力度,采取陆地巡查、水上清理、放流水域重点巡查等措施,坚决清理地笼子等对松江鲈鱼种群危害极大的非法渔具,加强与工商部门的配合,加大对码头、集贸市场等场所的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贩卖松江鲈鱼的行为,对于查获的松江鲈鱼及时进行放生。上半年,共查获地笼子400余延长米,放生松江鲈鱼800余尾。
大口黑鲈
(1)别称:加州鲈鱼,原产美国,是一种淡水鱼类。上世纪80年代,作为海鲈鱼的替代品种引入国内。市场上所见到的淡水鲈鱼,多数是这个品种。体表淡黄绿色,背部黑绿色,其辨认标志是身体两侧中间各有一条黑色横纹,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鳍。
(2)外形特征
加州鲈鱼体延长而侧扁,稍呈纺锤形,横切面为椭圆形。体高与体长比为1:3.5-4.2,头长与体长1:3.2~3.4。头大且长。眼大,眼珠突出。吻长,口上位,口裂大而宽,为斜裂,超过眼后缘,颌能伸缩。颌骨、腭骨、犁骨都有完整的梳状齿,多而细小,大小一致。
全身披灰银白或淡黄色细小栉鳞,背部黑绿色,体侧青绿。体侧沿侧线附近常有黑色斑纹,从吻端至尾鳍基部有排列成带状,腹部灰白。
第一背鳍9根硬棘,第二背鳍12~13根鳍条,臀鳍3根硬棘,10~12根鳍条,腹鳍1根硬棘,5根鳍条。
已知养殖最大个体长75厘米,重9.7公斤。在江河中垂钓所获最大个体长82.7厘米,重10.1公斤。
(3)生活习性
在自然环境中,大口黑鲈喜栖息于沙质或沙泥质,混浊度低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静水环境,如湖泊、水库 口黑鲈 名副其实的大口的浅水区(1到3米水深)、沼泽地带的小溪、河流的滞水区、池塘等,尤喜群栖于清澈的缓流水中。一般活动于中下水层,常藏身于水下岩石或植物丛中。
不耐低温,在水温1~36℃范围内均能生存,10℃以上开始摄食,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水溶氧量要求每升在1.5毫克以上,比鳜鱼耐低氧能力强。
有占地习性,活动范围较小。性情较驯,不喜跳跃,易受惊吓。幼鱼爱集群活动,成鱼分散。
河鲈
(1)别称:赤鲈、五道黑;按照生物学的定义,只有这种河鲈才能被直接成为"鲈鱼"。在国内,河鲈只在新疆有自然分布种群。因为其身体两侧各有五道黑色的竖纹,所以俗称"五道黑"。
(2)外形特征
体黄绿色,体侧具5-9条黑色竖带,盆腔及臀鳍黄色至红色,腹部白色;体长可达60厘米。
体侧扁,长椭圆形,尾柄较细。
头小,吻钝,口端位。下颌比上颌稍长,上颌骨后端达眼的下方,上下颌及口盖骨上均有细齿。前鳃盖骨后缘有许多小锯齿,后鳃盖骨后缘有1根刺。
两背鳍略分离,第一背鳍灰色,后部有1个大黑斑;第二背鳍黄绿色。第一背鳍为8-16根硬刺,其中第4根最长;第2背鳍为3根硬刺和13根软鳍条,以第1、2根鳍条最长。
胸鳍浅黄色,侧位而较低。
腹鳍、臀鳍及尾鳍为橘黄色。腹鳍胸位;臀鳍硬棘2枚,软条7-10枚;尾鳍浅叉形,两叶末端圆。
(3)生活习性
河鲈生活于植物丛生的江河、湖泊中,适宜的生长水温在18℃~24℃,易集群,夜视力极强。
什么是鲈鱼?
鲈鱼体长而侧扁,一般体长为30~40厘米,体重400~1200克,眼间隔微凹。其间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腭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
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小栉鳞,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为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不明显。
背鳍2个稍分离。第一背鳍发达并有12根硬棘。第二背鳍由13根鳍条组成;腹鳍位于胸鳍始点稍后方。第二背鳍基部浅黄色,胸鳍黄绿色,尾鳝叉形呈浅褐色。
鲈鱼有河鱼也有海鱼,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鲈鱼品种很多,如黄鲈、湖鲈、白鲈等。鲈鱼体侧偏,成鱼长30~60cm,嘴大,背厚,鳞小,栖于近海,冬季回游到淡水中,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性凶猛,以鱼、虾为食。
我们通常所说的鲈鱼分淡水和海水两类,淡水鲈鱼以上海松江为好,松江鲈鱼身体肥圆,体长不过十多厘米,重一百多克,头大而扁平,口阔而眼小,黄褐色,身披几道黑条纹,还略带黑点。海水鲈鱼以河北海域的为佳。海水鲈鱼下颌长于上颌,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背有小黑斑点。它体型偏大、较长,下颌长于上颌,鱼嘴较尖,有别于淡水鲈鱼。
鲈鱼的介绍
鲈鱼(Perch)品种很多,如黄鲈、湖鲈、白鲈等。鲈鱼体侧偏,成鱼长30~60cm,嘴大,背厚,鳞小,栖于近海,冬季回游到淡水中,性凶猛,以小鱼虾等为食。鲈鱼肉呈白色,刺少,肉质细嫩、爽滑,鲜味突出。鲈鱼在全世界温带沿海地区均有出产,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产量最高。
我国的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主产于辽宁大东沟、旅大、营口,河北秦皇岛,天津北塘,山东羊角沟、烟台、石岛、青岛,但以北塘产的品质最好,产期在3~8月间,立秋前后产的品质最好。
鲈鱼体扁侧而长,背厚,肚小,口大,下颌长于上颌,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体背为青灰色,腹为白色,背和背鳍上有小黑斑点,鳞小,背鳍两个,稍分离,前背鳍为硬棘,后背鳍为较条,尾鳍叉形,鲈鱼肉坚实呈蒜瓣状,刺少,味鲜美,也是西餐常用鱼之一。鲈鱼鳔可制鱼肚。对其过敏,易发湿疹者不宜食用。
鲈鱼的10种最佳吃法
鲈鱼的10种最佳吃法是:红烧鲈鱼、煎鲈鱼片、红烧鲈鱼块、烤鲈鱼、鲈鱼汤、炒鲈鱼丝、酸汤鲈鱼、红烧鲈鱼粉、香煎鲈鱼卷、清蒸鲈鱼。
1、红烧鲈鱼
红烧鲈鱼需要先将鲈鱼煎至金黄色,然后加入调味料,烹饪出鲜嫩多汁的一道美味。红烧鲈鱼的关键就是火候和配料,一定要根据个人口感加入各种花椒、姜片、葱姜甚至滚动加入清水。
2、煎鲈鱼片
将鲈鱼切成薄片后用热油煎至表面微黄,加入适量的酱油、姜片、葱花等调味料,非常适合做一顿家庭聚餐的主食。
3、红烧鲈鱼块
鲈鱼块炖煮的时间比片状的鱼肉短,但却能够让温度高的火锅和热汤汁下制出的热带鱼肉片完全融合,并且能够带出红烧的鱼味。
4、烤鲈鱼
烤鲈鱼需要在表面上加入盐、黑胡椒、香料等各种丰富的调味料,通过温度和时间的调节,帮助鱼肉充分吸收而成,口感丰富。
5、鲈鱼汤
鲈鱼的营养非常丰富,将其放入锅中,加些水、盐、橙皮等调味料,慢慢熬煮,便会产生丰富的鲜美口感。
6、炒鲈鱼丝
将鲈鱼切成丝之后先用盐和油抓拌,然后再加入适量的胡椒粉、葱姜等调料,炒熟后配上菜品或者热饭均可。
7、酸汤鲈鱼
酸汤鲈鱼是一款以鲈鱼为主料的湖南特色菜,它使用了辣、酸、鲜的组合,口感层次鲜明,是非常适合夏天食用的菜肴。
8、红烧鲈鱼粉
鲈鱼粉口感嫩滑多汁,加上红烧鲈鱼丝的独特味道,能够让整道菜品更加美味。
9、香煎鲈鱼卷
将鲈鱼加入鸡蛋液、豆腐、百叶、莲藕等辅料,一起搅拌均匀之后,滚动制作成小卷,倒入平底锅中,煎至金黄即可食用。
10、清蒸鲈鱼
清蒸是最简单的一种鲈鱼烹调方式,只需要简单的盐、清汤配合清蒸即可,好的鲈鱼不需要太多的调味就能够回归它原本的香气。
鲈鱼是什么鱼?
鲈鱼,初见于《后汉书·左慈传》。李时珍对鲈鱼的描述:“黑色曰卢;此鱼白质黑章,故名。” [2] 在体两侧的背缘常有黑色斑点,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故称为花鲈。
鲈鱼,肉质非常细嫩。深受人们喜爱。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人们对鲈鱼的喜爱之情可想而知。
鲈鱼有淡水鱼也有海鱼。鲈鱼并不是单一的指一种鱼类,其实有许多种鱼类都可被称为鲈鱼,鲈鱼,又叫花鲈、四肋鱼,和黄河鲤鱼、鳜鱼、黑龙江兴凯湖大白鱼并称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在我国沿海地区均有产鲈鱼,其中以黄海和渤海区域居多。鲈鱼是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还含有维生素B2、烟酸和微量的维生素B1、磷、铁等物质。鲈鱼有很多品种:大口黑鲈、河鲈、松江鲈鱼、尖吻鲈、大眼狮鲈、海鲈鱼等。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海鲈鱼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松江鲈鱼性成熟后降河入海产卵而幼鱼回到淡水河川中生活,加州鲈鱼栖息于混浊度低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水域中,河鲈则是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淡水鱼类。海鲈鱼和河鲈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存活区别:海水鲈鱼主要生活在大海里,离开海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因此市场上出售的海水鲈鱼以冰鲜或者冷冻的居多,基本买不到活的;淡水鲈鱼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中,生存能力较强,因此在市场卖的淡水鲈鱼里,以活鱼居多。2、外表差异:海鲈鱼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鱼背上有很多的黑色圆点,而河鲈鱼则没有。外观体型大而粗的,基本都是海水鲈鱼;体型小而扁的,基本都是淡水鲈鱼。3、口感区别:海鲈鱼肉质比较“柴”,腥味较重。而河鲈鱼的肉质有弹性,且比较适口。